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信息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7:47: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学信息技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学信息技术

小学科学信息技术分析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科学技术,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去观察世界、探索新知事物的机会。本文将从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的内容、方式、评价体制等方面作以浅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整合

一、影响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因素

(一)教学设备与教学理念的落后。即使现在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已经明显的提升,但是仍然有一些偏远的地区无法享受较好的教育资源,很多中小学仅仅是配备了简单的多媒体设备,对于大型的计算机教室几乎没有,不能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无法快速获取一些时事政治及教学资料,教学设备的匮乏以及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程度也不是太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技术的整合。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师与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只是一味的去提高学生的成绩,不去重视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整合,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认为信息技术只不过是简单的网上浏览,这样还不如让学生去买几本课外书读,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化世界里资源的实时共享性,倾向于自身多年来的教育习惯,不去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合理化教学。此外,学校领导注重的只是学生的升学率与成绩,根本不去在意这些关于信息化与科学的整合,简单的认为学生只要学会利用计算机搜索学习资料就可以了,没有真正意义上去理解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二)教师自身能力与时间的限制。少数教师还没有很好的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脱离出来,不理解整合的内涵,无法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课件。新课改相关要求需要让教师不但要具备课程的讲解能力还需具有信息技术整合能力,这对于那些早期从事教育事业的老教师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技术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教师整日忙碌于教案的编写,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关注信息技术相关软硬件的更新,造成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较低,不能熟练的操作信息技术设备,发挥其最大的功能。与此同时,评价体制与课时的限制也是制约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进步的主要因素。大多数老师的课时每周一般都在16节左右,可能还需要兼职一些看管实验室和教学仪器的任务,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精心准备一节整合课的时间远远大于一节基础课的时间。因此,绝大多数老师根本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完好的完成整合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此外,就是教学评价机制的陈旧。目前,笔试成绩仍然是考量一个学生成绩好坏的主要标准,成绩的来源也主要以笔试的方式来完成,很难体现体现出一个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整合能力,没有科学的评价机制,学生不愿意自主去探索信息技术,教师的付出也得不到相应的结果,这些都是制约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进程的主要因素[1]。

二、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教师能力培训、革新教师教学理念。教师是推行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的主导者,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执行信息整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假若教师都不能达到要求,那信息整合更是无从谈起。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废除以往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有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纠正教师对媒体与信息技术的看法,摒弃无意义论。学校要定期组织活动与讲座对老师进行培养,更新知识,让教师对信息技术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掌握教学改革的方向,优化教学课件与讲课方式,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学校领导指派专人去信息技术整合先进模范学校参观学习,为本校的教育发展奠定基础。还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相关科学教师不但需要熟练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软件与硬件的能力,多学习多媒体技术,将信息技术实实在在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探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的新思路[2]。(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整合不但影响着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更关乎到未来学生是否能够快速的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所以,学校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建立起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库,为教师设计课件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一个便利的条件,相关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要多积累一些重要的信息资源,这样不但可以增强自身教学的魅力,还可以为自己的教学内容增添丰富的素材。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整合花费的时间比一般课程多出好几倍,如何去调整各科之间的时间,将所有有用的资料分类整理最后集中在一起,这需要老师的综合素养达到一定的高度,同时这项工作花费的时间也将更多。但是当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实现信息的共享,运用局域网等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传播,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在实际的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融合为一体,就可以节约教师的信息采集时间,并给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熟练的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度,运用现代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使其信息技术与基本授课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完成信息技术与科学的整合。(三)实现知识的补充与再现。大数据与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以网络和媒体为主宰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代人观察世界、探索世界、拓展视野的一种便捷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广播性、便捷性为小学科学的整合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信息科学的文化底蕴。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带去精彩的知识,实现旧知识的再现与新知识的补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去网上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经过整理收集之后,再组织学生课堂交流,讲述每一个人对某一知识点的拓展与理解,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与欲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再现知识背景,让学生深刻感受知识点应用的场所,让孩子们在庞大的信息流中学会寻找有用的信息。通过查询、整理、归纳、讲解这一过程,学生的思维空间也会不断扩张,创新能力也提高了,有效的实现了知识的再现与补充,使其小学课堂更加具有时代感,授课内容更加的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有了加强,也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夜,这样才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打破瓶颈,将教材中的内容及时、准确的反映出来[3]。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教学研究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仅促进了信息的交流,还可在教学中与课程有效结合。信息技术的方便与高效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还能在信息的获取上拓展获取的宽度。《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回归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结合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将学生查阅的信息与所要学习的课程有效地整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整合;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他们的自制力都不够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好可以解决教学中遇见的这一问题。学生在接受图片或者视频时的效率要远远高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或者口头的讲解。通过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不仅可以克服这一困难还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

