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0:00:57

总体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生态经济强县为目标,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等历史性机遇,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促进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良好、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规划的总目标

预计到年,全镇社会总产值比“十五”期间逐年递增10%,力争达到3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85亿元,其中第二、三产业占主导地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财政收入350万元,粮食产量稳定在18000吨,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小城镇基础建设有质地飞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得以完善,全镇95%以上的人口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把松江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生态旅游经济强镇。

三、规划区概况

镇位于县南部,东经128°12′~128°37′,北纬42°22′~42°37′,距县城镇120公里,距87公里,北与乡相接,西与镇相连,东与市毗邻。全镇区域面积1396.44平方公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560千米,气候温凉湿润,四季分明,属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时数5~9月份为1062.2小时,年平均气温2.2℃左右,最高月均温20.3℃,最低月均温-18℃,年积温2300~2450℃,年平均降水量66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3%,无霜期95~120天。镇位于旅游风景线上,公路、公路贯穿全镇。南通、北至、东至、西至,是县南部的重镇。镇物产丰富,生态资源蕴藏量极大。

镇现有行政村47个,总户数9482户,人口为34600人,其中农业户数6104户,农业人口23880人。主要居住民族有汉、朝鲜、满族,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重镇。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500万元。镇有着独特的自然优势、地理优势、资源优势。镇以真山真水、风光秀丽而著称。山上植被茂盛,树木参天,满目青翠,华盖苍苍,为松江增色。镇内结构极富特点,南北有山相倚,中有河水流过,是极为典型的山水城镇。山水与城镇的有机结合,是历史形成的镇镇内空间的突出特征。镇被群山环抱,秀美的河蜿蜒而过,山青水秀,以山为骨,以水为肤,镇在景中,景在镇中,镇景交融,可将其喻为“山水盆景镇”。

四、规划的主要依据

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与城镇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2、《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8<《吉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自治州生态州建设规划》。

7、《县城镇总体规划》。

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

9、《镇城镇总体规划》(~年)。

10、规划以《省县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为总纲。

五、规划期

规划期:~年。

六、镇“”规划主要内容

㈠镇经济发展规划:

年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00元,粮食产量稳定在1800吨,劳动力转移6500人,药材种植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的1/3,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壮大,使之成为全镇的经济增长点,打造特色、绿色和有机品牌,从而调动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使产业结构完整、系统化。

1、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镇地处长白山脚下,发展中药材得天独厚,有着丰富的野生资源,并且种植品种多样化,在“”期间,主要以地道的长白山中药材为主,力争使药材面积达2000公顷,采取大力发展林下野化山参及中药材深加工业,充分利用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发展壮大长白山中药材大镇。

(1)镇村、屯、村细辛基地建设项目,位于镇村,属新建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基地面积100公顷,项目建成后,可使400户,1500个农业人口脱贫致富。规划期年。

(2)镇桔梗基地建设项目,位于镇村、村,属新建项目,基地面积30公顷,总投资25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2村共同受益脱贫致富。规划期年。

(3)镇村贝母基地建设位于村,属新建项目,总投资20万元,基地建设面积8.2公顷,项目建成后,可使村80%的农户受益。规划期年。

(4)镇村天麻扩繁基地建设项目位于镇村,属新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0.5公顷,总投资25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村520户农户受益。规划期年。

(5)镇村野山参基地建设项目位于镇村,属新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100公顷,总投资15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村受益并脱贫致富。规划期年。

(6)镇国营林场五味子基地建设项目位于镇村国营林场林区,属新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60公顷,总投资1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村受益。规划期年。

2、绿色产业发展规划

(1)镇特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位于林场和村,属新建项目,采取股份制经济方式,基地建设面积8公顷,总投资2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村136户农户受益。规划期年。

(2)镇村水芹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位于镇村,属新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20公顷,总投资45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村79户农户受益。规划期年。

(3)镇村绿色无公害大米基地建设项目位于镇村,属新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40公顷,总投资1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村86户农户受益。规划期年。

(4)镇海山食用菌基地建设项目位于镇村,属新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10000平方米,总投资4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村138户农户受益。规划期年。

(5)镇瓜果基地建设项目位于镇村,属扩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400公顷,总投资25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四村农户受益。规划期年。镇所产瓜果州内、省内闻名。客商云集村,村是镇瓜果的集散地。

(6)镇干豆腐深加工建设项目,位于镇,属新建项目,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基地建设面积1000公顷,总投资100万元,项目建成后,为镇的产业结构调整开辟先河,规划期年。

(7)山绿色无公害仿野生坚果、榛子(毛榛)建设项目,位于镇,属新建项目,基地建设面积100公顷,总投资100万元,项目建成后,即可绿化荒山、荒地,又为农民增收致富,规划期年。

3、镇劳动就业规划

镇是一个农业重镇,年劳动力总数12000人,其中转移人数为1565人,

您正在浏览的政府政务是县镇“”总体规划每年以10%的比率递增。至年,全镇劳动力转移总数6500人。其中国外1500人,国内5000人。

4、镇畜牧发展规划

牧业生产规划如图

5、镇贸易发展规划

在“”规划时间内,全镇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原有的1340户的基础上,增加至1500户,提高11%,重点放在绿色加工企业,达到10户,填补镇内绿色加工的空白。

在“”规划期间,全镇全口径经济贸易总量突破9000万元大关,全口径增加值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使其能够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6、镇招商引资引资项目规划

县衙建设项目

县衙项目建设体现了清末东北地区行政办公的历史风貌,且本人作为山勘探第一人,具有很高的纪念意义,对慕名而来的参观山的旅客起一定的吸引作用。

在该项目区,为提高游览和活动的趣味性,增加景观的艺术性,以一定的木结构建筑作为活动场所。同时配套服务内容有小型餐厅、超市和旅游纪念品等。项目建设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

效益分析:年收入400万元人民币,利润200万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6.5年。

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

建设地点:镇街(遗址)。

建设性质:恢复

商业步行街建设

项目概况:镇是老县城的所在地,北部与乡相连,西接镇,东与毗邻,全镇幅员面积1396.44平方公里,9842户,34600人。是山旅游的必经之路。

老商业街主要以各家各户零散经营为主,在形式上显得不规范,形不成商业规模,商品摊儿乱摆,占道经营,造成了经济秩序混乱,即不便于市场管理,又有碍于市容、市貌。

商业步行街总长400米,红线15米宽,共2层。

效益分析:年收入5000万元,利润为43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5年。

项目总投资:该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

建设地点:中心路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期限:“”期间

五星级宾馆

项目概况:该项目投资2000万元,建一座集旅游、餐饮、娱乐、休闲等各项服务为一体的星级宾馆。共占地10000平方米,长90米,宽20米,总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共5层。

项目效益分析:年收入700万元,利润300万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为5—6年。

项目规模: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

建设地点:街旅游规划区内。

建设性质:新建

农贸综合市场改建

项目概况:镇距长白山87公里,辖区总面积为1396.44平方公里,9842户,34600人,个体工商户487个,其辐射范围到达、、。现在已是全州最大的农贸市场和农副产品集散地,还是通往山旅游的必经之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每逢“大集日”,周边乡镇的个体户都到此进行商品交易,农贸市场有“万人大集市”之盛誉。农贸市场的现状已满足不了市场流通需求,扩建农贸市场,符合民意,势在必行。

农贸市场扩建后,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摊位545个,是集农、工、商为一体的农贸市场。

项目效益分析:全年总产值2000万元,利润达到9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4.5年。

项目总投资:该项目总投资700万元。

建设地点:老农贸市场。

建设性质:改建

朝鲜族旅游观光民俗村

项目概况:挖掘朝鲜族的历史传统和民俗,把人和人的生活作为有价值的资源,开发原汁原味的、有生活的民俗旅游产品。以现在的朝鲜族生产和生活习俗以及民风、民情、民俗作为旅游开发的直接内容,开发参与性的民俗旅游项目。主要为休闲度假的旅客提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俗、节庆和农事活动的场所,增加体验感。

除环境卫生外,该区域还应塑造与旅游有关的环境氛围,考虑游客对环境设施的需求,包括购物设施的小型超市,出售当地特色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及纪念品。

合并三村后,村总户数可达70户,并且所建朝鲜族旅游观光民俗村,位于旅游公路旁,更是至市高速公路旁旅游观光环境优良,地理位置依山傍水面公路。

娱乐设施:垂钓场、中小型民俗娱乐设施。

项目效益分析:年收入人民币80万元,利润40万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为6年。

项目总投资:200万元人民币。

建设地点:镇村(松老旅游观光路3公里处)。

建设性质:新建

旅游度假村

项目概况:以水面旅游观光,地面度假为主题,建立旅游度假村。涉及水域总面积26平方公里,蓄水量达2亿立方米,依据该区位于原清朝县衙所在地。所在地内历史古迹有寺、观等名胜古迹,并且旅游渡假村具村公路仅7公里,依据规划7公里公路建成水泥路,最终达到上观山,到玩水的总目的。

