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课程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11-21 17:50:32

篮球课程教学

篮球课程教学范文篇1

一、高职篮球课程教学目标的拟定

高职篮球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拟定上,大多存在采用培养、了解、学习、掌握、理解等模糊性词语,由于此类词语不具有可测量性,因此,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大多只能依靠高职篮球教师的篮球经验与主观臆断进行判断,由此,导致教学评价难以真实反映教学效果,进而影响教学设计的修改等教学工作的开展。而实际上教学目标作为高职篮球教学的原点和归宿,其对高职篮球教学的功能与作用主要在于:规范课程教学、指导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提供评价依据。规范课程教学指教学目标的拟定为教学计划的实施提供了一个以学生能力为基石的内容框架,调控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其稳定性和方向性能够使师生有一个明晰和清楚的认识。指导教学过程既指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任务,又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活动设计依据,指导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的选用。激发学生兴趣表明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应该以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标准,过易与过难都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心理波动。提供评价依据说明教学目标的明晰性要以保证教学测试的可信度与可靠性为准则,从而使得教学效果的评价能够科学合理。合理拟定高职篮球教学目标,高职篮球教师可以参照并结合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和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并根据辛普森、哈罗等人提出的动作技能目标分类系统,按照篮球认知领域、篮球技能领域、篮球态度领域等门类,依次对篮球教学中动作模仿、动作理解、动作协调、动作组合、动作评价、动作创造等进行归类。值得指出的是高职篮球教师在划分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的层次性,一是要注意高职篮球教学目标与高中篮球教学、本科篮球教学、专业篮球教学之间的区别,合理设定高职篮球教学目标的区间;二是在高职篮球教学目标内部,还应该分别对课程、年级、单元、课时等教学目标有区别性和逻辑性的设定,以课程目标作为总指导,以课时目标为归宿点,注意目标之间的层次性,从而保证高职篮球教学目标设定的系统性。

二、高职篮球课程教学对象的特征

学生作为篮球教学的主体,在高职篮球课程教学对其展开必要的分析,才能让教学做到“知已知彼”。有研究认为区别对待不同的教学对象,适当划分教学对象的类型,尊重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学习能力和个性,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都获得收益,是现代体育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选择正确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4]从高职学生的起点能力来看,心理学理论研究指出,之前学习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将持续影响后续的学习效果,如果不具备或者不拥有学习某一内容的之前性知识、技能与态度,掌握新知识、技能与态度的能力就会明显不足。可以说,高职学生在起点能力在知识、技能与态度方面与高等教育中的本科学生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特别是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分数线的限定下,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决定了高职教学中相关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应太高。但是,高职体育教学与高职专业教学却有所不同,因为高职学生的文化水平并不能代表学生的体育素质,相反,不少高职学生在入学前将篮球等运动作为一种“游戏”,充满了兴趣并能够从中体会到乐趣,拥有较高的篮球运动素养,而需要高职篮球教师注意的是高职学生的态度起点能力,他们对传统的学习有着较为明显的抵触,只有开发出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更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分析高职学生的学习风格成为高职篮球教学对象特征分析的重点内容。按照心理学学习风格研究理论,从社会维度考量,高职学生明显属于积极主动型而非深思熟虑型,他们希望教师在授课中能够采用讨论、解释、提问等方式教学,而不是从概念到原理的讲授方式;从生理维护分析,高职学生属于感觉型非知觉型,他们善于学习能够直接接触知识内容,因此,高职篮球教师的教学应该多采用室外实践课而尽量少用室内理论课,即使是理论课也应该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视频、图文资料传授篮球知识;从心理维度分析,高职学生多属于循序渐进型而不是总体统揽型,这要求篮球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篮球技术难易程度和篮球动作的程序步骤,有计划有规律安排教学内容。另外,不同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篮球教学中,学生的生理特征等因素也是需要在教学中予以考虑的。

三、高职篮球课程教学资源的拓展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高职篮球课程教学资源要依托网络信息技术进一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网络技术拓展高职篮球课程教学资源首先要树立教学活动的中心与核心是教学而非技术的观点。以篮球教学而言,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体育课程,其除开理论知识的传授外,大量的动作技能训练需要在课外活动场所才能实现,因此,篮球课程网络资源的拓展不可能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其主要的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完善学生对篮球动作技能的认知,使学生形成更为深刻的动作表象,达到对篮球动作程序知识的自我构建,进而指导室外训练,提升学习效率与效果。当前,篮球网络课程内容设计的主要支撑技术有多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和动态网页技术等。这些技术的使用会增强篮球课程的生动性与互动性,特别是篮球网络教学页面的设计与运用,由于能够与互联网链接使得篮球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对某一篮球技术内容的探讨和分析,实现实时互动交流。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费茨和波斯纳的动作技能形成过程分段,篮球网络教学似乎将篮球技能学习的认知阶段与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分割开来,因为单纯的网络学习只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示范下,完成对篮球动作的理解,形成篮球动作的运动表象;但是,应该看到网络教学会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认知与反馈,为学生的练习阶段和自动化阶段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从而指导学生完成动作的内化。

四、高职篮球课程练习方法的选择

篮球练习方法是高职篮球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只有经过以掌握一定的篮球动作为目标的反复操作训练,才能达到对篮球技能的掌握。保证篮球练习时间实现篮球练习效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较难,因此高职篮球教学中教师遵循适当的练习原则,并设计出符合高职学生的教学练习方法,十分重要。高职篮球课程练习的原则一是要有目标性和针对性,高职篮球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训练后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不论是采用目标激励功能的方法,还是通过目标反馈功能的方式,设计练习时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而为了让学生能够接近并完成目标,课程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到有针对性,防止练习与既定教学目标偏离;二是要注意系统性和整体性,篮球作为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其教学联系最好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在练习中既展现学生的个人技术,也体现集体的配合;三是把握有序性与层次性原则,篮球训练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具有一定的递进性与阶梯性,教师练习方法的采用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理;四是把握练习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反复的训练只会让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厌倦,而多变、灵活的练习设计能够给予学生新鲜感,从而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和角度,让学生加深对篮球运动的理解,保持并提升学生兴趣。

五、高职篮球课程教学评价的反馈

注重教学忽视评价是当前高职篮球教学中一个普遍问题。而实际上,按照教学系统论的观点,教学活动是否有优化的必要,还存在哪些改进的地方,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获得教学系统运行反馈信息,才能达到改善、提高篮球教学活动效果的目的。具体而言,教学评价作为高职篮球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部分,其功能主要有:了解学生技能的掌握,通过教学测验与评价,分析学生篮球学习的动机、情感、技术、战术,查找学习中存在的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原因,并对教学内容作出调整与改善;调控篮球教学的过程,评价结果作为一种教学反馈信息,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以此调整、改进教学内容,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调动教师教学的情绪,以教学督导为主体的适时、客观评价,可以让教师在获得一定成就感的同时,保持一定的紧张感,激发教师研究教学内容、改建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的情绪;强化学生学习的导向,不论是测验也好还是教学比赛,在开始之前学生出于提升学习成绩的目标,都会对学习内容继续反复的训练与练习,并尝试进行技能的整合,在此过程中能够强化学生分析、解决篮球技能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一般而言教学评价主要有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三种,其中,诊断性评价大多在教学活动之前,为使教学活动更具有计划性,教师通过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采用提供依据;形成性评价往往嵌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这种评价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信息的实时反馈,帮助教师修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总结性评价一般在课程结束之后,通过评价判断教学目的是否达成。按照系统教学理论分析高职篮球教学课程评价,应该是三种评价方法的叠加使用,而不能仅仅采用一种评价方法,特别是以往篮球教学中过于注重总结性评价,而此种评价方法的有限性,对篮球教学效果的系统提升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作者:林芸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于景元.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科学体系[J].科学决策,2014,12:10

[2]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

篮球课程教学范文篇2

(一)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篮球课程是中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科学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与健康,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体育技能与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篮球课程是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篮球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篮球活动的兴趣篮球课是中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体育教育质量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篮球课程的根本目标定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切实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篮球活动的兴趣,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三)不断提高中学生篮球运动能力与水平1.正确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积极参加篮球活动,基本掌握篮球的锻炼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篮球运动能力水平。2.基本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正确测试和评价自己的体质状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3.通过篮球活动,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中学篮球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

