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十篇

时间:2023-03-30 12:50:00

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篇1

关键词: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整合;交流

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已经30多年,我国的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我国可以说已经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了,制造技术也是在飞速地发展,但是我们的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速度却远远落后于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果我们职业院校再不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必将与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脱节 ,最后,必将会严重影响我们相关产业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切实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精神,深入开展一体化教学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这些年,虽然我们国内进行过一些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但是还是未能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只有改变当前比较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创新,积极吸取国内外的先进教育教学经验,才能使我们的职业教育迎头赶上,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现实告诉我们,现在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主要体现在职业学校学生所学的知识、技术与行业相关技术的发展速度脱节,体现在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需要的知识脱节。

那么我们作为职业教育的参与者,该如何去打破这个困局呢?我个人认为只有深入开展企业――学校的合作培养、理论老师――实训老师的学、教室――实训场可以任意切换的一体化教学思路,才能打破现在的僵局,才能真正使我们的职业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教师,我认为一体化教学的本质有以下几点:一是知识学习、传授的一体化;二是教育相关资源整合的一体化;三是学校与相关优质企业合作教学的一体化。

对于我们学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就必须从一体化教材入手,以老中青三代“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基石,采用新的学生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准确评价,打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育教学设施,作为保证一体化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无缝衔接。积极深入参与校企合作交流,互派教师――员工到各自企业学校学习,形成学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一体化教学的核心就是:提高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跟上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培养受企业欢迎的合格劳动者。

首先,必须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根据现有条件组织相关教师编写一体化教学教材,以我校数控专业为例:

我们数控专业开设的课程有:①专业理论基础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图、数控编程等;②实际操作技能课:普车、普铣、数车、数铣等;③相关软件课程有:CAD 、MASTER CAM、PRO/E等。

这些课程虽然都是相互独立的,但是,相互之间又有一些内在的联系,特别是在加工具体零件的时候,都是要配合使用的。

理论基础课程是实践操作课程的理论指导,而实践操作又需要相关软件的支撑,因此可以借鉴一些比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加工各类具有代表性的零件,由简至繁,由易至难,根据加工零件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为主线,来对一体化教材进行编撰,让学生边学边做,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向本专业更宽更深层次发展。

其次则是“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作为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者,是一体化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我院一直对师资培养不遗余力,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费尽心血,因此反倒是比较容易达到的一个要素。

其三,在人员配置相对合理的情况下,建设相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场地,使得老师在进行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实现老师讲完理论,学生马上就可以上机床进行加工练习,教师在旁边指导,达到边学边做的目的,还可以帮助学生对相关理论加深理解。

其四,新的教学方法必须要配合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法,一体化的考核评价方法的建立,必须以学生的真实动手操作能力为导向,改变现有的考核模式 ,从一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变成常态化的每天、每节课、每个工件的考核方式。

一体化教学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的是一个长期的,充满着汗水的过程。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普及应用,并形成常态教育教学机制,必定会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从而使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展更加快速。

参考文献

1 熊海亮.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02)

一体化教学篇2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13-01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融为一体,在一个课堂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传授。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徒弟为一体,学生既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者,又是实践技能的操作者。此外,“一体化”教学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和矛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在努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缩短了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迁移的过程,达到了学以致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职业教育的目的。要想确保“一体化”教学能够顺利、保质、保量进行,应首先解决好以下几个因素:教师的综合素质、学生的学习动机、充足的实训条件、有效的授课方法。

一、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它直接决定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是否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高的操作能力,所以对于从事“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1、思想端正,热爱教育事业,能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心爱护学生。

2、从事“一体化”教学的教师既要有“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即“能文能武”。

3、能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课题有机结合起来,具有讲授方法灵活、多样的能力。

4、善于总结授课中的不足,并能合理采用个别指导、共同指导等方法及时纠正训练中的问题。

5、应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不断进取,加强教学研究。

二、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一个人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引发学习行为和引导学习向一定方向行进,同时还是激发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注重以下几点:

1、每节课应有具体的学习内容和明确的学习目的,授课前使同学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任务和要求,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2、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围绕“三个指导”耐心细致指导学生,认真总结“实训”情况,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同学感到自己是其中一员,加强主观能动性。

3、利用学生训练结果的反馈作用,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看到自身不足,更加明确自己的练习目的。

4、合理地表扬批评、激励惩罚和积极向上的引导是激发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这样培养学生不仅是掌握一种或几种操作技能,而是操作的自信心,心里的承受能力和压力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一种能力之上的“潜能”。

5、有序、公正的学习环境同样是激发学习的重要因素。

三、充足的实训条件

充足的实训条件是确保实习教学有序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实训条件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合理、实用、先进):

1、合理性。根据学校规模和培养目标,各工种按自身专业特点定出训练计划,合理选择与其相适应的训练设施,科学组合,便于教师授课的同时,也便于学生掌握技能,从而产生节约、高效的训练效果,保证各专业教学有序进行。

