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特产十篇

时间:2023-03-19 15:33:05

安徽特产

安徽特产篇1

关键字:土特产 包装 地域文化

现代社会中人们了解一个地域,一方面通过直接到达该地区的方式来认识这个地区;另一面可以通过对该地区的文化艺术和各种当地特有商品等媒介来感知这个地区。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中使用和实用的产品商业味道越来越浓,因此人们在文化思想上的天然产品意识也日渐增强。也正因为如此,来自于特定地域的土特产,其独特的地域性和天然性能够吸引大众的眼光,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安徽地区的土特产主要包括自然特征和地域文化特征两方面,核心是地域文化。自然特征是土特产本身具有的自然性,例如茶叶、核桃、石耳等天然农业无公害产品,这些产品一般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生产加工方式;文化特征是指土特产在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扮演的宣传当地文化的媒介角色。即土特产的包装及广告宣传等。地域性的文化内涵是土特产本身和包装宣传需要重点关注和表现的内容,也是关系到其能否走向特色之路和形成品牌效应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安徽地区土特产包装设计的现状的调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其包装设计的趋势。

安徽地区的土特产品丰富多样,市场上土特产的包装种类和样式也花样繁多。但由于为了适应市场的数量需求,这些产品的包装在设计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大多都是一些地域视觉元素的简单堆叠。下面就逐条分析安徽土特产在包装上的不足之处。

一、对产品包装设计的认识不足

由于徽州地区大部分土特产品的生产厂商都是一些小企业主。自主加工经营,这些小企业主一般重视的是产品本身。只是简单的给产品包上外包装,更多考虑的是保护商品的实用性,忽略了包装设计即美观性对于销售产品的重要性。土特产品的销售对象主要针对的是外地游客,产品本身对于游客老说固然很重要,但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要求也同样在提高,而产品包装对于游客来说是先入为主的一个元素,包装设计是设计师的精神活动的结晶。因此好的包装设计对于游客来说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会提高游客的购买欲。

二、地域视觉元素在包装中运用较少

安徽黄山脚下的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徽州民间艺术形式更是丰富多彩,例如徽州古建筑、徽州牌坊、徽州文房四宝等。这些都是古徽州的特色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古徽州的特色艺术形式。设计师可以从这些艺术形式中提取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视觉元素并把它们应用到土特产包装设计中。这样一方面,为包装设计提供了视觉元素;另一方面又达到了宣传地域特色文化的目的。来安徽旅游的游客在景点享受视觉上的愉悦后,除了拍照留作记忆外,能带走的只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旅游土特产品作为该景点的记忆延续。这些商品除了游客自己留用外,更多的是赠送亲朋好友,这无疑对景区带来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而引起游客注意和兴趣的第一要素是旅游土特产品包装设计地域视觉文化元素,这对游客来说是有特殊的意义的。因此,对于视觉元素的选用,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包装样式雷同,品牌意识薄弱

由于徽州土特产品大部分是小作坊生产,加上该地区的设计意识薄弱,包装设计及制作基本都是承包给小打印社或小印刷厂商。而这些小的印刷厂,更多注重的是包装的数量,在包装设计上只是采用一些简单的产品视觉元素的堆叠,导致了该地区的包装设计大部分趋于雷同。而一个好的包装设计对于产品的销售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对产品本身的保护,更多的还是扮演着宣传产品的重要角色。如果生产厂商想在同类产品中凸显出自己的特色并增加销量就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并且重视包装设计的重要性。通过产品与设计的整体运作,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从而提高产品的销量。

四、高档次产品的较少

安徽特产篇2

安徽省地域文化底蕴深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以其各地域历史环境、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孕育出了三类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与徽州文化。它们已经渗入安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为安徽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1]例如,徽文化主要遗存地――黄山市,以文化节庆为载体,连续举办了18届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展示了黄山生态民俗和古徽州民间文化;而另一个徽文化的重要遗存地――宣城,通过建设宣纸文化园、中国文房四宝与中国书画交易中心,彰显了徽文化风采。作为中原文化重要一脉的皖北四市,在特色文化建设中,将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扬长避短。“中华药都”亳州市,以开发华佗故里中医药文化资源为重点,建设养生园、养生城、养生街,养生文化名扬海内外。宿州市则大力扶持灵璧奇石和桥马戏发展,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观赏石和相关产品生产基地之一。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打造文化品牌,是安徽省特色文化建设的共性特征。[2]

多年来,安徽地域特色文化研究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取得较多的成果。在理论研究方面,据文献检索和其他相关资料分析,目前有关安徽地域特色文化的研究多倾向于个案式研究,并且主要集中于对徽州文化的研究,如魏菲娅等[2]主要从徽州建筑、徽州雕刻的图形设计及其相关衍生产品的设计开发角度研究徽州文化;也有学者对安徽省城市旅游形象系统建设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安徽省内各种地域特色文化进行宏观、系统的研究较少。

当代意义上的视觉符号系统是一个庞大、专业、全面的图形数据系统,

融合当代先进的设计理念,以当代数字化设计技术为支撑,对每一种特色突出的安徽地域文化进行符号化的当代图形设计,构建视觉符号系统的内在秩序和完善的分类,对比不同视觉符号之间的异同点,可以为进一步认知、研究安徽省特色文化提供新的契机,同时,也可为打造安徽省城市品牌、推广安徽省特色文化提供丰富的图形设计资源。鉴于此,本文拟运用符号学与设计学方法,审视当代传播语境下安徽省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系统构建的价值与意义,希望为后续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一、深化符号学理论研究

符号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相关理论成果已成为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理依据。每一种特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与自然风貌。

以杭州为例,作为国家一线主要城市,其地域特色文化自然吸引着大量的研究者,研究其视觉符号价值一直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要课题。目前杭州城市环境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已体现出杭州地域特色文化的视觉符号魅力。从杭州城市形象标识(见图1)和2016杭州G20峰会标识(见图2)的图形设计,我们都可以领略到杭州地域文化视觉符号的独特气质。这些标识图形并不是杭州风景的简单缩写,而是汇聚了对杭州人文地理、风俗人情、经济社会发展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深层理解,是杭州的符号,是杭州展现给世人的城市名片。

安徽省地域文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对于安徽人而言,这些特色文化蕴涵的是记忆、家或故乡的相关情感认知;而对于其他省市的人来说,它是对安徽人的身份辨识。因为地域特色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包括建筑、饮食、民间信仰、地理环境、绘画、日用品、工艺装饰等不同文化类型,构建安徽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系统也要包括不同类别的子系统。在应用方面,依据不同的应用环境和应用目的,该视觉符号系统还将衍生出多种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如旅游景点视觉形象系统、城市地铁空间视觉导视系统、城市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等。图3为安徽省旅游形象标识,标识图形下方所列图片是标识的创意构成元素,即安徽的毛笔、徽墨、徽派建筑、黄山,这些元素都是安徽省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中的典型代表。因此,从符号学角度研究安徽地域文化,构建安徽地域特色文化符号系统,可深化符号学理论研究。

二、推动安徽省文化大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撑。近年来,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已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新高度,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文化发展中的弄潮儿。在国家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进程中,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速度与特征。而在异域文化和当代多元文化的多重影响之下,一方面,某些地区特别是三线以下城市的地域文化逐渐表现出式微的趋势;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尤其发达地区的地域文化快速崛起,拥有广大的追随群体,甚至享誉海内外。多年来,安徽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对实现安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了持续的努力,从省会城市合肥的发展战略口号“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与各级城市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举措就可见一斑。以数字图形的形式,汇集安徽省各主要地域特色文化的视觉符号数据,构建安徽地域特色文化符号系统,发掘其潜在的巨大价值,有助于推动安徽省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1.内增文化凝聚力,外拓文化影响力

安徽省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应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其设计应直接来源于安徽省各个城市的特色文化元素,从而最能体现该城市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宗教礼仪等状况。可运用当代设计的表现手法与设计理念,将这些内容进行符号化的视觉符号提炼,最终形成最具典型性的地域文化视觉符号。对于安徽省各个城市的居民来说,这样的视觉符号系统具有共同的心理认知,是大家共同的信仰,是团结安徽人、凝聚安徽人的情感内核;而对于外地人来说,安徽省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系统的构建和运用,能使他们更加直观和快速地了解安徽省各个城市的自然人文特征。

如图4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安徽馆的外观设计,该设计充分体现了安徽特色文化元素――徽派建筑,其外部设计将徽派建筑元素进行了符号化的提炼,马头墙、白墙黛瓦的徽州视觉符号体现出徽文化的博大精深。当年去参观过世博会的安徽人,一定对徽州馆寄予过特殊的情感,看到徽州馆就如同看到自己的家一般。这就是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所蕴涵的凝聚力,它能将各地安徽人的心紧紧系在一起,对增强地方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