(一)移动练习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教学内容:1.熟悉球性练习,复习篮球场上基本站立姿势,复习脚步动作。2.复习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学习双手反弹传接球技术。3.学习脚步动作:跨步急停、跳步急停。4.复习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复习运球技术。5.速度素质练习。实施步骤:1.熟悉球性练习(按上节课练习进行)。2.复习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技术(练习方法同前),重点练习,讲解示范要简洁。3.学习反弹传接球练习。注意动作的发力,球的击地点(练习方法同前)。4.复习单手肩上投篮技术。要求在罚球线附近,强调注意力集中,高幅度。5.复习运球技术。从上次课的原地运球过渡到行进间。6.速度素质练习。往返跑练习,两组。结束部分:放松,总结。(二)传球练习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教学内容:1.熟悉球性练习。2.复习双手胸前、反弹、传接球练习。3.学习单手肩上传接球技术。4.复习运球技术。5.速度素质练习。实施步骤:1.复习双手胸前、反弹、传接球练习。双手胸前传接球,要求两人相距5米,动作正确;反弹传接球,要求两人相距5米,动作正确。2.学习单手肩上传接球技术。动作要点:鞭打动作;球离手后的抓球动作;要求两人一组,15米距离,对传。3.复习运球技术在前次课教学基础上,主要进行行进间练习。4.速度素质练习,短距离冲刺跑。结束部分:放松,总结,宣布下次课练习内容。(三)突破练习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教学内容:1.熟悉球性练习、复习脚步动作。2.学习脚步动作(同侧步、异侧步练习、平步防守)。3.复习双手胸前、反弹、单手肩上传接球技术。4.复习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复习运球技术、学习运球急停急起。5.速度素质练习。实施步骤:1.熟悉球性练习(同前次课练习相同,要求要有所提高)。2.学习脚步动作(同侧步,异侧步起动,平步防守)。动作要点:同侧步、异侧步移动,人体重心降低,动作突然;平步防守,中心落在两前脚掌上,屈膝心。3.复习双手胸前、反弹、单手肩上传接球技术,要求:技术水平要有所提高,熟练;注意:单手肩上传接球的落点要准确;方法:同前,教师要精讲多练。4.复习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强调注意力高度集中,高弧度。5.复习运球技术,先原地,再行进间。6.学习急停急起(运球),重点:重心降低,用身体一侧保护好球。7.速度素质练习:往返折线跑,两组。结束部分:放松,总结,宣布下次课内容。(四)传球练习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教学内容:1.熟悉球性练习。2.复习双胸前、反弹、单手肩上传接球技术。3.学习双手头上传接球技术。4.学习原地同侧步、异侧步持球突破技术。5.复习运球技术、力量素质练习。实施步骤:1.熟悉球性(练习方法同前)。2.复习双手胸前、反弹、单手肩上传接球技术,二人一组,技术水平要有所提高,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多练。3.学习双手头上传接球技术:动作要突然,腹肌收缩,球出手弧度要小些。4.学习原地同侧步、异侧步,持球突破技术:突破时要有探肩动作,先徒手练习,再持球练习,不设防守。5.复习运球技术:两眼逐渐解放出来,并以行进间运球为主。6.力量素质练习:双肩屈伸,每人三组,每组尽力而为。结束部分:放松,收拾器材,解散。(五)传切战术练习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教学内容:1.复习脚步动作(平步防守、起动、急停)。2.复习双手胸前、反弹、头上传接球技术、单手肩上传接球技术。3.复习原地持球突破技术、复习单手肩上投篮技术。4.学习一传一切基本战术配合。5.力量素质练习。实施步骤:1.复习双手胸前、反弹、头上传接球技术,单手肩上传接球技术。动作要娴熟,二人一组,对传。2.复习原地持球突破技术,复习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持球突破要动作快,心,探肩。3.学习一传一切基本战术配合:传球时接球不起步,传球到位,由于初步接触到配合,不能过高要求,体会配合。4.力量素质练习。结束部分:放松,总结。

三、结语

篮球课程教学范文篇3

关键字:学校体育;篮球课程;教学改革;高校

现在教育的目标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高校体育教学与社会要求人们身体健康,形成终身锻炼思想的目标相一致,因此,高校篮球教学课程的教学方案应该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现如今我国高校体育目标应该由增强学生身体体质的一为目标转化为多维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相适应,本文笔者在阐述我国篮球体育教学的背景情况下,对高校篮球教学目标、内容、形式、手段、评价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创新教学模式,促进篮球教学改革的深化,使学生的篮球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1.篮球教学改革背景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终生体育和健康第一等目标思想一直是人们需要深入贯彻并执行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生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和重视身体健康的思想。我国篮球教学的课程理论是建立在西方篮球体育教学基础上的,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中要求老师为学生传递关于篮球的一些理论知识和一些篮球的规则与规范操作等,学生起到一个被动接受的知识储蓄作用,因此限制了学生对篮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优点是学生能够全面且系统的学习关于篮球的知识和一些操作技巧,具有一定的比赛能力,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习惯的目标是不利的,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现在高校体育教育应该注重“人”的意义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展示的是人文体育,侧重的是自主能力,强调的是生命意义,建设的是能力体育,突出的是体育本质的教育过程。

2.篮球教学改革的方向

作为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改革的目标仍是以健康第一为首要标准,改革的方向内容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主,从多角度、多方向入手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其次,篮球教学改革要发挥自身的优势、特点,并结合当下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改革,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第三,改革要自上而下,统一进行,要在学校的大环境中进行,同时也应该在课堂小环境中进行,实现真正的转变。

3.篮球教学改革思想

3.1学校体育思。经过研究,学校体育思想应该是面向社会,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身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体育,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上多下功夫,开发学生的智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教学思想不断成熟过程,并且确定了以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和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方案,学校也不断的引进国外的新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器材,力求与国际接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教学模式。3.2篮球教学思想。我国传统的篮球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为主,体育技巧为辅,学生只懂如何是正确操作,而实际训练的机会较少,这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学校多方面且多层次的需求,经过教育改革,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由提高学生体育竞争性转向为娱乐性,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体验以及对篮球的兴趣,但是也慢慢忽视了篮球训练过程的一些规范操作要求,学生渐渐不能够胜任篮球教学工作,体育老师高龄化等现象,这也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符。因此,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应该选取优良的教学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活动方式,教学思维多元化等,建立起娱乐性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

4.篮球教学内容改革

4.1激发篮球兴趣,优化篮球课程。从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来看,兴趣是推动该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体育兴趣是学生从事体育工作和锻炼的主要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是现在改革难求教育的主要问题,也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的基本保证。在篮球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创新方面,优化教学项目之间的组合方案,并且重视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体育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性。4.2提高篮球参与,融合篮球文化。篮球体育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训练过程,学生通过参与体育训练增强娱乐性和团结性,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和身体上对篮球的需求,并健全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提高学生篮球体育课程的参与性的另一个方法是将篮球文化与课程教学相融合,让学生了解到篮球文化的魅力,深受其吸引,并且了解篮球学习中能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办法和思想,增强对篮球的认识,从而延续学习篮球理论与篮球实践再学习的惯性,培养终身参与篮球运动的能力。4.3充分发挥篮球自身魅力。篮球作为竞技运动的一项,自身以其激烈紧张的对抗而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乐趣,所以在教学当中可以适度加入篮球运动自身的魅力,组织一些教学比赛,让整个体育课程运动起来,让学生都参与进来,让篮球的魅力展现出来,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篮球运动的价值,能够真心主动的参与到其中。

5.篮球教学方法改革

篮球教学方法改革,一方面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全体学生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改善和和健全体育教学模式,使现代体育方法具有灵活性、便于训练、具有娱乐性的特点,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是要确保学生个体受益,提倡探究式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重点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学方法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结合一些学生的实际诉求,在教学方法的制定与实施上要讲求方式方法,所授的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同时要让学生所喜爱。

6.篮球教学评价改革

体育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采用一定的评价指标和科学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在篮球教学中,老师通过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训练中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评价,也从中了解到学生的不足,完善教学办法,并且对具体学生采用具体的教学手段,弥补传统教学中重视整体,忽视个体的现象。此外,评价方式相互渗透,使整个评价活动始终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促进教学目标实现和学生全面发展。

7.结束语

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通过改革传承中国的优良文化,去除其中的糟粕,在教育改革中逐渐形成双主体教学模式,篮球体育教学以动作技巧为主要教学路线,理论知识教学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学生最终评价指标,丰富篮球文化内涵,最终让学生在篮球项目介质中自我锻炼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黄明举.从休闲体育视角谈广西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2.

[2]李一平.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演进历程的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5(2):162-165.

[3]林政梅.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思路[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8,85(1):91.

[4]练光祥.新教材体系下体育院系篮球普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06,10(3):80-82.

[5]张利超,马潇漫.讲解与示范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12).

[6]黄国华.浅谈高校篮球教学的现状及教学思想和模式的改革[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06).

[7]庄志勇.我国学校篮球教学发展进程与未来展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5).