2、实用性。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有着较高操作水平的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实训条件应与之相匹配,做到“阶梯”配置。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满足基础教学要求形成基础操作(基本功),完成训练的简单思维―操作。其次,通过增加专业知识,介绍实际生产技术等方法,丰富学生头脑达到能独立思维、独立操作的目的,完成训练的操作―思维的提高。最后通过对高、精设备的操作和先进加工技术的介绍,进一步巩固、培养学生操作技能。这样既经济,又实用,又能满足教学要求。

3、先进性。先进的设备是先进技术的体现,是高、精机械加工的综合产物。因此,先进的设施不但能扩大学生视野,增加科学文化知识,也是增加学生思维和操作能力重要手段。

四、有效的授课方法

1、分层讲授。分层讲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采用分层讲解,应本着用什么讲什么原则,可使内容直接服务、指导操作;(2)采用分层讲解,可使授课目的明确,易于学生掌握;(3)采用分层讲解,授课内容简单易学,能为以后的复杂训练奠定操作基础;(4)采用分层讲解,易于教师安排授课内容,且便于调整,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教师授课得心应手;(5)采用分层讲解,讲解内容少,授课时间短,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可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6)采用分层讲解,使讲授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更好地使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操作水平。

2、分步操作。分步操作具有以下特点:(1)实行分步操作,将训练内容由繁华化简,遵循技能形成规律,逐步形成技能。(2)实行分步操作,教师示范简单明了,学生学习一目了然,容易记忆。(3)实行分步操作,使操作目的明确,易于结合相关工艺知识,便于学生掌握。(4)实行分步操作,教师易于运用三个指导组织教学,及时发现问题,纠正不足,提高教学质量。(5)实行分步操作,便于培养学生“单样”操作技能,为复合作业打下坚实的操作基础。

综合上述,职业技术教育采用一体化教学,既可以使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又能使训练节约、高效,是一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有必要进行广泛的讨论、研究,使“一体化”教学这种模式,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永健.论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0.

一体化教学篇3

【关键词】传统教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过渡

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主要课题,已有首批五个专业、第二批九个专业在全国开展了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及师资培训工作。各学校对一体化教学改革也予以了高度重视。笔者学院也是如此,先后外送了几十位教师参加培训,也在院内部分专业开展了一体化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我院计算机广告制作专业一体化教学试点情况,就如何做好传统教学向一体化教学平稳过渡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计算机广告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实训场地建设情况

计算机广告专业作为中职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现已建成计算机广告设计室、计算机广告制作室、计算机广告一体化教室等实训场所,基本可以满足本专业一体化教学。

2.试点班级学生情况

由于处于试点阶段,我们只是在高技层面实行一体化教学。计算机广告专业高技班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中技继续升读高技的,另一种是高中毕业就读高技,前者已在中技阶段已掌握了大部分广告制作软件基本操作技能。

3.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

除第一个学期开设个别专业理论课程外,如广告学基础,其余均为专业技能课程。每学期开设三门左右课程(公共基础课除外),每门课程完成一个教学任务,采用分阶段集中授课。教学场地均安排在一体化教室或实训场地。

4.教学成效

由于采用分阶段集中教学,学生以往反映的边学边忘的现象有所改善;对于热爱学习、自觉学习的学生来说,通过一体化的教学,让他们对真实工作流程、内容有了更多的了解,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5.存在问题

一体化教学提倡“提出任务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七环节,可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时间是花在实施环节,学生在完成其它环节时表现出能力欠缺、热情不高等现象;在实施环节没有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大部分工作由组长完成,其它成员很少参与;对于新软件课程,课时基本用在了软件基本操作教学上;课堂管理较困难,许多同学觉得没事可做或无从下手,而小组组长却忙的不可开交。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一体化教学试点的一年来,出现了上面列举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包含如下方面:

1.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一体化教学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对理论知识、软件实操、业务流程、行业发展都能有所了解,对课堂轻松驾驭。能做到以上要求的老师非常少,需大力培养。

2.教学资源有待丰富

目前已成熟推广的一体化工作页较少,需要老师自己边教边开发;一体化教学可参考学习的案例少,想学找不到门路。

3.学生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一体化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一体化教学对学生语言表达、交流沟通、独立思考等综合能力有较高要求,而我们学生最缺的、最怕的也是这些。

4.学校相关专职机构有待成立

学校暂没有一体化教学改革专职机构、一体化教学及研究的专职人员,大部分参与一体化的老师都是多面手:一体化教学、常规教学、担任班主任等,真正投入到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时间、精力非常有限。

三、理性对待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做法及其理由

计算机广告专业作为我院示范专业,都存在如此多问题,可想其他专业开展一体化教学,问题将会更多。鉴于此,笔者认为,在面对一体化教学改革时,我们应理性对待:不能一刀切地在所有专业、所有层次、所有课程均实行一体化教学,而应是选择学校优势专业、高层次年级、综合的实操性课程进行一体化改革试点,争取试点一个,成熟一个,然后再逐步推广。这种观点的依据是:

