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创新

时间:2022-11-15 09:18:32

知识经济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创新

一、引言

随着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激烈程度的日益加剧,科技、知识与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的号召,旨在营造全面积极学习的良好氛围,提升全面学习并应用新知识、新技术的素质,促进学习从个人行为向社会行为转变。而作为知识与信息有效传播重要途径之一的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知识经济环境中,图书馆也不能固步自封,也要不断更新思想及管理,以促进自身综合效能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将对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管理的创新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二、图书馆管理创新

1.管理模式创新。知识经济其实质就是高科技经济、高文化经济、高智力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可以理解为“主要由新技术革命推动经济发展与增长的经济形态”。它是一个创新的“蜂聚”时期,又是一个更加依靠知识和创新来促进发展的时期。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首次提出“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知识产业,即知识的创造、传播、扩散、应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力量是知识化的劳动者,劳动与知识的结合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知识、技术与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掌握知识的人成为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以知识经济环境下,思想观念要创新。要一改往日图书馆相对封闭、单一的传统观念,信息社会,网络应用广泛,要求在思想观念上也要与时俱进,将现有的图书馆信息与外界相连,使图书馆能面向社会大众,在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将图书馆建设成涉及范围广、信息量大的现代信息交流平台。其次是馆员素质方面。信息时代下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充分胜任如图书采购、编号等原有工作之外,还要提升自身的科技素质,掌握并能熟练应用诸如网络导航、网络信息资源采集及分析、网上咨询等现代信息技术,并具备一定的信息化资源管理技能,以适应现代数字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需求。图书馆创新,关键在于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图书馆馆藏文献的载体种类越来越多,并以数字化图书馆为方向不断发展。知识管理模式引入到图书馆管理当中来,一方面,是知识经济环境对图书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技术极大发展,信息服务取得相应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给图书馆相关服务产生重大影响,图书馆也逐渐丧失掉了长久以来所拥有的垄断性优势,但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所积累了经验及专业知识,这势必成为知识经济背景下,图书馆最有利的竞争优势。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为更好的融入其中,顺应时展趋势,就要对管理模式予以创新,采取知识管理模式。知识管理模式的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现代化信息技术所具备的对数据及信息加以处理的能力;第二,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创新意识及能力,深入发掘图书馆工作人员所拥有的知识资源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把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入手点。

2.组织结构创新。社会发展的网络化对社会科学研究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从研究条件上看,网络不仅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知识,如各种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数据库提供了更多更完整的研究资料,而为了有效利用这些大量涌现出来的资料,研究人员必须学会新技巧,建立使用信息的新策略,他们对数字图书馆乃至图书馆员的依赖也会越来越强;其次,从研究手段上看,网络不仅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写作方式(电脑写作)、协作方式(网上讨论),使得“无形学院”内部的新观点、新发现、新材料能即时获取,而且也为学术批评提供了新的途径。再次,从价值认同上看,技术力量在短期内的聚合与裂变,在强化了人们对技术的依赖的同时,也强化了人们对技术的崇拜,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价值被某些人忽略。如图书馆学“学术共同体”近年对技术表现出的巨大热情,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然而他们却很少顾及和讨论技术的后果。对于图书馆而言,相关工作都是在图书馆组织结构规范之下开展和实施的。图书馆组织结构一方面,对自身组织体系做出明确规定;另一方面,对内部工作人员职责及分工做出详细规定。在信息社会,图书馆逐步实现计算机编目,与此同时,文献存取方式也相应发生改变,这就意味着图书馆内部的编目以及典藏部门具体工作智能也相应发生变化;不仅如此,图书馆内部的信息处理、信息服务以及技术等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很多方面实现了交叉和重合,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区分也日益模糊,一直以来以工作流程为依据所构建起来的线型结构也逐步发生改变,网络化特点越来越明显,网络横向结构逐渐形成,垂直、多层级组织结构给图书馆功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知识化经济环境和学习社会条件下,基础设施方面要创新。信息社会的网络资源极大丰富,给图书馆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同时,也需要其顺应时代的潮流,注重加强先进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为图书馆管理模式向信息化转变创造物质和技术基础。一直以来,图书馆内部机构的设置都是以馆藏文献的种类为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之下,传统的机构设置基础已不再适用,组织结构的设置要以业务类型为依据,以基础建设部门及读者服务部门为重点。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消除以往在结构设置方面的等级划分,尽可能将传统组织结构中各个部门之间在功能方面有所重合的问题予以有效解决,以结构精简、关系明晰为指导原则,只保留必要环节及程序,不必要环节一律予以撤销,促进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通过在组织结构及体系方面对图书馆进行全面革新,将接近或类似功能予以合并,将纵向管理层级予以适当的控制,确保图书馆组织结构实现精简化、高效化、扁平化;(2)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结构方面,要以组织结构为主要依据,尽可能的确保组织结构与具体工作人员结构的一致性和统一性,除此之外,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注重对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积极主动的学习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以及外语等方面的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组织、交流及分析判断能力,保持创新精神,增进相互间的联系和凝聚力,打造一支积极进取、团结的工作团队;(3)当前图书馆在结构设置方面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存在机构重叠以及管理不够集中等问题,对此,在组织结构方面要引入动态及开放性理念,强化部门与部门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消除不利于部门之间开展有效合作的障碍,确保部门与部门相互间组织结构及体系的畅通性,以便其更好的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的改变,并更好的发挥内部及外部优势,通过对所拥有的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整体效应的最大化。

