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时间:2022-06-21 02:51:08

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可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为促进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提供有效保障。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弊端以及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生产;经济管理

产模式,有效提升地区居民生活品质[1]。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应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达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要求。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

1.1形成现代化的经济体制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利于助推农业经济规范合理发展,转变传统发展模式中独立、分散的经营方式,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以及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提升农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效果。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工作重点。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为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步伐奠定坚实基础[2]。

1.2为发展农业经济提供科学指导

就实际而言,农业生产经营者普遍是中年人。很多农业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化培训和教育,缺乏理论指导,实际生产中仅依靠祖辈多年流传下来的经验开展工作,极少存在懂技术的专业化人才[3]。缺少对市场的调查和预测,即便开展市场调查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如此一来,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收益受到直接影响,也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开展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提供农业技术、经济知识等作为支撑,定期对农业生产人员进行现代化技术的宣传和教育,帮助他们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帮助他们有效预测市场动向,制订符合现实需求的销售计划,可以提升生产者经济收入,加快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步伐[4]。

1.3清除农业经济发展阻碍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导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例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道路交通不便利,不仅给居民出行造成困扰,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5]。此外,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农村地区的地形、气候等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很多农村地区不具备农业生产的前提条件。地方政府扶持力度较低,加之工程建设等造成耕地面积锐减,使得这些区域农业发展受到很大程度限制。应加强对农业经济的统筹管理,实现对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化分配,在满足农产品生产需要的同时,显著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从而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弊端

2.1管理体制落后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落后。这一问题直接导致财务设置不科学、收支程序不规范以及责任落实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受到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影响,财务管理流程混乱。财务人员容易受利益驱使,出现不遵守财务纪律、白条支出等行为。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受管理体制落后的影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直接造成了经济管理效率和质量降低,最终影响经济建设和发展。

2.2工艺设备不先进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这给农村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情况看,大型农业自动化生产设备仅存在于少数生产经营者手里,大量生产者运用的技术和设备仍然比较落后。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农村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人才流失极为严重,农村劳动力水平大大降低,对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更新造成不良的影响。

2.3缺乏规范化意识

农业生产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对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改善人们生活品质具有重大意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规范化意识缺失等问题。虽然国家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相关政策和方针,但在实际落实中,很多主管部门没有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时不够规范、科学。为了促进自身发展,有的部门对管理制度进行刻意放宽,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与实际发展相脱轨。

2.4高素质管理人才匮乏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并非易事,需要高素质管理人才的支持。高素质管理人才具体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第一,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要具备足够高的理论知识,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符合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的计划和方案,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指导。第二,深入了解农村和农业实际发展情况,特别是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影响因素等,为后续提供科学、有效的农作物病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第三,要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通过对农业生产中技术、设备及人员的管理,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目的。满足上述要求的高素质管理人才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地区相对偏僻、环境恶劣,很多年轻的人才不愿意投身于农村建设中。同时,农村福利待遇不高,降低了高素质人才入驻的积极性,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受到影响。

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3.1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区域建设和发展状况,对各类经济资源和发展要素综合考量,实现资源的优化分配,为开展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提供必要保障。从地方政府角度而言,需要结合地方农业经济优势和特点,制定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指导该地区开展规范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将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作为主要目标,培育地方农业经济特色,确保管理体制的制定和完善更加规范、合理。

3.2对现有设备和工艺进行优化与改良

针对农业经济建设中存在的设备和工艺落后的问题,一方面,要引进高端的技术、工艺和机械设备,投入农村农业生产和加工中,从而形成工业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另一方面,技术和设备的更新优化,需要生产经营者具备相关的操作能力和素养,应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经营者综合素质水平,以满足设备和工艺更新的需求。

3.3丰富金融产品

农业经济管理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扶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丰富金融产品。第一,扩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规模。金融机构在服务农业经济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要与城市建设发展有效区别开来,避免直接套用城市发展经验。应结合农村实际状况,制定符合地区发展需求的金融策略。与此同时,要加强资金支持,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第二,加快构建生态农村金融发展模式,鼓励和引导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等进入农村地区,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为农业生产创造条件。第三,营造“金融+科技”的农业经济发展环境,运用大数据、信息网络等科技手段,有效提升农村金融功能优势,提升农业经济管理质量。

3.4引进高素质的管理型人才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基础上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还需要重视对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引进。加强人力资源投入,对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和优化,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第一,地方政府要重视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并在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例如提高薪资待遇水平、解决住房问题等,改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待遇,让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农业经济建设中。第二,重视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在高校教学中配置相关课程体系,加强就业指导,为农业经济管理输送大批人才,真正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

4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建设受到了重点关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提升。在实际工作中,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和工艺设备落后、缺乏规范化意识和高素质管理型人才。这些问题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相关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针对影响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为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邢应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中小企业,2019(8):208-209.

[2]张海静.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研究[J].纳税,2019,13(21):188.

[3]李翠菊.刍议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9(14):3.

[4]柳美红.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及优化策略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0):238.

[5]贾良.试论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8(18):11.

作者:董显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