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茶文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8-23 16:08:51

近代茶文化

近代茶文化范文篇1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素质教育;价值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高端人才的高等院校正面临着不断增大的压力。一方面,旧的教育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另一方面,新的就业环境迫使高等院校必须及时地做出战略调整,让毕业生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茶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同样面临着重重挑战,在新时代,将茶文化的发展与高校的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必将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实现两者的创新式发展。

1茶文化的现代特征

我国的茶文化历久弥新、源远流长,就整个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它根植于我国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农业文明之中,在官本位思想、儒家思想以及佛教道教等传统思想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敬畏自然、重视传统伦理道德,讲求“天人合一”的茶文化的思想内核。这种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延续千年,虽然期间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和重点发生过变化,但这一核心价值理念一直相对稳定,并且影响非常深远。从鸦片战争开始,我国进入了近代历史,当国门被外国列强用枪炮打开之后,中国的科学、教育、文化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当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也不例外。在这一百多年的近代历史进程中,中国逐步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宗法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我国的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同样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深刻变革了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茶叶的生产、加工和消费形式,人们对于茶文化的态度也有了一定偏移。早在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了茶叶生产的机械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近年来,我国茶叶产业不断纵深发展,产业链条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和扩张。茶叶的综合利用渗透到了化工、医疗、食品等多个领域数百种商品之中,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正在改变着茶文化的核心价值内涵。可以说,现代茶文化的价值内涵更加追求人的主导性,偏重于人对茶文化的享受,相关的礼法观念却相对弱化。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现代人对茶文化的新价值内涵正在加速接受,并从中获得了更多的物质文化享受。尽管如此,传统茶文化与道家、儒家、佛教思想紧密相连的特征依然明显,并没有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而消失殆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仍然眷恋着“忠孝礼义廉耻”等传统价值观念,与茶文化的传统核心内涵相契合。值得注意的是,茶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并非简单的时间概念,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而且各个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距非常之大。在一些西部欠发达地区,传统的茶文化依然非常稳定地存在着,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茶文化有着较大的区别。其实,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很多领域都有着与茶文化相似的发展路径,因此,研究我国的茶文化发展对于探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规律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2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深入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不断深化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加大了对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探索力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例如,在高校的公共课或者选修课中加入了曲艺、象棋、书法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具备了更高的文化内涵,可谓是一举两得。素质教育是合乎发展规律的,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更加有利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国的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比如,我国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开展的面太窄,很多情况下仅局限于本专业,其本质上还是服务于专业教学。有些地方虽然在跨专业等方面做了些尝试,例如多开设公共课、给专业相近的学生联合授课、打破专业限制等,但是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还是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过深,没能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内涵,没有从本质上意识到素质教育是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全方位地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各种途径最大限度地提升其社会实践能力,最终培养出适合时展需要的优秀人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高等院校素质教育有着类似的发展历程,都经受着新时代中多元化因素的影响。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高校的素质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优势互补。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亟需得到创新发展来实现自我救赎,获得更多年轻人的接受认可;另一方面,高等院校里聚集了大量中国最优秀的青年人才,他们具有知识、能力朝气和活力,对传统事物和新鲜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如果通过一定方式和途径让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中传播和推广,以广大青年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必将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并培养出足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

3茶文化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3.1有利于综合学科体系建设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人的起居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目前,茶文化已经走出国门,走上了国际舞台,在很多国家都得到了推广,这一方面见证了我国国家软实力的增强,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茶文化历久弥新,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特征。在国外,很多具有国家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都被纳入了当地高等教育的范畴,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这对我国高等教育具有启示性,将茶文化引入我国高等教育的体系之中,给学生全方位的茶文化教育,增强其对茶文化的了解和感悟,不但有利于克服我国高等教育过于注重专业性教学的弊端,而且有利于我国高校素质教育中综合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3.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茶艺分为六大要素,即人、茶、水、器、艺、境。在这六大构成要素中,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发挥着核心作用。人既是茶艺活动的掌控者,也是茶艺意境的创造者。茶艺需要上好的茶叶、水、器皿,同时更需要茶艺师的心灵手巧才能贡献出极致的茶艺精髓。茶艺的内涵博大精深,是一个综合性的美学体系,其中吸收了很多种不同的文化因素,例如佛教、道教、儒教等,仁爱等传统文化精髓也融入其中。茶艺讲究天人合一,要求茶艺师心无旁骛、心如止水,实现人与物的完美融合。茶艺中蕴含着很多人生哲理,只有在细细的品味中才可以感悟。当代大学生正在处于人生的转折时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正逐步形成,然而,社会上种种不良思想和风气极大地影响着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如果不及时制止和调整,必将影响其一生。茶艺展示的是一种平和的人生境界,研习茶艺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理性和淡然,提升自我感悟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另外,茶文化展现了一种人生艺术,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后,通过茶道规则沏一壶好茶慢慢品位,在品茶的过程中思考和感悟,无形中便提升了人生修养,让心灵得到净化。

3.3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茶文化休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中国人对茶情有独钟,对茶文化更是偏爱有加,茶文化休闲产业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相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我国的茶艺人才存在着严重短缺的问题,极大地制约了茶文化休闲产业的长远发展。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对高等教育发展也十分不利。就业难具有警示作用,倒逼着当代高校必须做出调整和改革,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技能。在高校开展茶文化教育无疑是一种顺应时展的明智选择,有助于培养专业的茶艺师,迎合市场需求。而且,茶艺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还是中国茶文化的传承者,承担着将茶文化创新发展的使命和责任。

4茶文化与高校素质教育的良性互动

茶文化与高校素质教育是一种互为促进的关系,一方面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研习茶文化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养和内涵,有利于其正确价值观念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具有极强的学习领悟和创新能力,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在高校开展茶文化教育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茶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在高校开展茶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和校方的大力支持,在政策、资金、人才、制度、硬件等方面给予足够的保障,逐步将茶文化纳入综合学科体系中来,并在全国高校进行推广,形成具有特色的茶文化教育体系。茶文化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单纯依靠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校方应当创造条件与企业等社会经营主体进行合作,让学生走出去,到茶艺社等社会舞台上磨砺和锻炼。在亲身的实践中深刻掌握和领悟茶艺的精髓。总之,只有实现创新,才能让古老的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文化光辉,更加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让茶文化与当代主流文化完美融合,实现新形势下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孙丽花 单位:河北省泊头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龚永新.茶文化与茶道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近代茶文化范文篇2

关键词:近代茶馆风格;现代室内设计;价值影响;生态内涵;文化创新

我们必须认识到茶馆的功能价值决定了消费者在茶馆品茶时,往往会从全面、具体视角来对茶馆的风格和情感内涵进行集中衡量和艺术化表达。因此在近代茶馆建筑中,形成了成熟而客观的茶馆建筑风格。当然,该风格的具体诠释与表达,为当前我们更好开展现代室内设计活动提供了本质指引。

1当前室内设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认知

在现代建筑设计活动日益成熟的背景下,无论是整个建筑活动内元素的具体筛选与融入,还是具体的室内设计风格诠释,都需要从室内设计的功能与应用价值角度来分析,从而实现整个室内设计的全面创新与本质化提升,能够从设计风格的具体展现,到设计内涵的表达,都需要现代室内设计活动的整体具体诉求相匹配。事实上,对于当前我们所需要具体开展的现代室内设计活动而言,我们必须认识到,设计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多在于当前室内设计活动中,未能对建筑本身的内涵特色形成必要考虑,从而使得现代建筑很难对必要的文化理念和设计认知形成应有感知。如果我们全面分析当前所普遍开展的现代室内设计活动状况看,其中所具体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于缺乏必要的设计新意,进而使得设计活动展现为“千篇一律”。在现代室内设计活动开展时,其也未能对具体使用的技术形成必要的更新,特别是在现代建筑发展日益成熟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看到BIM技术、AI技术等等,都能应用到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客观上看,也成为影响和制约现代室内设计内涵的重要障碍和不足。结合现代室内设计的实施背景看,其中不足还在于设计过程中,缺乏对室内建筑自身内涵的有效融入,从而使得很多建筑“内外隔离”,或者其建筑活动内,很难对其中所需要具体诠释和表达的文化理念,乃至艺术设计思维形成必要的诠释。因此,结合当前建筑设计活动的开展诉求看,选择极富内涵的元素,融入室内设计活动之中,就发展成为当前该设计创新发展的重要所在。

