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问题分析

时间:2022-10-26 04:22:57

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问题分析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问题及共享联盟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和构想。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的主要问题有: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政策、制度的保障问题;河北省的定位与共享途径问题;共享的领域、内容和形式问题;毕业生供需信息平台的建设,三地人力资源的进修与培养方式问题。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联盟的构建模式为:建设公共体育教育和专业体育教育两个共享联盟,通过专门的网络化数字平台和人力资源库,实现两个联盟的人力资源的合作与共享。同时在国家政府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政策的支持和相关制度的保障下,通过一系列运行机制,保证京津冀高校体育人力资源共享联盟的高效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

2015-04-30,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实质发展期。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加强区域内人力资源的交流合作。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是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但是北京与天津、河北的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平等,一方面是北京、天津体育教育资源的过于丰富,另一方面是河北体育教育资源的稀缺和匮乏。充分利用京津冀一体化的良好契机,解决三地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问题,无疑是当前一项重要的课题。

1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现状

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丰富。北京除了拥有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3所专业体育教育高校,还拥有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大批含有优秀公共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高校。这些高校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社会服务等领域在国内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天津拥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这样的知名学府,天津体育学院在全国体育院校中也排名前列。而河北虽然有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两所专业体育教育高校,以及石家庄学院、唐山学院、廊坊学院等市属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院校,但在办学规模、培养质量和知名度等方面与京津有一定的差距,河北省唯一的“211”高校:河北工业大学还地处天津。三地高校的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既不平均。一方面,北京高校的体育教育人力资源过于丰富,甚至达到了人力资源过剩的程度;另一方面,河北高校的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却处于整体匮乏,优质人力资源稀缺的尴尬境地。京津冀政府部门要统筹规划,逐步推进三地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共享,作为人力资源相对弱势的河北省要借助区域一体化良好契机,鼓励创新性的理念和改革目标。探索本区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特点,优势互补,与京津广泛开展人力资源合作、共享。

2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的主要问题

2.1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政策、制度的保障问题。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政策、制度的问题是三地高校人力资源共享的保障。国家政府部门和京津冀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需从区域全局发展的视野提供政策引导、人力资源供给,实现京津冀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政策的对接,完成首都高等教育疏解任务。构建共享政策的信任体系,包括京津冀高校之间的政策兼容性。突破体制障碍,形成符合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特点的人力资源共享机制。2.2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中,河北省的定位与共享途径问题。河北在京津冀高等教育中的定位,以及河北与京津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的途径是河北在共享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河北省相关教育、人事部门应按照河北各地区高等教育水平,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现状和特点,合理布局,整合本地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研究河北与京津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的激励机制和补偿机制等。努力承接首都高等教育疏解任务。建立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合同及规章制度。河北高校应与京津高校充分利用合同,对共享的人力资源作规范约束,订立尽可能完善且受法律保护的合同。2.3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合作共享的领域、内容和形式问题。京津冀三地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合作共享的领域包括:教师、教练员、指导员交流,专家讲座;人力资源的引进(包括柔性引进)、教师教练的互聘及联聘等方式,尤其对京津等体育教育人力资源丰富的高校的退休教师,河北高校可以跨校聘任;京津冀高校体育网络课程资源共享,课程资源的共享与互建,一方面是建立京津冀高校体育课程选课系统,逐渐实现三地学生的自主选课,当然自主选课的前提是各校体育课程的学分互认,另一方面,三地高校可充分发掘新兴网络课程资源如慕课、微课等,实现三地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共享;重大项目的合作、合力建设一流学科等。河北应积极和京津的高校开展国家重大项目合作,合作中要明确工作任务、协作方式、成果分配等,从而使双方成果共享,利益得到保障。2.4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毕业生供需信息平台的建设,三地人力资源的进修与培养方式问题。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的毕业生数量众多,京津高校毕业的学生的首选就业目标自然是留在京津,其次才会考虑到河北省或其他省份就业,而河北高校的毕业生如果有机会,也会把到京津就业当作首要目标。具体到体育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京津的主要城区,河北省的一线城市的就业岗位非常紧缺,而京津的偏远区县,河北的二三线城市的县城和农村的中小学却急需高质量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京津冀毕业生供需信息平台的建设,能够真正实现三地毕业生信息的互通互享。河北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从自身环境建设、福利待遇、价值实现等方面,提高对优秀毕业生的吸引程度。除了毕业生的就业与招聘,京津冀三地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进修、深造、合作培养等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天津、河北等高校应充分利用北京在体育教育上丰富的资源,采取攻读学位、定期或不定期选派访问学者等方式进行长期学习和短期进修、培训。

