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效能分析

时间:2022-07-16 09:21:13

固定资产管理效能分析

一、央行固定资产管理发展历程

央行固定资产管理发展至今共历经四个阶段,即: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的引入———利用计算机对固定资产进行建档立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单机版)推广应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网络版)精准问世。(一)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的引入。改革开放后,自1992年11月30日财政部令第四号《企业财务通则》和令第五号《企业会计准则》以来,我国首次建立了固定资产制度,随之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被各会计主体重视。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下属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也孕育而生,随即手工管理模式被广泛采用。(二)固定资产管理首次引用计算机管理模式。1998年,随道当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央行内部各职能部门已逐步脱离原始操作工具,实现电子化操作,并相继配备了大量的计算机设备。因而,部分基层央行会计财务部门作为本级固定资产综合管理部门也按资产种类和管理要求,首次尝试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对固定资产进行建档立卡,做到了会计部门有帐有卡、后勤部门有簿有卡、使用部门有物有卡,实现了归口管理,职责分明。(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雏形初步形成。随着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的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广泛应用,各类系统所需的电子产品不仅价值昂贵,而且更新换代快。若要管好用好各类固定资产,及时做好固定资产的购置、调拨、盘点、报废、登记卡片、分类核算工作,单靠原有的手工操作必定会造成工作延误,乃至资产流失,家底不清。为此,2001年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组织人力,根据业务需求,首次开发了一套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并于2002年受人总行委托承担了大量的系统升级改版工作,致使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雏形初步形成。(四)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网络版)精准问世。2002年,自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雏形初步形成以来,先后在人民银行系统内试点并推广运用。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技术手工管理不平衡的矛盾逐步显现,因人民银行会计部门是固定资产综合管理部门,为系统推广运用的主要对象,而作为资产管理的后勤部门却停留在手工卡片阶段,一旦更新不及时,后勤部门大多数时候是以会计部门核准的固定资产进行查漏补缺,形成科技与手工并存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当时的新形势要求。因而,2010年网络化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被提出,认为网络化管理是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要改变人民银行粗放的管理模式,必须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因此,经过反复的研究测试,2011年,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网络版)精准问世。它集合了全辖、全行的固定资产数据信息并能及时更新,实现了固定资产在取得、调拨、处置等业务流程操作全部在内网平台完成,同时它还具备了多样化的数据查询功能,可以实时动态地了解任意一个部门、一个机构的固定资产状况,是一个动态的数据库。总体而言,从央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历程来看,它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从无到有,监管手段从单一到智能的飞越,在这个过程中,央行固定资产管理逐步健全规范,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当前基层央行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特点

(一)固定资产实现系统智能化管理。自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网络版)在全国人民银行系统内推广以来,基层央行通过该系统对固定资产均实现了智能化管理,改变了以往手工或半人机化管理模式,对本级乃至全辖固定资产有了统筹掌握,全面提升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进一步规范了固定资产在购置、使用、折旧、处置等方面的管理,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二)固定资产结构日趋科学合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当前人民银行固定资产主要为六大类,分别为:房屋及建筑物、电子设备、运输工具、机械器具、其他财产、软件资产。占比情况一般为:房屋及建筑物为主,其余依次为运输工具、电子设备、机械器具、其他财产、软件资产。从近五年基层央行固定资产增加情况来看,因2013年-2014年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规定,强制对房屋、运输工具类资产规模进行了有效控制,所以基层央行房屋及建筑物类和运输工具类资产增长几乎为零,而大部分增加的是电子设备、机械器具、其他财产、软件资产等。正因如此,就央行履职角度而言,办公用固定资产大量增加为基层央行高效履职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进而督使固定资产结构日趋合理化。(三)逾龄资产超期服役最大化发挥资产剩余价值。固定资产自添置之日起,尽管实物形态不曾发生变化,可随着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06,2018(CumulativetyNO.699)2018年第06期中旬刊(总第699期)时间推移和功能耗损,其使用价值是在逐步消失的,只是报废时间的早晚不同而已。根据人民银行工作的性质与内容,大部分固定资产是无须24小时不停运转的,因而就存在部分资产已逾龄但还能继续使用的现象。特别是,当上级行核批给基层央行当年用于固定购置的预算指标不足时,基层央行就更加会利用逾龄资产的剩余价值。因此,从一定程度而言,逾龄资产超期服役最大化发挥了资产使用效率。

