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化产业现状探究论文

时间:2022-12-19 10:58:00

安徽文化产业现状探究论文

摘要:产业组织学中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框架(即SCP框架)已被运用于分析多个行业。文章以SCP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安徽文化产业的现状。文章认为,安徽文化产业市场结构的特点是市场集中度不高、区域集中度较高、差异化程度将继续加大、行业进入壁垒逐步交由市场主导,文化产业市场行为表现为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资本不断壮大、集聚效应逐渐体现、融资渠道广泛多元,市场绩效显现出技术创新贡献率增强、资源配置率上升、规模结构效率需提高的特点。

关键词:安徽文化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产业组织理论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至今,已逾八十载。不管是芝加哥学派强调“完全竞争”的“行为主义”。还是奥地利学派强调市场竞争行为、新制度经济学,都不曾离开产业组织理论中SCP理论范式,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这一理论范式被广泛用于分析多个行业,但是运用该理论分析文化产业,还鲜有涉及。本文以安徽文化产业为例,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管窥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近年来,安徽文化产业发展较快,连续五年保持30%以上增幅,明显高于全国22%的增长速度。2008年,安徽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汽车工业,达到260亿,领跑行业增加值,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从规模上看,安徽产业规模还较小,占GDP比重也较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文化产业的市场结构

根据2004年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划分标准,文化产业结构维度分为核心层、层和相关层。核心产业层主要包括新闻业、出版发行业、广播电视业、电影业、演艺业等,产业层包括网络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会展业等,文化用品的生产与销售、文化设备的生产与销售、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构成相关产业层。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全国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为2038亿元,占整体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2%;层增加值为874亿元,占18%;相关层增加值为1920亿元,占40%。可见,以新闻出版、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影视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等为主构成的“核心层”仍是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力量。以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的相关层所占比重较大。安徽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时期的以核心层为主导的格局,同全国总体水平类似,层和相关层与核心层发展不够协调。

对文化产业市场结构的分析,可以从文化产业的三层九大类入手。本文选取文化企业个体进行研究。一方面,文化产业有实力的个体是带动文化产业集群的龙头,起着示范的作用;另一方面,各类文化产业差异较大,而每个行业总有比较成功的一两家企业可做代表。这种视角有其缺憾性,却是一种极好的观察文化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方式。文章选取衡量文化产业市场结构的四个主要指标:行业市场集中度、区域集中度、差异化程度、进入壁垒。

1.行业市场集中度不高

常用的集中度测量方法有4家厂商集中度比率(CR4),8家厂商集中度比率(CR8),以及赫希曼一赫芬德尔指数(HHI)。CR4测量4家最大厂商总的市场份额(常常按照收入),CR8测量8家最大厂商总的市场份额。根据经验法则(ruleofthumb):如果CR4≥50%(CR8≥75%),产业是高集中度的:如果CR4=34%~49%(CR8=51%~74%),产业是中度集中的;如果CR4≤33%(CR8≤50%),产业是低度集中的。由于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标准不一,这里采用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经不确切的线性推算,估计出安徽文化产业2008年营业收入总额约为930亿元。通过计算。安徽省文化产业集中度比率CR4=12.38%,CR8=13.91%。不管是CR4还是CR8的比率值,都表明安徽文化产业的集中度是比较低的。因此,安徽文化产业目前仍然处于低集中度的竞争阶段。

functionImgZoom(Id)//重新设置图片大小防止撑破表格{varw=$(Id).width;varm=550;if(w<m){return;}else{varh=$(Id).height;$(Id).height=parseInt(h*m/w);$(Id).width=m;}}window.onload=function(){varImgs=$("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vari=0;for(;i:476px;HEIGHT:1349px"height=1346hspace=15src="/uploadfile/article/uploadfile/201009/20100920123930515.jpg"width=536align=centervspace=5>

