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安全管理问题探析

时间:2022-03-19 04:38:53

社区公共安全管理问题探析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理念引起了公众和政府部门的关注。社区作为城市结构的最小单元,是基层管理的最前沿。目前,部分社区内部结构复杂、设施落后、资源有限,为管理带来了潜在的隐患,有的甚至引发了治安、火灾、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等各种风险。社区处于城市风险的前沿,社区公共安全已成为影响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从应急管理的角度看,要建立有效的社区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应对社区的脆弱性,提高社区管理风险事件的能力。

关键词:社区;公共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区管理逐步向正规方向发展。当前,如何确保城市安全运行,已成为城市管理者和每一位市民日益担忧的问题。社区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是维护社会安全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社区安全,以社区安全为核心的社区建设逐步得到落实。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基层组织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充分的理清;现有的社区治安分析理论不够全面,无法通过新的理论范式来优化社区治安管理,巩固社区治安基础。如何建立有效的社区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应对社区的脆弱性,提高社区管理风险事件的能力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一、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的概念

(一)社区公共安全。社区公共安全是指同一地区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能够得到保障,公私财产能够得到保护,主要体现在外部环境的稳定,规章制度的健全,以及某一地区居民的公共服务能力。一个社区要达到安全社区的标准,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为全体居民、环境和条件制定积极的公共安全规划;二是有一个由地方政府为居民提供的安全服务。(二)大数据与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社区公共管理是指社区组织凭借社区公共权力对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活动。而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法律、体制、资源保障等方面。随着社会权力的兴起和治理理论的深入发展,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正逐步走向多元化治理模式,特别是我们不断强调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强化了社区地方公共安全管理责任。而在大数据时代,城市治理为大数据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和应用场景。城市人的行为产生的数据是通过城市大数据中的各种网络终端、终端、网站和应用程序收集的集合,同时大数据还大量应用于交通、卫生、公共安全、环境等各方面,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促进大数据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支持其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1]特别是在社区公共安全管理中,我们更强调大数据与治理之间的联系,强调大数据的组合属性,即基于数据的概念和方法、思维和技术、对象和过程的组合,公共治理就是基于这些概念和方法、思维和技术、对象和过程进行的。

二、社区公共安全管理中大数据应用的风险与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各行各业都在向前迈进。而在社区公共安全管理上,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了技术工具,也提高了治理的效率。但大数据并不是万能的。数据技术本身的复杂性将增加城市管理的难度,也使各管理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复杂。这些风险最终将集中在城市社区,这样社区的公共安全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加强社区治安管理至关重要。(一)城市社区治理环境和管理风险日益复杂。城市的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这个系统中,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子系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需求和渠道不断增加,通过网络资源对公共服务的监测和评价也在增加,但同时使用网络平台的风险也在增加,网络不合理情绪的出现,甚至存在暗箱操作、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等,特别是在重大公共事件中,公众在网络世界中的非理性情绪经常被利用、被放大,这意味着对政府的立法和监管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政府在治理方面似乎经验不足。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公司通过运营掌握了用户信息、交易信息甚至信用信息。政府和数据巨头之间出现了新的权力博弈。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很难有效地监督市场和企业行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强了城市治理环境的复杂性,同时对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同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很快,一方面,现代城市受到自然灾害、疾病爆发等传统和常规风险的影响;另一方面,工业化和计算机化的深入将给金融和信息安全带来新的风险。不同类型的风险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将给现代城市社区管理产生深远地影响。城市是人口和工业密集的重要地区,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正面临着一个风险共担的时代,现代城市风险发生频率高,不同类型的风险相互关联、互相影响,导致城市社区的治理难度加大。[3](二)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风险。数据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安全,也会影响到国家和整个市场的秩序。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对于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保证城市社区的数据安全,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系统问题。[4]社区管理者作为大数据应用的主体,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在大多数情况下,由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执行操作和维护,以防止对系统的恶意攻击。然而,社区很难对系统开发者和维护者进行监控。这就需要制度的保障。从这一点看,社区存在着由于数据保留而造成的数据泄漏和滥用的风险。另一方面,大数据应用对公民隐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将人们连接到数字世界。社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收集和使用后台操作生成的数据,但管理者不能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侵犯公民的个人隐私。从法律意义上讲,公共隐私的定义如何与真实的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公民又如何维护自己这一系列问题的合法权益需要进一步理清。[5](三)大数据中的数据共享存在风险。目前,大数据在社区管理中的应用就像茶叶促销,甚至成为城市管理的“标杆工程”和“亮点工程”。然而,数据开放与共享的不断推进,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分散、割裂和碎片化的数据大大制约了其应用潜力。我们这里所讲的大数据涉及政府内部不同地区、层级和部门的数据共享,也包括各类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因为协调和标准的缺失,导致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部门所选择的技术和系统有所不同,保持各自为政的状态,不利于保持数字治理的集中化,显然各地区、各部门、各层级在业务管理、数据共享方面保持较大的阻碍。例如,电信运营商由于自身所控制的大数据并不健全,只有在国家工信部的协调下,才能进行用户信息的整合管理;又如,街道和乡镇开始重复使用不同功能的软件,尽管能为本地区管理提供便利,但是却难以保持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融合管理。(四)智慧社区(即网格化)建设的不足问题。社区是公共安全管理的基层组织、末梢神经。在公共安全事件爆发时,各地社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做法,使智慧社区建设大放异彩,有效推动公共安全工作进网入格,筑牢了公共安全防控的社区防线。同时也暴露了社区数字治理体系和能力缺点:社区公共管理并不具备基础的数字治理能力,数字化发展的今天依然选择使用“人海策略”;数字治理在服务上级的同时,服务居民和自主管理能力有待加强;应进一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加强智慧社区数据的采集、挖掘、利用、增值,打通社区数据与部门数据,实现统一标准、即时共享、精准联动,让智慧社区成为数字时代公共安全管理的基础支撑。(五)专业人才和管理队伍的不足问题。公共安全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大量的专业人才和管理队伍。虽然在公共安全防控时,广大人员日益奋战,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人员管理上的问题。如一些管理人员存在惯性思维,盲目采取手工操作和人海战术,“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意识薄弱。管理型科技人才紧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尤其是大数据战略的落地,更需要业务与技术的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因人才培养、引进和保障机制不完善,高精尖人才难觅,人才匮乏、创新乏力已成了制约公共安全维护的关键因素。尤为重要的是“缺人”已成为社区普遍面临的基础难题,要想把社区(网格化)建设成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牢固阵地,优秀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三、加强社区公共安全管理中大数据应用的措施