1.给学校建设减轻负担

一体化教学要求一体化教学、实训场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果全部展开,学校场地、资金压力非常大;一体化改革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如果全部展开,学校人员,特别是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人员需求量大增;一体化教学专职机构设立需要有能力、有经验、有热情的老师参与,可借试点、推广过程选拔人才。

2.给教师成长提供条件

经过一体化师资培训的教师,需要有一个学习、实践、总结、提升过程,一体化教学由形似到质变需要一个摸索过程;没有参与过一体化师资培训的教师,需要有一个了解、感受、参与、融入的过程。

3.给学生适应提供服务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交流合作等综合能力需要逐步推进公共课程改革,需要一个长久过程。

四、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期间应注意事项

做好传统教学向一体化教学平衡、有效过渡,我们需要在现有条件、机制下,注意以下事宜:

1.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一体化试点班级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技能实操课程,如photoshop软件、素描等,综合项目设计课程,如户外海报设计与制作、画册制作等,前者力争第一学年内完成;理论知识部分不单独开设,根据需要穿插到综合项目课程内,在一体化教学中进行讲解。

2.合理安排教学条件

基本技能实操课程安排在多媒体机房内,保证人手一台电脑,配备设影、多媒体教学软件,能够实现边教边学边做。综合项目设计课程安排在计算机广告一体化教室,采用分阶段集中教学,给予固定场地。

3.统筹配备教学师资

根据教师特长,统筹安排任课老师,尽量一个老师继续任教同一班级的后续课程,另需系统地审定课程大纲,防止教学内容重复。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一体化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有很多,目前教学中使用较多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案例教学法:以一个个教学小案例为载体,采取“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四个基本教学环节,以技能的形成过程为切入点和结合点,训练基本技能。基本技能实操课程采用此方法较合适。

任务驱动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以问题解决为动机,主动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协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基本技能实操课程的总结阶段及综合项目设计课程的初级阶段采用此方法较合适。

项目教学法:通过师生共同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真实的工作项目,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信息收集、方案设计、过程实施及最终评价,并最终获得学习成果的一种教学方法。综合项目设计课程一般采用此方法。

5.及时调整教学管理

由于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对课堂轶序的要求、场地设备的管理及网络资源使用要做出及时调整,一切以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对学生的学习考察、对教师的工作考核也需做出全新调整。

一体化教学篇4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学目标

我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问题十分复杂,有许多专家、学者经过多年探讨和研究总结出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才是真正符合我国国情、办出自己国家职业教育特色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基于德国“双元制”基础上,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特点总结而来。本文结合实情,对实行一体化教学试点工作是否可行做一个简要分析。

一、明确教学目标,强调教学思想转变

一体化教学是工学一体化教学,与之前人们所说的一体化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和误区,以前人们只是单纯认为一体化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老师一班学生,老师把学生教会了就可以。但是根据专家、学者多年研究所得,一体化应该是理论、实践、学校、企业,将四者融为一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而学校教学的重点还要体现在后两者。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学会学习,让学生会工作、能胜任工作。因此,教师的教学模式就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老师单纯地教、学生单纯地学,而应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具体工作任务的安排,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而这个工作任务就是根据学生以后工作岗位上的具体任务来设计。因此,老师必须想方设法去构建这个工作任务,思考以什么样的形式把该任务安排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一起去完成这个任务,充当一个优秀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必须从根本教学思想上发生转变,逐渐适应一体化的标准。

二、教学方法变化,教师团队组成

一体化教学过程可分为六个环节完成,分别是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决策、实施、检验反馈、总体评价。这种教学模式确实起到了全面培养的目的,不像之前大肆宣扬全面发展,而实际培养单调,仅以专业能力为标准,忽视甚至从来都没有培养过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说,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其实,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跟专业能力一样重要,甚至比专业能力更加重要。比如,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共处等等,这些都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能力,我们也把它总称为关键能力。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获取信息”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等等。由此可见,现在要求的一体化教学确实能起到全面培养的目的。

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教学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我国的国情酌情变通,比如说一体化教学需要占有大量的资源,同时对专业教学老师要求非常高,不仅在教学手段上要多元化,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资源上也要渊博化,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教材以及工作页的开发上要有很高的创新能力。

一体化教学需要的不只是优秀的个人能力,它更需要的是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一体化教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作,需要一个团队的成员相互配合、相互协助。一个好的团队是成功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一体化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整合学校的优秀资源,组建一个或几个一体化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老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渊博的学识,科学研究的态度,执着追求的品格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三、结合实情,注重实践

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结合学校实际实施。不同的学校,教学资源的配置不同,而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就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将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学校的现有资源进行融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一体化。有什么样的条件,做什么样的一体化,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盲目地去模仿、拿来,不要让一种新的理念走上形式主义的方向。

