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创新分析

时间:2022-06-11 03:59:49

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创新分析

摘要:在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当代高校学生多数以“90后”“95后”为主,对互联网的依赖度日益增高,并充分拓展大学生信息获取与核心价值观培养方式,为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的实施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为其提供教学便利。在互联网背景下,部分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仍存有一些问题,因受传统教育理念所影响,致使其德育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此外,因多数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仍恪守固有的理念和观念,缺乏与时俱进的意识,使之辅导员德育工作与实际相脱节,从而降低德育工作的实施效率。因此,我国高校辅导员应积极创新德育工作,利用先进互联网技术扩充自身教育观念,从而提升高校德育工作成效。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创新分析

一、引言

高校辅导员作为培养学生德育理念、德育行为的引导者,也是管理高校学生日常、思想的主要实施者,其担负着教人育人的重要责任。然而,在高校德育工作实施过程中,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因受传统教育理念所影响,仍采用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传授德育理念,缺乏先进教育方法,致使大多数德育课堂较为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事业中被广泛应用,有效的改善目前这一教学现状。因此,在先进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应怎样正确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改善教学现状,并提升高校德育工作效率,是目前高校辅导员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辅导员承担着学生日常管理、思想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及毕业就业指导等工作。在高校教育事业中,创立德育工作可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对道德的认识,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德育工作的教学目标并不在于对知识的传授,而是对于学生德育品行的培养,当学生养成一定良好的道德观念时,将有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在步入社会后个人行为品行。因此,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辅导员需要先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变化情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德育工作,从而加强学生道德认识,帮助学生规范言行,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二)规范学生道德行为。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普遍以受教育者为教育活动主体,也是教育工作实施的主要对象。因此,高校德育工作不能停留在仅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与思考来提升自身的德育观念。并根据深思熟虑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以明确道德行为主,进行不断规范自身道德行为。在这个时期,从事高校德育工作的辅导员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因辅导员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与学生接触时间较多,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可对学生道德行为作出客观评价,并适时给予鼓励与评价,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

三、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德育教学手段单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并加以注重人才个人道德品行、道德观念等方面,以确保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我国多数高校德育工作辅导员并未认识到这一现象,并长期受传统德育工作模式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部分高校德育辅导员在进行授课时,普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即“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模式,极少有辅导员带动学生一起学习的现象,使学生被动接受督导员所传授知识。在这样教育手段单一的模式中,很难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并影响学生在德育课堂中的学习感受,从而容易形成学生厌学现象。同时,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使辅导员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状况,严重影响着德育工作的顺利施展。(二)德育教育工作与实际相脱节。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愈近,大多数教育事业已逐渐采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使之教学效率不断提升。但是,我国部分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因受传统教育理念长时期熏陶,较为恪守固有的观念和理念,缺乏与时俱进精神,过度注重原则性与规定性,使之无法跟紧时代脚步,形成与实际相脱节现象。同时,因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人才德育教育日益重视,所属高校学生数量一直呈增长态势,与此同时,高校德育工作辅导员工作量也在逐渐增加,部分辅导员往往会因人员增多和人员复杂,而难以顺利完成德育工作的开展。从而降低辅导员高效德育工作的教育效率,无法在互联网背景下顺利发展。

四、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互联网,创新德育工作教学方法。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辅导员应摒弃传统单一教学观念,利用互联网中含有的互动、平等、共享、开放、先进、自由等特性,进行创新德育工作教学方法。首先,高校辅导员在创新德育教学方法过程中,可利用互联网中丰富并广泛的教学资源,并结合互联网时代中含有的“快时代”思维理念,进行制定互联网时代下先进的教学手段。其次,高校德育辅导员可利用互联网中先进的社交平台,如QQ、微信等软件,可每天定时在朋圈等有效的德育理念信息,让学生通过辅导员分享的德育信息进行完善自身德育理念,从而提升学生产生正确的德育意识。同时,辅导员还可借助社交平台与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并通过回复学生Email、浏览校园BBS、学生博客上的热门帖子等聊天途径,以确保及时掌握学生心理、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动态。此外,辅导员还可以在学术论坛中主动发帖、组织网上主题团日讨论等,及时良性德育信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从而促进德育工作事半功倍,提升学生德育意识。(二)利用互联网,完善辅导员工作能力结构。在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下,对高校德育工作和学习的影响不断加深,很多高校学生比较热爱与网络游戏、网络社交平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等,虽然这些互联网资源极有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效率。但是,如果高校辅导员能够充分掌握这一机遇,正确运用互联网中有利的学习条件,将会大幅度提升高校德育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利用互联网中先进的信息技术,创设网络德育专业学习平台,并扩充学习平台中的学习资源,坚持“一直学习资源无限量免费获取”学习理念,把握住“免费时代”学习规律。这样一来,不仅能实现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平台,随时随地的进行浅阅读、现搜索等,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并保障学生对德育理念的吸收。还可减轻辅导员德育工作教学负担,完善辅导员工作能力结构,从而促进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的实施效率。(三)利用互联网,转变辅导员德育工作思想观念。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已逐步覆盖到辅导员学习、工作和实际生活当中,并发挥着创新思想、引导行为和指导工作的作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中拥有者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广泛的德育内涵,具备着不受时间、地域等限制特性,是一个虚拟和开放的网络平台。在思维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辅导员可以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及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扩展自身思维边界,丰富自身知识存量,并转变自身以往传统德育教育观念,从而提升德育工作教学效率。同时,互联网具备着平等精神的特性,辅导员受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将不再以管理者与教师的身份与学生接触,而是以朋友或者平辈身份进行与学生沟通交流。可有效地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学习氛围与摒弃刻板的说教,使学生感受到德育课程教学的轻松与愉悦,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调动学生在德育教学中的参与性,以便提升学生德育观念的理解与掌握。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只有不断创新自身教学方法,革新德育教学理念,并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来拓展德育工作的教学手段,才可有效的提升对高校学生德育理念培养效率。同时,高校辅导员应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完善自身工作能力结构,转变自身思想理念,并明确自己的职业性质与在工作职责,才可有效的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德育观念与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孙保营.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互联网思维”的培育与运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1):100-105.

[2]李海燕.基于网络媒介的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创新研究[D].大连:辽宁大学,2012.

[3]范全明.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3):78-79+77.

作者:欧阳佳佳 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