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医疗保险从业人员调查分析

时间:2022-07-01 09:17:38

基层医院医疗保险从业人员调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次研究选取融水苗族自治县作为调研现场。在调研中,以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融水县中医院、融水县妇幼保健院以及乡镇卫生院等13家医院56名在职医疗保险从业人员为对象,调查医疗保险从业人员的行业现状和需求情况等,力求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值得说明的是,由于乡镇医疗机构未设立专门的医疗保险科室,故调研时选取其承担医保工作任务的医保结算中心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1.2.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少数民族基层地区医疗机构医疗保险人才状况开展调研,从“面”的角度掌握和了解医疗保险人才状况。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医保办人员构成情况、人才使用情况、人才吸引与留住政策情况、人才需求数量以及知识结构和能力需求等。本次问卷调查一共发放问卷56份,回收56份,有效问卷56份,回收率100%。调查后对调查问卷进行编码并录入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1.2.2访谈法。通过访谈法,访谈5家少数民族基层地区医疗机构医保科的相关工作负责人,深入了解各医疗机构对医保人才在质量上、数量上的需求状况,及其对当前提高医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2结果

2.1少数民族基层地区医院医疗保险从业人员行业现状。2.1.1人员构成情况。(1)性别与年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占28.57%,女性占71.43%。从年龄结构上看,18~25岁的占10.71%;26~35岁的占7.14%;36~45岁的占39.29%;46~55岁的占32.15%;55岁以上的占10.71%。由此可见,目前医疗保险从业人员年龄结构总体上偏老龄化。(2)学历与专业构成医疗保险从业人员学历水平为高中及以下占28.57%,大专占42.86%,本科占21.43%,研究生学历的医保人才仅占7.14%。医疗保险从业人员专业背景分布比较广泛,其中临床医学类专业占39.29%,护理类专业占17.86%,药学类专业占7.14%,非医学类专业占25.00%,医疗保险方向专业仅占10.71%。通过进一步访谈了解到,非医疗保险专业的医保从业人员均为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或其他非医学类科室转岗的职工。(3)职称与工龄情况根据问卷调查,医保从业人员初级职称占28.57%,中级职称占42.86%,副高级占7.14%,其他占21.43%,无正高级职称人员。由于从事医疗保险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从其他专业调配,所以工龄主要是处在0~5和6~10年,分别占57.14%和35.72%。2.1.2人才吸引与留住政策情况。在医疗保险培训或继续教育方面,有71.43%的人表示最近两年内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42.86%的人表示最近两年内从未接受过任何继续教育。可见,少数民族基层医疗机构尚未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和机制。在相关福利待遇及激励机制方面,被调查人员税后月收入主要集中在2001~3000元,14.29%的税后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无人能达到5000元。在编制上,有57.14%医保从业人员有编制,42.86%医保从业人员则无编制。同时,在访谈医保科相关负责人过程中,发现基层医疗机构对于医保人才的从业吸引力或留住政策等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医保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2.2少数民族基层医院医疗保险人才需求情况。2.2.1数量需求情况。13家基层医疗机构目前的医疗保险人才比较紧缺,远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其中,需招收医疗保险人才1名的机构占57.14%,2名的占42.86%。在访谈中,部分医疗机构表示,缺少医疗保险人才成为有效推进医疗保险工作的一大障碍。2.2.2专业知识需求情况。基层地区医疗保险从业人员认为医保人才最应该具备医学基础知识(92.86%)、保险基础知识(85.71%)和管理基础知识(85.71%),其次才是计算机知识和技术(57.14%),其他相关知识(财务管理、会计学、卫生法律法规等)仅占28.57%。2.2.3职业能力需求情况。总体上调查对象认为医疗保险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较高。其中,对医疗保险基础管理能力(71.43%)、医疗费用结算管理能力(71.43%)、医疗保险基础审核能力(71.43%)、医疗保险服务管理能力(85.71%)的要求较高,对医疗保险用药管理能力(50%)、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能力(35.71)和疾病分类管理能力(35.71%)的要求比较低。2.2.4职业素质需求情况。总体上除了对医疗保险从业人员“创新意识”的素质要求(35.71%)稍微低一些以外,对其余职业素质要求都较高。对“职业道德”(85.71%)和“责任心”(92.86%)这两项职业素质最为看重,其次是“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78.57%)和“独立处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71.43%)。居中的依次有“有耐心及爱心”(64.29%),“团结协作的精神”(64.29%)和谐人际关系(57.14%)。