利用世博会的重要契机,安徽向海内外参观者和媒体充分展示了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进一步拓宽了其影响力。

2.彰显人文魅力,美化地方环境

一座真正美丽的城市不仅因她拥有如画的自然景观、高大时尚的城市建筑与发达的经济,同时一定还有其不可或缺的人文魅力。安徽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系统,应是展现安徽省人文魅力的重要载体,有益于安徽各地方塑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视觉形象。此外,安徽省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系统的构建,可为安徽城市建设提供丰富的数字化视觉图形设计数据,广泛应用于未来安徽省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在设计师们鬼斧神工般的创意之下,这些视觉符号将会以丰富多姿的设计应用形式(如建筑外观、户外广告、公共空间环境导视、城市雕塑等),让城市更美丽[3],为生活其中的城市居民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美好视觉体验。如图5为安徽建筑大学北区大门与相关建筑的设计,整个大门建筑的设计巧妙地融入了徽州马头墙的视觉符号,将符号化的徽州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进行了完美的对接,从而成为安徽建筑大学的一道靓丽风景。

3.发掘优秀设计素材,点燃文化经济

安徽省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系统的研究对象,是安徽省境内各个城市的主要特色文化,其中包含许多省级或者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遍拥有较广的市场认可度。在设计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从安徽省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系统之中充分发掘优秀的设计素材,进行相关衍生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并且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无疑是安徽经济发展有力的助推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导向转变,凸显了国家对原创设计的重视,在新理念、新科技的推动下,通过大力发展设计产业、文化娱乐、城市旅游、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我们的经济必将得到更快l展。

4.扩大安徽地域特色文化的国内与国际传播

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型传播模式。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新媒体传播形式不断出现,互联网+信息的传播模式是当代新媒体传播的共性特征,信息的传播早已打破传统的单一格局,越来越趋向于多元、互动的新格局。如今,在城市文化的推广传播中,新媒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离开了新媒体传播,任何一种城市文化都将显得黯然失色。[4]

安徽省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播推广是未来安徽省城市品牌化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当代信息传播语境下,新媒体将成为安徽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助推器。安徽省地域特色文化的符号化视觉设计,是实现其当代新媒体传播的重要基础,因为视觉符号具有主题明确、特征鲜明、辨识性强、便于推广应用等诸多优点。通过当代新媒体传播手段,如互联网、微信、QQ、微博等,可以实现安徽省地域特色文化快速、高效的传播推广,无论是从传播的时效还是从传播的广度上,新媒体传播都是传统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新媒体的即时传播、互动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的时空限制和单向性,在国内或国际范围几乎可以达到信息的同步传播,并且还可以实现与受众的即时互动,大大提升了受众的参与积极性和满意度。因此,配合当代新媒体传播手段,构建安徽地域特色文化视觉符号系统,可以大大促进安徽省地域特色文化的国内、国际传播,进而塑造安徽省地域文化的美好品牌形象。

安徽文化由多种文化类型构成,地域特色文化仅是其中的一个类型,随着研究视角的更新,安徽地域特色文化将呈现出不同的人文魅力,折射出安徽人独特的人文气质。同时,随着新媒体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徽地域特色文化的辐射传播范围将越来越广,不仅享誉国内,而且必将走出国门,拥抱世界。

参考文献:

[1]

周晓燕.地域文化与城市特色的传承――以安徽为例[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2] 魏菲娅,黄凯.徽州民间图形符号的价值研究和发展趋势[J].大众文艺,2012(3):173.

安徽特产篇3

关键词:传统艺术;棕编工艺;区域合作

0前言

棕编是汉族传统手工艺中极具艺术魅力的一种,它以棕榈树叶为原材料,通过手工艺者的构图和编织,使其成为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棕草制品,并于2011年正式成为第三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安徽以其独有的棕编艺术特色和悠久的手工编织历史成为我国十分重要的棕编传承地之一,然而在新时代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棕编工艺逐渐没落,几近灭绝。

1安徽棕编传统工艺的保护策略

手工艺品作为艺术审美价值较高的产品在工业化发展和批量化、自动化为主要价值诉求的市场环境中,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地位,因其产量和生产效率低下,因此不具备突出的市场竞争优势,以至于逐渐没落。而作为文化传承的代表,它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传承的象征,需要加以保护。

1.1博物馆、档案馆保护

对于传统艺术的保护,博物馆、档案馆充当着重要角色。博物馆、档案馆是人们与传统艺术近距离接触的场地,也是人们感受艺术之美以及艺术价值的重要媒介。安徽棕编所具有的艺术魅力想要为更广大的群众所了解,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博物馆、档案馆对其进行展示很重要。首先,博物馆和档案馆在安徽当地要充分利用资源,对棕编工艺品的艺术价值、制作过程以及地域特色进行叙述,从而达成宣传的目的。例如,可以通过开办主题展览,系统地介绍安徽棕编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承价值,使安徽本地人通过展览了解到安徽的文化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心。其次,博物馆和档案馆还可以开展全国性的巡回展览,通过和外省著名的博物馆合作来展览安徽棕编,使安徽文化影响全国。[1]

1.2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渠道拓宽和传播推广的又一重要手段,为了促进安徽棕编工艺的保护,当地旅游行业可以将安徽棕编工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文化旅游概念,使更多的游客通过安徽棕编工艺了解安徽,进而使安徽棕编工艺的市场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安徽棕编可以利用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价值制作旅游纪念品,一方面加大安徽棕编的推广力度,另一方面为岌岌可危的安徽棕编工艺拓展生存空间,使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共同进步和共同发展,获得双赢。

1.3艺术品牌推广

艺术品牌的推广是使其获得生命力的重要方式,所以要加大对安徽棕编的宣传,扩大棕编艺术的影响力,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对此,可以利用市场发展,积极开展棕编产业基地的建设,使资源优势可以通过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品牌化发展还需要不断地对安徽棕编的历史进行挖掘,从而使其演变历史、制作方法等与艺术特性相结合,提升品牌价值,并不断深化品牌内涵,进而使安徽棕编的产品附加值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市场当中形成既具备市场价值又具备文化价值的文化消费产品,改变传统手工艺在面对市场时的尴尬处境。

2安徽棕编传统工艺的发展规划

传统工艺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在于产业化不足导致传承中断,许多传统工艺都在市场的浪潮当中趋于绝迹,导致绝大部分人不愿意继续学习这些工艺,使其无法得以传承和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除了在产业、宣传的层面予以支持,还要在技艺传承方面进行积极规划。

2.1重点培育棕编龙头企业,互相促进

目前,安徽棕编行业的整体态势仍旧停留于传统的“作坊式”制作,缺乏基础建设,缺少资金支持,对于其发展和传承都十分不利。结合现实特点,安徽棕编想要取得长久的发展,应该从产业内部重新规划,注重建设和结构。例如,可以通过已经成型的“农户+基地+企业”的方式,打造全面性的棕编企业,实现原材料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成熟体制,实现科学和谐的产业发展。政策以及资金方面,在面对传统工艺的发展时需要给予侧重和支持,并大力打造具有地区优势和文化特色的龙头企业,带动同行业棕编工艺的市场化改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繁荣。[2]

2.2棕编技艺走进校园

为了解决棕编技艺的传承问题,可以利用校园资源,为安徽棕编传统工艺寻找传承人。棕编工艺可以通过与区域内高校的合作实现校园传播。例如,可以与高校的美术等艺术类专业合作,通过专业选修课设置、公益讲座等,向学生传播安徽棕编传统工艺的历史以及艺术特点,并努力与现实学科综合,可以通过棕编工艺和现代美术的对比来凸显棕编工艺的价值,使学生们了解并热爱传统工艺,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另外,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还可以前往棕编基地参观和学习,甚至可以进入基地实习,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棕编。对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前往棕编基地实习可以在管理岗位上对市场、组织构造等内容进行更加充分的了解,为其今后的管理工作打好基础。在征求学生个人看法后,还可以争取进入棕编基地内部成为正式员工,充实棕编工艺的后备力量。

2.3通过产业协会加强区域合作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之外,棕编企业和制作者之间还可以依据市场特色建立起棕编产业协会,从而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交流。比如通过召开例会,多方深入探讨制作工艺、市场发展情况以及管理策略等内容,互相交换意见,形成良好的行业氛围,从而在市场营销、信息服务等方面达成共享和互相支持,提升整体竞争力。