这种计算方法本身就有缺陷,主要是没有估计最大的4家或8家厂商的规模不一致的情况。同时,由于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刚刚开始,统计类别、统计指标等还没有完全统一,所以,对不等规模厂商比较敏感的HHI(产业中所有厂商市场份额平方的总和)计算法就难以实施。但是,CR4和CR8仍可大致反映当前安徽文化产业状况,这就要求安徽文化产业在政策、制度层面利用多种手段,积极引导培育龙头文化产业,在已有示范基地和企业的基础上,再打造一些文化航母。

2.区域集中度较高

区域集中度是文化产业在区域中的空间格局。安徽省文化产业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省会和经济发达的市占文化产业的较大比重,而欠发达市以及县及县以下地区,文化产业尚未发展起来。以2007年广播影视收入为例,省级广播影视收入为16.76亿。占全省广播影视收入的62.39%;市级收入为7.15亿元,占26.61%;县级收入仅为2.95亿元,占11%。作者选取几个文化产业尚可的市分析。发现各市文化产业发展差别较大,更遑论县及县以下地区了。

迈克尔·波特研究世界许多国家产业政策后,有这样一段评论: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常见的错误做法是,为了提高效率,做大做强企业,鼓励甚至强行实行国内合并……这在文化产业中也是常见的。政府为了增加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可能会无意中强行合并、扶持、上马一些文化产业,放大文化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投入过多财力与精力发展文化产业。这导致经济发达、人力资源丰富、政治文化处于重要地位的地区获得过多的政府资源,从而导致文化产业区域失衡。文化产业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由于不同的区域拥有不同的地理区位、投资实力、文化传统、人力资源和制度体系,所以不同的区域就适应发展不同的文化产业。与区域发展文化产业有关的资源要素主要包括:地理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物力资源、人才资源和制度资源。这要求政府在进行投入时,要更多地考虑地区差异性,发展特色产业。

实践也已自发地证明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这一规律:黄山利用丰富的地理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安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发展黄梅产业,仅第五届黄梅艺术节,贡献收入就超过5亿元,同时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芜湖利用丰富的信息和物力资源发展动漫产业;宿州则在文化传统和地理资源上做文章,发展马戏表演业和奇石产业。相信经过文化产业发展初期的冲动后,区域发展将会趋于合理与平衡。

3.差异化程度将继续加大

根据2004年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标准。文化产业分为核心层、层和相关层三类,除相关层外,主体部分即有九类。这说明文化产业外延涵盖较广,文化产业之间差异较大。文化产业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水平差异继续加大。整个文化产业分类较多,各个种类业务相异,它们正逐渐整合文化产业市场,文化业态逐渐成形,水平差异渐渐加大。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各产业资本实力和业务能力逐步加强。大型的文化产业集团正逐步形成。小的同质文化企业生存空间逐渐缩小。如果没有创新能力,这种水平差异会进一步加大。比如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到2008年已经实现销售收入48.12亿元,集团资产从2002年成立时的15.7亿元增长到30亿元。其整合了全省的发行资源。建立了500多个经营网点。通过对中小发行企业的挤压与自我发展,域内发行企业很难再与其争锋2010年1月18日,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这是全国发行业主板首发上市第一股。上市首日,公司市值突破160亿元,成为全国公司市值第二的文化企业。随着规模效应和先人效应逐步显现,这种水平差异可能会越来越大。

二是垂直差异进一步加大。观照文化产业的每一个种类,通过积极的价值拓展、跨行业的产业链扩张,文化产业的单个行业也呈现出多层次、立体化的经营模式与发展空间,垂直差异进一步加大。一方面,有的文化产业本身就是某一强势产业的资本与价值延伸;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的运作手段。强大的文化产业可以兼并、开发新的产业。前者如2002年起才涉足文化产业的安徽省首批“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安美集团,其主业是房地产开发及其相关行业:后者如成立于2005年的安徽出版集团,现在已经形成了集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及网络、数字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物资供应与经营等业务于一体,兼营商品进出口、内贸、医药、房地产开发等新兴业务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2010年还成功重组中国文联直属出版单位——中国文联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和中联影视中心,并就动漫产业发展与北京万方幸星数码科技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迈开了跨地区、跨行业发展的新步伐。一些文化产业如果不进行积极的创新发展,终归会在强势文化产业的发展、整合、兼并中遭市场淘汰。

