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问题分析

时间:2022-12-29 09:24:46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问题分析

摘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是农村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交管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优化农村交管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农村交通建设;道路交通安全;乡村振兴;交通管理体制;四好农村路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是交通管理的薄弱环节。农村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交通设施、管理机制和群众安全意识等薄弱,同时农村路线复杂交错,线路较长,管理范围较广,很难精准管理,导致交通事故频发。此外,农村警力有限,交管任务繁重,必须依靠更科学的管理措施提升交通安全水平,促进乡村交通安全和全面振兴。

1农村交通安全治理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农村发展水平不均衡,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先进,而西北等地区发展相对落后。此种经济发展差异客观存在,当前存在的交通管理差异较大,各地要采取不同的交通管理措施。基于此种背景,各地应以因地制宜为基础,采用因势利导的方针,对管理体制进行优化,强调差异化、有效性建设,杜绝一刀切。应落实能动性改革和管理,杜绝面子工程,促进实效性工作。应进行顶层设计,切实落实[2]。交通安全的重要保证是安全责任监管。在监管落实中必须明确监管主体。但在实际工作中,安全责任监管通常主体不明确,责任划分不精细,极易发生监管漏洞。在管理优化中,应促进党政综合治理,完善量化考核体系,改变单一的考核形式,促进多层级考核。应在农村建立督查试点,加强责任监管。在交通安全治理中,应从源头切断交通危险因素,但源头治理实践难度较大。在进行源头治理时,需要开展大量高难度工作,内容较为复杂。而在现有管理中,缺少风险分级制度,在隐患排查措施方面也尚未完善。在交通安全管理建设中,应加强源头管理、积极消除隐患,建立风险分级制度,促进全面风险管控。

2农村交通安全治理策略

为加快振兴乡村脚步,促进农村经济又稳又快发展,构建现代化农村交通治理方案,应以党委为领导核心,各级政府落实监管职责,促进社会各界全面协同,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并积极提供法治保障。应建设与农村交通管理适配的安全管理框架,加强管理机制研究,探讨实效性管理方法,保证农村交通安全形成科学的治理格局,促进“共建、共治、共享”落实。

2.1优化管理体制

农村交通管理体制应结合时代要求,基于客观发展需要,改造传统管理体制,构建创新管理体制。在创新体制建设中,应健全督查监管机制,创建跨区域治理机构,以道路为依据设置相关机构。对于行政级别低于省级的行政单位,交通安全治理可实行垂直管理制度。在管理体制方面,基础保障是法治保障,推进过程中党政部门与社会力量应给予充分支持,综合多方力量进行治理机构层级化建设,落实“共建、共治、共享”,构建交通安全治理良性机制。在农村交通管理中,交管部门主要分为三级,分别为县级管理、乡级管理和村级管理,针对不同级别公路应制定路长制度,明确不同层级责任划分,细致划分各条道路的监管督查责任人。地方政府管理与基层交通组织应完善工作衔接,避免管理断层,提升工作效率,并且同步建设管理保障措施。应建立社会化的交管机制,保证落实综合性治理。在既往工作中,交管工作主导职责由政府负责,在新管理时期,仍然应以政府为交管主导,与此同时应对考评工作加以完善。道路交管属于社会性问题,也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建设。以公安机关为例,在农村交管中不仅需要负责安全综合治理,同时必须为党政部门提供建设性意见,从公安管理角度审视交管缺陷,促进完善管理。在交管工作推进中,领导部门是党政部门,但主要执行部门是公安部门。应明确此种执行思路,以此为要求,促进党政各级别部门加强队伍建设,优化管理考核机制,落实常态化管理机制,并对交管资金保障做出明确规定。交通安全治理的导向是风险评估监控,对于交通风险应具有其前瞻性管理意识,定位核心风险因素,加强高风险人群管理。相关调查显示,在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中,以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为主,该类人群缺少青壮年监护管理,交通安全意识普遍较薄弱,自我保护意识差,对交通规则不了解或不重视,因此成为交通安全治理的薄弱环节,具有高风险。对此,应开展入村教育宣传,通过走访农户或组织校园宣教等方式,加强老幼群体管理,为老幼人群提供特殊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定期宣教和交通安全知识调查,提高老幼群众安全意识。应将此工作作为常态化工作内容和重点内容加以落实,保证执行质量。在农村,车辆方面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客运面包车与摩托车,在肇事车辆中此类车辆占比较高。面对此种严峻态势,应加强牌证管理,对缺少牌证的车辆进行严格管制。对面包车年检进行重点监管,避免应报废车辆上路,通过专项整治,促进违规车辆全面清查。在治理落实中,此种检查频率应≥3次/月,进行集中清查,落实全面整治。对于面包车和摩托车驾驶人员应进行重点安全教育,促进安全教育理念渗透,在开展道路检查时,将上述对象作为必检对象,加以重点警示监管。除此之外,应推进农村放管服,针对农村摩托车驾驶考核设立单独考场,分批次开展流动车管考核,全面消除无证驾驶情况[3]。应加强积极激励,以引导配合监管。既往农村道路交管成绩表明,各地执行力度不同,落实效果不同,重视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最终导致工作成效出现明显差异化。对于治理成绩落后的部门,应严格遵循交管惩治制度,该罚则罚绝不姑息,对长期成绩落后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落实问责制度,保证有过必罚。对于监管成绩优秀的单位,应树立典型,予以通报奖励,配合绩效奖励制度,鼓励单位和个人,颁发集体表彰和个人表彰,有突出表现和突出贡献的人员,应特殊奖励,组织经验分享演讲。在集体奖励方面,设置奖品为先进警务装备,激发集体荣誉感,促进后进单位知耻而后勇,调动内因和能动性,促进良性竞争。