3结语

安徽棕编作为传统手工艺作品的一种,与目前大多数传统手工艺一样濒临绝迹的危机,需要政府、社会、市场以及行业自身共同努力进行保护。其中,行业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是重中之重。本文拟通过产业化的设计和发展,促进安徽棕编传统工艺自身价值的提升,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各界了解安徽棕编的艺术特征,从而完成价值输出。

参考文献:

[1]…薛政.安徽竹编传统工艺及保护发展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

安徽特产篇4

关键词:安徽;动漫产业;竞争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F2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6)01-0059-005

动漫是动画(Animation)和漫画(Comics或Manga)的合称与缩写。动画最早出现在1831年的法国,漫画最早产生于19世纪时期的英国。动漫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影视、图刊、舞台剧和基于网媒信息传播技术为平台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研发、出版、演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动漫产业竞争力是指在动漫产品原创研发创新、产业链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动漫原创产品利益最大化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综合竞争力,这是动漫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动漫产业核心竞争力是安徽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 安徽省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迅速

安徽是全国动漫产业重要的基地之一,建立了以合肥和芜湖为代表的两个部级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和以淮南、马鞍山、池州为代表的省级动漫发展基地。安徽省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迅速,2007年总投资超过15亿元人民币,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第四代主题公园――芜湖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正式开放,2008年芜湖新建芜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2010年至2015年,方特梦幻王国、水世界主题公园、东方神话主题公园三个主题公园相继开业,芜湖部级动漫基地形成了以四个主题公园为基础,以芜湖文化创意产业园、芜湖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为平台,建设动漫、影视、生产、创业基地。合肥利用地域和教育优势资源,以动画、漫画出版、动漫品牌授权为主要发展方向,发展和建立国内动漫产权交易集散地。合肥产业基地以服务外包、影视制作、新兴动漫和网络游戏等产业为发展方向,被列入安徽省861计划。我省还重点投资建设淮南志高文化科技动漫产业园、马鞍山视聆通软件园和池州九华国际动漫产业园等省级动漫产业基地,并在蚌埠、宿州、淮北等地市建设了相关的文化产业基地,安徽动漫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二)动漫市场建设已见成效,动漫产业跨区域协作和推广传播平台建设发展有条不紊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成立,优化了创新资源的进一步分配,带动了区域产业的相互协作发展,进一步为安徽省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2012年,中国4G移动通信的正式启动,以3G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手机动漫行业标准体系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动漫作品与运营商、智能终端的无缝连接,对开拓互联网的动漫市场起到积极作用。安徽媒体传播平台得到进一步的建设,如建设了一批辐射全省的高质量数字电影院、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等传播平台。 2007年第一届中国国际动漫产业交易会在合肥隆重召开,合肥和芜湖部级动漫基地吸引了我省超过一半数量的动漫企业入驻,已有500余家动漫企业进驻合肥国家动漫基地。2009年、2011年和2015年芜湖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中国(芜湖)国际动漫产业交易会。初步形成了合肥以动漫开发制作和图书音像出版为主、芜湖以主题公园和动漫产品展示为主、马鞍山以游戏动漫产业为主的发展态势。合肥部级动漫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效果突出,总产值超过40亿元,现有服务外包企业一百余家。建设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和原创力的动漫公司及文化产业园,如安徽广电文化产业园、马鞍山软件园、滁州长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铜陵江南文化园、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等,动漫产业体系的集群初步发展阶段已经形成。

(三)安徽丰富的区域文化资源为动漫创作提供了特色素材

安徽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资源极为丰富。代表性的城市有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黄山市、铜陵市、亳州市等,这些城市都有着特有的历史文化名人、地域文化、文化遗产等安徽特色资源。在皖南有美誉天下的黄山,还有佛教名山九华山、道教名山齐云山、古南岳天柱山、滁州琅琊山、含山褒禅山、淮南八公山、宿松小孤山等大大小小的名山古迹。安徽水资源丰富,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安徽中部有著名的巢湖,宿州、淮北有隋唐通济渠遗址。涡河两岸相继诞生了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神医华佗,有建安文学、桐城文学流派,有以汤鹏为代表的芜湖铁画以及以渐江为代表的新安画派,有李白、杜牧、欧阳修为代表的皖江山水诗歌文化,有徽剧、黄梅戏、庐剧、泗州戏、凤阳花鼓戏,有以朱光潜、陈独秀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从古城街巷、文物古道到风景名胜、历史名人再到民间文艺,都承载着安徽文化精髓。安徽还有巢湖、大别山、徽州民歌,花鼓灯、黄梅戏、庐剧、凤阳花鼓、华佗五禽戏、徽州三雕、阜阳剪纸、界首彩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艺术形式在动漫作品的题材内容、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料。

(四)动漫产品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近几年,安徽动漫产品层出不穷。由合肥动漫产业基地原创漫画作品《三国演义》获得国家原创动漫项目图书类第一名,并与日本株式会社学习研究社签署协议原创漫画《三国演义》日文版权。安徽演艺集团推出动漫舞台剧《黑脸大包公》在全省演出,动漫原创《黑脸大包公》先后在台湾、日本、美国等电视媒体播出,并签署了播放协议,使安徽原创动漫成功登陆海外。2010年安徽动漫原创作品《生肖传奇之十二生肖闯江湖》入围戛纳电视节重量级奖项――儿童评审团大奖(MIPJunior kids’jury)决赛,是亚洲唯一入选作品,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动画片奖和“五个一工程”奖。马鞍山动漫基地原创网络游戏《大富翁》得到玩家的广泛认可。2014年原创动漫作品《淮南子传奇》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二届动漫奖――最佳动画电视奖。随着动漫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动漫企业的不断壮大,手游、漫画、网络游戏、主题公园等动漫产品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安徽省动漫产业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原创能力相对偏低,持续创新能力弱,品牌影响不大,动漫产品社会接受程度较弱,市场定位不准确

目前安徽动漫企业还未注重对原创动漫品牌形象的塑造,仍以服务外包为主的动漫制作,动漫产业结构单一。在国家和省政府政策的扶持下,安徽动漫产业发展势头有所改善,动漫企业数量虽不断增多,产品数量增长加快,制作质量有所提高,但原创性、制作能力弱,能够体现安徽特色的动漫作品不多,缺乏能够代表徽文化及精神的动漫经典形象,动漫形象影响力小。原创动漫作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低、认知度和影响力小。现今安徽动漫企业大多数还是生产外包企业,不注重对动漫品牌形象的营造,原创意识不够强。安徽出版集团的《三国演义》,虽获奖很多,但原创在天津,芜湖方特四个主体公园的总设计和规划都是在深圳完成制作。这样既不能培养本土原创人才,也不能提高动漫企业整体综合能力。原创作品只有《黑脸大包公》、《淮南子传奇》、《九华小和尚》等为数不多的作品。制作大型动画片的企业屈指可数。安徽省动漫作品的受众年龄仍以低龄、幼龄为主,动画的内容来自童话或者神话故事,这些限定的素材使受众群体受到限制,动漫消费群体的年龄局限较大,其作品在故事内容以及题材上不能满足各层次年龄的需求,动漫衍生产品较难进行全方位的营销。

(二)动漫基地布局建设不平衡,产业资源配置分散,综合协调能力弱

目前合肥和芜湖两个部级动漫产业基地建设日趋完备,马鞍山、淮南、池州三个省级动漫产业基地正在紧锣密鼓的发展中,但产业基地多数集中于沿江地区。皖北地区只有淮南建设成立了省级动漫基地,淮北、六安、亳州等地动漫产业刚刚起步,人才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偏低。动漫企业需要资金量大,运营周期长,市场运营机制不够全面,缺乏对知识版权的保护意识,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地方政府对新型产业不够了解,相关产业政策出台较晚,这就造成了建设不平衡和产业基地分布不均。安徽动漫产业正处于从分散性到整合性发展的过渡阶段,多以加工为主,战略定位模糊,产业基地各企业横向协同互补效应不足,这样容易造成动漫产业资源配置的分散和阶段性闲置,降低配置效率。安徽动漫企业目前还偏向于中间加工环节,忽略了创新环节和衍生品的开发环节,两大部级产业基地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各地动漫产业基地产业结构相似,不利于形成产业集聚,不利于创新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就很难形成以合作为途径、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和以创新为主要目标的产业集群。