2近代茶馆的风格及文化内涵认知理解

当然在目前多元文化融入时代背景下,利用茶元素时,不仅要挖掘茶文化资源中所彰显的具体文化优势,也要注重选择合适的传承载体和机制。茶馆不仅仅是专门饮茶的场所,同时更是向我们彰显和诠释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长期而系统化的茶馆建设与功能发挥时,其中所诠释的生态理念和人文艺术内涵都是当前我们更好认知和利用近代茶馆的基础。茶馆自身并不是普通的建筑场所,在茶馆这一建筑中,我们所感知、品味的不仅是茶的浓厚氛围,同时更关键的是,其恰恰也为当前我们系统、全面了解和认知整个传统茶文化提供了合适的载体和认知空间。所以,我们在茶馆中饮茶时,不仅体会的是茶的独特内涵,同时也是浓厚而成熟的茶文化。当然人们在饮茶时,其中所彰显的,不仅仅是具体的生活习惯,同时也是系统化的精神情感,这也对整个茶馆的风格设计与表现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尤其是要站在茶馆建筑自身的功能特点角度来对其进行分析和认识,从根本上确保茶馆建筑特点,能够从茶馆自身的风格、内涵和茶馆自身的功能发挥,都需要与茶馆的实际价值和诉求之间形成的深度匹配。近代茶馆自具体应用以来,其内涵就得以不断完善,无论是具体的应用功能,还是系统化的设计风格之中,都在与社会大众需求之间不断匹配,无论是风格上的具体诠释和表达,还是设计方案的整体确定等,都必须将大众的功能诉求与之相结合,通过设计理念的全面优化,从而实现茶馆建筑自身文化内涵与设计品质诠释的层次性融合。

3现代室内设计活动的具体实施诉求

在现代建筑设计活动不断成熟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对整个设计活动的价值认知也实现了全面、成熟发展,尤其是创新设计理念,丰富文化生态内涵的诠释与表达,已经成为当前我们更好开展室内设计活动的基础和关键。当然,对于现代室内设计活动的具体开展来说,其与建筑设计活动之间,有着全面融合。确保室内设计与室外设计之间的全面融入,才能在满足和确保大众具体诉求的关键前提下,实现现代室内设计活动的最大价值。客观的看,现代室内设计活动也在时代背景下,实现了思维理念的深化创新与成熟发展,尤其是设计活动中使用的内容和素材也得以全面丰富。也更加符合当前室内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具体需要。因此,丰富具体的室内设计素材、创新具体的室内设计理念,则能从本质上诠释室内设计理念创新,从而实现室内设计活动的关键创新。现代室内设计活动具体实施时,必须认识到文化理念、设计素材,乃至成熟设计方案对于室内设计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结合建筑设计活动的发展诉求,并且将诸多元素融入整个设计活动之中,就极其必要。不仅是设计理念的成熟特性,更重要的也是从大众消费诉求角度出发的综合设计思维。

4近代茶馆风格对现代室内设计活动的实质性影响

客观的说,近代茶馆在风格展现与设计表达过程中,其中向我们具体表达的不仅是生活习惯,同时也是系统化的文化意识,尤其是茶馆本身就是专门的饮茶场所,因此其中所表达和展现的功能价值,更需要我们探究其中所表达的艺术风格,乃至具体的艺术思维,从而更好理解茶馆建筑中所诠释的文化底蕴和设计思维。多样性和差异性是近代茶馆风格特征的重要内涵,尤其是其中所诠释和表达的生态理念和人文、艺术内涵,实际上都是当前我们在具体开展室内设计活动中,所必须融入和借鉴的重要元素。在当前现代室内设计活动全面发展的重要时代下,我们不再盲目利用传统文化,近代茶馆风格中所诠释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为当前我们更好开展现代室内设计活动,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对我国茶馆建筑的内涵和具体风格,进行新的成熟思考之后,尤其是对其中所诠释和表达的文化内涵的综合认知,进行成熟理解。使得茶馆建筑在今天,依旧极具应用价值。当然近代茶馆建筑中,其风格特点和具体内涵中,所具体诠释的生态思维和人文理念,乃至艺术实质,都使得茶文化的多样元素,在当前有了更为全面的展现。对于茶馆建筑风格与文化内涵应用与展现来说,其中不仅有着独特的开发价值,同时也有着成熟而系统化的艺术色彩。结合近代茶馆建筑的具体风格,我们能够从中寻找到两个主要经验:其一是茶馆建筑之所以能够成为整个建筑活动的“精华”,其关键在于构造了设计内涵与客观外在相结合的设计机制,无论是室内设计过程中的基本理念,还是其中所使用的各种素材内容,都向我们集中表达了具体的设计内涵。因此,对于当前我们具体开展现代室内设计活动来说,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室内布局和元素使用与整个建筑的外在风格之间形成必要融合。其二,整个茶馆建筑的风格中,其充分展现和表达了层次化的精神理念和人文思维,这些元素与社会大众活动关注点和聚焦点之间有着本质性统一。因此,就现代室内设计活动的具体实施来说,其想要实现理想效果,就必须从大众的消费诉求和价值关注点出发,结合室内设计资源的具体整合,制定正确的设计方案和理念,进而从本质上提升室内设计活动的价值。可以说,在当前大众日益追求生态、绿色的成熟背景下,我们在具体开展现代室内设计活动时,也面临诸多新要求,无论是整个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所诠释和表达的目标,还是需要融入的设计思维等等,都需要不断融合、持续创新。结合当前我们对现代室内建筑设计活动的价值认知和理解不断深化这一趋势看,当前我们在具体开展室内设计活动时,不仅要注重合理应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同时也要注重将全新设计理念和文化认知融入及应用到具体的设计活动之中,通过全面丰富和系统化优化,从而提升大众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在当前现代室内设计活动中,其诉求日益多样化,一是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标准和要求在不断优化提升,所以,无论是室内装饰材料的选择与应用,还是整个室内设计文化的诠释与表达,都需要注重健康生态属性的有效把控。二是整个室内设计活动中,要注重诠释和展现相应的风格与内涵中,都要注重凸显人文特性,尤其是要通过全面提升设计活动的文化内涵和品质特性,从而塑造满足大众诉求的室内设计活动。三是注重将设计创新与时展诉求之间形成高度匹配,特别是在当前大众诉求中,人文理念和生态文化都是大众所具体需要的重要内容所在。

5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室内设计活动的具体开展而言,其中所包含和诠释的理念是层次化的,要充分注重将设计理念与生态内涵,乃至层次化的文化元素综合应用其中,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室内设计活动开展的最终诉求。结合近代茶馆风格的具体了解和认知,我们看到,其中所诠释和表达的内涵极为深厚,这将为我们更好开展现代室内设计活动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李熠,魏琳琳.传统文脉在旅游景区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以九里沟景区卢仝茶社的规划改造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207-208.

[2]韦晓丹,罗建举.江南传统建筑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南京白酒坊民俗风情街景观设计为例[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119-121.

[3]李云歌.茶园规划设计中茶文化旅游的应用研究———以古蔺县马嘶乡建新茶园规划设计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32-133.

[4]卢悦悦,毛縯韬.现代酒店室内设计中城市文化特色的体现———以上海浦东文华、南京万达嘉华、昆明洲际酒店为例[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109-112.

近代茶文化范文篇3

1.从分布地区来看,20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茶影视的发展很不同步。茶影视主要集中在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日本、伊朗、意大利等。代表性的茶影视作品主要有:1932年美国影片“TheBitterTeaofGeneralYen”(延将军的苦茶)、1956年的“TheTeahouseoftheAugustMoon”(小茶馆)、1985年的法国影片“Letheauharemd''''Archimede”(献给阿基米德妻妾的茶)、1990年的意大利影片“TheShelteringSky”(撒哈拉茶)和1999年的伊朗影片“Leventnousemportera”(风将我们卷走)等。而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作品较少。中国较早的关于茶的影视作品主要有:1924年的“采茶女”、1960年的“刘三姐”、1982年的“茶馆”。

2.从内容来看,茶影视中所涉及到的茶文化元素范围较广,包括茶的起源、茶的历史、茶道大师、还有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例如移民问题,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问题,更有的茶影视作品牵涉到了政治问题。如英国影片“Eastiseast”(鱼与船,1999),讲述的是英国西北部一座工业城市里的茶叶与巴基斯坦移民的故事;意大利———英国影片“TeawithMussolini”(茶与墨索里尼,1999),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法西斯有关茶的故事。中国1982年拍摄的“茶馆”就是通过对茶馆常客善恶美丑众生相的刻画,讲述了三个被埋葬的时代。也通过老茶馆几十年的变迁,折射出一部苍凉悲怆的中国近代史。

3.从体现方式来看,茶影视中茶一般不是作为主题出现的,而是作为某种依托工具,借此来展开剧情,即茶影视中关于茶的介绍一般不是专业性、全面的讲解,而只是作为影视中的某一线索或元素。例如,法国影片“Lethealamenthe”(薄荷茶,1984),茶叶是作为移民与警察之间的一种联系纽带而出现的;在英国影片“TheLadyVanishes”(失踪的女性)中,一袋非常特殊的茶是该部电影的线索,继而成为证据,引导影片剧情发展。中国影片“绿茶”中,绿茶是作为一种算命工具出现的。

