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体系研究

时间:2022-10-22 03:06:03

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体系研究

加强航海文化建设既是建设海洋强国的要求,也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步。航海文化的建设产生于航海院校的航海教育过程中,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师德建设是重要环节。因此,航海类院校既承担着航海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职能,又肩负着师德建设的重任。大连海事大学2019年12月入选第二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不断探索两者融合的“海大方案”,是航海文化发展的重要实践,对高校航海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航海教育是航海文化建设与传播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被确立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作为实施航海教育主体的教师,师德建设不仅应包括上述基本要求,还应包括增强教师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发展为航海类院校加强航海文化底蕴建设,传承文化使命,提升教师航海文化认同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一、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体系构建因素分析

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的影响因素是推进融合体系构建的关键,这些因素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影响着二者融合的效果。(一)客观因素。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的重要中介是航海院校,在二者的融合过程中,学校发挥引导、督促作用。学校关于校园文化建设规章制度的连续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对教师特别是新引进的教师人才进行航海文化指导和熏陶特别重要,对教师进行培训的频次、培训内容,文化景观、文化设施的建设情况等学校氛围也在客观上影响教师对航海文化的认识程度,影响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的融合效果。(二)主观因素。教师是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的参与者。教师尤其是新入职教师是否毕业于航海类院校,对学校文化景观、文化设施的认知程度;非航海类专业教师对航海类学科与行业了解情况,进行基础类专业的研究时与学校航海类专业结合程度,在教学中使用航海行业案例和校史校情的讲解次数都会在主观上影响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效果。

二、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的现状及存在的关键问题

(一)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的现状。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一直是航海类院校工作的重点,学校积极培育蓝色海洋文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了《大连海事大学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大连海事大学师德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师德建设考核办法,不断开创校园文化建设新局面。校园多处放置了郑和雕像等航海文化景观,定期在学校展馆播放校史视频并组织师生进行参观,塑造了良好的航海文化氛围,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二)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大连海事大学各学院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航海类院校推进融合体系建设提供参考。通过“全校教师校史了解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有11.67%的教师对校史了解较少,其中未就读本校或在校年限较少的教师占比重大(图1)。教师中特别是新引进教师中无航海类院校教育背景的教师对航海文化了解少,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就会受到影响(图2)。调查显示,学校活动、校史馆和领导同事是教师对海大校史的主要了解途径,了解方式以被动为主(被动学习较多,主动学习较少)。其中,未就读于本校的新教师,由于学生时代了解少,工作年限短,与领导同事交流少,对校史了解缺乏(图3)。调查显示,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与海运强国建设、海洋强国建设关联度很少或未涉及的占比将近百分之五十。一些基础类专业的研究与学校航海类专业融合不够,学科交叉较少,不利于融合体系的构建(图4)。据此,总结出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存在的问题。1.航海文化未起到凝聚学校教师向心力的作用。文化可以凝聚集体向心力,增强文化自信。航海文化是航海院校校园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是相互依存的,我们要准确把握航海文化建设在团结学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地位。但目前,航海文化未得到航海院校教师们的广泛认同,且未能得到学校方面的重视。航海文化的缺失,淡化了教师身上“海大人”的烙印。因此,造成了航海文化未能起到凝聚学校教师向心力作用的结果。2.师德建设未能有效带动教师传承航海文化。航海文化和师德建设互融共生。师德建设是高校重要的基础建设之一,航海院校应当培育具有丰富航海文化的师资队伍,将航海文化融进教师的德行操守。但在《大连海事大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细则》《大连海事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制度性文件中,关于教师传承航海文化方面没有相关规定,是一个缺失。这说明师德建设与学校的使命未能良好融合,导致师德建设未能有效带动教师传承航海文化。3.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机制割裂运行航海文化和师德建设互动共进。一方面,航海文化能够推进师德建设的进程。通过发挥航海文化的引导效应,丰富完善师德建设的内容和体系。另一方面,师德建设的发展促进航海文化发展。航海院校教师在将富含航海精神的航海文化传播给学生的同时,也在将航海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但航海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师德建设机制往往各自独立建设,导致航海文化价值观的提炼未贯穿师德建设始终。

三、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一)修订相关制度文件及时修订相关制度文件是促进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有效融合的前提条件。融合发展的规则和规范要与时俱进,同时将航海文化方面的有关内容引入航海院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细则等制度性文件中。建设师德教育实践基地,将带有航海文化特色的师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实践,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计划,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建立和完善有效推进二者融合的工作体制,完善考核评价指标,增加教师教学中高校文化使用情况,配合奖惩机制,发挥制度作用。(二)加强航海文化普及探索新形势下富有航海文化特色的师德建设特点和规律,注重宣传教育、实践养成相统一,建立健全宣传、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长效工作机制。做好航海文化宣传,针对教职工关注的航海文化热点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将航海文化灌输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相互融合的宣传点。普及航海文化一方面要对重点航海事件进行宣传,加强校史校情科普力度,特别是非本校就读、非航海类专业教师,增强其航海文化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做好精神文化产品,组织航海文化活动,组织校庆、校纪念日,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三)学科发展统筹兼顾依据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出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以航海院校十三五规划为指导,紧密围绕海洋强国和海运强国战略,加快推进学校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事业发展。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出、鼓励交叉”的原则,统筹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关系,构筑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平台,汇聚一支航海文化知识过硬、学缘结构合理的航海文化师资培训队伍,实现二者融合质量和效率的最优化,提高融合建设整体水平。航海类院校在重点发展航海类学科的同时,其他学科也要予以重视。同时,加强航海类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项目合作,项目科研多与航海文化、海洋类专业挂钩,增强教师学习契机和动力,为教师打上航海文化的标签。(四)优化教师培训内容加强师德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增加航海文化培训相关内容,提高教师航海文化素养,实现高校文化传承的职能。针对新入职教师做好师德岗前培训与岗后不间断培训,始终坚持对全体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航海文化师德培训。第一,召开教师发展研讨谈会,聘请航海文化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帮助教师形成系统、科学的航海文化知识构架;第二,建立、健全名师帮扶结对措施,航海专业的教师和非航海专业的教师结对,促进航海文化在教师队伍中的传播;第三,建立航海文化名师培训体系,通过多种媒介平台,开展航海知识竞赛,航海文化师德成果展示等活动;第四,建立教师成长计划,增加培训投入经费,重点培养年轻教师,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教师对航海文化的认知情况,不断推动航海文化与师德建设融合。

参考文献:

[1]李西田,马建文,李明基,等.航运企业文化与校园航海文化融合体系构建[J].航海教育研究,2018,35(1):108-112.

[2]汪旭明,赵宏革,牛小兵,等.新工科背景下航海类教师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航海教育研究,2018,35(3):34-37.

[3]齐立石.高校师德长效机制建设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4):16-18.

[4]关业伟.航海院校航海文化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航海教育研究,2014,31(3):37-39.

[5]王起超.航海类专业文化氛围营造方案与载体研究[J].世界海运,2015,38(3):56-59.

[6]刘奕涛,彭旭.“双一流”背景下大学教师师德建设:范式转型、价值定位与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8(10):75-79.

作者:刘青 单位:大连海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