3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联盟的构建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教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京津冀一些同类型高校开始成立联盟。2015年,北京建筑大学、天津城建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就成立建筑类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同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河北大学等11所高校共同成立了京津冀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创新高校联盟。这些高校联盟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京津冀高校建立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联盟也是大势所趋。鉴于公共体育教育和专业体育教育在学科性质、教学特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不同,建设公共体育教育和专业体育教育2个共享联盟更具时效性和可操作性(见图1)。可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唐山学院、廊坊学院、石家庄学院等河北省等各地市学院的专业体育院系组成专业体育教育共享联盟。再由其他京津冀高校建立公共体育教育共享联盟。2个联盟内部进行学科共建、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师生交流、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等资源的合作与共享;同时,2个联盟之间也可以进行必要的合作与共享,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一些具有高水平运动队的非专业体育院校(公共体育院校)可以与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专业体育院校优秀教练员的共享与交流,实行教师或教练员互聘、柔性引进,邀请选材、训练、体能方面的专家教授的讲座和指导等。2个联盟建立人力资源库,人力资源库包含联盟中各个高校的专业(专项)教师、专项教练、科研人员、专家学者以及他们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等,还包含联盟中各个高校的人力资源的供需,供需人员(包括毕业生)的学科、专业、专项等。人力资源库的信息处理均由专门的网络化数字平台提供给联盟的所有高校成员。数字平台还具有2个联盟的课程互选、学科共建、师生交流等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处理功能。专业体育高校联盟可以通过学科共建、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师生交流、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网络课程共享等一系列的活动进行资源的共享;公共体育高校联盟同样可以通过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师生交流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京津冀高校体育人力资源共享联盟的发展,需要国家政府部门的京津冀一体化政策的支持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出台政策,并且制定相关制度予以保障。与此同时,京津冀高校联盟的运行和长效发展也离不开共享制度的保障,通过共享制度的建立,促使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协调机制、信任机制、学习机制、分配机制等一系列机制的有效运行,最终保证京津冀高校体育人力资源共享联盟的高效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4结论

(1)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的主要问题有: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政策、制度的保障问题;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中,河北省的定位与共享途径问题;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合作共享的领域、内容和形式问题;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毕业生供需信息平台的建设,三地人力资源的进修与培养方式问题。(2)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联盟的构建模式为:建设公共体育教育和专业体育教育2个共享联盟,并建立人力资源库,通过专门的网络化数字平台实现2个联盟的学科共建、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师生交流、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等资源的合作与共享。同时在国家政府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政策的支持和相关制度的保障下,通过一系列运行机制,保证京津冀高校体育人力资源共享联盟的高效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红峰.福州地区大学城体育人力资源的优化与整合[J].福建体育科技,2004,23(6):47-49.

[2]孔庆如.高校人才柔性引进政策与人力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报,2006,19(12):145-147.

[3]高培军.体育教育资源区域共建构想[J].现代教育管理,2013(7):186.

[4]韩春利.学校体育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5):88-93.

[5]彭黎.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协作实施状况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4,8(3):33-38.

[6]杨东明,李朝福.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共享研究[J].学校管理,2015(5):215-216.

作者:靳勇 李永辉 路佳 单位:1.河北师范大学 2.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