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与克服策略

时间:2022-09-26 11:24:47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与克服策略

摘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出现,不但会危害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同时还会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该文就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际分析了工作压力过大、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主体意识的弱化以及高校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不合理等容易导致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倦怠成因;克服策略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是出现于高校体育教师群体中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一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对自己所担任的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没有热情、提不起兴趣、缺乏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变革的意愿,满足于以往的状态停滞不前。由于存在职业倦怠问题的高校体育教师体会不到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意义感和自身在教学工作中的价值感,只是把应做的工作看作不得不完成的“苦差”,所以,往往会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出现消极应付的态度和做法。由此可知,职业倦怠问题的出现,不但会危害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同时还会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鉴于此,该文就针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克服策略进行了探讨。

1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1.1工作压力过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规定“必须为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每学时不少于45min。为其他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选修课成绩计入学生学分。每节体育课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人”。而多数高校针对每个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只配备了少数几名体育教师,在某些高校中一名体育教师甚至要同时担任多个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总体师生比远低于教育部提出的“高校体育师生比总体上不能低于1:300,本科院校不能低于1:280”的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体育教师所承担的体育必修课教学任务已经很重了。但实际上,除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规定的体育必修课教学任务之外,高校体育教师还同时承担着体育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学校体育运动队的日常训练和比赛任务以及学校体育社团的指导任务等,在其他科目教师的休假时间组织开展运动训练或者是外出参加比赛是常见现象。而繁重的教学任务、运动训练任务、竞技比赛任务、社团指导任务以及必须要完成的各种考试考核、技能培训和教学培训,等等,经常会让高校体育教师觉得应接不暇、身心俱疲,长此以往,教师就很容易滋生消极倦怠的情绪,并最终导致消极、负面心理的出现。1.2教学改革中主体意识的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一直在不断推进和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所带来成效也毋庸置疑。然而,在肯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成绩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到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中,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相关的、比较典型的一个问题,就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主体意识的弱化。综观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开展现状可以发现,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路径多数是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是从上面或外部启动的,甚至就连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改革目标、改革内容、改革要求和改革进度等具体内容也是由上面或外部决定的。即使是学校内部的改革,相关的改革理念、改革思路以及改革方法等也是由学校领导和部分学校管理人员集体决定的,一线体育教师能够参与和自主决定的情况非常少,以至于在这个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只能作为教学改革方案的被动执行者,自身的主体意识被严重弱化,自身的主体意识也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久而久之,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就失去了积极主动进行教学改革的意愿和激情,也丧失了教学改革的内在责任感,甚至会出现“应付一天算一天”的消极、负面心理,并成为职业倦怠问题的重要诱因。1.3评价体系的不合理。现阶段在很多高校中,学生的体育达标成绩和技能测试成绩仍然是衡量评价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成效最为主要、最为关键的指标。少数高校在针对教师进行评价时,甚至简单地认为所带班学生体育达标成绩和技能测试成绩好,教师教地就好,就是好的体育教师;所带班学生的体育达标成绩和技能测试成绩不好,教师教地就不好,就是差的体育教师。然而,学生的体育达标成绩和技能测试成绩,虽然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密切相关,但却并非是由这一因素完全决定的。实际上,很多因素,例如: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基础、运动基础、学习能力等均会对学生的体育达标成绩和技能测试成绩产生影响。如果在针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评价时,只考虑或者是只着重考虑学生的体育达标成绩和技能测试成绩,往往就会出现不公平的可能。例如:某一级学生的某项体育运动基础较差,教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最终的技能测试成绩却仍然不够理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仍然仅仅以学生最终的技能测试成绩作为评级标准,显然会打击教师的教学热情,引发教师的抱怨、牢骚、懈怠心理。

2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克服策略

在针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进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以下提出了几点有助于克服和解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策略。(1)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注意调整体育教师和学生人数的总体配比。为解决高校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师生配比失调,以致体育教师工作强度大、工作任务重,并引发消极倦怠心理的问题。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根据学校现有的在校生人数和未来的招生计划,合理配置高校体育教师的数量,积极开展有计划、有安排的教师招聘工作,使学校的体育师生配比逐渐趋于合理化,达到教育部制定的标准。并且,在开展教师招聘工作时,还要注意采用科学的方法,例如量表测评、问卷调查、面试沟通等,选择真正喜欢体育教育、热爱体育教育的人进入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之中。(2)强化高校体育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主体意识。高校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重视他们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将改革的自主权真正下放到教师手中,真正做到让体育教师个人或者是体育教师集体进行自我决策;在设计和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案时,主动问计于教师,以逐步改变以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主体意识被弱化,主体作用被忽视的情况,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师改革意愿和工作激情的有效策略。(3)完善教学评价机制,重视对教师的综合评价。简单来说,就是改变以往教学评价中只关注或过分关注学生体育达标成绩和技能测试成绩的情况,逐步实现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化和科学化。例如:在学生体育达标成绩和技能测试成绩之外,将教师的教学态度、科研成果、教学方法应用情况等囊括进来,将领导评价、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综合起来,以提高教学评价的合理性。

3结语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绊脚石。导致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多而复杂,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该校体育教师的实际表现进行经常性的分析和反思,并不断探索有助于防治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可行性策略。

参考文献

[1]高文清.信息时代学校组织管理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J].传播力研究,2019,3(35):241,243.

[2]石中英.教师职业倦怠的一种哲学解释[J].中国教育学刊,2020(1):95-98.

[3]刘曼.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建议—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20(1):78-80.

[4]蔡冬景.浅议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20(2):29-30.

[5]李西.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

[6]程一军,樊晓飞,马文峰.摆脱“术”的羁绊与“教”的束缚—论大学体育教师的现实困境与消解之策[J].体育科学研究,2020,24(1):84-88.

作者:刘愉佳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