4.茶影视中以茶为主题的电影数量少,大多集中于一些茶文化丰富且发达的国家,如日本,英国。中国虽有着悠远的茶文化历史,古代每年各地都会向朝廷贡茶,现代有很多的茶叶大师,但因仍处于发展中国国家,茶文化产业不甚发达,茶影视依然较少。“Ugetsumonogatari”(雨后的朦胧月光)是日本影片,讲的就是古代日本的茶叶。“Tokyomonogatari”(东京物语),讲的是当代日本茶。1981年的英国影片“HowardsEnd”(重返霍华德斯区),讲述的是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有关茶叶的故事。“SammyandRosieGetLaid”(萨米和罗西空中飞行),讲述的是英国的印度移民区里有关茶的故事。

5.茶影视中的故事有些是根据茶文化小说改编而来。茶影视产业的发展与茶文学艺术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日本影片“SenNoRikyu”(一位茶师之死),讲述的是在1618年,两名男子试图弄明白为什么茶叶大师千利休会在17年前剖腹自杀的故事。该片是根据井上安司的小说改编的。

近代茶文化范文篇4

一、素材鲜活,感受新鲜

该书是作者基于个人体验,也是论述篇幅极长的一部作品,通过将作者的亲身经历、观察所得进行论述,再引入个人丰富想象,形成了完善的论述著作。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是十九世纪的著名作家,其一生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如《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和《双城记》等。狄更斯的作品极具时代新意和深远意境,其个人在作品创作过程中,重视融入真实体验,通过塑造特殊的创作情境,关注容易引发大众情感共鸣的“小人物”,凭借生动、鲜活的语言笔触,描绘、批判了英国社会现状,为大众呈现了真实、鲜活的英国社会。狄更斯作为英国文学创作历史上,具有厚重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其提出了“茶永远是知识分子所爱好的饮料。”的观点,这不仅反映了英国茶文化的发展成熟度,也侧面论述了狄更斯本人对茶及茶文化的热爱。因此,在此时的英国学术界,文人开始习惯一边品茶,一边开展学术交流的全新生活模式。

二、视角独特,可读性强

该书视角独特,以独特的第一人称为视角,其中还以自传的方式,增添了全书论述内容的鲜活度与实效性。比如,书中对童工、速记、采访国会辩论,以及勤奋自学成为作家等故事经历的描述,均与查尔斯·狄更斯的经历相像。当然,本书并非自传,而是一部小说,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创作基础,通过将个人经历融入其中,将现实生活中细致观察、想象虚构等成分内容进行艺术化处理,增添了全书的艺术性与可读性。茶原本是源自我国的生活元素,自传入英国后,深受英国社会喜爱,通过融入英国社会,形成了独特的“英式茶文化”,比如,其中形成了特殊的“下午茶”等。狄更斯作为活跃在19世纪英国的代表人物,其对茶及茶文化形成了全新的深刻解读。因此,在查尔斯·狄更斯所创造的文学作品中,涌现了大量与茶、茶文化相关的场景。茶及茶文化频现这一特殊细节,不仅生动反映了茶文化对此时英国发展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客观表明了查尔斯·狄更斯本人对茶、茶文化的认可。因此,以英国作家狄更斯创作的作品为基础,对其中所涉及的茶文化内容、素材进行详细论述,生动感受其中丰富、浓厚的茶文化情节,对当前全面提升茶文化的影响力与价值力,以及客观详细解读19世纪英国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关注实际,描述社会

近代茶文化范文篇5

关键词:茶文化视域;当代高校;道德教育;发展

中国传统茶文化博大精深。从广义层面讲,中国茶文化是一种从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成果,既包括物质成果也包括精神成果。中国茶文化有机结合自然、社会和人文三类科学,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浓郁内涵。正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茶文化建设》所讲:“中国茶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同时也是古老的传统历史文化,它所囊括的内容多方多面”。仅就国家政治而言,中国茶文化讲究的是崇德忠民;仅就伦理道德而言,中国茶文化讲究礼敬诚信;仅就人文素养而言,中国茶文化讲究琴棋书画;仅就社会民生而言,中国茶文化讲究远神近人;仅就知识道理而言,中国茶文化讲究格物致和;仅就哲学思想而言,中国茶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仅就个人德育而言,中国茶讲究廉洁奉公;仅就个人心境而言,中国茶文化讲究去浮消躁……等等。因此,中国茶文化可作为传统道德的守护者,可作为思想智慧的传播人,也可作为健康生活的指导者。

1中国茶文化的德育功能

笔者认为,中国茶文化具备的德育功能具体表现于如下几点:

1.1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茶文化拥有长达4700年的发展史,自始至终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在整个亚洲文化占据绝对精彩的地位。中国茶文化整合儒释道三家哲学理念,并不缺少应有的中华美德。中国茶文化结合传统哲学思想、美学理论与伦理学,涵盖学科门类繁多,不乏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当代师生势必成为继承与发扬的集大成者,因而在茶文化视域下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研究是必要的。

1.2激发国民的爱国情怀

中国是茶之故乡,产茶最初始于神农氏,然后兴盛于唐宋,至今被推崇为“国饮”。而全世界饮茶的国家几乎覆盖全球,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与中国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英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曾将中国“茶”列为对人类拥有重大贡献的发明,与“四大发明”并列齐名。中国茶树种类非常多,且资源极为丰富,茶叶制作工艺一应俱全,所产茶叶的品质可谓风味绝佳,中国茶叶覆盖全球160个国家或地区,俨然跻身世界三大饮料行列。有人也大胆预测,中国茶在未来必然成为二十一世纪“饮料之王”。另外,从各国语言对中国茶的翻译来看,很多如俄语、日语与汉语“茶”的读音极为相近,英语“Tea”则与中国闽南语读音一致。因而,茶文化视域中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应该让这一代年轻人更为深入地去掌握中国茶的发展历史和重要贡献,可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可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1.3培养勤俭节约的高尚品德

中国茶文化自身蕴含教导新一代年轻人如何立身处世的道理。比如,白族“三道茶”意喻“一苦、二甜、三回味”,以此警示新一代年轻人在立身处世方面要多吃苦、要努力勤奋、要常思人生价值。一道清茶喻示人生苦尽甘来的道理,自由一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韵味,好似庄晚芳老教授曾倡导的“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的茶德。前国家主席同志也曾以“座上清茶依旧,国家景象常新”倡导“以茶代酒、廉洁奉公和勤俭节约”的大众风气。由此可见,茶文化视域下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可利用中国茶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当代年轻人勤俭节约的高尚品德。

1.4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中国茶道讲究“和、敬、融、理、伦、性”,非常注重于社会人际关系的打理,以中国茶道精神要求国民和谐处世和团结敬人。中国茶文化活动可将一些沉溺网络虚拟世界的人拉回到现实生活中,与人交际、与人活动。组织中国茶文化活动或茶艺实践,通过认识茶文化、感受茶文化,在同学之间产生共同爱好,无疑可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对如何在社会交际中打理好各方关系,实际就是一种增长社会交际能力的过程,为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因此,茶文化视域下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可利用中国茶文化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1.5养成文明知礼的性格

文明知礼是个人高尚品德的最高礼仪。孔老夫子有曰:“人无礼,无以立。”中国茶文化是一种东方化的教化礼仪,中国自古至今就是礼仪之邦,客来敬茶乃基本待人接物的礼仪形式,正如:“客人来了先问好,净手烫杯把茶泡。泡茶之礼有门道,水满七成最为妙。凤凰点头三鞠躬,动作连贯手灵巧。双手捧茶敬客人,微笑致意有礼貌。”茶礼还涉及如何选用茶具还是要遵从客人意愿的。中国茶礼暗喻人情、教养和礼遇。庄晚芳又言:“茶道是通过一种饮茶方式,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由此可见,茶文化视域中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可利用茶礼教化,从新一代年轻人品茶中养成文明知礼的性格,继续传承中华美德。

1.6养成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

喝茶有益身心。中国茶圣陆羽也认为茶具有缓解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和百节不舒等功效。明朝顾元庆在其著作《茶谱》中写道:“人饮真茶能止渴、消痰、少睡、利水道、明目、易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以一日无茶”。李时珍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收录涉及茶草的药方多达17个,而民间偏方引用茶草更为广泛。据多国科学家的共同研究与分析表明,茶叶还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和抗衰老等功效。开国元帅总司令也曾作诗赞美茶:“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常年饮,延年益寿法”。由此可见,茶文化视域中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当代师生养成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

2弘扬校园茶文化与增强师生道德修养的可行途径

从上一节内容可知,中国茶文化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可谓良好资源,然而仅作为潜隐式的道德的教育形式,如欲短时间内得到好的效果显然是不够现实的。高校校园文化对师生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师生自我的人生价值取向、思想品质塑造都会在此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应将基于茶文化的教育理念完全融入高校道德教育发展战略,且作为高校长远发展的工作目标,方能实现真正的道德教育功能。那么,弘扬茶文化与增强师生道德修养的可行途径有哪些方面呢?

