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措施范文10篇

时间:2023-04-26 08:15:26

技术创新措施

技术创新措施范文篇1

[关键词]企业创新;因素;措施

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推动资本经济转变为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技术创新引领世界新的发展方式,而我国国有企业更应适应当今科技发展形势,依托研发创新,带动我过科技发展走在当今世界强国前列。国有企业即国有控股企业,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现代公司制股东职责的国有企业,包括中央和地方国资委及其他管理机构监督管理的企业。国家对企业产权拥有所有权,最高权力机构也是由国家派驻的代表构成,国有企业经营盈利行为处处体现了国家利益与政府意志。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经营组织模式,同时具有经营性和公益性企业的特点,其经营性体现在为国家赚取税收和利润,其公益性体现为在一些基础性行业、民生保障性行业提供产品及服务,起着调和稳定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技术创新是指通过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服务等方式创造新技术的一种经济活动,从技术新构想到应用于实际生产,同时产生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活动,整个过程关键在于技术开发的经济化。技术创新战略包括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等方式。下述,就影响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加以分析,提出强化国企技术创新的措施。

1.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1.1基础研究

我国研发总支出占GDP的比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低于1%,近年虽逐渐增长到2%,但其中主要是应用研究,用于基础研究的多年来仅占到国家研发总支出5%左右,发达国家均在15%以上,德法两国更达到20%,我国研发总支出占比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目前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技术创新人员,但基础教育、短期获利和物质收益等因素严重干扰了人员成长。另外,我国科技资源较为分散,有许多科技人员重复申请项目,同时还得频繁接受各种项目评估评价检查,这就导致很少有科技工作者能静心从事风险高、探索性强、周期长的基础性研究课题。此外,社会整体控制弱化,稳定支持欠缺,各个创新单元分工不够明确,功能渐趋统一,这都造成项目研究混乱。对此,科学研究需要加强统筹思考,协调各项目研究的范围与深度。

1.2创新效率

国企资产回报率相对较低。国企资产回报率相对于民企而言人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同行业国企比民营企业资产回报率低2-5个百分点,这是国企目前遇到的困难问题,从企业发展的目标来看,仍需大幅度提高投入产出比。国有企业在技术研发效率上与民营企业也还有较大差距。研发投入资本数额相差不大,但整体运行效率仍有不小差距,每1亿元研发支出获得的有效发明专利数,国有企业仅为民营企业的41%,是外商投资企业的68%。整体上,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仍需要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目前,国企和民企都面临同样的营销竞争,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研发效率和技术创新问题,也必然将在市场竞争中遭遇到巨大挑战。

1.3科技成果转化率

科技成果转化率是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商品化的成功率。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达到60%至70%;我国2016年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2%,与发达国家70%左右仍有较大差距。科技成果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且能产生良好经济收益,更容易被推广;而与消费者脱节或是社会需求范围相对狭窄的科技成果,特别是一些不成熟、不完善的科技成果,由于经济指标尚未能符合生产要求,也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往往难以推广。我国目前以论文数量衡量科技人员的学术水平与创新水平,对于科技成果综合性评判更重视数量,对质量的要求仍较低。尽管我国科研人员数量已达到世界前列,但这些科研人员因职称晋升需要更加重视,相反对于成果转化慢、开发难度大、耗用时间长的项目开展研究则存在困难,更难以充分体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2.采取措施

2.1完善创新机制,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

管理创新是保障。管理创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构建稳定的创新管理支撑体系,建立优化配置资源、持续激发创新的企业整体管理架构。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当代甚至面向未来的技术创新组织,通过设立技术创新专职管理部门,不断优化企业组织架构,打造专业技术研究团队,同时仍需关注日常渐进式基础创新,从而带动员工创新激情,获取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国有企业立足全球信息化大发展,建设完整的技术创新信息管理软件系统,结合现代网络及数据处理信息技术,提升各种技术信息处理分析能力。技术创新是核心。国有企业需努力围绕技术创新的核心作用,构建稳定的技术创新机制,在完善创新管理平台基础上,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国有企业应采取自主研发和合作创新相结合的模式,既要充分发挥宏观作用,通过企业联合、项目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在重大技术创新中发挥带动作用,下决心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也要汇滴水以聚江河,通过循序渐进方式开展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工艺、设备、材料、服务等方面创新,形成拥有核心技术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服务能力。

2.2突出创新主体,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以产权为基础,对所属财产进行合理的支配与使用,完善产权制度,充分发挥产权制度区届、激励、约束、交易等功能。企业产权制度的运行情况最终会影响到资源配置的效果,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一方面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进而影响企业创新效果。组织制度是企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企业从事组织活动的基本规则。企业组织制度实际就是规定了企业组织架构及运行要求,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与权利,同时也明确了组织内人员行动方向及相互之间行为关系。完备的企业组织制度可以为技术创新管理部门和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组织环境,使企业各种资源能够协调一致地实现技术创新目标。管理制度是企业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人才、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建立完整的研发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能够完全满足企业需要的研发体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研发管理制度,才能促进企业的研发工作,稳定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水平。

2.3加强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国有企业需面向未来长期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提前基础研究部署,加强基础研究,以应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变革;在研究模式、评价机制、人才招聘、职称评定、组织制度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技术创新体系,并积极推进企业应用,让基础研究配套体系落到实处;加强扫除高校、科研院所之间人才流动,通过共建技术中心、委托开发、合作项目等方式,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加快“产学研”之间融合贯通,逐渐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技术创新相互贯通发展的科技创发展环境。国有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横向交流,通过联合创新的方式,支持承担企业甚至国家科研项目,用实际应用科技成果获得国家资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用科技产品增效来提高技术创新团队的社会地位和盈利水平,进而推动高校及科研院所研究方向,提高高校及科研院所研究水平,通过技术创新发展推动对社会进步。

2.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

国有企业需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遵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公约和国内相关法律法规,遵循企业间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合同,加快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学习外部先进知识产权同时,更应立足自主创新,注重保护本企业自身知识产权,提高本企业保护、运用和创造知识产权的能力。国有企业需加强宣传保护知识产权,与社会各界共同致力于知识产权事业的健康发展;认真履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企业责任,增强全体员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共同推动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国有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拥有本企业所在行业领域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进而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弱势地位,才能更具经济竞争力,才能更具国际影响力。

2.5以创新人才为本,营造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

国有企业要实现创新引领,重点在人。国有企业要把尊重科技创新人员的科研活动主体地位落实到位,建立并完善符合科技创新特点及规律的管理制度,坚决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支持。国有企业应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人才配置各种资源,包括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氛围、配套创新经费等等,推动科技创新人员更加高效开展各项技术创新工作。国有企业需充分保障科研人员各项工作和生活条件,放宽科技创新人员在科技项目立项选题自主权,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强化建设企业技术创新核心团队,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对科研骨干在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时予以倾斜。国有企业首先应尊重科研人员的个性,构建知识共享平台,依靠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不同方向、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的知识信息互通交流;针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方向,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培养行业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和核心人才,为企业技术创新注入连续不断的人力资源;在人才团队技术上,通过完备的体制机制,吸引汇聚优秀技术创新人才,打造具有未来视野、战略思维、进取精神、勇于开拓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形成支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鲜明导向;创新文化必然是人本文化,逐渐形成激励探索、鼓励超越、包容挫折的创新文化。

【参考文献】

[1]国有企业百度百科[EB/OL]

[2]陈文健,国有企业提升创新力的五个维度,经济日报[N],2020-04-10.