三、当前影响央行固定资产管理效能发挥的五大因素

(一)历史遗留问题突出,造成固定资产信息失真。房屋及建筑类资产一直是央行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实际为央行履职所需的房屋资产与固定资产账面信息却不一致,造成资产存在虚增现象。一是资产账实不符。自1998年实行房改政策以来,人民银行大部分职工宿舍已被职工买断,相应的产权已划转至个人,但该部分价值却仍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严重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二是房屋类资产系统信息与实物信息不对称。2017年,根据总行《关于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基础信息的通知》要求,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积极开展系统信息完善工作,但在完善过程中发现,部分房屋及建筑物资产的权证信息与实物资产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房屋扩建当年部分基层央行没有申请或补办房屋权证,导致该部分资产没有权证资料或所持有的权证上相关信息与实物不一致,如:面积。(二)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不能全面反映固定资产现状。1.固定资产界定标准太僵硬,不利于资产全面管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基层央行应将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均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可在管理实践中发现,部分单位价值未达到2000元以上的低值易耗品均具备固定资产素质,却游离于固定资产管理之外,如:打印机设备,以2016年总行集中采购的三星打印机为例,其采购成本为1282元/台,作为一项现代化办公标配设备,其使用年限与微型机相近,但却因单价未超过2000元被界定为低值易耗品管理。2.固定资产采购计划与预算指标不匹配,致使资产配置不合理。根据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规定,每年年初基层央行应结合本级履职需要,对固定资产采购计划进行编制,可由于上级行下达的预算指标与实际申报数往往不一致,导致预算指标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难度。若预算指标不足,基层央行当年固定资产配置计划将执行不到位,无法满足业务需要。若预算指标超出预期,部分基层央行又有可能为了完成当年预算数,超计划配置固定资产,造成重复购置、高标准配置等浪费现象。3.固定资产历史成本资料保管不严,导致修缮后资产原值难确定。按照规定,固定资产原值一旦确定则不能随意变更,但若原固定资产一部分发生拆除,原入账价值中拆除部分应予以扣除。而实际账务处理中,由于部分基层央行首次对一些固定资产计时均以“打捆”方式入账,而当该类资产原组件被拆装更新时,被拆除部分因历史成本资料丢失,常常造成修理后资产原值难确定。如:电视监控系统的入账,由于这类系统是由微型机、大型U盘、集成线路、高清摄像头等一系列产品配套组成,初始入账时,成本核算往往以该资产最终的结算金额为准。可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卡片信息管理中,因系统文本字段录入有限,导致这类资产的品牌、型号等信息的确定,一般是以该资产的主要品牌及型号进行记录,因此,一旦原始记录这类资产的纸质资料丢失,后期该资产进行组件更新后,其原值是很难精准计算的。4.固定资产闲置现象严重,抑制资产效能发挥。目前人民银行固定资产按使用状态来分,可分为在用资产和闲置资产。近年来,随着固定资产逐年增加,人民银行固定资产清查所发现的闲置资产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三类资产:房屋及建筑物类、运输工具类及电子设备类。而造成闲置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随着科技高速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对陈旧设备的冲击是造成电子设备闲置的主因。二是近年来,人民银行为加强业务管理、防范风险,部分县支行发行库业务上收,因发行库房属封闭式空间,不通风,不利于日常办公,导致撤销后的发行库房就成为闲置资产。三是为严格控制公务用车的使用,2014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加速全国公车改革进程,但因人民银行业务的特殊性,公车改革的具体方案尚在研讨中,而在此期间,大部分基层央行公车一直处于闲置状态。(三)现行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存在局限性,影响资产实用价值充分体现。1.折旧计量不能体现客观、真实及谨慎性要求。从现行央行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来看,人民银行固定资产是以表外折旧方式代替固定资产原值的减值,而非通过计提折旧或减值的方式将固定资产的价值转入当期的费用中。这对受市场、经济因素影响较深的土地、房屋类资产而言,其价值是只能以原值形式体现,而不能实时反映现值情况。另一方面,因已房改职工宿舍仍在房屋类资产中挂账,造成每期折旧额中还包含已房改职工宿舍折旧部分,导致表内表外资产均出现虚增或虚减现象,严重违背了会计信息披露应客观性、真实性和谨慎性要求。2.预计净残值的可收回率低。按照规定,央行固定资产折旧额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折旧年限及预计净残值率确定的,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预计净残值率统一为4%。