(三)未能形成完整的运行有效的动漫产业链

“动漫产业是一个前期的创意构思、作品制作,中间的动漫产品销售,以及后期的衍生品开发等环节的动漫产品版权价值链整体。” [1]安徽动漫企业目前主要处于产业链的中间位置,动漫企业由于对动漫衍生品的前景认识不清晰,产品的创意不足,受众群众定位低龄化,对衍生品的市场运作力度不够,所以很难建立完整运行的动漫产业链。合肥和芜湖大多以动漫制作为主,很少涉及与产业相关的动漫衍生品的研发和经营。动漫企业规模较小、结构有待调整,从业人员数量小,获利模式简单。动漫企业之间联系少,很难形成动漫制作联合体和区域产业集群,在出版发行、网游等方面不能形成组团出击。安徽动漫产业发展速度不快,缺乏代表安徽特色的动漫作品及动漫形象,政府对动漫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大,动漫产业基地建设方向和模式不清晰,对动漫衍生品市场和衍生品加工制造集群的规划不够完善,数字产业和动漫新媒体产业建设和发展偏弱,对衍生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销售的引导力度不够,对动漫衍生品的附属增加值的前景缺乏认识,这些不完善对安徽动漫产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四)缺乏优秀的动漫复合型人才

发展动漫,人才是核心。建立产业内有代表性的动漫企业,关键是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人才团队,动漫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原创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安徽动漫产业紧缺故事原创人才、产品设计人才、动漫产业管理营销人才、软件开发人才、三维动画制作人才,缺少一支由造型、制作、编导、营销等在内的动漫人才团队。安徽有六十三所高等院校设置动画专业或者开设动漫课程,但培养的绝大多数是动漫制作人才,编剧型、策划型人才明显不足。对动漫原创人才和产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都还不够,技能型人才过剩,这就导致人才结构和动漫创作结构不合理,人才供需失衡,发展方向仍以培养外包人才为主,优秀动漫人才严重缺乏。安徽高等院校动漫学科发展不平衡,专业发展较好的院校基本分布在合肥和芜湖,造成了培养人才质量的差异性。由于资金缺乏,工资过低,安徽动漫企业高端人才流失严重,这些都不利于动漫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三、提升安徽动漫产业竞争力的途径

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动漫产业总产值从2010年以来逐年稳步上升,预计2016年我国动漫产业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提升安徽动漫产业核心竞争力不仅是迫在眉睫的难题,还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解决动漫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又要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全省动漫产业的发展。

(一)把安徽区域文化特征融入动漫创作和产业发展中,为提升安徽动漫产业竞争力提供原创作品

把安徽区域文化特征融入动漫创作和产业发展中,利用徽派特色文化资源创作优秀作品,增强动漫产品的竞争力,依靠安徽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原创作品内涵,有助于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民族文化特征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动漫艺术形象会传递一个区域所特有的审美尺度,丰厚底蕴的本土文化内涵是作品形象的灵魂,动漫形象传播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徽派地域文化形态,为原创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优质的历史文化资源。安徽历史醇厚,淮河文化、皖江文化、新安江文化交相辉映,徽学是中国三大地方显学之一,黄梅戏是中国的四大戏曲之一,淮河流域的花鼓灯被誉称为“东方芭蕾”,境内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自然名胜及包公、李白、项羽、华佗、七仙女等历史名人和传说。在原创作品的题材和形象构思中,把安徽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形态的特质融入动漫创作中,并以现代的演化形式出现,创作出代表安徽文化和精神的动漫形象,创作出具有安徽精神和徽派特色的原创动漫作品。

(二)优化动漫产业整体资源配置,规划合理的产业结构,推动安徽动漫产业朝集群化方向发展,为提升安徽动漫产业竞争力提供生产保障

根据不同区域产业发展自身特色,积极协调企业进行产业分工和协作,提升整体原创技术水平,使动漫产业资源合理配置,制定动漫内容的发展方向,有序开展动漫产品创新。有利于形成以创作为主导、以竞争为途径,以创新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动漫生产集群。充分利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的文化资源,使合肥、芜湖成为各具特色的动漫和数字产业集聚地以及动漫产权交易集散地,并进一步推动一批省级动漫产业基地的建设,带动淮北、阜阳等市级动漫产业发展,形成产业园、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科技产业,加速安徽三级动漫产业基地格局的形成。以原创动漫精品为核心,强化出版、传播平台,建立运行有效的动漫产业链。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以电影电视传播为拉动效应――带动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演出―销售”的营销行为。”[2]通过建立产业技术协会以及企业间相互的研发互助合作,形成由原创作品为主导的,涉及影视、网游、图刊、游戏衍生产品研发和营销等组成的产业链,并充分利用我省出版发行优势和广电系统强大的播出平台,扩大我省动漫作品出版与播出规模,形成动漫产业集聚优势,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三)改善动漫产业发展环境,为提升安徽动漫产业竞争力提供政策保障

优化政策环境,研究制定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新措施新方法。加快发展动漫产业的公共传播平台建设和动漫产品技术咨询与服务机构,培育和发展重要城市的动漫优秀企业,鼓励和扶持中小型动漫生产企业快速发展,拓宽企业所需资金的融资渠道。安徽动漫产业的发展应增强研发创新能力,须充分发挥集群优势和企业的自主创新力。政府应从过去的提供资金服务,向产业发展提供平台、产业政策服务、企业环境发展服务转变,推进动漫产业发展规范化。政府引导动漫企业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框架。积极解决动漫企业在研发、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困难问题,鼓励并扶持优秀企业做大做强,政府应为动漫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融资平台,并形成银企战略合作关系,采取直接、引入、协助投资等相结合的方法,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改善市场环境,加强原创动漫作品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保障动漫企业原创作品的合法权益,使原创动漫的创作和生产积极性得到可持续发展。加强动漫产业版权交易评估体系及评估机构建设,不断完善和充实版权价值评估体系。

(四)制定合理的安徽动漫人才培养方案,为提升安徽动漫产业竞争力提供人才保障

提升安徽动漫产业竞争力需要建设一支包括造型、制作、传媒等在内的动漫人才队伍。安徽教育资源丰富,拥有本科院校44所、高职高专院校78所,依靠这些优势,进一步完善高等院校专业设置,拉近各高校的学科差距,将人文素质教育与动漫技术专业教育相结合,更新教育理念,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大力培养动漫高端技术研发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制定企业与高校共同合作培养模式,把学校教育与国内、境外社会培训相结合,有机协调短期需求与长期发展的关系。推动动漫教育“产、学、研”发展战略,使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在相互协作的基础上发挥各自长处,形成研发、生产一体化的组合优势。对动漫教育机构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扶持,对已有的动漫人才培养机构进行分类管理并选出一批综合实力突出的动漫企业作为急需优秀人才培养机构进行重点投入,加大对有潜力的优秀动漫人才发掘、培养和投资的力度。这将对高素质的复合型动漫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建立知识经济时代的品牌意识,积极开发动漫周边产品市场,为提升安徽动漫产业竞争力提供核心动力

动漫品牌的强弱是衡量动漫企业竞争力和国家动漫产业整体实力的重要参数。动漫企业如果只拥有动漫作品的研发制作能力,却没有建立有影响力的动漫品牌,就难以获得真正长久的行业竞争优势。建立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动漫形象,不仅可以顺利实现不同行业的合作,更能以此建立强大的核心竞争优势。因为动漫作品可以学习、仿制,但品牌却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有竞争力的品牌能不断创造新价值,从而保证企业长足的发展。原创动漫作品越好,动漫价值越大,动漫衍生产品种类越多。带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原创动漫形象是动漫周边市场开发的关键,动漫形象的原创设计有助于产业链良性发展,开拓动漫周边产品市场,使各式各样的动漫产品的衍生品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安徽特产篇5

关键词:产业转移;外贸发展;安徽省;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2)02-0020-03

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有序推进产业转移势在必行。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成为部级的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地区。[1]安徽省自2000年始外贸发展较为迅速,这与沿海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在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整个沿海外贸产业向内地转移加速,安徽省适时提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与规划,使得安徽省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背景下,仍能保持外贸行业的高速发展。

一、安徽省外贸情况的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3年安徽省的进出口额大幅增加,这其中就已经有沿海部分产业转移的功绩,其后安徽省进出口的发展速度持续保持在高位。2005年后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并没有给安徽省的外贸发展带来多大影响,但是在2009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进出口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2]随着2010年承接产业转移政策的实施,整个进出口的恢复很快。

可以从表2中看出安徽省近10年来的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的比重越来越低,特别是在2010年实施产业转移后,出口产品中的初级产品的比重进

一步下降。在表3中,安徽省的出口占比居前四位的产品从2007年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汽车和汽车底盘和钢铁,转变为2010年的机电产品、

