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数据库监管以及改善

时间:2022-12-02 10:20:00

地籍数据库监管以及改善

奎屯市国土资源局基础数据库包括地籍数据库、地形图数据库、土地利用数据库等。地籍数据库作为土地基础数据库的核心,其应用和管理模式的好坏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发挥地籍数据库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基础作用,对地籍数据库的管理、更新进行探索和研究就成为重中之重课题。

1强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权限管理

首先在网络控制上采用内网从物理上和外网分开,保证使用数据库的机器不与外网相联。此外从地籍管理的业务流程看,自窗口受理开始到最后发证土地登记业务全过程无不与地籍数据库有关。因此对于地籍数据库管理来说,一定要通过角色和用户资源配置来控制工作人员对地籍数据库访问权限,甚至于不同环节工作人员在客户端看到的界面也因资源配置的不同而不同。经过总结,将访问地籍数据库的权限限制到元操作级为最佳方案,就是根据业务流程每个环节的需要,对GIS数据更新、GIS图形信息查询、收件、审批、调查表修改等操作与之对应,按不同操作人员在环节中所处地位设置用户信息,当用户登录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后,系统会根据用户的登录信息和工作环节对可配置资源分配的结果判断该用户是否具有某项功能操作权限,进而确定菜单状态,如灰化或不可视,从而防止无关用户对数据的有意或无意破坏以及对数据的非法存取,保证了数据安全性。

2建立地籍数据库的固定更新制度

地籍数据库更新实质上就是保证地籍数据库现势性,现势性是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的基本质量特性。为确保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的数据质量,需要保证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现势性。现在我国社会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要保持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现势性,必须建立地籍数据库固定更新制度。建立地籍数据库的固定更新制度的目的简单的说就是保证数据质量、缩短作业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系统可靠性。

狭义的地籍数据库更新是指以宗地为单位的相关要素的更新,其实地籍数据库更新还包括不在宗地范围内的公共要素更新,如道路、铁路、桥梁、水系等。还有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不断新纳入城市范围土地上的各类要素的增加,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如果事先对上述要素有计划地提前测量或者用其它资料更新,那么在后面的宗地要素更新上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地籍数据库中的内容连贯性也比较好,现势性也比较好。只是相关人员要对城市的发展要有一定的预判。经过实践与总结,以宗地为单位的数据库更新流程如图1所示。

数据更新分为仅权属发生变更和图形发生变更两大类,对于仅权属发生变更的宗地,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数据库即可完成变更。而图形发生变更就比较复杂,既涉及到界址点(线)发生变更的情形,也涉及到宗地内部的其它地物发生变更的情形,无论哪种情况,在现实世界发生变更后,都必须及时对地籍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修改,这样才能反映实地真实的情况。在这个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权属调查后的变更情况分析环节,就是对变更宗地的情况,包括宗地是仅权属发生变更还是图形发生变更,宗地面积大小(预估)、地物是否发生变化、宗地所属图幅编号、周围控制点分布状况、永久性建筑物分布状况、界址点编号等详细了解。以往的工作中往往忽视这一点,结果经常是事倍功半。对于仅权属发生变更的宗地,可以通过修改数据库的相关内容即可完成变更。对于图形发生变更或新开发宗地,就要根据情况决定作业方法,测量仪器种类、数量等。实践中采用RTK与手持激光测距仪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实地测量后一定要对测量数据进行精度检查,这是很重要的。测量后的数据经内业处理后也就可以对地籍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修改了。在修改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历史数据备份与更新数据使用时间的问题,具体说就是必须建立每次修改前历史数据备份和修改后检查无误后才能投入使用的制度。通常在修改时最容易犯得错误是图形发生变更时没有按图幅号分别更新,而是按以宗地为单位的更新,但是,宗地很少只在一幅图范围中,尤其是面积较大的宗地,没有按图幅号分别更新后果就是输出单幅图时经常会出错。解决的办法是在内业完成更新数据后(也完成了定向),利用CASS等专业软件的图形分幅功能,先将更新数据自动分幅,再将分幅的图拼接起来,添加好单位名称等跨图幅要素后就可以转入地籍库按图幅分别更新了。

3结语

地籍数据库管理和地籍库更新是一个日常性的工作,是地籍管理中的常规工作。它的针对性更强、范围更明确、实效更明显。尤其是地籍库更新,它虽然只是在原有的地籍信息基础上进行部分更新,但是这个更新的过程却涉及到了与地籍相关的多个层面的技术,包括数据的采集、数据的更新、数据的入库、和地籍信息系统子模块的衔接等等。在更新的全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需要依赖落后技术的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有的需要依赖大量的手工作业,有的处理效率不高、精度不够等,这就更需要在地籍数据库管理上多下功夫,用好的制度来弥补,认真执行相关制度将是地籍数据库长久生命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