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结构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6:34:17

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范文篇1

关键词:资本金;资本结构;原则方法

一、重要性和必要性

经营性投资项目资本金(以下称”企业资本金”)是指在投资项目总投资中,由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对投资项目来说是非债务性资金,项目法人(企业)不承担这部分资金的任何利息和债务;投资者可按其出资的比例依法享有所有者权益,也可转让其出资,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它是企业作为法人存在和从事任何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是决定企业偿债能力、承担债务风险的最低限度的担保,也是联结投资者原始产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物质载体,所以,投资项目即设立企业必须要有一定数额的资本金。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也可以说是自有资本(资本金)和负债资本的对比关系。从财务融资理论来看,50年代以来,资本结构一直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三大主题(资本结构、投资预算、股利政策)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资本结构作为企业的价值构成,隐含着企业一系列结构问题,是企业预期收益——资金成本——财务杠杆——筹资风险——产权分布——筹资时间——筹资空间等系统综合概括的结果。资本结构的确定是企业的在筹资中财务杠杆、筹资成本与筹资风险等各要素之间寻求一种合理的均衡。资本结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偿债和再筹资能力,决定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因而成为企业财务形象的重要指标。

从企业资本金和资本结构概念的阐述中可以看出,资本金是形成企业资本结构的基础,资本金比例是决定资本结构的最重要因素。反过来也可以说,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是最佳资本金比例确定的重要依据。无论如何,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从企业财务状况、经济效益出发,采用科学的测算方法,对与资本结构相关的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和选择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并始终使企业的资本结构保持最适当的状态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原则和方法

现有的判断和衡量企业资本结构是否最优的基本定量标准或方法各有长短、各有侧重,都无法建立描绘一种能使财务杠杆利益、财务风险、筹资成本、企业价值等之间实现最优均衡的资本结构模式。当然,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它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此,只能按照国家关于资本金比例的有关规定,就同资本结构相关的诸因素以及相互关系进行定性分析,探讨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一些定性原则和方法。

国家关于资本金比例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国发1996.35号文)规定,投资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比例,根据不同行业和项目的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具体内容如下:交通运输、煤炭项目,资本金比例为35%以上;钢铁、邮电、化肥项目,资本金比例为25%及以上;电力、机电、建材、化工.、石油加工、有色、轻工、纺织、商贸及其他行业的项目,资本金比例为20%及以上。投资项目资本金的具体比例,由项目审批单位根据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以及银行贷款意愿和评估意见等情况,在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时核定。项目审批单位和银行,以及工程咨询单位和企业确定资本金比例及结构可遵循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主要考虑:企业内部因素。企业未来销售的成长率和稳定性。企业未来的销售状况是确定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的销售成长快,必然产生较多的现金流量,对投资者,无论是股权投资者还是债权投资者都具有深刻的吸引力,企业追加筹资都比较容易。对于销售成长率很高的企业一般就可以确定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但是不能忽视销售增长的稳定性。如果企业的销售稳定,则可以较多地负担固定的债务费用;如果销售有周期性,则负担固定的债务费用不易把握,将冒较大的风险。企业投资项目性质和生产技术配套能力与结构。确定和保持合理的筹资来源结构,应从投资项目的建设周期、现金流量和企业自身实际生产经营能力、技术状况出发。投资项目建设周期短、现金净流量多,生产经营状况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资产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一些,并可提高短期资金来源的比例;而那些存货积压严重,资金周转缓慢的企业,确定高的资产负债比率是危险的。另外,一般来说,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的企业,自有资本的比例应大一些,因为这类企业内部融通资金的选择余地较小。相反,产品结构多样化的企业,因内部融通资金的余地较大,应适当提高资产负债比率。企业获利水平与股利政策。获利能力越大,财务状况越好,变现能力越强的企业,就越有能力负担财务上风险。因而,随着企业变现力、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的增进,举债融资就越有吸引力。企业的股利政策其实也是一种融资政策。

在西方财务理论的研究中,往往把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结合起来分析,不同的股利政策下可以确定不同的资本结构。如实施高股利政策和剩余股利政策,就应该与较高的负债经营相匹配。低股利政策和不规则股利政策下应该慎重推行风险较高的资本结构。资金使用结构。合理确定企业的资本结构还要考虑企业资金使用结构,重点是企业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数量关系,因为固定资产的变现性比流动资产的变现性要差得多。同时也不能忽视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结构比率,有些时候,无形资产不能成为负债经营和筹集长期资金的物资担保。管理人员对企业权力和风险的态度。如果管理人员不愿使公司的控制权稀释,则可能不愿增发新股票,而尽量采用债务融资。如果管理人员讨厌风险,那么,可能较少利用财务杠杆,尽量减少债务资金的比例。公务员之家:

企业外部因素。不同社会经济环境和状况。企业要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下采取随机应变的财务策略的本领。在社会经济增长条件下或政府鼓励投资时期,提高企业负债率,多负一些债,充分利用债权人的资金来从事投资和经营活动,可以增强企业发展的能力,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企业有能力承担较大还款和付息压力,也就是可以冒较大筹资风险。反之,在经济处于衰退时期,应当采取紧缩负债经营的政策,减少遭受损失和破产的风险,谋求较低的盈利。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企业的行业属性是决定其资本结构水平的重要因素。如钢铁、商贸等行业,破产风险较小,即使企业破产,其投资本金的损失也不会太大,故可以保持较高的资产负债水平;而电子、化工等高科行业,投资风险较大,保持太高的资产负债率或太多的流动负债是不明智的。

资本结构范文篇2

根据企业目前的经营现状,竞争优势以及资金流进行综合的分析,最终实施企业的战略规划,实现企业发展与资本优化,长期性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战略的制定实施时要有长远考虑,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合理考量企业目前的经营目标,制定合理的财务战略规划,最终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创造性是指企业要根据目前的财务状况进行创造性,改进性的财务战略,通过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可以判别企业的机会与威胁,然后创新财务战略以便更适应企业的发展与运营,最终有效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在通过财务战略实施控制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财务战略必须遵循优先原则,对财务战略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或者紧迫性问题进行优先处理,保证组织的有序进行,其次,财务战略必须遵循灵活性原则,在实施财务战略时不能僵化保守,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灵活的策略有效解决发生的问题,再次,财务战略必须遵循适时适度的原则,也就是需要及时分析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并且及时解决相关的问题,最后,财务战略必须遵循自控原则,在实施相应的战略时需要以人员自我控制为主,有利于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财务战略实施效率与效果,相对应的,资本结构是财务战略的核心,主要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以及相对应的比例关系,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筹资组合的结果,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的构成及其相对应的比例关系,资本结构可以划分为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也可以划分为短期资本和长期资本,债务资本主要是指债权人为企业提供贷款等,股权资本又称为自有资金或者权益资本,是企业长期拥有能够自主调配的资本,短期资本是指企业短期运营过程中拥有或者调配的资本,长期资本是指企业在较长的发展时期能够调配运营的资本,在一般意义上,财务战略不同,相对应的资本结构也会不同,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二、企业资本结构与财务战略的关系