根据学校自身特点,从某一专业挑选几十名学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组建一体化教学试验班,学生素质可以参差不齐,但目的是将这些学生培养成为该方向的技术能手,同时锻炼学生的关键能力,不仅拥有很高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在做人方面也与一般职业学校学生不一样,凸显出一体化试验班的不同。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也能够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整合学校优秀教学资源,挑选专业老师专门开展一体化试点教学工作。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基础知识及过硬的技能水平,而且还要求教师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较强的责任感,对工作生活的一份爱心和耐心。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用心去学习、去钻研,才能认真地干好它。而作为实施一体化的教师更应该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因为我们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方法能力、社交能力等能力。几十名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通过教师不同教学方法的引导,使他们在综合素质上有质的飞跃。

一体化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技工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职业学校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观念,以此造就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我们需要就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用最优秀的资源办出具有我校特色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走出一条真正适合我们自己的路,打造出我们自己的品牌,让我校在职教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体化教学篇5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传统的职业教学模式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者有各自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由不同的教师分别进行,是一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形式。这样的教学形式有许多弊端:

1.容易造成理论和实操脱节。大部分理论课教师不会教实操课程,不知实操课使用哪些理论知识,只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内容,而实习教师对理论知识又缺乏系统的掌握,对于实操中出现的问题无法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这在钳工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中更显突出,而且往往存在理论课与实习课间隔时间过长或实习教学和理论教学严重脱节的情况,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学的一些理论在实操中用不到,而一些实操中必需的理论却没有学到或学的不深不透。

2.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动力最主要来源于实习操作或是实践应用,即学习兴趣具有明显职业倾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离使学生不清楚理论课的应用价值,造成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动力不足。失去理论的实践教学,只能变成简单重复练习,单调枯燥,实操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也无法找到理论依据。

3.不能满足现代生产企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现代生产活动所要求的技能型人才不仅能操作机器,还懂得生产原理,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理论基础。脱离理论的实践,把学生变成只会重复操作的“机器”,使学生不能有效改进生产工艺和适应技术进步,降低了生产能力,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能力。而脱离了实践的理论就如纸上谈兵,当学生进入企业以后就会面临着今天就业明天失业的问题。

二、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一体化教学是顺应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即将课堂教学搬到实际操作教室,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通过一体化教师的讲解、演示、巡回辅导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听、看、练等手法全面调动大脑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开展一体化教学首先解决了分段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在知识上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特别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保证了学生能在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其次是能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三是能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不断地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压力。因此开展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

三、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实施一体化教学,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一体化教材

要搞好一体化教学,就要有一本具有针对本专业的一体化教材。现行的专业教材很难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合理的一体化教材并不是将传统的单一的理论教材和实操教材简单的合二为一,而要根据一体化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职业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形式,设计技能训练课题或模块,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将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与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有机地结合,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综合化实践课程体系。突破传统教材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以操作技能为主干,理论知识服从于操作技能所需,服从于生产所要的新型教材。而对于相应的文化课,也应渗透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培训要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2.一体化教师

教师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备条件。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学人员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取得职业教育系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又有高超操作技能,取得与岗位能力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至少高级技工职业资格),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生产实习。在一体化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要会如何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要会在实践中总结理论,还要善于了解企业的需要,了解相关专业的最新知识、最新工艺、最新方法和最新技术,还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组织能力。他们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因此,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才有可能。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训还是割裂的,一体化教学就无从谈起。而目前的状况是各个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都极其匮乏,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是目前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理论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实操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或者送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全面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并让他们全面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本专业的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知识、技术、方法和工艺;二是实行“导师制”,聘请从事一体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年轻教师的导师,让他们跟班听课,对年轻教师在备课、上课、教学方法、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使年轻教师快速地成长。三是向社会招聘,包括各种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让他们取得教师资格以后,以专职或兼职形式担任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培训,缺什么补什么。

3.一体化教室

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一体化教室。一体化教室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物质保障,一体化教室既是教室又是车间,同时还是实验室。是教室要有黑板、课桌、电教化、多媒体设备;是车间要有设备,工作台,以及相关的工、量、刃具和库房等。投资兴建一体化教室,购买专业教学需要的设施设备,学校需要多方筹措资金:一是依靠政府增加办学资金投入,学校努力加大改革力度,使学校稳中求进,做大做强。二是以利益共享方式引资兴建实习基地,一体化教室。另外还可以积极争取关系单位、企业的资助等等。

一体化教学篇6

关键词:钳工一体化教学 教学方法 探索

一、何为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的特点:一是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二是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三是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构成一体。

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为何要实施一体化教学

1.学生的素质现状适合开展一体化教学

目前技校学生普遍素质低下,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学生在学校获取知识的能力可分为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接受理论知识快,普遍成绩较好,他们的目标是上高中考大学,而来到技校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能力尚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专业课,整堂课从头到尾讲授听得见、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少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尚可接受,而大多数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在教学理念上,应根据学生的现状,顺其自然,加强形象思维教学,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就业技能。

