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货币市场难题及策略

时间:2022-09-04 03:15:04

地区货币市场难题及策略

货币市场是一个完整的金融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货币市场的发展经验与其机能的发挥是金融市场发展中最基本的部分,它的发展应与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的发展受到同等的重视.台湾货币市场的形成较迟。1976年5月,台湾第一家票券金融公司才正式开业,这标志着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台湾货币市场开始建立。

台湾货币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当局、三家票券金融公司的努力推动下和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下,发展相当迅速。尽管各类票券的合计发行额、流通余额近年来的增长率起伏不定,但1990年货币市场上各类票券的发行额仍达42540亿元,较1980年的2003亿元增长19.3倍。流通余额在1990年末已达“19.4亿元,较1980年末的8“亿元增长5.6倍。因为货币市场的发展,其服务面已遍及岛内各主要城市,给工商企业与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并对整个经济金融体系发挥了下列功能:①为个人储蓄和闲置资金的最佳运用提供了场所;②可以协助工商企业筹措短期资金,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③促进利率的自由化,反映市场利率的真实情况;④有利于金融机构资金的调度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高整体资金的运用效率;⑤提供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环境,配合其货币政策的执行,等等。虽然台湾货币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毕竟发展时间较短,市场规模、机能等仍然不够完备,至少存在着下列一些问题。

(一)市场工具种类和数量不足,平衡性不够。应增加工具,扩大规模,改善票券结构。截止到1990年末,台湾的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银行可转让定期存单及商业本票等短期票券流通余额合计为6620亿元,约为同期银行短期放款余额的62.0%,占当年国民生产毛额(GNP)的16.6%(在1979年时,两者仅分别为21.0%和5.8%),可见其对短期资金的调度已有相当大的贡献。不过,相对于其他先进国家,此比率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这显示了台湾货币市场工具的数量不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种类上,1981年以前是商业本票“一枝独秀”,后来,银行承兑汇票虽然大幅度增长,但1986年以后则呈大幅度萎缩。近几年来市场结构是以商业本票和银行可转让定期存单为主,如1990年两者合计占各类票券发行总额的89.4%;合计年末流通余额占比则为91.1%,可见,市场上各种信用工具的发展很不平衡。

(二)市场工具多属于融资性票据,过于依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支持。当局应积极推广交易性票据的发展,并建立票券信用的评级制度,健全票券的发行制度。1976年台湾货币市场建立初期,因为缺乏客观的信用评级机构,及利用当时各金融机构存在的保证业务对商业本票提供信用保证。这种“先天不足”造成迄今为止台湾货币市场免保证的商业本票未能健全发展起来,大宗的商业本票及银行承兑汇票多属于融资性票据,而并非是以实质交易行为为依据所产生的交易票据,它们不是由金融机构保证,就是由银行承兑。这种过度依赖银行信用而非企业本身信用的情况,导致了票据发行的泛滥,也不利于企业本身的票据信用的建立,而且会增加发行企业的财务负担(金融机构的保证费或承兑费)。所以,为促使企业凭其本身信用发行票据筹措短期资金,并促使投资者能正确地选择其投资标的,当局应鼓励企业发行交易本票与有实质交易行为的银行承兑汇票及商业承兑汇票。同时,还应研究建立票券信用的评级制度。票券经过客观的评级,不但可以供投资者参考,引导投资,而且对业绩优良的发行公司来讲,也可因发行真正的免保票据而降低发行成本。

(三)市场参与未能大众化。当局应设法扩大市场的参与者。目前,台湾的货币市场,基本上是一个过度依赖银行短期资金的市场。以全体票券金融公司买卖票券的交易对象的结构分析,银行业占买卖总额的比例在1986年以前一直居于首位,1986年银行占52.6写,民营企业占27.9%,公营事业占5.1%,个人占3.9%,票券金融公司及信托投资公司占3.4%。尽管从1986年下半年起,因为票券利率偏低,银行购买短期票券的意向低落,1987年银行业占买卖票券总额的比率下滑到21.6%,退居于民营企业(52.4%)之后,但从1988年8月起银行业在货币市场上的地位又急剧上升,1989年后其上述占比又“东山再起”而恢复为第一位,为38.5%,而同期民营企业占36.9%;1990年银行、民营企业的该项占比分别为39.9%、30.5%。因此,通过货币市场吸引的游资不多,未能充分发挥调节短期资金供求的功能。究其原因,这是由干台湾大多数民营企业不具备现代化的流动性资产负债管理观念,碰到资金不足时,即向银行或民间借贷市场调头寸;碰到资金过剩时,即以活期或定期存款存入银行,利用短期票券市场的意识还不够强。而保险公司及公营事业因为受到法令的限制,不太容易进入票券次级市场。其结果是,货币市场的交易及利率往往随着银行资金的松紧而波动,特别是在银根紧的情况下,由于货币市场缺乏银行的参与,其利率就明显上升;反之,在银根宽松时,因为银行抢购票券,显然又会造成市场利率一致下跌,使得货币市场灵活调度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所以为了避免货币市场受制于银行资金,当局应大力鼓励扩大市场的参与面,要吸引基金团体及各级“政府”机关团体和个人都积极参与货币市场。

(四)现行的票券交割及保管手续繁琐,应加以简化,以提高服务品质及效率。目前,台湾的短期票券买卖交割采取实体方式,票券商在卖出票券后,应立即将票券交付买者,不能代为保管,并限于当日交割,当日抵用。虽然由票券商派员到客户处办理交割手续,但由于时间较紧,手续繁琐,而且要承担票券运送及防止毁损或伪造的风险,结果造成票券公司负担沉重。因此,为了简化保管及交割手续,适应票券商及投资者的需要,以及减少实体交割的不便和风险,当局应研究采用完整而严密的集中保管票券的制度及交割、清算办法。

(五)票券金融公司作为货币市场的中介机构,主要应充当经纪商的职能。台湾为了加速货币市场的发展,也准许这些公司兼营交易商(即自营商)的业务。这不但本末倒置,也会产生下列两个问题:①因为交易商可以赚取买卖差价及承销费。所以台湾票券金融公司多偏重于交易商的经营为主,往往忽视经纪功能的发挥;②增加了票券金融公司的资金需求,若碰到资金短缺时期,将使票券公司的资金调度发生困难,必须依赖于银行的支持,从而提高资金成本。

(六)货币市场仅有三家票券金融公司专营票券业务,不许银行等参与。当局应进一步开放市场,以形成一个普遍的、有效的交易网,增加市场的竞争性、交易的普遍性与便利性。

(七)货币市场的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及规范,当局应加强立法以解决问题。目前,台湾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开放票券金融业,首先必须解决其管理上的法律依据。而目前台“财政部”据以核准票券金融公司设立的《短期票券交易商管理规则》本身并不是法律,而是一种行政命令,所以,台湾货币市场要进一步开放,迈向自由化与制度化,必须迅速制订《票券金融法》或在相关的法律如《银行法》中增列有关条款,以从法律上规范货币市场。具体结果如何,我们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