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目标现状与展望

时间:2022-12-24 08:50:00

体育教学目标现状与展望

摘要: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与整理,分别从概念与内容、分类和特点、改革和发展过程、教学中存在问题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五个方面进行系统论述,以期理顺体育教学目标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建立合理、有效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目标;研究现状

体育教学目标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纲要,只有清晰地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才能有清晰的操作思路和有效的教学效果。进入新世纪以来,学者对体育教学目标的探讨十分活跃,然而缺乏系统的梳理与归纳,使之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从而不利于有效地指导学校体育的教学实践。为此,本研究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和维普资讯网,搜索出1998年以来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相关文献七十余篇,通过对其阅读与分析,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以期理顺体育教学目标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合理,有效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

1.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和特点

1.1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关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也有一些学者进行了阐述。韩桂凤等[1]阐述了布鲁姆和海德洛特的体育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鲁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类,而海德洛特在前者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即“增强体质目标”。在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中,除了以上两个分类理论外,还提出了加涅和鶨田轈一的教学目标分类,加涅提出“对教学目标的分类,也就是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他提出了五类学习结果,即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鶨田轈一提出把教学目标分为三类,即基础目标,提高目标,体验目标。以上是国外的学者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我国也有一些学者对体育教学目标分类进行了研究。其中韩桂凤等[1]在文献中提到“中国《教育大辞典》中将体育教学目标分为四类:1)认知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培养思维能力。2)技能类,包括行为、习惯、运动及交际能力。3)情感类,包括思想观点和信念,如价值观、审美观等。4)包括应用前三类来解决社会和个人生活问题的能力。”在《学校体育学》中,编者阐述了吴志超等人的分类和《课程标准》的分类,前者依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把体育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技能技术和情感三个领域,并在主层次基础上,分别分解出亚层次。在2001年编订的《课程标准》中,编订者将体育教学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1.2体育教学目标的特点。韩桂凤等[1]等都认为体育教学目标的特点是:“预期性、系统性、层次性、可行性、灵活性”;在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一书中,编者对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的阐述为“预期性,结构化,具体化,灵活性”;而岳辉[2]对体育教学目标特点的阐述则是:“任何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的规定、发展和变化都是要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紧密相关的,都要服从、服务于社会的需要,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体育教学目标涵盖了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具有统一性,从而制定了统一的教学体系;体育教学目标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中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基本途径之一,在任何阶段增强学生体质仍是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首要目标。体育教学任务是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完全符合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于开峰,姜玉泽[3]也提出了体育教学目标具有一下几个特征:波动性、多元性、具体性、层次性、超前性等。

2.体育教学目标的演变过程

在所查阅的文献中,大部分学者对体育教学的发展过程持相同的观点,他们普遍认为体育教学目标经过了以下几个过程的发展:1956年3月我国制定了第一部全国统一通用的《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大纲确定了中小学体育以“全面锻炼身体”,“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好准备”为目的任务。1961年教育部重新制定了十年制《小学体育教材》和《中学体育教材))(教师用书)。《教材》在“说明”中强调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参加生产劳动和准备保卫祖国”。1978年大纲确立了体育教学的一个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确定体育教学的三项基本任务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锻炼的实效性,把掌握运动技术与发展身体素质紧密结合起来,对身体锻炼价值高,动作简单,实用性强的教材做出了‘课课练’的规定”。1986年的大纲把“促进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成为祖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作为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三项基本任务中首次提出“终身体育”和满足学生“生活娱乐”的需要。1992年大纲确定体育教学目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从我国历年体育教学目标的演变,可以看出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体育教学目标的演变反映了每个时代教育改革的特征。第二,从忽视个人价值或者说很少考虑到个人价值到对个人价值的重视。第三,由于在忽视个人价值的大前提下,我国教育多年来存在着“见事不见人”的现象,注重知识灌输,而不问教育对象的“无人的教育观”早在六十年代在苏联就遭到了来自心理学家的指责。我国体育教学目标中虽然已提出满足学生“生活娱乐”和“发展学生个性”,但没有明确提出心理教育这一目标,这是我国体育教学目标制定不足的地方,也暴露了在一定条件下的历史局限性。

3.体育教学目标中存在问题

韩桂凤等认为体育教学目标的理论与实践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教学目标”的语词表述混乱,“目标”、“目的”、“教学任务”、“教学要求”不分,混着使用。概念界定不清晰,易引起教学行为上的混乱;2)层次不清,教学目标上下层关系不分,经常用体育教学课程目标代替课时目标;3)教学目标制定的大而全,用词模糊,缺少可操作性和实现的可能性;4)轻重、主次区分不清,对教学目标的分类较为模糊;5)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没有太大的差别,小学与中学、中学与大学之间的教学目标差别不大。宋会君[4]认为体育教学目标存在着困惑,分别是:1)“增强体质”的困惑与反思;2)培养“三基”目标的困惑与反思;3)培养“道德品质”目标的困惑与反思。姚蕾[5]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体育教学目标提出了质疑和反思,它们是:1)处理好学校体育的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的关系;2)体育教学中培养“三基”的目标;3)如何使教的目标转换成学的目标;4)如何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多目标。新课改颁布之后,通过对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王健[6]认为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存在着下列问题:1)过于注重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所培养出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过于注重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致使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3)过于注重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此同时,陈月佩[7]也提出了体育教学目标存在的误区,她认为:“目标存在的误区是体育教学多功能目标的弱化,传统教学模式和技术教学任务的限制,教学评价方法的误导。”4.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在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上,蒋月琴[8]认为“在具体拟订教学目标时,主要应回答下列4个问题:1)学(教)什么?(内容:知识、原理、方法、技能……);2)为什么学(教)?(价值:身体、心理、道德、个性、兴趣、态度、情感……);3)以什么方式学(教)?(手段:练习、游戏、比赛、组织活动、独立活动……);4)学(教)到什么程度?(效标:量、强度、时间、质量、行为表现……)。同时还应遵循以下操作原则:超越性原则,具体化原则,手段匹配原则,针对性原则。”王健[6]认为在体育教学目标中应该突出强调的是“态度(兴趣)”、“习惯”、“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及“经验”的重要性。这是因为:1)体育态度和兴趣的培养是未来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2)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体育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得到加强;3)体育教学目标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4)确立“经验”在体育教学目标中的位置。许多学者都提出了确定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其中韩桂凤和张红[1-2]论述得较为明确具体:“1)教学目标的描述一定是学生可以观察到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授课行为;2)教学目标的行为水平要符合学生实际,应表明要求学生完成的最低标准或失误率是多少;3)设定课堂教学目标要以运动技能为主导和前提,兼顾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的实现;4)课堂教学目标可有一个或几个,但每个教学目标都应是具体、明确的,都应清楚地表述出学生的学习行为、完成条件和达到的程度;5)教学目标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韩桂风,张红.关于体育教学目标层次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12):28-32.

[2]岳辉.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及其价值取向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71-76.

[3]于开峰,姜玉泽.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06(3):102-105.

[4]宋会君.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与整合[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O04,25(1):104—106.

[5]姚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目标内容与评价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4,24(1):35-38.

[6]王健.新课程理念下中国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与重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7):38-42.

[7]陈月佩.终身体育与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58-61.

[8]蒋月琴.试析拟定体育教学目标的理论和原则[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5):78-83.

作者:陈灿 单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