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下的金融合作论文

时间:2022-09-23 02:52:04

一体化下的金融合作论文

1京津冀一体化下金融合作与问题

截至2012年,京津冀金融资源分配不均,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差距较大,北京最高,天津最低,河北居中(如表1所示)。北京的企业股票市值远远超过天津、河北,津冀两地企业股票市值加起来不足北京的6%,北京的境内上市公司是天津的5倍,河北的4倍。京津冀三地金融发展差异巨大,经济上北京呈领先地位,津冀无法与北京比拟。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产品和金融体系、调整产业结构,才能更好地发挥京津冀经济圈的作用。2012年京津冀三地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值的表现来看,北京较天津、河北的第三产业发展最快,第一、二产业中河北发展势头迅猛,从三个产业生产总量来看,天津GDP增加值表现最弱,河北最强。说明产业结构上北京在第三产业上有比较优势,河北在第一、第二产业产量上有比较优势,而天津的三大产业产量均不突出,优势地位比较尴尬,天津虽然拥有良好的港口资源和化工资源,但是其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并且天津、河北的第三产业产量占总产业产量比例分别为47.52%、35.32%。根据三地的产业结构特点,说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应继续推动天津、河北两地第三产业的发展。金融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促进三地金融联动,实现平衡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提速对各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体化建设将使金融产品、金融人才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再分配来满足更高的需求,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

在实践中,为优化京津冀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可以建立京津冀统一的金融支付结算体系和跨行政区域金融机构,扩大业务范围,降低流通成本,共享金融技术。通过金融优惠引导北京的高科技企业流入津冀,促进港口贸易和重工业金融服务,支持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转型发展。京津冀三地金融合作已经逐步展开,如天交所渤海股权交易中心就是服务于京津冀区域的金融机构,京津廊票据自动清分系统,异地融资业务等。同时,京津冀一体化对三地信用评级一体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能够为该区域金融信息资源共享搭建良好的平台。但要顺利实现上述合作,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地区狭义化意识强,合作意识淡薄,争抢资源。由于政绩考核机制不健全和行政区域的划分,各地区政府为了政绩往往只考虑地区自身发展需要,各取所需,没有合作意识,争抢资源,恶意竞争,实行地方保护主义,这无形中不利于区域间的协作,设置了一体化障碍,浪费了金融资源。第二,金融中心地位不明确。北京一直占据着大量金融资源,具有金融中心的地位。虽然天津曾一度被赋予北方金融中心的称号,却免不了一直被北京抢占金融先机,名不副实。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在政治、经济上决策权力较大,天津依托滨海新区设立综合改革试验区有国家政策红利,河北还没有金融方面的优势和话语权。

2建议与对策

为解决上述问题,仅凭各地区自觉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很小。首先,可以采用“萝卜加大棒”的方式,一方面中央鼓励地区间的合作交流。其中协调好利益是关键,也是合作的基础。京津冀可以效仿珠三角,珠三角地区设立以广州、深圳为两点的经济中心,而京津冀地区则可以设立以北京、天津为两点的金融中心,将金融行政管理方面移向北京,将金融运营方面移向天津。另一方面,中央可以提高地区间不合作的风险和成本,为跨区域金融流通提供优惠条件,促进地区间的合作力度。其次,利用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解决京津冀一体化问题。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由市场选择,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市场将资源进行调整再分配,形成差异化金融布局,使北京让利于津冀。随着北京的部分金融后台迁入武清和廊坊等地,金融资源将随之流入津冀市场。政府应对内部考核机制进行改革,促进区域间协作交流,明确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建立长效综合协调机制。在利益分配机制上制定合作方案,建立互惠互信的原则,实现区域共赢合作。此外,中央应明确建立天津北方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将过度“肥胖”的北京瘦身。政府实现服务型功能转化,防止过度的行政手段来推进一体化发展,过度的行政手段只是行政资源的再分配,并不会真正将资源分配落实到实处。为促进市场竞争,政府应积极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京津冀一体化的金融改革对该地区金融繁荣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一旦该地区金融风险防范不足,不仅会引起区域性的金融危机,还会将金融风险波及到全国范围。区域金融风险是由一地金融风险带动一片区域形成的区域金融风险或者由个别机构的金融风险连累区域形成扩散式传播。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不平衡、融资渠道单一、银行资本投向集中、监管缺失、法律不完善等方面都会导致金融风险,为防止金融风险的危害,本文建议如下。

2.1建立京津冀区域金融监管一体化机制

由于京津冀三地金融具有联动性,金融互动紧密,一地系统性金融风险会波及京津冀区域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有必要建立京津冀区域金融监管一体化机制。监管一体化有利于降低行政监管成本,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效率,防止各自为政而加剧的金融风险的破坏性。建立以北京为顶层的金融监管体系,统一目标,加强地方政府、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沟通效率,密切合作,明确各部门职能设置以及设立区域监管部门的职能定位,同时防止机构设置的冗杂。

2.2加强防范系统性风险

我国金融行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这种经营模式造成新的金融产品涌现、金融业务界限不清、跨地区金融运作、区域间协调失灵等问题,使系统性风险大大提升。随着改革的步伐加强,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将带来系统性风险,应建立专门机构对该地区的风险进行测评和管理,减低金融系统性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2.3加强微观主体风险防控能力

加强金融机构和经济主体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素质。完善表外业务报表制度,明确权责关系。完善机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如调整信用限额和完善内部评级机制。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加强资产定价能力和创造新型风险规避工具。

作者:赖诚成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