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时间:2022-03-14 09:39:39

基层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摘要]基础水利建设过程中,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质量,所以对基层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促进综合效益发展。相关问题分析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对管理体制改革原因进行分析;第二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管理体制改革策略;第三验证改革策略成效,结果表明:基层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后较改革前,综合效益指数提升1.7,工程质量提高。

[关键词]基础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相关问题

水是万物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中国作为农业种植大国,与水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其中黄河作为母亲河,更是养育了中国几十代人,但是从某种角度来看,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深深的矛盾,敌对性很明显,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一段长长的与水患作斗争的历史。从大禹治水至今,中华民族治水历史源远流长,但受自然条件、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制约,严重的水旱灾害一直阻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之前,国贫民弱,水系紊乱,河道长期失治,堤防残破不堪,水利设施寥寥无几,频繁的水旱灾害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因此对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必不可少,水利兴则民生,则国富强。国家先后投入上万亿元资金用于水利建设,水利工程规模和数量跃居世界前列,但是面对不同种类的基础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管理工作同样存在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基层水利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对目前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2]。本次研究针对基层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中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对管理体制改革原因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分析探讨其解决措施,最后对改革后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验证改革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管理体制改革后,当地综合效益提高,说明管理体制改革措施有效。

1基层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原因

为了追求工程项目最大效益,保证工程得以顺利完成,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水利工程的使用,水利工程的养护工作,水利工程的检测工作,水利工程的防汛抢险工作,水利工程扩建和改建工作等[3]。基层水利相比较大型水利工程而言,规模较小,建设水平要求较低,自然管理工作的工作力度也就相对薄弱,经调查,因管理体制的原因,导致基层水利工程出现问题,从2010年截止2015年,水利部统计出一共发生了50多起,淹没了大面积的耕地,许多房屋,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小节在下面对基层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为后续相应策略的提出做基础。1.1工程资金不足。我国的基层水利多是利于民生,非盈利性质的工程,所以多年来的建设资金来源多是以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自筹为主,政府部分投资补贴为辅[4]。这种多元化资金筹措来源,一旦工程成本超出预期,后续资金很难续上来,资金链容易出现断裂,导致许多基础水利工程被搁置或水利工程建成后无法进行检查、维护等管理工作,严重阻碍了基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进展。1.2工程法人责任不清。图1为我国某一省范围内,所有基础水利建设工程法人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1基础水利建设工程法人调查结果从图1中可以看出,基础水利建设工程法人划分的并不明确,产权归属问题不清晰。40%多的基础水利建设工程法人是当地的住户,负责区域内的河堤、沟渠、闸站等运行管理,但本身这是不被允许的,因为这类法人管理专业知识水平不足,无法给基础水利建设工程提供专业的检修、养护工作,但当前水利管理工作中却经常将管理工作租赁或承包给个体进行管理,导致基层水利机构的运作杂乱无章,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15%左右是由水利站直接负责,但这类工程法人人数有限,无法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所以管理范围有限且较为松懈,只针对一些规模较大的排涝站等进行管理;13%由专业机构水利局直属管理单位负责管理,这类法人管理水平较高,基础水利发展的较好,但只针对要塞部位的基础水利进行建设管理,责任目标狭窄;剩余2%由其它部门或几个部门联合管理,这类工程法人不多见。总之,基础水利建设工程法人组建的并不够规范,责任划分不清,导致管理混乱,严重影响基础水利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1.3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基础水利工程在长久的使用后,会逐渐出现老化现象,淤泥淤积严重,逐渐丧失其应用的职能,如果不及时加以管理,极易造成巨大的损失,但是由上述章节1.2可知,负责基础水利建设管理的多是不在编制内的基层人员,除了管理水平的限制外,管理意识薄弱也是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之一[5]。这类人员往往依据自身的经验进行建设管理,对于管理内容和标准缺乏足够的重视,不能承担基础水利建设管理工作。1.4基层水利建设缺乏科学性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建设之前需要进行前期调研工作,对要建设的基础水利周围的地质、水源、气候以及建设成本做出专业性调查和分析,但是由于管理体制的松懈,这一前期调研工作往往会被忽略掉或仅仅进行粗略的调研,导致后期建设变更性较大,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金,严重损害人民的利益,还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加深了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6]。

2基层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措施

2.1整合投融资机制。对于基础水利建设管理中资金不足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措施就是通过国家干预,制定相应的投融资政策,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扶持力度,如提供无息贷款,财政财政拨款、筹资等各种优惠政策,以保证基础水利建设工程能够顺利进行[7]。2.2明确法人责任。明确法人责任,确定基础水利建设工程产权是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将责任归咎到拥有产权的个人,谁拥有产权谁就必须负责基础水利建设的管理,不能将责任转嫁他人。此外,也需要将保护法人的既得利益,保护方式可以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实现,从而激发法人的管理积极性和责任心[8]。2.3提高法人管理认识。提高法人对基础水利建设管理的认识,提高法人管理水平是改革管理体制的另一大举措。实现途径有:宣传基础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在提高工程质量中的作用,引起人们思想上的重视;加强法人的管理水平,进行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熟练管理方面的任务,提高法人自身素质,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9]。2.4切实完成建设规划。切实做好基础水利建设前期调研工作是改革管理体制的有效措施,因为好的前期调研工作能够有效缓解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方便后期管理工作,极大的推动了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

3改革效果分析

为验证基层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后取得的成效,在此进行了实验分析。现利用一个评估模型进行对改革前后的某地区综合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进行评估,评估流程如图2所示[10]。图2改革效果评估流程首先选取7个指标(农业产值、粮食年均产量、农业人均收入、植被覆盖率、水资源利用率、资源承载力、投资认同度)作为评价模型的影响因子,然后也对其进行标准化和线性化处理,之后将以上指标构建判断矩阵,然后对构建的判断矩阵进行权重,计算公式如下:计算判断矩阵中每行指标乘积:δ=∏ji=1Yij(1)计算几何平均值θ:θ=n槡δ(2)计算判断矩阵M的最大特征根ξmax:ξmax=∑ji=1Mθ/(n×θ)(3)之后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果检验值小于0.10时,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重新构造判断矩阵,直到通过一致性检验为止。最后通过上述计算出来的权重判断其综合效益,权重值代表了该区域内管理体制改革成效,其值越大,表示改革的越好。综合评价指数计算公式为:E=x1•w1+x2•w2+x3•w3+……+x7•w7(4)式中:E为综合评价指数;x为指标;w为指标权重。综合效益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改革前,综合评价指数为7.8,管理体制改革后,综合评级指数为9.5,二者对比可知,管理体制改革具有成效。

4结语

综上所述,基础水利建设工程是国家的重点项目之一,能够改善当地水土质量,减少洪涝旱情的发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是基础水利建设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对工程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基层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改革后的成效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管理体制改革后取得的成果斐然,基础水利建设区域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促进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晁向军 单位:新疆乌苏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