渡假设施功能齐全,空调、热水、厨房设施等均以电器设备为主,档次偏高,无论冬、夏季皆可使,并保证享受标准的服务。配套服务内容中应有小型餐厅、超市并提供厨师上门服务和送餐服务,超市则是为了方便客人的生活自助。

该园区内部应进行园林的绿化和美化,形成优良的度假环境和生活环境,小区与车行道的接壤处以行树绿化,将小区与外部环境分隔开来,使内部更加幽静,不受外界干扰。

项目效益分析:年收入500万元人民币,利润300万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6年。

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

建设地点:旁村。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期限:年

桔梗种植基地

镇是县的药材大镇,有可利用耕地上千公顷,且土质好,小气候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昼夜温差较大,特别适宜山道地药材桔梗生长。

桔梗别名包袱花、铃当花,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宣肺、散寒、祛痰、排脓等作用。同时还是人们喜食的山野菜之一,特别深受韩国、日本的青睐。野生资源已枯竭。

项目总投资:该项目总投资额为150万元。

建设地点:生态经济沟

建设性质:新建

细辛药材基地

项目概况:镇位于山北麓,平均气温2.2度,无霜期100~120天,降水量667毫升/年,野生的山道地药材十分丰富。山药材在市场上独领风骚,市场缺口大,大力发展细辛种植是合理、可行的。

细辛别名烟袋锅花、细参、马儿铃科植物,生长周期为6~8年,以全草入药。有散风祛寒、行水止痛、温肺化痰的作用,以其独特的道地性闻名全国。

项目效益分析:年创产值470万元。

项目总投资:总投资额为150万元。

建设地点:无公害药材园。

建设性质:新建

萄粒页岩开发

项目概况:页岩开发项目位于镇村前山,距镇所在地4公里,距公路、公路皆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并且村民文化素质高,劳动力资源丰富。

以开发矿产资源为主题,开发、加工萄粒页岩。页岩的主要用途为制造轻体建材(红瓦、空心砖等),总占地面积20公顷,储量40万立方米,可开采期30年。依托省地质六所现已完成可研及钻探等前期工作,所钻页岩达到国家

您正在浏览的政府政务是县镇“”总体规划优质标准。

效益分析:年收入100万元人民币,利润80万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4年。

项目总投资:400万元人民币。

建设地点:镇村。

建设性质:新建

规划期:年

㈡镇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1、镇文化产业规划

村级文化活动规划

我镇村级兴建农村文化室已达47个。在村级文化室的发展规划中我镇将通过文体站、村团支部共同组织现已建起的文化活动室“室室有活动”,在此基础上,到年,在全镇的47个行政村中达到100%的村有文化活动室,并逐步巩固、发展、完善、利用。

“文明户”的发展规划

在未来的五年,为进一步搞好我镇精神文明建设,镇政府将认真组织调动文体站、共青团以及镇妇联,深入基层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我镇规划在现有的3218个文明户中,到年将达到全镇文明户4500个,到年达到5000户以上。力争在“”中的最后一年中,使我镇文明户达到全镇的80%以上。

关于文化下乡活动的发展规划

规划至年中旬,完备文体、文化演出队的基础设施,为文艺演出队下乡为农服务创造条件。除此之外,近些年我镇在镇社区老协的组织下,现已有一支业余秧歌队,每天晚上活跃在街道上,用健康的文艺形式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同时也给作为山旅游的必经之路增加亮点。我们规划到年,在每年一度的“三节”中保证一支80人左右的秧歌队伍为群众进行表演,大型运动会每两年一次。

2、镇林业发展规划

我镇林业经营总面积为4公顷,林业用地11233公顷,有林地3754公顷,其中天然林2290公顷,人工林1464公顷,林业其它424公顷,无林地888公顷,按镇行政区域面积计算森林覆盖率83%,非林业用地9216公顷,现已退耕还林612.5公顷,现有参地1180公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镇将在年~年大力组织林下开发,每年以20公顷野化山参、林下五味子,5公顷林下山葡萄种植的发展速度逐年递增,尽最大努力搞好林区综合开发。

3、镇教育发展规划

教师队伍建设

年镇现有教师404人,其中中学教师166人,小学教师238人。截止到年,中学教师本科学历争取达到50%,小学教师专科学历达到60%。

布局调整,集中办学

新建中学3900平方米校舍,在适当时候将全镇三所中学合并为一所寄宿制重点中学。届时集中全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片现有5所村小,在条件成熟之时,周围学校全部合并到中心校,仅留一所村小。

仅保留学校、学校,其它均合并到中心校。

仅保留小学,其它均合并到中心校。

办学条件的改善

重点建设中学,中心校,将这两所学校建成全镇窗口学校。在5年中,新三室、老三室全部建齐且要达到先进水平。中心学校、中心学校的育人环境也要再上一个新台阶。

进一步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流失率控制在2.5%左右。升学率为80%。

㈢镇小城镇建设及旅游业发展规划

1、小城镇建设布局

建设内容

(1)镇道路交通项目

镇道路交通建设依据小城镇建设规划,完善镇内三个主要出口,道路拓宽工程,配合国家修建东边道,为铁路的畅通奠定基础,按国家标准完善镇内交通道路。

(2)基础设施项目规划

①镇中学楼项目,属新建项目,位于镇西部,原七中旧址,总投资33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可改善办学条件,改善生源,也是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规划期年。

②镇垃圾处理工程,位于镇西部一公里处的洼地,该洼地自然形成。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建成后有利于镇的卫生环境建设,改善人们的生活排水条件。规划期年。

见附表:建设项目一览表、分解表。

2、镇旅游资源规划

镇是去往山旅游的必经之路。每年山来往游客应接不瑕。这是我镇开发旅游的主要客源之一。依托这一优势,开发休闲度假村,扩建钩鱼场,恢复“县衙、寺、观”等古建筑遗址,形成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独特的旅游资源将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新型城镇。

年开发的旅游资源是恢复县衙、新建度假村。

县衙遗址位于镇内街,是镇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开发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修复县衙体现了清末东北地区行政办公的历史风貌,且本人也是山勘探第一人,具有很高的纪念意义,对慕名而来的参观山的游客有一定吸引作用。

县衙采用多重四合院形成,包括县衙大门、正厅、巡捕房、大牢、内居住后院等,形成丰富的游览路线。周边园林或建筑与仿古式建筑相结合,达到返古归真的效果。

休闲度假村位于镇西部7公里处,由电站蓄水而形成。涉及镇水域面积26平方公里,蓄水量达2亿立方米,开发后可容纳游客1000人,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以水面旅游观光为主,地面休闲为辅。各种相应的功能设施齐全,备有观光船、快艇、橡皮船等水上交通工具。地面有豪华餐厅和标准套房,使游客享受星级服务和美味佳肴。

以真山真水、风光秀丽而著称。四周树木参天、满目青翠,华盖苍苍,依据独特的自然优势、地理优势、开发度假村势在必行。

年开发的旅游资源是观赏农业园。

农业园位于镇西部3公里处,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能满足旅游者现场观赏生态农业、高效农业、道地药材的需求。

依据镇独特的自然优势、气候优势、遵循生态学原理和旅游美学原则,间种、套种各种果木,绿色农作物,长白山道地药材。包括果园、山野菜园、药草园、珍稀物种展示园、高效农业园等,同时采用水注旋转四射的喷灌设施,形成独特的水雾,增强观赏性。

年开发的旅游资源是朝鲜族民俗风情村

该民俗村是镇东部1公里处的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朝鲜族村。依然存留着朝鲜族的历史传统和民俗,原汁原味的生活习俗以及民风、民情具有很高的参观价值。

朝鲜族民俗风情村建设内容包括:

①朝鲜族的婚俗节庆(结婚、寿辰)

②原始住房、服饰

③饮食文化(狗肉、打糕、米酒等)

④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跳舞、唱歌、荡秋千)

年开发的旅游资源是长白山绿色生态园

山绿色生态园位于镇村东部15公里处,以水库为中心,三面种植特种苗木和道地药材。总区域面积为150公顷,水库蓄水量为1万立方米,水面宽为0.5公里。

该生态园集养殖、种植为一体,各种基础设施齐全。水中有各种鱼类20余种,水面养殖鸡、鸭、鹅1000只。周围种植道地药材和特种苗木30种。大坝上建有垂钩观赏走廊、“浪漫郊野屋”,为游客们的休闲提供了方便。

山绿色生态园的环境幽雅、气氛祥和、水质清澈,绿色美食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所在。

“”开发“”开发的旅游资源是启动民间资金、招览民间人士修复观、寺

观、寺位于镇内,开发此资源是镇历史文脉的延续,具有独特的魅力,有利于旅游业发展。

总体范文篇2

(一)编制目的

为了做好洪水灾害的防御与处置工作,根据预测突发事件所造成灾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不可预见事件是我乡防汛工作预防重点;(2)超标准水量气象灾害较少;(3)超防洪标准及地震灾害较少;(4)地质灾害偏多;(5)工程本身突发的重大险情事件较少。切实保证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科学、合理、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市防洪总体预案》、《县防洪总体预案》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条件