2.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传统的技工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者有各自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由不同的教师分别进行,这是一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学有许多弊端。

(1)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大部分理论课教师不会教实操课程,不知实操课使用哪些理论知识,常常根据自己的想象或学科逻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学的一些理论在实操中用不到或已经陈旧过时,而一些实操中必需的理论却没有学到或学得不深不透。受技工学校生源质量的影响和学生对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水平的限制,脱离实践的理论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也就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2)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技工学校的学生学习动力最主要来源于实习操作或是实践应用,即学习兴趣具有明显职业倾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离使学生不清楚理论的应用价值,造成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动力不足。失去理论的实践教学,只能变成简单重复练习,单调枯燥,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精神,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

(3)不能满足现代生产企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现代生产活动要求技术人才不仅能操作机器,还应该懂得生产原理,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理论基础。脱离理论的实践,把学生变成只会重复操作的“机器”,使学生不能有效改进生产工艺和适应技术进步,降低了生产能力,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能力。

(4)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的优点。一体化教学可以减少授课内容的重复,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实践时间;可以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求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指导型变为交叉互补型,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消化式吸收;可以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能力,拓宽知识结构。

一体化教学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的内容重复,培养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既解决了教学资源短缺的矛盾,又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如何实施一体化教学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较之其他工种复杂,各种操作技法包括:“锉、锯、錾、刮、钻、划、攻、套、铰、研”。现代化企业需要的人才是“技术全面,操作熟练”的技术工人,为此,在课程安排上,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1.课堂示范法

教师要把理论讲授与实际示范操作搬到实习课上一起讲,这样学生注意力集中,效果好。为此,我们把工具教具准备充足,把挫、锯、刮研、铰孔、攻丝、套扣等课题,边讲理论,边示范操作,用规范的动作,给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直观感受,提高兴趣。

2.增强记忆法

教师可以把一些基本操作技能要点编成顺口溜,便于学生实习中记忆。如锉削是钳工专业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锉削姿势正确与否,对锉削质量、锉削力的运用和发挥以及操作者的疲劳程度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锉削的操作姿势又很难掌握,于是我们采用口诀法教学:

两手握锉放件上,左臂小弯横向平;

右臂纵向保平行,左手压来右手推;

上身倾斜紧跟随,右腿伸直向前倾;

重心在左膝弯曲,锉行四三体前停;

两臂继续送到头,动作协调节奏准;

左腿伸直借反力,体心后移复原位;

顺势收锉体前倾,接着再作下一回。

简短的口诀,把握锉、站立步位、姿势动作以及操作用力几方面动作要领进行了形象的概括。学生记熟了口诀,明确了教师的要求,可按照口诀和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练习。一但学生出现错误动作,教师可针对错误现象有的放矢,用口诀进行及时纠正,使得学生易记易改。

四、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作用

1.提高了教学质量

由于一体化教学有效地避免了工艺课和实习课的脱节,使钳工工艺课更有针对性、直观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效果有明显提高。工艺、实习课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例如在钳工生产实习中,当我们锉削有形位公差要求的凸件时,向学生讲解形位公差代号:对称度、平面度、垂直度和表面粗糙度代号的含义,如果单纯地把理论或实习教学分开,就很难让学生明白其真正含义。我们的“双师型”教师,能够把理论性的知识带到实习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比单纯在理论课堂上讲解高得多,并且教师能够真正地把理论应用到实际,这恰恰符合职业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2.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

钳工“一体化”教学成功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围绕如何向学生“灌输”知识,向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如何“教会”学生知识的转变;从严格以大纲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向以鉴定规范为标准,以实现手与脑的有机配合为目标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习车间、场所能讲解结合的“一体化”教室为中心转变。

3.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造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要使学生由接受性学习转化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体的学习形式,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探索,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化。我们让一体化教室具有科学研究的情境和氛围,就能很好地把学生情绪调动起来,使他们跃跃欲试。例如,在彩电故障检修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先设置故障,鼓励学生认真分析故障形成的原因,利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努力找出故障点,让学生体会成功的自豪感。故障排除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写出故障分析和检修过程,从实际操作上升到理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这样经过反复实验,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可采用学生自主提问的教学方法,即以学生质疑为切入点,以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4.推动教材的改革

目前有些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市场严重脱节或滞后,而且实用性不强。一体化教学凸显了形象思维教学,这就要求教材的侧重点要转移到操作技能上来,要求理论浅显易懂,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舍弃一些烦琐冗长的理论,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五、结束语

一体化教学主要应用于专业课和技能课的教学,并不是所有学科都能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对一些对学生技能形成相关性不大的专业理论要大胆舍弃,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课时数。语文、数学、英语作为基础学科,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尽力体现直观性原则、够用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的前提下,切实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育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一知半解、不懂装懂的毕业生是不会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那些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研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将成为用人单位选拔的标准。一体化教学所培育的学生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拓展了空间: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全面锻炼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一体化教学篇7

