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财会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时间:2022-12-28 09:17:28

中职财会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摘要:会计从业人员的核心素养是维持会计生涯必备的综合素养。“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财会部分岗位将逐步被人工智能取代,社会对财会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将会加大。核心素养将成为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与转型的关键,而课堂教学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关键词:中职财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意见》中首次提到了核心素养,并做出明确阐释:“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中职财会专业,面对专业技术升级、人才需求转变等,倡导培养中职财会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将基于“CSSC”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中职财会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提出背景

第一,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核心素养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灵魂,为新时代新人才勾勒出一幅蓝图,各科的学科素养则成为支撑这一蓝图的重要组件。核心素养是培养怎样的人的总体目标,而学科素养则是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将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化。为此,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应当是共性与个性、统筹与具体的关系。第二,传统课堂教学对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不够。目前,中职财会课程多开设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电算化等专业课程。为了突出学生的专业性及满足地方性人才考核标准,学校在安排学期教学计划时,将专业课的教学计划置于主导地位。基于专业课的教学计划,一线教师在教学时多以专业知识讲解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虽有选修课程补充辅助进行核心素养的教育,但对于中职财会专业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够的。枯燥无味的专业知识讲授,加之缺乏职业素养的熏陶,使部分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与兴趣。第三,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急需提升。目前,中职财会专业学生会做账的不少见,但真正能够做会计的不多,原因就在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并没有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少有主动探究与学习的能力。会计法规政策的实时更新变化,专业设备软件的升级,要求学生有自我提高、终身学习的意识,同时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离开学校之后。

二、中职财会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内涵解析

第一,团队意识。团队意识培养的关键在于强化团队归属意识,培养团队归属感,让学生能够在团队的协作中互相促进。当然团队意识并非排斥个人意识,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让学生能够基于团队共同目标,发挥个人特长,集所有人的智慧,展开头脑风暴式的学习探究。在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中,应当多设定协作交流的集体任务,让学生不仅会做,而且会说。第二,态度严谨。态度严谨是中职财会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繁杂的财会业务处理及日常的财会数据分析,要求学生态度严谨,以保证财会业务的准确性以及财会分析的有效性。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第三,诚信品质。信为人之本,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它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诚信将成为中职财会专业学生今后最根本的职业标准。在日常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要求学生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学习。第四,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已有的知识主动调适学习策略、拓宽专业学习渠道、努力提升专业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其他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基于“CSSC”理念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CSSC”教学模式具有建构性、情境性、自控性与协作性四大特点。基于此教学模式,中职财会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如下。

(一)利用合作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按照学习金字塔理论,借助听讲方式学习的内容半年后的巩固率是5%,借助阅读方式学习的内容半年后的巩固率是10%,借助试听方式学习的内容半年后的巩固率是20%,借助示范方式学习的内容半年后的巩固率是30%,借助小组讨论方式学习的内容半年后的巩固率是50%,借助实践体验方式学习的内容半年后的巩固率是75%。在金字塔顶层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育他人,半年后的学习巩固率是90%。数据显示,个人学习或者被动学习的学习巩固率不高于30%,而协同学习的学习巩固率可以达到50%以上。以中职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为例,面对企业的投资决策等需求会有不同的方法供学生参照选择,不同方法对应各自的计算方法,课堂上学生逐个排查方案的可取性,显然会浪费很多时间,且在各种方法的使用过程中也容易造成知识点的混淆,降低课堂效率,所以借助学生的协同作用,让学生通过分工完成计算,进行比对,归纳出不同前提下的最佳预算方法,并根据计算结果,做出最佳的决策方案。这样既提升了课堂效率,又通过协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不同方法的优劣。在学生今后独立进行方案决策时,能够更精准地选择方法。

(二)借助情境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成了知识的搬运工,只是搬出知识告诉学生是什么,却没有告知学生为什么,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以中职财会专业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为例,企业财务会计课程面向高二的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文字的形式描述经济业务,然后讲解科目结构,要求学生完成分录的编写。在这样的知识呈现方式下,学生只会看文字做分录,与实际工作中会计所需要具备识读原始凭证、分析经济业务的基本素养相差甚远。在缺乏情景化教学的情况下,学生难以理解为什么会有这项业务,在怎样的情景中才需要去处理这项业务。为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应当注重“理虚实一体化”,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借助虚拟的工作情景,结合实际的原始凭证,完成业务分析。这样学生既能知道为什么做,又能理解怎么做,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提升学生学习探究的能力。

(三)注重探究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指让学习者在同一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知识与技能。它是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转型的实现方式,决定了一线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以中职财会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为例,由于基础会计课程是中职财会专业的入门学科,理论性较强,而学生是高一新生,学习专业知识经验不足,教师往往从学生快速理解,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角度出发,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方式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对于学习这门课程的感受与职业体验,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会计的兴趣,习惯被动接受知识。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则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交流协作逐步探究基础理论,进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重视单元式教学,促进学生整体理解

自我调节,即学习者能够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借助已有的知识,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并习得新的技能。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加之教师讲授型的教学方式,学生只会更加机械化地堆砌知识,不会活用,更不能达成跨学科的知识迁移。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知识的关联度,利用启发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的知识解决当下的问题。以中职财会专业电算化课程为例,电算化课程是利用电脑程序在软件中完成电脑做账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因为之前模块处理的疏漏或者错误导致之后的业务无法进行,又因为电算化的环节较多,教师不可能预见学生所有出错点或者疏漏点,导致教师花大量时间处理个别学生出错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效率。因此,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当帮助学生理顺各模块的关系,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体系,在碰到问题时,能够基于相关模块关系分析出错误点,并按照软件处理的顺序,倒叙推导完成错误的更正,进而独立解决自己出错的问题。

四、实际成效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第一,教师观念的转型。教师不再将知识的获得及获得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而是基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性的前提下,教会学生怎样获得知识的方法,将学生知识的获得与掌握获得知识的技能作为新的目标方向。第二,教师自我学习提升意识的加强。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导师,其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自课堂变革任务提出后,教师应当思考课堂的创新,如何增加课堂的趣味,进而启发学生能动地学习。这对于教师而言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业务功底,而且需要他们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使自己的课堂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学生的成长是教学质量最直接的反馈。教师应该利用课堂变革,让学生对专业学习有兴趣、有动机、有态度,不仅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能思考、能判断、能表达、能运用与交流。第一,学生专业素养显著提升。教师在课堂变革的过程中,借助信息化手段融入情景化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获得职业的体验,还能在解决模拟问题过程中获得职业的效能感,理解会计的含义及学习会计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于会计学习的热情。其次,学习方法优化。以往闭门造车式的学习方式,时常让学生遇到学习上的瓶颈。通过课堂变革,改变了这一现状,交流协作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能够借助交流平台自主探究问题、寻找答案,同时获得技能。

作者:周晓宇 单位: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