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措施

时间:2022-01-18 10:41:11

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措施

摘要:“生物化学”是高校生物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作为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内容繁杂、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学生较难学习和掌握。针对当前“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注重启发性思维培养,丰富教学形式,更新实验内容、拓展实验类型,优化课程考核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是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是涉及“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课,也是高校生物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程。“生物化学”课程包含的内容知识面广、概念抽象难懂、专业术语多、理论性强,学生较难学习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该门课程予以足够的重视,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前人对“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许多探索[1-4],促进了课程发展。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本研究从教学理念、教学形式、实验课设置和课程考核4个方面进行探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育新时代创新型人才。

1“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目前,传统教学理念在我国仍占据主导地位,导致重规范、重知识的灌输,轻创新、轻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原理难懂,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感到乏味,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传统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存在,导致学生参与性较弱、过分依赖教师、丧失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但面对巨大的科研压力和烦琐的教学任务,多媒体的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局限于单纯的文字和化学反应的堆积,缺乏直观动态画面的视觉冲击;学生对课程内容(尤其是各种代谢反应)依然感到抽象、烦琐、无法理解,产生了抗拒心理,导致“生理生化,必有一挂”这一说法在学生中广泛流传。

1.2以“教”为主的单一教学形式

目前,“生物化学”教学多采用以“教”为主的群体式、单向式教学,注重教师的主动性和权威性,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授课受到时空限制,不利于因材施教,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系统掌握课程中的所有基本理论[5]。因此,学生的畏难、厌倦心理越来越明显,学习效率呈下滑趋势。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以教材、教参、教案为主,学生习惯依赖课本知识并对教师一味服从,对教材和教师讲授的内容尤为重视,很少主动探索知识,更不用说质疑教师的权威性,缺乏独立思考,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缺乏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实验内容陈旧、类型偏少

实验教学作为“生物化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动脑、动眼、动手的能力,对挖掘学生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验操作和演示,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然而,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存在较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实验内容陈旧,经典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和反映“生物化学”领域新技术的实验少;验证性或训练性实验居多,实验类型偏少[6]。这种类型的教学方式以“先讲后做”为主,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向学生说明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后,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操作,不需要经过思考,完成课堂任务即可;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不足,只关注实验结果,缺乏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怎么操作仪器,实验结果不对时,也不会分析失败原因。由于这种片面的教学类型及教学方式,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参与度降低,课堂教学效果无法保障。

1.4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一直以来,课程考核常用的方法依然是考试。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命题、学生答题的闭卷考试法,教师主动、自由度高,学生完全被动[7]。目前,“生物化学”课程考核主要包括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两个部分。理论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实验考核以实验报告为主。这种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无法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对课程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且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全面。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为了使学生能理解、掌握并运用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迫切需要改革现有的课程考核体系。

2“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措施

2.1注重启发性思维培养

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注重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难以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要通过理念与实践的深度融合,避免教育思维与创新实践的严重脱节,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由于“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内容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对老师的教学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今后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性思维培养,给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融入课堂,使授课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带动课堂气氛,便于学生理解,既能拓宽知识面,又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课堂参与积极性。

2.2丰富教学形式

当前,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日益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8]。对于“生物化学”课程中出现的知识点,学生除了要理解,还要记忆。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感觉知识点复杂且烦琐。因此,如何丰富教学形式,将庞大的知识体系化繁为简,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9]。目前,主要的教学手段包括互联网教学、实验教学等。其中,多媒体教学是实现网络教学的主要方法,通过图像和视频的生动表现,强调了重点和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专注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制作简洁、优美、灵动的多媒体课件,以真实的三维动画效果,将文字转换成生动的画面,让抽象的知识“动起来”,提高课堂的生动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形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搜集资料完成课前准备,并在课堂上充分讨论。讨论期间,教师对各组加以辅导;讨论后,由各个小组派学生代表上台阐述本组的讨论结果,最后由老师进行结果评定和知识要点的讲解。另外,提问教学法强调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因此,在枯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适当的提问给课堂增加活力,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3更新实验内容、拓展实验类型

为解决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内容陈旧、千篇一律的问题,教师应该关注电视、期刊、互联网等平台中涉及生命科学的新闻,了解“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如某个物种的基因组测序、新发现病毒的致病机理、新合成蛋白质的跨膜机制等,重组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强调专业性、能锻炼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实验教学体系。同时,丰富实验类型,可以将实验分为以下3种形式:(1)验证性实验。注重操作和基本仪器的使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2)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10]。(3)设计性实验。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自拟题目,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之后进行多次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得出真实客观的结论。

2.4优化课程考核体系

考试的目的是改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使之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11-12]。然而,普遍的标准化考试阻碍了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标准化考试注重的是学生的背诵能力和记忆力,忽视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加强对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偏重考试的单一课程考核体系。可将学生在课堂中的应变和答疑表现(将其定义为创新成绩)作为最终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成绩包括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和创新成绩3个部分,其中,理论成绩占40%,实验成绩占30%,创新成绩占30%。通过调整,学生不仅学习了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还能向综合创新型人才方向发展。

3结语

“生物化学”课程需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进行教学理念转变、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实验教学内容的调整、考核体系的优化,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只有高素质、严要求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综合型人才,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数据库”,不断探索学生能广泛接受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达到高质量教学的目的。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彩华,吴永沛,杨国亮.提高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J].集美大学学报,2005(1):92-96.

[2]闫清华,杨理,李小英,等.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改革及实践[J].才智,2011(10):290-291.

[3]侯新东,葛台明,盛桂莲.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12(1):104.

[4]赵雪琳,金恒.《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新生代大学生适应性教育[J].生命的化学,2019(2):388-393.

[5]谢莹,温钢,黄秋婷.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12):25-26.

[6]胡晓倩,于海东,董丽丽,等.以地方性应用型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233-236.

[7]郜振廷,徐仰前,张宝春.“调研、演讲式”考试法的新尝试[J].中国高教研究,2003(10):87-88.

[8]刘国花,杨帆,王大平,等.加强生物化学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103-105.

[9]王艳君,陈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生物学杂志,2012(5):100-103.

[10]张雪怡,周天戟,蒋炳武,等.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分级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42-44.

[11]王平祥.创新人才培养呼唤考试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3(12):81-82.

[12]陈瑜,林德馨.适应学科发展开展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1(2):39-40.

作者:赵海红 周婷 李利 杜磊 单位:运城学院理科实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