2.1公共选修课增设有关“茶”的文化课程

中国茶文化精髓至深且内容包罗万象,具有浓厚的历史韵味。高校应在每个学期开放的公共选修课增设有关“茶”的文化课程,该课程可利用多媒体介质面向师生详细介绍茶叶的生产、历史渊源和相关文化的发展等等,让每一位师生都能有个大致的了解。另外,因课时有限,可分课时为师生介绍有关茶历史的十位明杰人士、十本书籍文献、十首诗歌曲艺、十种名画墨宝和十大中国名茶等,充分让师生了解与掌握茶历史和茶知识。

2.2建设茶文化研究实践中心

由专业老师引导,高校师生通过学习茶道和茶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领会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倘若高校有建设茶文化研究实践中心的条件,可由师生自主经营,俨然一道亮丽的校园景观,这也是弘扬校园茶文化的可行途径之一,同时也能为部分师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可谓“双赢”。

2.3激励师生结合专业理论研究茶文化

经管专业的师生可从茶文化推广的角度来思考品牌营销;历史专业的师生则可从不同地域的茶来思量茶文化与茶艺术之间的联系;外语专业的师生则可从外国茶文化来比对中国茶文化的差异性。

2.4建立有关“茶”的社团或茶艺表演团队

高校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各类社团活动活跃于课间业余,是为高校校园文化最为精彩的一个方面。涉及茶文化,建立有关“茶”的社团应成为高校校园文化最为瑰丽的一朵奇葩。通过“茶”社团可为高校师生提供一个静心研习文化、积极开展活动和主动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除此以外,借助于“茶”社团成立相关的茶艺表演团队,非定期地组织茶艺表演活动,利用生动活泼的表演方式吸引更多师生关注中国茶文化,并为高校师生传递中国茶文化。

2.5每一学期定期举办校园茶文化会展活动

每一学期定期举办为期一周的校园茶文化会展活动,类同于校园运动会的形式。比如,高校可邀请国内外知名茶学专家莅临专讲,为广大高校师生了解中国茶文化、茶知识进行专题讲座,极大地激发师生的爱国情怀。再如,组织形式各异有关“茶与健康”的广告宣传活动,倡导师生摒弃不良生活嗜好(如吸烟、嗜酒和熬夜等),养成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作息方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茶文化内涵丰富多元,茶文化视域中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对普通课堂教学的辅助与补充。笔者在弘扬校园茶文化与增强师生道德修养的可行途径方面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议,旨在通过强化中国茶文化教育陶冶师生情操、增强道德修养,并希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于公于私可谓相得益彰。

作者:徐秀娟 单位: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舒曼,胡智学,陈一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茶文化建设[J].农业考古,2015(4):19-21.

[2]邬梦兆.弘扬中华茶文化大力发展茶文化事业[J].农业考古,2012(2):44-45.

[3]陈宗懋.中国茶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

近代茶文化范文篇6

关键词:茶文化;音乐教育;研究

研究茶文化视域下的音乐教育,就是研究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结合问题,茶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茶文化的教育价值逐渐受到关注。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结合,能够使音乐教学更加丰富,也可以使音乐教学更具感染力。音乐是人类共同语言,以音乐课堂为平台,继承中国茶文化,无疑是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茶文化又丰富了音乐教育的内涵。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以茶文化视角,研究音乐教育,是发展和传承中国茶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式。

1茶文化与音乐教育

茶是中国的国饮,在中国传承了4700多年,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茶的起源能够追溯到神农时期,当时茶作为一种药材被发掘,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就是中国关于“茶”的最早记录,茶是具有解毒功效的,后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又发现茶的保健、减肥、美容等功效,首先,茶叶逐渐在中国皇室、文人墨客中普及,一时间被视为奢侈品,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直到唐代,茶文化才开始逐渐盛行,唐朝的陆羽,被誉为茶圣,他是第一个以茶事为主编写专著的人,陆羽的著作《茶经》至今仍是享誉世界的茶学典籍,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翻滚,茶文化也随着时展逐渐完善,宋代的茶文化已经普及到了一般民众中,自此中国茶文化系统已经初步奠定。在唐宋两代,茶文化对中国文人以及教育领域的影响非常大,中国有大量的古代诗词,是歌咏茶文化的,同样的,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音乐与茶文化之间的渊源颇深。比如唐代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中,同时提到了茶柜与琵琶,可见,古代人民就已经习惯于一边饮茶,一边欣赏音乐。又如:吴文英的《望江南•茶》中,同时对茶与乐器笙进行了描写。从大量的茶事、茶词中能够发现,音乐和茶从来都是不分彼此的,以至于中国人一提到茶,很自然就会联想到音乐,尤其是中国文人,而联想到的音乐大多是中国古典音乐。正所谓“茶宜净室,宜古曲”,这就是中国人的一种惯性思想,是渗透到人们思想意识中的。说到中国的音乐,起源则可以追溯到炎黄时期,中国有很多关于音乐的民间传说,从这些传说中我们也能够了解到先人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使用乐器了,这些乐器都是劳动人民自己制作,供自己使用的,因此,中国传统音乐的造诣非常高,它不仅仅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而且也是中国5000年文明史的一种积淀。据说,中国的古琴,最早就是伏羲氏制作,炎帝精通编曲,黄帝精通弹琴,上古时期的领袖皆爱音乐,何况古代人民。茶叶被发现,与中国古代音乐的发源恰恰是在同一个时期,《茶经》记载了中国人开始引用茶叶,就是在神农氏时期。也就是说音乐与茶的融合具有良好的历史根源和基础。初期,音乐与茶相互结合的时候,主要作为背景使用,人们在饮茶的时候,习惯辅以音乐,调剂情绪,提升人们的精神体验,从而更好的品味茶文化的内涵。在茶文化不断普及与发展的过程中,音乐与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近代出现了茶歌、茶舞,以及采茶戏等等,这些歌曲、舞蹈、戏曲,借助中国古典名曲,将劳动人民平时采茶、种茶等典型的劳作场景,艺术的再现出来,成为了脍炙人口,极具群众基础的茶类歌曲。比如,《挑担茶叶上北京》是现代流传比较广泛的茶歌之一,它完美的将茶文化与现代音乐结合在了一起,碰撞出了更加精彩的火花,为当代音乐与茶文化的融合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不但如此,茶艺表演作为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不同茶品、不同环境都会巧妙的选择不同的音乐与其配合,通过引入的音乐,丰富茶艺表演内容,烘托茶艺表演环境。

2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作用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中国音乐与茶文化的结合,具有非常深厚稳定的历史基础,同时音乐与茶文化之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以茶文化为基点,对当代音乐教育内容以及形式进行创新,是促进当代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突破口,了解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的相通之处,是茶文化视域下,开展音乐教育的基础。

2.1在信息传达的方式上

音乐是记录声音的载体,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以及语言背景下的音乐元素融合起来,从而更多的人了解这些音乐文化,音乐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听众从跳动的音符、旋律中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创作的意图,从而达到一种情感的共鸣。比如,中国人在听贝多芬的《命运》的时候,虽然大部分人并不精通音律,可能也不懂得什么是高雅音乐,什么是通俗音乐,但是随着乐章的波澜起伏,我们似乎也可以感受到命运的无常以及跌宕,这就是音乐的魔力,它是一种不必言说的语言。同样的,中国古代名曲《梁祝》也是如此,它所描绘的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段爱情悲剧,当它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发展的时候,世界人民同样可以感受到其中蕴藏的哀伤、无奈,能够激发人们的共鸣。茶文化在信息传达中与音乐很相似,它们都是给人以景深的享受,饮茶是一门艺术,从水、器具到烹煮的过程,都有讲究。中国茶道讲究色香味俱全,能够从不同的感官刺激人们的精神体验。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输出,茶文化也被带到了西方国家中,并且经历千百年的演变,很多西方国家已经建立属于自己的茶文化系统,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跳板,超越了语言、地域以及信仰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普遍接受的文化类型,这与音乐非常相似。受到地域以及文化的影响,人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和喜好也存在差异,不管是茶叶选择、还是茶具,都能够看出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己的风格,以英国为例,英国的茶文化最初受到中国的影响,英国商人通过从中国进口茶叶来满足国内茶叶的需求,并且最初英国进口的茶叶主要是绿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人发现英国的水质并不适合冲泡绿茶,反而是红茶比较适合他们的口味,目前红茶已经是英国人不可缺少的饮品,他们每天都要喝茶,尤其是非常看重下午茶,这就是属于英国的茶文化。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音乐和茶文化这都是一种信息的载体,并且都可以突破地域、民族以及信仰的制约,使人们达到心灵的共鸣,给人以精神的慰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音乐和茶文化也会受到民族民俗、人民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一面。