在一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其财务战略与资本结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研究企业的资本结构,可以对财务战略提供必要的指导意义,进而提升企业的财务效率,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一)财务战略对企业资本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制定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层通过收集到的有效信息对企业的发展做出规划部署,确定总体的战略目标,之后确定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通过制定实施财务战略,可以对企业的资本结构造成影响,例如,在一些企业中,其财务战略是采取相对于比较保守稳健型发展的战略,那么企业的资本结构一般是负债率较低,风险较小,企业稳定发展,而在一些企业中,其财务战略是追求高收益,高回报的目标,对财务风险的敏感度较低,那么相对应的资本结构是负债率偏高,财务杠杆偏高。由此,可以看出,财务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财务战略的结果。(二)资本结构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战略的科学性。在企业制定财务战略规划的时,需要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并且管理层需要收集企业内部数据信息和企业的资金情况,因此,为了提高企业财务战略的科学性,必须对企业的资本结构有清楚的认识,例如,企业管理层对资本结构的了解,可以制定整体的财务战略规划和短期财务战略规划,例如高负债,高风险性的资本结构,容易使企业做出扩张型的财务战略,追求较高的收益水平,相反,一些负债率较低,有充盈资金的资本结构,企业则会选择较为保守,稳健性的财务战略,根据资本结构具体的情况,可以提高管理层制定财务战略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三、提高企业财务战略水平的建议措施

财务战略是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核心与关键,通过制定财务战略能够对企业资金进行有效的规划,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率与利用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一)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为了有效提升财务战略水平,加强财务管理,需要提升企业财务部门员工的业务水平,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需要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准入门槛,对企业财务的业务工作进行分析,制定招聘标准,进而为企业招聘合适的财务人员,必要时可以采取第三方招聘的形式,提高招聘的规范性与透明度,其次,需要加强财务人员的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增强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相关的业务处理的了解程度,通过对企业的资金营运的充分了解,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后,需要制定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通过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分析制定出详细的绩效考评指标,对财务人员工作进行评价,奖惩有当,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最终有效实现财务战略目标。(二)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在财务战略制定与运营过程中,资本结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企业营运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通过资本结构,可以了解企业的资金情况和财务杠杆水平,进而制定合理的财务战略,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首先,定期对企业的资本结构情况进行汇总,负债规模与权益资本要做出明确的说明,然后制定报告提交给相关的管理层,管理层根据资本结构的情况合理制定财务战略规划,其次,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规避资本风险,例如,对于负债率较高的,财务杠杆较高的企业可以通过多种融资方式,灵活变现资产等手段降低负债规模,实现收益,对于权益资本较高的企业可以适当扩充企业规模,提高收益率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通过多种方式平衡企业资本,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最后,根据企业资产规模降低财务风险,通过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定期分析,可以合理预估企业各个环节出现的资产风险,对企业的资产风险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相对应的风险改进方案,力求在资产风险还未发生或者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风险管控或者风险规避,有效控制风险水平,降低相应的财务风险,最终实现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三)制定内控监督系统,提高财务监督控制水平。为了有效实现财务战略目标,提高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水平,制定合理的内控监督系统,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首先,制定合理的内控监督制度,制度是一个企业有效合理运营的根本保障,通过制定合理的内控监督制度,可以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使员工在执行监督管理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其次,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合理建立内控部门,这个部门的工作就是通过企业财务部门指定的财务战略对员工的财务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通过监督提高财务业务工作的效率与透明度,为了保证监督工作能顺利进行,部门工作必须与财务工作相互独立,制定的监督管理报告直接递交给管理层,提升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水平,最后,优化内控监督流程,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监督与管理中,必须对内控监督流程给予优化,通过优化相关的监督流程,可以规避监督死角或者重复监督的行为,最大程度节约企业的人力成本,提高监督水平和效率,最终实现科学有效监督,实现企业指定的财务战略目标,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四)加强部门协作交流,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目标。为了有效实现资本结构优化,合理实现财务战略目标,必须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交流,细化整体的财务战略目标为分目标,管理层以身作则,保证企业各个层级的工作效率与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首先,根据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和资本结构的情况,将企业的整体目标细化为各个部门的分目标,并且各个部门的分目标再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具体责任落实到人,有利于总目标的顺利实现,其次,管理层要做好带头作用,以身作则,保证自身的管理工作与协调工作能够顺利实现,最后,应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定期开展部门讨论会对工作情况汇报总结,促进各个部门的协作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等情况,最终保证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目标,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沙.从战略柔性出发谈财务战略柔性[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2011)论文集,2011.

[2]何宇城.价值管理实践下的财务战略探索[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06.

[3]企业财务战略课题组.别传远.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思考[A].2005年度中国总会计师论文选,2006.

[4]王凯,李芸.公司愿景•财务战略•执行能力[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06.

[5]高山,王静梅.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校财务战略选择[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资本结构范文篇3

关键词资本结构股权债权治理效应

一、绪论

经典的资本结构理论(F.ModiglianiandM.Miller,1958)认为,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结构既不影响资本成本,也不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现实中的资本市场当然不可能是完善的,这种不完善不仅来自政府政策导致的扭曲,更主要的是来自信息的不完全。现代企业理论的研究证明,至少由于以下三个原因,资本结构是重要的:第一,根据激励理论,资本结构通过影响经营者的工作努力水平和其他行为的选择,进而影响企业的收人和其实际价值;第二,根据信息传递理论,资本结构通过其信息传递功能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第三,根据控制权理论,资本结构通过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即所有权的安排,进而影响企业的价值。

资本结构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也称为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Williamson(1988)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由于人问题的存在,公司的外部控制一般会同时采用两种控制方式:股权控制与债权控制相互补充。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司中,债务与股权不应仅仅看作是不可替代的融资工具,而且更应看作是不可替代的治理结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Aghion和Bolton(1992)认为,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就是控制权在不同政权持有人之间分配的选择。最优的负债比例是在该负债水平上导致公司破产时将控制权从股东转移给债权人。因此,选择合适的融资结构,充分发挥其治理作用,对现代公司至关重要。Hart(1995)认为,给予经营者以控制权或激励并不十分重要,至关重要的问题可能是要设计出合理的融资结构,限制经营者以投资者的利益为代价,追求他们自己目标的行为能力。