随着科学和经济的发展,大多数的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不仅教师节省了在黑板上书写的时间,还能在形式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小视频或者图片等,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究。小学时期的学生也是正在好奇心较强的阶段,通过多媒体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程度就会大大地提高。在学习植物的生长繁殖的相关知识时,书中讲到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并不理解书本中所讲的知识。如果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在网上寻找一些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先将这些图片等资源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在视频中首先能够了解到教师将要讲授的主要知识,其次通过学生的观察,就会对教师的问题有初步地了解,然后视频或图片的方式还能使学生面对理论性强的知识,有客观的感受,在视觉上感受植物的生长繁殖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还能解决学生理解难的问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于问题的思考能力方面有促进作用,使学生由面对书本上的文字,变成了面对生动的视频或者图片。

二、利用信息技术设立情境,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论文

一、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有效整合有哪些优势

1.传统科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它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研究”的有利条件。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软件,可创设虚拟仿真环境,让学生不断的探究和体验,能将学生从机械、简单、繁琐的数据处理过程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充沛的精力和更多的时间用在创造力的培养方面。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有多样化的特点,学生能在动态情景空间中读取数据、观察现象、探索和发现研究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增添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自觉性。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并训练了学生的探索研究的能力,既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2.农村小学由于教育经费不足,利用多媒体可以使教学过程得到控制。它使数据采集更精确、更理想、更智能化,还解除了实验者繁重的劳动,同时解决了学校经费的不足这一难题。

3.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大程度的显示了它的自由性和开方性,将学生带入无比辽阔的世界。要使“静”态变成“动”态、“微观”变成“宏观”、“高速”变“低速”、“连续”变“定格”,只有通过多媒体来实现。虚拟实验、同步录像,它能使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变化变成有“形”、有“声”、有“色”的事物,能变抽象为直观,变讲不清道不明为“一目了然”。它可以多次重复模拟自然实验过程,再次呈现自然现象。用慢镜头对科技实验过程加以分析,既有实验的真实性,又有频闪照片的特征。在教学中,若将多媒体和真实的实验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科学研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空间的拓展。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

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的目的,它能给科学课堂教学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补充传统教学的不足,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模式。但也不能应完全丢掉传统教学的优势,更不能过多、无限制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取代科学实验。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推进美术的科学化探索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美术课堂主体发展性管理科学化

【论文摘要】应用信息技术,推进美术课堂主体发展性管理科学化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与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结合,为学科课程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提供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势在必行,应用信息技术,推进美术课堂主体发展性管理科学化,信息技术教育和其他课程的整合,就成为课堂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课题。在美术学科中充分发挥网络及各种多媒体资源的优势,灵活地运用现代媒体开展教学,可大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美术学科学中引人信息技术并加以整合,推进美术课堂主体发展性管理科学化,成为美术教学的一项紧迫和必要的课题。

一、信息技术服务美术课堂主体学习任务的现状与背景

教师遵循创造性思维活动逻辑程序,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问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整合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出发点首先应当的是课程,而不是计算机,强调应当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的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它方法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与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结合,为学科课程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提供平台。把教学过程应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间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基于课程整合思想的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中为学生安排特定的学科学习任务,因而可以结合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将美术学科中的学习任务设置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使用信息工具解决具体问题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的整合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课程的融合

摘要: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课程相融合对幼儿发展“核心素养”有关键性意义,也为拓展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方向,促进幼儿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基于对园际差异及园所自主性的忽略,目前少儿编程、STEM教育理念、人工智能和3D打印技术为主的幼儿园信息化科学课程有待于开发新的融合途径。从信息筛选常识课、信息技术工具课、技术模拟实验课、技术实操常态课的新视角解读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课程融合的新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科学课程;融合途径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施行以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代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影响新生代未来生活、学习、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作为人类科学启蒙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课程,其与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轨迹是不可分割的,所以,研究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课程的有效融合则成为幼教人新的努力方向。