3讨论

3.1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险人才的结构特征。3.1.1性别以女性为主,年龄偏老龄化。医疗保险的工作岗位本身不应存在明显的性别偏好,男女从业人员比例应当维持在一个相当的水平[1],而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基层地区医保从业人员以女性为主。究其原因可能与社会认知观念有关,认为医疗保险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简单、稳定,且发展前景一般,比较适合于需要兼顾家庭与工作的女性。在年龄上,整支队伍年龄偏大。这样的优点是其阅历较深,资历较高,不足是其开拓创新能力不足,接受新知识能力也会较慢,尤其不适应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3.1.2学历以大专居多,专业以医学类为主。以大专居多而缺少本科或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医疗保险事业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专业上,主要为临床医学类专业,且部分是从其他不同科室转岗,这部分人员医保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只能应付比较简单的工作。3.1.3职称以中级为主,工龄以5年内居多调查中的各家医院医保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初级、中级职称上,工龄上以5年居多。整支队伍年龄大,工龄却比较短。由此可知该地区医疗保险队伍的流动性过大,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3.2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险人才的社会需求。在新的政策、形势背景下,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面对越来越多专业性、技术性的问题,医疗保险人才的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多,同时也对其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3.2.1医疗保险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13家基层医疗机构目前的医疗保险人才还是比较紧缺,远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求,平均每一家医疗机构就需要招收1.43名医疗保险人才。原因何在?第一,少数民族基层地区医疗机构医保人员的待遇并不具备吸引力,仅有21.43%人对收入表示基本满意;第二,从业人员没有业务职称,在评职晋级方面受到极大挫折,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第三,继续教育机制没有完善,仅有少部分从业人员得到培训或再教育的机会;第四,由于近些年编制的逐步取消,医保人员晋升的机会与空间十分有限[3]。3.2.2医疗保险人才的社会需求质量分析。在访谈医保科相关负责人后发现,对于医保人才的要求上,在知识方面,不仅要掌握医学和保险学知识,还要熟悉国家和省市医保政策,了解必要的辅助性知识如卫生法律法规等。在职业能力需求情况方面,需具备对医学、药学、医保政策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人际沟通能力。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对医疗保险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如独立处理及分析问题能力、职业道德、责任心等。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在高校培养人才和医院培训现有从业人员过程中加以落实。

4对策建议

4.1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医保人才素质。在招聘人才或人员岗位调整时,适当招收或接收能够优化现有人才队伍状况的人员。如适当增加男性职工、本科毕业人员和医疗保险专业人员,吸收年轻血液从事医保工作等。此外,针对整支队伍年龄较大,工龄较短的情况,建议医院相关部门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对医疗保险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人才内部交流,提高实际业务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通过同行学习和比较,增强行业间的学习与交流。结合医保人员的实际工作,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及与之相配套的考核机制,提升从业人员的学历与工作能力。加强与相关高校的联系,根据医保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共同协商人才培养目标,使医保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具针对性。4.2完善激励机制,确保医保人才队伍稳定。在福利待遇上,可以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结合医保岗位工作职责与考核办法,年终对所有医保人员进行统一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并且作为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4]。其次,进一步完善绩效分配机制。在原先绩效工资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充分调动医疗保险从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5]。可在职位之外提供专业技术发展空间,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晋升制度,使那些不担任行政职务的经办人员走专业技术成才之路[6]。4.3建立基于社会需求的培养机制,培养愿下基。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教育方面,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观念,使其认识到我国当前县(市)和乡(镇)两级基层医疗机构有更大的医保人才需求;增加服务基层的就业指导课程、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大学生调整就业观念,使其认识到医疗保险管理是一项服务于民生、涉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其次,高校应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分理论与操作两部分展开有针对性的考核,提升医疗保险人才的质量。特别是在实践操作能力上面,建设好第二课堂,开展系列医保实务操作比赛等活动,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第三,将医疗保险人才的培养年限由四年制调整为五年制。一方面可以满足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突出医学背景特色[7]。医疗保险从业人员需要了解的知识涉及到医学类、管理类、计算机类等课程,特别是医学类课程的学习需要较长的时间,从事医疗保险工作实践性强,加强其实践操作课程也非常有必要。因此,延长医保人才的培养年限是有一定必要性的。

参考文献

[1]陈晓剑,冯泽永.泸州市医疗保险人员现状与人才培养探讨[J].饮食保健,2016,3(14):243-244.

[2]马蔚姝,博昭,王玉君.医疗保险人才就业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为例[J].理论与现代化,2014(6):74-78.

[3]梁栋.浅议福建省医疗保险系统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4):368-371.

[4]林登辉,吴小南.福建省医疗保险人才现状、问题与建议[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18-21.

[5]沈棋军,胡畔.保险医学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N].中国保险报,2011-9-2(002).

[6]吕兴元.医保大格局与经办管理队伍建设研究[J].中囯医疗保险,2017(8):5-8.

[7]吴传俭,丁元林.医学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266-268.

作者:韦建琨 邓砚 潘红燕 单位:1.右江民族医学院 2.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