篮球课程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慕课;高校;篮球课程教学;创新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渐渐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其中也包括教育行业,将互联网技术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有利于显著增强教学效果,这也为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新时期,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发展,渐渐产生了慕课这一教学模式,在慕课视域下,对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对于实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我国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1慕课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领域的逐步融合,渐渐产生了慕课这一新型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的英文缩写为MOOC,分别代表四个英文单词,即Massive、Open、Online与Course,分别翻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是以连通主义理论与网络化学习理论为支撑的,是一种开放式教育模式,主要是教师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的前提下,对教学课程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以帮助学生对某一课程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习,进而逐步实现学生的发展,慕课模式与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所提倡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相符合。慕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大规模、开放课程与网络课程这三个方面。首先,大规模是慕课的典型特征,主要体现在慕课是由不同参与主体所的广泛课程,而不是某一个人的简单门类的课程,因此,慕课所涵盖的课程范围十分广泛,具有非常大的规模。其次,慕课还具有开放性特征,这主要体现在慕课课程的学习不计入学生的学分中,并没有运用于本科与研究生学位中,通常以免费的开放式课程为开展形式。最后,慕课是一种网络课程,也就是说,慕课是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所开展的新型网络课程开发模式,是网络技术与教育教学领域进行充分融合所形成的产物,课程网络化既是慕课的基本特点,同时也充分反映了其功能价值,能够有效打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时间与空间方面的限制,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非常大的便利,有利于大大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

2慕课视域下高校篮球课程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与输送方面肩负着十分重大的责任,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接班人。而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教学模式也渐渐发生了改变,开始特别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既注重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提升,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增强,同时也更加重视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培养,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学生身体健康以及体育运动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也开始成为各大高校所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在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运动是一项深受大学生普遍欢迎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各大高校中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体育项目。然而,由于如今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设计过于传统陈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度也大大降低,对篮球课程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与参与兴趣。对于这一情况,各大高校应该基于慕课视域下对篮球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对线上课程的开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篮球课程的兴趣与热情,进而实现学生篮球课程学习效果的显著提升。另外,基于慕课视域下开展篮球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工作,有利于打破传统教学中时间与空间方面的限制,能够有效解决以往篮球课程教学中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能够为高校篮球课程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以及高校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足够的保障。

3高校篮球课程教学开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各大高校开始对篮球教学予以更多的重视,并开始加大篮球课程教学的优化与改革力度,但是高校在开展篮球课程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仍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这大大限制了高校篮球教学工作的高效与有序推进。基于此,本文对当前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首先,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滞后。教学模式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篮球课程教学的质量,然而,在当前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教学中,普遍注重篮球实践教学,而对篮球运动的理论教学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当前我国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足,大大影响了学生篮球运动的科学开展,尽管篮球运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体育项目,但是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样至关重要,它对于学生篮球运动的实践参与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动作要领进行更好地理解,是决定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由于理论知识体系不足,因此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显著提升。其次,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普遍存在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充足完善的场地器材是保证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够直接影响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效率。然而,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普遍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由于多数高校教学资金有限,并且还要将大部分资金用于专业教学设备、实验器材的购置,同时还要用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能够用于体育课程的资金更是不足,从而影响了篮球场地与器材的建设与维护,这就为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因此,场地器材的不足大大限制了篮球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后,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在当前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评价中,教师通常只是对学生所学的一些基础性篮球动作进行考核,例如,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能够规范准确地完成运球、上篮、投篮等一些基础动作,如果能够规范准确地完成,就视为合格。显然,这种过于简单的评价方式具有很强的应试性质,难以对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的各方面素质与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大大影响了学生在篮球课程中的学习兴趣与重视程度,很容易导致学生在篮球课程中存在敷衍应付的心理,从而大大影响了其篮球课程的学习效果。

4慕课视域下高校篮球课程教学的具体策略分析

基于慕课视域下,对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对于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实现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当前我国推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对高校教育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优化的基本要求。基于慕课视域下,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首先,编撰篮球慕课教学内容,以构建完善的篮球慕课课程体系。各大高校在对篮球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当前我国所产生的新型教育教学成果,而慕课正是新时期互联网技术与我国教育教学领域进行融合发展所形成的新型产物,对于高校篮球课程教学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各大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慕课这一教育创新成果,来实现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具体而言,可以将篮球运动的产生发展、价值与特征、技术要领、战术战略、竞赛规则等篮球运动相关知识进行结构组合,将篮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整合到篮球慕课教学内容中,进而构建出系统完整的篮球慕课课程体系,通过对篮球慕课课程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对篮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学习,提升学生篮球运动理论知识水平,再将其与篮球实践锻炼进行充分结合,进而实现篮球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其次,充分利用多方师资力量,构建篮球慕课平台,以共同推进篮球课程教学的创新。由于慕课具有开放性特征,因此能够应用于任何一门课程教学中,在高校篮球课程教学中,慕课平台的构建对于高校篮球课程教学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可以通过慕课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与互动讨论,对于教师而言,也可以在慕课平台上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互动,通过对多方师资量的调动以及多种教学模式的采用,可以为高校篮球课程教学的创新提供更加丰富的课程知识。另外,在慕课平台中,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再加上由于慕课平台的在线学习功能能够帮助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进行随时随地地学习,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加大对篮球教学模式的创新力度,积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当前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讲解与示范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导致篮球课程教学活动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慕课视域下的高校篮球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篮球运动相关理论知识与练习技巧,而学生在篮球实践锻炼中对所学理论知识与技巧进行应用,然后教师通过慕课视频来对篮球运动的技术动作进行展示与讲解,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卢桂兵,席莉.体育选项课分班异步教学模式在公体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05):122-126.

[2]张明,张世林,陈荣梅,等.篮球专项课程的“全程多元导向”教学模式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06):112-116.

[3]卢桂兵,席莉.体育选项课分班异步教学模式在公体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05):122-126.

篮球课程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阳光体育;篮球课程;参与度

阳光体育进校园计划,要求在校学生每天至少进行一小时体育运动,改善学生体制健康水平。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中学学生在篮球课程开展过程中的动机、认知等主观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阳光体育课程政策下中学篮球课程的更好开展提供一定帮助。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以沈阳三十中学、白塔中学中学生参与篮球运动情况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本人根据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和具体写作要求,在本校图书馆查阅论文相关的书籍和期刊资料。1.2.2问卷调查法。本文通过对中学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数据调查,其中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9份,回收率99.5%,其中有效问卷198份,有效率99%。1.2.3访谈法。通过对中学实地的走访调查,了解更多有关篮球运动开展情况的相关信息,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依据。

2.结果与分析

2.1阳光体育概念及阳光体育发展背景。阳光体育进校园最早是2007年起由国家体委向各个省、市、区各级体育领导部门下发关于大力完善学生体制健康标准实施意见,要求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落实到学校,让学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并且将具体实施细则落实到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中,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逐步形成一种制度。纵观阳光体育进校园的十年时间里,辽宁省作为体育大省和体育强省整体开展阳光体育进校园活动较好,也顺应国家号召将阳光体育进校园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之中,让体育运动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2.2参与篮球课程学生情况调查分析。2.2.1学生对篮球课程的认知程度调查分析。学生对于篮球课程的认知程度能反映出学生是否对篮球课程有过正确理解和认识,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对篮球运动都有多了解,其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非常了解篮球课程,说明学校在篮球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对篮球运动有更加深入的体会和感悟,这对于篮球课程的科学化、健康化开展较为有利,也对当地中学推广篮球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2.2学生参与篮球课程的动机情况调查分析。动机是人们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基本保障,学生参与篮球课程的动机能够反映出他们参与篮球课程的态度与积极性,通过走访调查不难发现,在中学升学考试中,已经将体育健康课程纳入升学的必考科目,这使得许多学生迫于升学的要求积极参与到篮球课程中来,这也在侧面促使篮球运动在中学中的发展更为顺利,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属并不是以考试为目的,但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现阶段学生参与篮球课程的动机已经存在一定的功利性,这也提示体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针对学生身心发展较为有利的舆论宣导策略。2.2.3篮球技术学习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情况调查分析。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教师认为篮球技术学习对学生的影响起到积极作用,没有教师认为篮球技术学习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通过走访得知,掌握良好的篮球运动技能对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提高学生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的能力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掌握良好的篮球专项技能对于学生面对中考体育考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2.3学校篮球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情况调查分析。篮球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自然行政班教学、合班教学和按兴趣班教学等形式,通过走访不难发现,在重点中学中采用自然行政班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优势在于教师能够根据每个班级的特点因材施教,但也往往会带来教师少,学生人数多,场地器材匮乏等情况。按兴趣班教学形式应该在今后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得到推广和普及,这也是篮球课程教学的关注点和实施重点。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3.1.1阳光体育政策在中学开展时间较长,受阳光体育政策影响下篮球运动在该校发展较为顺利。3.1.2学生对于篮球课程教学兴趣度和喜爱程度较为乐观,在对篮球课程认知程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学生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较高,但对教师教学创新性方面表现不足,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程动机较为明确,其中以升学动机人数最多。3.1.3中学篮球课程教学课时设置偏少,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以自然行政班为主,缺少兴趣班教学形式。3.2建议。3.2.1根据学生特点不断完善篮球课程教学安排,不断提升学生的篮球课程认知程度,同时,在教师篮球教学创新性方面进一步得到改善。3.2.2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更为积极主动的增加篮球课程课时数量,丰富教学组织形式,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积极参与到篮球课程中。3.2.3学校应该及时调整阳光体育开展的现状,随着时间的迁移阳光体育政策的具体落实也会随着发生变化,需要学校体育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参考文献:

[1]刘莹.李军与张传新.高中开设篮球课的实践性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3):82-85.

[2]马彦.江苏省普通高中篮球课程开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6):109-110.