面对社区公共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风险与挑战,我们应顺应时展的浪潮,聚焦5G、云计算等“新基建”,以“大数据+社区+社会力量”,提高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利用“互联网+”开发、完善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系统。互联网技术将使社区公共安全管理方式创新,其改变了幕后账户管理方式,整合了政府、社会、企业、居民等,形成有效的合力;切实规范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各方面工作,实现了人、地、物、情息联网,集中管理,实行高效管理。用技术手段克服组织间沟通协调成本,将各类突发事件的社区应急预案在互联网系统上,并根据新情况定期修订预案,监测社区内各居民点的安全状况,动态管理社区公共安全。首先,应借助互联网技术整合社区的基本情况,包括人、物、商、资源四大类。具体包括人口情况、特殊工作人员(如邪教、涉毒、文盲青年及矛盾纠纷主体)、公安管理人员(保安人员、派出所、居委会主任、社工、保安人员等),还应包括防盗门、铁门等物防设备,以及餐饮、学校、宾馆等属于其职权范围的企业和单位,整合系统中各类人员的基本信息,在公共安全管理过程中不断更新这些信息,使社区各类人员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其次,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电子巡警和社区事务。为保护机构、风险源、企业和机构制定二维码。安全管理人员要深入这些点,借助移动设备对问题设备进行纠错、维修、维护和跟踪,通过扫码、登录等方式实现巡更,改变过去检查纸质表格的简单方式,以技术手段强迫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工作,以规避安全监管手续,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再次,利用互联网技术,在重要论坛、社交媒体和网站上收集舆情信息,监测舆情动态,整合舆情内容、关注人员情况,使管理者能够随时分析舆论走向,决定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负面舆论,提高舆情应对能力;还可以通过对社会平台和媒体状态的关注,进行社会治安信息的采集,及时发现市民或媒体的社区突发情况,尽快捕捉安全动态,分析、评估并采取有效行动;同时还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各种信息,方便查询。最后,应创建社区风险图。通过图像识别,反映社区风险、灾害和救援信息,以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社区风险图。风险图可以更加准确的对社区不同灾害的潜在风险、风险源、风险区域、安全设施、防灾机构等进行评估,还可以建立公共安全数据库,以历史数据和案例、火灾、安全生产等统计数据为基础,使管理者能够分析、研究和做出科学决策,而通过编制社区风险图,社区居民也可以有效地识别和管理风险,并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管理人员和居民可以通过风险图相互沟通,加强合作,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二)赋能基层组织,打造网格化治理的“金字招牌”。公共安全管理的最终对象是人,而社区是人员管理的基层组织,要想使公共安全管理取得实效,就必须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深化网格化治理。首先应利用信息技术将社区治安组织管理方式创新,优化人员力量,实现人、地、物、情息联网,实现高效管理,用技术手段克服组织间沟通协调成本,同时监测社区内各居民点的安全状况,动态管理社区公共安全,为网格行政执法、网格服务质量减负增效。在加大基础投入的基础上,要大力建设“社区云”和数字化社区管理,增强街道和社区的数字治理能力。通过一次次公共安全防控阻击战掌握更多的经验教训,为平台建设和网络化中心发展提供基础,将网格化社会治理结构做得更细致、更实在、更有深度,全力打造网格化社会治理的“金字招牌”。(三)强化社区专业服务力量,加强社区数字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公共安全管理最基本的保障在社区,而社区人手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而在互联网时代,持续推动政府部门、政府领导“互联网+”的发展思维和能力,以此作为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我们要把大数据部署到公共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就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帮助政府搭建技术平台、洞察分析数据:一方面要强化专业服务力量,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确保这支队伍吃“皇粮”不吃“杂粮”;另一方面,还要培育一支“自有”的志愿者队伍,使其成为专业队伍的有力补充。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最基本单元,社区公共安全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市民的重视。综合治理是城市治理的优化策略,大数据是实现这一策略的工具。事实上,大数据和社区公共安全管理之间的联系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认知,值得人们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金刚勋,西尔瓦娜﹒特里米,钟智贤.政府领域的大数据应用[J].ACM通信,2014,57(3):78-85.

[2]刘叶碎,唐斯斯.人数裾对政府治理的影响及祧战[J].电子政务,2014(06):20-30.

[3][德]乌尔里希•贝克著.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1-5.

[4]姚林.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城市治理的优化策略研究[D].南京大学,2019.

[5]马亮.大数据治理:地方政府准备好了吗?[J].电子政务,2017(01):77-86.

作者:周健 单位:苏州市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