高新技术产品、其他和服装及衣着附件。机电产品的比例保持较高水平,高新技术产品的比例逐步提高,产品出口的范围越来越广,服装类产品比例提高,超过了汽车产品。服装产品的比例提高,说明了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二、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安徽省

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加工贸易的困境

我国自2005年第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稳步升值,使得传统的加工贸易的结汇风险加大。例如,安徽省芜湖市的孙村镇在近两年中,整体服装加工企业效益出现了下滑,这与外汇风险的加大不无关系。芜湖地区的保税加工区就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了。近些年中央政府注重了民生方面的问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呈现上涨趋势,这种形势使得安徽省相对于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的优势逐步丧失,沿海地区部分传统加工贸易在向安徽省的转移中出现犹豫。

(二)人才流失多,且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安徽省在人才的待遇上没有沿海地区优厚,且个人的发展机会相对较少,导致了很多人才的流失,特别是企业的优秀中高层管理人才。外贸的发展特别是出口行业要占领制高点,就不能仅仅是模仿别人的产品,必须要有自己的产品。安徽省由于长期整个出口行业大多数都停留在初级制造产品上,因此要加大整体出口的发展,就必须在创新能力上下功夫。[3]

(三)缺乏足够的金融支持

在整个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要提高外贸发展的水平,就必须瞄准国家中高端产品市场,而这些产业的投资和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扶持。安徽省近些年来财政资金不够充足,银行贷款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很难全方位满足高端产业转移的需求,这就需要加大金融创新,通过各种渠道来满足高端产业转移需要的资金。

(四)缺乏对全局性产业布局的协调

在整个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安徽省虽然对各个地市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有了适度的划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地市仅仅考虑到本地的产值需要,没有真正按照接受产业转移的产业安排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很多地市都在对同样的资金密集型产业进行投资,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为整个产业转移的纵深发展留下隐患。产业不能整合,就没有办法发挥其最大的规模效应,就使得这个产业的产品在出口时处于不利地位。

三、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促进安徽省

外贸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注意产业升级

要想提高安徽省整体进出口的发展,就必须对现有的低端产业进行升级。在整个产业转移中,要抓住这个契机,在对众多需要转入的产业进行有效筛选,对符合安徽省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而且符合整个外贸发展趋势的产业要大力引进。在对安徽省已有的传统加工贸易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整合,力争做大做强,同时培育自己的品牌,逐步由加工贸易转变为自主品牌出口。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产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应的人才。安徽省是教育大省,每年培养的优秀人才也较多,但是整体上人才的流失比较严重,使得安徽省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注重人才的引进,要给予引进人才一定的政策,让他们能进能出,让他们放下包袱。在基础建设上,要加大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使得皖江城市带的城市到苏南、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的交通时间缩短,使得很多人才可以不必为我所有,但能为我所用,这样灵活的人才使用模式,也可以提升安徽省的创新能力。

(三)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加大产业转移的资金支持

要扩大安徽省的出口产品范围和层次,就必须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利用后发优势,吸引一些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而这些行业一般都是技术和资金双密集行业。安徽省必须在引进高科技产业的时候,首先利用已有的龙头产业作为吸引,然后通过各种渠道来进行相应的资金筹集。[4]引进企业的资金可以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税费减免、建立区域性股权交易平台和债券平台来综合筹集。只有提高了引进产业的层次,才会有高竞争力的产品,才有利于安徽省外贸发展。

(四)加大产业的集聚效应,做好产业的分工合作

一个供应链上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聚,可以大大降低整个产业链的物流成本,并增加最终产品的竞争力。[5]安徽省现有的主要出口产品是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可以看出随着合肥的高科技产业的集聚效应的体现,整个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额及出口占比也开始提高。作为汽车产业,由于江淮和奇瑞的双头发展,安徽省近几年汽车产业虽然出口量提升了,但是整个行业占比还是出现了下滑,这就要求政府从宏观角度把握住整个产业转移中的契机,加大产业的集聚效应。

参考文献:

[1]司家兰.皖江城市带产业选择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1.

[2]程必定.产业转移“粘性”及安徽的战略选择[J].江淮论坛,2009(5):17-21.

[3]王丽.安徽省外贸竞争力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安徽特产篇6

关键词:安徽花鼓灯;民族舞蹈;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186-01

一、安徽花鼓灯起源

形成与发展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促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了别具一格的文化形式,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发展趋势,进一步产生了民族民间舞蹈类型。安徽花鼓灯便是地方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内容。

花鼓灯真正起源于宋代。花鼓灯很好的结合了双人歌舞的情节特点与集体歌舞的情绪特点塑造了十分系统、完美的民间歌舞艺术方式,它的产生与宋代民间歌舞发展趋势十分符合。花鼓灯由于具备悠久的发展历史,流行区域十分广泛,产生了各种流派。

二、安徽花鼓灯发展存在的问题

安徽花鼓灯标志了汉族民间歌舞文化发展的高级水平。此外,安徽花鼓灯艺人利用舞蹈手法积极表达了本身的思想情感,同时安徽花鼓灯还采用了很多词汇与步伐对汉族人体发展情况实施了记录,在世界民族舞蹈中是很难找寻的。安徽花鼓灯不仅体现出了极高的文化价值,还拥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因此我们必须对发展形势充分认清,对安徽花鼓灯艺术很好继承与发展。安徽花鼓灯艺术在传承发展中遭遇了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安徽花鼓灯艺术内涵陷入了无人传承的困境。目前花鼓灯新兴艺人水平明显在降低,造成了安徽花鼓灯思想陷入了无人继承的困境。通过调查可知,虽然存在着花鼓灯的表演方式,但是根据老艺人的分析,目前的花鼓灯仅剩下一个空壳。造成这样的局面包含了很多因素,目前的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基本上没有时间安排练习,即便是能够凑到春节进行表演也不能完成花鼓灯的很多动作与技巧,这样不仅降低了安徽花鼓灯的审美特点,还导致安徽花鼓灯艺术内涵也逐渐萎缩。第二,由于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传承安徽花鼓灯人和艺术产生了被遗忘的危险。虽然安徽花鼓灯在20世纪80年代焕发了艺术色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理念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不少花鼓灯艺人逐渐被遗忘,同时被遗忘的还有他们的艺术。第三,目前不少流传花鼓灯地区的政府都集中精力建设经济,对保护花鼓灯生态艺术完全被忽略。

三、安徽花鼓灯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措施

(一)根据传统原生态民族文化,民族建筑风格特点,形成一定的规模标准,挑选具有标志性的民族群居自然村,构建保护花鼓灯生态区。具体措施为:针对保护花鼓灯生态区域联系就地和整体保护的措施,逐渐对淮河流域居民特点积极恢复,重点是对产生发展花鼓灯环境和艺人生活有效复原,在所属社区环境中原状保存文化遗产、自然建筑、传统民族等,促使其形成活文化。

(二)根据人们承认、熟练掌握花鼓灯技术、在发展花鼓灯方面具有巨大影响的要求,对一些传承发展花鼓灯人有效命名。具体措施:鼓励传统传承发展花鼓灯人组织相关活动,根据师承的方式积极培养新一代传人。

(三)根据传统花鼓灯传承人单元的相关要求,对花鼓灯重要文化艺术价值资料进行抢救。具体措施为:利用具有现代化特点的设备详细收录花鼓灯传承人表演特点与风格艺术,认真登记生活、玩灯过程,整理有关的史料信息,并且保存在相关的收藏部门。组织出版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成果。

(四)根据当地要求,建立有关花鼓灯基础设施。第一在保护花鼓灯生态区建立艺术馆,重点展示花鼓灯发展历史事件;第二是构建安徽花鼓灯艺术中心。通过展示花鼓灯艺术资料、花鼓灯舞蹈表演、花鼓灯舞蹈教学研究、收藏材料等,着重体现花鼓灯艺术文化、各个流派,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特点的花鼓灯艺术交流场所。

(五)根据国际化、高水平要求,组织有关花鼓灯艺术活动。利用积极开展讨论研究、表演节目、比赛交流等活动,分析当地民间文化信仰花鼓灯的原因,以便更好的对花鼓灯重要属性积极保存。展现保护花鼓灯艺术的成绩,促使大范围内的文化沟通,同时安排文艺团体参加国外演出,将这一宝贵的艺术扩散到国外。

结束语

综合分析,我们需要具备广阔的文化历史眼光,自觉继承发扬传统的文化遗产。采用合理的方式,不断宣传启迪,努力实行探索研究,最终形成文化历史的成功跨越。目前社会越来越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要不断调查和思考,这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安徽花鼓灯的传承发展工作依然十分艰巨。

参考文献:

[1]李芳.浅析安徽花鼓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7).