根据我乡水利工程实际主要适用于1.工程发生重大情况;2.发生其它自然性灾害天气影响场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3.塘库大坝裂缝、滑坡、管涌、以及漏水,大面积散漏、集中渗漏,决口等危及安全的险情。4.其它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等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的。在上述范围内按照三个基本需要的启动条件,水利工程所在地的村应急报乡防汛指挥部,请求乡人民政府派员出征,实施抢险救灾行动。

(四)工作原则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奔跑精神”,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结合”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坚持依法防汛,实行公众参与,专群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村委会、乡级各部门、单位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服从乡防汛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二、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城49公里,全乡辖6个行政村一个社区,66个社,地处大巴山南麓,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夏热秋雨,温差大,云雾多,光照足,雨量充沛,常年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年平均气温12℃,最高8月39.42℃,最低1月1.2℃,绝对低温2.7℃,年霜期65天,年均降雨量1414.7毫米;5月至9月降雨集中,11月至翌年4月相应较少,常造成冬干春旱。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

三、工程概况

防汛主要以山平塘为主。(一)由于我乡大多数山平塘修建于六七十年代,塘区周围多以耕地为主,水土流失较多,导致库区内淤积严重;(二)多数塘坝型为均质土坝,年久失修造成了部份坝体滑坡等隐患;(三)大坝内坡无防浪设施,甚至有些工程无放水设施。工程建成后由于资金困难基本没有整治过,处于带病运行之中,一遇洪水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四、应急组织保障

应急指挥机构及分工:。

四、主要应急措施

1、险情监测和巡视:汛期中山坪塘等水利工程应急指挥组的重大职责就是安排村四职干部,坚持轮流值班,昼夜观察,做好巡视工作,做到万无一失,确保工程安全。

2、工程应急抢险措施:在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中,如大坝局部坍塌、漏洞、渗(漏)水、滑坡、陷坑、裂缝、洪水漫坝、溃坝等险情出现。(1)立即使用土料、砂袋、块石、木料堵漏、强化内坡的挡水能力。(2)坝外开挖引水入溪、入槽。防止洪水漫坡、漫溢、减轻破坏力。(3)向乡人民政府防洪指挥部、县水务局、县防洪指挥部层层上报险情,请求火速抢险。(4)超标准洪水应急抢险措施,坚持实行预留防洪限制水位,保障较大洪水的滞洪需要。

3、一旦发生险情应立即向当地基干民兵请求帮助支援抢险。

总体范文篇3

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10年。切实履行党委书记作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镇实际,以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为目标,本着惯例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突破、探索性工作抓创新的工作思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夯实党建基础,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有力推动了全镇党建工作快速健康发展。现将一年来党建工作的总体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一、健全制度。

形成上下联动,通过建立健全党建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年初全镇把基层党建作为工作重点,列入重要日程。首先把党建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量化,制定详细的党建目标责任书》并就党建工作履行情况做出公开许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完善基层党建例会制度,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好举措。建立领导包村制度,针对各村具体情况,要求包村领导定期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协助各村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党建工作计划,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积极参与村级组织建设,协助村党支部建立完善和落实村级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规范党组织生活。

二、加强班子建设。

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镇党委按照“五个好”支部和党委的规范。村干部中定制度、签责任,党委成员包村、支部成员包组、建立党建责任制,采取一定的措施,从抓组织建设硬件入手,逐步完善软件。各种制度规范上墙,各种表册齐全,文字档案资料齐全,实现了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党支部、村委会、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党支部、村委会在工作中做到两不办”两履行”真正协调了两委班子的关系,增强了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注重村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定时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学习,每位包村领导为学习辅导员,每月至少组织村干部学习一次,领导干部带头写学习笔记,有体会文章,党委成员年内要写1篇调研文章,党委每个季度对村干部的学习笔记进行一次查阅,严格督促村干部坚持学习制度,使干部掌握更多的政治理论、法律、科学技术等知识,以便指导农村工作的开展。结合机关效能年建设,加强了镇村两级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完善了党员干部警示教育以及诫勉谈话制度,有效指出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问题。2010年,分别对7个村一个社区报16余名现任村“两委”干部进行了廉政谈话。通过谈话,统一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切入点。

从群众意见最大的方面改起,坚持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是针对农村党员文化水平低、致富能力差、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认真开展“立岗设责”活动,调动了农村党员参与农村事务治理的积极性。二是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制度培训。重点学习“一制三化”并聘请有关专家教授讲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基础知识等等。三是抓紧空虚基层党组织的新鲜力量。2010年,全镇共有党员704人,发展新党员9名,入党积极分子21人。四是健全三项制度,加强流动党员管理。2010年,全镇共有流动党员69人,各支部都通过电话、信函、邮件等方式与其沟通,负责了解外出党员的思想、工作状况,收缴党费等工作,并及时向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活动情况,实现了教育管理的经常化。

四、树立典型。

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着重培树示范典型。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诚兴支部致富带头人钟长兴养猪规模达8千平方米,年利润实现100万元,解决20余人劳动力,党员赵万富夫妇每年带领农民工外出务工,解决了全镇150余人就业问题,桂花村率先种植了黄背木耳,玉江村种植了山绿、贡菜,带领下,全镇其他村组都开始种植黄背木耳、山绿、贡菜。

五、存在主要问题和下步打算

但也存在着一定差别和不足,全镇的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是有些支部班子的政治核心作用不够强,有些村干部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党员干部群众思想还不够解放,更新观念的步伐仍然较慢,发展经济措施方法少、思路窄。

要进一步加大党建工作力度,下一步。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使党建工作的效果体现在踏踏实实的工作之中;一是强化责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落实。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二是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提高镇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总体范文篇4

2001年到2010年是实现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矿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为了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和矿业在我县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支柱作用,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调控和规范管理,进一步落实《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要求,编制《**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有关行业“十五”规划编制而成。是我县矿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县政府地矿行政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适用范围为本县所辖行政区域内除铀、石油、天然气以外的所有矿产。

本《规划》以2000年为基准年,2001年——2005年为规划期,展望到2010年。《规划》解释权由县政府授权县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章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

一、经济、社会和矿业发展概况

**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的西南边境,南岭山脉**岭北麓。地理座标:北纬25°15′——25°37′,东径114°——114°44′,全县国土面积1367.63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下辖8镇3乡。其南部和西部与广东南雄、仁化县齐界,东部及北部则分别与省内信丰、南康、崇义县毗连。

本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风和日丽、四季分明。县境内现有森林面积99718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6.2%。全县多为海拔200米——1200米的中低山或低山区,钨、锡、稀土有色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现有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员20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1%。赣韶323国道南西横贯**,县城至各乡、镇均有水泥路相通,距京九铁路南康站55公里;距京广铁路韶关站145公里。水力、能源、交通、通讯率及城市建设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出口贸易不断增长。

“九五”期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县扩大开放、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0年全县GDP达14.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0.4%,人均GDP由1995年的2422元增加到2000年的5079元。财政总收入9117.2万元,年均增长10.99%。工业生产特别是矿业生产平稳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加工业;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95年的32.6:37:30.4调整为28.3:36.4:35.3。

2000年工业总产值10.9亿元,较上年增长11.17%;其中矿业产值2.94亿元,占总产值的26.97%。矿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从一般资源采选业到矿产品精深加工的战略性整合,经过几年的组合和发展,走出了困境矿产品流向及物流量取得较好效益,矿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形成了矿业经济优势。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一)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及优势

我县矿产资源相对丰富,以盛产钨而闻名,钨矿床几乎遍布全县。已发现矿种90种。其中大型矿床2处(钨锡矿1处、钨钼矿1处),中型矿床8处(钨矿床2处、钨锡矿床3处、钨钼矿床2处、稀土矿1处)。

小矿点54个。其中钨21个、钨锡10个、钨钼3个、铅锌1个、稀土2个、铀1个、铸石用玄武岩1个、石灰岩1个、饰面用板岩1个、硅石5个、石膏1个、瓷土1个、高岭土1个、砚石用泥质岩2个、观赏石1个、矿泉水1个、温泉1个(见附表1)。

我县矿产资源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钨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98%矿产探明储量集中在大中型矿区,区域上主要分布在北西部。二是钨矿床共伴生矿多,矿床中伴生的锡、钼、铋、铜、铅、锌更是提高了矿床综合利用价值。三是零星小矿多,且分布广。特殊非金属南安工艺砚石用泥质岩、观赏石开发价值与市场潜力非常大。全县有医疗热温泉1处,总自流量328.7吨/日;天然饮用矿泉水1处,总自流量32吨/日。

截至2001年底止,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如下:

钨150756吨锡26419吨钼3868吨铅8371吨

锌21113吨铋3085吨锂882吨铍1132吨

钪5.3吨铜14164吨稀土1379吨

具有潜在经济优势的矿种有石膏、南安砚石用泥质岩、观赏石(吉村满埠河)。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矿种有:钨、锡、铅、锌、离子型稀土。