[3]丁红梅,赵立春.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滞后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2(3):58-60.

[4]周玮,范月龙,高璐,等.影响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分析[J].北京: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3):5,12.

技术创新措施范文篇2

1农业机械技术的现状

农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农业机械技术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农业的发展,从而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1.1重视程度不够。工业发展创造的及时经济利益吸引大批量人员参与到工业生产之中,农业机械技术缺乏培训资源,接受培训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低,没能认识到农业机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培训就抱着应付的态度,走走形式。看似简单的机械操作,由于操作员的掉以轻心而造成操作失误,影响农作物的播种或收割;操作不当,损坏机械的现象时有发生。1.2缺乏创新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大部分还沿用传统的技术,培训中没能及时将更新过的新型农业机械技术加入进去,培训内容陈旧,没有吸引力,达不到培训的目的。培训方法也一成不变,受训人员会越来越少,严重阻碍培训计划的执行。1.3硬件配套支撑不足。农业机械技术大部分是实践操作的培训,目前在农村的大部分地区,没有相应的农业机械供培训者使用,培训只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表演,受训者没能真正掌握农业机械技术[1]。甚至有些地区,没有固定的培训地点,专业的培训员,培训机构都没有建立。

2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方案

创新是技术的灵魂,农业机械技术由于其固有的枯燥性,培训难度大。但农业机械技术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农业快速发展,提高人民饮食水平的保障。所以农业机械技术培训陷入两难的困境之中,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方案能增加培训的趣味性,促进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2.1发展新生源,重点搞技术。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人民只注重它的经济效益,农作物贸易机构多如牛毛。而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技术却被忽视了,农业科学技术研发机构如凤毛麟角。鉴于这一现象,国家应倡导相关农业重点区域利用其自身的优势资源,带头组织创办农业技术研发机构,广泛吸纳农业机械技术人才,增强培训力度,为实现大面积农作物机械化操作奠定基础[2]。2.2政府需支持,引入新活力。农业机械设备的制造和使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应鼓励农民购买使用机械来代替手工农业操作,适当的给予购买者免税和资金补贴,以此来减少机械制造企业的研发困难。同时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对机械制造企业实施优惠政策,为农业机械制造的研发引进更多流动资金和资深企业。从而优化农业机械的功能,提高机械播种、收割和加工的质量。技术研究主要是要提高机械操作的质量,但目前有些企业只注重机械加工的生产效率,在许多方面机械加工的产品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机械制造需要政府的支持,为其引入新活力,来提高机械的性能,改善操作工艺流程。

3农业机械技术的培训措施

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的主体是受训者,培训者起主导作用,培训也是一种针对性强,注重活学活用的开放式教学。培训措施是否得当是培训成败的关键因素,培训时一定要选用合理的培训措施。3.1端正态度,提高意识。培训时,一定要让受训者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服务意识,接受培训的人员素质不高,培训中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认识到农业机械技术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培训过程中时刻提醒受训者认真学习新技术,上岗后要能独立快速操作,服务于农民,让机械操作代替手工操作,从而减轻农民劳作压力。3.2以身作则,榜样培训。培训人员要以身作则,为受训者树立榜样。技术是时时更新的,培训者应不断学习、研究,提高自身在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的水平,与时俱进,时时刻刻提升自我价值。理论和实践操作同等重要,培训者能灵活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还要注意生态环保问题[3]。培训者只有从自身出发,才能让整个培训流程更加完美。3.3借用新技术,改进培训方式。现场培训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培训或简单操作流程的培训,而是手脑并用的活学活用的演示与讲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的传播速率快,传播方式新颖,传播内容丰富多彩。所以,培训者应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这些优点,加大力度推广农业机械技术,让人们随时随地都可接受培训,学习新技能。

4结束语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而人们生活中所需要的食品基本都是由农业生产提供的。研究农业机械技术归根结底是在造福人类,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所以建议人们从思想上重视农业机械技术,并驱动行为积极参与农业机械技术的研究,推广新技术。

作者:范志杰 单位:河北省定兴县农业局

参考文献:

[1]王德勇,姜富年.农业机械技术的创新与培训措施[J].乡村科技,2016(21):92-93.

技术创新措施范文篇3

关键词:防洪工程;生态护坡;内涵;技术;问题

防洪工程中的堤防、河道护坡是一项量大面广的基础设施,通过技术创新,来选择和确立兼顾防洪、生态和节约的工程护坡形式,是水利工程设计和防洪建设的一大课题。人们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条件下,对生态护坡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洪工程生态护坡建设应树立“尊重自然、恢复自然”的理念,使护坡工程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现将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水利防洪工程生态护坡谈几点认识。

一、生态护坡是防洪工程的发展趋势

生态护坡是现阶段人们在对水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条件下,日益受到重视的。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态与环境恶化日益加重,特别是严重的水污染引发了新的治水理念变革,为减少水质污染,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相适应的新型生态护坡形式脱颖而出,生态护坡是防洪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生态护坡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二、生态护坡的内涵

生态护坡,是指“用活的植物,单独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和非生命的植物材料相结合,以减轻坡面的不稳定性和侵蚀”,其途径与手段是利用植被进行坡面保护和侵蚀控制。目前,工程界更直观地把它称为“边坡绿化”。生态型护坡是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保证护坡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兼顾工程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效应,以达到一种土体和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

三、生态护坡的技术

我国生态护坡技术近期发展较快,形式多样的生态护坡技术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较发达城市的河道整治过程中得到应用。目前采用的生态护坡技术主要有:植被草、水力喷播植草技术、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水泥生态种植基等。虽然它们起源时不一定用于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方面,但在防洪护坡使用上可以借鉴和参考。下面介绍几种生态护坡技术:

(一)植物护坡。发达根系固土植物在水土保持方面有很好的效果,采用发达根系植物进行护坡固土,既可以达到固土保沙,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以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还可以进行景观赏,在防洪工程护坡方面可以借鉴。城市河道用植物护坡也存在一些问题。护坡当年易被雨冲刷形成深沟,护坡效果差,影响景观。长期浸泡在水下、行洪流速超过3m/8的土堤迎水坡面和防洪重点地段(如河流弯道)不适宜植草护坡。

技术创新措施范文篇4

拓展煤炭产业链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煤化工,确定拓展煤炭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对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煤炭矿区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但要注意的是拓展煤炭产业链并不意味着能从源头上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何况某些拓展项目属新兴的朝阳产业,其科技含量之高、投入资金之多、存在风险之大都是难以估量的,因此煤化工的发展之路并非一马平川。新型煤化工是一个技术与人才高度密集的现代产业,现在很多大型的新型煤化工技术尚处于初步试点阶段,要想真正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推广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这其中需要引入大量设计研发、生产施工、管理运营等相关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但我国从事煤化工生产及研发的工作人员多由石化行业或其他关联领域转行过来的,可以说现阶段制约煤化工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不足。大型现代煤化工技术多是首次在大规模的工业化中应用,所以下列风险不可避免:技术在初步试点阶段虽然可行,但没经过实践长时的运行检验;当前煤化工中关于“三废”的处理技术尚不完善,距离真正实现“零排放”还有几步之遥;经济、技术等方面还没得到验证,因此要想完善技术必须进行深层次的集成优化与升级示范;投资强度大必然会造成部分投资者望而却步,总之要想新型煤化工的现代化发展一帆风顺,必须做好事先的经济风险评估。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气化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和转化的核心技术,是发展煤基化学品、IGCC发电、制氢等工业的基础。大规模气化技术的应用对引领煤化工行业的转型发展、促进我国化学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一些产业链延伸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技术风险。

2新型煤化工技术问世

我国的芳烃年消费量超两千万吨,其为大宗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作为化纤、塑料等领域的关键生产原料成功覆盖了服装面料、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装饰装修、电器产品、移动通讯等行业。市面上的芳烃有不小于97%都源于石油原料,而我国石油产能不足,40%的芳烃依赖国外进口,而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煤制芳烃技术的成功问世成为了新型煤化工现代化发展之路上的一个里程碑突破,不仅有利于推动石化原料的多元化发展,也有利于应对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当前用煤炭资源代替石化生产原料成为新型煤化工现代化发展的重点方向,同时要求真正实现煤炭资源的“零排放”,这一点已被国家能源局写进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煤制芳烃技术以煤炭资源为主要生产原料,由煤气化、合成气制甲醇和甲醇制芳烃三大关键技术组成,其中国内外关于煤气化与合成气制甲醇的生产技术都已纯熟,唯有甲醇制芳烃这一生产技术还是白纸一张。而经由我国清华大学自主研发成功且当作催化剂的甲醇制芳烃和能够应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流化床甲醇制芳烃填补了此项国际空白,对我国发展安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经清华大学各位专家们数十年技术攻关而成功研发的流化床甲醇制芳烃在煤制芳烃技术领域里可谓具有划时代意义,其成套技术的创新性之强在技术领域的发展史中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且将同类技术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流化床甲醇制芳烃成套技术的先进性表现在操作流化床装置时,虽然弹性较大,但是非常平稳、易于控制,其自动化与连续性非常高,甲醇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芳烃,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氢气,真正实现三废“零排放”、环境“零污染”。清华大学各位专家们在研发煤制芳烃技术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化学”的理念,煤基甲醇生产在经过脱硫、脱氮等程序后,生产处的芳烃必然是干净的、不含丝毫杂质的;甲醇转化成芳烃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氢气并非无用武之地,其可以回炉用来调整合成气的碳氢比;甲醇转化成芳烃的过程中产生的甲烷和乙烷可用作燃料或制氢原料,并且在下一道工序中还能再次转化为芳烃,可谓一举多得,真正实现了物尽其用、物尽其责,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当今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要想长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和煤化工领域中站稳脚跟、占据技术高地必须大力发展科技,不断突破创新。这就要求企业要积极研发煤制芳烃技术的延伸产业链,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企业与众不同的技术核心竞争力,继续探索被视为最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科技创新途径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并发展运用这种模式,促进企业的科学、可持续、快速发展。因为谁能在新能源战略竞争中取得优势,谁就能在下一场产业革命中充当领跑者。需要强调的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相对比较丰富,而研发煤制芳烃技术的延伸产业链势必会带动相关下游产业的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实现东部地区共享中西部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还有利于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对实现西部大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与现实性。研发煤制芳烃技术作为实现新型煤化工的现代化发展的第一步,一定不能出丝毫差错,后续的很多相关工作都要稳扎稳打,坚决杜绝急于求成。

3结论

技术创新措施范文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措施

1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是建筑行业的重要内容,在大力加强施工质量的同时,还应注重工程的整体效果和设计美感,大力倡导施工技术创新,按照工期制定具体的施工计划,引进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摒弃相对陈旧落后的施工模式,对施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做到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降低施工成本。

2房建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房建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减少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需要。建筑工程是一项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而施工技术的缺陷会进一步增加这种风险,并且施工安全问题一直是建筑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为了减少房建工程的安全隐患,有必要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

(2)减少环境污染的需要。在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主要包括施工设备发出的噪声污染、固体灰尘污染、泥浆污染等。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建筑施工技术的低碳化、绿色化发展也成为必然[1]。综上,对房建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创新,既是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3房建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创新意识不足

创新意识不足是目前房建工程施工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缺少施工技术创新意识,意味着缺少创新的积极性,而缺少积极性,会导致我国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始终处在落后地位,难以真正实现创新。创新意识不足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领导层面创新意识不足,从而导致整体员工的积极创新意识薄弱,一直固守成规,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是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无法得到提升;

(2)员工自身创新意识不足。作为员工,受到不完善市场以及行业不良风气的影响,将工作重点放在经营管理中,以谋求更好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对施工技术的创新。另外,在施工企业中,技术型人才的待遇普遍不高、工作环境也比恶劣,影响了员工创新的积极性,使其丧失创新的动力。

3.2创新管理不到位

施工技术的创新管理直接关系着技术的创新水平。目前,我国现阶段房建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少完善的创新管理制度。制度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准则,由于房建施工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导致现阶段我国房建工程技术的创新管理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