3.管理手段创新。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对电子信息资源的管理,一方面,要进一步丰富文献信息的类型,除了传统的纸质图书资料外,要着重加强对光盘、电子期刊、网络图书馆等方面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严格的筛选,确保数字图书馆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时代在发展,图书馆管理方式也要相应有所改变,以往所采取的人工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要积极促进图书馆管理手段向自动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图书馆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为了向广大社会民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图书馆要根据时展的趋势和潮流,对自身的服务方式不断的予以创新,以便使读者的需求得到最大化满足。对于最基本的外借及内阅等基本服务类型,也需要从读者需求角度出发,引入导读理念;对于传统的通过手工操作的馆与馆之间的互借工作,引入电子邮件形式可以更加便捷的实现;除此之外,在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极大发展,图书馆所拥有的光盘数据库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咨询服务、定向跟踪以及信息检索等都将是图书馆充分展示自身优势的重要方面,并且还为提供科技查新以及引文分析等类型的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社会公众的阅读量及多元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客观来说,单纯凭借某一个图书馆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承担起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重担,在这一情形下,图书馆相互之间积极开展合作、构建起联盟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不断努力:(1)构建有助于促进图书馆相互之间有效合作的协作网。对于图书馆而言,相互之间实现有效合作的基础或者说载体就是图书馆协作网,借助该载体,图书馆相互之间积极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可以确保馆藏建设、馆际互借以及联机编目等方面的工作的有效开展,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所以,要以自愿、互利以及公平等为指导原则,积极构建区域图书馆协作网,为图书馆之间进行有效合作创造便利条件;(2)从整体予以把握,做好前期规划工作。当前,在现有管理模式纵向束缚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下,图书馆缺乏整体发展规划,相互之间也难以开展有效合作,例如,对于目前正在推行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表面上,所有图书馆都致力于建设功能强大的高效图书馆,但却存在着的重复建设、软件兼容性低以及资源共享有限等低水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据库整体质量,图书馆自身优势及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3)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增强自身业务能力,图书馆也要组织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及岗位训练等,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作队伍,为确保图书馆实现高效、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于图书馆而言,也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探索,寻求创新。当前形势下,图书馆要积极采用新思想、新技术以及新方式对自身的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以及管理手段予以创新,以便更好的发挥自身综合效能,促进知识信息的有效传播。

作者:韩伊波 单位:山东教育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