差异化对于文化产业的影响有别于其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如电影、电视、图书、杂志、报纸以及唱片业,由于差异化而兴旺。”产品差异化会增强顾客对产品品牌的忠诚度,如果没有差异,一般顾客就会像对待稻谷、石头一样,不会关心由谁生产,只是在需要的时候购买即可。文化产业的创意会把顾客牢牢地吸引在身边,以报刊产业为例,有的报刊读者忠诚度非常高,有的却被读者弃之如敝履。就差异化而言,合肥报业市场上的《新安晚报》、《安徽商报》、《合肥晚报》、《江淮晨报》、《市场星报》(2010年5月由《安徽市场报》更名),差异化就比较小。相较西安、成都、郑州、武汉发展水平相当的省会城市报业市场,合肥报业创意差异化不够,这可能是造成合肥没能出大报的因素之一。

4.行业进入壁垒逐步交由市场主导

近几年,国家与安徽省都颁布了相关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有力促进了文化生产力的解放,也使文化产业市场逐渐活跃起来。行业进入壁垒交由市场主导将是发展趋势。

进入壁垒是文化产业新公司进入行业所遇到的障碍。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意味着新的进入者要达到已有文化公司的水平,会比较困难;范围经济(economiesofscope)使已有的文化公司常具有多产品的经济形式,也会对新进入者造成影响。同时,如果已有的文化公司在稀缺原材料和其他资源上形成垄断,也会提高新公司的进入壁垒。

但是,从前述市场集中度分析可知,安徽文化产业仍处于自由竞争阶段,新的文化公司进入文化产业并未有大的壁垒障碍。特别是政府在公共政策和法律层面上,都极大地释放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公务员之家

(1)政策法律壁垒逐渐降低,文化产业逐步交由市场主导。文化产业是和意识形态紧密联系的一个产业,其发展也受到一些制约。比如文化产业的核心构件出版传媒,以往管理部门比较多,准入条件非常高,这极大地限制了出版传媒产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近些年,国家颁布了《外资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等规定,对出版传媒行业牵涉文化安全较少的发行、印刷等领域放开。这一方面表明国家对开放出版传媒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解放了出版传媒业的文化生产力,促使整个行业快速发展。安徽省自2005年以来,先后下发《安徽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及《关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在强调政府主导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开放的市场发展心态和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过去政府主导型文化产业模式,现在逐步变为政府政策引导、发展交由市场来决定的模式。这样。政府就有更多的精力来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础设施。

(2)文化产业资本壁垒逐步提高。以往文化产业往往是国家主管主办,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很多文化产业都步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对同质产业的兼并与收购也逐渐增多,在形成文化产业巨无霸的同时。新进入公司的资本壁垒被无形中提高。同时,现阶段正处于文化产业改革的转型过渡期,很多文化企业靠政府贴现或采购发展壮大,这在无形中也构成了新的文化公司进入的资本壁垒。比如现在文艺院团的改革,不仅投入不减,政府每年支出经费还在逐年增加。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民间文艺团体的进入与发展。

二、文化产业的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是文化产业公司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为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抵御风险能力、更好的盈利能力和更强的竞争力而采取的各种战略行为。

1.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整体盈利能力。企业发展和市场成熟的一个标志是公司产品的多样化,文化产业的创意性特征更拓展了产业的外延范围。文化企业产品多样性不仅可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企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以传媒产业为例,其盈利来源就包括发行收入、广告收入、投资收入、品牌经营收入、资本运作收入等多个方面。安徽文化产业中已产生规模效应的文化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构建了较好的产业链。以报业为例,2005年安徽省报纸营业收入中,非主业收入达到1572.2万元(见图1)。相信随着对传媒产业品牌经营、资本运作等的重视,非主业收入会进一步大幅提高,从而使整体盈利能力得以提高。