一、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课程相融合的重要意义

1.为发展幼儿“核心素养”奠定基础。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各学段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当具备的适应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中包含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与幼儿园五大领域之一“科学领域”的要求不谋而合。事实上,除了“科学素养”以外,“核心素养”还包括“信息素养”“文化素养”“心理素养”等。综合当下信息环境的高速发展和覆盖,“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青少年儿童未来生活的基础公民素养。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的科学课程中,融合当代信息技术,让幼儿具备筛选、辨别、使用信息与技术的能力,扩充科学常识,拥有科学态度,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幼儿的未来发展。2.为研发幼儿园课程内容拓展方向。幼儿园课程主要由五大领域,即语言、科学、健康、社会、艺术为设置基础,课程内容基本不脱离五大领域的范畴。在传统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课程中,教师作为主导往往是带动幼儿观察、测量、实验或进行科学游戏等。但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幼儿园不可避免的引入信息技术软件或硬件,这些设备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五大领域课程传统的学习方式,尤其在科学课程中更为明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科学领域要求幼儿“初步感知常用的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指导科技产品有利有弊。”[2]信息技术在科学课程中为幼儿呈现的世界是幼儿经验世界之外的,为幼儿对世界的探索兴趣打开了新的大门,也为科学课程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内容和开发方向。3.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幼儿园科学课程与其他领域课程相比,其特殊性更加明显。科学课程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通识性知识、科学常识、文化常识和专业知识。由于信息化环境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幼儿在家中、幼儿园中、社会中所获取的信息量巨大,但自身的辨别能力有限,吸收标准更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作为统筹规划者,在科学课上,在一日生活中规范幼儿的科学价值观,吸收准确的科学知识,保有正确的科学态度。这一切的基础均源于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高度发展,所以,教师本身信息的择选能力和对技术的甄别与应用能力则成为教好幼儿的首要条件。这种源于工作发展需求的学习与训练,也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4.有助于幼儿适应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幼儿园科学课程绝不是脱离生活本身的“科学研究”,而是和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探索”。在扁平化的信息社会,人的沟通、学习、工作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幼儿未来也将生活在信息群和技术流之中,小到生活缴费、买东西,大到工作便捷软件和科技产品的使用,均需要幼儿拥有不断探索、学习、使用、适应的能力。在幼儿园信息化科学课程中,不仅要让幼儿学会使用日常的科技产品,也要培养幼儿适应未来生活的信息观和技术观。在科学课程活动中,让幼儿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拥有较为系统的认知、熟练操作的能力、创新发展的思维、科学实践的精神,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世界。

二、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课程融合的现有途径

查看全文

初中科学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论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科学整合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学整合,可以优化科学教与学过程,大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课整合的意义及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对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有所借鉴。

随着教育改革的前进和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提高,教育设备的配备越来越现代化,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是现代化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联系切身实践,就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课程整合的意义及策略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学整合的意义

1、信息技术可以为初中科学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资源

“技术,尤其是万维网的扩展,使得信息如此容易获得,以致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能够容易地找到有关的思想、概念和主题。网上的许多信息源都是原始数据来源,它们常常包括了和科学家使用的相同的数据体系。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百科全书式的信息资源,并且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呈现方式,能创设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数字化环境。

查看全文

小学信息技术科学教学论文2篇

第一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离不开信息技术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使知识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特别是能将一些难以见到的自然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学生眼观其形,耳闻其声,立刻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在星空中》这一课时,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课前调查后,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有效地感知遥远、神秘、美丽的星空。把九大行星的特点,位置的变化,用形象生动的手法展现给学生。学生好似在星空旅游一般,直观地感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不仅解决了教学难点,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星空奥秘的浓厚兴趣。

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离不开信息技术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而信息技术手段不但可以将重点、难点完整地展示给学生,还给学生带来的感官的冲击,极大地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述清楚的疑难点,尤其是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才能解决的教学难点,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模拟来解决。如教《日食和月食》这一课时,通过课件,在银幕上出现月亮渐渐被黑影遮住,光线越来越暗,依次将月偏食、月全食的整个过程展示出来,学生看到此处时就开始犯疑了:“月亮怎么不见了?这个黑影是什么?”这时,我及时抓住学生有强烈兴趣的契机,导入主题,迅速点燃了整班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多媒体,学生对日食和月食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将月食、日食的知识逐一向学生剖析,本节课就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化繁锁为简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使科学课堂教学内容在学生心中“站立”起来。

三、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离不开信息技术

查看全文

小学数学中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

摘要: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理念,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让教学更加活跃,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教学效益的提高。那么如何有效运用就成为教师所必须要重视的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现代信息技术;科学运用