(2)创新管理技术水平不高。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看,我国企业在房建项目中的投入相对较少,并且缺少资金支持,不仅导致施工技术的创新难以开展,更缩减了技术创新管理方面的经费,使房建施工难以引进新的管理技术[3]。总而言之,创新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房建施工技术的创新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3创新机制不够完善

房建施工技术的创新机制主要包括人才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等。而创新机制的不完善反映了施工企业人才培训机制与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具体来说,人才培训机制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我国政府、企业及有关部门等均鲜少制定有关房建施工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训政策,企业自身也并未对施工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采取一定的措施,导致目前行业中的创新型人才极度缺乏,而人才的缺乏,必然会导致创新水平无法提高,对房建施工技术的创新产生了极大的阻碍。而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创新积极性不足。激励主要包括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目前,对于房建施工人员,精神激励制度几近没有,而物质激励制度也存在很多漏洞,这种情况下,很难真正的提高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积极性。

4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对策

4.1树立正确的施工技术创新理念

要树立正确的施工技术创新理念,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企业领导层应正确看待施工技术的创新,认识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以及重要作用,进而在思想层面将施工技术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将创新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中,以期通过领导效力,带动员工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

(2)积极引进先进的创新理念,并组织定期培训活动,向员工普及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以及专业知识,进而在提高员工创新意识的同时,为其创新行为提供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撑;

(3)企业员工也应提高自身创新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组织的培训活动。

4.2提高创新管理水平

房建施工技术创新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应从创新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2个方面着手。具体来说:

(1)企业应对施工技术创新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进一步明确管理目标、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等相关内容;

(2)企业应加大投资,为先进创新管理技术的引进,提供一定的资金、资源方面的支撑,保证创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创新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企业还应建立创新管理监督机制,对房建施工技术的创新管理施加外部压力,确保制度的贯彻落实。

4.3完善施工技术创新机制

房建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创新机制,而施工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离不开具有创新理念精神的领导团队。首先,应进行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的创新,然后带动整个企业文化的创新,进而促使企业生产施工技术创新。另外,由于时展速度较快,施工技术更新换代较为频繁,部分施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无法达到技术创新水平。因此,房建施工企业应加大对内部创新人才的培养,组织相关技术知识学习,调动施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对技术创新性人才的引用,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从而提高房建工程施工技术水平。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平质量也大幅度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的期望值也随之增高。因此,提高房建施工技术非常重要,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结合我国房建施工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把创新技术贯穿到房建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使工程质量与进度得到双重保障,为我国房建工程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潘光德.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措施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6,8(Z2):2-3.

【2】王新宾.浅析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举措[J].工业c,2017,3(7):66.

【3】肖红飞.浅析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及措施[J].房地产导刊,2016,3(17):3-4.

技术创新措施范文篇6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现代林业;发展;研究

创新是林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关键因素,只有加强创新才能够让林业技术满足现在林业的发展需求,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林业资源。林业是现代化农业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林业管理制度已经处于不断完善状态,但是在林业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技术的创新速度。因此,作为相关的林业部门管理人员应当对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能够结合林业发展实际制定技术创新计划。

1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的促进意义

1.1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林业发展呈现出了现代化趋势,而在这一过程中林业技术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林业技术创新可以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有效优化,培育出更多的新型林木品种,促进林业经济和社会两种效益的共同提升。传统的林业产品种植模式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在林业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林业产业必须要对种植模式进行创新才能够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满足市场上对更多林业资源的需求。林业产业结构优化是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才能够不断推进现代林业体系的形成,扩大林业整体生产量。通过林业技术创新可以开发出新的林业种植品种以及种植模式,能够保障林业产品的质量,这对于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促使林业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巩固林业经济发展基础。

1.2推进林业绿色化进程

建设现代化是指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仅需要重视创造物质财富,同时也需要创造精神财富来满足人们逐渐提升的物质文化需求,创造优质生态产品,美化生态环境,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态环境。由此可见,推动林业绿色化进程是极其必要的,能够落实党提出的发展理念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而林业技术创新则是推进林业绿色化进程的关键因素,通过新型林业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的林业生产管理模式,保障林业产品的质量,为林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传统的林业发展模式较为单一,没有重视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不符合绿色发展观念,而技术创新则改变了这种局限性,林业管理向着数字化以及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林业技术创新还可以为林业的可持续经营以及发展提供技术动力,使林业能够和自然生态环境呈现为协调发展的关系。

1.3优化林业产业人员结构

林业产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从业人员的数量有所增加,目前林业工作人员的人口基数较大,工作内容多数属于重复性的内容,并且难以受到管理者的有效控制,使得林业产业人员的整体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化林业的快速发展[1]。通过技术创新则可以改变这一工作现状,使林业生产活动中的人力资源投入大量减少,解放了林业人员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人员管理效率。林业技术创新可以让林业产业人员拥有新型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手段,对于提高林业人员专业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从而可以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林业产业从业人员队伍,为林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技术创新可以让更多新型人才进入到林业行业内,从而为从业人员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新的发展理念。

2影响现代林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一,林业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林业科技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忽视了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当前我国虽然在林业科技方面投入了较多的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部分林业科技也已经投入到实践应用中,但是仍然有较多的管理人员将自然环境变化作为影响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依旧沿用粗放化的管理模式,给林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限制。管理理念的落后使林业技术创新的投入量不足,使得相关技术人员缺少资金的支持。第二,林业创新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不匹配的现象,前者无法为后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进行林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机构包括科研机构以及高校,但是进行科研的课题和林业产业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所研究出的理论难以被有效应用在林业实践中。在科研活动中没有对科研经费进行合理分配,也会使得林业技术创新效率受到影响,难以获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第三,林业技术创新成果无法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进行有效转化。科技只有转化到实践应用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为现代化林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动力,然而目前成果的转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出现了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的问题。

3加快技术创新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3.1培养创新型人才

人才是林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知识经济体系下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研发创新型林业技术的重要角色,因此必须要培养拥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才能够为林业技术创新提供重要动力,从而推动现代化林业发展。林业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对现有的人才进行培训,对林农以及单位内部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讲解,向其讲解目前所存在的创新型林业技术,促使其能够拥有更加专业的技能,为林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2]。为了能够提高培训活动的效果和质量,相关部门可以选择线上培训,邀请全国各地的农民或者技术人员参加,能够扩大培训范围,更好地对林业创新技术进行推广,从而强化现有人才队伍水平和专业素质。除去对现有人才进行培养之外,还需要积极引进新型的高科技人才,以此来为林业技术科研提供人才支持。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可以展开合作,打造双导师型教学队伍,在校内加强教学质量,以此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符合现代林业发展需求的高新人才。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才进入到林业行业内,政府可以提出其他的优惠政策,为参与林业技术科研的人才提供优惠待遇,以此来达到吸引人才的目的。

