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师德建设机制研究

时间:2022-06-06 10:10:16

工会师德建设机制研究

【摘要】高校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工程。当前师德建设受到多维思潮冲击、市场经济洗礼、学校体制机制等问题的影响,陷入建设困境。各级工会组织作为党委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应结合自身优势,聚焦思政教育,优化制度保障,明确师德要求,加强师德培训,开展特色活动,激发建设活力,多措并举营造师德建设氛围,使师德建设真正发挥实效。

【关键词】高校工会;思政教育;师德建设

2014年9月,教育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强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遵循高校师德建设规律,着眼长远,将高校师德建设全面推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同时重点解决当前高校师德突出问题,培育高校教师高尚道德情操,促进高校师德建设迈向新的台阶。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换挡提速、爬坡过坎的改革攻坚期,高校能否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关键依赖于一支政治信仰坚定、道德修养高尚、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一、高校师德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高校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工程。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冲击、社会思潮的影响,师德建设普遍受到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激励、重结论轻过程等因素制约,陷入建设困境。1.生活压力较大,急功近利思想凸显。近年来,受西方价值的冲击、国外思潮的影响,部分高校教师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总阀门”有所松动,呈现出多元化和功利性的特性,奉献精神有所淡化。理想信念上一旦缺了“钙”,当繁重的科研教学任务和较低的工资收入发生碰撞时,部分教师在缺乏正确引导的前提下便会产生心理上的失衡,不再认同“传道受业解惑”的使命感,逐渐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所侵蚀。2.敬业精神匮乏,服务社会意识不强。面对当前我国消费文化的兴起和贫富差距扩大的客观现实,部分高校教师出现了按酬付劳的功利思想,从而导致了他们服务意识淡化、宗旨观念不牢、对待工作敷衍了事。因高校大部分考核均为项目、经费、获奖、论文等硬性指标,教师将绝大部分时间精力从一线教学转移到科研工作中,部分老师为申请项目“疲于奔命”,为撰写论文“日旰忘食”,对科研报奖“砥砺奋进”,对待人才培养根基的本科教学仅是保持现状,以不出教学事故为底线,造成学校重教学、轻科研的不良风气,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以教育教学为主的教师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只“授业”不“传道”,导致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智育、轻德育”倾向;有的教师热衷于社会兼职和营利活动,私自创办公司,擅自到外校兼课,为了金钱频繁“走穴”,抛弃了教书育人的天职。3.管理职能交融,统筹保障机制欠缺。当前高校师德建设政出多门、叠床架屋现象严重。校工会负责师德先进的评选及日常建设活动,人事处负责师德考核,教务处负责学生评价,没有一套统筹布局、行之有效的管理建设保障机制。师德建设的职责权限不清、管理责任不明,具体表现为评价机制不完善,重科研、轻教学;考核方式不合理,重结果、轻过程;激励机制不全面,重精神、轻物质;监督机制不完善,重教育、轻管理,等等。更有甚者,师德考评过程搞形式、走过场,考核结果没有与岗位津贴、职称评审、评奖评优、职务晋升等相应奖惩指标联动挂钩,没有真正起到指挥棒的引领作用。

二、工会在高校师德建设中的优势

高校工会组织在师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责无旁贷的,它具有组织网络健全、职工参与面广、渗透力强的特点。1.群众基础扎实。高校师德建设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工程,全员参与、全程受益是其本质特征,这就需要有组织可以覆盖所有教职员工。高校工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校院两级工会组织囊括了几乎全部教师,工会日常开展的各类活动起着拉近教师距离、增进相互认同、提升组织凝聚力的“粘合剂”“润滑剂”的作用,使得高校师德建设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2.活动形式多样高校工会是教职员工日常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娱乐阵地,定期举办教师代表大会、各类文娱活动等,可以寓师德建设于日常活动,利用高校工会强有力的组织能力和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师德建设,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起到育人无声的效果。三、高校工会在师德建设中的创新探索校院两级工会组织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提领,紧扣总书记在思政会议上提出的“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重要理念,注重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建设相统一,将基层党支部建设和师德建设相结合,落实大思政格局;过程中坚持包容并蓄,既关注师德建设的内在基础;又加强师德建设的外在保障:注重过程考核,加强制度和管理层面的建设。1.双轮驱动,结合思政建设积极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国思政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师德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在基层党支部“”及工会活动中,把师德教育作为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推进,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广大高校教师的职业理想信仰,引导大家自觉做新型师德价值观的传播者和实践者。2.奖惩并举,优化制度保障。校工会牵头,协同各部门成立师德考核监督委员会,建立包括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等评价主体在内的全方位的评价监督体系,把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到日常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中。师德考核每年开展一次,与年度考核同期进行。通过教师自评、学院测评、结果反馈、结果公示、学校审定等环节,确定师德考核结果。明确师德底线、红线,师德考核优秀者,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研究生导师遴选、表彰奖励中优先考虑;对于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决不姑息,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进一步优化奖惩机制,对师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改进以往师德评价中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况,在教师考核方案中凸显师德评价的重要性,将学生、同事、家长多方评价进行量化,将师德评价结果与岗位津贴发放、年终奖金分配等实绩相结合。3.严把入口,明确师德要求。二级学院工会在教师引进过程中从政治信仰、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理想信念、遵纪守法、责任意识、集体活动、社会公益、协作精神、团队意识、心理素质、抗压能力等方面对拟聘人员的思想政治、品德学风进行综合考察和把关。并将师德师风作为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契约化管理。关口前移,确保每位新入职的教师都是道德风尚的引领者,师德建设的排头兵。4.深化教育,加强师德培训。校院两级工会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培养的首位,贯穿于教师职业发展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岗前培训、青年教师教学培训、科研培训、研究生导师培训中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请进教师培训课堂,用真人真事诠释丰富学校师德教育的内涵,引导教师牢固树立“言为世则、行为世范”的职业理念。传承优良师德传统,发挥好老教师师德师风的传帮带作用。5.头雁领航,发挥示范引领。通过两微多段等自媒体凭条对获评的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进行事迹报道,发挥师德典型带头引路的作用,用优秀的师德故事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影响更多的青年教师。6.文化引领,激发建设活力校院两级工会积极参与校博物馆、校史馆的筹建工作,全力推进学院文化建设,开展教师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抑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引导校园文化氛围向高雅健康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校史馆、画廊、阅报栏、校园广播影视及各类自媒体平台让高校红色文化历久弥新,红色基因血脉相承,创造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网edu.people.com.cn/n1/2016/1210/c1053-28939303.html2016年12月10日。

[2]《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n.cn/n/2014/0910/e70731—25629093.html2014年9月10日。

作者:刘 涛 王跃利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