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教学状况和完善策略

时间:2022-05-06 11:00:00

英美文学教学状况和完善策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对外交往日益加深,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英语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受到了社会和市场的极大的重视。但是英语专业的本科教育却面临巨大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曾经是支柱课程的英美文学教学受到了冷落,学生把热情都转向了与市场关系较大的实用性课程,如外贸英语、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等等。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英语专业学生丧失了他们本应具有的专业特色、专业知识,特别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素质。因此急需要对英语专业教育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在培养人文通识型通用人才的目标下,调整和改革英美文学课程,使得毕业生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与国际社会接轨。

一、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

大部分理工科大学的英美文学课程设计不合理。只是在高年级阶段开设了英美文学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由于低年级的时候,学生没有受到很好的文学和文化的基本人文知识的熏陶和培养,在高年级阶段很难真正理解英美文学原著,无法得到审美的体验,也无法真正获得一种文化认知。其次高校重语言技能轻人文素质培养。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以独白式讲解原著,分析句法和篇章为重点,忽视阅读体验和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培养,缺乏素质培养。学生学得非常死板、被动,欣赏和批判能力较为薄弱。学生兴趣淡泊,选课功利性强。学生往往把热情投向与市场关系较大的,有助于就业的实用性课程,如外贸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等,对文学缺乏认识和兴趣。忽视了文学作为人文教育的关键性学科的重要地位。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学生的人文素质较低,文化知识缺乏,对英美国家的文化和文学认识基本上处于基础阶段。学生在学习上主要还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英美文学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型教师人数很少。

二、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内涵的重新定位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做了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参见《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但是大部分学者和教师在肯定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是市场经济需要的同时,也指出“实施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很可能会在总体上削弱常规英语专业的强烈人文倾向。”(刘天伦1996)因为英语是人文学科的一支,英语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当前我国外语专业教学过于重视技能训练而忽视了专业训练是导致外语专业学生在“思想的深度、知识的结构、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与其他文科学生有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继续,有必要使英语专业回归人文学科本位,致力于重点培养人文通识型通用人才,在条件具备下兼顾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所谓通用型英语人才是指“英语技能熟练全面,人文素养深厚,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较快适应各种工作的专业人才。”(胡文仲2006)这种目标已经成为了国际教育界的基本共识。这个目标体现了“不是为了职业,而是为了生活”的办学理念。在这种目标和理念下,英语专业应该确定英美文学在学科中的主导地位。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和国民性格,是一种基于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可的跨文化交流。而现在的英文教学与这样的理念和目标有很大的差距,不能符合培养通用型人才的目标,也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引导更好的生活和交流。

三、在培养人文通识型通用人才目标下的英美文学

教学的改革原有的单一培养目标和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的要求,学校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主动调整培养目标,改革英美文学课程设置,培养人文通识型通用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教学目标,不能只是为了职业技能而培养人才,而要为生活培养人才。对于学生,不只是专业的技能培训和掌握,而应具备跨文化的人文知识和素质。应当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英美文化和文学的教育的提高和专业化能够提高英语专业学科的专业水平和地位。从而带动高校整个人文学科的建设。首先改变目前英美文学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及局限性,优化英美文学课程设置,形成可行有效的课程设置模式。现有的英美文学课程往往开设在大学高年级阶段,而且通常只是选修课,而非必修课。这样完全不能突出英美文学课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也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必须把英美文学课程从选修课转变为必修课,还文学课一个本该应有的地位。

同时在大学低年级开设相应的英美文学史,欧洲文学史等基础性的课程,让学生对西方文学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印象。先了解文学的历史才能真正读懂不同时期的文本。与此同时开设美学、哲学等通识性的人文素质选修课,增强学生的审美和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在大学高年级开设英国文学选读和美国文学选读的同时,可以开设英美小说选读和英美诗歌选读等选修课,进一步把文学课细化,让学生从更多角度切入文学的本质和精华。其次教师要不断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结合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