二、债权的治理效应

债权的治理效应的理论渊源是资本结构理论中的成本说及其分支企业控制权理论。成本说和控制权理论将公司治理引入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中,突破了以往资本结构理论中仅对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税盾效应的研究,提出了负债的治理效应:适度负债有助于缓解公司内部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激励、约束经理人员,克服问题,实现控制权的重新安排;同时,债权人以“相机控制”的方式,在公司治理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具体来讲,负债融资的治理效应是通过以下机制实现的。

(一)负债本身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方面,在经营者对企业的绝对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投资中债务融资比例将增大经营者的持股比例,从而增加了经营者的剩余索取权,这就内在地激发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使经营者利益与股东利益更加趋于一致。对于这一点还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说明。设经营者的股权融资金额为i,其他股东的股权融资金额为j,则通过股权融资获得总金额为i+j,经营者所占有的股份比例为i/(i+j)。又假定公司的债务融资金额为c,同时公司的资产收益为x,债务利息率为y(x,y均为百分数,且x>y),则经理的股权收益率为:R=i/(i+j)[(i+j)x+(x-y)c],亦即:R=ix+i/(i+j)(x-y)c。显然,随着债务融资额的增加,经营者的股权收益也会增加。特别地,如果公司能获得足够多的债务融资以支持公司运作或项目开发经营,则公司可以直接减少其他股东的股权投资金额,或者可以通过回购股份减少其他股东的股权投资金额,则增加及减少的双重作用可以较大地增加经营者的股权收益。

另一方面,由于负债的利息采用固定支付,债务的利用减少了企业的白由现金流量,从而缩小了经营者从事低效投资的选择空间和抑制了经营者的在职消费。正如Jensen(1986)指出的,由于债务要求企业用现金支付,他将减少经营者用于享受其个人私利的“自由现金”。

(二)相机控制机制

现代企业理论揭示了这样一个基本道理:企业所有权是一种“状态依存所有权”(State-contingentownership)或相机控制权,即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随着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工人的索取权优先于债权人。令x为企业的总收人,w为应支付给工人的合同工资,r为债权人的合同支付(本金加利息),π为股东所要求的一个满意利润。假设x在0到X之间分布(其中x是最大可能的收人),那么:如果企业处于x≥w+r的状态,控制权掌握在股东手里;如果企业处于w≤x≤w+r的状态,控制权掌握在债权人手中;如果企业处于x<w的状态,控制权掌握在员工手中;如果企业处于x>w+r+π的状态,控制权掌握在经理手中。所以,当企业资不抵债、无法偿还债务时,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便由股东转移给债权人。这时,债权人对企业的控制是通过受法律保护的破产程序进行的,包括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清算,分自愿和强制两种情况,即把企业的资产拆开卖掉,收益按债权的优先顺序进行分配,清算的结果是经营者丢掉了饭碗。另一种是重组,即由股东、债权人和经营者进行商量并提出方案。如果重组的价值大于清算的价值,破产企业就可能被重组。企业重组涉及减免债务本金和利息、债转股、延长偿还期、注人新资金等,同时还会更换经营者。因而在“破产威胁”下,经营者会减少个人享受,更加努力工作,并做出更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的投资决策,即经营者的行为会更倾向于股东的利益,从而减少了成本。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债务是一种缓和经营者与股东利益冲突的担保机制,它对经营者形成“硬约束”。

(三)银行监控机制

银行作为企业的主要债权人,凭借其与公司独特的关系,既拥有公司大量的信息,又具有监控公司的能力,使其在公司治理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既可减少股东的监督工作,又可提高监督效率。特别地,就主银行体制而言,主银行还具备了有别于其他控制源的三个优势:①主银行在联合监督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利用掌握的信息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有效地约束经理;②大、小银行组成的银行团中,由各大银行分别担任自己关系公司的主银行并担当监控公司职责,有利于节约稀缺的监督资源;③以银行贷款为基础的相机控制机制,导致公司经营不佳时其控制权自动由经营者转向主银行。因此,银行作为债权人行使相机控制权会导致公司预算约束的硬化。

由此可见,债权融资对于降低成本、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要使债权融资的治理效应得以有效发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建立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偿债保障机制大体分为防止偿债危机出现的事前保障机制和当企业出现偿债危机时对债权保护的事后保障机制两类。事前保障机制包括负债企业对负债责任的自动履行机制、债权人的信用和配给机制、限制债务期限和债务资金用途、债务工具的流动性和可转换性、抵押担保等事后保障机制主要依赖强制性的法律程序,其主要措施包括自发性和解与结算、破产清算与重组、“戳穿公司的面纱”(PiercingCorporation’sVeil)。建立有效偿债保障机制的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破产机制,因为通过实施破产机制实现控制权的转移,既能有效地强化自动履债机制,又能在出现债务危机时保护债权,增强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而完善和健全的破产制度必须有以下两方面作用:一是破产能给予经营者一定的惩罚,实现债务的强约束作用;二是能有效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2.银行有能力,特别是有动力监控企业的行为。否则,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不但不能发挥出来,还会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因素。银行虽可获得信息租金、长期声誉租金、特殊关系租金等,进而有动力去监控企业,但这一条件成立的前提是:银行必须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产权主体和市场主体此外,银行还必须在其资源配置决策中不受政府干预。避免政府强迫银行向效益差的企业贷款是至关重要的,囚为如果政府强迫银行向效益差的企业贷款,将会造成银行的财务状况恶化。

三、股权的治理效应

在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研究中,研究者的视角或争议事实上主要集中在负债融资上,股权融资在相当程度上处于配角的地位,即它是后于负债确定的。然而,一旦将研究视角跳到两种融资模式对企业的治理效应,整个局面便焕然一新,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的研究便处于一个同等重要的地位。股权融资的治理效应通过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来实现。股东对企业的控制通常分为两种形式: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股东以其所拥有的投票权和表决权选择公司董事会,再由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将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委托给经营管理者来实现的。如果经营管理者未尽其法定义务,或者存在有损于企业价值的行为,股东可以通过董事会更换经营管理者,这实际上是股东“用手投票”的监督方式。但内部控制的有效实现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

1.股权集中程度。股东监控企业要付出相当高的成本,当然也会由此获得可观的回报。因此,股东监控企业的动力便源自于监控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就监控成本而言,大股东与小股东实施有效的监控其监控成本基本是一致的,但他们获取的收益却相差很大。大股东获得的收益远远超过小股东的收益,小股东的理性选择便是放弃对企业的监控权而搭大股东的便车。如果股权过于分散,就会造成人人都想搭便车,导致监控者的缺位。所以,股权集中度越高,内部控制越为有效。这也就是德日两国企业普遍采用内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原因。相反,英美两国由于股权分散而缺乏内部监督约束。