2.2韵律内在的共性

音乐与茶文化都是讲究韵律的。音乐演奏者通过各种技巧将声音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展现给人们,音乐表演中,声音的抑扬顿挫、轻柔缓急,都会牵动人们的思绪和感悟,人们通过流动的音符,享受精神的愉悦,获得内心的洗涤。茶文化也是如此,以茶艺为例,茶艺表演的内在韵律感非常重要,在整个表演中不管是表演者,还是品茗者都会感受到艺术的熏陶。音乐与茶艺在韵律上存在很多相似点,因此可以相互契合,茶艺表演者往往会通过对音乐韵律的学习,使自己的茶艺表演更加完美。2.3精神层面的共性茶文化与音乐都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人们通过听音乐,观看茶艺表演,身心得到放松,内心的压力和情绪能够得到释放,从而获得更高的精神体验。不同的人,在欣赏音乐和茶艺的时候,所获得的感受是不同的,它们都能够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表演者,也会改变人们的精神体验。音乐与茶文化一样都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层面的享受。

3茶文化视域下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

3.1音乐欣赏

在茶文化视域下开展音乐教学,教师首先要掌握以上音乐与茶文化的相通点,然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茶歌欣赏能力。教师以中国古典名曲为主,注意曲子与茶联系,学习音乐的时候,可以使用多媒体配合播放相对应的茶艺表演。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中国采茶戏曲的普及和学习,可以适当弱化一些专业知识教学,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机会,通过音乐欣赏,真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感受到茶文化与中国音乐的博大精深。

3.2学唱民歌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歌是每个民族文化中一课璀璨的明珠,民歌不仅体现了我国各民族的风土民情,同时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民歌便于理解,易于传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在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茶农们将茶事融入了民歌中,从而创造出了茶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民歌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比如:《古丈茶歌》,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茶歌,描绘的是茶农采茶的过程,茶农们通过唱茶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歌曲,对中国茶文化与音乐之间的联系,以及其中的深刻内涵理解会更加深刻。

3.3音乐实践

音乐教学同样需要实践,音乐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在茶文化与音乐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开展音乐实践教学,建立学生与音乐创作者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实践中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实现音乐的二次创作。学生在实践中,审美能力、体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4结束语

在茶文化视域下,音乐教学要关注两者的契合点,首先要普及茶文化的内涵思想,奠定了学生的茶文化基础之后,再开展音乐教学,这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会更近一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强化民族文化,是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国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必然之举。

作者:付传利 单位:三峡大学

参考文献:

[1]徐菁菁.文化视域中的中美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李志平.大众文化视域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人格构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3]吴春薇.和谐教育视域中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近代茶文化范文篇7

关键词:茶文化;当代小提琴艺术;音乐教学;应用价值;应用机制

面对现代文化的成熟发展,如今小提琴音乐教学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教学思路,以及教学中突破点来应对学生对于小提琴音乐艺术品鉴活动中的精神艺术和文化内涵需求。当然,在整个教学机制中,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实际上也是系统化开展该活动的过程所在。

1茶文化的内涵及价值特性分析

茶文化的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文化体系成熟、思想深刻,整体表现形式极为多样。当然,特色鲜明的茶文化,对于当代整个小提琴音乐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应该看到,具体分析、探讨茶文化在当代小提琴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实施价值及应用,对促进整个茶文化体系的继承和发展乃至丰富极具价值意义。1.1茶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中华民族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茶文化与我国多种文化元素相融合,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体系。在茶文化中,我们看到,其在儒家文化和其他传统文化元素的整体影响下,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境界,以及相应的艺术美学展现形式,可以说,茶文化体系中,我们能够感知到诸多文化元素和价值内涵。茶文化又同众多民族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各具地域风情特色的艺术体系;茶文化还与多种艺术相结合,从而以各种生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当然这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茶文化艺术特点。1.2茶文化的音乐艺术特性分析茶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音乐艺术的传播与宣扬,尤其是整个茶文化机制中,诠释了诸多与音乐艺术相关的艺术元素,比如采茶戏、采茶舞等等,其中诠释的都是具体的艺术元素。而茶文化可以说是与音乐文化机制紧密结合的重要文化素材。正是文化与艺术之间互相影响,从而促进了各自之间的良性发展。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形成了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茶音乐艺术。茶文化能够包容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音乐文化元素,并且通过适当整合,从而能够实现多种音乐艺术表现形式之间的共存,从而促进多元音乐艺术之间的整合发展。茶文化的深远意境,同时,又大大提升了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内涵诠释,从而提升音乐艺术的欣赏性和审美表现力。

2当代小提琴音乐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分析

实际上,在当前教学机制日益成熟的今天,各种艺术元素之间的融合不断完善,我们看到,小提琴音乐教学活动作为一种艺术诠释的重要素材,其也能够实现该艺术教学的理想效果。但是,该活动中也存在相应的挑战,尤其是学生学习诉求也得以全面提升。2.1当代小提琴音乐教学素材的应用困境。当代小提琴音乐教学活动中,其发展活力日益匮乏,尤其是整个教学素材,长期缺乏更新,小提琴音乐艺术的素材内容未能在时代背景下得以丰富和具体完善,尤其是当代高质量的作品较少,无法满足人们的艺术欣赏需求。在当代追求发展的社会价值理念影响下,创作者们和教育者们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好的小提琴音乐文化,需要人们如同品茶般去慢慢品味,其中所诠释的文化内涵以及相应的思想意境。与此同时,当代小提琴音乐作品创作者们的思想文化缺乏必要的创造性以及相应的活力和文化灵感。因此,标准化的创作模式,更使得小提琴音乐艺术的个性缺失,大大降低了小提琴音乐艺术的发展影响力。当然,这也破坏了小提琴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并且不利于激发学生自身对于小提琴音乐的学习兴趣。2.2当代小提琴音乐教育模式僵化、固化。事实上,教学活动需要创新,完善的教学理念,才是实现整个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在当前,整个教育机制中,对整个小提琴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影响了教学活动的理想实施。当前小提琴音乐教育模式单一固化,课堂教学流程固定,被动教学,并不利于学生自身对于小提琴音乐文化内涵的整体思考和有效探索。同时,学生自身对于小提琴音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深,甚至忽视小提琴音乐艺术美学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忽视了小提琴对于学生自身情感的陶冶,以及心境的提升等诸多作用,甚至忽视了小提琴艺术,对学生学习活动所带来的众多精神感动。2.3忽略了当代小提琴音乐教育的文化认知。在当代社会环境下,学生受浮躁心态影响,所具体感知的小提琴音乐艺术,往往容易忽略相应文化内涵。当然,在整个小提琴音乐教育机制中,其整个文化内涵的系统化缺失,不利于学生对于其中文化内涵的成熟理解和具体认知。深刻体会小提琴音乐作品艺术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其中所具体表达的思想文化境界,才是整个小提琴音乐教育活动效果。

3当代小提琴音乐教学中茶文化的应用价值和机制

小提琴音乐教学活动推进时,完善的艺术教育机制,不仅是完善的教学体系,同时还是艺术理念的合理构建,而结合茶文化的价值内涵看,其中,所具有的文化元素和精神理念,实际上,做好茶文化应用与小提琴音乐教学融合,将能够实现理想效果。实际上,茶文化与小提琴艺术之间有着浓厚的历史渊源。茶文化是我国文化机制的重要产物,而小提琴是西方艺术的重要诠释,两者有着不同的文化体系。当然,文化与艺术之间又有相互交融的内涵。而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其不只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其与茶一起走出了世界,成为世界性的文化。当然,茶文化在西方艺术的融合,也使得小提琴文化艺术的诞生中,留下了茶文化的影子。而茶文化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丰富了小提琴艺术的表现形式,从而促进了小提琴艺术机制的完善构建和成熟发展。客观地看,茶文化艺术能够丰富当代小提琴音乐教学的文化内涵,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能够补充整个小提琴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而帮助构建当代小提琴音乐艺术教育机制的思维内涵。实际上,融入相应的文化理念,其也能够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对小提琴音乐文化的艺术审美。茶文化的融入能够大大提升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艺术美学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能够提升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整个茶文化艺术的融入与应用,与当前整个小提琴音乐教学的融合,从而实现文化传承与艺术机制的最佳效果。茶文化能够丰富音乐教学活动的文化深度、核心价值,从而能够提升小提琴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艺术表现张力,有效促进小提琴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当代小提琴音乐教学新模式的探索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样,小提琴的音乐体系,又能够丰富茶文化的价值内涵,为茶文化的发展应用提供相应活力和空间。

4结语

事实上,小提琴音乐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从现实要求出发,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思想深度,并且将具体的茶文化价值体系,与整体教育理念以及小提琴音乐艺术的思想内涵相融合,从而实现当代小提琴音乐教学中文化深度的拓宽和发展。教学机制需要改善和优化,尤其是要充分注重立足学生自身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这才能为学生培养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重要支撑。当然,这也能够在当前整个教学活动的新诉求下,实现小提琴音乐艺术与茶文化机制的协调推进。

参考文献

[1]王丽梅;姜泓.音乐专业院校小提琴演奏教学的中国化改革与实践———以星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为例[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211-212.