3.2强化资金投入力度

资金投入是极其必要的,是林业技术可以得到创新的基础动力,以往政府在林业方面投入的资金和补贴较少,并且由于林业经济效益见效较慢,需要长时间的种植周期,这导致社会企业也缺少投资的积极性。林业经济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想推动林业经济发展必须要在林业技术创新方面增加资金投入力度,这样才能够让林业技术创新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政府需要对林业实施财政扶持,为林业相关企业或者单位搭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此来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的融入,保障充足的科研资金。资金的投入不仅应当放在林业技术创新方面,同时还应当增加林业人员福利待遇方面的资金投入,可以让林业人员能够拥有高水平的生活,调动林业人员科研积极性。

3.3转变林业发展理念

林业部门需要对林业发展理念进行转化,这样才能够促进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从源头上为林业科技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提供助力。在进行林业发展过程中,同时需要重视对原有林区实施有效保护,重点针对出现沙漠化和盐碱化现象的地区进行防护工程建设,提升植被覆盖率,充分发挥林业建设所具备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林业部门需要重点宣传新型林业技术,在当地地区建设林业创新技术示范基地,以此来确保创新型技术的推广效率,强化林农对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视度,加快林业技术在实践应用中的转化[3]。

4结束语

林业建设在推进绿色化社会建设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促使人和自然形成和谐发展的关系,而技术创新则是推进林业建设的重要动力。通过林业技术创新可以对林业产业结构、从业人员结构实施有效优化,加快林业绿色化发展速度,对于现代林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当前,影响林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管理理念落后、林业技术创新体制不完善,以及科研成果无法有效转化等,影响了技术创新的质量和效率。为此,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强化资金投入力度,转变林业发展理念,为林业技术创新提供基础保障,从而推动现代林业体系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朱东方,伏圣剑,张伟,等.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化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9):219-220.

[2]肖毅,罗泳加,翁文源,等.林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23):103-104.

技术创新措施范文篇7

论文摘要:本文从企业内部、市场、政府三个层面,分析了有效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的思路和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得到丁较快的发展,部分国有企业的创新行为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总的说来,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后劲不足,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还存在一些较为严惩的问题,大量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技术创新水平不高、能力不强,技术创新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本文拟对如何增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进行一定探讨。

一、强化国有企业的内在激励措施

从发达国家的实证考察来看.现代企业成功的技术创新均十分强调企业内部激励措施的重要胜,重视借助企业内在的制度安排所产生的巨大激励力量,使企业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可以将国有企业内在的措施安排作为推动技术创新的第一层面,通过产权安排、组织设计和管理制度的建设、构建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激励系统。

在产权安排方面,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风险主体、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开发主体。要从形成有效率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效应,通过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以股票期权制等诸多形式,使国有企业经营者、技术人员的个人利益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国有企业员工技术创新的持久的动力系统。

在组织设计面,要善于运用组织设计理论.对国有企业组织结构进行科学选择和安排。企业组织结构的不同设计,决定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联系方式,从而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成功和绩效,因此,要通过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完善,使国有企业内部相关组织的形式、规模和结构适应技术创新需要而不断创新,为技术创新要素的有机组合提供有利条件,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国有企业的创新资源更易集中投入到技术创新潜力大、发展快的领域。

在管理制度方面,则应该通过国有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规范和设计,加强界面管理,协调各部门行动,保持国有企业界面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对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冲突和合作进行调节和控制。要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既要激发创新人员的创造性,又要使其服务从创新活动的整体要求,促使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得以发挥最大效应。要通过管理制度创新,提高警惕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建立起高效的创新机制,形成人尽其才、沟通顺畅、合作有效的创新环境。要通过管理制度的科学安排,使创新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国有企业内部创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宽松环境和文化氛围,给创新者以积极的支持与帮助,并对那些创新失败者以保护和鼓励;既积极鼓励创新活动中的“个人主义”精神,但更要鼓励集体主义的合作精神,以激发国有企业成员的创新热情。

二、强化市场层面的外在激励措施

国有企业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需要有效的市场制度给予激发和支持。对技术创新而言,市场制度是一种实施费用低、效率高的激励制度,市场过程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因此,必须将市场作为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第二层面,通过相关市场措施的完善来形成推动国有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

一方面,要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推动技术创新成果交易。通过市场交易获取理想的创新收益,是激发技术创新活动的内在诱因。在形成较完善的市场交易制度方面,一是要建立健全鼓励技术创新成果交易的系统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展示交易市场、完善技术交易中介服务等直接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市场交易的制度规定,以及人才流动、资金融通等促进技术创新要素有效组合的交易制度;二是建立健全规范技术创新交易秩序的系统制度,以降低国有企业参与技术市场交易的交易成本。

另一方面要培育能有效激励技术创新的市场竞争制度。优胜劣汰的竞争压力,会促使国有企业为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有效利用资源,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机制的曳动效应.可以从夕:部形成持久的发展动力激励系统,激发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因此,必须在制度建设方面,有效打破垄断,加速市场化建设进程,完善市场体系,培育技术竞争市场。通过市场体制建设,创造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理想的市场结构和竞争模式,以市场的外在力量在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同时,由于不正当行为会侵害创新主体的利益,挤占创新主体的市场空间,严重挫伤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因此也要通过制度建设,加大对不正当竞争的积极性.保证竞争行为的规范有序,以增强创新动力。

三、强化政府层面的外在激励措施

市场在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市场本身并不能保证造就一个最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结构,也不能自我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外部环境。加快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除了依靠市场制度的激励作用外,还需要将政府政策安排作为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第三层面,借助政府行为促进市场体育的发良.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强政策面的导向和支持。

