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互联网+教育实施途径

时间:2022-01-14 09:37:57

中小学校互联网+教育实施途径

摘要“互联网+”催生了基础教育的新型教育生态体系,针对“互联网+”下开展在线教学的背景,结合南通市A区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梳理了区域中小学校“互联网+教育”的现状,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的可能实施途径,以期为中小学校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中小学校互联网+教育区域信息化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互联网企业、社会教育机构、学校等多方加强合作,逐步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新型教育服务提供新方式,加快推进教育服务模式变革。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探索和推广网络化教育教学模式。”[1]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2]。当前区块链、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取得关键进展,已成为新一代互联网技术融合教育应用的焦点。互联网技术与平台在迅猛发展,在线教育进入平稳发展时期,推动了新技术在线课堂的深度应用。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基本类型之一,解决基础教育发展中的相关问题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引领,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概念界定

1.“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陈丽、余胜泉、吴南中、刘革平等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侧面解读了“互联网+教育”的概念和内涵,综合各种视角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有利于更清晰、全面地理解“互联网+教育”的本质。本研究认为:“互联网+教育”不是将互联网与教育简单结合,而是需要将“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对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内容、模式、管理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造和创新。充分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学习分析、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支撑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效果,构建新型的教育生态体系。互联网思维具有“跨界融合、平台开放、用户至上、免费为王、体验为核、大数据应用”等六大基本特征[3]。“互联网+教育”的五个核心要素是: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教学环境和管理模式[4]。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构建的教育形式相较于传统课堂,在互联网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及应用上具有重要的特色,其核心特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学习时空多维化、交流互动立体化、学习体验情境化、教学决策数据化。

2.区域教育信息化

“互联网+”要求以互联网为基础,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促进教育教学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区域教育信息化作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也是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我国各个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即使在同一地区,教育均衡问题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在“互联网+”时代,部分乡村地区多媒体教室、视频直播室等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名校名师课堂下乡等形式逐渐普及,通过互联网手段弥补乡村教育短板,为我国城乡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5]。如果能以优势学校为核心,加强来自相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6],构建中小学教师实践共同体,那么将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在相同的区域文化背景下开展一系列的网络教研活动,从而促进区域中小学校的协同发展。

二、区域中小学校“互联网+教育”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对本市A区17所中小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各校的校长进行了深度访谈。调研显示,A区教育局领导班子在对A区各个基层学校以及A区教师发展中心调研中特别提出要加强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信息化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A区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1.信息化设备投入完善但难以统一管理,使用率低

首先,A区17所中小学硬件设备、三通两平台等硬件设施设备投入完备,很多新的设施仍在持续投入,但“重建轻用”现象比较严重,最突出的就是使用率不高,低效率低层次使用,设施功能闲置,甚至有些设备从未被使用过。其次,设备种类多、型号多,难以统一管理。不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采购了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设备,比较难开展统一的培训。再次,教师使用设备手段比较单一,后期维护能力欠缺。以电子白板为例,教师只是利用视频展台开展评讲作业、课堂反馈等。还有很多功能没有被开发出来,像手机APP操作如何与展示的屏幕进行有效的连接和沟通,实现交互、同步等。同时由于缺乏资源,不能坚持长期使用。2.学习平台和资源建设缺乏整合,质量不佳首先,有些学校只注重形式上的硬件建设,仅有少部分学校拥有独立的学校网站,同时大部分网站都面临着维护困难的问题,导致学习资源缺乏更新机制、内容比较陈旧等。其次,全区没有统一的资源平台和资源库,中小学教师获取学习需要的教学设计案例、示范课例以及优秀课件主要通过网络下载,备课过程中的大量时间用于搜集和整理资源。因此,目前迫切需要的是与教学紧密相连、与学科融合好、交互性好、真正对教学有用的实用性资源平台[7]。目前A市只有一两个学校作为试点在建电子书包、电子平台,以探索新型的教学流程和方式,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后期学校和班级的推广上也是难题。每个学校、学区采用不同的教学管理平台,信息互不联通,更谈不上资源共享。

3.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基本具备,但与学科融合深度不够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技术工具教育功效的深度理解。通过调研发现,本市A区中小学教师常规教学基本上采用PPT课件+实物投影+实物展台的传统方式,在教学比赛时会尝试一些新的模式,但平时用得较少。总体上,A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培训以短期进修或培训讲座为主,侧重于操作和技术层面,缺乏如何结合具体学科进行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中小学教师并不能将培训中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难以有效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

三、区域中小学校“互联网+教育”的实施平台

基础教育需要根据区域及学校实际,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生特点等各种具体情况,探索可行的“互联网+教育”途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中小学教师根据课程需求自己设计开发教学资源固然需要,也可以充分利用免费开放互联网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有效学习[8]。

1.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近年来,国家坚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通过调整优化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快速推进教育均衡发展[9]。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与不断推广,教育云服务模式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新思路。通过云平台建设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中小学区域优质教学资源库,可以促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方便区域教师快捷地获取满足教学需要的教育资源和应用服务。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与省市级平台互联互通,扩大企业平台的资源和应用接入,打造与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适切的学习平台[10],支持全国众多班级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根据《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基本要求,江苏省开通了智慧教育云平台,以云计算为基础,构建涵盖核心应用的省级教育云平台,同时汇聚第三方优质资源及应用,面向教育机构、老师、学生、家长提供各类优质资源和一站式教育服务。江苏省智慧教育云平台要求区级、县级、市级教育资源平台之间完成数据对接,通过平台整合社会多方优质资源。汇聚的优质学习资源跨地区、跨学校共享,缩小差距,使教育资源配置相对均衡。同时能够提高中小学校的教学质量,推动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水平的“三个全面提升”。

