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时间:2022-07-11 03:24:14

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摘要】目前甘肃省没有成熟的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甘肃省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分析甘肃省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甘肃省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跨境;农产品;策略

一、研究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快“互联网+甘肃省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是甘肃省农产品经济社会信息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民生、带动就业的重大举措,对于甘肃省农产品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丝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经济发展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作用,对打造甘肃省农产品新丝路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资源集聚和发展中心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甘肃地理过渡性强,生态和气候类型多样,光热和生物资源丰富,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马铃薯、中药材、玉米制种、啤酒大麦、苜蓿草等五个产业和产品面积或产量位居全国第一,食用百合、油橄榄、酿酒葡萄、山羊绒、白牦牛、鲑鳟鱼等十多个地方性特色产品市场份额居全国前五位。但是甘肃地处内陆,信息相当闭塞,农业资源优势没有转变为经济优势。农产品电子商务利用先进、便捷的信息技术搭建农业信息应用平台,对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农业产品在网络上的买卖,对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二、甘肃省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现状分析

(一)甘肃省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基本情况概述。2013年全国成立五个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后,借此东风甘肃省跨境电商得到发展。在政策不断利好的情况下,甘肃省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迅猛。2013年甘肃省电子商务交易额为42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了5660亿元,同比增长近34.8%;2015年仅上半年,甘肃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60亿元,同比增长36.4%。根据兰州海关统计,从2013年7月15日到2015年6月30日,甘肃省跨境电子商务的全部业务量为1560.12万包裹,是其他设立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全部业务量的三分之一,兰州跨境电商全部业务量的货值约为14.04亿元。2015年全年,甘肃省进出口总值达到4600.2亿,比2014年增长15.3%,增速领先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2015年,全省跨境电商贸易额50亿美元,约占全省一般贸易额的六分之一,跨境电商正逐步成为甘肃省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甘肃省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甘肃省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商交易额不断攀升。甘肃省农产品种类丰富、产量高,农产品出口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对于农产品进口来说,甘肃省作为人口大省,进口农产品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农产品的进出口已经成为甘肃省进出口支柱产品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占比最大的是谷物、蔬菜、活动物、水果、肉类等。2015年1—11月甘肃省农产品出口额为150200.3万美元,同比增长8.9%;2015年1—11月甘肃省农产品进口额为158363.6,同比增长19.8%。具体数据见表1所示。(二)甘肃省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1.农业电子商务基础较薄弱。甘肃省相关的网站建设速度相对迟缓。电子商务平台少且实用性不强;电子商务运营模式较单一,除少数农业龙头企业兼有网络自营(B2C)模式之外,农村大多数农产品销售主要依托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B2C)模式进行;农村电商网络安全环境存隐患,为农民从事电子商务活动带来了不小的心理负担。2.农村农业物流建设待完善。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不论是工业品下乡还是农产品进城,都使得农村快递量激增。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物流冷链技术装备水平低;农业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统一共享的物流信息平台尚未建立;现代农业物流观念尚未形成。3.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技术推广较弱虽然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领先全国,农业科研成果数量较多,但是甘肃省农业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互联网+农业”下的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相关的互联网农业应用技术现仅存于政府主导的农业示范田及普通高校的科学试验田当中,尚未真正推广开来,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存有死角,技术集成、综合配套和转化应用跟不上实际需要。4.政策、监管与风险防控方面不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整体存在滞后现象,无法与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快速发展相协调,消费者的正当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护,针对农产品行业等特殊领域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风险不能及时掌控,例如支付安全的不确定性大、物流妥投率低、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等。5.贸易主体电子商务意识淡薄,相关专业人才稀缺。由于甘肃省地处偏远内陆地区,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网络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缺乏基本认识;许多涉农企业也认为跨境电子商务门槛高且前途未卜,都持着观望的态度,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坐拥优势区位的跨境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这些观念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由于甘肃省在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只关注了语言或网络信息技术人员的招收与培养,而忽略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网罗与选拔,使得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与更新速度缓慢、效率低下。

