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革新的实践

时间:2022-08-25 11:09:58

农村金融革新的实践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国银监会等部门关于推进田东县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的布置安排,广西银监局与相关部门认真组织推进田东县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自2008年末启动试点以来,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田东县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涉农信贷投放力度明显增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金融运行环境持续改善,有力促进了田东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田东县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取得成效的基础上,2010年广西区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区13个县(市)开展扩大改革试点工作,推广田东县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经验。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广西田东农村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健全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扩大信贷资金投放总量,加大政策倾斜扶持力度,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农业保险发展步伐,提升优化发展基础环境。2010年全区扩大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的目标是:在认真总结田东县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示范、树立典型、积累经验,继续探索建立金融支持和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形成有利于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全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为广西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打好基础。

着力促进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完善。以农村金融机构存量改革为基础,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转换经营机制。指导田东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合行并改制组建农商行,指导农业银行田东县支行成立了“三农”业务部,从而构建专业化的支农服务体系。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了祥周镇鸿祥农村资金互助社,借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设立了思林镇竹海农村资金互助社。截至2012年6月末,田东县共有农发行、工行、农行、建行、邮储银行的分支机构以及农商行、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共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种类及网点数量居广西县域第一。

积极引导扩大信贷资金投放总量。督促各银行机构深入田东县开展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研,按照商业原则确定年度信贷资金投放计划,尽最大可能增加信贷资金投放总量。全县各项贷款余额从2008年末改革试点启动前的23.1亿元增加至2012年6月末的58.4亿元,增长153%。2009~2011年的涉农贷款余额分别为26.5亿元、30.4亿元、35.3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始终保持在70%左右。持续推进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试点以来,田东县农商行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农业银行、田东县农商行开展了“公司+基地+农户”贷款试点;村镇银行以联保、互保方式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优惠贷款;工商银行已与田东县农商行开展了“银银通”业务试点,办理了国内保理业务和贸易融资业务;邮储银行积极推出小额信贷产品。在服务方式创新方面,鼓励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放适合县域和农民需要的银行卡,在乡镇布放金融服务电子机具,完善支付结算体系,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手段的电子化、信息化,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便利度。至2012年6月末,田东县涉农银行机构发卡量累计达近35万张,比2008年末增长156%。农商行通过桂盛卡向27586户农民发放贷款近10万元;农业银行通过惠农卡发放贷款5884万元。全力改善县域金融服务薄弱环节。

改革试点以来,田东县着力打造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开展了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村(镇)创建工作,并进行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目前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实现全县全覆盖。依托村镇一级行政资源的组织优势和信息优势,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室,作为行政村金融服务接入点,开展农户信用评级、小额信贷推介和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教育等。目前,田东县已在42个行政村建立了村级金融服务工作室。同时,鼓励涉农银行机构按照成本可控原则向乡镇延伸网点,推行信贷员包村服务和引入“贷款接入点”模式(通过村干部或当地经济能人推荐、介绍客户),解决无网点行政村的金融服务问题。重点推进设立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产品创新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为了宣传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各金融机构通过金融知识现场咨询、创建金融知识学校、建立金融知识服务站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普及金融知识,农民群众的金融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探索金融服务县域和“三农”的长效机制。协调增加县域机构的信贷权限,提升信贷审批效率。自治区信用联社已将田东农村商业银行授信审批权限提高到2000万元,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也都适当扩大了对各自田东县支行的授权。为鼓励新增存款用于当地经济,田东县出台了关于促进资金回流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分类指导措施,并建立了监测统计制度。目前,田东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存款用于发放当地贷款的比例已超过90%。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支农杠杆作用,促请地方政府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和正向激励机制,在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建立“三农”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对“三农”信贷支持力度大的金融机构。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由区、市、县三级财政提供90%的保费补贴,新增了甘蔗、香蕉、水稻、芒果等新险种,保险品种已覆盖当地主要农产品。加强和改善县域银行业监管。试点以来,当地监管部门将传递监管要求与鼓励银行机构增加信贷投放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改革发展与防控风险并重;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原则,对不同类型银行机构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政策,确保农村金融安全和稳健。按照“传导政策、把握风险、管好法人、做好服务”的要求,改进对县域银行业的监管,加强风险预判和事前处置能力,着力提高监管办事处对县域银行业机构特别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的有效性。监管办派员对农村资金互助社实施贴身监管,并对其业务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帮助。改革试点以来,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没有发生案件。2012年6月末,全县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1亿元,不良率1.9%,始终把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

取得的主要成效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有力推动田东县实现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大跨越。2011年,田东县生产总值97.7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速20%;财政收入13.1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速27%;三次产业比重为20:58:2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365元,近三年平均增速27.8%;农民人均纯收入5414元,近三年平均增速21.2%。田东县已由传统农业大县转变为综合发展大县,2011年位列西部百强县第94位。改革试点以来,一方面通过原有银行机构转换经营机制、明确支持县域和“三农”的市场定位;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组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局面。目前,田东县开始形成以农商行、农业银行为主要力量,农发行、邮储银行、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为重要补充,其他大型银行积极参与的农村金融良性竞争格局。44个金融网点覆盖了全部乡镇,实现了物理网点乡镇全覆盖。全县现有自动存取款机11台、ATM机48台,安装有POS机585台、转账电话948台、电话银行2万户,超过全国农村平均每万人拥有电子机具水平。2011年完成村级转账电话布设工作,在全国第一个实现转账支付电话“村村通”。全县所有银行业网点均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在广西率先实现“乡镇级金融网点跨行资金汇划乡乡通”。田东县成为全国第一个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到村一级的县。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环境的改善加速了资金的流转,改革试点以来,田东县资金累计流入量275亿元,累计流出量240亿元,实现了资金净流入。

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建立。到2012年6月末,田东县农户种养业、农房及农用运输工具等涉农保险合计覆盖率达到6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田东县助农融资担保公司成立近三年来,业务快速发展,扶持了多种类型的农户、小微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还与百色市银信投资担保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田东县推出的“银行惠农信贷产品+担保公司助农担保产品+人寿保险公司小额贷款保险”三品合一的“组合拳”,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通过扩大农村金融主体供给、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和打造“农金村办”等改革工作,田东县农户贷款覆盖面不断拓宽,农户信贷需求满足度不断提高。到2012年6月末,田东县已评定A级以上信用户40844户,29610个信用户获得贷款证,授信金额近5亿元;通过“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室发放农户贷款累计4.3亿元。广西地区开展扩大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各试点县(市、区)注重学习、运用田东县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创新,取得了一批改革试点新成果。2012年6月末,13个试点县共已设立村镇银行12家,各试点县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县域和“三农”信贷投放持续增加,各试点县(市、区)贷款余额比2010年末平均增长30%,涉农贷款增幅均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幅,多数试点县新增存款的70%以上用于支持当地县域经济发展;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加速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农村青年、妇女创业贷款加快发展,农户联保、“公司+基地+农户”等担保模式进一步推广,农户贷款满足率进一步提高;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持续改善,依托转账电话、银行卡、特约商户设立的农村小额现金流转点在各试点县普遍推广;农村干部群众的金融素质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