[2]孙茂玲.小提琴常用练习曲教学辅导之二十二———炫技与抒情相融的《罗德小提琴随想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123-125.

近代茶文化范文篇8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应用策略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不仅关系教育事业发展走向,还会影响国家民族发展前景,因此必须得到足够重视。改革不能凭空而起,需要不断汲取资源与营养以获得更强动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应成为重要汲取对象,因为它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依旧屹立不倒的内在支撑,其中囊括着优秀思想精华和实践产物,能够对教育事业发展起到极大助力作用。茶文化作为重要组成之一,以“茶”为载体将我国传统文化凝聚在一起,既扩展了传统文化审视视角,也为传统文化具体研究提供途径,能够成为传统文化优秀元素得到充分挖掘的重要入手点。目前关于茶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广阔和深入,这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更好应用茶文化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茶文化也能借助改革契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开启传承与弘扬新进程。

1茶文化综合概述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发展而来,最初“茶”指的是人们生活中的平常饮品,但其与其它相比有其独特之处,比如获得“茶”饮品的过程是复杂的,从种茶、摘茶到炒茶、沏茶包括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精心而为才能确保最终饮品风味非凡。“茶”能清心明目、平静心态,这与古礼对个体修养要求不谋而合,经过不断演化发展,与“茶”相关的行为成为修心养性、展现礼仪风貌的重要途径,如赏茶、闻茶、品茶等。茶作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渗入到劳动人民勤俭节约、低调有内涵等优秀品质之中,后又经过历代文人墨客大力推崇,茶文化逐步形成,加之茶本身具有多种保健功能,更是奠定了其超然地位。与茶相关的典籍有很多,如陆羽所作《茶经》、蔡襄所作《茶录》、黄儒所作《品茶要录》等,成为人们了解茶文化的重要参考。茶文化在社会发展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力,茶道、茶德、茶书、茶具、茶画、茶艺等均为茶文化衍生而来,其功能不仅表现在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方面,还成为促进经济贸易发展、展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根基。在当今社会,商业化气息尤为凝重,以利为尺、唯利是图等现象层出不穷,既淡漠了人际关系,也降低了生活品质。大力弘扬茶文化是改变这一局面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承担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高校来说,应该积极探索茶文化应用之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出有茶德、懂茶道的优秀人才提供支撑,引领全社会形成重德行、重修身、重审美良好氛围。

2茶文化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分析

2.1弱化教育目标功利性

目标具有功利性是正常的,这是支撑人们持续追求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的重要动力来源,但如果功利性超过一定限度,为了实现目标而忽视其它,如对实现手段不加以甄选而任意使用,甚至出卖灵魂与自我,到头来即使能实现目标,精神层面必将面临空虚,得不偿失。长期以来,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比如学校考核中对学生考试成绩更为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美育修养等却居于次席,通常只是在考核评价中发挥“锦上添花”作用。这样会造成教师、学生等将提升考试成绩作为第一要务,其它方面只是陪衬,当出现冲突时会为前者让道。茶文化注重过程,不去刻意追求结果,高校在制定教育目标时要融入“过程”内容,不能单方面强调结果,比如对于学习成绩的要求减少“一步到位”,可以多设目标节点,引领高校教育教学循序渐进开展,使师生所受压力平衡适中,从而有更多时间和空间进行修身养性与深入思考。需要注意的是,茶文化只是起到弱化作用,而不是完全消除,这要求高校在茶文化应用过程中掌握尺度,充分彰显茶文化积极作用,避免“过犹不及”。

2.2塑造教育内容人文性

人类社会发展经过了漫长历史更迭,从茹毛饮血到今天科技腾飞塑造的智能化世界可谓天壤之别。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手段多种多样。具体到高校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室、自媒体平台等为其高效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建立联系,完成教学与学习进程。表面看来,如此格局下高校教育教学应当向更完善、更成熟方向进发,但实际上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人文性缺失则是重中之重,比如教师和学生形成了技术依赖心理,自我主观能动性不断削弱,反而出现了很多不良现象,如变得懒惰、遇到困难不以“人”为核心而一味依赖技术等。塑造教育内容人文性对改变这一局面有所助力,茶文化可以作为重要内容引入其中。茶文化具有深刻人文内涵,比如种茶、摘茶、炒茶、沏茶整个过程并不是顺风顺水容易完成,而是充斥着各种困难,没有定力、毅力和恒心则难以克服,将这些精神品质渗透入高校教育教学中,能够指引师生端正心态,始终将发展与提升的主导权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交给外部技术。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感恩、尊师重教等人文精神,可以陶冶学生情怀,重塑道德品质,也可以成为思政素材提升学生思政水平。

2.3增强教育方式科学性

教书育人是高校职责所在,而如何教书育人是一个动态话题,需要基于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探讨,不能一味照搬前例。在现代人看来,传统教育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会要求学生“言听计从”,这样的看法其实是片面的,其实传统教育也有很多可取之处,如注重“规矩”传达,要求学生遵守一些常规礼仪;强调“术业有专攻”,擅长什么就去学什么,尤其是“不求速成”做法值得借鉴,懂得通过一点一滴积累与努力来收获成功。茶文化在这一方面有着突出体现,以茶道为例,沏茶、赏茶、闻茶、饮茶等是其中环节,而每个环节虽有次序之分,却无高低之别,只有平等视之并认真对待每个环节,才能为真正体验茶之内涵打下基础。同样,高校教育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某项知识时,也要划分环节并逐个夯实,才能引领学生更好掌握知识内容,而不是为了追求最终结果使中间环节“形同虚设”,那样只会违背学习规律,造成学习效果不佳的结果。增强教育方式科学性不能简单地表层模仿,必须要深入领会内涵,茶文化形态多而繁杂,高校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再通过融汇贯通提升师生对茶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为教育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做出贡献。

2.4强化教育管理和谐性

做好教育管理是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在管理领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两大参与主体,两者关系一直是学界研究重点,出现了决策理论、运营理论、系统理论、控制理论等学说,而在这些学说中,“人”始终是关注重点,最大程度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重要出发点。具体到教育管理中,教育过程、教育质量、教育业务、教育监控等方面要想得到良好管理,除了管理者兢兢业业开展管理工作外,获得被管理者主动配合也十分关键,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营造和谐关系氛围至关重要。茶文化形成于礼仪之上,以茶交友、以茶待客等是基本礼节,管理者可以效仿于此与被管理者平等交流互动,进而更加了解彼此,为后续管理中采用更合理管理方法与态度提供支撑。教育管理呈现和谐局面后,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育教学过程,比如教师和学生之间也能多一点交流少一些抵触,以合作之姿完成知识传达与反馈。另外,茶文化中的“精益求精”思想能引领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管理理念更加先进,管理方式更加科学,达到将管理融入日常,进而获得更好管理效果。

2.5提升教育文化自信性

高校担负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而这里的“优秀”不仅要求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卓越,还要求具有充足的文化自信,能够以自信之姿投身到国家建设之中为国效力,为提升我国国际地位贡献力量。我国有着一段屈辱的近代史,曾经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在列强与侵略者的践踏之下黯然失色,文化自信一度被击的粉碎,使得之后很长时间内“崇洋媚外”风气大肆存在,甚至直到今天依然没有彻底扭转。在这样的局面下,提升教育文化自信性极为重要,只有恢复自信才能真正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茶文化应用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可以为提升教育文化自信性做出贡献。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文化,不仅熏染着本国国民,还广为传播影响到其它国家,比如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均在影响之列,这能成为师生重新认识与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入手点,并在这一过程中重塑文化自信。茶文化以“茶”为媒沟通八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也要寻找相应媒介为借鉴国外高等教育优秀经验打下基础,这一过程既能汲取营养,也能对文化自信进行检验,避免陷入盲目自信误区。

3茶文化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策略

3.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茶文化影响力

茶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想要在一朝一夕全盘了解与掌握是不现实的,并且精神层面的内容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盲目追求效率反而会适得其反。将茶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增加师生与茶文化接触频率,让师生逐步了解茶文化,而后渗入思想行为中。这一策略是以提升茶文化影响力为核心目标。相较于直接以知识内容形式写入教材,校园文化建设途径包括更多形式,不仅能够扩大师生与茶文化接触空间,还能激发师生了解茶文化的热情与兴趣,比如举办茶文化相关活动,让师生亲身参与其中领略茶文化的点点滴滴,并逐渐由局部向全面发展,最终将茶文化魅力风采充分呈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针对性地建立茶文化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体系,比如建立专项建议平台,让师生基于对茶文化的了解提出自身改革建议,这既能成为茶文化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应用探索渠道,也能为师生更好理解与配合改革策略提供支撑。