(二)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查概况

**近代较系统的地质调查始于1929年,先后由江西地质矿业调查所等单位的地质工作者进行了地质调查。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大量的钨矿等矿产的调查工作,发现并查明了一批重要钨矿产地,大大小小钨矿床几乎遍布全县,不少中大型矿床基本达到详查阶段以上,其成功经验成为国内外应用的经典。**也因此成为驰名中外的产钨基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钨资源量基本处于只采不探的局面,资源储量呈负增长,矿产勘查投入不足,接替资源形势严峻,勘查体制改革严重滞后,落后于其他行业。除钨矿产外,非金属矿产勘查几乎于零,境外和民间投资矿产勘查项目空白。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我县已利用的矿种达26种,占查明储量矿种数的86%,主要矿种矿区数40个,已利用矿区数36个,占矿区数的90%。主要矿种钨、锡储量利用率48.35%以上,其它金属矿产利用率25.93%,稀土储量利用率26.5%以上。开发利用较低的矿种砚石用泥质岩、观赏石,尚未开发利用的矿种铍、锂、钪、石膏、饰面用石材。

2、矿山企业现状

我县有各类矿山企业88个(见附表2),无大型矿山。钨矿山25个,其中省属矿山9个矿区,县属矿山16个矿区,钨矿山占矿山总数的28.41%,产值占采选业产值的95.97%,建材类小型矿山63个,占矿山总数的71.59%,其中砖瓦用粘土22个,制陶用粘土1个,建筑用石材37个,建筑用砂3个,产值占采选业产值的4.03%。

3、主要矿产品生产状况

(1)主要矿产品生产现状:2000年全县矿石总量为150.5万吨,产出钨精矿7180吨(其中省属矿山5180吨);锡精矿314吨(其中省属矿山210吨);钼精矿144吨(其中省属矿山21.9吨);铜精矿1100吨(其中省属矿山67吨);铋精矿10吨。地热:已开发1处作浴用;矿泉水:1个矿泉水厂(因资金问题停产)。

(2)矿产品加工生产现状:仲钨酸铵产量5000吨/年、氧化钨3500吨/年、偏钨酸铵203吨/年、蓝钨1800吨/年、钨粉1500吨/年、碳化钨粉1000吨/年、钨钼条500吨/年。

(3)矿业经济状况:2000年矿业总产值2.94亿元,其中独立核算采选矿山产值:1.34亿元,占矿业总产值的45.5%;矿产加工业产值:1.6亿元,占矿业总产值的54.4%。全县独立核算采选矿山企业全员产值1.8万元,矿产加工业全员产值32.06万元,矿产加工业产值是独立采选矿山产值的17.8倍,出口创汇达246万美元。

4、矿产资源回收率

我县矿山回收率因矿种和矿山而异(见附表九)。针对目前矿山生产规模现状,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历年矿山开发利用报告书累计回收率基数,“十五”期间对所有的钨矿山执行资源回收率指标控制。矿山资源回收率提高2—4%,其中大矿山提高3%以上,地方矿山提高2%以上。并综合回收锡、钼、铋、铜等。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及可供性分析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预测

从全市情况看,今后5——10年赣州市主攻工业,全面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将对我县矿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主要矿产品的消费量将有较大的增长,增长较大的有钨、锡、钼、水泥用灰岩、工艺用石材等。

(二)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综合预测

钨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钨矿产是我县优势矿种。随着钨锡等矿种的消费量不断增加,钨锡精矿的产能远远满足不了我县的需求,按国家矿业调控指标,钨精矿年产4870吨,需钨精矿8000吨;锡精矿年产500吨,需锡精矿1500吨;钼精矿年产250吨,需钼精矿1000吨。工艺砚石用泥质岩0.5万立方米、水泥用灰岩40万吨。

四、矿山生态环境及保护现状

2000年全县矿山废石排放量70万吨,尾砂排放量54.7万吨,废水液排放量271.3万吨。至2000年止累计废石积存量1843.4万吨,尾砂积存量1621万吨。矿业开发还破坏矿山地压平衡,引发和潜伏了部分地区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全县矿山占地面积33.48平方公里,其中被矿业活动的土地面积29.9平方公里。矿业造成水土流失面积1.8平方公里;塌陷面积0.015公顷;滑坡0.593公顷;存在塌陷隐患的采空区面积1600平方米。因废石、废砂、废水的污染造成浮江乡洪水寨河、玉塘河、山南河遭到严重的损害及破坏。矿山的“三废”是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焦点,历年来我县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并痛下决心,关闭掉一批严重或较严重易产生“三废”根源的矿山,使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存在的制约因素

1、由于我县钨的开采历史悠久(1907年至今),资源逐年消耗,极大部分矿区进入超龄服务期限,剩下的可采资源量不多(如:西华山钨钼矿区、荡坪钨钼矿区、下垄钨矿区、洪水寨钨锡矿区)。

2、矿产勘查,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接替资源严重短缺,除钨、锡等几个主要矿种外,其他矿产几乎空白。能基本保证的矿产只有建筑用石材、普通用(砖瓦)粘土,缺乏矿产有煤等。

3、矿产资源利用停留低水平,原先有些规模矿山矿区为了追求自身短期经济效益,采富弃贫,采易弃难,乱采滥挖问题还十分突出。

4、矿产品转化成品率低,多以销售原矿和初级矿产品为主,矿产结构单一,产业结构链太短,矿产品深加工率达不到50%,高附加值产品少,初级矿产品的重复建设造成互相压价低价位竞争,优势资源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5、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由于老矿山企业多,开采周期长,采空区多,废石、尾砂积存量大,极容易造成部分地区发生塌陷、崩塌、地裂缝、地压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矿业开发造成周边地区水土流失与植被及水体遭受破坏,都将成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重要工作。

总览我县矿产资源特点:老矿山多、接替储量少;矿种多、已开发的矿种少;小型矿床(点)多、环境问题突出。

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方针,以集约高效开发为主题,使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发挥矿业的支柱作用,培植我县以钨为主的矿业优势作用,带动特殊矿产南安工艺砚石、观赏石的发展,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市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编制本县规划。坚持走“依托优势,突出重点,培植支柱,形成规模”的发展思路。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本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二)坚持依*科技创新,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原则

引进科技人才,改造与改进生产工艺,不断提高采选水平。延长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把产品瞄准国际、国内市场,掌握市场动态与市场信息,提高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坚持社会效益与环境的统一原则

注重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以环境优先,走绿色矿山、优化生态工厂之路,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发展环保矿山、环保冶炼企业。

(四)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

大力培育采矿权市场和矿业资本市场,从2004年起,全县各类开采矿山,不分矿种、不分体制,全部进入招、拍、挂及协议转让,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

(五)坚持地方特色原则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根据我县矿产资源分布特点与优势地理位置区势,唱好钨优势矿产主旋律,倾力打造“南安石”传统品牌,坚持发展创新,走特色发展之路。

(六)坚持服从上级规划相适应原则

编制本县规划落实和安排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中,必须坚持服从上级规划相适应原则;并与本级其它规划相协调,使规划细化上级规划指标的指导性文件,保护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宏观调控和监督的重要依据。

三、规划目标

总目标:坚持以发展为主题,走“依托优势,突出重点,培植支柱”壮大主导产业,组大、组优、组强、整合之路,全面推进采矿权市场建设,实现宏观调控管理。挖掘利用南安工艺砚石用泥质岩、吉村满埠观赏石资源,筹办奇石交易市场开发建设,使**成为赣南奇石交易市场集散地。

(一)2005年规划目标

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目标

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分开运行。公益性勘查确定新的钨矿产地2处,在接替资源勘查方面取得进展。开展矿山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重点鼓励勘查的矿种:石膏、工艺砚石用泥质岩、饰面用板岩等县内资源开发不足的矿产。鼓励矿山企业在矿区,特别是资源耗竭矿区的周边和深部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增加后备资源,减缓产量递减,使矿产资源可供性有一定程度提高。

重点开发项目及成果:

(1)钨(锡)矿中小型2处

(2)石膏中小型1处

(3)观赏石河评价报告1份

(4)砚石用泥质岩2处

(5)饰面用板岩1处

(6)生态环境评价报告1份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目标

“十五”期间年矿产品产值达7.81亿元,其中钨采选业产值1.27亿元,深加工产值5.92亿元,较2000年增幅165.6%。

“十五”期末主要矿产品及产值:

钨精矿产量4870吨产值1.27亿元

综合回收矿产品产量及产值:

锡精矿500吨产值2000万元

钼精矿250吨产值2250万元

铜精矿1500吨产值270万元

铋精矿10吨产值40万元

铅锌矿80吨产值16万元

建筑用石材15万立方米产值374万元

建筑用砂4万立方米产值56万元

砖瓦用粘土23万立方米产值1201.85万元

矿产品深加工产品产量及产值:

