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服务创新研究

时间:2022-06-23 09:40:11

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服务创新研究

一、引言

目前,国外部分高校的图书馆已经探索出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模式和方法来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和机遇[1-2]。在马建玲等对U.S.News大学排名中的前50名大学进行的调研报告中显示,其中有17所大学图书馆的研究数据管理相关服务已经投入到使用当中[3]。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图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数学图书馆为科研人员提供各类数据管理和出版指南文档,以及构建机构数据存储库。有些澳大利亚的大学把科研数据管理列为了图书馆服务的内容之一[4]。国内高校对科学数据管理及其服务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仅有少量文献对此有初步研究,且科研数据管理和服务只是在培训过程中会涉及到某些相关内容,却还没有对实施层面的考虑,高校对此也没有相对完整的规划[5]。目前,CALIS机构知识库项目计划收集主要以期刊和会议论文等比较容易收集的数字资源为主,主要是因为人力财力等诸多原因的限制。目前,名为“中国高校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机构和平台的研究”的CALIS三期科研项目由武汉大学图书馆主持,对高校科学数据管理展开研究。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以及科研机构开始对科学数据产生了重视,这也因此成为了国内科研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文章将从技术支撑环境、数据管理政策与制度、科研数据组织方式、科研数据服务、基于科研数据的用户数据素养教育等方面研究E—Science环境下高校科研数据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服务策略,旨在为图书馆有效实施高校科学数据管理提供参考。

二、以图书馆为载体的科研数据服务

(一)科研数据的管理和服务。科研数据的有效管理有助于传播和出版成果、实现数据共享,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保护数据免于丢失,同时又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在大数据背景下,E—Science和E—Research均是以科研数据为核心的范式,它们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都起着巨大的影响。图书馆作为科研资源采集、管理和传播的专业部门,即需要提高自身的数据管理、保存、挖掘和分析能力,又要在读者科研过程中起到数据管理的作用,帮助他们实现科研数据的利用、共享和增值[6]。(二)科研数据利用及其服务现状。数据的整合与利用能够发挥出超乎想象的价值和功效。然而,在日常的数据管理实践中,科研数据的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并不高,那是因为很多对数据管理的科研人员缺乏理论学习和系统化的培训。他们大多数凭借一己之力,或是请一些没有经验的学生协助其对数据进行保存、共享和利用[7]。目前,高校的科研工作中还缺乏对科学数据管理的规划,也没有专门的机构承担科学数据管理工作,尚且需要组织专业的团队来承担该项服务工作,从而实现科研数据的保存、利用和共享。(三)图书馆在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中的优势。科学数据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高等院校每年都会产出大量的科学数据。而图书馆可以作为高校的科学数据管理的最佳部门,从而能使得高校的科研数据更好地被利用,发挥更大的价值,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科研工作。图书馆从事高校科研数据管理工作具备以下优势:第一,图书馆在数字化资源的存储、利用和传播过程中,具备与生俱来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第二,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原数据创建和数据卡管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第三,很多数据管理的先进设备都存置于图书馆内。

三、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体系

尽管图书馆在高校科学数据管理服务中具备先天优势,但是在参与科学数据管理实际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个研究突破:(一)什么样的数据需要保护。高校在科研活动中产生大量且形式多样的科学数据,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需要被永久保存,有的数据仅需要临时保存即可。如何筛选这些数据是科研数据服务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二)如何进行科学数据的深层服务。为了更好地发挥科学数据的价值,如何建立科学数据与文献之间、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以使得存储的数据能够更好地共享和被利用,是开展科学数据服务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三)科学数据管理团队的组建和管理。众所周知,图书情报方面的知识对科学数据的管理至关重要,但是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也同样重要。因此,科学数据管理的团队人员构成应该既有图书情报专业人员,也要有其他学科的专业人员。这两种人员的结合能够大大提高专业工作效率,但是又会引出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管理这两种专业知识背景的工作人员?然而对于没有到达相关知识水平的数据服务人员需要如何培训和提升,是另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四)科学数据管理的费用。高校图书馆承担科学数据管理服务过程中,专业人员是一方面,另外实施科学数据管理的服务平台也至关重要。因为科学数据不像图书可以放置在书架上,它需要有专门的服务器才能使之达到安全有效地利用和共享。所以资金的投入和人力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综上所述,由谁来负责和承担科学数据保存的费用是科学数据管理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五)科学数据访问权限问题。科研活动离不开数据,数据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资源,同时也将涉及到数据生产者自身的利益问题。科研数据的问世,不是任何人在不经过创建者允许的情况下都能够被访问并采用的,这就需要我们设定科学数据的访问权限。而如何设置访问权限,便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利用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六)科学数据的组织和表示。由于高校均设置有多种学科,不同学科在科研活动中产生的数据在格式上就会具有多样性。但是要想科学数据能够临时存储以及长期共享和利用,就需要将不同的学科的科学数据统一进行描述。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方便数据的提供者提交和保存数据。但是如何将数据统一描述,这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四、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服务的保障措施

图书馆可按照以下路线和步骤来研究科研数据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一)搭建技术支撑环境。图书馆可从软、硬件平台及工具方面,研究作为高校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如何与校内外机构合作、以何种模式来搭建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所需的技术支撑环境。(二)拟定数据管理政策及制度。科研数据管理对图书馆来说还是新事物,可根据高校的资源现状,从机构和人员配置、基金资助、数据共享计划等方面,拟定用户机构数据管理相关政策及制度草案,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三)科研数据组织。图书馆首先需要调研读者机构现行的数据存储模式,并选择科研数据组织方案,比如采取机构仓储或是数据门户模式,当然还包括数据的清洗、迁移、备份、存储计划和数据知识集成等,尤其是对大规模原生科研数据的收集和长期保存。(四)科研数据服务内容。科研数据组织和管理是为了将来可以利用,根据所需程度,图书馆科研数据服务可分为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三类。按照上述三个层次可提供逐层深化的科研数据服务内容:①识别数据源,并转换数据格式;②建立科研数据与文献之间、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联,并通过SPSS、SAS等软件工具提供数据统计分析服务;③对科研过程中的大数据源,根据所服务案例的科研需求,可提供基于Matlab、SPSSClemintine工具的数据挖掘服务。(五)数据素养教育研究。被誉为第二课堂的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就承担着读者情报技能教育的职能。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正处于科研第四范式阶段——数据密集型科研环境,其教育职能正由“信息素养”教育向“数据素养”教育转变。开展数据素养教育之前,需在调研高校师生数据素养现状、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机构科研用户需求的数据素养教育内容,以及通识性或者学科化数据素养教育模式。

五、结语

高校图书馆面向用户开展科研数据服务工作,既是E-Science科研环境下读者的外在需求,也是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未来图书馆信息服务趋势正向数据服务、知识服务方向精细化发展,帮助用户发现关联数据、建立科研数据与相关文献之间的关联,进行科研数据分析和挖掘,从而获取隐性的数据知识等。目前有能力提供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服务的科研数据管理机构尚少,这也是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晓辉.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9):46-47.

作者:陈玥 单位:江汉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