篮球课程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课程;教学改革;应用能力

体育运动类型繁多,体育教育相关专业也较多。而篮球专项课程要想满足人才发展需要,必须不断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也要及时加强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革新。素质教育的发展推动传统篮球专项课程教育改革,在改革和优化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积极培养,为篮球教育事业优化奠定良好基础。因此,篮球专业相关学生必须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等能力不断的提升[1]。

一、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课程教学改革意义

(一)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不断发展,推动着教育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但也对教育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课程必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革新,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促进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升。传统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较为注重培养学生篮球技能,对其教学能力培养的比例较少,这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提升。而加强改革有利于教育效率提升,也有利于教学趣味性提升。当学生对学习具有较高热情和兴趣时,可以充分体会篮球运动魅力,也能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提升团队意识、沟通意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升是体育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积极加强改革,才能对学生应用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以此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二)提升篮球专项课程教学效果

在传统体育教育专业发展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课堂接触机会较多,但课下很少有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这不利于和谐教学氛围的构建,也不利于教师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互联网的出现,使这一状态得以打破。互联网时代,篮球专项课程教学改革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这种互动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也能使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认知,并推动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升。篮球教学效果关乎学生成长,也关乎篮球教育发展,引导学生有效加强知识内化,可以使体育教育专业更加科学、完善,也能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二、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课程教学改革与应用能力培养原则

(一)循序渐进培养原则

所谓循序渐进培养原则,是指教师在篮球专项课程教学时,要对学生由浅至深地逐步培养,优化学生篮球相关知识结构,也能逐渐引导学生加深对体育教育专业的科学认知。当学生全面了解基础理论时,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深入培养,可以有效降低教学难度,也能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体育教育专业要想培养高素质体育教师,学生需要从受教育者转化为教育者,这一过程十分漫长,也十分复杂,学生要系统掌握的知识也较多。只有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才能确保其全面地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例如,篮球专项训练课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分小组相互教学,并在讲解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时,引导学生加强对实践技能的全方位认知。这种循序渐进的培养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教学机会,充分凸显体育教育的科学性。

(二)系统性培养原则

系统性培养原则是指根据篮球教学结构,对学生进行系统性培训和培养。系统性培训可以促进教学结构优化,也能对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合理培养。所谓篮球教学能力,包含课前准备能力、教学能力、评价能力,也需要掌握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准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控制能力等[1]。这些能力的系统性培训,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技术动作的规范讲解,并向学生剖析相关力学概念。通过教师系统性示范教学,学生可以理清学习思路,也能正确认知教学能力的构成部分,并根据篮球教学需要进行针对性提升。仅对教学能力构建系统性培养方案,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还要为学生实践技能提升制订相关系统性培养方案,才能使学生综合能力、锻炼能力等得到不断提升。

三、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课程教学改革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优化体育教育专业教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篮球专项课程教材革新时,需要重视实用性,教材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可以相互呼应。例如,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由浅至深地了解篮球相关专业技能,教师也能根据学生需要,将先进理论知识融入教材,从而促进学生知识面拓展。其次,教材优化时要具备多元化特征。所谓多元化特征是指篮球教材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教材内容较为全面。例如,院校可以与体育专业教师共同构建线上动态化教材,并由其补充线下教材内容,以确保篮球教材内容的全面性。但动态化教材和纸质化教材优化和革新时,必须积极参考教育专家和体育专家相关意见和建议,才能确保其专业性及结构合理性。最后,篮球专项课程教材要具备一定趣味性,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趣味性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也能凸显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对素质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二)加大篮球场地投入力度,增加实践教学机会

篮球专项课程发展,需要相关场地设施作为支持。学校可以通过增加体育教育专业投入资金,加强篮球场地和相关教学设施建设。但仅靠学校资金可能无法支持篮球训练场地持续优化,财政部门可以增加相关拨款,社会责任感较高的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教学设备完善作出贡献。完善的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有利于篮球专项课程教学改革和优化,也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完善教育场地有利于实践教学比例增加,更有利于学生综合全面成长。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了解篮球运动发展方向,并加强对相关体育技能的全方位掌握,以促进其篮球水平提升,为日后教学展开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学校可以积极构建全真模拟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教学实践机会。学生在实践中,能有效增强对社会需求和篮球教学发展的全面了解,有助于学生教学能力提升。由此可见,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教学实践,也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并根据他们的实践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培养。最后,学校可以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导学生到体育社团、健身俱乐部等企业中进行实习。通过不断实习,学生能正确认知自身教学能力,也能对自身薄弱点进行针对性提升。

(三)优化体育专业考评体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篮球专项课程考核中,包括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篮球技能掌握情况。虽然在特定时间内,这两项考核可以反映学生的成绩,但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这两项考核已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状况和综合素质,体育专业考评体系也应逐渐优化和完善,才能促进学生综合全面成长。首先,篮球专项课程考评体系中,要注重考核学生综合能力及实践理论的掌握能力。通过考核,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基本了解,并为其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体育教育专业不断发展,相关考评内容也要进行实时更新和优化,才能与课程教材内容相符。其次,教师要保证考核评价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例如,学生课堂互动情况、理论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线上自主学习频率等,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科学评估,也能引导学生逐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2]。最后,教师可以在考评体系中,增加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以确保考核的系统性和完善性。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考核,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通过了解可以为学生科学设计教学实践活动,以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篮球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不断提升。

四、结语

新时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篮球教学能力,才能胜任教育工作,推动体育教育事业发展。而篮球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加强对篮球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了解,并将其科学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促进篮球教学科学化发展[3]。因此,学生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系统性提升,这就需要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积极加强自我提升,才能在确保突出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兆祥,等.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课程教学改革与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4):132-133.

[2]霍刚,等.大学生就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角色实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11):89-90.'

篮球课程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微课程;高校体育教学;篮球项目;应用

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体育课程的构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及培养目标的达成有着直接影响。通过调查资料显示,在我国体育课程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微课程对推动创新型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微课程最早是由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所提出,采用构建主义方法,将移动或在线学习作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开发、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在我国,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与标准,其教学载体主要为教学视频,涵盖了知识点涉及教与学的全过程。并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程度的加深,微课程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而研究其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具体应用,符合新形势的发展趋势。

1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1.1体育课程教学观念较为滞后,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仍以体育项目运动技能教学作为主要任务,在实际教学中过于强调对大学生体能的锻炼,将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体育教学的唯一目标,并不断较大运动锻炼的强度,致使学生对体育运行项目产生一定的负担。同时,许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依旧使用传统单一的讲述、灌输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体育项目教学质量不高,并最终影响到高校体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问题,不仅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及高校体育科研部门深化推行体育改革,还需要与时俱进,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发展特征,积极引进多媒体技术,并建立体育教学激励机制及现代化教师培训体系,以促进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1.2大学生在体育教学实践及运动项目中的参与度较低

当前,国内许多高校领导及相关部门主任都还未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高校教学资源分配上,体育科研及基础教学设施投入所占比重较少,一些高校甚至在大三或大四时,直接取消体育课程。高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课堂教学中练习的机会较少,也很少组织参与体育课程教学外的各项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对学生课外体育运动的指导也较为缺乏。虽然在部分高校内,为鼓励学生进行体能锻炼,会定期举办校园运动会,会组织策划足球、篮球、排球等多种类型的体育比赛,并设置丰厚的奖品,但这些比赛的参与对象是以各院系为单位的形式进行,而每个院校的学生众多,为了在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往往都会直接委派体能较好、体育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参加,其他大部分普通学生仍旧没能参与到这类具有群体性特征的校园体育活动中去。

1.3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繁杂,涉及运动项目较多

高校的体育教学还存在教学内容松散、混杂的问题。具体而言,是指大部分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将其划分为体育必修课与体育项目选修课两种形式,但体育必修课课程内容较为繁杂,基本为延续基础义务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特点。同时,大部分高校在体育课程教学上,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体育技能及能力的培养较不全面。此外,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项目较多,教师为确保在限定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通常会在完成一些项目的技能示范及基本教学后,并会马上开始下一个运动项目的教学,留给学生的练习时间极少,使得学生在教学中经常出现疲于应付的状况,并最终使得学生在长期的体育课程学习中,对各类体育运动项目都略有知晓,但却没有自身较为感兴趣的项目,也没有一项较为精通的运动技能,甚至连最为简单、基本的体育运动锻炼方法都没能完成掌握。

2微课程的特征

在当前计算机网络通讯应用普及的背景下,新的媒介环境逐步形成,“微时代”也随之到来,而作为“微时代”中教育的主要表现,微课程的产生与应用完全符合快节奏社会发展需求。长期以来,教学资源的整理与录制,包含的内容都极为全面且冗长,使得学生在汲取其中知识时,难以准确找到其重点所在,并在大量知识学习中滋生厌倦心理。而微课程的产生与应用,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比于传统教学资源,存在较大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微课程相比于传统课程而言,内容较为单一,为体育教师所精选,容量相较传统课堂教学要少一些,但针对性较强;2)微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为视频教学,并且教学时间不长,以教学视频而言,时间基本为10min左右;3)微课程内容相对较简单易懂,学生在学习中能更充分的理解教学知识点。并且,在微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教学价值以及教学信息均能体现出来;4)微课程作为一项基本单元,存在完整性与独立性,不可进行再分割;5)微课程拥有其既定的教学模式,即可传播的媒介格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