技术创新措施范文篇8

本文以2001年即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颁布的与知识产权相关政策为研究对象,从各政府部门网站的法律法规数据库收集到国家及各部委颁布的相关政策79项,并其进行精读,从颁布时间、机构、机构属性、核心理念、政策目标、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知识产权政策数据库。数据库中包含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科技部、商务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20多个机构独立或者参与颁布的知识产权政策,其中包括5项法律、24项办法、17项规定、11项条例、10条项通知以及少量细则和意见。为更好评估我国知识产权政策及其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三个方面对政策内容进行细分,并建立量化标准。政策力度表示政策所代表的权重。本文研究的知识产权政策是国家部级及以上机构所的政策,不包括省级以下机构的政策。所收集的政策涉及20多个部门以及8种政策类别。因此,政策力度根据政策的颁布机构及政策的类别进行赋值,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法律赋值为最高分,各种通知赋值为最低分。产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产权安排、产权关系和产权保护[9]。通过系统研读和分析2001年以来我国的知识产权政策,将知识产权政策目标的赋值标准确定为权利界定、行为调节、利益平衡和侵权惩戒。权利界定要求技术创新者将自己的知识产品公布出来,而社会则承认产权人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利用其知识产品的权利;行为调节是指其他人想要利用产权人的创新成果,必须征得产权人的同意并且支付相应的费用;利益平衡是指调节知识产权主体与义务主体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得各种利益关系之间保持平衡;侵权惩戒是指对侵犯产权人的一切假冒、仿制和剽窃的民事侵权、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对知识产权政策措施的赋值则从行政措施、法治措施、财政措施、人才措施四个方面展开。行政措施主要从政府态度、审批权限、政务程序、服务与引导体系、监管制度等角度量化;行为调节从政策对侵权惩罚的力度和深度进行赋值;财税措施主要是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的措施,按照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的力度、顺序和范围量化;人才措施根据政策在人才和知识认同、社会福利和保障等方面的深入程度进行量化。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是人们把握这种创造性活动的本质与规律,系统总结创新经验的主要手段。一些研究采用单一的指标测量技术创新绩效,如Arundel和Kabla[10]、Fleming和Sorenson[11]等研究,最多采用的指标是新产品数、新产品产值占销售额的比重以及专利数[12]。由于本研究是考察国家层面的创新绩效,结合我国技术创新的实际情况及数据的可获得性,选择绩效创新的产出指标来衡量技术创新绩效,包括技术创新绩效的经济效益指标、新产品销售率以及知识累积指标专利授权量作为我国技术创新绩效的测量指标。在进行正式研究之前,首先需要对量化后得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在进行计量模型分析时,每一年只能对应一组数据,形成时间序列数据,所以得到每项政策的得分后,首先要积累每一年的相关政策得分,计算出2001年以来政策力度、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等指标的年度指标数据。TPGi=∑Nj=1PGJ*PJ其中i表示年份,范围从2001年到2010年,N表示i年颁布的政策数量,j表示i年颁布的第j项政策,范围从1到N,PGj表示第j项政策的各项政策目标、政策措施的得分,Pj表示第j项政策的政策力度,当计算i年政策力度时,PGj=1。因此,TPGi表示i年政策的整体力度、目标和措施。一项政策只要没有被废除,就会一直对其后的技术创新主体产生影响。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的不仅仅是当年颁布的知识产权政策,而是截止到某个时点仍然在发挥作用的知识产权政策的累积。因此需要对某一时点的政策值进行累加。NTPGi=TPGi-1+TPGi按照上式计算i年知识产权政策的各项指标,包括政策力度、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在计算时,当某年某项政策被废止了,或者被替代了,需要对政策值进行调整。传统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将资本和劳动看作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投入,剩余的部分被索洛解释为技术进步。事实上,剩余的部分是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实际总产品与实际要素成本之比。陈昌柏[13]认为知识产权要素是可以被用来解释全要素形成的大部分原因。因此可以将知识产权要素加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下列计量模型,深入研究知识产权政策力度、政策目标、政策措施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计量分析模型如(1)—(4)所示,相关变量含义如表1所示。lnTP=α+β1lnK+β2lnL+β3lnN(1)lnTP=α+β1lnK+β2lnL+β3lnP(2)lnTP=α+β1lnK+β2lnL+β3lnPDD+β4lnPDR+β5lnPDE+β6lnPDP(3)lnTP=α+β1lnK+β2lnL+β3lnMB+β4lnML+β5lnMF+β6lnMH(4)TP代表RNP和PT两个技术创新绩效指标,模型(1)—(4)分别用于分析知识产权存量、政策力度、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知识产权政策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本部分采用实证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知识产权政策对我国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由于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均为时间序列数据,因此在对数据进行建模分析之前,首先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ADF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各个序列均为平稳的时间序列,因此可以对数据进行建模而不会出现伪回归。我国知识产权政策数量和力度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计量回归结果分别如表2和表3所示。方程均经过处理通过了检验,而且每个回归方程对应的R2均在0.9以上,说明知识产权政策数量和政策力度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解释力很强。表2显示,知识产权政策颁布的数量对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表3显示,知识产权政策力度对技术创新绩效也有显著影响,但是政策力度的增加会造成专利授权总量的减少,这是由于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即知识产权制度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水平,否则可能阻碍经济发展。我国目前创新能力不高,但是具有极强的模仿和适应能力,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加工能力较强,适宜的知识产权制度会带来积极作用,否则有可能对技术创新产生消极影响。表4显示出知识产权政策的不同目标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权利界定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两个指标都带来显著的正的贡献。知识产权政策强调权利界定目标即激励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在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发展阶段,这是最主要的任务。激励知识产权的申请促使专利申请受理量和专利授权量的增加,而知识产权的授权要求公开技术信息作为赋予申请人对知识产品的专有权的条件,这方便了公众对信息的获取,避免了重复研究,使得大量改进发明的不断涌现,这也是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刺激因素。侵权惩戒给技术创新绩效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造成新产品销售率和专利授权总量的降低,这可能是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水平相对较低,创新能力不高,主要是模仿创新,并不需要过强的保护,但是加入WTO后,作为一种强制性执行规则,中国必须与所有的WTO成员一起遵守TRIPS协定规定的最低保护标准,这导致我国无法充分享受知识产权政策的积极作用,过强的侵权惩戒反而限制了模仿创新及其基础上的知识产权申请并获取授权。行为调节对技术创新绩效带来正的贡献,但是影响并不显著,知识产权制度的确立就是使拥有人对其拥有的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具有更大的法律确定性,这种确定性增加了产品贸易和技术许可的活跃度,其影响不显著可能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流通市场并不健全。我国现有知识产权流通市场的行政化和计划性色彩,使得知识产权流通市场机制具有滞后性。市场中的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金融合作平台单一等等,都造成了行为调节目标无法对技术创新发挥真正的作用。利益平衡能够对新产品产出比率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是却造成新产品产出率的下降,这是由于利益平衡主要为了平衡个人与整个社会的利益,将知识产权人的知识产权强制运用于造福整个社会的公众事务上。这是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体现。法治措施和人才措施都给专利授权总量带来显著的负影响,造成专利授权总量的降低,但对新产品产出比率的影响不大。这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该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往往会降低技术信息的获取机会,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的国家,强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于知识产品的传播和扩散。人才措施的负影响可能是由于在知识管理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过于频繁的人才流动会影响技术创新的正常进行。行政措施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它的增强会使新产品产出比率和专利授权总量都得到提高。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存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司法和行政“两条途径、协调运作”,存在着行政执法与管理机构较多、体制分散、政出多门、协调不足等情况,这严重影响了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效果。