氧化钨3500吨产值1.57亿元

钨粉1500吨产值1.02亿元

碳化钨粉1000吨产值6559万元

钨条500吨产值3569万元

锡制品(锡丝、锡条)1500吨产值8550万元

钨铁3000吨产值1.17亿元

二硫化钼300吨产值1800万元

水泥4万吨产值1120万元

“十五”期间,完成**南安工艺用石、吉村满埠观赏石河开发及奇石馆、园,奇石交易市场建设,创收400万元。

3、矿业结构调整目标

“十五”期内关闭8个钨矿山,钨矿山总数由25个减至17个(见附表7)。钨、锡原矿产品向深度加工转化,转化率达到100%以上,原矿产值与加工产值比由1:2.5提高到1:5.5。

关闭在耕地上取土的砖、瓦粘土矿。关闭存在安全隐患的采石场。

4、矿区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目标

由于国家限制钨、锡等矿产的开采。近20年间我县主要矿种所采钨的平均品位由1.68%下降到目前0.83%,近地表容易采掘的资源储量日益减少,地下深处和含有用成份较低的贫矿便成了采掘的对象,为了有效遏制无序采掘行为,保护矿产资源,对主要矿种的开采实行产能指标控制,钨精矿产量控制在4870吨,资源回采率提高2—3%,选矿回收率提高1—2%,实行资源“三率”考核,综合回收锡、钼、铋、铜、铅锌等矿。探矿工作源头管理,使主、副矿产和有用成份的资料准确、可*、合理利用;关闭、注销不符合办矿条件的小矿山,充分利用采选后的废石、尾砂加以利用,变废为宝。

5、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

健全和完善矿山生态环境监督网络,矿山环境监督得到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状况得到初步改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矿山“三废”排放达标,尾砂入尾砂库。严格执行新建矿山准入条件,不再新立对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恢复利用的破坏性影响的矿产开发项目,完成西华山等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工程。(见附表6)。

(二)2010年远景目标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商业性勘查为主体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矿产资源可供性明显提高,矿产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采矿产品向冶炼产品转化,矿产品深加工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市场需要的精加工产品,压缩初加工产品,精深加工和应用产品生产形成规模,矿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的奇石交易市场运作成享誉江南著名的集散地,矿产利用和市场需求配置更加合理,矿山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矿产勘查开发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章矿产资源保障

为保障国家和县域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建立安全稳定的矿产资源可供体系。根据国家矿业政策和我县实际,“十五”期内,把寻找可接替矿产资源后备地作为工作重点。

一、开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经济效益为目的商业性勘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1、在“十五”期内选出成矿条件好、资源潜力大的矿区8个,开展地质调查、开展钨矿山企业转制后生态环境调查评价。

地质勘查项目表

序号名称矿产品预期成果备注

1樟斗金银庵矿区钨3000吨公益性勘查

2青龙鸭婆脚矿区钨、锡9730吨公益性勘查

3关于钨矿山企业转制后生态环境调查评价报告“三废”治理方案公益性

调查评价

4池江石膏矿区石膏254万吨商业性勘查

5樟斗八仙脑矿区铅锌1万吨商业性勘查

6吉村满埠奇石河观赏石自然遗迹风景区商业性勘查

7吉村游仙矿区砚石用泥质岩138.9万M3商业性勘查

8新城莲塘矿区砚石用泥质岩1400万M3商业性勘查

9内良黄溪矿区饰面用板岩0.8571万M3商业性勘查

2、公益性调查评价争取国家、省投资,商业性勘查鼓励民营企业及外商投资勘查,接替矿产资源勘查鼓励采矿权人自筹资金勘查,使我县优势矿种钨、锡矿产得到补充,接替资源保证程度得到提高。

二、重点矿山资源储量接替勘查

鼓励在钨锡矿山深部与周边开展找矿和勘查,扩大储量,提高资源储量级别和质量成果,稳定矿山产能,发挥矿山基础作用。

(一)在漂塘崩岗山矿区周边与深部进行找矿。

(二)在西华山钨钼矿区周边找矿。

(三)在洪水寨钨锡矿区周边与深部找矿。

(四)在浮江洞脑钨锡矿区周边与深部找矿。

(五)在内良白井钨矿区周边与深部找矿。

三、限制在浮江三江口自然森林保护区、丫山风景自然保护区中心区、雷公斗生态自然森林保护区、国防工程圈定地区、重要工业、大型水利工程及中大型市政工程附近一定距离内,铁路、重要公路、重要河流及堤坝两侧一定距离内,部级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重点预防保护区、风景名胜地和文物保护区内开展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

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调控方向

保持矿产资源量开采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鼓励开采国家急缺和市场需要的矿产,限制国家保护性开采的钨、锡、稀土矿产以及造成矿山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矿产资源。

(一)鼓励开采的矿种

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县矿产资源的实际情况,发挥比较优势,应加大对工艺砚石用泥质岩、观赏石、饰面用石材、石膏、温泉、矿泉水等资源开发力度。

培植新城茶园偏硅酸矿泉水开发,创名优特天然饮用矿泉水产品。挖掘开发失传的南安石,重现南安石、砚、壶的光彩。建设地质遗迹景观实现吉村满埠观赏石河保护性旅游开发。引进外商投资、开发利用池江石膏矿。

(二)限制开采矿种

限采矿种钨、锡、稀土等,实行总量控制。对国家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钨、锡、稀土必须按照统一规划、计划开采,规范经营、限产保值的原则进行开采。

1、实行配额制度。按照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生产配额组织生产,矿山企业服从管理,不得超计划生产(见附表九)。

2、加强矿产品加工和经营管理。实行矿产品加工资格证、经营许可证和准运证制度。无经营许可证、加工资格证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矿产品经营加工活动,无准运证运销的矿产品一律不得放行。

二、开发利用布局

(一)矿业开发利用规划区

根据我县矿产资源分布及矿业经济现状,对矿产资源相对集中区分别进行矿业开发规划。

1、北西部钨(锡)开发规划利用区

主要开发钨、锡等矿产资源,侧重建设洪水寨——九龙脑、洞脑——生龙口、西华山——樟斗三个钨锡采选基地。

(1)荡坪樟东坑矿区、九龙脑矿区、洪水寨矿区钨锡采选基地,年产钨630吨、锡120吨、铜600吨。

(2)洞脑矿区、生龙口矿区钨锡采选基地,年产钨130吨、锡120吨、钼90吨。

(3)西华山矿区、荡坪矿区、漂塘矿区、崩岗山矿区、石雷矿区、左拔矿区、樟斗矿区等钨锡采选基地,年产钨4110吨、锡260吨、钼160吨、铜900吨、铋10吨、铅锌80吨。

2、西部特色非金属开发利用规划区

吉村观赏石河——游仙南安石

(1)建设吉村满埠2.6公里奇石河旅游观光区。

(2)开发吉村游仙等工艺用泥质岩,筹办石艺公司,年制作“南安石壶”系列500件。

(二)开采规划分区

根据矿产资源特点,矿业经济规划区划分为鼓励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三区划分按照市政府“规划”规定执行。

除三区以外的地区为允许开采区。但在允许开采区内采矿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和省、市规划要求组织开采,并与矿床储量规模相适应。

(三)开采规划分区划分

全县共划定鼓励开采区7个;限制开采区3个;禁止开采区10个;资源储备区2个;其他为允许开采区。

1、鼓励开采区:(7个)

内良饰面用板岩矿区

河洞浴用温泉矿区

新城茶园矿泉水矿区

南安镇火燎硅石矿区

池江石膏矿区

吉村满埠观赏石矿区

吉村——新城砚石用泥质岩矿区

2、限制开采区:(3个)

洪水寨——九龙脑钨矿区

洞脑——生龙口钨矿区

西华山——下垄钨矿区

3、禁止开采区:(10个)

牛孜石矿区

高栋上矿区

白水洞矿区

大坳矿区

木梓园矿区(地方管辖)

棕树坑矿区

下垄钨矿下垄矿区

梅关——丫山风景名胜区中心区

雷公斗——自然森林保护区

三江口自然森林保护区

4、资源储备区(2个)

石雷钨锡矿区

南安镇梅山稀土矿

三、新建矿山环境影响准入条件颁发采矿许可证,设立新矿山必须符合下列准入条件

1、法律、法规和规划准入条件。设立新矿山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划规定。不设立国家明令禁止的采、选、冶项目,不在本规划划定的禁采区、限采区、资源储备保护区内设立新矿山,一个矿区不得设立多个采矿权。

2、矿山建设规模必须与申请开采的矿产储量相适应。采选能力必须符合本规划的矿产开采最低规模的规定。

3、具有勘查资源的勘查单位编制的勘查报告,其储量必须由具资质的评估机构评审认定。

4、有经过具审批条件的机构审查认定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5、有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采矿贫化率设计指标和考核办法,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伴生矿产有综合利用方案,对暂不能回收的矿产及含有用组分的尾砂应有保护措施。

6、有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资质条件(资金、装备、人才、技术等条件)。

7、有经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土地复垦,地质灾害防治安全防护及植被恢复措施。

8、有经审查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及具体的水土保持防治规划。

四、规模结构调整方向

总的调整方向是通过资产重组,实现“公司加基地”规模开发,集约经营,高效低耗。

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矿区储量相适应,严禁大矿小开,一矿多开,一个矿区有二个以上采矿主体的。采用不分体制,股份合作并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办矿、统一规划、合理开采,形成与矿区储量相适应的开采规模。老矿山生产规模应按规划规定的最低开采规模进行调整,新建矿山开采规模不得低于规划规定的最低开采规模。使矿山规模结构调整最终实现整合联产、股份合作、统一管理、集约经营、有续保障、高效低耗。