3微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1课程教学时间较短,利于学生反复学习技术要点

在微课程教学中,教学视频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将微课程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体育教师结合高校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及不同院系学生之间存在的群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录制一些较为精短的教学视频,视频教学的时间通常都不会超过10min,并且随着当前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各项功能的一体化,对教师视频录制操作水平的要求也不断降低,教师只需通过简单的几步操作,便可顺利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教师通过视频录制,可针对学生在体育运行项目练习中反馈的问题及教学难点,全方位地向学生展示一些关键动作,并让学生通过反复播放,逐渐熟悉其技术动作、掌握要领。同时,低于10min的微课程视频为学生的实时播放提供了较大便利,学生可在课余休息时间观看到完整的教学内容。针对当前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较少的现状,学生难以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掌握课堂教学内容,通过采用微课程视频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3.2有助于明确体育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在微课程教学中,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中涉及的一些难点疑点,通过微课程,能有效增强体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为学生练习中遇到的难点,提供合理的解决途径。同时,利用微课程不仅可为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做好前期导入工作,便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还可针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拓展延伸,充实体育教学知识,突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题,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全面。高校体育教师在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可根据教学要求及高校学生发展需求,来进行微课程知识结构的组合,让教学层次顺序变得更为合理,将教学目标更好地融入在体育教学中去。此外,微课程教学充分运用了视频、声效、图形等多种方式,让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有效避免了以往体育教学中极易出现的沉闷、枯燥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多感官体验,让学生形成对体育教学知识更深刻的印象。

3.3提高学生兴趣,激发积极性和自觉性

高校学生正处于一个自我个性宣扬、寻求新突破的阶段,敢于尝试新的事物。而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微平台便捷、多元化的互动交流方式,更好地调动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微课程教学中,教学的主要载体为教学视频,教师围绕教学视频片段,进行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设计及教学课件的制作,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测试、教学点评、教学反思,师生互动交流,构成一个结构紧凑、内容充实、类型丰富的体育教学主题单元资源包,为高校学生营造出具有加强感官体验的情景化体育项目教学资源环境。此外,通过微课程还可借助网络平台,合理设置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增进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师生之间更好地进行学习交流,让学生没有负担地向教师提出自身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而体育教师则可通过互动,及时了解与掌握学生的体育项目练习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进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与学之间良性循环模式的形成。因此,微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存在较高的实用价值。

4高校体育教学中微课程的设计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前提是进行微课程设计,而对微课程的设计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特征及高校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并结合高校教育资源及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划分不同的课程类型。如,篮球项目的微课程设计,需考虑到其项目内容涉及到投篮、运球急停跳投、传接球、跑位等,有针对性地制作教学视频,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同时,还需注意课程分支间知识点的有限衔接,明确其教学路径,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入学习,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不同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进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微课程的设计人员在课程设计中,还要善于将体育教学、体育精神及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熟练运用多种镜头语言将其充分呈现出来。高校体育微课程的设计制作涉及环节较多,设计过程较为复杂,为确保其微课程制作的高水平,必须综合考虑到资源开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等多方面因素。为此,本文以篮球项目为例,详细探讨了其微课程的设计:1)教学目标。高校篮球教学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与掌握篮球的基本动作概念及进间传球的技术特点;其次,传授学生基本的进攻步伐及诀窍;最后,让学生学会并熟练其行进间传接球动作。2)教学策略。篮球教学可在传球、接球等概念教学中合理引入NBA短片,并以简述的方式讲解最主要的接球动作及技巧,对NBA短片展现出的各个接球动作、位置、步伐以及时机等一一进行分解,同时设置一些练习环节,让学生能更好地巩固知识。增加单元测试环节,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建立讨论区,便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加强课外篮球指导,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性质的篮球比赛。3)学习评价。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学习结果评价习题,并添加学生互评、自评环节,丰富教学评价过程及途径。同时,掌握学生的实时学习动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4)师生交互。通过利用社交软件,如QQ、微信等,建立学习同步交流平台,也可利用邮箱、论坛等实现异步在线讨论。教师在充分掌握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及时指导。5)资源开发。体育教师可结合教学需求,参与到微课程视频的编辑中去,深入挖掘更多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可灵活运用现有的公开课视频。

5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5.1明确微课程教学目标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专业课程教学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有着较大作用,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之一。微课程在篮球项目教学中的应用,首先需要明确其教学目标,将教学的重点集中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篮球运动基本功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同时,还可根据高校实际教学状况及学生的发展需求,将娱乐性比赛作为篮球教学的主线,以营造更为活跃、积极的教学环境。

5.2丰富微课程教学资源,便于学生练习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对篮球项目的学习兴趣,在篮球项目微课程应用中,还需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以确保微课程应用教学的质量。其中,教师可将极具代表性的NBA篮球赛精彩片段作为教学资源,并配备相应的解说,在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同时,在微课程中,教师可利用相关软件向学生展示球星投球、扣球的慢动作,通过辅助讲解,为学生提供更详细、直观的学习资料,便于学生的自学及练习参考。利用NBA比赛视频进行教学,能有效避免普通视频教学可能造成的枯燥感,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而更好地提升篮球课程教学质量。此外,视频教学对所有学习者一视同仁,弥补了传统教学存在的教学偏差缺陷,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充分共享。

5.3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习开放性

在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只局限于课堂内,学生如果在课外练习中产生了一些疑惑,也难以在第一时间寻求教师的指点。而通过微课程学习,打破了以往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并通过网络将自身存在的问题公布开来,不仅教师能解答问题,一些篮球专业领域的人士也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学生还可到各名校的课程网站进行学习,并实现与不同高校篮球专业课程教师的视频对话,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习的开放性与自由性。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措施,鼓励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注重教学讲解的方式,尽可能通过简单易懂、轻松愉悦的讲解与对话,营造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以更轻松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体育项目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更深层的体育爱好及体育晋升,最终形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5.4多元化微课程学习评价方式

微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还涉及到学习评价。传统的篮球教学评价,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篮球技术的考核上,忽视了对学生篮球学习过程的考核以及学生原本的个体差异,教学评价内容与方式极为单一,难以反映出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而微课程的应用,让篮球课程的评价方式也随之发生变革。学习评价考核内容不仅包含学生的课堂表现、技术掌握程度,还包括学生线下对微课程教学知识的掌握状况,主要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实时评价,在学生学习的每一阶段,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都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适当调整,能充分展现出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篮球学习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反思及自我调节。而体育教师也可通过学生的微课程学习记录,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及遇到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6结语

总而言之,微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促使体育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程资源应用及电子备课中去,具备较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能有效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但同时,体育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也存在较高的挑战性,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赢得学生的敬重,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发挥出微课程教学的最大功效,并让学生在体育项目中得到自我锻炼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李娟.高校体育教学中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分析[J].电子测试,2014(20).

[2]陈欣,管月泉.微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7).

[3]杨光照.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5(19).

[4]赵秋云.对向微课程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及意义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5).

[5]班长青.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学评价多元化模式建设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11).

篮球课程教学范文篇8

一、建筑结构设计课程的性质

建筑结构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涵盖内容较为复杂,设计知识领域非常广泛,是培养设计师掌握结构原理、驾驭新造型语言的重要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明确设计的实质和要点,掌握基本的建筑设计规则及设计手法;运用造型艺术规律来组织建筑结构,了解结构的造型语言。既注重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的力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拓展学生运用结构造型进行设计的艺术创造力,让学生感受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

二、传统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及存在问题

在本课程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大多以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知识内容及案例影响。虽然一些建筑结构设计的设计原则和规律可以通过简单案例图片讲解,但建筑毕竟存在于三维空间甚至是四维空间,很多理论知识只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感到难以掌握。只是让学生“听得见看不到”或者“看得见摸不到”,都已不能满足本课程学习的要求。实践性强是建筑设计课程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难点。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实际设计项目的训练,从假题假作过渡到真题真做,才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目前的教学情况而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其他问题。首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只限于建筑结构,忽略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其次,教学模式太过单一,基本采用教师讲授知识内容然后布置作业的“听-写”式,然后学生再根据一些虚拟而简单的要求进行创作设计。这样不仅缺少了学生间的团队合作训练以及专项训练,也缺少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影响了教师对部分难点知识内容的解析,降低了教学效果。再者,对于学生的建筑结构设计成果,只以最终成绩高低的形式作为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这样并不利于体现学生的设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以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者通过对同类院校同类专业本课程教学过程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改革措施:

1.多学科知识交融式教学。依据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涉及专业、学科范围广的性质及特点,要求学生必须构建多学科、全方位的知识体系。在建筑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细心指导,使学生认识本课程的性质以及在专业学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合理安排学习的重难点,注重自身的基本专业素养,特别是建筑制图、立体构成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在把握好建筑力学、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形态的关系,注重造型的节奏、韵律、变化与结构的处理呼应的同时,加深建筑结构设计课程和建筑艺术美学类课程穿插交融学习。培养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并引入建筑历史、文化的熏陶以及对建筑空间体验者心里关怀等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全方位的专业素养,为日后成为优秀的设计师打下坚实基础。多学科交融的知识讲授,必然会带来知识内容的混乱,这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理清思绪,可采用“串联式”、“并联式”两种知识结构共同搭建。