3.2完善师资培训体系,提升教师队伍茶文化素养

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师资力量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改革举措提出还是贯彻落实都离不开师资力量的支持,因此想要将茶文化应用于改革过程中,提升教师队伍茶文化素养势在必行。校园文化建设举措重在逐步熏染与陶冶,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则是以直接培养方式来提升教师队伍茶文化素养,相较而言后者更系统、更全面也更专业。从目前情况看,很多高校师资培训体系存在形式化问题,比如培训安排往往是统一进行,而很少考虑教师的具体情况,有时会与教学计划发生冲突,使得教学计划难以良好完成;有时会出现重复培训现象,造成培训资源浪费。完善师资培训体系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从时间安排到内容安排上都要经过科学设计,避免影响正常教学进程与出现资源浪费。这有利于为教师队伍提供更高质量的茶文化培训体验,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顺利推进做出贡献。

3.3借助新型科学技术,为茶文化充分彰显价值提供支撑

新时代新形势,这是时展之必然,改革之路必须紧密贴合时代才能获得更好效果。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直到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充分说明其具有更多应用价值,但是一味沿承传统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应用是不可取的,只有贴合时代革新应用之法才能使其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新型科学技术是新时代重要标志,可以在茶文化应用中发挥作用,比如高校在塑造教育内容时能将茶文化制作成视频内容,既有声音对茶文化相关内容娓娓道来,也有动态影像相搭配让人获得直观了解,如此一来茶文化更能深入人心。从改革视角分析,新型技术与茶文化可以相互助力,比如新的教育教学技术如多媒体、自媒体等能在茶文化指导下转变应用方式,降低师生对于技术的依赖心理,增加思考频率与调整思考向度,使新型技术真正服务于人。另外,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借助新型技术大力宣传茶文化,比如建设茶文化网站、论坛等,让广大师生参与其中进一步了解茶文化。

3.4构建交流互动平台,深化茶文化研究探讨

茶文化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已经在上文中得到分析,但那也只是“一家之言”,关于茶文化应用探索还要继续深入,才能不断汲取精华,使其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地位超然。无论从改革视角还是茶文化研究视角,构建交流互动平台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并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不断检验和调整才能逐步走向成功,这一过程往往是漫长的,既给予了交流与互动足够空间,同时也给予更多压力。在这样的局面下,茶文化研究不能局限于单个高校之中,而是要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多个高校分项研究然后综合而论来让每个高校收获完整茶文化启示。茶文化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中,昨日与今日会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内涵不会改变,这要求研究者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进而抓住真正内涵,并基于此提出行之有效改革策略。同时,教育教学改革也能成为茶文化深入研究探讨时机节点,结合实际情况更能找到有效入手点。

3.5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切实领悟茶文化内涵

改革要有理论指导,更要通过实践进行验证。茶文化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理论指导作用毋庸置疑,但如何将理论转化为科学实践行为却是难点所在。想要获得更好转化效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极为关键,比如围绕茶文化举办“种茶、采茶”实践活动,让师生通过亲身参与种植与采摘体会其中的辛苦与甜蜜,进而在遇到困难时以积极心态去应对。具体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拥有积极心态十分重要,因为改革过程中会遇到更多困难,如果不能克服将会阻碍改革进程。同时茶文化内涵不是简单的几句总结话语可以说明的,以增强教育内容人文性为例,不是引入茶文化便能万事大吉,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过程引领师生真正领悟其中的人文精神,进而才能使教学内容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春桃.茶文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J].福建茶叶,2020(11):148-149.

[2]金叶.茶文化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21(01):151-153.

[3]元礼娜.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研究对策——以茶叶包装为例[J].福建茶叶,2021(01):204-206.

[4]焦德健.探析茶文化对高职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J].福建茶叶,2021(02):149-151.

[5]郭腾.茶文化视域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新探索[J].福建茶叶,2021(07):129-130.

近代茶文化范文篇9

关键词:中国传统茶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1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

茶文化起源于唐朝,饮茶开始只是部分人的喜好,后来饮茶成为时代主流,随着饮茶人群逐渐扩大,人民饮茶习惯也在变化。从目前的情况下,传统茶文化逐渐演变成一种习惯,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国传统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茶作为一种物质,它在种植、采摘、制作、冲泡的过程中是千姿百态的;而茶在作为一种物质的同时,又有着深邃的精神内涵。例如,唐代诗人卢仝认为茶是高洁的,具有灵性,饮茶可以将人带入一种“通仙灵”的境地;诗人韦应物作诗“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认为茶高洁,能够洗涤凡尘;宋代文人苏东坡则将茶比作佳人,认为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他认为饮茶是一种礼仪的表现,美、纯洁、礼貌和精神是苏东坡对茶的评价;近代文人鲁迅则认为,品茶就是享清福,能够让人忘却功名利禄,促使人崇尚节俭、修养品德。总之,通过对中国传统差文化分析可知,茶文化即代表着一种高洁、淡泊名利的精神,促使人修养品德,同时也是一种礼仪的表现,它传承着中国文明。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茶文化可以很好地融入其中,茶文化迎合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明、礼仪、和谐、友善等精神内涵,通过茶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丰富教学素材,更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2我国传统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中的作用

高校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希望,大学生发展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高校秉承积极、乐观的理念培养大学生价值观,促使大学生保持一颗爱国之心,勇于担当,肩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成为有用之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外社会风俗会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有影响。我国教育模式也在发生改变,学生学习压力增大,造成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缺乏兴趣,这对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直接影响。

2.1中国茶文化的应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高校开设思想政治课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看,显然当代学生对其不感兴趣,主要是教育模式单一,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需要把茶道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茶文化的精髓是崇尚节俭、修养品德。这正是茶文化的思想内涵,这对培养大学生思想品德有直接的影响。茶还体现出一种高洁、淡泊名利的品质,跟茶相关的名人事迹数不胜数,比如晋代有名的陆纳,其主张以茶待客,反对铺张浪费,要出淤泥而不染,切忌为了小利玷污自己的名声。这所反映的精神跟当代社会精神相似。从这可以看出,虽然我国传统茶文化经过时间洗礼,但是还是保留原有的核心内涵,这种茶文化精神有助于我国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2中国茶文化的应用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中国茶文化是一种礼仪的表现,主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这三家思想,以饮茶的方式传递了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儒家思想主张“礼”,大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关于礼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待人待物能平心而论,不偏袒。而茶文化中茶道精神中的“和”,能够让学生以茶待客,在向客人敬茶的过程中学会待客之道,在与客人一起品茶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可以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这正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2.3中国茶文化的应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通过互联网会浏览到一些不健康的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大学生成长不利,容易产生消极的影响。现代社会充斥着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这造成大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过度追求物质。茶文化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对人生追求更加清晰,有更加明确的目标。茶文化精神有助于养性。因此,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常有浑浊的东西萦绕在身边,很难修身养性,容易坠入迷途,造成性格缺陷。通过学习茶文化精神,有助于大学生端正品德,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2.4中国茶文化的应用有助于平复大学生浮躁的心态.目前提倡的“先就业、后择业”体现了大学生浮躁的就业心态,为此,茶文化对平复大学生浮躁的就业心态很有帮助。茶文化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行为;二是思想,从行为层次看,在品茶过程中我们可以感悟和思考人生,从而使自己的内心更趋于平静。从行为层次上分析,主要是待人待物的行为,带有一定的人生哲理,在内心反思过程中,受到启发性要素的影响。在茶文化作用下,较容易走出困境,平复浮躁的就业心态。

3中国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策略

3.1明确茶文化教育目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茶文化教育目标,这是确保茶文化教育工作者能够把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一步。茶文化能完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是因为我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深蒂固,茶文化所具体的精神内涵深受人们喜爱;其次,我国历来对茶文化的传承,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主流思想,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也肩负传承茶文化的重任,因此,大学生需要对茶文化有更深入了解。只有对茶文化有自身独特的见解,才能把中国茶文化发扬广大,走向世界。最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茶文化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3.2创新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的枯燥无味,高校教师在课堂上用传统教学模式讲解思想政治内容,学生提不起兴趣。而当代大学授课只在课堂上进行,几乎很少有课外活动,学生在学习理论内容时,甚是吃力。可见,传统教学方式不适用于大学生。因此,我们需要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比如在课堂设计中,可以设置茶艺表演、茶文化知识比赛等活动环节,让大学生对茶文化理解更加透彻,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同时肩负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还可以引入实践教学方式,把茶文化融入实践教学范畴,教师在实践课堂上,向学生强调树立正确职业观的重要性,然后以职业观塑造为内容,向学生传授茶文化的行为文化知识,茶文化教育以知行结合模式为主,也就是教师传授茶文化知识,学生要自己操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亲身体验茶文化的魅力,最后,教师需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可以与学生共同提炼茶文化思想内容。

3.3丰富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中的内容.首先需要对茶文化进行综合分析,并筛选出茶文化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一致的内容,并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加以完善。现代茶文化与传统茶文化有区别,茶文化发展速度很快,当代大学生很难与之保持一致。大学生接受现代茶文化需要一定时间,为了让当代大学生最快时间内接受茶文化,需要把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活动中,大学生可以在校内开展泡茶、品茶和辩茶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亲身体验其中的乐趣,领悟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展现茶文化的魅力。

3.4整合校本文化.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首先需要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其次,以校本为核心进行创新性构造。除了要按照校本要求外,还要整合茶文化要件。比如在构建行为文化活动过程中,需要引入品茶,设置茶道项目,同时还需要各学科教师的协助,才能提取茶文化的思想,进而整合其处事态度的文化信息。

4结语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蕴含深刻的内涵。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外国文化不断涌入国内,这些涌入国内的文化有一些是不可取的,在不良信息的冲击下,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把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叙述茶文化内涵,分析我国当前发展趋势,可以找到相同点。因此,把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既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还可以通过大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开展[J].科技文汇,2015(5):58-59.

