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提升高校生精神生活水平

时间:2022-12-27 08:53:00

实施素质教育提升高校生精神生活水平

一、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1.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所产生的失落感导致奋斗目标的迷失

大学生在高中时对于大学都有自己的憧憬。但是,到了大学后,现实和自己想象的有差距,于是产生失落感。进入大学后,相对松散的管理模式,使部分大学生们想要充分地享受相对自由的空间。对所在学校或所学专业不满意,开始变得消极。对于新的生活目标表现出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有的同学便投入到游戏中,去寻求刺激,补偿心理的失落。

2.学习压力大目的性不够明确,自律意识有待加强

社会转型时期,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些抵抗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受不良思想的侵袭。有的学生原来作为当地的佼佼者,得益于赞许的目光。但是,到了大学之后,发现同类者甚多,学习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他们的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近年来,大学校园内的“考证热”、“外语热”、“计算机热”持续升温,尤其是“考研热”已达到白热化程度。他们认识不到专业学习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厌学情绪,对学习既没有兴趣,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学习责任心不强,碰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出现退缩和逃避行为;学习习惯不良,自控能力差;逃课和抄袭作业时有发生,有的还考试作弊。

3.父母的过分溺爱,行为习惯有待养成

现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增多,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和许多隔代教育所产生的弊端显露,诸多原因造成部分大学生行为习惯的低龄化,缺乏与年龄和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生活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4.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得不到传承

大学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主要是文化沉淀上的缺乏,文化传承上的断层。有些学校往往是老生在老校区,新生在新校区,或者是一校多区。这就导致学生之间缺少应有的联系,使新校区的学生失去了天然的大学“启蒙导师”的关心和帮助,造成文化传承的断层,从而得不到优秀校园文化的熏陶,最终导致新校区校园文化成为“空中楼阁”。

5.心理健康问题堪忧

由于大学扩招,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高校学费大幅度增加,家庭困难学生难以支付学费,造成较大生活压力;高校扩招后,生源质量下降,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和要求,常常处于焦虑状态;有的学生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情绪容易波动,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上述种种原因,致使大学生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导致不良、不当行为的发生。

我国高等学校提倡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两个片面性。其一是知识领域的片面性,表现为重专业轻基础、重做事的教育轻做人的教育、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因此现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教育观念的不同必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和优胜劣汰的社会选择,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主要表现在人的素质上,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等。诸多素质的提高需要依靠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二、提高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对策

1.大学生活爱国主义教育无处不在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抓住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实际上也就掌握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对涉及到国家、民族精神的大事非常关注。在国家大事中,对于“‘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北京奥运会”,“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党十七大的胜利召开”等事件,对于涉及民族前途命运的事件,大学生们更为关心。如对于“台湾问题”,对于“我国综合国力世界排名”、“我国国际经济竞争力世界排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等问题,都表示非常关心。

2.坚持目标导引,树立学生远大理想

人既为一个现实的世界存在,更为一个可能的世界存在。人生因为理想而变得富有意义,整个人生的历史就是变理想为现实的历史,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奋斗的过程之中,没有远大志向的生活就会变得庸俗和碌碌无为。人活着是要有一定的精神,这种精神来自对理想目标不懈的追求之中。有了明确的目标,不仅能引导大学生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而且会大大激发其学习和工作热情,对学习和工作起到推动作用。为了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要深入学生中,对每一个学生做细致的了解,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并在对每一个学生素质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讨论制定出适合每一个学生自己特点的发展目标。

3.从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中得到熏陶

随着大学生知识量、信息量的增加,他们对校园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校园文化要从内容上适应时代的变化,体现其社会的超前性特征,校园文化的结构不能仅仅停留于娱乐层面和活动层面,也不能流于规模。学生从清晨到傍晚,从课堂学习到课外活动,如果能沐浴在独特、浓郁的集体文化氛围中,肯定能受到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无声而有力的熏陶和感染是单纯的课堂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1)校园硬件建设必须反映鲜明的文化底蕴,必须体现强烈的环境育人和学校办学特色的理念

在环境建设方面的应满足需要、完善功能、体现特色、以人为本、崇尚一流,创造一流的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硬件建设环境的完备不仅能使师生有强烈的依托感、归属感,而且还能使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必要的载体。不仅能激发师生爱校如家、积极工作学习的热情,也为学校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开辟了渠道。通过建设校园文化,使楼道有画语,校园有歌声,努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学生组织建设要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机的结合

学生组织存在的价值在于大学生需求的现实性和意志力培养的紧迫性。我们应该依靠社会力量开展校外青年文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和假日文化生活,使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紧密结合。一方面,通过社会有利的文化资源来弥补学校文化资源的不足。可以经常邀请社会上的专家、学者给师生做报告或组织座谈,邀请优秀文艺团体到学校为师生演出,提高文化活动档次,让师生增长见识,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其学会做人奠定关键的一步。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优秀企业,感受现代化大生产的壮观场面,激发学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树立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奋斗的雄心壮志。

4.加强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

爱是基础。从关怀爱护入手,消除品德问题学生对立情绪和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建立深厚的情谊。慢慢地,双方有了共同语言,又有了一个共同愿望,学生就会愿意自我衡量。这是启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第一步;榜样是尺。鼓励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名人的实事和看一些好的节目如: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等,从而找到良好的品德的标准,找到自我教育中赖以衡量的那把尺子。以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教育。围绕建党纪念、“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重大事件和重要纪念,我校团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活动,提高青年学生对党的认识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并培养了一定的技能。

5.与家长同行,积极挖掘家庭教育资源

在提高学生精神幸福感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家长的人文情感、知识水平、家教水平、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关系等形成的家教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也是学校隐性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应该每学期设立家长接待日和课堂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教室,与校领导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督促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还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与家长通电话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在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中,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能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在家长的配合支持下,教师的教育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从提高教师文化素养中进行渗透

校园文化对学生影响很大,而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影响更大。中国人对老师的评价里有两句话令人深思:教得好。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生做人,教师对学生影响很大,不能不重视。因此,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关键之一就是要建设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名师出高徒”,要使学生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教师必须具备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这正是“为人师表’的意义所在。教师的高素养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学历、学位、学术水平,也取决于建立在文化素养基础上师德、师风。

美国学者怀特在他的著名论文《教育目的》中指出:“没有人文教育的技术教育是不完备的”。素质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人的文化素质,面对由人才竞争而引起的教育竞争的激烈局面,如果我们还不高度重视对高校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教育。那么,在这场竞争中,我们岂不又将坐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