2.课堂多元化教学。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课程知识的传授应摒弃传统“听—写”式的教学方式,转为学生根据教师发放的课程教学研究提纲,以五人团队自行安排讲课内容,并推选团队内的某一成员上台讲授,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过程中,由任课教师进行调节掌控,对学生整体讲述的课程知识进行梳理,查缺补漏,形成“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总结”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教师总结的过程、设计方案完善、最终讲评,都可以带入学生的参与。例如最终讲评环节,可将作业讲评的方式模拟成真实的建筑竞标的现场安排学生团队进行方案的汇报,其中包括创意理念及来源、运用的设计手法、遵循的设计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等内容的评价。然后组织学生评委进行提问,并做出评价提出修改建议。且设计题目的设定,也尽量根据真实的招标要求,形成“真题真做”的效果。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口才和随机应变能力的机会,为以后步入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做好铺垫。②实践带动理论知识认知。建筑结构设计课程中结构原理、力学知识等内容相对固定,如果要使其趣味化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多结合国内外著名建筑大师的经典设计案例来诠释理论内容。在分析讲解真实案例过程中穿插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在充满吸引力的实例中接受理论知识,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量的案例图片及视频,还要尽可能地将学生带到建筑案例的施工现场讲解。由此,能够加强课程教学的专业知识信息量及实用性,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理解,才可达到“听到-看到-摸到”的效果,也迎合了建筑处在“三维空间”的特点。此外,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书写并留存设计理念及创意来源,结合所学知识理论制定设计任务书,再通过造型语言将整个建筑结构表达出来,以使学生掌握系统化、理论化、专业化知识能力。

3.设计图纸及模型展览反馈教学。根据本专业的特色要求,在学生完成最终的作品后,应采用适当的规模、形式进行展览。通过收集参观者意见,形成此次学生作品的客观评价并反馈教学。一方面,将学生绘制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效果图及施工图打印装订成册或者制作成展板,举行规模不同的三维效果图作品展览,可以是班内展览、年级展览、学院展览,也可以在全校举办课程设计成果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制作建筑模型,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灯光、建筑外环境规划等内容,不但丰富模型的整体效果,也与其他专业课程联系起来。不同形式、规模的展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创作热情、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展示阶段学习的成果,也使社会或相关专业单位提供了解本校学生专业能力的平台,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利条件。教师则根据展览的反馈效果,对以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作者:于涛工作单位:泰山学院

第二篇

一、《概论》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定位和总体思路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主渠道。《概论》课程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形态,在帮助青年学生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同时,也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正如清华大学刘书林教授所指出的,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解决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人的理想信念问题,使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概论》课程建设过程中,其目标定位和总体思路势必是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所遵循的源点。

(一)《概论》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定位

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立足人才培养目标,把握政治理论“够用”和“会用”原则,从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层次性来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关注社会,认知现实,认同信仰,政治坚定,提升素养,升华人生。

(二)《概论》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第一,在理念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继承,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实践,支持青年学生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认同。第二,在操作上,以专题式教学为建设平台,一方面整合教材内容,以三大模块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论、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领若干专题,形成课程教学体系的纵向方案;另一方面各专题又以理论教学、学生参与、学生体验、网络自修、考评体系五个部分为具体载体形成课程教学的横向体系,即以“纵向有方案,横向有体系”为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目标,进一步推进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二、《概论》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思考与实践操作

(一)专题式整合理论教学内容,夯实教学体系的立足基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概论》课程内涵极其丰富,外延极其广阔,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宝库。这些理论成果的产生与我国的历史国情、现实社会生活等密切相关。《概论》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是夯实教学体系的立足基石。第一,大前提。坚持以统编教材精神为指向,以其体系结构和谋篇布局为指导,正确处理三方面关系,即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学内容的内在关系、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这是科学化整合理论教学内容的重要前提。第二,切入点。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实际,在全面阐述问题的同时,关注重难点和热点问题的集中阐述。专题中各知识点可以集中在一个中心问题上讲透彻,实现讲座化,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更清晰的思路,对相关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第三,目标项。形成理论教学的“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应用性”五者统一,提升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引导性,这是整合理论教学内容的重要目标。如,在教学体系实施中将理论教学内容分设了下列五个专题,围绕各专题整合相应的知识要点。

(二)参与式进行小组话题研讨,提升教育教学的动感活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活动要在激活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主观能动愿望的同时,使学习者具备实现“开花结果”的相应素质能力。根据目前《概论》课程多以大、中班型授课的实际,实施以小组为单位,以“话题”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去发展,去探究,进一步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从“接纳者”为“参与者”的角色转变,使教育教学活动的动感活力得到迸发。教师在实施这一活动时应注意把握:第一,把握好“话题研讨”设计的“量”与“质”,而非“多多益善”,这是话题研讨取得实效的基本前提。应紧密结合理论教学的重难点,可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而达到学习所得,以教师主导和学生参与去共同设计题目。如,在教学体系实施中先后设计下列研讨话题。第二,把握好“话题研讨”进程的有序与指导,而非“放任”或“包揽”,这是话题研讨取得实效的必要保障。首先,教师对小组的组建进行指导,选出组长和成员,可以以学生寝室为单位,使小组成员间的沟通与合作更为有利;明确成员的任务分工,如资料准备、内容讲解、课堂主持、组织讨论、回答问题等。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后辅导答疑环节对学生小组的课后研究活动进行随时沟通,及时肯定成果予以鼓励,及时发现不足予以建议,保证小组研讨的方向和实效。注意教师给出的建议应是具有开放性的,而非结论性的,使学生在探求问题中提高其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第三,把握好“话题研讨”效果的总结与评价,而非“有始无终”,这是保证话题研讨具有激励性、后续力的重要环节。由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进程,各组承担的研讨内容有别,进行时间有先后,因此,对各小组的总结与评价环节要力求准确、科学。例如,可采取“三三制”即教师评定、学生互评、组长评定三者结合的方式。

(三)体验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体味教育教学的延伸魅力

“知行做合一”。《概论》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塑造,实现学生政治认知的“教化”与“内化”的统一。立足于实践生活、引导受教育者以正确的姿态参与实践生活,是《概论》课教学目的顺利实现的基础。在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中,积极遵循科学思维培养、社会实践锻炼、校园文化熏陶三原则,要从实践教学大纲、方案设计、开展指导、考核评价四方面建立起完整体系;要立足校内,拓展校外,完善“请进来”、“走出去”等实践教学展开的稳定机制。实践证明,这些体验式实践教学的进行取得了良好效果和广泛影响。第一,根据理论教学进展情况设计并实施实践教学安排方案,组织学生开展经典原著读书汇报会、经典红片观看座谈、焦点问题辩论赛、演讲比赛、“思政大课堂”专家报告会、专题图片展等课堂实践。第二,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查等课外实践,除教师提供参考选题如校园文化主题调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主题调查等外,学生以调查小组为单位也可自拟题目,积极引导学生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视点,关注社会,把握时代前进脉搏。第三,加强学校与社会“联姻”,充分利用好本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校外优秀思想教育资源来丰富《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

(四)互动式完善网络课程建设,发挥实时交流的平台功能

发挥网络教育教学平台作用是高校教学载体与时俱进的结果,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这一载体在延伸教学时空、丰富教学内容、拓展交流渠道等诸多方面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优势。第一,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建设的有利契机,以信息化手段丰富网络课程平台资料,不断更新学生自修所需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如,根据理论教学进度,在课程网络平台上,链接了《走近》、《建党伟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部分)、《国情备忘录》、《六个“为什么”》、《走向和谐》、《重托》、《大国崛起》等视频资料,《: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金冲及:传》、《邓榕:我的父亲邓小平》、《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传》等文献资料,《“推进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课堂,百万首都大学生同上一堂课”专家讲座》、《任仲平:世界人权史上的光辉篇章———写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之际》、《李慎明:新中国61年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经验》等理论文章,以及重要案例、图片资料等等,极大地辅助了课程教育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拓展了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第二,思想是交流而不是灌输,高校思政课师生需要自由、开放的载体。信息网络时代赋予了这种需要。如,教师利用网络课程平台、教师个人教学网页的“请您留言”、“我要发言”等活泼的形式及教师博客、电子邮件等,进行网上话题互动、辅导答疑、教学反馈及以各班为单位的电子作业提交,这些都赋予了《概论》课程教育教学手段的时代气息,弥补了大、中班型授课形式所受时空束缚的不足,积极增进师生双向交流的广度和力度,达到“亲其师、信其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阶段式制订考核过程指标,对学生学习予以综合评价