[2]韩枫.安徽花鼓灯的优质基因的传承与保护[J].大舞台,2010(06).

安徽特产篇7

关键词:文化贸易;安徽省;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0.014

1947年著名学者阿多诺和霍克海默首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复苏,文化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纷纷将其提升至战略高度,现在已经成为备受各国关注新的经济增长点。

商务部2017年3月9日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文化贸易发展态势良好:885.2亿美元――产品进出口总额,这其中出口额为786.6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688亿美元,创造历史新高。39.2亿美元,作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88.3%。借助这样的发展势头,商务部发言人表示今后将努力为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贸易创造机会和平台,加大投资的力度和关注度,提升我国文化贸易的竞争力,切实地做好推进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和体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继续创造财富。

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下,我们立足于安徽省情,搜集大量的数字资料,对安徽省跨境文化贸易开展相关的调查,并对此情况加以分析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符合安徽省实际的发展建议:

1安徽跨境文化贸易发展现状

根据大量的图书、信息资料显示,近年来,安徽省紧跟中央脚步,出台一系列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政策措施,取得丰硕成果:2008年至2012年,安徽省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等形式投入超过2.3亿元,支持符合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能够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明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项目。安徽省的文化贸易发展一直保持平稳增长状态,一般保持在30%上下,呈现较好的发展状态。

2014年文化产业投资以内容、渠道为主的项目占比提高,新闻出版发行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术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六大类签约项目数量由2013年的92个增加到110个,占全年项目总数的80.29%,同比提高13.14个百分点。

安徽省2015年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平均投资10.02亿元,同比2014年增加10.81%,其中101个项目的总投资超过10亿元,另有7个项目投资额超过100亿元,上亿元投资的大项目数量明显增多。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文化信息传输、文化创意和设计等六大类项目书为294个,投资总额为3184.68亿元,分别占总数的89.09%和96.27%。

在“2015―2016年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的评选中,安徽出版集团有14家企业入选,“2015―2016年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里安徽也有6个项目榜上有名。更值得一提的是时代漫游公司在借助“一带一路”的契机,在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投资兴建了多个汉语学习基地,建设适合孩子学习的沉浸式幼儿多媒体,将文化传播的受众人群拓展到幼儿,该公司以豚宝宝沉浸式多媒体汉语学习电子教材为基础,边讲故事边学习,让更多幼儿在快乐有趣的中国故事中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安徽文化,这样的形式新颖,受到一致好评。

安徽省跨境文化贸易初步形成稳速增长,全面开花,以地域“徽文化”为依托,创新形式,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效果。同时近年来,安徽科学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作出正确判断,抓住时机,大力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为文化企业打好台,做好出口平台和海外营销渠道建设。短短几年的时间,安徽文化驰名海外,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和知名度,改变了原来仅单纯版权贸易出口到的模式,逐步向文化产品实物出口、在境外兴办实体的转变,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

2安徽省跨境文化贸易发展情况分析

2.1跨境文化贸易强省势在必行

安徽省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虽然在农产品生产、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业等方面一直是重要的生产基地,最近几年在汽车、机械、家电、化工、电子、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也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全国排名中一直处于后列。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直是安徽人民在发展之路上重点思考的问题。顺应当前世界和国家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来调整安徽产业结构,是摆在安徽人民面前的重大机遇和必然选择。借好跨境文化贸易的东风,为安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才能使安徽省在全国的综合竞争力得以提升,更为进一步实现全省人民富裕的梦想成为可能。

2.2科教文化大省是发展的强大支撑

安徽一直是我国的科教文化大省,安徽历届政府均长期重视科教,经过多年的努力,安徽成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安徽古往今来人杰地灵:古有毕N发明造纸术、今有邓稼先、杨振宁等许多知名的科学家,截至2014年安徽省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科研教育大学107所,科研机构3484个,部属以上实验室186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54家。

安徽省地处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人民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安徽人民创造出拥有自己特色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老庄道家学派产生发展于淮河流域,它与儒学并驾齐驱,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徽州文化在明清时期成为最有影响的文化学派,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称当代中国三大地方学;我国的国粹京剧中有不少唱腔、曲目都吸收了徽剧的做法,而在安徽省流传最为广泛,人人都能唱上几句的黄梅戏更是中国四大戏曲门类之一;花鼓灯表演在淮河两岸流行,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被代代流传,有“东方芭蕾”的美称……

风景秀丽的安徽还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大大小小的共有景区景点有456个,部级风景名倬陀9处,在全国排名第6位;仅A级旅游区数量就占到全国的4.3%,在全国名位列第十位。这里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这里有“东南第一山”佛教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这里有五大仙山之一道教圣地齐云,更有被汉武帝就封为“南岳”的“中天一柱”的天柱山……这些种种,都为安徽省发展跨境文化贸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片人杰地灵、拥有独特文化的土地正等待着勤劳的安徽人民开发创造,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3安徽省跨境文化贸易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3.1改观念调政策

文化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社会现象;文化也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更是一种传承,只有世代流传,一代代的认同、共享,一个国家、民族才有真正的希望和发展。改变公众对文化产业的认知,加强文化贸易发展理念的传播最为重要。2016年央视的《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还有2017年刚刚热播的《朗读者》等节目,无不担任着文化传承的重任,在现代追求娱乐、物欲的社会中注入一股清流,更为人们展现了文化的魅力。

观念的改变,还要有政策的调整:2016年3月份安徽省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实施意见》,2016年5月合肥市也颁布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实施细则》,这些相关规定都向全省人民展示了安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心,也为我们勾画出了安徽省文化贸易发展的美好前景。

3.2加强文化贸易法律保护意识

作为新兴产业,又是与各个国家打交道,从事跨境文化贸易时一定要加强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由于对各国的相关法律规定认知有限,导致这一领域存在大量的法律风险:中国有很多知名品牌在海外遭受到商标被抢注,“一得阁”、“少林寺”、“海尔”、“科龙”等等,这些典型的案例集中体现出知名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且知识产权布局考虑不全面。而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文化贸易的从业者涉足更多的文化贸易领域,这样的矛盾冲突会更加明显。

这也要求我们一方面需要国内加强对从业人员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学习,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通过各种研究分析,寻找跨境文化贸易中的风险点,使相关企业和人员加强意识防控和操作防控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希望国家层面提高对此问题的认识,形成国与国长效的谈判协商机制,为所有的跨境文化贸易的企业和人员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中国的企业在海外有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

3.3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文化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和广泛的复合体。安徽省在发展跨境文化贸易中,应以安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的脉搏,大力发展文化贸易,努力建设具有安徽独特魅力的文化产业体系,将丰富美丽的徽文化全面完整的展现在各国人民面前,原汁原味的再现徽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是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更是安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让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记住安徽、记住“徽商”、记住“徽文化”!

同时安徽的文化发展,不要忘了借助我国文化贸易学术研究、演艺出口、数字内容贸易3个部级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对外扩大“徽文化”的影响力,在各种会展和交流中更要借助高科技方式,运用VR虚拟技术、3D场景模拟、移动终端等科技手段,可听可看可参与,吸引各国的关注,把文化体验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力争打造科技手段下的全新的“徽文化”产品,提升国际竞争力。

3.4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总纲领,是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安徽省的对外文化贸易发展,也要紧跟“一带一路”构建新格局的核心战略。安徽虽地处内陆,但也要抓住这个机遇,向上海、北京、深圳等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学习,完善本省的产业模式和运作模式,鼓励文化企业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同时优化安徽人才培训和引进的政策,加大投入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的规模,为本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今天,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跨境文化贸易已经成为各国不容忽视的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进和输出文化,不仅仅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而且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创造巨大的财富。安徽省应正视自身发展情况,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抓住大好机遇,进而带动全省跨境文化贸易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明.拓展文化贸易新版图[N].安徽日报,20160904.

[2]投资超3000亿安徽今年330个文化项目获支持[N].中国文化报,20150411.