2.股东的性质。一般来讲,银行作为大股东,由于熟悉企业业务,同时利用贷款和企业在银行开设的账户,能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拥有监控上的信息优势和便利条件。因此,Fama(1985)认为,银行作为股东是最有效的监督主体。但是否允许银行持有公司的股票,各国法律有不同的规定。我们知道,由于中小股东缺乏监控企业的能力和动力,而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的监督成本与其收益相配比,因此它们不像一般投资者那样成为搭便车的主体,从而也就被视为公司治理中加强股东地位的重要支柱。正如Carter(1992)所指出的,如果机构投资者不履行监控职责,则对公司的监控很难解决。

3.股东投票权限的大小,虽然股东拥有投票权,但不同的国家由于制度、法津不同,股票投票权的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股东的投票权限是否仅仅包括董事会选举权,亦或还包括企业日常经营的评判权等;又如企业决定事项所需的投票通过比例是过半、2/3以上,还是简单的多数票原则。

(三)外部控制

通常认为,对经营者的外部约束有产品市场约束、资本市场约束和经理人市场约束。从股权融资的治理效应角度出发,对经营者的外部控制主要是资本市场。因为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可以自由地出让股票,这就使得诸如权争夺、敌意收购等控制权争夺行为得以进行。因此即使在内部控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时,股东还可以利用资本市场上的接管或控制权的争夺来“退出”,以此对经营者施加压力。这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用脚投票”的监督方式。具体地说,当企业发展情景看好,并对企业做出的决策持认同态度时,股东将增加股票持有份额。但当企业经营不善时,股东便会卖出股票,造成股价下跌,此时企业易成为资本市场上被接管的对象。成功的接管通常伴随公司经营者的更换,因而接管被认为是控制经营者随心所欲营造个人帝国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外部控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资本市场与经理人市场相对发达以及股权相对分散且流动性强。这也是英美两国的企业普遍采用外部监控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原因。

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外部控制,都与所有制的性质有关。在私有公司中,股东直接或通过其选举的董事会提出经理的候选人名单,以更换现有的表现不佳的经理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但在公有即国有公司中,名义上的所有者—全体人民事实上没有更换经理的提议权,经理更换的权利归政府或组织部门所有。这种制度安排的直接后果是现有经理会想方设法贿赂政府部门的官员,以利于保住白己的位置,而不是如私有公司的经理那样,努力提高公司绩效才是保住自己职位的唯一途径。由于私有公司的经理贿赂股东往往成本很高,高到无法承受,因此对私有公司而言,经理贿赂股东的情形是极少会出现的。相反,国有公司因掌握经理任命权的政府和组织部门的官员没有剩余索取权,因而变得极易贿赂。

四、结论

资本结构从表面上看是各种资金来源在企业内部形成的某种状态,但实质上,它是各种资金背后的产权主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生成的某种利益配置格局,这种利益配置格局构成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治理绩效。可以说,资本结构是一个关于企业外部的产权主体索取利益控制和分享的内生化的装置。认真研究西方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理论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资本市场的发展、银行业的改革以及《破产法》的完善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公司融资结构的契约理论:一个综述.改革,1995(4).

[2]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张文魁.企业负债的作用和偿债保障机制的研究.经济研究,2000(7).

[4]赵昌文,蒲自立.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机理及若干实证检验.中国工业经济,2002(9).

资本结构范文篇4

[关键词]企业资本结构投资收益

一、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资来源的构成和比率关系。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资本结构由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构成。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在一定条件下负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和作用,以及什么样的资产负债比例能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资本结构理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阶段。

(一)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一般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支持,随着现代财务理论的发展而被淘汰,但起基本思路仍然是我们理解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主要有:净收益理论、营业收益理论、传统理论。早期资本结均理论虽然对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和资本成本的关系进行过一定的描述,但是这种关系没有抽象为简单的模型。

(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是以MM理论为标志的。1958年,美国莫迪格利安尼(Madigliani)和米勒(Miller)两位教授共同发表的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中,提出了资本结构无关论,构成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包括:无税收的MM理论、有税收的MM理论和权衡理论。

1.MM理论

(1)无税收的MM理论。无税收的MM理论又称为资本结构无关论。它认为增加公司债务并不能提高公司价值,因为负债带来的好处完全为其同时带来的风险所抵销。主要有两个结论:在没有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杠杆企业的价值与无杠杆企业的价值相等,即公司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杠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等于同一风险等级的无杠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加上风险溢价,风险溢价取决于负债比率的高低。

无税收的资本结构理论虽然只得出了盲目而简单的结论,但是它找到了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起点。

(2)有税收的MM理论。有税收的MM理论去掉了没有公司所得税的假设,它认为:在考虑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由于债务利息可以抵税,使得流人投资者手中的现金流量增加,因此公司价值会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而增加。企业可以无限制地增加负债,负债100%时企业价值达到最大。主要有两个结论:杠杆企业的价值大于无杠杆企业的价值;有税收时,杠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也等于同一风险等级的无杠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加上风险溢价,但风险溢价不仅取决于负债比率而且还取决于所得税率的高低。

2.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在MM理论基础上,通过放宽完全信息以外的的各种假定,考虑了债务利息抵税、破产成本和成本分别或共同存在的条件下,资本结构如何影响企业市场价值,进一步发展了资本结构理论。

权衡理论认为,企业存在一个最佳资本结构,但由于财务危机成本和成本很难进行准确估计,所以最佳资本结构并不能靠计算和纯理论分析的方法得到。理论上最佳的资本结构是使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同时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实际上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还需要通过除了企业价值和资本成本以外的各种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来进行判断和选择。

二、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一)最佳资本结构的概念

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使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同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

(二)影响企业最佳资本结构的宏观因素

1.经济周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既不会较长时间地增长,也不会较长时间地衰退,而是在波动中发展的,这种波动大体上呈现出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的阶段性周期循环。一般而言,在经济衰退、萧条阶段,由于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多数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财务状况常常陷入困境,甚至恶化。对此,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甚至采用“零负债”策略。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一般来说,由于经济走出低谷,市场供求趋旺,大部分企业销售顺畅,利润上升,企业应果断增加负债,迅速扩大规模,不能为了保持资本成本最小而放弃良好的发展机遇。