但在实务操作中,各类固定资产报废后,可收回的净残值几乎为零,根本达不到4%的预计净残值率。如:电子设备类资产,折旧额均是在扣除4%的预计净残值率后按平均年限法计算,而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设备淘汰节奏快,报废后几乎没有残值收入。3.折旧起始时间的确定存在不合理性。根据规定,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从投入使用季度的下一季度起计算折旧。按会计计量确认的及时性原则,固定资产管理员一般要在财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验收合格后,将固定资产登记录入央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实际上,固定资产可能并没有在录入系统时立刻投入使用,但系统记账程序却因资产已入账,而不得不以入账时间的下一季度为折旧起始日,提前进入折旧期,导致固定资产出现“虚损耗”现象。(四)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参数设置不健全,导致资产日常监管不到位。1.系统设置的折旧期限与新规定的期限存在偏差。2016年,财政部印发《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的通知(财资[2016]27号),其中就对部分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进行了调整,大部分电子设备使用期限定为6年,其他办公家具类资产定为15至20年不等,而目前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电子设备类和其他财产类资产却仍设定为5年。2.系统对部分已发生原值变动的资产没有继续计算折旧。目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存在原值与折旧额不匹配现象,主要表现为:部分固定资产按规定进行原值变动后,因折旧期限已过,无论原值是否折旧至96%,后期系统都没有再对该资产进行折旧计算。如:某地市中支2004年12月购入一套电视监控系统,原值45.59万元,折旧期限5年,至2017年6月末,期间因部分组件更新,线路改造等原因,发生原值变动共5次。其中:2015年9月,因核心组件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决定更新主设备,最终账务处理为:更新组件的价值部分做原值调增,被撤换的旧组件做原值调减,同时核销对应的折旧额,当时核销后折旧余额为7.57万元。可当2017年6月末再次查阅该资产卡片信息时发现,系统仍显示已累计折旧为7.57万元,且该资产当期折旧额,系统竟然显示为0。3.系统没有设置资产是否符合配置标准阈值。根据2016年《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要求,文件分别从配置数量、档次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各单位要按人员编制数、职位等级严格配置办公设备家具,但从当前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功能模块来看,目前系统仅对存量资产具有记录、计量、查询等功能,而不具备识别资产是否符合配置标准的功能。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06,2018(CumulativetyNO.699)2018年第06期中旬刊(总第699期)(五)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体系未形成,缺乏评价资产运行管理效率依据比较分析人民银行与企业两者间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可以发现,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程度高于人民银行,主要原因为:企业通过固定资产进行生产经营,产出成品,实现利润,待资产报废后,企业再从往年的留存收益中抽拔一部分资金用于购置设备,以持续经营。并且,在此期间企业会按会计准则要求定期计提折旧,并将折旧额计入当期费用,以减少利润,起到节税目的。因此,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必将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甚至是发挥极致的挖掘其潜力。可相比之下,人民银行作为行政类机关单位,其工作内容与性质决定是不能制造利润的,所需固定资产大部分为预算经费购置而来,资产的使用具有无偿性,因而,在日常管理中就容易出现“重购轻管”现象。尽管当前人民银行在不断加快会计财务工作转型,大力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考核,但因转型及绩效评价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并未形成专项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体系,大部分绩效评价考核主要是针对经费核算方面,即使这类绩效考核评价中穿插了一些对固定资产绩效评价的指标,可因形式过于分散,能用于评价固定资产运行管理效率的定性与定量指标并不足,因此,不能形成全面综合的评价结论。如:目前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考核中,对发行机具费、电子设备购置费、其他固定资产购置费均设有类似采购数量占比、设备日常运行正常率、设备保修期间返修率、设备(系统)运行发生安全事故的次数等定量指标,但这仅是用于对预算经费是否使用合理、是否发挥经济效益的辅助性指标,并非从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角度进行综合评价。

