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中运用

时间:2022-03-26 03:15:00

情境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中运用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对实践操作技能要求很强的临床综合学科,其内容涉及广泛,涵盖了临床各科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理论和操作技术,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救护技术,而且思维要敏捷、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只能被动地接受急救护理理论知识[1],真正遇到紧急情况时手脚忙乱,不知如何对患者进行急救。如何缩短教学与临床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是目前护理教育管理者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将模拟情境教学法运用到该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5年度12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实验组男2名,女58名,年龄20~22岁;对照组男4名,女56名,年龄20~22岁。两组学生均为全国高考统招学生,学制3年。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学制、学习的教材、教学时数、授课老师等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1.2.1对照组教学方法采用传统教学法,即由授课老师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拟出教学内容提纲及重点、难点,老师进行详细讲解,做到重点讲透,难点讲懂,并让学生通过模拟讲解、讨论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

1.2.2实验组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辅以传统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具体做法是: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例如讲解心肺复苏术,先设置这样一个情景:一位溺水的患者,救起后处在昏迷状态,围观群众拨打120呼救的同时现场进行紧急救护;讲解安眠药中毒的急救,设计了一个服毒自杀的情境,从服毒、发现、呼救到急救以及抢救用药。②课前布置情境案例以及案例中学生应该分担的角色。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根据内容组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完成急救任务。③授课老师首先向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情境案例讲授新课,老师和学生分角色完成技能操作,师生共同总结并进行课堂反馈,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改正措施。

1.3效果评价

将两组学生课堂测试、技能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组课堂测试题难易相当,技能考核操作项目相同,由带教老师考核评定成绩。期末考试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不记名的问卷方式,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或感受到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精力投入等几个相关指标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分好、一般、差3个等级,好为满意。

2结果

2.1两组学生测试成绩比较

从表1可见,两组学生的课堂测试,技能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情况比较

从表2可见,两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及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模拟情境教学法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由于学生尚未真正接触临床,未能直接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所学知识仅仅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当真正护理患者特别是急救护理的时候就显得忙乱,甚至无从下手。目前,在护理教育和护理实践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进入实习后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2~3]。模拟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临床情境设计病案,将知识点融入病案角色中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角色置换”,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自主地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这些问题[4]。在进行情境演示时学生需要面临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的人,要学习用不同的方式与不同的对象进行沟通,这样充分培养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为日后的实习和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3.2模拟情境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及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等方面都要比对照组高。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情境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枯燥的理论,而是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紧密联系实际,以发现者、探究者和参与者的身份,通过独立的思考、操作获取新知识。在情境化教学中,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老师在观察学生学习活动的同时能够即时掌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使所学习的知识反复循环,记忆牢固。情境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促进了学生科研思维的发展,训练了学生与人之间的交往技巧,提高了学生判断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整合各个学科知识和操作技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