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研究

时间:2022-12-14 10:26:06

高校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研究

摘要: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等教育管理科学为指导,根据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实际,研究了其保障机制的内涵和构建原则,分析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机制的现状,并论述了构建适应新形势下师范院校理科思想道德建设保障机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总结新形势下师范院校理科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保障、组织保障、队伍保障、制度保障、物质保障和环境保障等方方面面,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成为更适合师范院校理科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机制方面的保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具体化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保障,为师范院校理科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增加经费投入,营造良好育人环境,通过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和谐互动运行的教育机制,为师范院校理科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环境和制度保障设计具体实施步骤。

关键词:理科生;思想道德;机制成长

一、研究背景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新形势下,结合本课题组的优质资源和时展机遇,展开在新形势下高校师范类理科生成长发展特点和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探索。

二、国内外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现状

高校对于思想教育理论的研究普遍深度不足,有些高校关于思想教育还停留在表面的阶段,从2007年的“彭宇案”到网络舆论的“道德绑架”行为,高校在结合时事的教学中只有引用,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只是浅显地告诉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此类事件,对此事的发生原因和社会现实没有进一步的探讨,使得学生只知道事件的错误性而没有认识到事件的社会性。目前高校在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时,以班级授课为主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单调和乏味导致了教学的僵化,使得学生对思想教育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和排斥心理。目前虽然有些教育学者提出了新型教育方法,但是学生对于思想教育的看法仍然没有较大改观。高校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层次性缺失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是每一个教师在课上都应该开展的,但是现在的教师在授课时只教专业课程,不涉及和专业无关的课程内容。邹太龙在《高校德育层次性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小学德育“成人化”倾向和高校德育“幼儿化”倾向,“越俎代庖”现象时有发生。高校的思想教育内容对于18岁以后的学龄段的学生来说略显浅显,中小学思想教育内容对于18岁以前的年龄段的学生来说略显深奥。所以就造成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错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思想教育的成果。(1)美国式思想教育。美国高校采用间接式思想教育,即充分利用通识课程的教育方式。所谓通识教育,功能类似于我国高校的公共课程设置。通过讲授国家历史、人文、自然及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及专题,并在其中加入思想教育的有关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笔者认为,这是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和强国的重要基石之一。但是,美国思想教育也存在问题和弊端,如种族主义问题,这也和美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政治机制脱离不了关系。(2)英国的思想教育。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打造的是“三有公民”,即民主,文明和平等。英国树立了英国皇室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政治统治角色,结合绅士风范,要向民众传递一种表率作用,进而推动国家整体向前发展。可以说,这一做法,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收到显著效果,和美国存在共性的一点是,他们都推崇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树立科学精神,这也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其思政教育的弊端也同样明显,比如存在过于追求楷模的自律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敢或不想去寻求突破与创新,因循守旧、吃老本等问题,因此,目前的发展已明显落后于欧美其他国家。(3)日本的思想教育。日本的思想教育,简单概括来说,即“共性教育”。但在共性教育过程中也结合武士道精神教育。在年轻人群体中,提倡热血、奉献、集体观念等概念。日本政府重视通过社会组织、社会机构和社会活动对社区成员进行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同时,日本政府也极其重视家庭教育,通过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进行思想教育。

三、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师范院校的理科生成长发展特点,有利于发现现有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不足。目前提出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还不够完备,有些理论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高校学生。在理论探索中将研究对象细化,找出理论共同点,完成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体系的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一方面,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的内容,涵括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和任务指向。无论是在内容层面上,还是在目标层面上,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要。了解了高校师范类理科生成长发展特点和思想道德建设规律,有利于为高校学生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思想教育课程,可有效地把大学生的梦想与全社会的思想共识紧密联系起来,促成大学生把个人梦想融入伟大的中国梦想之中。以往对于师范院校理科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研究,主要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之上进行的理论分析。而本课题从实践出发详细论述了在新形势下,当代师范院校理科生成长发展的特点,致力于提高和改善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开创师范院校思想道德教育新局面,选题独特。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主要为:(1)立足新形势影响下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设和探索,结合师范类理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观念、内容、机制、方法等方面的现状,选择优秀学生,为众多学生树立先进榜样,通过思想道德修养的再教育,来谱写师范院校理科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篇章。(2)选择研究对象为“当代的”X师范大学理科生,研究对象比较新颖,同时也为以后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探索分析提供了可参考的根据。在提升师范类理科生思想道德素质有效途径的基础之上,大力宣扬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学生管理工作、公寓管理工作等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引领其进入新形势下的第二课堂。

本课题参加人员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均有做师范类高校学生干部的经历,其中几位本科生也都是长春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学生组织中部长级精英,具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他们既是研究者,也是研究对象,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人力保证。

参考文献:

[1]田歧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7.

[2]万春香.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5(1).

[3]李雪章.当代中国大学生精神动力培育研究[D].云南大学,2016.

[4]黄海.通识教育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

[5]张悦.新形势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

[6]樊敏.论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引导与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84.

[7]邹太龙.高校德育层次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5.

作者:张超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