安徽特产篇8

10月12-13日,应山东省曹县人民政府的邀请,在安徽省房地产商会和民企安徽鑫诚集团精心组织下,由安徽省总商会副会长、安徽鑫诚集团董事长李军,原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安徽省房地产商会执行会长徐炎,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EDP中心主任吴林率队的经贸考察团,赴山东省曹县进行考察。考察团受到了山东省曹县县委、县政府的欢迎和热情接待,曹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谭相海等县几大班子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县委、县政府为考察团举办的投资环境说明会,并与企业家座谈。

在曹县投资环境说明会上,谭相海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曹县副县长张培生、党组成员王学忠也分别对“三产”服务业与工业项目进行推介。

安徽省总商会副会长、安徽鑫诚集团董事长李军在致辞中表示,通过这次经贸考察团的实地走访,希望能汇聚更多智慧与资源,不断帮助曹县城市发展提速。

安徽省房地产商会执行会长徐炎也表示,曹县县政府发挥敢想敢干的“曹县精神”,加大力度招商,做好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工作,并以人为本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回去后,我要把科学发展、蓄势待发的曹县推介给科大学子,推荐给科大更多EDP企业总裁班学员们。”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EDP中心主任吴林表示,要让学员们坚持贯彻走出去考察学习的做法,与城镇发展亲密接触,为经济、产业与城镇化进程出谋献策、兴业投资。

在曹县,考察团先后驱车参观了该县的纺织服装产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园、巨鑫源生物科技园、年产550万套全钢胎及特种项目、年产2000万套半钢子午胎、鲁西南最大的建材家居五金城、新医药产业园、南部文化旅游产业区等曹县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项目,并重点参观了正在紧张建设中的鑫诚国际广场、东方养生城项目。

占地面积475亩、总投资40亿元的“鑫诚国际广场”由安徽鑫诚集团投资建设,据该集团所属的山东锦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刚介绍,该项目总规划建设面积达14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将建成高层商住楼48栋。该项目将重点打造威尼斯主题文化乐园,建成集五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品牌餐饮美食城、大型影剧院、高档写字楼等为一体的大型城市商业文化综合体。以辐射带动周边200公里区城内的旅游、文化、娱乐消费,形成曹县乃至鲁、豫、皖集“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商业文化中心,惠及周边百姓。实现以旅游推动商业,以商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大格局。

安徽特产篇9

安徽电视台也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媒体发展新方向。组织专人进行专题调研,认真研究全国网络电视发展态势,理清安徽网络电视发展思路,积极抢占网络宣传新阵地,创新电视媒体发展的现代模式。安徽电视台台台长赵红梅表示:安徽网络电视台的开播将是新媒体产业拓展的战略思路。

2010年4月6日,安徽网络电视台正式上线,本刊特在安徽网络电视台开播之际,专访了负责人李豹,请他为读者解读安徽网络电视台的发展思路。

定位与目标

《广告主》:安徽网络电视台是如何定位的?

李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视听互动为手段、以新闻为核心、以影视娱乐为特色,融网络特征和电视特色为一体的多终端、立体化的传播平台,是依托安徽电视台传统媒体延伸的视频新媒体。

《广告主》:安徽网络电视台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李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路子,加强网络技术研发和人才队伍建设,以视频为核心,台网联动,整合安徽电视台和其他机构的优质节目资源,不断丰富节目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打造多平台、多终端、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综合视频门户网站,把安徽网络电视台建设成为安徽最权威、中国有影响、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电视播出机构。

频道设置

《广告主》:安徽网络电视台的内容是如何架构的?

李豹:安徽网络电视台计划陆续开设首页及新闻、综艺、电视剧、播客、直播、动漫等6个频道。 首页会对各个专业频道予以聚合、导航和关联;对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件等及受网民关注和制作的热播视频进行重点推荐和推广。首页划分为三大区域,即功能服务区、品牌推广区、内容推荐区。

新闻频道力求建市一个新闻信息共享平台,以即时丰富的新闻资讯为主要内容,切分7档新闻栏目内容,及时准确传播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动态新闻和国内外大事要事。安徽网络电视台将白采自办一档反映民生新闻的《网络联播》新闻栏目,联合全国省级台民生新闻联合体,垄断全国省级台民生新闻版权资源,形成安徽网络电视台的民生新闻优势。将设置《热点视频》、《时事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新闻专题》、《新闻名栏》等栏目。

综艺频道将集纳安徽电视台综艺资源,结合传统电视媒体的内容优势和互联网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为用户提供精品综艺视频互动体验服务。安徽网络电视台全面放大原来《剧星》电子杂志节目产品,力争形成全国品牌节目;实施网动,将综艺频道《快乐无敌大PK》等栏目改成网络版,丰富网络电视台节目。

电视剧频道所刊播剧目均拥有国家广电总局的批文,应用动态码流等技术手段,打造电视剧集的分类点播。安徽电视台已确定母体购买电视剧一律附加网络版权,同时盘活现有片库音像,技术处理,精细编辑,丰富电视剧频道节目内容。首批刊播20部网络关注度高的国产剧、台剧、韩剧,约500集的电视剧网络正版播放。安徽网络电视台还将陆续购买电视收视率高、网络关注度高的电视剧,尤其是安徽电视台卫星频道《第一剧场》、《独播剧场》播出电视剧的网络版权。

直播频道将成为安徽网络电视台旗下的电视节目在线观看平台,提供安徽电视台8套节目的网络实时观看,并提供配套的节目预告服务,为网友打造自由便捷的网络“电视新看法”。

播客频道是安徽网络电视台旗下的视频分享与互动平台,鼓励网友创作、编辑和分享健康优质的网络视频。与互动社区相结合,不仅让网友轻松获取“互动式网络电视”体验的乐趣,还是网友之间分享、沟通和交流的视频网络家同。

未来,安徽网络电视台将成为安徽电视台的各档综艺节目、大型活动提供网络参与平台,大大提高了参与的便利性,为栏目、活动征集选手提供了新的渠道(如:安徽电视台综艺频道“当红不让”网络赛区)。

安徽网络电视台以“参与式电视体验”为产品理念,深度挖掘安徽电视台母体资源,在对传统电视节目资源再生产、再加工以及碎片化处理的同时,着力打造网络原创品牌节目,鼓励网友原创和分享。安徽网络电视台将充分发挥电视平台和网络平台的双平台的优势,力争把安徽网络电视台建成安徽省规模最大的以网络视频为核心的多媒体数据库、规模最大的网络视频正版传播机构。

动漫频道争取抓住动漫市场发展的良好时机,挖掘动漫产品的发展潜力,利用我省动漫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动漫品牌。目前已与省内知名动漫基地及省外厦门动漫产业同知名企业洽谈,联合推出动漫频道。

运营思路

《广告主》:安徽网络电视台在运营上会有哪些新做法?

李豹:本着“扩大视野,超常发展,创新突破,重点突出”原则,坚持体制创新,积极与市场接轨,走市场化之路,从新媒体产业的属性上办好网络电视台。

安徽网络电视台运营模式有如下几点:

广告运营:借助广告中心的强大广告客户资源,实现广告资源的最大化整合,与优秀网站尝试进行网络广告的运营合作项目,与优酷网签订联合开发网络广告运营合作项目,推动新兴媒体之间开展广告合作。

版权运营:已经确定专人,全面整合安徽电视台母体的网络视频版权资源,与国内有影响的综合门户网站或视颓网站联系,积极寻求版权合作,同时,围绕安徽卫视大剧独播资源,推出网络首播或独播剧,网络电视台与安徽卫视相互呼应,配合宣传,做好片库与版权业务的置换销售,打好版权牌,实现台网联动,发挥母体资源的作用。

手机电视运营:通过技术手段,使终端手机用户在手机上可以点播我们提供的优质视频,逐步推出安徽网络电视台的手机电视平台、IPTV平台及移动电视,并做好迎接“三网融合”的内容集成与储备,建立三网融合的跨媒体终端构架,积极抢占三网融合的制高点。暂定5月份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推出手机电视。

安徽特产篇10

尽管如此。要达到6月25日《安徽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到“十二五”末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5%以上的目标。就意味着到2015年。安徽文化产业增加值需达到1000亿元以上,安徽文化产业仍有很大上升空间,文化皖军亟待加速转型。

在这种背景下,6月14日,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颁布并实施了《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六项配套政策。从土地供给、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助力安徽文化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徽派风格、皖派特质的本土文化企业,安徽文化强省战略或将进入转型提速的“2.0”时代。

动漫阿里巴巴崛起

“我们这几天正在跟一家PE机构接触,目的就是为中国动漫创意产业交易网这个项目融资,现在已经进入了议价阶段!”6月25日,安徽启盛数码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斌在电话中兴奋地告诉记者。

即将注入的资本,让他离打造“动漫游戏平台里的阿里巴巴”这个梦想又近了一步。

“中国动漫创意产业交易网是个交易平台,主要是为动漫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牵线,逐渐形成一个商圈。”

在高新区动漫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内,李斌饶有兴趣地向《徽商》描述如何建立动漫游戏产业链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这已经是启盛数码第三次谋求转型。

“我们目前已经有好几万家会员企业了,累计为135家企业提供服务,有效资源嫁接达到156单。照这样发展下去,我有信心在3年内把营业额提升到1个亿!”