(一)矿山总数调控

根据规模结构调整的基本要求关闭,注销不符合办矿条件的小矿山,引导符合办矿条件的小矿山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做大,实行集约化经营。到2005年矿山总数减少1/3(见附表7);2010年再减少1/3,实现伟良钨铁生产线扩建及建成保利高纯二硫化钼生产线。

(二)产品和技术结构调整方向

矿山企业规模结构调整方向是集团化和专业化相统一,大中小协调发展。要以矿产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资源,进一步调整开发利用矿种结构。继续发挥钨、锡、钼资源优势,利用好“两个市场”增加引进外面的钨精矿比重,到2005年县内50%以上自产的钨精矿转化为钨制品,2010年达到100%以上的转化率,实现钨精矿——钨制品——钨应用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发展。同时发挥我县南安石、观赏石自然资源优势,开发潜在新产品,着力发展有广阔市场的珍贵石材、建材工业,提高资源效益和产品创优竞争力。2005年实现矿业总产值7.8亿元,2010年矿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

(三)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

面对我县老矿山企业多,矿产资源利用率不高,部分优势资源枯竭,资源保障形势严峻,随着工业化进程,后备资源不足将会更加突出,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是我们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

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和矿山监督工作。矿山企业必须按照批准的矿山设计或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采矿产资源,把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采矿贫化率作为重要经济技术指标来管理,建立“三率”考核制度,重点加强矿山、矿区“三率”考核。矿山企业“三率”指标长期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要找出原因,改进采选工艺,限期达标。鼓励矿山企业开发利用贫矿和难选矿石。

监督和鼓励矿山企业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针对目前大部分矿山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偏低的问题,要改进生产工艺,使矿产综合利用回收率提高1—2%(见附表九),充分利用矿山废石、尾砂用作建筑材料。

第六章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一、总要求

强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走“绿色矿业”之路,促进矿业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遵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山排污和水土流失的监测,对超标排污、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的要查明原因,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达标的要依法查处。积极引导矿山企业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加强环境保护技术方法研究,寻求最佳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选择西华山钨业有限公司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试点,推进全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二、现有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一)监督检查

要加强矿山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矿山企业环境保护制度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执行情况,督促矿山企业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及水土保持防治体系。对环保措施或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不力造成矿山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要依法查处。建立矿山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检查报告制度,并将环境保护作为矿山企业年检的重要内容进行检查。

(二)“三废”排放

矿山企业“三废”排放应该符合环保要求。做到尾砂入库存放,防止外泄,废石、废渣要堆放稳固,场地合理,废水需经处理达标排放,严禁直排。对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氟化物、黄药等可溶性有害物质的废水、废石、废渣、尾砂等应进行严格处理,严禁直接埋入地下或注入其他水体。鼓励矿山企业对“三废”的综合利用。

(三)履约保证金

引导矿山企业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完善环保水保设施,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根据不同矿山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收取保证金,保证金做到专项储存,财政统一管理,用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

(四)矿区生态环境的治理

对我县即将闭坑和重点矿区的生态环境治理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批实施、突出重点、注重质量”的原则,积极筹集资金,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因地制宜地开展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期内基本控制矿产开发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现象的进一步发展,明显减少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到2010年矿山生态环境有明显改观。

规划期间我县安排重点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

西华山矿:西华山钨矿占地面积6.291平方公里,其中矿区开采面积3.92平方公里(矿化面积2.89平方公里)。建国以来累计采掘总量2340万吨(其中出窿原矿2160万吨),形成的地下采空区体积882万立方米,产生废石690万吨(其中:2#废石场占地0.0742平方公里,堆存废石320万吨;3#废石场占地0.063平方公里,堆存废石370万吨),尾砂1180万吨。该矿由于前期生产量大,开采时间长,造成牛岗地河床及两岸均填满了尾砂及废石,如果不及时处理,将造成下游区3.334平方公里的农田及滩头电站和公路遭受泥石流的破坏。为防止矿区废渣、废水及汛期造成的泥砂直接外排,在牛岗地修建一座库容为65万立方米的硬壳滚水坝,解决矿区废渣、废水对下游农田及章江河的危害及减轻汛期洪水对下游造成的灾害。使475公顷土地面积得到复垦,矿山生态恢复率达90%,规划经费2941万元,用三年时间(2003年至2005年)完成该治理项目。

两年内(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重点解决洪水寨河、玉塘河、山南河、浮江双田河等重污染区4个尾砂坝的建设,治理浮江河(章江源头)流域采选矿废水、废砂污染。

尾砂坝建设项目情况表

序号建坝地点工程名称投资额

(万元)建设日期

1洪水寨杞柴坝75#水泥浆砌片石尾砂坝2302003.10至2005.10

2玉塘河75#水泥浆砌片石尾砂坝1612003.10至2005.10

3山南河75#水泥浆砌片石尾砂坝1022003.10至2005.10

4浮江双田河75#水泥浆砌片石尾砂坝1192003.10至2005.10

备注:投资额不包括管理费、税金等。

“三废”排放必须有沉淀坝、池堆集过滤,并经验收评估后,矿山泥石流和水土流失基本得到遏制,“三废”达标排放。

第七章规划实施和保证措施

一、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管理

矿产资源规划经批准后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加大规划宣传力度,接受公众监督,各级政府和部门、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矿产品经营加工单位都应严格执行本规划。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必须以矿产资源规划为依据,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矿产资源规划每五年修编一次,并服从上级矿产资源规划和县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办矿、开采、矿产品经营、加工及采矿权管理,以抓规划的实施为契机,把住准入关,将过去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管理。实行探矿权、采矿权内部会审制度,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勘查、开采项目不得审批,不得颁发采矿许可证和勘查许可证。建立实施规划的责任制,明确地矿行政部门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及时查处矿业单位的违法行为和违反矿产资源规划的矿业活动,查处、制止不力的将追究有关领导者的责任。同时制定规划实施的管理办法,落实年度计划及年度考核办法。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改革和健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机制

积极争取部、省地质勘查资金,开展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充分应用国家、省、市有关政策和资金,支持规划鼓励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和矿山生态恢复环境治理项目,推进矿业的调整。鼓励矿山企业及外资集团自筹资金进行矿区矿产资源勘查,扩大资源储量,探寻接替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大力推进对外开放,推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编制《**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指南》公布社会,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到我县进行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创造公平竞争条件,引导民间资金投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精深加工,大力发展非公有矿业经济。

三、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

矿产资源监督管理的重点是依法办矿、依法勘查、依法查处违法采矿活动。充分运用规划和政策调控作用加强矿业权管理,严格审查矿业申请人的资质条件和开发利用方案。加强地矿行政队伍建设,提高勤政、廉政、依法行政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对无证采矿、越界越层开采、浪费资源、非法经营、非法加工等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完善行政执法监督管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考核制,强化地矿行政执法人员维护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和矿产资源规划严肃性的责任,严肃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失职、渎职行为,为矿产资源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法制保障。

四、建立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县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和矿产资源数据库,并形成微机化管理、信息网络化。地矿行政管理部门要利用矿山资源储量审批与年检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矿区的矿产资源增减、资源利用水平、矿山生态等动态变化及规划实施情况及时掌握,并根据矿产品市场动态及科技信息,开展可供性及相应政策措施的研究。以规划管理信息化带动规划管理科学化、服务化。

五、培育矿业权市场,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

积极培育矿业权市场,尽快实现资源资本化的转化。规范矿业权市场秩序,强化矿业权市场管理,把矿业权作为重要的资产进行经营运作。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矿业权授予方式,要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出让矿业权,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运作准则,垄断一级市场,规范二级市场,激活三级市场,通过矿业秩序整治收储一批矿产地,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变更登记时必须进行采矿权权益评估,补交采矿权价款。

总体范文篇5

1、深化《条例》的宣传贯彻落实,形成科学、民主、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1)深入学习贯彻《条例》,不断提高执行《条例》的自觉性。

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后五年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一是要按照领导干部熟悉《条例》,组织人事干部精通《条例》,干部群众了解《条例》的要求,坚持使各级党委党组利用党委会、中心组学习会每年安排二次学习活动,专题学习《条例》、《关于对违反行为的处理决定》及《关于坚决防止和查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的通知》精神;坚持把执行《条例》的情况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按《条例》做好对照检查、分析批评;坚持把《条例》学习纳入党校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坚持每年一次的学习贯彻《条例》的自查检查工作。二是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用科学的制度、民主的方法、严密的程序、严格的纪律,把干部选准用好,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要严格遵照执行《条例》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推荐提名、考核考察、酝酿讨论、任免、监督等各个环节作出的程序规定和完整要求,做到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不走样,对本级管理的干部任用,不符合程序的不上会,对上级管理的干部任用,不符合程序的不上报,对下级报来的干部任用事项,不符合程序的不审批,模范执行《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十不准”等纪律要求。三是要进一步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落实好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尤其要认真把握民主推荐、考察和任前公示等关键环节,广泛听取各方面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