2.2加强部门协作

农村道路管理工作内容复杂,在实际工作中仅通过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努力难以实现全面管理,而是必须以多部门协作为重要支持,发挥协同力量,实现综合助力。在管理落实中,应建设安全督查制度,保证治理机构组织结构完善,采用垂直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并实施联合工作机制。在安全责任管理中,应完善责任体系,促进党政部门参与监督。应创建多层级、全面性考核体系进行治理工作量化和质控监督。联合管理机制方面,应采用纵横联合的模式,在管理系统纵向层面中,体现政府监管作用,由政府主抓治理工作,掌控发展方向;在横向管理层面,积极促进相关部门协同合作,促使相关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在此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应自觉、主动协同参与治理,尤其是交通管理部门、公安系统和应急管理部门,应最大化发挥自身职能,为交通安全治理提供助力[4]。在部门协作中,应提升队所融合质量,对交通警力进行整合,将警力部署至一线。促进警力入村,以村为单位安排民警或辅警,保证警力部署落实到村,加强实质性管理。应促进交警和保险公司合作,建立合作劝导站。督促保险公司人员深入农村,协同交通劝导员工作,加强安全宣传,促进一线信息采集,同时联合排查安全隐患,增强事故及时处理能力,扩大安全管理覆盖面,同时积极提升机动车投保率。路长制度方面,应加强财政保障完善,设置路长岗位,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专人专职。基层派出所负责监管、指导路长工作,开展定期考核,强化道路隐患巡查,积极开展违法劝导。应采用串点排查模式,保证村道车辆全面管理,加强道路巡查,及时发现、阻止交通违法行为,予以批评教育和积极改正。随时排查隐患,及时上报风险或事故,一旦发生风险事故有明确责任人担责。政府应保证资金投入,促进村道交通环境优化。应加强交通治理责任意识,持续完善管理,积极推进村道设施建设。对于临近河流山谷或急转弯等高风险路段,应规范建设安全防护设施,对于重点风险路段予以特殊建设和监控,降低交通风险,做好物质保障。在平交道口区域,应加强五小件建设。应采用硬隔离措施,科学使用警示标识,有效设置警示桩、减速带,在弯道区域应设置反光镜,重要关卡设置警示爆闪灯。通过以上设施布置,构建更完善的交通安全屏障。应加强村道照明建设,提升平交路口交通安全性。

