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性化班级管理价值与追求

时间:2022-06-05 03:38:13

高校人性化班级管理价值与追求

【摘要】针对传统班级管理中过于教条化、单一化的弊端,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体现制度化与人性化的统一。高校应当明确人性化班级管理的内涵,实现人性化班级管理的价值。追求完善的高校人性化班级管理措施是创建良好班集体,培养大学生良好态度、能力、主动发展意识的关键。

【关键词】高校班级人性化管理;班风建设:学生发展;价值与追求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使基础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同时,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与挑战,特别对高校班级管理提出了人性化的管理要求。近年来,在高等教育中,人性化班级管理模式备受关注,一些高校教育工作者正践行着在班级管理中注入了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人格得到了尊重与保护,班级和谐发展。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人性化班级管理模式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价值未能充分展现,虽然有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实施了人性化管理模式,但他们并没有真正领会到人性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内涵、意义,管理仍然存在“人治”凌驾于学生之上,漠视学生尊严与权利的现象,造成学生活力和个体需求弱化,阻碍了优良班风班纪的形成。因此,还需进一步追求、完善高校人性化班级管理模式。

1高校人性化班级管理的内涵

在高等教育中,探讨人性化班级管理的内涵,首先要对班级管理的概念进行充分的理解。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组织、协调、控制,构建良好班级集体的活动。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良好班级体的建设,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人性化管理理念是班级管理有效运转的重要保证,是实现班级管理最终目标———发展人的重要举措。高校人性化班级管理是指以学生为本,尊重理解学生,疏导矫正学生心理,培养建立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挥学生潜在天分,给学生提供机会。其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用人来影响人,区别于“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是人性化与制度化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人与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一种双向互动关系。

2高校实施人性化班级管理的价值

2.1弥补了高校班级管理制度化的不足。高校人性化班级管理是相对于制度化管理而言的,制度管理倾向于“管”,以“管”为主,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于任何一个集体和单位,制度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现代高校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严格纪律,不顾学生的内心感受,完全按照事先制定的制度来控制纪律,以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不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剥离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如某些高校制定的一些规定,强调自习课的绝对安静,学生相互之间不交流、不讨论,整个班级氛围死气沉沉,禁锢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不但没有达到预想的目的,反而造成不良的后果。高校实施人性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在合理、合法的规章制度前提下融入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方面提高了班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另一方面,也能够兼顾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这种管理模式让优秀学生积极进取,更上一层楼,让胆小的学生获得自信,让调皮的学生规范行为,弥补了高校班级制度管理的不足。2.2体现高校“以人为本”的精神。传统高校班级管理重视教师主导作用,“以师代生”现象突出,学生属于被管对象,没有参与空间,在管理上追求权威化、程式化、统一化,教师“唱独角戏”,事无大小,全部掌控在自己手中。如学生要组织某种活动,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拟定了计划,当交到教师手上进行审定时,许多教师就会按照自己的思路修改计划,让学生照此执行,学生在班级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好服从。高校实行人性化班级管理,教师运用人性化班级管理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采用民主管理方式,如选派学生代表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目标、内容、活动方式的制定,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看到学生个体是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他们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他们的人格得到了尊重,能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和谐的集体建设中。2.3促进大学生形成独特的个性。虽然大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追求,具有社会责任感,但其思想的不成熟性也容易受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容易侵染他们的心灵。如一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考试作弊、学术不端、简历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等或多或少地受到社会诸如拜金主义、享乐思想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高校在班级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高校人性化班级管理要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掘每个学生内在的个性差异性及差异性形成的原因,引领学生发展方向,使学生积极参加不同的活动,形成努力向上、奋发进取和无私奉献的独特个性品质,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3追求高校实施人性化班级管理价值的有效措施

3.1实现人性化班级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的融合。人性化班级管理与制度化班级管理的融合,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情”与“法”两字上。“情”与“法”的结合是高校实施人性化班级管理的有效行为。“情”是指情感教育,即人性化管理;“法”是指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即法治管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互不替代。在高校班级人性化管理实施过程中,教师既要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如学习管理、教室、宿舍规则体系等,同时,还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及本班实际情况,将规范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行动,注重讲清道理,分析危害,“情”“法”结合管理。如某个平时纪律性特别强的学生,某天突然迟到了,后来了解到实情是他在来学校的路上为了帮助一位老人过马路而耽搁了一点时间,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就不能按照已有的班规班纪去处理这件事情,而要以人性化的理念来思考处理决策,为加大正能量的宣传力度,不但不处理这个学生,反而还要大力表彰这种行为,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实现班级管理应有的功能。3.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人性化的管理角度来看,教师应将规范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将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建立互信、互动的沟通机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和自由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应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安排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给予学生提高自主性的空间。如在班干部的选拔与任用上,采取自荐与轮换上岗的形式,每半期轮换一次,并利用网络条件建立班级网页、QQ群等加强班级学生间的交流,建立互信、互动的沟通机制,给班里所有学生搭建一个锻炼平台。在四年大学生涯里,每个学生都能有参与班级管理、展现主体性的机会。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管理班集体,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他们的人格受到尊重,参与意识得到激发,凸显了班级人性化管理特色,提高了班级管理效率。3.3注重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在高校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按照社会实际以及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方面去诱导、影响学生,不断满足他们成长过程中复杂的、多维的、客观的身心发展需要,激发他们学习各种知识的兴趣。如教师在确保大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组织他们广泛涉足音乐、美术、历史、哲学、文学等一些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自然辩证法等的学习中,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内校外活动,如演讲比赛、才艺大赛;聆听优秀教师报告、讲座;参观访问;组织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等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与社会接轨,拓宽知识面,实现多才多艺、特色地发展,使他们在进入社会时尽快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增强应急能力,避免与社会脱节,形成专而深、活性大的综合性文化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4结语

高校要不断探索实施人性化班级管理的价值和追求,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把他们当作班级管理的主人,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班级环境。

参考文献

[1]陈理宣.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2]崔立平.谈人性化班级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7):36.

[3]鲍雪燕.科学化与人性化: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J].教学与管理,2014(16):29-31.

[4]郭雯.制度化与人性化融合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2):19-20.

作者:曾琴 单位:内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