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借鉴

时间:2022-05-07 09:30:35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借鉴

1广东省云浮市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是广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总人口280多万人,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特征,属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其经济、人口、自然条件与南平市十分相似。在面对经济发展难的问题上,云浮市大胆跳出传统发展的思路,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抓住国家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二化融合”的重大机遇,实施以“三网融合”为突破口的信息化战略,利用信息化的长处弥补经济发展水平低的短板,在经济并不发达、城乡差距较大的情况下,通过信息化迅速缩短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时空距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决策民主化,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取得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2012年初,云浮市进一步提出“智慧云浮”发展战略,并被广东省列为3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之一,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一个可借鉴模式。

1.1主要建设内容

1.1.1全面推进“三网融合”

在实现数字电视双向互动整体转换的同时,将语音、宽带接入、信息服务等业务进行融合,在家庭数字电视机上实现电视、电话、上网等功能。目前,已实现了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同”,即同机房、同通道、同终端,市民每月128元就可享受直播电视、互动电视、语音电话、宽带互联网、政务信息等融合服务,使该市从落后的模拟电视网络跨越单向数字电视整转阶段直接进入三网融合双向互动数字电视时代。市城区三网融合网络已覆盖9万个用户,到2015年三网融合将覆盖全市60万个用户,占全市总人口的70%以上。

1.1.2广泛开展各类信息化应用

利用三网融合平台,在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文化宣传、劳工培训、科技推广、治安管理等方面广泛开展应用,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开通了“一网式”数字生活咨询服务系统、一卡通支付及电子商务系统、政务互动系统等;开通了省、市、县、镇的远程实时互动医疗系统;开展了远程教育系统(电子书包)应用。利用“三网融合”双向互动数字电视具有可控可管可信的特点,与各大网络运营商合作,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和农村“廉政直通车”信息服务平台、移动办公、短信信访等多项业务信息系统的作用,建立政民互动渠道,鼓励公众共同参与经济社会管理。

1.1.3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在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内建立“云浮三网融合应用示范产业基地”,投资20亿元建立四大区域,即数据容灾备份服务区、三网融合产业孵化区、信息文化产业区和居住生态组团区。同时,成立云浮市信息发展科技有限公司,全面承担起云浮三网融合应用示范产业孵化基地的开发、建设、经营与管理。建立云浮石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了由简单的石材加工基地向石材产品加工与贸易并重的基地转变,延长传统产业链条,提升石材产业竞争力。2010年9月,被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授予“中国电子商务三网融合创新示范城市”称号,成为全国首个获此称号的城市。联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广东温氏集团等有关单位合作,组建云浮市物联网研究院,共同建设温氏集团畜牧养殖物联网,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和探索物联网应用。

1.1.4构建智慧城市战略联盟

2012年初,云浮市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战略,编制了《云浮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联合广东省内12家单位组建广东省智慧城市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同时,还与中国联通广东省分公司签订了“智慧云浮”战略合作协议,与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签订《云浮市政府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合作创建“智慧城市”协议》。

1.2主要经验

1.2.1党委政府主导,突破三网融合难问题

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任副组长的“三网融合”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党委和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方式,改变各部门法规互不衔接、业务互不准入、技术自成一统、运营互相制肘的传统习惯和做法,推动形成分业监管、合作联动、资源共享、技术兼容的公平竞争环境。

1.2.2引进人才,借“智”推动三网融合工作

通过从广东省经信委、广东省联通公司和广州市番禺区科信局等共建单位派出干部到云浮市挂职参与三网融合办公室工作的方式,借助“人”的融合推动“网”的融合,并成功引进广东省联通公司、番禺星海多媒体信息公司的高科技人才留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兼三网办主任)、三网办副主任职务,接力“智慧云浮”建设工作。

1.2.3以“资源”和“市场”换发展

通过开放“三网融合”和数字电视市场,采取共建方式引入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广东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等机构,建立云浮三网融合应用示范产业基地。按照盘活存量、做大增量的思路,积极推进网络统筹规划和资源共享。

1.2.4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向前看”原则

按照“求大同,存小异,向前看”的原则,协商解决三网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研究制订开放兼容、统一的三网融合技术体系,实现内容平台的融合及各项业务在终端的融合;共同制定业务运营和营销服务方案,实现各方利益最大优化。这些制度和机制创新,保证了整个决策和实施过程的开放、对等和协同。

2广州市番禺区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广州市番禺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广州大学城坐落在其境内,地理位置优越,科技、经济、文化发达,是广州现代化的新城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以其独有的区位优势,吸引各方共建“智慧番禺”,目前已在“智慧生活”“智慧政务”“智慧产业”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该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突出发展“智慧产业”,形成了技术研发、产业集聚效应,取得显者经济效益,为经济发达地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一个可借鉴模式。(本文来自于《情报探索》杂志。《情报探索》杂志简介详见.)

