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革新进度与挑战

时间:2022-08-25 11:28:56

金融革新进度与挑战

全球金融系统正面临着一系列极其复杂的挑战。一些国家和地区在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缓慢复苏,而一些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正面临新的动荡。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和不平衡引发了一些方面要减缓金融改革的呼声。与之相反,我则认为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金融改革变得更加重要,而我们应该向前推进改革并兑现我们的承诺。理想的金融体系应该具有如下特点:较低的杠杆率、更完善的风险管理、更好的激励机制、更少的道德风险、更强的监督和更多的透明度。虽然短期挑战是真实存在的,但也不能让其动摇我们进行金融改革的承诺。

基本原则

我们进行金融改革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金融体系需要可靠的缓冲——资本、流动性、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强有力的解决方案,这些都将防止宏观经济的意外事件以及因更广泛的金融体系动荡而导致的某个特定机构或市场的问题。第二,维护金融稳定涉及各种各样的政策,包括微观和宏观审慎政策,但力求采用正确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保护消费者权益、保障金融基础设施并通过加强会计准则使公司和市场更加透明以严格市场纪律也同样重要。第三,全球化的金融体系需要统一的全球规则。否则,当市场参与者通过各国不同的体制进行套利时,没有一个金融中心可以独善其身。第四,构建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不只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促进金融稳定以及结束影响稳定的危机周期事关私营部门的利益。银行的经理和董事能够而且应该落实更完善的风险管理、更全面的治理、更好的激励机制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更安全的银行业将意味着银行的股权收益降低,但收益会更稳定、更可持续,也将受到长期投资者的欢迎。设计这一政策框架所取得的进展令人印象深刻。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高层决策者和技术专家都在深入研究、共同努力。金融改革接下来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始终如一地实施已经达成的协议;二是完成监管改革议程,包括处置机制、场外(OTC)衍生品和影子银行体系;三是确保足够的监管,包括宏观审慎监管和更积极的审慎监督。

实施已经达成的协议

巴塞尔协议Ⅲ在单个机构层面强化了巴塞尔协议Ⅱ的监管框架,并建立宏观审慎措施加以辅助限制系统性风险。但达成巴塞尔协议Ⅲ仅仅是第一步;第二阶段,即实施过程,则至关重要。更好和更多的资本和流动性众所周知,巴塞尔协议Ⅲ提高了对金融体系的资本比率和质量的要求。一旦完全实施巴塞尔协议Ⅲ,银行的普通资本至少要占风险加权资本的7%,对最具系统重要性银行则要求更高。相比巴塞尔协议Ⅱ2%的标准,考虑到定义的变化和风险加权,这需要更多高质量的资本。一个未经风险加权的杠杆率将支持这些风险资本要求。从2013年开始直至目标期的2019年初,资本缓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设置这个漫长的过渡时期是为了减少资本办法对宏观经济潜在的负面影响。巴塞尔协议Ⅲ还从两个方面解决系统性风险的问题,减缓经济的顺周期性,减少企业和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风险传播。就时间来看,巴塞尔协议Ⅲ允许监管者在信贷增长似乎要失控的时候对银行体系(包括国内外银行)实施逆周期的缓冲;对于多层面的风险,关键的措施涉及降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陷入困顿或倒闭的概率和影响。这意味着最大的、相互联系最紧密的机构需具备更高的损失承受能力。巴塞尔协议Ⅲ的第二个核心要素,除资本要求之外就是流动性。新的流动性标准包括流动性覆盖比率(LCR)和净稳定融资比率(NSFR)。LCR是为了解决市场短期损失的问题。银行需要拥有高质量的流动资产,才能经受压力测试的考验,如信用评级的下调或批发融资的损失。NSFR则是为了应对长期的挑战。它要求银行保持稳定的资金,与其资产的期限组合及(或)有流动性需求相匹配。监测实施过程在各国司法管辖区完整、统一和及时地实施巴塞尔协议Ⅲ是巴塞尔委员会的首要任务。该委员会已经开始进行同业互查和专题检查以确保及时统一地实施巴塞尔协议框架的所有要素。在这方面,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正在通过同业互查过程推动实施全球标准。它已经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其他标准制定机构合作建立了一个协调框架,加强监测并公开报道各个国家的实施情况。