[2]徐国庆.陈啸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互动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6(6):113-116.

近代茶文化范文篇10

关键词:中西茶文化;内涵差异;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机制

客观来看,随着世界文化融合交流成熟度不断加强,茶文化的价值作用超越了社会大众的全面认知。当然,我们在具体实施茶文化交流活动时,应该理解这其实是基于文化认知前提背景下所给予的具体理念认知。而想要做好茶文化交流传播工作的有效开展,就必须对整个茶文化理念的应用环境进行深度解析,通过对其进行合理改造,并且使其融入到整个商务英语教学机制之中,从而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佳培养。

1从差异性和内涵性视角来认知中西茶文化特点

文化是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灵魂所在,也是社会发展的根基与前提,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背后都是文化成熟发展所具体推动的。在文化机制成熟构建时,不仅仅要从文化的基础理念及内涵认知出发,同时也要深度成熟认知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活动的开展诉求。因此,任何一种文化理念在进行具体传播时,都不能脱离文化的层次性和多样化。当然,成熟认知文化传播活动开展的价值诉求,恰恰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文化是什么?文化应该是一种稳定的状态,也是基于共同情感理念前提下的认知,文化发展的过程,是民族自信逐渐建立的过程,也是社会文明成熟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重要展现。文化大繁荣背后,一定是社会共同认知发展的必然结果。结合我国文化体系的发展状况,以及整个茶文化机制的形成背景看,茶文化来源于我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大众自身的生活习惯。所以,茶文化与社会大众的市场生活之间有着重要关联。所以,在进行文化传播与交流时,茶文化体系有着深厚价值和成熟应用,无论是茶文化的具体内涵,还是茶文化中所具有的包容性,都是对文化理念和文化应用价值的深度分析。而在茶文化交流传播活动中,想要实现其中文化元素的精准传递,就必须结合文化传播与应用的氛围与环境特点,通过深度融入和全面分析,才能为我们了解茶文化提供重要支撑。当然,随着我们对茶及茶文化的价值认知不断成熟,如今整个茶文化内涵实现了深度交流。当然,整个茶文化交流过程中,离不开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合,同时也需要通过在对交流机制进行深度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合理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有效制定与融入,从而实现整个文化机制的精准有效传递。而中西茶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比,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理念的阐述,更是一种价值习惯和思维体系的深度表达。

2实用、应用:当前整个商务英语专业活动的实施状况

随着我们教学理念认知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如今我们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诉求也实现全面丰富与客观提升。尤其是在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必然诉求,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具体特点和交流需要看,其不仅要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内容和良好的习惯,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让学生真正地应用好其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满足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全新诉求。事实上,茶文化作为一种融入生活饮食文化和价值思维,乃至习惯理念多项资源内容的综合文化机制,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打破了单一的文化区域,成为横跨多个地区、多种文化氛围下的茶文化。结合中西茶文化的内涵及具体表现状况看,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存在,其不仅仅是具体的文化差别,而从根源上看,这也是文化理念的成熟诠释的表现。结合中西茶文化的形成背景,乃至历史渊源等一系列特点看,中西方茶文化体系之间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差别。尤其是我国茶文化形成与传统封建社会,其是在长期不断的社会历史状态下所具体形成的,而西方茶文化则形成与近代,此时,无论是社会发展状况,还是具体资源要素都大大成熟。而全面分析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具体差异,将为我们了解茶文化体系的形成状况提供了可能。

3融入文化、基于实践:时展背景下商务英语活动的实施机制

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具体的文化理念内涵看,良好的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文化的根基,更重要的是其中有很多内容元素可以被系统化应用到当前整个学生培养过程中,从而发挥文化的支撑与推动力。而与以往商务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所不同的是,我们极其关注文化思维和价值理念,而文化是一种成熟底蕴,也是深度思维。结合当前社会大众的关注度以及社会环境的建设要求看,只有融入必要的文化思维,结合文化型环境的建设要求,才能营造良好的商务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机制。教育培养人才是人类社会文明出现之后就有的重要思路。之所以要对人进行教育,这主要是因为人类作为重要的资源,其成长进步的前提和关键就是掌握知识内容,并且形成良好的习惯意识。如果我们对当前学生培养的整体要求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有了极大提升,尤其是当前学生培养规模急速扩张,而人才消耗的能力和速度又相对有限,这就使得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之间出现了极大矛盾,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做好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体系的优化,才能最终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对于人才培养与教学活动实施来说,其实际上是一项整体性活动,从内到外,都是与学生全面成长相关的重要诉求,所以,在时代成熟发展的大背景下,做好教学创新与发展就极为必要。在当前整个文化交流机制日益完善的时代大背景下,完善文化交流机制,使用内容与具体体系之间的互动关系,其将为社会大众更好了解文化交流现状,乃至积极主动参与整个商务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活动提供有力支撑。当然,对于我国传统茶文化对外传播活动来说,其想要实现理想的传播效果,必须探究合适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实施语言体系上的转化与融入,从而在消除文化不同的基础前提下实现整个文化传播交流的理想效果。事实上,文化传播与交流,也是一种创造,尤其是文化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同时其中所集中展现的是文化理念的深刻融入。结合中西茶文化之间的深度差别,我们可以在语言习惯中,对该差别内容进行具体、细致分析,当然,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内容,实际上也为学生对跨文化语言内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供重要支撑和有效帮助。

4基于中西茶文化差异认知商务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机制

把中西茶文化差异的知识内涵,具体融入到商务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能够大大丰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素材。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时,首先要注重对当前商务英语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具体的英语教学素材内容来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具体内涵为主要切入点,从而使得教学内容和课堂形式都会显得很生硬。因此,整个商务英语教学活动中,需要我们将中西茶文化的具体差异和内涵,科学合理实施商务英语教学机制,从而丰富商务英语教学的具体内容,并且深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理念传递与表达,尤其是在整个文化交流机制日益成熟的大背景下,各种文化体系之间实现了深度成熟与全面应用。此外,对于商务英语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来说,如果我们能够从具体的中西茶文化差异出发,还要注重整个英语教学体系的创新和发展,通过改革英译教学内容,并且将英语教学活动的要求相匹配,从而必然能够满足商务英语教学活动的具体诉求,我们不得不说,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时,选择合适的素材内容至关重要,只有合理的素材,才能让学生更真实、更好地品读文化语言之间的重要关联,并且在该过程中,为学生精准认知教学活动的内涵素材提供保证。而文化的差异与内涵,决定了我们在应用中西茶文化元素时,必须以共融共生为基础理念,通过结合茶文化交流机制和融合体系,从而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在当前我们对整个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活动的实施状况,不断成熟背景下,整个课程中的教学内容,绝对不再是简单、普通的课程知识教学活动,其中充分全面的要求将学生思维兴趣和价值理念的培养纳入教学活动的根本前提和首要位置之中。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其本质上的关注点在于要选择合适的文化内容融入其中,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对学生自身英语学习习惯的合理培养。因此,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活动来说,要注重融入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整体特点,通过丰富教学内容,优化商务英语专业的具体教学体系,从而实现整个商务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

5结语

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具体状况和内涵表现上看,作为一种注重英语实践大于英语知识与英语技能应用专业学科,其在整体推进时最需要的就是培养学生掌握驾驭和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谓跨文化交际,正是从文化融入的整体背景出发所实施的具体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1]周景洪.中国茶文化在东西交流中的影响———以英国茶文化为例[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2):153-157.

[2]孙燕晶.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4,(02):127-129.

[3]汪德华.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15):119-122.

[4]周海超.中西电影对比及其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5,(15):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