三、甘肃省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一)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强化政府职能完善制度保障。“一带一路+电子商务+农业”是新兴的农业生产形式,其发展的物质基础设施建设、法律、税收、监管及模式路径等还极不成熟,亟待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给予政策支持、制度保障以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第二,加大政策支持,做好宣传推广工作。第三,加大财政支持,增加农业资金投入。第四,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创新人才培养组建新农人队伍。在“本地人才培训、原籍人才回流”的原则之上,采取“市农办牵头、社会培训机构承担、市县两级实施”的培训合作模式。以提升农村整体的从业人员信息知识水平。(二)构建整合电子商务平台资源。搭建“创新一体化”平台,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在整个农产品行业的跨境贸易过程中,利用“创新一体化”平台,配以物流链运输,采取会员制提供相关增值服务等。提高质量保证,产品信息全透明化。提供可靠的农产品产地直供质量保证,产品溯源管理,辅以技术、防伪码等,落实到农户信息,此平台支持多语种在线服务,跨境消费者在收到产品后可通过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等方式,轻松了解产品从原产地采购到质量检测等各环节的信息。加强农特产品品牌介绍,生产基地、养殖基地品牌化,推广地域性农业特色产品,打造别具一格的农特单品,力求做到产能稳定、品质可控,适用于当前的物流承运。鉴于中国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需因地制宜,具体根据甘肃省农产品盛产区域和品类,打造不同区域的农业特色产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三)搭建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现代物流系统主要是由点和线来构成,点是物流据点,线则是物流通道。物流通道依靠包括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运输线形成物流通道,而围绕“一带一路”的物流据点则包括陆港、水港、航空港、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仓库等。要将点和线紧密连接起来,构成合理的跨境电商物流系统。对于甘肃来说,通过建设郑欧班列、航空港、区港联动、公路等运输线形成物流通道,并围绕“一带一路”加快建设陆港、水港、空港、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物流据点,将物流通道与物流据点紧密结合,来构建高效率的甘肃农产品跨境电商物流系统。(四)构建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借助供应链一体化,对流程、信息等要素进行整合,能够简化流通环节,优化物流运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流通方式所面临的问题。我国在政策和物流等方面给予了“一带一路”很大的支持,如中国铁路总公司已经整合形成了统一品牌的中欧班列,海关总署在陕西、甘肃、新疆等九个省区启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等,这些因素对开展农产品贸易、实施供应链一体化运作具有积极意义。(五)健全跨境电子商务风险防控体系。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各类网络平台在线进行交易,这一过程在给国际贸易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由于网络交易的全球性、开放性、匿名性,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风险也随之出现。跨境电子商务的风险从宏观上分析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以及管理风险。从企业运营层面来分析跨境电子商务风险主要包括交易主体风险、交易过程风险、操作风险。跨境电子商务风险防范作为参与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健康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主要是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来完成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风险防范至关重要。用标准化手段,基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现状,将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对其中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从而对交易主体、过程和操作等方面进行规范化风险防控,将为有效提升跨境电子商务风险防控质量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四、结束语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对复兴丝绸之路、加强沿线各国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甘肃因位于中国内部四大生态文化区域的交汇地带而处于中国地理中心,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中国内部地理交通和人文交流的连接作用。“连接”正是甘肃地理位置的特点。这种特点就决定了甘肃在国内、国际交流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连接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磊.“互联网+”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作用探析[J].学术论坛,2015(6).

[2]张雅静.“一带一路”背景下电子商务发展创新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2(2).

[3]张鸿,汪玉磊.“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清真食品用品产业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新西部,2016(5).

[4]朱妮娜,吴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潜力及趋势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5(12).

[5]李学军,齐道朋.“一带一路”战略下跨境电子商务现状与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5(10).

作者:锁冠侠 熊政力 单位: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