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学领导对师德建设思索及实践

时间:2022-02-10 04:45:00

基层中学领导对师德建设思索及实践

师德建设是一个永恒话题,也是教育行业和全社会都在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年复一年的师德教育,在一些地方还停留在表面上,不深入、不扎实,没有从根本研究师德建设,不少学校甚至还停留在应付上级的检查考核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与我们对师德内涵理解肤浅有关。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师德内涵,从实际出发进行师德建设,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师德内涵

长期以来,我们对师德的理解出现两个偏差,即有些媒体和教育干部在宣传时片面强调爱心和奉献,另一个偏差是有的教师仅仅把教师当做一个普通的谋生职业,没有深刻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千变万化的人,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师德水准必须走在社会前列,或者说,教师的道德底线应高于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对教师师德要求,应当是大多数教师都能够达到的底线。一个合格教师的道德有三条底线:一是履行职责收获成长。这是对待事业的基本道德,要求教师遵纪守法,按要求完成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收获自己的成长。二是合作宽容融入集体。

这是对待教师集体和自己的道德规范。教师要用正确的心态处理人事关系,教师之间应当互相合作,克服文人相轻、相互猜疑和业务封锁等不良习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民主平等关爱生命。这是对待学生的道德规范,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强化底线要求,鼓励教师个性化发展,不可用片面、狭隘的观念来要求教师,不要用过高的要求来规范教师,增加教师不应有的精神负担。当然,学校还需要结合实际对师德底线进行细化,作为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必要补充。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最关键的是师生关系问题,这是师德建设之魂。普遍认为,师德之魂是师爱,这当然是应该提倡并强调的,但关键是如何理解师爱。今天我们谈教师的爱心,一定要强调,这种爱应该是民主的爱,而不是封建专制的爱。这是新课程改革不同于以往的一个重要变革。

师爱的另一个特点是,师爱还要有“爱的智慧”,即要靠教育智慧来体现和实施自己的爱心。一个人光有爱心是当不好教师的。

再说奉献。教师职业的奉献特点是不容回避和否定的。但教师职业不应该仅仅是“奉献”,或者说,这个“奉献”本身也是收获。收获什么呢?收获专业成长!即追求尽可能丰富的教育智慧。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今天的师德内涵还应该增加一个重要内容———教育专业化水平的自觉提高。一个教师如果不自觉用心研究教育,研究学生,不追求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很难说他的师德是高尚的,因为师德与教育智慧和专业素养是分不开的。有一种倾向要注意,即现在有一些人把“奉献”理解成不要命地为学生献出一切,把教师当成事业的附属品,没有认识到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职业。看一看报刊上宣传出来的教师典型,非人性的东西总是太多太多,富有创造性而又生活快乐的教师总是太少太少。如有意宣传某某老师身患重病置生死于度外毫不吝啬地抛洒生命;或者歌颂一个校长因为高考来临为了考生而不为老父送葬这些为人称赞的模范教师,有几个有一点点的儿女情长?我们到处宣传这些令人伤心泣血的故事是为了宣传什么?这到底是在向人们传递一种什么信息?这种无限上纲的观点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把教师当做培养人的工具,而不是一个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创造性职业,这就是导致师德教育走向偏差、效果不好的一个关键原因。

其实,我们的身边并不缺乏在享受教育的同时又很会享受生活的教师,但我们树立的典型却很少涉及这样的人群。如果教师的自身价值和尊严仅仅只能在学生的成长中得到体现,那么,在这种职业价值观引导下的教师职业要具有吸引力永远都只是美丽的幻想。其实,模范教师在奉献的同时,既享受教育又享受生活,他们的工作是幸福的。我们为什么不在宣传他们高尚师德的同时,多挖掘整理他们的创造性经验,让全国的同行也和他们一起享受创造性工作和生活的快乐?教师是一个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人,我们进行师德建设,必须要和教师的基本人性需求结合起来,尤其是要让教师认识到自己职业的尊严和幸福。

二、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促进教师健康成长的前提。学校办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和谐校园。这种观念反映在日常工作中,就是要集中精力抓学校的中心工作,即做好“人”的工作这篇大文章。要让教职工“感觉良好”,视学校为自己的家,营造教职工的“精神家园”,让教职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充分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要尊重每个教职工的个性,通过各种形式让教职工之间、管理者与职工之间可以进行自由平等的心灵交流,实现价值认同和境界提升。要特别注重培育教职工的合作意识,创造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这是培养高尚师德群体的重要途径。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要注意加强教师法律意识的培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有八个方面的要求,把依法执教放在了首要位置,这就说明法规意识的重要,只是我们平时重视不够,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法规意识都比较淡薄《。教师法》《、教育法》对教师职业义务作了明确规定,这些义务在今天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很好履行,有的教师角色意识淡薄,如讽刺、挖苦学生或家长,无视学生和家长的独立人格;随意让“违规”学生停课反省等等。我们体会到,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结合师德教育,加强教师法规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培养。

对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处理,还要注意从法纪和政策的高度来分析引导,不要单纯从师德和品质方面来找原因。我个人认为,校长还要有“硬手段”,即在处理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和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细节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原则,态度坚决,不能手软。例如,在不可回避又有可能威胁学校正常秩序,破坏学校稳定局面的矛盾面前,校长要有“主心骨”,等待时机成熟“,重拳出击”,以达到制止事态恶化,稳定学校大局的目的。事实已经证明,这也是“治疗”某些心态不正常教师的良药。

师德建设要上档次,还有赖于学校领导在观念和机制上的创新。比如对违纪学生管理,通常学生只有被动受罚的份,师生关系经常因此恶化,影响教师教书育人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讲,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要素,也是教师良好师德的基本内核。

三、校长要对教师和教育事业有感情

如果校长不是怀着关爱教师、发展教师和同情教师的心态推进师德建设,是不可能创造出和谐的育人环境,也是不可能有效促进教师健康成长的。

几年的教师管理探索,我有几点很重要的体会:⑴校长要注意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会议要少开,检查要少搞,表面和形式主义的东西要精简,尽量减轻教师负担。⑵校长要注意营造和谐氛围,让教师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当然压力是必要的,但应该处于辅助地位,只针对那些最不自觉的少数个别老师。⑶校长要树立新的人才观,真正确立岗位立功的意识。如我们除了常规奖励外,还一年评比一次教书育人质量奖,专门用来奖励不在高考和统考一线的教职工,公开评选、公开发奖,每年都有近二十名教职工受到奖励,我校后勤教辅人员普遍积极性高,主人翁意识强,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一道亮丽风景。⑷不要逼着教师搞自上而下的官样科研,不要逼着教师写各种应付差事的文章和表册,更不要把那些充满“八股味”课题研究当成教科研的代名词,这不仅易误导教师,更重要的是易让教师丧失科研兴趣,教育科研关键是要有反思和问题解决意识,最现实的还是从实际问题出发,边学习、边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自下而上”,建构属于自己的课题和教育模式,在学习和思考中提升教育智慧。(5)树立依法治校,民主执教的观念。我们的校务公开暨民主管理制度以及学生处分听证制度就是依法治校,民主执教的结晶。对教师的不足和违纪问题首先要注意从法律的高度来引导和分析,帮助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不要轻易从思想上和品德上找原因,“左”倾思想要不得。(6)学校领导要真正转变教育观念,要有创新意识。最重要的观念可能就是讲科学和民主,通俗一点说就是制度要讲道理,要与时俱进,规则要讲人情味,倡导以人为本。有了这两点,就有了实施素质教育和现代化教育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