数学是一门集抽象性、逻辑性、操作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体的学科,这决定了教学的特殊性。而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的语言讲解为主,难以将抽象的知识讲清讲透,教学枯燥无味,这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直观而动态地展现知识,将抽象的知识寓于直观的事物与生动的场景之中,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新课改全新的教学理念,更加符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科的特征,能够为学生打造富有活力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打开数学探究的大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已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可,那么如何科学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使之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推动力量,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是需要我们重点实践与探索的课题。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浅谈如下几点见解。

一、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动力。只有建立在学生对学科浓厚兴趣基础之上的认知活动,学生才会当做一种乐趣愉悦地参与其中,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参与度与参与面。反之只能让学生与学科越行越远。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这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更加具有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不能单纯地将其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只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同时还要加强与新知的联系,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兴趣点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来。因此教师在收集、选择与组合数学素材时,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知识点,这样才能选取富有典型性的数学素材,使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新知密切相关,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新知上,引导学生运用已知来学习未知。否则与新知关系不大,教学再新颖,再有趣,学生兴趣再浓,也只能是形式上的热闹,而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实质性作用。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切入学生的心理与认知特点来选择合理的教学素材,以使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如此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将人机互动与生生互动结合起来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入,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结合得更加紧密。在科学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已成为现代教学的趋势。将信息技术合理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于小学科学教学,不仅能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也能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还能巧妙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强化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提高科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教学;效率提高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改革中最有活力和潜力因素,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深层次融合,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又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提问、交流合作和收集处理资料信息等方面的能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就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点燃兴趣之火,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实验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保持和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融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一种必然趋势。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好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轻松、易于交流的学习环境。例如,教学新教科版六上《多种多样的植物》和《种类繁多的动物》这二节内容时,很多动植物学生平时根本见不到,无法获取感性知识,单纯靠老师的语言描述,学生很难理解,给动植物分类更是无从下手。如果教师事先能从网络上搜集各种动植物的小视频或图片播放给学生,生动、逼真地展示自然界中各类动植物的名称、各个部分(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动物的身体构造、生命活动特征等)和各自的生活环境,同时配合学生的观察活动,让学生掌握各类动、植物的特征后对植物、动物进行自主分类,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分类方法再汇报,学生定能说出许多的动植物分类方法,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学习兴趣会更浓烈,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无法感知、教师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一些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教学,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有效融合的思考

一、在把握好融合的度上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

在一节课上要把握好融合的度,首先就要明确“融合”一词。“融合”要求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强调的是教学内容和要用到的信息技术互不分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一体化的过程,是有机的结合,无缝的链接,双向互动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和信息技术简单的“拼合”,二者要逐渐融为一体,“融合”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基于此,我们科学教师要设计好一节课。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是为用而用,必须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盲用、滥用,只能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主要工具、媒体和方法融入到科学学科教学的各个层面中,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将各种教学要素综合的加以考虑,使科学学科学习内容的组合更加合理、清晰、激趣,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更加优化。以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呈现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让教材活起来。

二、在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上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科学教师动脑筋。

1.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如何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特别是一些学生比较陌生、且不太容易用实验或其他教学手段表达的内容,恰当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果实和种子》一课的明确种子的结构———胚与种皮的教学中,我是在学生实验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用flash演示强化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直观形象的去感受,观看到种子的内部结构,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有效的突破教学重难点。在“了解种子传播的途径”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我分段播放了种子的传播方式的视频:蒲公英借助风力,鸭腱藤借助水及种子的其它传播方式。视频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去感受,从学生熟知的蒲公英入手,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使学生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被奇特的自然现象所吸引、震撼,然后引导学生说说种子传播的途径有哪些,学生已经把不是很常见的植物的传播途径深深地刻在头脑中,对种子有了更多的认识,教师进而揭示课题。

2.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难点。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往往比较抽象难懂,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把一些抽象模糊的概念变得直观具体,使学生易学懂呢?《看星座》一课教学中,认识各种星座是教学的难点,在课堂上学生无法观察到星空的现象,如果只是单纯的靠教师口头讲解和观察几张星座图片,让学生凭空想象,既无趣,又难掌握,要观察却受到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这些内容也就成了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星空模拟这个强大的软件,逼真的操作,把夜空灿烂的星图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复杂现象变得简单、容易了,学生的思维也得以发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