完成监管改革议程

尽管金融监管改革取得的进展令人瞩目,但工作尚未完成。目前,国际监管机构需要优先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处置机制、衍生品和影子银行。强化处置机制加强处置机制框架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减少政府因避免市场混乱造成的巨大成本而被迫救助金融机构的可能性。通过减少机构倒闭的影响,我们也减少了对官方援助的预期,从而降低了道德风险。2011年11月,FSB制定了金融机构有效处置机制的核心规则,设定了国家处置机制的职责、工具和权限,这些也应适用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主要司法管辖区内设定处置机制框架的所有要素需要从容而行。同时,提高SIFIs的损失承受能力可以减少我们对未经检验的处置机制的依赖。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议程第二个关键部分就是加强金融衍生工具的基础设施,尤其是那些目前在场外交易的产品。首先,20国集团已同意,标准化的场外衍生品需要在交易所进行交易,并通过中间交易对手或中央交易对手方(CCP)进行清算,而不仅是交易双方的参与。这将通过减少金融机构的相互联系而增强系统的稳健性。然而,由于风险集中在CCP,它本身需要特别稳健。2012年4月,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与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为应对系统重要性金融基础设施(包括CCPs)的相关风险制定了指导原则,即中央清算所应当资本充足、受到严格监督,并为交易商和终端用户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次,场外衍生品的交易也需要报告给交易信息库,该信息库自始至终记录了每笔场外衍生品交易的所有相关细节。最后,银行和市场监管者正在制定规则,以确保非集中清算的场外衍生品的风险有适当的资本和保证金作担保,从而鼓励市场参与者通过CCPs进行交易,并在可行的情况下构建交易平台。为了维护全球衍生品交易平台体系的活力和弹性,采取保护措施是必要的。这些措施包括多边、跨境监督,跨境流动性供应,CCPs的处置机制,并对所有市场参与者保持公平和开放。目前,相关工作正在这些领域进行。影子银行改革议程的第三个关键要素就是,监督以及在适当的情况下应对影子银行体系所带来的风险。影子银行可以发挥有价值的功能,比如为实体经济提供替代资金来源,并为银行和投资者提供管理贷款、流动性和到期风险的手段。然而,正如金融危机所揭示的,影子银行体系会增加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因此,重要的是要监控影子银行的演进并应对它所带来的风险。在国际层面,FSB需要双管齐下的方法:一方面,监管当局要在各自管辖范围内经常交换影子银行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监测,FSB常设的脆弱性评估委员会正在监测检查这些市场的可用数据并识别需要关注的领域;另一方面,FSB可以设计影子银行特定风险的监管对策,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证券化和回购市场等五个优先领域正在开展相关工作,预计将在数月内提出具体建议。

对金融体系的稳健监管

制定监管规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制度和流程确保能够持续有效地实现新的监管框架的目标。一方面,各国正在实施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将支持和补充微观审慎层面的改革。相关监管部门,包括市场监管者、审慎监管者和中央银行,需要相互配合,就何时以及如何解决对系统周期性和典型性的威胁制定有效的、统一的政策。另一方面,努力实施新的规则需要同时加强对各家银行的监督,包括其资产结构和风险管理实践。监管者也必须警惕金融体系的不断演进,以解决金融创新和监管套利带来的后果。

结语

在当前不确定的全球经济环境中,企业和家庭如果不能确信金融体系不存在另一场危机的风险,就不会恢复信心进行长期的计划、投资和创新。完成监管改革议程并监测其实施过程对于这样的保证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和私营部门能够也必须共同努力完成这一任务。监管改革进程的深化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施是全球复苏和宏观经济稳定更宽泛框架的一部分,需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审慎政策共同配合以实现强劲、可持续的全球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