[关键词]一体化 PLC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266-01

一、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发展起来,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为一体的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近年来,PLC的应用在机械行业体现的十分重要,且一直在迅速的发展。这一形式使得PLC技术成为职业院校电气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更不上这么快的发展趋势,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好PLC技术呢?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只有对PLC教学进行一体化改革,学生才能把理论和实践更好的衔接,掌握主导权,从而充分地激发他们的潜能,以后必将成为高技能人才。

二、如何实施PLC一体化教学

1、教学内容理践一体化

根据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的目标及工业企业PLC从业技术人才调研需求状况为向导,以典型工作过程为情景的原则,以科学性原则为辅、通过岗位所需理论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从而达到培养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目标。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学习情境来反映的,其中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和细化,它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安排,又是学生对职业行动情境的反思。

2、教学过程岗位化

本课程的教学在“PLC应用实训室”内进行。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分“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六阶段组织教学实施过程,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3、课程考核理实一体化

改变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考评主要依据的传统做法,广泛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任务综合考核,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各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综合能力考核、企业操作规范考核、实验报告正确性、口头问答等。 本领域课程的评价体系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情境完成情况考核:每个任务完成的功能、学生熟练操作的水平、学生编程的能力、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等。由于完成任务内容是集体协作的结果,因此这部分评价只能反映小组的学习情况。

(2)综合技能考核:在综合技能测试中,由学生单独完成相应的PLC设计与操作技能任务,按照任务完成的情况当场打分。

(3)理论知识考核:主要通过实验报告、口头回答问题的方法考察学生对必须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一体化教学篇8

一、模块化、一体化教学改革及特点

模块化、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将涉及某一实际问题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通过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总结评估四个环节的实施来实现教学目标。

模块化、一体化教学改革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问题为中心。学习过程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锻炼学生们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倾听能力、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理论与实践的不统一

近些年来职业学校大多数采用的是理论与实践独立进行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比较注重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由于理论与实习的联系不足,特别是出现了理论和实习的教学进度不一致的问题,因此教学中存在着重复讲授、重点难点不统一、要求不一致等情况。

2.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的课程分离

理论教师负责讲授理论课、专业课知识,对学生的实习课程安排不了解;实习教师负责实习课题,经常是实习课程在前,理论课程在后,或是理论课程过早的完成,实习课程不能及时安排,无法及时配合实习,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不能相互的联系,相互配合。

三、模块化、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及要求

1.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里的项目主要是指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能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任务。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这里的能力不仅仅是知识能力或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在“做”中学,在“做”中积累经验。通过项目的完成,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尝试失败,积累经验,促使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学生从“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小组活动还为培养团队精神创造了有利条件。

2.实施项目教学的条件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师,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项目教学不只是把教师掌握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不是简单地按照教师的安排讲授得到一个项目的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掌握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学习的重点在过程而非结果,教师从过去教学中的主导,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过程进行的教学。例如,维修电工专业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电工工具、仪器仪表,能够对电动机、变压器及供电设备线路正确的安装、调试、维护、检修,能够熟练的掌握PLC、变频器、单片机相关知识。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要具备一个完善、良好的实训基地,并配有专业的、优秀的实训指导教师。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要具备专业的实训基地、一体化专业教师、一体化教学的思维和理念。首先要确立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一体化教学教师的选拔、培养;其次要有一体化教学教师的培养路线,确立长期的一体化教师的培养目标;再次要不断地补充输入新鲜的教学思维和理念,不断提高一体化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体化教师及教学要求如下:

第一,教师的角色要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由在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指导。

第二,教师要运用项目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三,在项目教学的教案中,按照每一项目中的每一课题,在每一项目的开头,根据项目的不同,留有大小不一的“空白地”,该“空白地”的填写在每一项目前进行,内容是项目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及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第四,在设计项目教学时,教师要投入更多的备课时间,要对教学设备和教具非常熟悉,即要理论上精通更要实践上过硬,充分了解学生状况,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项目。

一体化教学篇9

关键词:化学史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化学教材

一、化学史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现状

化学史教育教学地位边缘化、化学史教育教学功能片面化以及化学史教育教学形式单一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化学史教育教学的开展,束缚了化学史教育教学功能的整体发挥,限制了化学史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采用。

