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改制实践

时间:2022-05-11 10:32:00

农村集体经济改制实践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最终归结为广大农民共享经济改革成果,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和整体性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途径之一。从2008年开始,临安镇党委、政府把推进农村股份制改革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并推行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收购新模式,有效地破解了制约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最终解决了农村土地问题,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

临安镇是建水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辖区内交通发达,玉蒙铁路、晋思线、323线,通建、鸡石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贯穿境内。临安镇面积358平方公里,辖区内有19个村委会和10个社区居委会,111个自然村,262个村民小组。现贯服路401全区总面积的有农村,区划调整后,从原郊区划入有户籍人口53385户150691人;农业人口97403,非农业人口54451。2011年,通过对全镇19个村委会的“三资”全面清查,各类资产账内外原值分别为:(1)固定资产:12743万元;(2)在建工程:6839万元;(3)集体预留用地:2284万元;(4)各类债权:5705万元。通过清查发现大部分资产集中在城郊、韩家、永善、红庙几个村委会的部分村民小组,都是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地区。近年来,临安镇19个行政村虽然有了一定程度发展,集体经济的发展在全县也处于领先水平。但是,在承接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上,在土地经营模式、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等层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影响并制约着全镇经济的整体性发展。临安镇农村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承包到户,1999年在全镇农村地区进行了二轮土地延包。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因工业化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在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地区,耕地资源在急剧减少,农业产值的比重在不断下降,集体土地因城镇化建设被征用,从而引发出农民无地或少地的现象,乃至产生了“无地村”、“无地户”的发展局面。因此,明晰和界定集体产权,是解决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集体资产的严重流失,保护农民的切身经济利益,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和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模式,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根据农业部、省、州、县相关文件精神,2008年6月临安镇率先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城郊村委会第二十三村民小组推行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股份合作社,212人成为股东;2011年10月,临安镇第二家股份合作社在韩家村委会第一村民小组挂牌成立,739人成为股东;2011年12月,临安镇的第三家股份合作社在城郊村委会第十二村民小组成立,554人成为股东。近三年来,城郊村委会第二十三村民小组的股民每年人均分红3000多元,每户达10000多元,村民享受到股份制改革所带来的切身经济利益。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的主要经验

临安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股份合作社改革中,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操作:

1.提出申请。根据本小组的情况,村民小组长按照社员的意愿提出进行股份制改革的申请,由村委会代为上报镇政府,镇政府批复后,在村委会的直接领导下,成立由本级组织相关人员参与的股份制改革领导小组,参与具体的筹备工作。

2.清产核资、进行专项审计。聘请县政府农村经济审计办公室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项审计,根据审计工作的相关程序明确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情况,对资金、资产、资源及负债情况进行审查核实,并进行相关账务的处理。清产核资是整个股份制改革工作的重点,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清理工作以核清现有家产,理清村里的一些历史旧账等遗留问题作为宗旨。同时,将清核的结果以召开群众大会和利用村务公开栏的形式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的质询,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调整,最终结果经村民代表签字确认。

3.资产量化。根据审计工作报告,明确本村民小组的经营性固定资产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总额,两项合计再减去相对应的负债后即为可量化的资产总额。

4.股东资格认定。凡属本社户口,在股份制改革确定的时点以前出生或正常迁入,享有分配权且健在的人员都是本股份合作社的股东。股东资格的认定通过召开社员大会或利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进行确认。

5.股权配置与量化:设立集体股和个人股。临安镇已改制的三个村民小组集体股占总股份的比例为25%,个人股比例为75%。集体股是指村民小组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后归股东共同享受股权利益的股份;个人股是指村民小组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后按规定分配给本社股东个人的股份。各村委会根据村民小组的具体情况对个人股的分类有所不同,可以界分为两种形式(:1)城郊村委会:基本股和村龄股。基本股是指在股份制改革确定的时点以前出生或正常迁入,享有分配权且健在的人员所享有的股份,具体配股数量按1998年12月31日二轮延包以前、2001年12月31日以前、股份制改革确定的最后时间三个时点进行不同比例的配股,分别配置60股、45股、30股;村龄股是指在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分有承包土地且健在的村民所享有的股份,股份配置为10股。(2)韩家村委会:土地股和人口股。土地股是指在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分有承包土地的所有村民享有的股份,每人配置土地股45股;人口股是指在在股份制改革确定的时点以前出生或迁入本社,现健在且享有本集体经济组织分配权的村民享有的股份,每人配置人口股55股。

6.股权界定。在股份制改革确定的时点以前出生或迁入本社,现健在且享有本集体经济组织分配权的人员,都属于本社股东。原非本社人员,因各种原因户口迁入本社的外插户、空挂户或在迁入本社户口时已明确不享受集体分配的村民不予配置股份。