2.1主要建设内容

2.1.1构建“一个目标、四个面向、八大基础、N项服务”智慧城市发展体系

一个目标:促进民生幸福,建设信息文明。四个面向:①面向市民。依托广东省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启动民生档案民生卡工程,为市民提供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的精细化和个性化服务。②面向家庭。四网整合,建设综合业务家庭网;多屏互动,发展信息文化云服务。③面向企业。提供“一个政府、多个环节”的一站式协同行政审批服务和电子公务服务。④面向城市。集城市管理热线、区长热线、视频监控、应急指挥于一体的数字大城管;实现数据一个库、规划一套图、管线一张网。八大基础:通过整合资源,加快推进以站、网、台、库、档、卡、页以及广州超算中心为核心的“八大”智慧番禺基础设施建设。N项服务:组织实施以电子政务、数字大城管、数字家庭、智慧健康、电子书包、民生档案、民生卡、市民网页、公共安防、智能防腐等N项服务,全面推进社会经济事业健康发展,使“智慧番禺”的建设惠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

2.1.2大力发展智慧产业

依托位于番禺区内的广州大学城,借助人才集聚优势,联合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星海数字家庭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广联数字家庭产业技术研究院、广东省数字家庭标准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等多家单位(企业),倾力打造一个具有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一体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开发平台,致力于“研究新兴产业,服务创新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实现“政、产、学、研、资”的有效结合,积极培育和发展智慧城市、数字家庭、智慧健康等产业联盟,发展垂直产业链。番禺区现已建立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媒体产业化基地、广州大学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等四大基地,并在芯片设计、软件开发、整机生产、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内容服务等行业孵化出大批企业。

2.2主要经验

2.2.1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推动“智慧番禺”建设

番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智慧番禺”建设工作,区委副书记、区长亲自担任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番禺区服务委员会主任,参与“智慧番禺”规划设计,并在不同的场合宣传“智慧番禺”,主持有关“智慧番禺”的活动。2.2.2充分利用广州大学城的人才优势,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推动智慧产业发展番禺广州大学城目前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10所大学入驻。丰富的人才为“智慧番禺”建设提供了“智库”支撑,同时利用信息学科带头人,建立产、学、研基地,推动番禺智慧产业发展。

2.2.3体制机制健全,宣传展示到位

首先番禺区“科技”与“信息”联姻,成立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机构,全面负责信息化推进工作。局长主抓“智慧番禺”建设工作,多次赴福建省等周边地区推广番禺“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同时,还担任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番禺区服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推动番禺智慧产业工作。其次,区政府出台了《番禺区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规范和强化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为“智慧番禺”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原则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再次,在广州大学城IC基地建立“智慧番禺”展馆,吸引到广州指导工作的国家、省、市有关领导纷纷驻足参观,有力地宣传了“智慧番禺”的建设成果,扩大了“智慧番禺”的影响,为争取国家和省上政策支持起到很好的推介作用。

2.2.4政府资金引导,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番禺区政府每年安排5亿元,用于鼓励信息产业企业做大做强。在电子政务方面,每年安排3000万元,用于推动政府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工作,为构建“越幸福、粤幸福”的“智慧民生”提供资金保障。

3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市敏锐地抓住信息化革命浪潮带来的机遇,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战略,以更高、更宽的视野系统规划“智慧上海”建设,制定了《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经过一年多实施,实现了全市光纤到户覆盖能力和用户规模,WLAN覆盖密度,城域网出口带宽和高清电视、高清IPTV用户数等“四个国内第一”;全市信息服务业发展保持持续增长,同比增长保持在20%左右,仅2012年上半年经营收入就超过1700亿元;全市有49万个用户申请使用89万份电子账单,低碳环保的社会环境加快形成;智能应用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泛长三角区域沪、苏、浙、皖、赣、闽五省一市实现高速公路ETC互联互通。

3.1主要建设内容

3.1.1信息基础设施

围绕构建国际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通过政府规划引导,推动相关企业重点实施宽带城市、无线城市、通信枢纽、三网融合、功能设施5个专项,落实完善规划体系、规范建设管理、强化机制建设3项重点任务,全面提升上海信息基础设施服务等级。

3.1.2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

围绕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重点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城市运行安全、智能交通、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四个中心”建设、“两化”深度融合8个专项,促进城市运行管理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3.1.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围绕构建创新活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以企业为主体,重点实施云计算、物联网、TD-LTE、高端软件、集成电路、下一代网络(NGN)、车联网、信息服务8个专项,加强技术研发,推进示范应用,加快产业发展。

3.1.4信息安全保障

围绕创建可信、可靠、可控的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组织实施信息安全基础建设、监管服务、产业支撑3个专项,落实信息安全综合监管、完善网络空间治理机制、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3项重点任务,确保信息安全总体可控。(本文来自于《情报探索》杂志。《情报探索》杂志简介详见.)

3.2主要经验

3.2.1系统规划、有序推进全市信息化建设

系统地制定“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以及各类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全面推动上海市信息化建设。

3.2.2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做好对接工作

积极研究国家支持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等方面的政策,做好对接,并适时出台相应的落地措施,帮助企业发展。

3.2.3大力发展园区和基地

通过建立信息化专门园区和基地,吸收散落在外的企业入驻,提供政策咨询和辅导服务。

3.2.4政府资金持续支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市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支持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发展。同时,对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尽可能将各类专项资金导向扶持它们,促进企业发展。

3.2.5实施人才战略,吸引高层次人才到沪创业

为到上海创业的信息化人才解决户口、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问题。对有特殊才能的人才,专门开设绿色通道,引进到上海。

4结语

经济欠发达地区广东省云浮市以“三网融合”为突破口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科技、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广州市番禺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突出发展“智慧产业”,形成技术研发、产业集聚效应;国际大都市上海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站位高、视野宽,系统规划,全方位实施。在现阶段国情下的3个不同发展阶段城市探索出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值得借鉴。

作者:翁翘工作单位:南平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