对于启盛这次转型,李斌成竹在胸。

殊不知,此前的5年内,启盛都一直为在动漫游戏行业里找到一席之地而频频转型。

成立于2006年的启盛数码,在创业之初就瞄准了国内原创网游市场,将企业定位为单纯的网络游戏运营商。

但彼时,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已达65.4亿元人民币,其中国产网游占据半壁江山,盛大网络等一批国内网游大佬虎踞龙盘,要想在这群大佬的口中分一杯羹绝非易事,更何况发起挑衅的是一个没钱、没人、没技术的初创公司。

尽管,最终由启盛打造的安徽首款自主研发的大型3D网络游戏《起源》取得了不小的反响,但单纯的网络游戏运营商角色已经不能适应当时动漫产业的发展,相反,技术外包开始在行业内流行开来。

第一次定位的失策,让李斌开始懂得“顺势而为”。

“于是我们开始做外包服务,建立了动漫基地产学研平台。”这种“有活就干”的技术服务商角色,的确降低了企业的不少风险,但产品生产无标准、应收账款大、“干了活却拿不到钱”的常态让启盛开始觉得技术外包也不那么好玩儿了。

两次转型都未达到预期效果,让启盛最终将目标定位在打造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上。

“我们总说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可功夫熊猫还是成了美国的!落地到安徽,所谓的资源优势在企业的转型升级中已经发挥不了关键作用了。”

而在互联网与电商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将这两大元素与动漫产业相融合,无疑是启盛最明智的选择。

“这种B to B的模式在国内动漫游戏行业里,我们是首创者。”独特的定位自然也为启盛带来了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我们现在主要靠为企业提供数据服务盈利,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为企业提供详细的产业分析报告。除此之外,还有一定的会员费、广告费和在线软件服务的费用。”

从单纯依靠网络游戏运营赚取玩家购买道具的费用,到靠接单赚取技术活儿的钱,再到干脆跳脱原创与技术,靠为企业之间“牵线搭桥”赚取佣金,启盛的每一步都在摸索一条更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而在产业园区内,这种时刻谋求转型升级的例子并不少见。

以应用技术动漫起家的安徽金诺数字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正在谋求多栖发展。“我们企业现在分三大板块:原创动画、商业动画和科普展馆,但其中原创动画是完全没有盈利的。”金诺董事长田地毫不掩饰,虽然金诺在商业动画板块和很多地产商有合作,占据了合肥市场60%左右,但现在同时又在开发4D特种电影。

其实,启盛和金诺只是园区内众多动漫企业的一个缩影。

“十二五”期间,高新区还将大力引进、建设、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潜在市场大、处于行业或产业高端的重大文化项目或重点文化企业,迅速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推动动漫产业集群化的发展。

截至2011年底,园区内已经有近百家动漫企业入驻,2011年动漫产业产值达到105亿元,就业人数7000多人,原创动漫作品30余部,总时长达6000多分钟。

“到2015年,高新区动漫企业将达到600家,其中培育亿元以上企业40~60家,上市公司8~10家,实现动漫年产值180亿元,年产全国有影响力的动漫作品百部,年制作时间50000分钟。”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向《徽商》介绍道。

政策助力文化产业跨越

“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多突破。就拿动漫产业来说,除了高新区动漫基地取得的斐然成绩外,安徽省还在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上签约项目55个,总金额达到190亿元。”安徽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处长郭宏斌告诉《徽商》。

但动漫产业的“累累硕果”,仅仅只是安徽文化产业的一隅。

近年来,在充分利用徽商大会、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博会、厦门投资洽谈会、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等平台的基础上,安徽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项目招商,仅去年一年就签约项目154个,总投资1480多亿元。256个项目被列入省“861”项目投资计划,总投资2036亿元。

在此基础上,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围绕文化项目引资引智,借力发展,正逐渐成为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其中,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更充分引起社会对文化产业的关注,为文化产业提供更大的物质空间载体。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一份关于《安徽省文化产业园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安徽共有7家部级文化产业基地和40家省级文化产业基地,部分园区已经投入运营。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安徽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现代传媒产业、广播影视演艺产业、数字内容和动漫生产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在国内文化产业发展中独具特色。

据统计,截至2011年,安徽全省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有11000~12000家,共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95亿元,同比增长24%。至此,全省文化产业已经实现了连续五年年均增长30%以上。

虽然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却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总体来看,文化皖军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此种大背景下,6月14日,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颁布并实施了《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六项配套政策,从土地供给、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助力安徽文化产业发展。

其中,在财政支持上,省级文化强省建设专项资金在原先1亿元基础上,2012年再增加3000万元,以后按照省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年增加,要求全省各级政府都要设立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省财政2012年安排1亿元引导资金,设立安徽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以期带动社会资本,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和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支持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机构等专业机构或其他有条件的企业发起组建面向文化产业的基金(管理)公司,壮大安徽省文化产业资本市场投资主体。

同时,还降低了文化企业的准入门槛。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以参股、控股或独资等形式,兴办政策允许的、符合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各类文化企业,并放宽企业注册条件。凡组建集团公司的,其母公司注册资本可降低至3000万元,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注册资本总和可降低至5000万元,子公司可降低至3家。

此前,省第九次党代会就明确提出要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省委省政府提出,到“十二五”末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5%以上,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对于这个目标,郭宏斌算了一笔“文化账”。

“2011年我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10亿元,同比增长13.5%,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595亿元,同比增长24%。未来几年按10%的增速预算,到2015年全省GDP可实现22122亿元。文化产业占GDP的比例要达到5%,2015年就必须要实现增加值1115亿元,倒推一下,未来几年我省的文化产业必须要保持17%的增速。”

郭宏斌认为,此次政策中关于专项资金、优先用地、降低门槛、创新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内容将成为助力安徽文化产业跨越5%门槛的有力“助推剂”。

三大短板亟待补齐

尽管政策的出台已经为安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在具体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制约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短板因素仍然亟待补齐。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安徽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文化产业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产业模式也有待转型升级。

从产业品牌效应来说,以安徽具有传统优势的玉文化为例,尽管拥有5000多年玉文化历史和丰富的玉石资源,但安徽目前仍未真正形成一个能够代表安徽玉文化的玉品牌。

“现在很多国际奢侈品牌都开始借用玉做产品,我们再不行动就来不及了!”对安徽玉文化颇有研究的玉顺行总经理赵伟早就心中有谱,却苦于无人行动。

“我们可以做原料交易,可以做玉器生产,比如配件、挂件、把玩件的制作,可以做衍生品,比如小玩偶,可以出版书籍、培养新锐设计师,可以建立产业园、博物馆……直至打造一个安徽的世界级玉品牌!”

不过,时至今日,这仍然只限于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市场竞争力同样要以企业的强大为后盾。作为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安徽文化企业也遭遇了不少瓶颈。其中,尤以占据了全省文化产业总产值70%的民营文化企业问题最为突出。

由安徽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成员组成的调研组,从4月份开始就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安徽民营文化企业的调研活动。其中,在皖北地区中挑选了蚌埠、阜阳、宿州三市作为样本,对当地民营文化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

“问题比较突出,主要集中在规模小、产量低和政策落实不到位三个方面。”调研组组长翁飞将所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类总结。

首先,安徽民营文化企业市场化水平低,小规模、小作坊的粗放式经营状态没有得到改善,比如宿州整体规模较大的奇石、书画产业,主体仍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经营。

其次,文化产业总量不高,占国民经济产值份额不高。比如蚌埠市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23%。

再者,就是中央和省级政策日臻完善,但配套政策实施不够。上有政策、下不到位,具体落实不够。此外,调研中,民营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难和税负较重。

“独占鳌头的宿州市埇桥马戏产业,就遇到在本省‘办证’条件苛刻、难以生存,而河南省采取‘特事特办’,过不多久埇桥马戏产业连同‘中国马戏之乡’的称号都可能会成为河南的文化产业‘特产’了。”翁飞举例说道。

在此前调研组召开的民营文化企业座谈会中,安徽民营文化企业家们亦集中“诉苦”:

“比如,在投融资和银行信贷方面,民营企业授信难度大,存在一个‘信用度’问题,企业希望政府能形成一个‘企业联保的机构’,政府成立联保担保的组织;同时政府还可以以‘应收还款质押’的形式增加民营文化企业授信额度。”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问题发现之后,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徽商》杂志获得的信息显示,《安徽省关于加快促进我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初稿已经拟定,预计在“十”前正式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