7.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根据相关程序,成立股份合作社,组建法人治理结构,颁发股权证书。

8.股份分红。董事会根据当年的收益情况,认真做出财务报告,制定股份分配实施方案,接受监事会的监督。红利的分配总额为总收入扣除缴纳各种税费后的余额。股份分红,坚持多有多分、少有少分、亏损不分的原则。个人股的红利按同股同利的原则全部分配到股东个人,但股东一旦有劳教、服刑、戒毒和计划生育惩治等特殊情况,分红全部归本社集体所有。集体股红利的30%用于集体扩大再生产,70%用于日常业务支出以及年满60周岁以上老年人群体的社会生活补助以及公益性事业等开支。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的主要成效

1.有效地解决了土地经营权的收购。土地问题是事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之一。能否解决好土地问题,是农村改制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城郊村委会第十二村民小组紧紧抓住土地问题这个关键环节,坚持“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民意、兼顾公平”的原则,创造性地实行了土地经营权的收购,并将土地经营权转化为股份合作社可予以量化的资产新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土地这个根本问题,为其他村民小组下一步的股份制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2.失地农民的社会生活有了基本保障,确保了城郊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程度。对每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股份合作社一年近万元的分红已能维持最为基本的社会生活费用开支。

3.实现了多渠道增收的最终目的,推动了村民的共同富裕。改制后,村民变股民,确定了股份“生不增、死不减、进不增、出不减”,并受物权法保护的股份这个“恒产”,以后年年可以按持股额进行分红。因此,股民有了“稳产”,真正实现了“有恒产才有恒心,有稳产才有稳定”的社会稳定功能。

4.提高了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改革后形成了“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董事长”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并实现了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方式;经营方针、重大投资项目、收益分配等重大事务经股东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创新了经营管理机制,推动了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股份合作社股东普遍反映,股份制改革以后的投资决策,比以前更为慎重,投资项目的成功率也比原来要高得多。

5.明晰了产权,探索出一种公有制资产配置的有效实现形式。集体资产折股量化以后,明确了集体资产的产权主体,使农民明白自己所拥有的资产份额。这不但有利于加强对集体资产运营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而且有利于保障股东的合法权益。经过股份制改革的村民小组,出现了“三多三少”的喜人景象:提合理化建议的多了,发牢骚、讲怪话的少了;要求增收节支、提高分红水平的多了,希望组织旅游、多搞福利的少了;关心集体经济发展的多了,损害集体利益的少了。

6.有效地杜绝了各类社会矛盾隐患,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对违法违规,对老人、子女及直系亲属不尽社会责任和义务的股东,在红利的分配上制定了限制性条款。

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临安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处于摸索阶段,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好的问题。

1.股东资格认定不统一、不科学、不合理。韩家第一村民小组在股东资格的认定上对分有承包土地的所有村民不管是外迁参加工作或死亡一律认定为股东,这一做法不科学,也不合理。对一个乡镇来讲,股东资格的认定应一致。

2.在集体股与个人股分配比例上,集体股比例较小。

3.在个人股的股份配置上,应尽量平等科学量化。韩家第一村民小组的土地股与人口股配股差别太大,分有承包土地的股东配股为100股,而无承包

地的仅为45股;城郊村委会的小组在不同时点出生或迁入的股东配股数量不一致,有明显区别,基本股配股应追求平等科学量化。

4.红利的分配存在问题。红利的分配总额为总收入扣除缴纳各种税费后的余额,这种说法不明确,应进一步细化为:总收入—经营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集体股红利的30%用于扩大再生产,这一比例偏低,应适当提高,增加集体积累,购建更多的固定资产。

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的建议

1.科学发展观是改制的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推进农村改制就是为了推动发展。在改制工作中,指导各村民小组成立股份合作社,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实现公司式运作和集约化经营模式,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2.加强党的组织领导是确保改制成功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证。在改制工作中,县、镇两级都应成立改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明确思路,制定方案,定期召开协调会并协调解决问题,保证了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培训,造就一支懂理论、会操作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骨干队伍。产权制度改革后要注意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坚持创新。

4.充分尊重民意是改制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农民群众是改制工作的社会主体。推进农村改制,涉及到农民群众的根本经济利益,改不改,如何改,都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改制各个环节都让群众广泛参与,接受群众民主监督,实行民主决策,最终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5.实现村民共同富裕和整体性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改制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方式,也是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改制后,不断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股民按股份进行分红,取得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了多渠道增收的目的,促进了村民的共同富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整体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