主要结论

技术创新措施范文篇9

建筑工程施工不仅要善于应用各种技术措施,还要注重推动技术创新,以个更好满足施工需要,其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1时展的要求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仅要求建筑施工应用新技术和新措施,还要利用推动这些技术创新发展,以更好满足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需要,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条件,推动施工顺利进行。

1.2提高工程质量的保障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需要相关技术措施的支持,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施工任务顺利完善,创新施工技术,让整个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预防质量缺陷和事故发生。

1.3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施工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技术措施的应用,合理应用施工技术能顺利完成施工任务,保证工程质量,降低不必要的损失,促进资金利用效率提高,进而增强施工企业综合竞争力。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不足

由于一些单位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创新意识不强,相关制度不完善,目前建筑施工技术创新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2.1理念创新不足

一些施工单位沿用传统施工理念和方法,忽视采取措施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习惯采用以前的技术开展施工。理念创新不够,难以有效规范工程施工,不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2.2技术创新不足

对新技术的应用不重视,未能结合建筑施工需要有效采取新技术,导致施工技术没有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技术创新观念不强,没有严格把握这些技术措施的应用技巧,忽视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难以有效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

2.3机制创新不足

施工单位不注重机制创新,没有结合建筑施工需要合理设置组织管理机构,难以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也没有科学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培训不足,难以有效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一些施工人员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不熟练,没有严格遵循要求开展施工,制约工程建设有效开展,不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

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对策

为应对技术创新存在的不足,结合建筑工程建设需要,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改进和完善对策。

3.1理念创新

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下,施工企业要想占据有利地位,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必须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推动理念创新,应用新理念指导建筑工程施工,从而更好迎接挑战,把握机遇,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推动理念创新,促进建筑施工有效开展。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具备持续开发产品的能力,以现有资本为基础,综合利用各项技术措施,为建筑施工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施工企业要扩大自身资本,强化资源积累,以理念创新为支撑,加强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推动施工每个环节的创新与进步。同时还要注重技术自主开发与创新,加强与其他单位的技术合作,促进技术创新顺利完成,达到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目的。施工企业要增强危机感,充分认识技术创新对其发展和运营的重要作用,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注重技术创新,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任务,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将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建筑施工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

3.2技术创新

重视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结合建筑施工需要,将其有效应用到工程建设当中。合理和有效利用节能技术、绿色技术、环保技术、防渗漏技术等,将其更好融入工程施工当中,促进施工任务顺利完成,推动建筑施工取得更好的施工效果。施工企业还要对施工企业的竞争有更为全面认识,以高新技术为导向,顺应时展要求和趋势,促进施工企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例如,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外墙施工缝问题,混凝土导墙施工质量容易出现缺陷与不足,导致工程建设存在较大的偏差。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取消混凝土导墙,在外墙楼层部位安装铁板模板,从而实现工程施工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取得更好的施工效果。

3.3机制创新

完善施工企业创新机制,施工企业加强施工团队建设,组建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合理设置组织机构,科学配置施工人员,促进机制创新,增强施工人员的凝聚力和创新力,取得更好的施工建设效果。注重施工人员引进和培训,让他们掌握新技术和新工艺,有效开展施工建设。做好施工人员管理考核工作,健全培训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提高施工队伍专业化水平,促进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增进与其他施工企业的交流合作,完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人才培训管理机制,构建适应施工企业发展的创新制度,推动技术发展,为建筑施工提供保障。

3.4节约型发展

利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做好材料回收利用,推动技术创新,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保护周围环境,节约成本。

3.5生态化发展

采用环保型设备、技术和材料,保护周围环境,做好废旧材料回收利用工作,提高施工建设效益。

4结束语

技术创新措施范文篇10

社会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无论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还是培育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无论是提高市场竞争力,还是开拓新的市场空间,经济建设中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有赖于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下面,我想就我市科技创新问题谈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充分认识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推进技术创新;首要问题是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这个问题不解决,技术创新就没有压力和动力,工作就失去信心和决心。

第一,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提高国家的整体创新水平,增强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知识和技术创新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当今世界,以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并且竞争的前沿推移到了创新领域,发展高科技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能否在高科技及其产业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哪个国家和地区能够抢占高新技术的制高点,它就可能成为世纪的经济巨人。邓小平同志在年月为我国“计划”工作会议题词指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五大之后,总书记根据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从民族振兴的高度提出:“技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今年月视察广东时又提出“面向世纪,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大力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可见。科技创新是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不创新就落后,落后就会挨打、就会受凌辱、就会亡国,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沉痛教训。进入世纪,中国面临着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超级大国以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在世界上称王称霸,为所欲为。周边发展中国家也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形成了不进则退的竞争趋势。中国要想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提高综合国力,除了依靠技术创新别无选择。因此,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不断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不仅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的重大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国力兴衰、民族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是一项大措施、大政策、大决策。

第二,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我市开展二次创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职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特别是科技的投入差距更大。省委书记李长春相当关注湛江的发展,指出:“湛江是我国最早开放的沿海十四个城市之一,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年发展不算快,要抓住贯彻省八次党代会、落实江总书记提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要求,以此统揽大局,把干部群众凝聚起来,来一个二次创业。”为贯彻落实李长春同志的指示。湛江在增创新优势大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实施《科技兴湛计划》,我市也根据实际,组织实施《科技兴廉计划》,提出要实现科技进步的后发式跨越。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仅要在技术上创新,而且要在体制、机制、政策、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促进经济规模和总量的不断扩大,质量和效益的明显提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紧紧把握经济发展的方向,不失时机地抓好技术创新工作,开展第二次创业,实现我市的跨越式货展。

第三,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都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创新是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活动,也是知识和智力的创造、转化和应用过程,其实质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商业应用。它既包括技术创新,如企业的体制、机制、政策、管理的创新,又包括非技术创新。各级领导特别是企业领导要把技术创新工作提高到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自觉地建立企业的创新机制,形成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通过狠抓企业技术创落实现两个“大幅度提高”:一是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二是企业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大捷度提高。