科学的评价机制带来的是激励,转化成的是动力,成就的是业绩。课程考核是测量学生学习状况的主要手段。《概论》课教学作为高校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考核无疑离不开思想成长这一重要方面。具体来说,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成长、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考核应以发展的观点去进行一个持续的、综合的过程评价,而不是“一卷定成绩”的评价;以阶段式制订考核评价指标的综合体系,体现发展观和课程特点。

三、结语

《概论》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全方位的不断思考和实践探索,需要教师们在尝试中不断相互交流,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及时整改,步步为实,把握规律,更好演绎。当前与今后任务仍要继续推进以课堂为渠道、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通道、以网络为条件、以自修为延伸、以考核为手段的立体化教学体系,推进教学内容整合化、教学理念人本化、实践教学经常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考试方式综合化的建设进程。

作者:李仁华工作单位:辽宁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第三篇

1、篮球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我国的篮球课程基本沿袭了前苏联时期的教学,在具体的实践中,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对其修改,以适应我国的篮球教学,并一直沿用到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篮球项目的规则,场地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在篮球教学中,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来适应篮球运动的发展。现在高校的篮球课程教学,偏向于训练化,高校的学生达不到运动员的身体条件,教学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学生课堂负荷过大,练习要求较高,时间一长,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较差。

2、篮球教学内容改革

2.1、授课对象要拓宽

在高校学生中,不乏篮球基础扎实的大学生,毕竟这样的只是少数,在篮球课程开设过程中,要拓宽授课对象,照顾到之前对篮球项目接触少,篮球基础差的同学。在部分高校,在篮球课堂中,教师对篮球指出扎实的学生悉心的指导,对篮球水平差的同学马马虎虎,造成基础好的提高快,基础差的无提高的情况,在课程改革上上,教师要拓宽自己的授课对象。

2.2、提高篮球参与,融合篮球文化

在高校篮球课程教学中,学生参与其中,并从中得到了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学生继续学习和参与的动力,教师应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内容,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中融入篮球文化,延续学生篮球学习的信心,积极引导学生去理解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去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参与篮球运动的意识。

3、篮球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3.1、加强实践练习

篮球是一项集体性的运动项目,需要很好地团队配合。在篮球课程教学新技术动作过程中,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依次练习,教师指导纠正,这对于篮球基础差的同学来说,原地练习,篮球水平可以得到提高,但对于篮球基础水平较高,基本功扎实的同学来说,单一原地的练习,他们得不到很好的锻炼。篮球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于加强学生的实践练习,让学生在组合练习中得到提高,让学生在移动中去磨练自己的技术,在配合中锻炼自己,在比赛中提升自己,课堂中穿插理论知识,注重学生的实践,增加学生的攻防转换。

3.2、保证学生个体的受益

在篮球课程大纲的要求下,应根据学生之间的篮球基础水平差异进行分组,分开教学,让篮球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相互指导与学习,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团队配合意识,使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的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3.3、提高学生的篮球综合能力

体育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得到提高,还能促进其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在篮球课程教学过程中中,教师应把篮球理论知识作为授课的基石,让学生多方位的去了解篮球、理解篮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积极学习篮球技术,改进自己的短板,从而整体的提高自己的篮球水平,课堂中穿插一部分篮球赛事的组织与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篮球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4.1、公开篮球课堂内容

篮球课程开课前,应向学生公布篮球课程的上课要求、学习内容、考试内容、方法和标准,让学生充分了解篮球课程。

4.2、学生自由选择考试项目

通过学生自由选择考试的办法,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针对课堂上学习的基本技术,都可以作为考试选择,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积极的锻炼习惯,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篮球课程的考试成绩。

4.3、设定相对宽松的考试时间

对篮球课程学生的考试和测试,可不设定固定的考试时间,在学期末可为学生提供较长的考试时间,只要在篮球课程的开课时间之内,选修篮球课程的学生就可在不影响专项教学的前提下进行考试。

5、结语

篮球课程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大学体育;篮球教学;新媒体;教学改革;能力提升

高校篮球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类别,篮球是一种考验学生耐力、反应力、灵活性以及团队协作等多种能力的运动,它不仅仅需要有扎实理论知识基础,更讲求实战应用。大学篮球课程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的重要课程,尤其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1]。研究高校篮球教学改革以顺应网络时展,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的配合,增强大学生在良性竞争方面的意识,以达到学生身心综合协调发展的目标。

1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分析

1.1篮球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

在许多院校的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主要采用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方法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形式上不丰富,没有创新,再加上部分高校受到篮球运动场地等等硬件条件的限制,导致篮球教育的发展方面受到了很多影响,比如篮球课程的课时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于篮球技巧的学习和解读,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战略战术以及篮球技巧不能全方位的解锁,再加上许多高校对于篮球对应的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师资有限,不能充分发挥篮球教学应该发挥的教学功能,在篮球教学过程中缺乏大的教学方式的突破,没有从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方面进行教学的优化拓展。

1.2篮球教学注重战略技巧忽略运动意识的培养

篮球课程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体育活动,其包含了许多在运动心理学方面比较有趣的内容,对篮球课程的教学思想应当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方面,包括积极运动心理等方面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深入,注重培养学生健康运动生活理念和持之以恒的运动心态,运动心理方面的培养尤其关键,这是是否能将篮球运动作为一项积极爱好长久坚持下去的关键。用积极热情的运动意识去感受篮球课程,应当作为今后篮球队教学中课程培养的一个目标,并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1.3篮球课程对应的教材内容陈旧,没有融入信息化

许多高校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教程内容比较陈旧,没有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内容融入到其中。在许多立体式教材、活页式教材发展的今天,没有把教学资源库建立起来,许多网上优秀的教学资源学生获取不到,课本文字内容的讲授不足以将许多比较复杂的技巧用科学的方式表达,没有借助实战视频更加直观清晰,而且在教材的选用上,只是兼顾了大多数学生的篮球知识的学习,不能更好的培养的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对于学生越来越多样化的需要满足方面略显不足。

1.4篮球课程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高校篮球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篮球基础课程教学及篮球技术实践课程两个方面,两者是基础和提升的结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篮球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课时安排等方面的影响,再加上许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对篮球课程没有系统的了解和学习过,知识体系框架不完善,只是由于自身的喜好以及身体条件素质对篮球专业进行了选择,对篮球运动的各个层面理解不够全面,学习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再加上由于篮球教学课时不足导致的教师讲授只能将篮球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没有深度挖掘,导致学生对运动概念的深入理解不足。

2影响高校篮球教学改革进展的因素分析

2.1篮球教学内容单一,限制了篮球课程的改革

在许多高校篮球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虽然也积极申报课程改革,但是存在的问题是篮球教学内容单一,没有充分挖掘篮球课程中可能隐含的因素。比如在篮球数据的分析处理方面,没有挖掘篮球学习过程中应当掌握的关键数据,对学生的教也只停留在教的层面,没有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去看待失败点在哪,产生扣分的原因等方面。

2.2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制约了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体育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的教师因为自身的教学水平有限,不能够将自己所要教授的内容完整的讲解出来,导致学生对于许多不了解的问题,不知道怎么问、不知道问什么,这就制约了体育教育的发展。教师本人对篮球知识的理解深度,对技巧的掌握程度,很大情况制约了篮球教学的发展。

2.3教学方法落后不能紧跟形势,制约了教学的效率

信息时代的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但教学方法落后导致了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差,导致学生学习篮球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影响了正常教学的发展。

3新媒体时代高校篮球教学质量作用分析

篮球运动是一种需要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的运动,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通过多媒体案例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技巧的同时能够观摩其他团队的合作方法,这样就可以通过积累经验达到战略战术的合理运用,好的团队合作也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团队适应性,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各样的篮球比赛之中,使学生能够在比赛中提高自身能力,具备团队合作能力与意识。在比赛中,学生既可以成为队员,也可以成为裁判,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很大帮助[2]。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对篮球教学方面的积极影响因素,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4提升新媒体时代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效果的的具体举措

4.1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对教学计划的制定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安排,要充分考虑多媒体教学环节的融入,以及本校学生适合采用的多媒体方式。教师在对篮球教学计划进行制定时,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篮球实践技术教学以及理论知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促进篮球训练与理论教学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每位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3]。在对课时安排上,通过合理安排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教学安排,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将教学安排中能利用学生课前预习的知识点,做成网络资源放在课程平台上,可以将课中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课堂讲授的侧重点就更加集中精炼。

4.2提升篮球教学内容改革进度,促进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中除了对篮球教学进行基本内容讲解和实战技术策略讲解外,着重融入篮球运动的文化以及娱乐性,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兼具运动性的同时考虑到运动带来的快乐,鼓励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参与篮球运动,参加课堂教学以为的实践。教师应该不断的对学生的感知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通过自身接触,加深人与球之间的联系,使后续的篮球训练取得更好的效果[4]。在低年级段,注重从篮球课程的运动规则以及篮球文化的根基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对篮球课程的兴趣,在篮球比赛规则、科学训练方法以及篮球运动欣赏等方面培养学生对篮球课程的进一步理解。