2.产业资本不断壮大,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从整体上看,安徽文化产业年增加值都在30%以上,2008年达到260亿元,整个文化产业经济规模越来越大,成了典型的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见图2);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个体也得到较好发展

安徽新华发行、安徽出版集团、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等一批实力强大的文化单位经过体制改革的洗礼,都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力,经济实力不断提高。

3.集聚效应逐渐体现,规模经济效应凸显。文化产业集群是文化企业在地理上的相对集中,通过自发形成与政府规划,文化企业、文化产品供应商、服务商、相关产业、相关机构形成一个群体,分工协作,提高各个企业的竞争实力。安徽以合肥为中心,逐步形成皖南、皖中、皖北三大文化产业板块。比如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合肥国家动漫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甫一交付就引来数家企业,刚交付的两栋楼已进入60多家动漫企业,仅刚起步的2009年就实现动漫产值1.5亿元,服务外包4亿元。

4.民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融资渠道广泛多元。安徽文化产业破除行业壁垒,降低了行业门槛,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进入,目前民营文化产业已经占全省文化产业总量的一半以上。安徽省20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民营文化企业占了17家。

三、文化产业的市场绩效

如果单纯从文化企业来看,利润当然是公司市场绩效的关键衡量标准。但以经济学视野考量,文化产业市场绩效的衡量远比此复杂。经济学从社会的角度并且从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率、技术进步、公平、文化目标等多个维度进行衡量。当然,衡量文化产业市场绩效的最重要指标,是产业的利润率。按照经济学的观点,持续高额利润率的出现并不是在高度竞争性市场结构中的企业,而是存在于高垄断性市场结构中的垄断企业或者进行创新的企业。所以,要形成高额利润回报率,就要建造几艘文化航母,增强其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40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近10%,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同年,宋城集团收入剧增、华谊兄弟成功上市,显示出文化产业这座“金矿”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吸引力。但是,安徽文化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产业发展更多依靠行政力量来推动,市场没能发挥最大作用,这就容易造成市场失灵。所以,在考察文化产业市场绩效的重要指标——利润率的同时,这一阶段更要关注文化产业的技术进步、资源配置和市场的规模结构等指标。

1.技术创新对文化产业的贡献程度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些依靠高科技的产业,比如动漫产业。文化产业想发展,必须要有创新、创意,这也是文化产业之所以也称“创意”产业的原因。安徽文化产业的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要发展动漫,几个城市都一拥而上;要发展旅游,各地都争相投入……没有根据当地的文化、地理、历史条件,创造性地发展文化产业。其次,文化产业对人才的倚重远远大于其他行业,技术创新型人才甚至成为一个企业存亡发展的关键。第三,创新性管理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如果一个文化产业没有创新性的管理模式,致使员工发生诸如“连跳”之类的事件,就不仅是不发展的事情了,还是害人害己之事。

2.资源的配置效率有所上升。资源的配置效率是文化产业的资源利用率,通常用资产收益率,也叫资产回报率(ROA)表示。安徽出版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时代出版,净资产收益率2007年至2009年分别达到了4.06、12.36、11.50(根据万点网络)。观察安徽其他几家大的文化产业,其资产收益率也都高于市场增长率,这说明文化产业的配置效率有所提高。

3.市场的规模结构效率还需提高。市场的规模结构是用市场内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来考察资源的利用状态。即接近或达到经济规模就能实现盈亏平衡。考察安徽几个龙头文化企业,其总量占整个文化产业比重较低,市场存在很多小的低效文化企业,这说明还需要提高市场的规模结构效率。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构成一种因果关系:市场结构决定着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决定着市场绩效。通过对三者及其关系分析,希望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认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