2.国家各项宏观经济政策

国家通过货币政策、税收政策以及影响企业发展环境的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也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本结构状况,宏观的货币政策通过传导机制使货币供应量及资金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利率的上下波动。这种利率波动就会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如果一定时期内银行贷款利率较低,资金结构中负债资金的比重相对就会上升;反之,负债资金比重就会下降。税收政策决定了不同的行业施行不同的税率,某些所得税税率极低的行业,财务杠杆的作用不大,举债筹资带来的减税好处不多,因此负债资金比重小一些较好;反之,某些所得税税率较高的行业,财务杠杆的作用较大,举债筹资带来的减税好处就多,因此这类企业宜选择负债资金比重大的资本结构。

3.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

即使处于同一宏观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因各自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其负债水平也不应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如果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程度较弱或处于垄断地位,如通讯、电力、自来水、煤气等企业,由于销售不会发生问题,生产经营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利润稳定增长,因此,可适当提高负债比率;相反,如果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程度较强,如家电、纺织、房地产等,由于其销售完全由市场来决定,价格易于波动,利润平均化趋势使利润处于被平均以致降低的态势,因此,不宜过多地采用负债方式筹集资金。

(三)影响企业最佳资本结构的微观因素

1.企业的资产结构

企业的资产结构是构成企业全部资产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全部资产中的比例。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不同的资产结构,不同的资产结构会影响融资的渠道和方式,进而形成不同的资产结构。若企业中固定资产较多,则应考虑到固定资产具有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一般通过长期借款和发行股票筹集资金;若拥有存货和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较多的企业,一般通过流动资金负债来筹集资金;高科技行业的公司负债较少,一般采用股权资本融资方式。

2.企业偿债能力

通过对企业原有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的分析,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偿债能力来决定其资本结构中的债务资本比例,如果企业的偿债能力相当强,则可在资本结构中适当加大负债的比率,合理确定债务结构,以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增加企业的盈利。

相反,各项指标若不符合规定的界限要求,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弱,就不应该过度负债,而应采取发行股票等权益性资本融资方式。

3.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与企业经营相关的风险,它是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的原因而给企业息税前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的经营是粗放型的,则会导致企业盈利能力较低,很难通过留存收益或其他权益性资本来筹集资金,只好通过负债筹资,这样必然导致资本结构中负债比重加大,引发财务风险。当企业的资本全部为自有资本时,企业不存在筹资原因引起的财务风险,当企业有一部分借入资本时,在财务杠杆原理的作用下,就存在财务风险,而如果企业同时利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则同时存在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三、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并非完全市场经济的产物,按照西方的资本结构理论,以加权平均成本最低和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为判断标准,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一)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

在企业缺乏内源融资的情况下,只能依赖于外部资金供给,而长期以来单一的融资体制,又限制了企业从外部资本市场补充资金,因而企业融资长期依赖于银行贷款,形成了居高不下的负债率。而目前我国的企业流动负债过多、长期负债较少。流动负债具有期限短、风险大的特点,企业过多的流动负债直接导致企业面临很大的偿债压力和很高的偿债风险。

(二)股权结构不合理

股权结构反映了企业多元化程度和集中程度,从而反映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目前,我国企业中主要存在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国家股票和法人占绝对控股地位,社会公众股比重偏小,缺少对国有产权的约束和监督机制,难以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三)企业资本结构缺乏弹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保持一定的资本结构弹性是灵活适应金融市场的必要条件。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筹资渠道狭窄,主要依赖于国家投资和银行信贷资金。而且,长期的经营效益低下和相互拖欠款现象严重使得企业信用严重受损,使企业很难获得发行股票、公司债券等有价证券的资格。

四、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对策

1.提高资产赢利水平,强化企业自我积累能力

企业债务不断沉淀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资产盈利水平低下、缺乏效率,企业自我积累机制严重弱化。为此,要增强内部融资的能力,就必须努力提高企业资产盈利水平,增加企业的自我积累。

2.实现股权的多元化,完善财务风险管理

我国企业依靠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高负债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财务风险,潜在的融资成本必将提高,从而影响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要注重股权融资多元化,适当采取内部职工股、期权期股、引进战略投资者、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等多种直接融资手段,避免过高的负债率,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二是取得资金和偿还债务的时间安排。债权融资的多少及其期限结构,应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周期波动相匹配,避免出现不合理的债权融资安排所引起的某一时点上的偿债高峰,某一时点上的资金闲置,充分利用现有的债权进行融资,搞好存量管理,避免企业因支付危机所造成的破产。

3.充分发挥债券市场的功能,提高资本市场效率

我国资本市场的主要特征为股票市场发展迅速,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对迟滞,这不利于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我国企业对股权融资呈现出强烈的偏好,这与MM理论的分析结论相背,原因是我国发行债券的资格审核认证比股票上市严格得多。显然,较高的债券发行门槛减弱了企业追求负债纳税节约的愿望。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在通过证券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同时,积极利用债权融资,特别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

4.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资本结构动态优化机制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出资者的财务约束及资本市场、经理市场、银行机构等多种约束机制的共同作用,实行两权分离条件下对公司经营者行为的控制,保证出资者的根本利益。我国应针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扭曲,建立资本结构的结构动态优化机制。企业资本结构应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协调,不断适应发展战略对资本结构的要求。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由于市场的供求关系处于经常性的变化之中,资本的构成情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资本结构总是呈现动态的状况。对于资本结构的管理,应强化公司的财务预算约束,强化出资者对公司的监督,建立利润分享计划,使公司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促使经营者敢于有意识地负债筹资。

参考文献:

[1]资本结构理论史,沈亿峰.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胡援成.中国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研究,金融研究,2002,(3).

资本结构范文篇5

关键字:资本结构;优化;公司治理;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自身发展和体制转换中长期积累形成的深层次矛盾也日益凸现。其中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过度负债成为威胁其生存的重要障碍。因此,如何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也是我国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资本结构理论概述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问题总的来说是负债资本的比例问题,即负债在企业全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资本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长期资本结构;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全部资金的结构。本章所指资本结构是指狭义的资本结构。

资本成本是指企业取得和使用资本时所付出的代价。取得资本所付出的代价,主要指发行债券、股票的费用,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款的手续费用等;使用资本所付出的代价,主要由货币时间价值构成,如股利、利息等。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A.公司的WACC是整个公司的总体必要报酬率,对于和整个公司的风险近似的现金流量而言,WACC就是使用的贴现率。

B.WACC的计算公式为:

WACC=(E/V)×RF+(D/V)×RD×(1-TC)

这里,是公司所得税税率,E是公司权益的市场价值,D是公司债务的市场价值,而且V=E+D。

二、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分析

就当前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现状来看,股权结构不合理、债务结构复杂、企业自有资本比例不当、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依然是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优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股权结构不合理