2.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在线教育平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教育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和学习分析等技术成为大数据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新兴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演进,使得传统课堂依托新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推进教育创新不断进化。人工智能政策环境不断完善,关键技术应用日趋成熟,尤其是语音识别技术快速成熟、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场景广泛等领域取得长足发展并引领各行业数字化变革。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在线教育平台,通过教育数据的挖掘与智能化分析、实时跟踪与反馈的智能测评、学习分析等,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自适应学习服务[11]。以“极课大数据”为例,它是一款专为基础教育设计的基于图像算法和数据分析模型的学业采集与学情追踪系统。教师查看各种数据报表、学生打印订正错题本、家长查看孩子学习情况。基于极课平台进行学业质量诊断与分析,不仅改变了教师传统批改试题的方式,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平台中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数据采集能够对学生进行长期连续的数据跟踪,为教师分析和诊断以及改进教学提供了依据。

3.微课资源平台

“互联网+教育”的一个特征是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某个知识点,微课是很好的途径。在教育部指导下的微课资源征集平台“中国微课网”征集了全国众多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优秀微课作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获取微课资源。还有,一师一优课网站、中国微课大赛网、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中学学科网等都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涵盖各个学科与学段的丰富微课资源。此外,“微课圈”是一款整合微课网各类资源,以“精品课程+海量题库+答疑解惑+专题提升”的综合模式展现的几乎涵盖所有学习需求的学生移动学习APP,可供中小学老师参考。制作微课也是备课资源的一种整合,但由于观念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少部分教师能够参加。目前区层面虽然也分配了不同学科的微课专题任务,但只有真正会做微课的教师使用起来才方便。微课设计要能根据学生和课程的特点,按照教学设计的流程进行制作。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构建以微课为单元的教学资源库,不仅能够解决他们迫切需要的资源问题,还能探索微课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模式[12]。

4.移动教学APP

APP(Application),特指各种在移动终端设备上使用的、能实现某些特定功能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教学APP是用于教育教学的,除了要考虑技术手段,更要注重教学设计,这两者共同体现着APP的教学思想。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截止2019年12月,我国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数量为367款,其中社交、教育等10类APP占比为42.1%。2019年12月,15~19岁手机网民群体人均手机APP数量最多达84个[13]。”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持续深化,手机的广泛应用为非正式学习提供了必要的载体,使得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市场上各种品牌的教育电子产品不断升级,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涌现了大量可供选择的教学APP,为移动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设备支持、丰富的资源和充分的选择余地。教学APP作为一种教与学的认知工具,支持特定的学科教学和学习活动。操作流畅、图标适切、数据同步,能够为师生提供学习资源推送、课内外活动开展和互动反馈学习。比如,以蓝墨云班课为代表的移动教学APP的出现,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自主开发针对性的资源,如制作微课、交互式课件等。教师通过课前学生提交的预习结果,根据APP的智能统计功能分析学生情况,提供课堂教学决策。

5.微信公众平台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深入,教育的“互联网+”效应也越发凸显,教师的有效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课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也非常重要。利用一些自媒体平台打造教学资源库,既可让学生在课后用手机或平板等移动终端进行在线学习,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可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并且方便与老师进行沟通。微信能实现个性化教学,一些学校和教师开始尝试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来为学校管理和移动教学服务。首先,中小学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搭建出具有教学功能的专属公众号,向学生推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网页链接等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其次,微信公众平台的自动回复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方便教师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和分享。最后,微信公众平台搭建方便、后台简洁,对于众多不具有技术背景的中小学教师来说,可以熟练地在此界面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实时交流和素材管理。总之,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定制个性化的交互学习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强大的分享功能,将网络上的所有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同时可以及时查看学生对推送消息的浏览情况,保证了教学的实时性。中小学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学科教学和管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及时确认和提升学习效果,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6.在线直播平台

如何开展好线上教学,是摆在中小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面前的重点和难题。直播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移动在线教育模式,其在线直播、无限回放、实时交互等功能,既最大化模拟了现实课堂教学,又优化了传统在线教学。目前,直播平台主要有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课堂派、雨课堂等。其中,腾讯课堂以直播课形式为主,网易云课堂则以录播课形式为主,课堂派不仅能实现远程直播也能自动录播,雨课堂则利用小插件将教学工具巧妙融入PPT与微信全景式采集数据。相较于其他在线直播平台,课堂派凭借其极简教学主义、远程直播教学、智能成绩管理和教学全过程数据分析等强大优势,发展较为迅速。课堂派通过浏览器或微信公众号即可登录,能够为老师提供自动录播、课件分享、班级管理、作业批改、成绩分析等服务,为学生提供在线讨论、互动答题、直播回看等服务。技术上支持多人在线,支持电脑、平板、手机等多终端使用,其远程直播教学功能支持全屏录制,方便学生回顾。跟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或者慕课类的在线视频教学不同,直播教学让学生可以大胆地对教师的授课进行实时评价和提问,直播教师也能得到实时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因为地域、经济水平等因素带来的教育不公平、区域不平衡等问题,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方式。面对“互联网+”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不仅需要区域中小学校管理者和中小学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和促进。因此,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开展智慧教学的情况下,区教育局和中小学校还需要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无论是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学习资源和平台建设以及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整体性的思考和布局。区教育局相关部门需要在全面分析全区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研制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和工作指南,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中小学校也应该积极为中小学教师搭建实践平台,比如建设校本资源库、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等,学习借鉴区域内其他中小学校关于互联网技术在课堂教学以及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的真实案例,从而能够帮助本校教师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当然,互联网虽然是很强大的工具,但它只是一种手段,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最重要的是教师进行好的设计和管理。针对“互联网+”下开展在线教学的背景,中小学教师如何能够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陆和萍 吴延慧 单位:南通大学信息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