(2)加强《条例》执行督查工作,确保《条例》贯彻落到实处。

要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上级检查与本级自查自纠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加强对《干部任用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要以职数和选拔程序的审批把关为重点,加强对县属部门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要使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要认真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监督制度,鼓励和支持群众积极参与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认真受理和查核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落实好组织部与纪检监察机关等有关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干部监督工作的合力。要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现象,要严肃查处。对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违反《干部任用条例》规定提拔任用的干部,要坚决纠正。

(3)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健全有效的干部工作责任制度体系。

要增强主动监督的意识,强化事前监督、事中监督,把执行《条例》选人用人的监督关口前移,建立完善干部推荐责任制、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责任制,探索建立融推荐、考察、任免为一体的干部工作责任制度体系。要完善干部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广泛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和现代人才测评技术,改进干部人才测评方法,提高干部考察的科学性和用人识人水平;要改进干部工作的基础管理,以提高干部选任的准确度;要继续实行干部考察预告、任前公示、试用期制,完善干部差额考察、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和考察结果通报制度,落实群众“四权”;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有意识地保留一定岗位,用于竞争上岗、公开选拔;建立完善党委研究任免干部实行无记名票决制。

2、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形成运转有效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

(1)落实以德治国方略,促进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继续开展以“勤政、廉政、优政”为重点的从政道德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增强广大党员干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勤奋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教育和规范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内监督,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水平;从关心干部生活入手,发挥组织部门“干部之家”的作用。

(2)坚持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完善干部监督相关制度和措施。

继续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试用期制度,完善了任职、免职、辞职和降职等制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疏通干部能上能下渠道;突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把它作为从严治党、建设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的关键环节和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来完成;继续抓好“一把手”年度总结报告制度,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干部离任审计交接制度,通过在机制、方法、项目内容上下功夫,积极研究将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社会化,逐步使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考察、使用有机结合;加强对科局级干部和重要中层职位负责人及其配偶、子女持有因私护照、前往港澳通行证、外国居留证情况进行登记管理;完善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函询诫勉回复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社区监督制度。

(3)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干部监督体系,形成干部监督合力。

总体范文篇6

第一条为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查和报批,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承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

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市、村镇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专项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和审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第五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等部门落实规划编制工作经费,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规划编制

第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县和乡(镇)五级。

根据需要可编制跨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村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各地应当在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对村庄土地利用的总体布局作出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

第七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

第八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前,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现行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开展基础调查、重大问题研究等前期工作。

第九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以真实、准确、合法的土地调查基础数据为依据,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前款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包括:规划背景,指导思想和原则,土地利用战略定位和目标,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布局总体安排,规划实施措施等内容。

第十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经审查通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与所在地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第十一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对涉及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和城乡协调、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优化、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重大问题,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

第十二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可以向社会公众征询解决方案。

对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利益的规划内容,应当举行听证会,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

采取听证会形式听取意见的,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十四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方面专家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论证,论证意见及采纳情况应当作为报送审查材料一并上报。

第十五条承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体编制工作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具有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工作业绩;

(三)有完备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

(四)有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国土资源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符合本条规定条件的单位目录。

第三章规划内容

第十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二)规划背景与土地供需形势分析;

(三)土地利用战略;

(四)规划主要目标的确定,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安排等;

(五)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节约集约用地的优化方案;

(六)土地利用的差别化政策;

(七)规划实施的责任与保障措施。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前款规定的内容。

第十七条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部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情况;

(二)重大土地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各区域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

(四)对市(地)级土地利用的调控;

(五)土地利用重大专项安排;

(六)规划实施的机制创新。

第十八条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省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

(二)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布局的安排;

(三)土地利用分区及分区管制规则;

(四)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五)对县级土地利用的调控;

(六)重点工程安排;

(七)规划实施的责任落实。

前款第(四)项规定的中心城区,包括城市主城区及其相关联的功能组团,其土地利用控制的重点是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确定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布局安排,划定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扩展边界。

第十九条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市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

(二)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的具体安排;

(三)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及其管制规则;

(四)城镇村用地扩展边界的划定;

(五)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的确定。

第二十条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基本农田地块的落实;

(二)县级规划中土地用途分区、布局与边界的落实;

(三)各地块土地用途的确定;

(四)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边界的划定;

(五)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安排。

第二十一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包括: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图。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图,包括规划现状图、专题规划图和规划分析图。

第二十二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

第四章审查和报批

第二十三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两个阶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逐级上报审批机关同级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二十四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基础数据、规划目标、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调整等内容进行审查。

第二十五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未通过审查的,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重新申报审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通过审查后,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审查通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二十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自上而下审查报批。

第二十七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规划文本及说明;

(二)规划图件;

(三)专题研究报告;

(四)规划成果数据库;

(五)其他材料,包括征求意见及论证情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意见及修改落实情况、公众听证材料等。

第二十八条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人民政府转来的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自收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规划审查工作。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较大分歧时,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各方进行协调。因特殊情况,确需延长规划审查期限的,可以延长审查。

第二十九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下列规定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审查:

(一)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

(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

(三)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四)土地利用相关规划;

(五)其他可以依据的基础调查资料等。

第三十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点内容包括:

(一)现行规划实施评价;

(二)规划编制原则与指导思想;

(三)战略定位与规划目标;

(四)土地利用结构、规模、布局和时序;

(五)土地利用主要指标分解情况;

(六)规划衔接协调论证情况和公众参与情况;

(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三十一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审查情况和相关部门意见,提出明确的审查结论,提请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可以编制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行业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行业特点编制行业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行业土地利用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总体范文篇7

1总体城市设计主要内容

(1)宏观方面:按照“山水绿城、田园蒙自”的设计定位,从“绿色交通体系、公园系统规划、强化城市特色风貌”三大策略梳理蒙自城市肌理,从道路、建筑高度、景观三方面对景观视廊进行控制。根据城市交通体系和公园系统规划的叠加,确定七大组团,并对组团的功能定位、建筑高度、开发强度和建筑风格提出控制意向。(2)中观层面:对道路转角建议运用小转弯半径设计方式;对不同分区提出建筑高度、容积率控制;通过对超高层、主要高层、肌理建筑、低层建筑、景观5个元素分析,提出州行政中心及轴线两侧公共建筑等四个界面,构成蒙自主要城市天际线。

2总体城市设计的实施情况

2.1宏观层面的实施情况。(1)小街区、密路网。蒙自城市为“井”字网格布局,设计对各种用地性质的地块进行相应的尺度划分,网格单元控制为200~220m,但实际实施中,受地块开发和已建设用地影响,网格单元未严格执行,造成道路支路密度分布不均,新区道路间距打,老城区地区过于密集,道路可达性差。(2)TOD-公共交通。设计提出公共交通为主导,以天马路-龙井路-学府路-南环路形成的区际快速公交线路,以天马路-锦华路-上海路-彩云路形成区内快速公交线路。目前,实施天马路部分有轨电车专用道和银河路、北京路快速公交专用道,有轨电车线路未形成系统,已实施的快速公交线路与设计的快速公交线路有调整,一定程度缓解蒙自交通堵的现状。(3)公园系统规划。设计不同级别的公园、不同的街道植载,通过林荫道、带状公园、楔形绿地等绿色生态廊道的营造,将城市公园绿地同生态绿地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的公园绿地系统。结合“腾地补绿、见缝插绿、破墙透绿”的理念,在城区道路交叉口建设节点绿地、小广场,有条件的用地改造成绿地广场,同时配套公厕、健身器材、停车位、篮球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并拆除临街实体围墙,建成透空围栏透绿。结合提升人居环境要求,对4个城市主入口景观、文澜公园等进行提升改造,已获得市民的好评。(4)城市特色风貌。针对老城区以清代及法式建筑风格为主,新城区建筑风格混杂的情况,设计对七大组团功能定位、建筑高度、开发强度、建筑风格提出控制意向,但已建建筑风格、景观、道路等多种因素形成城市风貌特色不强的特点。其中,组团中的部分门户节点受用地性质和机场净空限制,未能按设计实施;对州行政中心景观视廊100m范围内建筑高度小于24m的控制,考虑已出让用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地形高差,严格控制小于24m的建筑高度,以保障景观视廊的通透。2.2中观层面实施情况。(1)街道道路转角设计。设计采用小转弯半径道路转角设计,具有缩短行人横跨道路距离,缓和车辆转弯速度,提高司机和行人的可见度等优点。在天马路与凤凰路交叉口,红河大道与银河路、凤凰路、文翠路等主次干道交叉路口均采用小转弯半径的思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2)建筑体量、高度。设计中提出建筑高度24m以下,容积率2.0,25~60m容积率2.0等不同分区的建筑高度、容积率控制;建筑高度60m以上的建筑连续展开面不大于45m,建筑高度60m以下的建筑连续展开面不大于65m。由于受已批准控规的影响,容积率、建筑高度仅能按控规执行,但建筑连续展开面已按设计要求控制。