一,股权过于集中。目前在我国股票市场平均股权集中度达到60.39%,远超过美国和日本。最大股东的平均持股比例为43.9%,其中有38.3%的公司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0%,这说明我国的股权结构一直十分集中;二,以国家股、法人股为主体的非流通股比重大。从历年总股本结构来看,股权结构呈现着国家股占绝对优势、流通股比例低的状况。由于公司同作为投资者的国家产权关系不清,在经济转轨时期,国有资本投资主体具有不确定性。“政企不分”、“政资不分”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国有股份过大,又没有对国有资产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势必会形成内部人控制,难以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二)债务结构复杂

企业的债务资本从形式上看,也不外乎有以下几类:银行贷款、企业间往来债务、企业内部形成的债务等。近二十年来,随着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其债务资本变得日益复杂。其复杂性体现在债务资本的组成方面,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财政性负债,财政性负债是由于政府行为而形成的应由财政承担的各类债务;二是企业经营性亏损造成的负债,在资本金困难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只有靠负债筹集资金,主权资本越少,债务资本就越大,造成资本结构越不合理的恶性循环;三是具有社会普遍性的负债,众所周知,三角债从形成到至今已有十多年历史,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

(三)企业自有资本比例不当

企业自有资本筹集的资金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的高低,反映着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资金中依靠内源性融资的程度,反映着企业的积累情况;其动态变化反映一企业资产扩张能力和风险变化程度。企业自我积累机制并未建立,一方面企业面临着国家不断“抽血”而造成的“贫血”症日益加重,难以自我积累;另一方面企业也缺乏内在积累冲动。

(四)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由于股权融资的市场负信号效应,国外上市公司一般把它作为最后的融资选择,而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将股权融资作为首选的融资方式。可见,我国企业在进行资本结构的决策时,并没有充分地考虑其优化问题,而重点考虑的是如何才能获得资金的问题,关于企业资本结构的科学决策问题,并没有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

三、调整和优化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对策

资本结构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难题之一,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毫无疑问解决好企业的资本结构问题,将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增强获利能力。为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有效资本运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一)逐步降低非流通股比例,完善企业股权结构

要改善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必须要改变现有的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结构,提高公众持股比例,直至最终实现发行股票的全流通。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和市场条件下,需减持国有股,方式有:一进行国有股的回购。二,将国有股转为优先股。也可把国家股转换为累积优先股,以保证国有股最大的收益权。三,卖给投资基金、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并在一定时期内不能转让。四,盈利公司的股份向现有股东和新股东公开销售。

(二)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无论是债务重组、资本运营还是利用国家给予的政策性补充资本金,要达到优化资本结构的目的,必须通过企业的具体经营来实现,离开了企业的有效的经营管理,所有的措施都会变得没有意义。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逐渐成熟、规范,上市公司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从而影响未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也会发生变化,其资本结构的优化分析自然也就不同,这些都是将来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我们将致力于结合各个企业的不同状况,争取达到资本结构最优化的状态,向企业价值最大化更向前的迈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傅元略.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郑长德.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资本结构范文篇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最优目标,对于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确定资本的最优结构,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确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出发,分析财务管理最优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并运用资本结构的计量指标(财务杠杆利益),对我国企业的负债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一、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并通过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主要观点的比较,笔者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应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企业价值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它是以一定期间企业所取得的报酬(按净现金流量表示),按与取得该报酬相适应的风险报酬率作为贴现率计算的现值来表示的。企业价值不同于利润,利润只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而企业价值不仅包含了新创造的价值,还包含了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如果用V表示企业价值;t表示取得报酬的具体时间;NCF表示第t年取得的企业报酬(企业净现金流量),i表示预计风险报酬率,则企业价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nt=1NCFt1(1+i)t。若假定企业持续经营,即n→∞,且每年的NCF相等,则V=NCF/i。由此可见,企业总价值V与NCF成正比,与i成反比。即企业价值与预期报酬成正比,与预期风险成反比。由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可知,报酬与风险是呈比例变动的,所获得的报酬越大,所冒的风险也就越大。而风险的增加又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状况和获利能力。因此,企业的价值只有在其报酬与风险达到较好的均衡时才能达到最大。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其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弥补了利润最大化的不足如果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一方面,没有考虑企业所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之间的比较;另一方面,它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取得的同一利润额所用的时间不同,其价值不同,承担的风险也可能不同。如果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还可能会忽视产品开发、生产安全、履行社会责任等工作,导致企业短期行为的发生。进行财务管理就是要权衡报酬与风险的得失,实现二者的最佳平衡,使企业价值最大。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可以将企业取得的报酬按时间价值进行计量,考虑了报酬与风险的关系,使企业的前当收益与未来收益都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有效地避免企业短期行为的发生。

(二)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更符合我国国情

在我国,有人认为应将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因为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以一定限度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这是一个比利润更广义的概念,它是三类量化指标的综合:一是以资本、成本、利润的绝对数及相对数表示的价值指标;二是以产量、质量、市场份额等表示的实物量指标;三是以劳动生产率、资产利润率、保值增值率等表示的效率指标。并认为第一类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现实的盈利水平,第二类、第三类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潜在的盈利水平或未来的增值能力,因此该指标在利润中加入了时间因素,可以认为该指标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笔者认为,由于反映企业盈利水平的利润指标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并没有考虑时间价值。这种认为潜在的盈利能力或未来增值能力反映了时间价值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缺乏依据的,在实践上也是难以计量的。而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不仅考虑了

风险与报酬的关系,还将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及各利益关系人的关系协调起来,使企业所有者、债权人、职工和政府都能够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效益均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应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二、资本结构理论与企业价值最大化

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当代财务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于企业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的,表现为企业长期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即企业资产负债表右方的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权益的结构。各种筹资方式及其不同组合类型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资本结构的变化与企业价值处于怎样的关系?当企业资本结构处于什么状态能使企业价值最大?这种关系构成了资本结构理论的焦点。其中,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创立的MM定理,被认为是当代财务管理理论的经典。

(一)MM理论的发展阶段

1最初的MM理论(无税条件下的资本结构理论)

最初的MM理论,即由美国的Modigliani和Miller(简称MM)教授于1958年6月份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的“资本结构、公司财务与资本”一文中所阐述的基本思想。该理论认为,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且企业经营风险相同而只有资本结构不同时,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市场价值无关。或者说,当公司的债务比率由零增加到100%时,企业的资本总成本及总价值不会发生任何变动,即企业价值与企业是否负债无关,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问题。

2修正的MM理论(含税条件下的资本结构理论)

