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法律法规体系探讨

时间:2022-07-27 10:33:52

城市轨道交通法律法规体系探讨

2021年,我国正式进入“十四五”阶段,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共有44座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超过7600km。未来几年内,更多的城市将开始轨道交通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占比将进一步增大,但是与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却相对滞后,无法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无法支撑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的城市轨道交通法律体系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挑战,也是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要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良性发展,就必然要落实法制化管理,无论是从规划、建设还是运营方面都应当有法制保障。从世界各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成功管理经验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管理者、生产者、经营者以及参与者,因此全面法制化管理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城市轨道交通的法制化建设迫在眉睫,如何建立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法律体系是我国政府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晚,近十年才开始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而进入快速发展干道。现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法规归类到已有行业的法律体系当中,但这些法规制定的时间较早,制定时并未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和行业特殊性的角度加以考虑。因此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法律法规存在着针对性不足、缺乏重点的情况,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过程中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我国发展较早公路和铁路行业均采用统一基本法为管理基础,日常运营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实施与执行。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综合性的行政法规来对行业运行进行管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也都采用临时性的法规文件进行指导,这种状况无法支持城市轨道交通的法制化发展。

1城市轨道交通特征

城市轨道交通在交通运输领域中属于轨道交通的类型,与其他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形式相比,其特点在于采用专用的轨道线路,列车循线运行,与行人、地面相隔离,这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独特性。轨道交通从广义上来讲包括了所有在导轨上运行的交通形式,如铁路、城际轨道交通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通常被狭义地定义为城市或者区域内部的轨道交通,与铁路区别开来,与城际轨道交通有重合的部分。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功能性在于缓解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具有较为明确的地域性。

2城市轨道交通法律法规现状分析

从我国的法律落实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法律法规仍然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许多与居民合法权益相关的内容仍然有所缺乏,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行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也没有被纳入到法律法规的范畴当中。这样的情况极容易影响到居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影响到我国公共交通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法律法规建设仍然处于摸索的阶段,仍然有许多问题没有被纳入到法律法规范畴当中,许多问题和内容等待着解决和完善。因此,在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法律法规体系时,应当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为发展依据,以宪法作为建立法律法规的核心,遵循我国依法治国发展方向,制定出符合我国特色的城市轨道交通法律法规,建立起更加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法律法规体系。

3城市轨道交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1)明确主体与客体。建立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法律法规,首先要明确法律法规的主体与客体,即城市轨道交通法律法规是为了保护什么、规定什么而建立的。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功用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交通服务,其法律法规应当主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问题以及纠纷等的处理解决方法,当居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居民应当采用何种途径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的法律法规建立的重心应当为城市轨道交通自身运营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使用者提供法律保障,应当以维护城市轨道交通秩序以及保护使用者的权益作为法律法规建立的目标,完善执法相关内容。2)明确规范与保护机制。城市轨道交通建立法律法规的目的在于对行为进行规制和对使用者进行保护,不同性质的法律法规其立法角度不同,如民法和刑法的立法角度各不相同但同为基本法,通过不同的法律法规机制来对行为进行相应的规范,对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在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法律法规体系时,应当明确法律法规的性质,从法理研究角度来看,可以将城市轨道交通法律法规归类为民事法律范畴当中,因其相关的纠纷多产生于运营公司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因此法律性质应当属于平等的民事纠纷,涉及到的内容多为违约、权益损害以及赔偿等情况。因此在编撰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法律法规时可以参考民法。3)明确救济相关部分。前文已经明确,城市轨道交通法律法规应当归类在民事法律范畴当中,而救济是民事法律范畴当中较为重要的部分。救济是指当事人的法律权益被侵犯后应当通过怎样的途径进行维权,但在救济的机制设立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法律实践情况,要对法律资源的占用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估,也应当对救济情况的必要性进行综合评估。我国的民事纠纷救济途径主要包含调解、和解以及诉讼等,诉讼则包含独任审判以及合议庭审判等情况,从综合的角度、法律必要以及法律资源占有情况来分析就能够更加精确地对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定位。城市轨道交通救济的相关规定,需要考虑到侵权的严重程度、对社会的影响严重程度、事情的紧急程度等多个方面,可以在我国现有的民事侵权救济机制上增加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救济机制,进一步科学高效维权。

4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对于现代的社会生活生产越来越重要,已经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基础交通设施。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相关的纠纷情况也会逐渐增多,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的法律法规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立法时应当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情况,从法理、宪法以及法哲学的角度来建立起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轨道交通法律体系,真正做到依法治国,有法可依,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周汉德 单位:广州大学松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