四、提高央行固定资产管理效能的建议

(一)加快房改房遗留问题清理,确保账实相符。人民银行已房改房挂账现象是一项历史遗留问题,建议人总行要加强与财政部沟通协商,反映相关情况,将已货币化的房改职工宿舍从人民银行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中剔除,真实反映人民银行房屋资产信息,确保账实相符。同时,基层央行要以2017年人总行《关于做好已房改职工宿舍经济鉴证及情况统计工作的通知》为契机,做好经济鉴定工作,为后期资产挂账清理做好前期准备。此外,对于属于人民银行所有但尚未办理产权和土地使用权的房产,基层央行还应研究以适当方式明确产权归属,按房屋实际变更登记信息,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人民银行的合法权益。(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固定资产是央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就成为前提条件。一是重新界定固定资产确认标准。要根据行业性质、资产性能及使用期限,分类确定固定资产确认标准,避免出现单价“一刀切”现象,把好固定资产入口关,确保符合要求的固定资产全面纳入账内管理。二是科学核定资产配置预算。在现有的预算管理体制下,突出预算约束,结合实际,合理分配与使用预算指标,从源头上规范资产配置。三是建立闲置资产盘活奖励机制。采用出租、调剂、改变功能用途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对闲置资产利用率高的给予相应奖励,充分调动基层央行利用闲置资产剩余价值的积极性。四是加强固定资产原始资料档案管理。基层央行要提高档案保管意识,妥善保管固定资产原始资料信息,以便后期追溯查阅,保证资产信息连贯、完整、精确。(三)变更现行折旧管理模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一是采用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当前,人民银行应改变现行固定资产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方式,而采用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在“固定资产”科目下设二级科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备抵项目,在发生固定资产减值时,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记“固定资产基金”,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二是分类界定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率。人民银行应充分考虑固定资产的市场与经济因素,根据不同类别固定资产区别确定预计净残值率,更准确地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降低固定资产净值与现值间偏离度。三是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折旧起始时间。修订相关管理制度与规定,要求固定资产折旧起始时间以固定资产实际使用日为准,从而避免实际可用固定资产被提前报废。(四)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功能,强化智能监管手段。一方面,修复与更新部分参数,强化系统功能模块。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固定资产管理员日常监管资产的主要手段,对系统平台的依赖度高,系统功能是否齐全直接关系到资产管理成效。因此,人总行应根据基层央行反映的各类系统问题与当前固定资产管理新规,修复与更新部分系统参数,以尽快补救系统缺陷,强化功能模块。另一方面,要将通用类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引入系统。根据《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的通知(财资[2016]27号),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系统管理员应按人员编制数量、职位级别规定的配置标准对系统设定阈值,一旦出现超标情况,系统及时报警提示并限制操作,以强制要求配置达标,进一步提高智能监管水平。(五)构建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体系,有效利用评估结果加强资产管理一是建立覆盖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的绩效评价体系。人民银行应从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方面着手,将绩效评价指标嵌入于整个固定资产生命周期,实现分阶段动态评价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二是建立统一的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标准。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应以资产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为原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模式,从制度建设、资产管理人员配备、采购计划执行情况、集中采购程度、资产配置、分配及使用情况、资产当年贡献率、资产使用期内返修情况、资产清查情况、闲置资产盘活率、资产处置手续齐全情况、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差错情况等方面,设计一套适用于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通用评价标准,既可用于各基层央行间进行横向比较,又能使基层央行内部各期间进行纵向比较,进而以“优胜劣汰”的方式激励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树立固定资产效益管理理念,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充分挖掘资产使用效益。三是建立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结果,人民银行应整合信息,充分利用结果,加强对下级行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指标的控制及合理分配。同时,基层央行也可对固定资产绩效考评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当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存在的薄弱,从而“对症下药”,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全面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能。

作者:谢玲玲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萍乡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