二、化学史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学化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态度,而并不是传授简单的化学知识,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重新重视化学史教育,注意引用或穿插一些化学史实方面的材料,让学生敢去想,敢于讲,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化学史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刻苦学习的态度,还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1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运用化学史中化学家的生平、轶事和化学史上一些重大科学事件等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新异的情境,对学习充满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介绍元素周期表时可以向学生描述门捷列夫在做梦时看到一张表,元素们跳着、舞动着纷纷落到表中合适的格子里,他醒来后立刻记下该表的设计理念,又经过后人进一步完善,从而形成了元素周期表。课堂上讲授一些具有趣味又富有哲理的故事和趣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利于启发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只按化学教材把现成的化学理论和定律的结论告诉学生,学生学到的这些化学知识将是孤立的、静止的,这对学生的发展将会产生负面影响。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教学时,首先呈现了拉瓦锡经典的“12天实验”,让学生分析拉瓦锡的实验原理。水银燃烧消耗了氧气,使曲颈甑和玻璃钟罩构成的封闭体系中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汞槽中的水银液面上升。然后对照分析实验室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装置,有了拉瓦锡实验的铺垫,学生很容易理解红磷实验的原理,这时候再讲述实验中的一些操作要点也就顺理成章了。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与学生一起探究和赏析这个实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会思考,不仅增进了化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

3 培养学生化学探究的科学精神

化学发展的每一步都和化学家息息相关,因为他们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著名化学家诺贝尔不怕流血牺牲、付出惨痛代价,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出安全炸药,为开矿筑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并设立了“诺贝尔”奖,将自己所得的财富全部用来奖励对世界、对人类有贡献的人。生动的历史史实,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具有重要价值。历史证明,只有那些不畏艰险在崎岖道路上攀登的人,才能登上科学的顶峰。

4 加强化学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阶段是中学生的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史丰富的好材料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很重要。化学教材中叙述了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中国潜心研究,发明了“侯氏联合制碱法”,冲破了当时“索尔维公会”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教材中还叙述了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对我国化学工业和化学科学发展的积极影响。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学生了解学科学用科学的目的就是为人民、为祖国做贡献。

三。在化学课堂中渗透化学史教育

1 在化学实验中渗透化学史教育,领悟科学方法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一些探究性实验,这样的实验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但这样的实验不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创新,不拘泥于教材,把化学史渗透到实验中来,让课堂教学多一些“探究味”。使学生不仅体验到这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也领悟到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还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科学研究精神。

2 在知识引入上渗透化学史教育,感悟科学生活

化学教材中介绍的科学家数量很多,但描述科学家真实形象极少。对科学家的描述充满“科学味”,但缺乏“人情味”,抹杀了情感的影响和作用。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就这个知识相关的历史发展作一个介绍,其中有突出贡献的是化学家拉瓦锡,他验证和发现了这个定律,提出了“氧化说”,了“燃素说”。教师还可以抛开课堂教学的内容,对化学家拉瓦锡和他夫人的恩爱的生活情感作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家是真实的人,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也拥有丰富有趣的情感生活,也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白建娥。利用化学史促进探究教学的案例研究[J]。化学教育,2013(9)

[2]张勇,柳兆华。结合化学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8-9)

一体化教学篇10

学生在学习电拖知识和技能时,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思维学习方法,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而不思则罔”,像这样,在学习中思维活动是处于情性状态的,往往得不偿失。尽管他们在考试中可能取得高分,但在实习操作中常有感到电路模糊、应用电器选择不当、安错电路等现象,没有真正理解掌握好电拖基础知识。要使学生掌握好电拖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就要设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呢?我们悉知,电力拖动是用电动机来拖动工作机械的控制电路。它的内容是结合生产实际,取材于实践经验;是为了解决实践问题,适应实践的发展需要而不断得到扩充和发展的。电拖安装和维护是将控制电路转变成工作机械控制箱的重要途径,是悉知电路原理,解决电气故障和机械故障的主要技能。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借助生产情景,从实践中设疑,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分析、探索,才能使学生掌握好电器的功能及结构;电路的来源及工作原理,达到真正掌握电拖知识的目的;电拖安装借助电路特点,从操作中设疑,引起学生将电路图转化成安装示意图,才能使学生掌握好安装技巧;电拖维护借助电气故障和机械故障现象引起学生注意,从电路设疑,引起学生思考、讨论、探索故障原因和排除故障方法。以下结合教材和技能训练浅谈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集中注意力学习低压电器

低压电器一节介绍了七种电器。它们在实践中各尽其能,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它们是组成电拖电路的主要细胞。只有清晰地知道各低压电器的功能后,才能避免在安装电路时放错它们的位置,也只有知道了电路需要什么样功能的电器,学生才可能带着好奇心,集中注意力与老师一起探索它们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所以讲解各电器的功能是比较关键的教学。从实践中设疑能较好地完成这个教学任务。例如在讲解接触器的功能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以前用什么电器切断和接通电路的?”学生回答“开关”。进一步设疑“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在甲地要切断乙地的电源;电路中电压、电流过高,用手动操作开关不安全;机械工作中为确保正常生产,当电路的电压过低,电流超过额定值时能自动切断电源……这些情况显然不能用一般开关,那么什么样的电器来代替开关才能适应这样的工作条件呢?”这样就很自然地讲清了接触器的功能。接着学生会带着好奇的心理,集中精力与老师一起探索它的结构和原理了。通过学习,他们知道控制接触器的线圈电流就可以控制主触头的闭合,它具有“在甲地控制乙地、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功能;调节接触器中弹簧反作用力的大小,可以改变主触头能否闭合的电流大小,它具有“当电路的电压、电流过高或过低时均能自动切断电源”的功能等等。这样,学生掌握了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又进一步加深理解电器的功能。