第四,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全面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需要。最近,江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发表后。全国上下迅速掀起一股学习贯彻的热潮,并以此为动力,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技术创新,说到底就是运用科技这“第一生产力”来大力发展生产力。解决经济领域里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因此。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要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指导各行各业开展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全面振兴。

二、面向世纪,实施人才工程,为技术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人才是技术的载体,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抓好经济工作必须首先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把实施人才工程提高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首位,认真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资源开发计划,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技术创新骨干人才,形成多层次、梯队式的人才结构。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类人才构积极性、创造性和奉献精神;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一要建立一支科技型领导干部队伍。要建立领导干部的后备骨干队伍,择优挑选一批岁以下、有发展前途的科技级干部组成后备领导骨干梯队;或送往国内外进修,或到党校培训。或下基层挂职锻炼,以培养既懂现代科技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提高领导后备干部的素质。要建立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对年轻人才要交任务、压担子,但不要求全责备,只要思想素质好,实绩突出,就要认真培养,大胆使用;按照领导干部的培养程序,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二要建立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家队伍。要努力提高企业经济管理者的素质,分期分批组织培训。企业领导的培训重在技术和管理创新素质的提高。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企业家,选拔拔尖人才来经营和管理企业。组织企业经营者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经验交流,必要时组织一批重点企业管理于部到外地学习、考察先进的技术创新和管理经验;以提高我市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创新水平。

三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建立青年科技人员后备人才培养制度,重点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中选拔一批岁以下,担任科研项目带头人的青年科技人员,进行跟踪培养和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可吸引一批高学历人才到我市进行科研攻关,并做好我市科技人员的传帮带工作。重视培养农业和乡镇企业技术人才。引进科技人才,重点引进中高级职称科技专家。带有科研成果的学科、技术带头人和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专业人才。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励人才,一方面大胆启用年轻科技人才,给年轻同志更多的学习、锻炼和实际操作机会,各种科研项目应当尽可能安排年轻同志参与,努力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让他们早日事业有成。另一方面要实施技术入股、技术分红,对有突出贡献人才实行高薪聘请、重金奖励等措施,以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努力创造一个“事业引人、环境诱人、感情留人”的宽松环境。

三、采取有效措施,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活的政策环境

推动技术创新,除了发挥市场拉动作用外,还要充分发挥政策的驱动作用,促进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让产品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因此,创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对于推动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显得尤其重要。

⒈切实落实鼓励技术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一要落实国家、省鼓励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国家的扶持政策已由过去的地区倾斜转向产业倾斜;即主要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支持。国家、省、市都制订了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减免税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减按%税率极收,出口额占销售总额%以上的企业还有个百分点列收列支返还企业;又如国家对年净收入万元以下的技术服务性收入免征所得税;地方政府为了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还将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全部返还企业。这些政策对企业创新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调动企业和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积极性的最有效措施,各级税务部门必须认真落实,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确保政策到位。二要加大政府财政的科技投入的各项措施,管好、用好科技三项经费和科技发展基金,把这笔钱真正用到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技术创新上来。各级政府要下大决心走出越穷越没投入、越没投入越穷的恶性循环,树立财兴科技、科技兴财的新观念。科技三项经费管理要进行改革,由过去对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的支持改为对科研项目,特别是重点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今后重要的科研攻关项目采取公开招标,引入竞争机制。科技经费下拨后,要跟踪检查,确保用于技术创新。要通过配套、贴息等办法,促使企业增大科技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

⒉积极探索促进技术创新的金融政策。银行贷款是技术创新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我市这方面是个薄弱环节,银行科技贷款几乎等于零。必须积极探索各种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金融信贷支持技术创新的作用,改进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服务。银行应聘请技术专家做好项目论证工作,对符合条件、能提供合法担保和抵押的科技项目,要优先发放科技贷款和技改贷款,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好的技术项目要提高贷款支持力度。提倡每个支行、部、办选择一、二个高新技术项目,建立主办银行扶持制度,跟踪扶持和培育科技项目发展壮大。要探索如何解决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贷款担保办法,建立我市科技发展基金,并紧紧依靠科技发展基金的作用,增加中小型企业的担保贷款。要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不断完善银行信贷结构。要用足、用活有关信贷政策,目前,国家银信部门有许多发展高新技术的倾斜政策,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千万不要失去。

⒊大胆实行技术分红、技术入股政策。允许和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分配;鼓励企业实行技术创新目标责任制,企业领导实行年薪制,把年薪与技术创新、经济效益挂起钩来;鼓励企业实行技术分红;鼓励企业实行重奖政策,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重奖;鼓励科技人员用科技成果入股创办科技型企业,技术入股可占注册资本的%。

⒋完善和落实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过去几年,我市在培养和引进人才方面,制定了不少优惠政策,比如,鼓励科技人员到非公企业、乡镇企业工作的政策,减免专业人才城市增容费政策,给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体检、疗养政策等,各部门和企业都要自觉地贯彻执行,使全市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气。

⒌认真贯彻执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国家科技部等七部委共同制定的《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于规定》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依据,要加强宣传,提高专利保护意识。一方面企业必须及时做好技术创新的专利申请,寻求专利保护;另一方面工商、技监、税务等部门要加大专利执法力度。打击假冒专利行为,维护公平合法的市场竞争秩序,激励发明创造。

四、切实加强领导;推进技术创新、简科技发展,实现产业化

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实际出发,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技术仓顺的总体规划,明确技术创新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分类指导,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技术创新工作。

⒈建立责任制。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建立推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最近,省对地级.市、市对县(市、区)级党政领导推动科技进步实绩进行了考核,这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落实党政领导推动科技进步责任制的重要工作。我市于月日接受了湛江市的实地考核;反映还是可以的。今后,也要参照湛江市的做法,对镇一级实行考核。因此,各单位、各部门的党政领导都必须不断提高科技意识,树立促进科技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⒉突出中心和重点。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从用先进技术改遗传统产业,在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领技木制高点两个方面;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要优先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大先进技术装备进行扶持;集中解决一批促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性和共性技术,必须着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和竞争力。在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上,首先,要建立以技术开发中心为主要方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其次,要建立以城市为依托,面向中心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组织体系;第三,要以提升开发和推广本行业共性、关键性、前沿性技术的能力为目标,建立面向行业、服务社会的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第四,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沾和产学研合作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大部分科技力量游离于企业和市场之外的局面。

⒊加强协调。推动技术创新不仅是科技部门和企业的事。全社会各个部门、各行各业都有创新任务。因此,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加强综合协调,认真研究制订本单位、本部门技术创新的计划和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技术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为技术创新大开绿灯;形成推动技术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