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经济活动指标评估探究

时间:2022-10-12 08:49:01

高校教育经济活动指标评估探究

摘要: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社会不断深化的影响下,我国教育发展也呈现出新的态势,教育模式改革进程加快,各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得到应用。为了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为现代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高等教育的双轨制和自主招生的发展趋势日趋显著,高校教育活动的经济性特征愈加明显。对高校教育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估对于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教育经济效益的增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高校教育机制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成效以及自身可持续发展两方面的内容,其中前者为社会效益指标,而后者为经济效益指标。文章就高校教育经济活动指评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校教育;经济活动;指标评估

在现代市场经济模式下,高校教育活动与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高校的科研、招生、教学、毕业生就业等各个环节都涉及一定的资金活动,对高校教育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估,有利于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等教育可以视作经济效益综合表现为社会效益的经济活动,高校教育经济活动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高校教育经济活动进行指标性的评估,可以将高校教育体系中的要素和资源进行分类,并构建相应的评估体系,通过科学的边际效应分析,为高校教育经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一、财务要素指标评估体系

以货币形式为主的财力资源要素直接与高校活动、行政管理以及各类经济活动相关,对高校的资本进行科学的管理,实现财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对于高校的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一)财务要素评估指标

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教育硬件设备购置和教育项目建设是高校内部资本支出的主要流向,高校教育项目建设经费主要包括科研经费、教育公用经费和项目人员经费三方面。在构建高校财务要素指标评估体系时,应当多设置一些对比性的指标,例如高校基础建设人均投资、教育经费增长率、教育人员科研经费平均值、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教育项目经费占总支出的比例等。高校也可根据自身教育活动的侧重设置个性化的财力资源评估指标。

(二)财务要素指标的具体内涵

科研经费平均值是高校教育财力资源评估体系中重要的指标,该指标可以反映高校教研人员总数与投入的教研经费总额之间的比率关系,通过该指标的评估结果可以了解高校的科研能力。经费结构率还可以进一步的细化,具体包含设备支出比率、教学活动支出比率以及教职工经费支出等,当经费结构率不恰当时,高校管理人员要及时对各环节的资金投入进行调整。经费增长率可以反映高校该年财务支出与上一年度的差值,在高校管理实践中可以将经济增长率与学生增长率结合起来,将其作为高校财力水平评估的依据,为高校后续建设投资决策提供指导。

二、人力资源指标评估体系

人力资源作为高校教育经济活动中动态性要素,人力资源的变化情况会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师队伍能动性的发挥和高校社会效益的实现。

(一)人力资源评估指标

与高校教育经济活动中的其它要素相比,人力资源的生物性和再生性特征需要引起重视,人力资源效用的发挥会受到各自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人力资源指标评估对于高校教育经济管理具有相对的参考作用。高校教育经济活动人力资源指标包括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两部分。绝对指标包括教职工总数、教师学历构成、任职教师职称结构、专兼职教师比例等,而任职教师人数与在校学生数量的比值、高职称教师与在校学生比值、合理的教师人数与实际教师人数的比值、理论在校生数量与实际在校生数量之间的比值、高职称教师与在校生数量的比值等属于相对指标。

(二)人力资源指标评估解读

相对指标在高校人力资源指标评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相对指标中评估的比率数值即为人力资源利用率,当该数值小于1时,表明高校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应当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若指标评估数值超过1则表明高校的人力资源数量不足,与教育活动的需求存在差距。高校经济教育活动中人力资源评估指标包括科研成果指标、教学质量指标、科研经费指标三部分,学生数量、就业率、毕业率可以反映高校的教育质量,利用这些指标可以对高校人力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产出效能进行评价。

三、物力资源指标评估体系

高校的建筑、运动场所、土地以及其它各类固定资产,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各种易耗品、仪器试剂、计算机等各类物资都属于高校的物力资源。

(一)物力资源评估指标

高校物资管理表现出物力资源总量不足和物力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物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使用方式不恰当,利用不全面,严重阻碍了高校教育活动经济效益的提升。高校学生人均固定资产占有额度、物力资源利用率、院校公共资源人均占有量以及住宿指数等都可以作为高校物力资源的评估指标。相较于物力资源占有量指标,利用率指标可以更加直观地反映出高校经济活动中物力资源的效用发挥情况,根据高校教育经济活动评估的目标和要求,可以在物力资源指标评估体系中加入固定资产利用率、教学物料利用率、高校固定资产利用率、图书馆利用率、教室利用率、运动设施利用率等指标。

(二)物力资源指标评估解读

上述利用率指标可以反映物力资源使用量与高校实际拥有量之间的比值,该比值越接近1表明相对应的物力资源的利用率越高,当该数值超过1,则表明物力资源配备无法满足实际教育活动需求,需要增加相应的物力资源配置。高校管理人员应通过管理模式的改进和各类物力资源总量的调整,使物力资源的利用率指标尽可能接近1。物力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财力资源的影响,当高校的财力资源较为欠缺时,物力资源容易出现大于1的情况。

四、信息化效益指标评估体系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的普及程度也日渐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高校教育活动中,可以有效促进高校教育经济效益的提升。对高校的信息化效益进行评估可以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方向,高校信息化效益评估指标包括信息化建设经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管理效能发挥、信息化应用效果统计。高校信息化效益评估主要可以从信息化投入和信息化产出两方面来进行评估体系的构建和评估指标的确定。软件开发投入、硬件设备投入等基建投入和信息化处理渠道建设投入、系统更新、保养投入等科研投入属于投入指标,而教学效益、科研效益等内部效益、成本管理效益、投资管理效益等外部效益指标和信息建设匹配性、信息化体系反应机制等属于产出指标。在高校教育经济活动管理实践中,将信息化效益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综合起来,可以对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教育经济活动实践中的效能进行准确的分析,为后续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和教育经济管理调整完善提供借鉴,促进高校教育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针对高校教育活动建立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对高校资源要素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有利于提高高校内部经济控制管理的有效性,从而实现高校教育与市场经济的接轨,推动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各个指标对高校教育经济活动进行评估,高校经济活动中的不足可以直观地表现出来,也有利于明确高校竞争的长处和长远发展的动力,为管理者高校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转变高校教育经济活动管理理念,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恰当的调整,提高高校教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双龙.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结构有效性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8(01).

[2]黎军,宋亚峰.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11).

[3]高曼,杨娟.《教育经济评论》创刊暨“十三五”期间教育经济与教育发展重大问题研讨会综述[J].教育经济评论,2016(01).

作者:贾拓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