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决定企业所有权论文

时间:2022-05-20 10:21:00

成本决定企业所有权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理论文献综述提要;实证文献综述;研究动向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成本理论的起源、企业理论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分支,交易成本理论和理论、团队生产结果具有不可分性、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的决定因素、成本减少的理论研究、为了降低成本,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人激励约束机制、用经济增加值作为管理者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的基础、股利支付通过迫使企业不断地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来降低成本、大股东掠夺效应先是要超过其监督效应、成本随着随机扰动的方差的上升而增大、运用博弈论和数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使对成本的描述越来越简洁和精确等。具体请详见。

一、理论文献综述提要

(一)成本理论的起源

现代企业理论被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Coase,1937)按研究的重点不同,企业理论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分支,交易成本理论和理论。前者侧重于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后者着眼于企业的内部结构与企业中的关系。其中理论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詹森和麦克林(1976)提出的成本理论;另一类是委托——理论,基本上完全以正规的数学模型来表达,更加形式化和抽象。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重点研究企业内部结构的激励问题(监督成本),他们提出了“团队生产”理论,并认为企业就是一种典型的团队生产。它有三个形成条件:①有n≥个具有共同目标愿望的队员;②所有成员协作生产,任何一个成员的行为都会对他人产生影响;③团队生产结果具有不可分性,即每个成员的个人贡献无法精确地进行分解和测算。因而也不可能精确地按照每个人的真实贡献去支付报酬。偷懒和搭便车行为由此产生,为了减少偷懒和搭便车,就需专门从事监督工作的人,同时要激励其积极工作,就应使其有占有剩余权益和修改合约条款的权利。

Jensen-Meckling(1976)提出了成本的概念,并认为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的决定因素。他们指出现代企业里通常存在着两种冲突,一种是外部股东和管理者(内部股东)之间的冲突,一种是债权人和股东(外部股东和内部股东)之间的冲突。伴随着这两种冲突的是相应的外部股权的成本和负债的成本。他们认为,成本来源于管理人员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这样一个事实。在部分所有的情况下:①当管理者尽力工作时,他可能承担全部成本而仅获得一部分利润;②当他消费额外收益时,他得到全部好处但只承担一小部分成本。由此管理人员有追求额外消费的不积极工作的动机,使得企业的价值小于他是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两者之差被称之为成本。成本具体包括:①订约成本;②监督和控制人的成本;③确保人作出最优决策或保持委托人由于遭受次优决策的后果而得到补偿的保证成本;④不能完全控制人的行为而引起的剩余损失。

(二)成本减少的理论研究:

丁玉影,仲崇云(2004)以委托理论作为降低成本的理论依据,提出的降低委托成本的方案为:①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降低成本,改善公司所有权控制结构安排。②通过增加股利支付比例或增加负债比例来降低成本:a.增加股利支付比例以增加企业外部权益资本筹资机会;b.增加负债比例以减少企业外部权益资本筹资机会。

向荣和贾生华(2001)认为:为了降低成本,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人激励约束机制。李海鹏(2005)认为:当股权结构由分散趋于集中时,公司治理中问题正由外部股东与内部管理者之间的委托向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委托转化。对我国上市公司而言,成本更主要的体现为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掠夺”。其对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综合控制,提出三点:①变单层委托关系为双层委托关系;②强化独立董事的作用;③推行累计表决制度。

赵卫东,潘江玲(2005)从职业经理人的角度分析产生成本的原因为:①职业经理人具有自利性,②职业经理人的风险规避,③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性,④信息不对称,⑤隐性行动;他们提出降低职业经理人成本的对策为:①完善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a构建有效心理契约内化产生激励力量,b重点构建长期薪酬体系,c针对需求的多样化,实施全方位非物质激励,d提供经理人发展途径,进行职业生涯激励。e利用外部市场因素,实施隐性激励。②对职业经理人的约束机制:a内部制度约束机制(内部监督制度,经营决策制度,财务控制制度),b外部市场约束机制(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

段新生(2005)提出用经济增加值作为管理者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的基础,使得管理者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整体利益统一起来,管理者就会以与股东一样的心态去经营管理,像股东那样思维和行动,这样能有效地避免企业的成本。