2.3创新治理模式

为提升交通安全治理成效,应创建全新的治理模式,从交通风险源头进行治理。在交通安全治理中,主要包括五个核心要素,即管理、环境、道路、行人和车辆。应调动公路和交通相关行业,完善道路相关保险落实,促进消防助力,加强医疗保障,综合上述行业力量,体现各自职能。此外,应开创社会参与渠道,引导相关支持力量作为协同力量积极有序参与其中。在农村交通管理中,应重视村民的参与力量,促进村民自治,组建自治委员会。应加强技术应用,公安交管部门应通过科技手段对农村出行特点进行数据分析,完善科技装备使用,促进信息化交管,提升技术化执法水平。交通安全治理改革的最终预期为促进农村道路安全通行,促进法治化交管治理,提升农村交管智能化水平,促进专业化和社会化交管制度建设。在此过程中,公路管理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医疗、消防和保险等单位应突出行业优势,提供专业支持,主动承担农村交管社会责任,促进交通安全。结合村民自治,促进行人车辆文明出行,优化出行环境。政府组织加强监管同时,积极动员行业协会参与,发挥非政府组织力量。应全方位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开展相关教育培训,完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机制。应加强法治化交管建设,在法治化要求下落实安全责任。积极开展与农村道路交通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实施定期评估和积极完善。应针对农村道路交通特殊性,制定针对性安全管理法规。应强化智能化建设,探索创新交管勤务模式,完善建设缉查布控系统,进行堡垒式交管,综合技术手段提升交管质量。应强化非现场执法质量,完善技术能力。应结合科技手段促进农村出行特点研究,完善技术化设备配备,加强交通安全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信息化农村交管。应强化专业化执法,培养和使用专业交管人才,落实责任制度,促进安全责任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体现行业优势。交通安全培训方面,应开展驾驶员培训,加强机动车规范管理,动态监控道路运行情况并及时排除交通隐患,增强交通管理水平专业化[5]。

2.4促进技术应用

在村道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积极开展数据化警务管理。“农交安”是针对村道交通安全而研发的交通管理App。应积极应用和推广该App,以该系统为管理工具,加速转变农村交管思维,在管理中融合更多技术因素,促进科技交通管理。应进行“农交安”培训,加强交通督导,分析交管现状,为交通安全评估提供数据支持,促进科学研究和事故判定等。应在农村建设智能防控体系,应用综合视频监控,联合路口电子警察监控,构建交通管理网络。应加强电子监控投入,对视频点位进行完善布局,派出所和村道监控联网。派出所可通过网络调取录像以及巡查路段,进行技术化交通管理。在公安交通管理中,农村派出所是基础作战单元,应落实警务终端应用,加强缉查布控,对于违法车辆,应实行线上预警协同线下拦截的监控管理模式,精准有效地打击交通违法行为。应使用动态监控系统进行联网交通管理。创建信息交互通道,交通运输管理单位通过监控网络进行系统巡查监控,发现违法行为及时上报信息,公安机关收到信息后辅助交管部门开展联合惩戒。在交通压力更大的重要节假日,重点监管客运车辆,加强班线安全隐患排查。向公安机关推送超载车辆信息,公安部门获取线路、车型和车牌信息后,根据信息设置拦截关卡,严格惩治超员超载行为,预防群死群伤事故,促进交通安全。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实际治理工作中,应从管理机制、部门协作和治理模式三个方面开展实效性工作,规避安全风险,消除安全隐患,促进社会全行业助力,增强创新管理意识,积极开展能动性管理,逐步增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参考文献:

[1]胡声凌,寿小霞.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建议[J].道路交通管理,2021(4):46.

[2]张宪双.为农民春耕生产“保驾护航”:四平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市交警支队开展春耕期间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J].吉林劳动保护,2021(4):24.

[3]苏交轩,董泽银.全力整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J].汽车与安全,2021(1):43-44.

[4]阮景红,黄俊,张卓清.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道路交通管理,2020(11):40-41.

[5]胡学究.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两站两员”的建设[J].广西农业机械化,2020(4):25-27.

作者:王烨 朱鹤群 单位:巢湖学院 经济与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