3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1)《蒙自市总体城市设计》不是法定规划,主要用于指导城市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编制及规划管理。具体项目在规划审批中存在已符合控规及规划设计条件确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规划部门仅能对建筑高度、天际轮廓线、建筑外立面色彩等提出建议性修改意见,但申请单位执意不修改,规划部门无法定依据要求进行进一步修改。(2)城市建设遵循“总体规划,分期实施”原则,《蒙自市总体城市设计》是对整个城市空间、形态进行总体控制指导,存在某一区域内已实施地块虽然符合总体城市设计的控制要求,但由于周边其他地块未实施,整个区域还不能形成整体良好的天际轮廓线及景观视廊。(3)《蒙自市总体城市设计》设计深度为总规层面的城市设计,在具体实施重要地段缺少详细城市设计指导。部分地块由于受空司高度影响,区域标志性建筑高度不能按城市设计要求实施。(4)城市新区建设缺乏蒙自地域性、历史性、民族性建筑特色,建筑外立面及色彩协调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加强。

4解决措施

(1)根据2017年住建部实施的《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尽快制定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及其技术管理基本规定,并在规划管理工作中贯彻执行。(2)规划管理部门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片区控规、重点地块方案设计皆纳入城市设计内容。(3)结合上位规划的修改,及时对总体城市设计进行修改,重点梳理城市文脉,研究城市风貌特色、公共开发空间、建筑特色等方面内容。

5结束语

蒙自市总体城市设计经过8年的实施,已取得明显成效,并于2017年被列入云南省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在总体城市设计指导下,已开展部分重点片区城市设计,规划管理部门积极探索城市设计的贯彻落实问题,着力解决城市存在问题,努力为城市增添光彩。

参考文献:

总体范文篇8

一、镇总体规划

(一)村镇体系规划

1、从县至县的过境公路已调整为319国道的一部分。

2、国家西气东输二线主干道工程已途经镇域应予以标注。

(二)总体布局

1、建设用地规模偏小,认真核准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建议按100m2左右计算;各类用地指标比例应符合《镇规划标准》要求,现有建成区崖湖村等区域应纳入规划区范围,中洲岛建设须提出指导性意见。

2、在解读上轮规划中提出修编理由,特别是建设用地面积减少的依据。

3、须明确提出镇区发展方向。

(三)交通组织

1、泉南高速连接线必须纳入镇区总体规划,并对沿线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

2、南北向道路等级不明显,建议在适当位置增加道路宽度。

(四)公共设施

1、中心小学与医院用地偏小,有条件可考虑搬迁重建,幼儿园位置与现状用地条件不符,应与教育局就用地位置、规模沟通。

2、自来水厂规模日供水量1万吨偏大,应按规范进行设计。同时应考虑供水水源,建议远期取地表水禾河水为供水水源。

3、新规划农贸市场位置不合理,建议在原农贸市场北侧进行扩建。4、污水处理厂应结合成本、可行性,综合考虑采用何种处理形式。

5、结合镇区防洪工程体系,应综合考虑水系公园的防洪与排涝。

6、电力规划供电电源应从敦厚和天河双向接入,应规划一座110KV变电站。

(五)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与实际联系不强,应结合现有开发建设项目,提出重点建设地段及内容,加强对乡镇近期建设的指导性。

(六)其他

1、规划文本文字表述错误较多,设计单位须认真校核。

2、缺少规划保障措施。

二、镇总体规划

(一)村镇体系规划

1、娑罗山南侧和通赣州的二条500KV的高压输电线未标注。

2、国家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已规划确定途经镇域须标注明确。

(二)总体布局

1、建设用地规模偏小,认真核准现状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建议按100m2左右计算;各类用地指标比例应符合《镇规划标准》要求。

2、建设用地红线标至禾河水域一部分,不合理,建议以河滨绿地为规划边界;同时须与国土部门和镇政府沟通,结合已报批土地,适当往南规划,增加建设用地。

3、中小学用地规模太小,且道路不通畅,建议中小学合并为一所小学,异地安置中学。

(三)道路交通

1、老城区路网规划应实地考察,因地制宜,规划增加1至2条比较通畅的道路,为以后老城区改造规划审批提供依据。

2、滨江路应结合防洪堤建设采用路堤结合形式,道路应拓宽,打造成一景观带。

3、南侧跨禾河大桥须取消。

(四)公共设施

1、自来水厂不应紧挨禾河,影响滨江景观,建议往东侧挪。

2、汽车站、停车场建议挨南北向主干路布置。

3、医院用地太小,如周边无拓展可能,建议异地重建。

4、给水、排污等规划规模偏大,应按《镇规划标准》相应调整。

(五)其他

1、规划文本文字表述错误较多,设计单位须认真校核。

2、缺少规划保障措施。

三、镇总体规划

(一)村镇体系规划

1、二十公桩作为镇区副中心,须纳入村镇体系规划。

2、村镇体系规划的产业规划太单一,应深入挖掘,优化产业发展结构。

3、规划预留武吉高速至民用机场的高速公路。镇东侧的交通体系亦应考虑。

4、两根途经镇域的500KV输电线路须标注。

5、国家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途经镇域亦须标注。

(二)总体布局

1、建设用地规模偏小,认真核准现状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建议按《镇规划标准》第三级100—120m2计算;各类用地指标比例应符合《镇规划标准》要求。

2、北侧建成区应纳入规划区范围,建议主要往镇西扩展,以达到人口、经济发展需要的用地规模。

3、须增设行政办公用地和生产设施用地。

4、近期建设规划应包括原敬老院地块及隆坪新区建设。

5、镇区绿地率偏小,临街绿化建议改成小型集中绿化。

6、政府南侧三角绿地已做建设用地报批,集中绿地位置应结合镇区自然山体、水体设置。

(三)道路交通

1、过境公路吉新公路建议往西侧改道,既可缓解过境交通对镇区影响,又可作为镇区通往机场的快速路。

2、东西向主干路对医院、村庄拆迁量太大,建议调整道路位置,且两侧规划通往固江和吉水县不合理。

3、中学用地须结合实际整合用地、镇区支路穿越学校不合理,建议调整路网布局。

4、过境路A-A道路偏宽;道路横断面形式不合理,人行道偏窄,有中央绿化带的道路机动车道不应做双向排水断面,须按规范设计。

(四)公共设施

1、小学、幼儿园用地偏小,须与教育局沟通,调整用地规模。

2、变电站的规划位置应调整至镇区西北侧更合理。

3、汽车站建议临吉新公路布置。

4、给水、排污等规划规模偏大,应按《镇规划标准》相应调整。

(五)其他

总体范文篇9

《**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将由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规划》实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规划》是各级政府依法管理和保护矿产资源的纲领性文件。认真组织实施《规划》,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对于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建立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推进资源管理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二、各市、县政府要根据《规划》抓紧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经同级政府同意后,逐级上报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规划过程中,要统一采用与《规划》相一致的数据库标准,建立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加速推进全省矿产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各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同时,要广泛开展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规划遵守、执行、监督的自觉性。修改矿产资源规划,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三、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按照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分制运行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多形式勘查工作。开展长江和淮河流域重大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调查评价。积极探索建立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的激励机制,改善矿业投资环境,鼓励社会投资开展适应市场需要的商业性勘查,鼓励矿山企业建立资源耗竭补偿机制,对后续资源进行勘查。

四、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整、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矿区(床)的储量规模相适应,严格执行最低开采规模制度,严禁大矿小开、乱采滥挖。严格执行《规划》确定的规划分区和开采准入条件,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布局,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水平。

总体范文篇10

一、总体工作进展情况

到目前为止,“雨露计划”中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已完成50人,培训专业为旅游服务;中高级技工培训正在积极准备,任务已分解落实到全县17个重点村和5个重点移民村,每村5人,争取总数突破10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已举办1期,培训农民120余人。

二、工作亮点和主要做法

根据扶贫开发总体要求和我县常委会意见,我办决定将中、高级技工培训当作今年扶贫工作的亮点来抓,把贫困村和移民村中初、高中毕业考试成绩不理想,或是因家庭经济困难不能继续读书的学生,动员组织进入相关职业院校就读,使其学习掌握一技之长,以达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方的目的和效果。通过前段时间大量工作,目前各重点扶贫和移民村正在具体落实。主要做法:一是提高重认识,加强领导。从县办到村,主要领导亲自负责,把“雨露计划”当作扶贫工作的一件大事来认识,来抓落实。二是扩大宣传,加强推介。从年初开始,我们就将科技中专和深圳技师学院等院校情况,专业设置、就业方向和优惠政策等向下宣传,与科技中专同志一道到村做工作,张贴扶贫招生信息,上门与符合条件的学生家长交流,尽量扩大社会知晓度。三是加大措施,兑现奖励。县办今年出台较为过硬的年终考评办法,将“雨露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当作一项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奖优罚劣,使各重点村压力增大,工作力度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