二、实证文献综述

Rozeff(1982)和Easterbrook(1984)等学者从成本理论出发,提出了股利成本理论模型。Rozeff模型认为,股利支付是一种像保证成本或审计成本一样用于减少股权成本的机制。Easterbrook(1984)的理论模型认为股利支付有利于降低成本。股利支付通过迫使企业不断地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来降低成本,因此企业的股权成本越高,现金股利支付率应越高,相反,如果企业的股权成本越低,现金股利支付率也越低。

顾乃康和宁宇(2004)研究了多样化战略与理论,根据理论提出两个假设:①成本理论预期,负债水平与多样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②成本理论进一步预期,采取不相关多样化战略的公司,其负债水平将低于采取相关多样化战略公司的负债水平。选取2002年深沪两市的61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拒绝了上述两种假设。他们初步分析了拒绝这两种理论假设的可能原因为:①负债这种治理机制在我国转轨经济中还没有起到约束管理层行为的作用,并且在预算软约束尚存的情况下,管理层因无需为自己的决策行为承担更多的责任而愿意使用更多的负债为多样化经营融资;②成本理论的假设是建立在多样化经营会引起公司绩效下降的假定基础之上的,而在他们的研究所做出的对盈利性的初步检验中却反映出样本公司的多样化扩展行为并未引起显著的绩效差异,他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有可能使用较高的负债为多样化战略融资而无须担心破产的威胁。

曾颖和叶康涛(2005)通过构建一个两时点大股东掠夺模型,考察了股权结构、成本与外部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其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逐步上升,大股东掠夺效应先是要超过其监督效应,表现出成本与大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但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进一步上升(譬如说超过某一绝对控制点),则此时持股比例的增加并不会导致大股东掠夺程度的进一步上升,但却会使大股东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趋于一致,从而又将表现出成本与大股东持股比例负相关的关系,即成本与大股东持股比例成倒U形关系(相应地,企业价值与大股东持股比例成U形关系)。由于成本较高的公司对外部审计服务需求也较高,因此,与之相对应,企业对外部审计需求也呈现出倒U形关系。他们又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1和2002年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呈显著的U形曲线关系,而与外部审计需求呈显著的倒U形关系,说明委托问题较为严重的企业存在通过聘请高质量外部审计师来降低成本的动机,支持了他们的结论,并且,他们采用两阶段OLS回归分析,提出外部审计可以有效降低中国上市公司的成本。此外,通过全文分析,他们认为债务融资可以作为降低成本的有效机制。

蒲勇健,周莉(2006)对委托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拓展研究,纳入相对业绩标准,建立涉及一个涵盖多解释变量的激励模型(包括经营者业绩、努力水平、闲暇偏好、股票期权以及不可控外部环境因素等),通过纳入相对业绩前后激励效果的比较,分析激励强度、成本以及风险分担等的变化,作者通过模型分析认为相对业绩标准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经营者激励强度,降低所有者风险,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王学斌(2005)利用博弈论中的委托-理论构造了一个参数化的委托-激励模型,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分析了其认为导致成本的主要四个因素:一是客观随机扰动,二是人的绝对风险规避度,三是人努力的成本系数,四是委托人对人的奖励比例系数。得出的结论是:①成本随着随机扰动的方差的上升而增大。管理环境、企业文化环境等因素导致的团队动力的一致方向越分散,管理效率越低下,从而导致成本提高。管理者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培养员工对团队目标的认同,弘扬团队精神等来构筑团队共同意愿,同时企业文化也是其他激励制度与措施的大环境与背景,它涵盖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和企业的各个层面并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②人的风险规避度是产生成本的重要根源。人的风险规避系数越是高,成本就越高,利润潜力的损失便越大。降低成本直接可以见效的政策选择,便是采取租赁、出售或租售国企的方式。③人努力的成本系数越大,成本越高。④当委托人考虑了对人的激励时会降低总的成本。

宋力,韩亮亮(2005)以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108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管理费用率、总资产周转率计量成本,采用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反映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这四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为成本与股权集中度显著负相关,与股权制衡度显著正相关。

三、研究动向

(一)在分析方法上,对成本问题的研究,通过模型的构建,运用博弈论和数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使对成本的描述越来越简洁和精确。

(二)在研究的内容上,研究了成本定义的分歧,从股利支付、债权融资、公司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职业经理人和经济增加值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减少成本。笔者认为这些减少成本的方法都源于使人的想法和利益与委托人趋于一致这一思想。在分析国有企业成本时,大多数学者认为:西方的方法不适合我国的国有企业,必须通过改变国企的产权结构来降低国企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