修正的MM理论,是MM于1963年共同发表的另一篇与资本结构有关的论文中的基本思想。他们发现,在考虑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由于负债的利息是免税支出,可以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增加企业的价值。因此,公司只要通过财务杠杆利益的不断增加,而不断降低其资本成本,负债越多,杠杆作用越明显,公司价值越大。当债务资本在资本结构中趋近

100%时,才是最佳的资本结构,此时企业价值达到最大。最初的MM理论和修正的MM理论是资本结构理论中关于债务配置的两个极端看法。

3米勒模型理论

米勒模型是米勒于1976年在美国金融学会所做报告中阐述的基本思想。该模型用个人所得税对修正的MM理论进行了校正,认为修正的MM理论高估了负债的好处,实际上个人所得税在某种程度上抵销了个人从投资中所得的利息收入,他们所交个人所得税的损失与公司追求负债,减少公司所得税的优惠大体相等。于是,米勒模型又回到最初的MM理

论中去了。

4权衡模型理论

该理论认为,MM理论忽略了现代社会中的两个因素:财务拮据成本和成本,而只要运用负债经营,就可能会发生财务拮据成本和成本。在考虑以上两项影响因素后,运用负债企业的价值应按以下公式确定:运用负债企业价值=无负债企业价值+运用负债减税收益-财务拮据预期成本现值-成本预期现值上式表明,负债可以给企业带来减税效应,使企业价值增大;但是,随着负债减税收益的增加,两种成本的现值也会增加。只有在负债减税利益和负债产生的财务拮据成本及成本之间保持平衡时,才能够确定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即最佳的资本结构应为减税收益等于两种成本现值之和时的负债比例。

(二)资本结构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资本结构理论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是否存在最佳资本结构”这一财务命题;而且认为客观上存在资本结构的最优组合,并使我们对资本结构有了以下几点明确认识:

1负债筹资是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在企业的各项资金来源中,由于债务资金的利息在企业所得税前支付,而且,债权人比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要求的报酬率较低,因此,债务资金的成本通常是最低的。当存在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负债筹资,可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增加公司收益。

2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未必是最佳筹资方式

由于财务拮据成本和成本的作用和影响,过度负债会抵消减税增加的收益。因为,随着负债比重的增加,企业利息费用在增加,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在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加大。这时,无论是企业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会要求获得相应的补偿,即要求提高资金报酬率,从而使企业综合资本成本大大提高。

3最优资本结构是一种客观存在

资本结构范文篇7

1.股权融资占主导地位。按照资本结构理论,由于负债的节税效果,适度的负债对于企业降低筹资成本具有财务杠杆效应,一定比例的负债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并且从理论上讲,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上市公司在筹资战略的决策上必然以追求最优资本结构为前提。然而纵观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结果并非如此,只有极少数上市公司发行过公司债券,而且公司的分配方案也较少采取现金股利形式,而多以股票股利为主。各上市公司配股之风盛行,存在对股权融资的过度偏好。

2.股权过度集中。我国的上市公司多属于“一股独大”型。

3.负债结构不合理。数据表明上市公司虽然资产负债率不高,但其负债结构极不合理,流动负债水平偏高。由于资金和负债期限的不对称,将因利率的上升而加大公司破产风险。

4.资本结构弹性小。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弹性小,重股轻债的衍生现象,具体表现在融资工具的选择上,可转换债券,可赎回债券等很有弹性的融资工具,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二、影响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

1.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不佳,内源融资受限。

2.股权融资的成本低。3.股权结构特殊。

4.资本市场失衡,债券市场不完善。

三、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途径

1.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

(1)增加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债务的比重增加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债务的比重。

(2)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历史选择来维护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上市公司来说,要长期使一个上市公司保持在一个资本结构点,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不具有可操作性,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是随着公司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约束的变化而变化,而公司的所处的环境时刻都在变化,因此上市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最优资本结构区间,只有公司的资本结构在该区域内活动无须调整,但是一旦超过该区域则需要调整。但如何确定该区域的两端值是该建议的难点,如果公司确定上下域值的成本过高或者是公司确定域值的能力有限的话,应注意两端的端值选择时参考上市公司的所处行业和自身历史的资本结构的历史运行数值来确定。

2.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债务结构的优化

从目前的情况看,债券市场的发展可能会从以下方面突破:

(1)选择业绩优、信誉好的上市公司作为债券市场的试验田;

(2)发行可转换债券作为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过渡;

(3)企业债券的发行需要创新;

(4)发展债券专业投资基金;

(5)引入国外信用评级机构,强化对企业债券的评级。

3.股权结构的优化

(1)改善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改进股市的流动性,主要通过国有股减持来实现,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国有股减持有利于改进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从而可以提高股票价格信息的含量,据此设计出的经理人报酬契约更具有现实意义。

(2)防止大股东相互串谋,侵占小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在中国上市大股东相互串通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现象日益严重,并且有加重趋势。

(3)完善相关法律条例和加快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建设。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优化和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是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与努力,而这一过程中的法律规范及体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是必不可少,从一定的角度上说,法律能否及时给予足够支持,决定了我们是否能把这项工作顺利的完成。

(4)积极培育接管市场,推进上市公司重组。接管市场存在、重组活动的增加,有利于规范经理人员行为、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目前,制约我国接管市场发育的主要原因在于上市公司股权流动性很差,而其根源在于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推进国家股和法人股流通己经成为学术界和管理当局的共识。

4.加强信号披露管理,构建有效的信号传递机制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建立在信息非对称基础之上,资本结构的优化过程实质上是信息非对称的缓解过程,通过资本结构优化,委托人与人之间搭建起一条信息通道,并形成一种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从而降低信息非对称所造成的融投资交易困难,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然而,资本结构优化也是有成本,为此,我们必须努力降低资本结构优化成本,加强信息披露管理,构建信号传递机制,是降低资本结构优化成本的有效手段。

四、政策建议及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并且进一步认识到这种合理性的片面以及形成的根源。解决的措施是显然的,就是实现全流通,从基本面上改造整个证券市场。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从2005年中开始对股权分置进行了一系列整改。而全流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股改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防止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具体来说,就是防止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和对要求上市公司为其担保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

第二,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监督和审查。由于企业募集大量的资金,而又缺乏相应的项目,这时会将资金投向关联方的项目中,实现利益转移。另外,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务市场,为上市公司的多渠道融资建立通道。并要尽快建立一个公平、透明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要使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公司业绩关系与理论相符,建立一个良好的债务融资环境,使公司能够在这一环境中公平地进行融资竞争,这样才能使公司的资本结构对业绩发挥约束作用。通过从实际数据和制度层面两个方面相结合的分析,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