二、打通思路学好基本电路

教科书上介绍了几种基本电路图:直接起动控制的点动、自锁控制电路;正反转控制线路的联锁,双重联锁、工作台往返控制电路;两台电机联锁控制电路图。它们是电力拖动电路的基础。这几个电路图乍似互平相关,内容较多、记忆困难,但几个电路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简单电路在实践应用中为解决更复杂问题而发展成复杂电路,所以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设疑,展开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去认识电路,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思路清析、记忆深刻、兴趣浓厚。以下为部分电路的教学举例。

例一:

点动电路过渡到自锁电路。从两上实践问题中展开思路。

第一,点动电路,教学模拟板一套。操作按钮,一点就动,不点不动,只适用于某些元件的加工。许多情况,需要电动机连续运行,该怎么办,进一步提示:即松开按钮后,接触器线圈仍得电。(显然在按钮旁并联一个与KM一起动作的常开触头,即自锁触头,见图中问题1意线部分)。

第二,怎样使电动机停止?(还需串联一个停止按钮的常闭触头,图1的问题2虚线部分,于是就得到一个完整的自锁电路图)

例二:

从自锁电路过渡到联锁控制电路(自锁电路、联锁控制电路教学模拟板各一套)。从两个实践问题打开思路:

第一:将两个自锁电路“合成”为具有正转与反转自锁电路。

第二,为避免KM1、KM2线圈同时得电而赞成两上主触头同时闭合后两相电源短路,在接触器KM1、KM2线圈各自的支路中相互串联了对方的副常闭辅助触头(即联锁触头),以保证两个接触器线圈不能同时通电。如图2虚线部分。最后得到“联锁控制电路”。

例三:

从正反转双重联锁电路过渡到工作台往返电路。从三个实践问题打开思路。

第一,双重联锁电路(控制电路教学模拟板一套),是将正反转由人通过按钮控制,而工作台往返是通过工作台的碰撞改变运动方向的,所以将两个复合按钮改成行程开关,如图3问题1。

第二,工作台停止在轨道中间,如何控制工作台的往返运动?此时因工作台碰撞不到行程开关,不可能再用行程开关起动工作台的往返运动,所以多安装两上控制往返运动的起动按钮。如图3问题2。

第三,如何防止工作台继续运动不止,而造成事故?加了两个行程开关,如图3问题3。

最后得到图3“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电路”。

总之,通过从初中中逐步设疑,学生在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自己从简单电路认识到复杂电路的过程,也是从复杂电路反过来复习简单电路的过程,减少了他们的记忆负担,使他们掌握了电路的构成及原理。

三、研究电路特点,培养实习操作能力

电拖安装是将电拖控制电路转变成工作机械控制箱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电拖实习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电拖安装实习,要使学生掌握好导线和控制电器的选用,电器元件的正确布置和安装,布线工艺和检查排帮等内容。

那么,如何组织好实习教学呢?老师会按照集中指导、巡回指导、等几个环节认真组织教学。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设疑,活跃学习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去思考我们提出的问题,就可以使学生在实习中感到思路清析、记忆深刻、兴趣浓厚、动手操作规范、安全质量问题大为减少。我在电拖安装实习教学过程中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设疑。

(一)研究电路特点:

控制电路有哪些串联的,哪些是并联的?

(二)导线和控制电器的选用:

1.如何计算电动机工作电流?(方法一,按I=p/ uicos 计算;方法二,按2A/KW计算)

2.如何选择导线?(按电流密度计算,Jcu=4A/mm2。JA1=2A/mm2)

3.如何选择开关电器?(开关:熔断器、热继电器、接触器、按钮等)

(三)电器元件布置和安装:

1.如何布置好电器元件?

2.安装时要注意哪些元件?

3.如何画好布线图(安装图)?

(四)布线工艺:

1.如何布线?

2.布线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五)检查排故:

1.如何用万用表检查控制板接线是否正确?(研究电路特点、测量电路)

2.如何用兆欧表检查控制板的绝缘是否符合要求?

3.通电检查是否正常?

4.如果线路有故障如何检查和排除?(分析故障原因、查找故障、排除故障)

总之,通过从实习教学逐步设疑,学生在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自己认识实习、重视实习操作技能的过程。减少了他们的实习盲目性,大大减少操作中的安全质量问题,使他们尽快掌握了电拖安装的操作技能。

四、兴趣、能力培养及教学效果

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电气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学生只学会书上几个电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兴趣、能力;反之,学生学习后,对该科是否有浓厚的兴趣,能力是否提高了,从而验证了教学效果的好坏。

通过从实践中设疑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而探索知识获得知识,这不仅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电拖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地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对学生是否能适应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