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文化模式体育教育

时间:2022-07-31 03:36:04

高校人文化模式体育教育

一、对人文体育观的解读

我们先对“人文”这一概念进行剖析,对于“人文”这一观念全球都对其有自己的解读,但是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虽有有不同但是归根结底对“人文”的理解还是都比较一致。“人文”主要包括两层意思:其一便是人性,即以人为本;其二便是如何加强对人的培养与教育,即我们所说的文化育人。对于所谓的体育的人文观,众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至今无法达成一致,但是主要的思想与内容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校的体育教育除了要提高学生的体质之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灵方面的教育,要做到身心相结合,做到二者并重和谐统一。当然根据奥林匹克精神,体育教育首先的作用就是要塑造学生良好的体魄,提升学生的体质,塑造学生良好的姿态。但是人文化的体育教育则要求体育教育除了锻炼学生的体魄之外,还应该要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灵和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第二、基于人文观视角的体育教育应强调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对学生这个“人”的因素进行足够的考虑与尊重。即在实践中便是尊重学生的合理的权力,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等。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以人为本”,学生作为“人”这个因素,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结果,更是检验教育成败与否的试金石,因此作为“人”这个因素是体育教育的目的也是体育教育的落脚点。因此我们认为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应对学生充分的尊重与理解,落实到实践过程中就是要因材施教,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个性、需求、人生观价值观等众多方面存在差异。

二、当今高校体育教育人文观缺失的现状分析

1、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旧式的教育理念,人文观的体育教学观念缺失众所周知现如今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仍然采取传统的旧式教育模式,而这种教育模式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非常的机械化,比较注重实践,轻视理论。体育实践课因此占有绝对的课时比例,忽视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在课堂教学当中适当的加强体育理论的教学会使得学生更好地参加体育实践,从而推动实践的发展,使学生能迅速的掌握实践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缩短所需花费的时间。同时大学体育教育内容相对较空洞,缺乏实用性以及缺乏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理论知识的匮乏,单纯的降调实践,强调体育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和提升身体素质,这样的教育模式注定是要失败的。没有理论的指导,将会使得实践当中事倍功半,不仅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甚至有可能因为缺乏理论的指导,使自己缺乏必要的知识,从而在实践过程中使自己受伤,这样反而达不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2、教学模式落后,机械性严重,并且忽视了作为“人”的本体价值由于受传统旧式教育理念的影响,我们的高校体育教学的机械化非常严重,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以老师、课程和教材这三个要素为主的时代。体育当中过分注重教师的作用,还是一位强调以教师授课为主,忽视了作为体育教育的最终对象——学生。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并不是被动的机械的服从,如果这样认为的话那么体育教育最终是不成功的。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作用,完全忽视学生的作用。这二者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认可度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将会影响授课的质量。这种模式的体育教育理念把体育教学看做一种附属机制,一种完全用来满足社会需求的工具,彻底忽视了人性的需求和人的主体性,完全弱化了体育教育的内在价值。

三、高校体育教育人文化模式的创建

1、全面推进与落实体育教育的人文化与素质化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教师必须要树立人文精神人文观,要把学问、学习、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要掌握良好的知识结合和科学化的思维方法以及良好的人文底蕴,从而来能启发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学生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另一方主题同样也应该树立合理的发展与成长观。当今的体育人才除了要有过硬的扎实的体育学理论知识做底子外,还应当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使得二者能完美的协调统一。更为重要的是还应该要具备一定的人文底蕴。因此要有自己有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高尚的人生追求,修生养性建立良好的健全的人格,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学模式要始终围绕学生体育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便是学生,因此要纠正这种错位的意识,认为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模式,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去发展体育教育。我们在实践体育教育时,应首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在在教学当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能发挥指路人和领航者的作用。要努力启发学生,带着思辨精神,勇敢的质疑知识,勇敢的进行辩论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同时课堂应加大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在体育教育过程当中应对学生做到充分的尊重和关怀,并且引领学生追求正确的价值观。更进一步的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质,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的进行摸索,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断地进行教育的创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