4.3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课堂预习阶段,充分融入篮球史内容,将其作为课程的引入铺垫,适当的引入篮球明星的传奇故事以及一些经典的传奇比赛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各种互联网上关于篮球的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合,添加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课程教学资源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短视频媒体的优势,给学生布置动作要领相关的作业,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将录制的小视屏放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其它同学可以作为评委对其进行投票,也可以通过观看别的同学的视频发现需要注意的问题,达到提升自己,避免自己出现同样的错误的目的。

4.4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优化篮球教学实践内容

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资料的合理运用可以给课堂效果增分,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与篮球课程或篮球运动相关的小程序,将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信息输入到小程序中,通过软件和程序对学生的科学评估,为学生量身定制科学的培训计划。这是多媒体技术运用到篮球教育中的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小程序中对篮球标准动作的解析,可以自动评估出学生做出的篮球动作哪个地方需要注意,可以达到提升训练效果的目的。同时借助小程序中的真人示范指导功能,规范篮球教学的实践内容,在运用软件的同时得到专业的指导。合理发挥运动手环在篮球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运动手环的计步功能以及运动距离,心率计算等功能,可以通过统计学生的各项指标给学生建立排行榜,以此来激励学生。

4.5借助视频慢放功能细化篮球动作要领

借助多媒体手段对篮球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改革创新,要利用丰富的视频资源并借助快捷的网络传播,使其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将投篮技巧在线直播给学生,也可以根据篮球教学的课程教学特点,将教学演示、比赛观摩以及教师示范动作讲解等相关视频资料,进行慢动作重播和回放,对动作要领比较复杂的内容进行重点观看,将动作要领进行分解,将正确的示范方法反馈给学生,便于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演练,在确定学生对内容的掌握之后,进行更深层次更有难度内容的讲解,逐级加深和丰富学生对篮球相关课程的理解掌握,育训结合建立知识体系和实践训练框架[5]。

4.6发挥微信在篮球教学过程中的有利作用

现在微信已经成为了大家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的交流和通讯方式,在篮球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同样也应该重视微信发挥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功能。微信的签到打卡功能运用在篮球教学的课程中,既方便老师统计学生的到课情况和到课率,又能够督促学生按时按点的完成学习任务,发挥微信全方位立体化的通讯优势。建立微信班级群,有利于信息的搜集和传播,尤其在课堂讲授过中,可以通过微信发送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师将标准的示范动作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发送在班级微信群中,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观看示范动作视频掌握动作要领,将微信群建成为学生和教师交流的窗口及平台。微信搭建了教师和学生沟通的平台,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影响,随时都可以将不懂的知识点发在微信群里,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解决,教师对其进行重点的分析指导。

5结束语

将多媒体技术融入篮球教学的全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教师在课堂讲授不充分的地方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教学平台内容,进行查漏补缺,满足高校学生对篮球课程的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和诉求。

参考文献

[1]陈常增.大学篮球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2):94-95.

[2]杜江.合作性学习在大学体育篮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1):146-147.

[3]孙超.新时期大学体育篮球训练与理论教学协调发展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2):107-109.

[4]施发.高校篮球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结构优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No.63(07):79-80.

篮球课程教学范文篇10

一、详细解析篮球运动属性,寻找快乐教育理念与篮球运动的融合点

篮球是一种皮革材质的体育用具,呈立体球形,现代篮球大多经过优化设计,握感更加符合人体工学原理,适合高校体育教学使用。在此书中,本书还对篮球作为一种体育运动项目所特有的属性作了详细介绍,在详细梳理篮球运动属性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篮球课程教学特点,围绕“快乐教育”理念,研究如何促进课程教学机制的优化。从篮球运动规则来看,篮球是一项群体性运动项目,球队中每个队员有固定的位置和所负责的任务。正规比赛中,两对队员一般共10人,每队有七名替补队员,前锋、后卫、篮板每个队员有自己的位置和防守任务,并且要求队员密切配合,灵活运用不同的战术来提高得分,最终赢得比赛胜利。可见,篮球是一种讲究团队合作、战术运用且具有对抗性的球类运动。对篮球比赛规则充分了解之后,本书试着将“快乐体育”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对篮球运动形式、规则进行调整,改变传统篮球教学方式与流程,使学生参加篮球运动时既能收获运动对身体、意志锻炼的效果,也能收获趣味教学过程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篮球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关于如何使高校篮球教学更加丰富、生动、趣味,本书在详细了解规则并融会贯通处理的前提下,提出了以下几点融合创新方式:首先是打破唯分数论,推动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改良。传统篮球体育课程重在锤炼技术,教师让学生通过大量反复的运动训练,打磨学生运球控球、战术配合能力,筑牢学生篮球运动基本功。将追求较高的课程学分作为篮球体育教学的唯一目标,过于注重结果,却忽略了篮球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丰富性。学生在如此教学氛围中则难以体会到篮球运动的乐趣,也就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对应的,课程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必须从源头上入手,改变以往唯分数论的体育教学理念,改良现有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课程效果、关注学生体验;改变以往课程组织方式,融入趣味性教学环节,不断提升篮球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保持较高的课程黏性,将趣味性、生动性、组织方式多元化、课程满意度等指标融入课程评价体系中,引导高校体育篮球教育科学转向。第二是深入贯彻寓教于乐理念,推动课程组织形式转变。传统体育篮球运动课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型,一类是非专业型。专业型课堂主要由教师传授成体系的篮球运动技巧为主,重在技术训练;而非专业则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较少进行技术指导。这两种课程组织形式都忽略了快乐教育理念,未能与课程教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对现阶段篮球课程组织形式进行创新改良,是贯彻寓教于乐教育理念的基本途径之一。

二、加强篮球文化宣传,让学生充分感受篮球运动魅力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视逐步提高,对大学生体能体质和运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相对完善的体育运动设施满足了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体育运动的方式也更加多样。随着媒体全球实况转播技术的发展,大学生能够足不出户观看到世界各地的篮球赛事。特别是以NBA为主的美国篮球赛事,成为许多大学生接触篮球文化的窗口,也是许多篮球运动爱好者的文化启蒙。现阶段,篮球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对于热爱篮球运动的大学生来说对各种篮球文化如数家珍,而对于对体育锻炼和篮球运动缺乏兴趣的同学来说则是闻所未闻。而体育作为一门公共必须课程,这种文化传播普及现状显然是不利于开展篮球教学的。因此,篮球教学必须重视篮球文化的宣传普及,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篮球运动的魅力,更自觉地参与到趣味性的篮球教学中来。关于篮球文化在高校中的普及推广,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以多渠道推动优秀篮球文化传播。一来可以利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以线上转播的方式将精彩篮球赛事向学生推广,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优质篮球文化。二来可以通过组织线下活动,人工推广的方式,挖掘潜在的对篮球运动有兴趣的爱好者,形成爱运动、爱篮球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组织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篮球比赛,调动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积极性。比如以学院为单位组织校际大学生篮球比赛,从赛事动员、后勤准备、运动员的选拔训练到赛事组织、结果评比等一系列环节,积极动员大学生参与,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篮球比赛中来,这也会让大学生潜移默化中提高对篮球文化的认可。三是在篮球运动教学中向学生普及篮球文化。体育篮球教学不能光传授篮球运动技巧而忽略篮球文化的普及,教师要有意无意地向学生传播优质篮球文化,来提升技能教学的效果。

三、加强篮球运动技能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篮球作为一项讲究技巧的运动项目,不是体能和力量的单方面博弈。要想在篮球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运动员必须磨炼自身运动技巧。包括个控球、传球、过人、上篮、抢篮、封盖、断球等个人基本功,也包括团队之间的战术配合,因为毕竟蓝球是一项集体竞技项目。本书将篮球运动技能教学分为技术教学、战术教学和游戏学练三部分。运动技能教学包括基本理论教学、进攻技术教学、防守技术教学,篮球技术是篮球运动员的基本功,战术运用则是团队配合是否密切,最终能否取得比赛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而游戏教学能让运动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磨炼基本功,主要是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小活动来磨炼个人技能或战术技巧,比如接传球游戏、运球类游戏、投球类游戏、脚步动作类游戏等,此类游戏在锻炼运动员个人篮球技巧的同时也能提高队员之间的合作默契度,对于提升整体团队整体实力是不可或缺的。篮球作为一项对抗性、观赏性不错的体育项目,球队中个人的出色发挥或团队的密切配合都能大大提升比赛的精彩程度,而要让比赛更加好看,就必须苦练基本功,对队员的个人基本功和团队协作能力都要很高的要求。关于个人技能训练,本书认为每个篮球运动员必须明确自身定位,对自己的篮球运动长处和短处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扬长避短,确定自身在球队中扮演的角色。控球能力强的一般作为控球后卫、突破能力强的一般作为上篮选手、投篮精准度高的队员一般负责得分、弹跳能力强的一般负责抢蓝护球,每个队员各司其职,方能提高球队整体实力。此外,本书强调,在快乐教育理念下,体育篮球的各种训练要更多地追求训练过程的趣味性,而非单纯追求技能提升。要对个人篮球技能训练、团队协作训练、游戏教学过程进行创新优化,贯彻快乐体育理念,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

四、优化课程组织方式,突出快乐体育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