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思路

时间:2022-05-07 11:21:43

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思路

一、高校校办企业的历史背景

1.产权不明晰。高校校办企业普遍存在产权不清晰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追溯至校办企业大潮兴起之初,通常情况下,校办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没有经过法定的程序进行评估和登记,因此在划分资产和负债时,就容易出现“糊涂账”。另外,校办企业的资金最初大多来源于高校和政府,但是这些资金却没有通过正规的股权投资方式予以确认,高校和政府往往会因资金投入而掌握校办企业的经营权,这种不加划分的资产评估方式会导致校办企业和高校的界限不分明。在管理上,高校也经常与企业内部一同参与经营管理校办企业的日常运行,这就导致高校和校办企业在责任主体上权责不明晰,高校与企业负担起了连带责任。一旦企业经营遭遇风险,那么高校就可能以其所有的高校资产为企业承担连带清偿责任。3.财务管理体系有待健全。校办2.经营管理水平低。校办企业的本质还是企业,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的增长和利益的最大化。一般而言,社会上其他类型的企业会根据市场的情况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调整,或者聘用具备丰富经验的职业经理人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具备灵活性和经营性,能够降低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带领企业走上良性发展之路。但是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职位通常由高校人员兼任,一套人马分管两个体系。一方面,这些高校人才是科研方面的专业人才,但在企业的经营运行与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另一方面,高校和企业存在利益冲突,这些兼任的管理人员很难做到以企业利益为先,保障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失。这样的人员安排不论对企业还是对高校都弊大于利。校办企业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其时,我国公司法、合同法等关于企业创办规则的法律还不是很健全,对于影响一个企业产权归属的物权、债券、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项权利的划分和规约都不是很完善,甚至无章可循。在实践中,20世纪50年代的企业,无论是校办企业还是普通社会经营的企业,其创办手续、财务管理等都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校办企业在过去发挥了帮助高校成果转化、方便高校教师科研以及帮助学生实习的功能,承担了其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使命。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由于校办企业产权不清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改善,与社会企业相比,校办企业的规模提速普遍缓慢、盈利能力也乏善可陈。即便如此,由于校办企业拥有依托高校资源的天然优势,在经过针对性的改革之后,还能够发挥出其应有实力,创造其应有价值,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围并回馈高校和社会。

二、高校校办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20世纪50年代,基于辅助和为了出于方便高校科研和教学的目的,各大高校纷纷开始创立校办企业,高校校办企业拥有自身优势,高校的技术及人才资源为依托,快速发展先进的技术,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是一种对市场有益的企业形式。另外,从高校角度来说,有了校办企业,高校研究成果的转换更加方便快捷,校办企业经营所得利润也可以回馈高校,实现双赢。同时,这些校办企业还可以承担学生实习、教师科学研究的职能。然而,这些校办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不仅自身的发展受到钳制,也给高校带来了一定风险。因而,亟需对校办企业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使其在做大做强的同时,能规避和抵御各类风险,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特有的诸项职能。

作者: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