首先,总的来说,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并不说明其资本结构是合理的。这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有着普遍的股权融资偏好,而这种融资偏好的形成是源于股权分置的特殊制度背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偏好并不是为了谋求公司的最大化价值,因此,较低风险的资本结构没有给公司带来价值。

其次,已有的资本结构理论并不能完全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前面所说的静态平衡理论和顺序偏好理论中,静态平衡理论似乎能更好地解释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这是因为中国上市公司在总体水平上高度依赖外部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而并没有考虑从内部融资到外部融资这样的顺序偏好。

第三,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是我国目前特殊的证券市场背景所造成的,因此,要使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理性化,就必须从保护各方股东利益的角度出发逐步健全目前的证券市场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吴晓求.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叶晓铭.EVA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4,(11).、

资本结构范文篇8

关键词:资本结构优化;结构调整;债转股;国有股减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国企扭曲的资本结构,不仅正在吞噬企业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损害着企业的价值,危害市场经济的信用水平,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石,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推行的一大障碍。立足于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趋势,在对我国现有资本结构治理方法剖析的基础上提出资本结构治理思路和策略。

一、资本结构理论内涵

资本结构属于企业理财范畴,是分析财务风险、确定筹资策略、利用财务杠杆的前提。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于企业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的,它是指企业的全部资金来源中除流动负债以外的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比,是企业可以长期使用的“资本”,故又称为企业的“永久性筹资项目”。各种筹资方式及其不同组合类型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

1.1早期资金结构理论。早期资金结构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财务学家戴维杜兰德为代表的西方研究者提出了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和传统理论三种观点。

1.1.1净收益理论。净收益理论认为,由于债务资金成本通常较低,公司利用债务资本筹资,可以降低公司的综合资金成本,提高公司的价值。因此,企业利用负债资金总是有利的。公司负债越多,综合资金成本越低,公司的价值就越高。即负债为100%是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此时,综合资金成本最低,而公司的价值达到最大。

1.1.2净营业收入。这是关于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的观点。它认为如果假定债务成本是一个常数,但权益成本在变化,因为随着负债的增多,公司承担的风险增大,股东要求的收益率也要增大,则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率会上升并抵消财务杠杆作用带来的好处,平均下来,公司的综合资金成本率没有改变,是一个常数。与净收益理论不同,净营业收入理论考虑了负债比例增加对权益资本成本率的影响,认为无论企业的负债比例为多少,其综合资金成本率是不变的,资金结构对企业的价值没有影响。

1.1.3传统(折衷)理论。传统(折衷)理论的观点是:企业在一定的范围内利用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时,权益资金成本率的上升并不能完全抵消使用资金成本率较低的债务资金的好处,因此,综合资金成本率会随着适度负债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而此时企业的价值上升,并可能在此范围内达到最高。但是,当企业的负债比例超过这个范围时,由于风险明显增大,企业债务资金成本率也开始上升,它和权益资金成本率的上升共同作用,使综合资金成本率上升,企业的价值因此开始下降。负债的比例超过这个范围时,综合资金成本率上升越快。该理论认为债务的增加对公司价值的提高是有利的,但必须适度。如果公司债务过度,就会使公司价值下降的。

1.2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在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诞生之前,关于资本结构的讨论均是初浅的,仅就一些现象讨论现象,是建立在经验判断的基础上的,只是对所有者行为的一种推论,没有系统地、科学地讨论其本质。直到1958年“MM”理论的出现,才开创了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新时代。

1.2.1MM理论

1)无税条件下的资本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且企业经营风险相同而只有资本结构不同时,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市场价值无关。或者说,当公司的债务比率由零增加到100%时,企业的资本总成本及总价值不会发生任何变动,即企业价值与企业是否负债无关,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问题。

2)含税条件下的资本结构理论。在考虑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由于负债的利息是免税支出,可以降低综合资本成本,负债越多,杠杆作用越明显,公司价值越大。当债务资本在资本结构中趋近100%时,才是最佳的资本结构,此时企业价值达到最大。

1.2.2米勒模型理论。该模型用个人所得税对含税条件下的MM理论进行了校正,认为含税条件下的IVIM理论高估了负债的好处,实际上个人所得税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个人从投资中所得的利息收入,他们所交个人所得税的损失与公司追求负债,减少公司所得税的优惠大体相等。于是米勒模型又回到无税条件下MM理论中去了。

1.2.3权衡模型理论。该理论认为,MM理论忽略了现代社会中的两个因素:财务拮据成本和成本,而只要运用负债经营,就可能会发生财务拮据成本和成本。在考虑以上两项影响因素后,运用负债企业的价值应按以下公式确定:运用负债企业价值=无负债企业价值+运用负债减税收益一财务拮据预期成本现值一成本预期现值。上式表明:负债可以给企业带来减税效应,使企业价值增大;但是,随着负债减税收益的增加,两种成本的现值也会增加。只有在负债减税利益和负债产生的财务拮据成本及成本之间保持平衡时,才能够确定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即最佳的资本结构应为减税收益等于两种成本现值之和时的负债比例。

1.3什么是最优资本结构

1)所谓最优资本结构是指能使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且企业价值最大、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的资本结构。只有当企业加权资本成本最低时的负债水平才是较为合理的。因此,资本结构在客观上存在最优组合,企业在筹资决策中,要通过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直至达到企业加权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方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

2)结构是一种动态组合。现行合理的资本结构由于新筹资金加入可能导致负债过高或权益资本过大。财务管理的任务之一就在于通过筹资管理调整不合理的资本结构,通过经营和投资管理调整不合理的资本结构,使之趋向于收益和风险相宜的最佳结构。所以,要加强事前的预测和规划,实行主动的财务管理,从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出发,以企业高效益和适当的风险为立足点,实行新一轮筹资结构、投资结构和资产结构组合,从而实现新的最优的资本结构。

通过以上对资本结构理论发展历程的探讨,可以看出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始终遵循着经济学研究的传统轨道,并且是伴随着其它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以及现实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突破创新。

二、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受经济运行机制和自身组织形式的制约,资本结构畸形发展,成为国企改制和脱困的瓶颈,并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治理结构。透过我国国企资本结构的现状,总结得出国企失衡的资本结构主要表现出以下三大特征:

2.1企业负债比率偏高。企业债务数量大,负债比率高。许多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达到80%,其中有些企业资产负债率突破100%的破产警戒线,如果流动负债在企业负债中占较大的比重,企业的资本结构看似合理实则有较大的财务隐患,因为短期负债的偿债风险要高于长期负债,对企业的生存威胁更大。

2.2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失衡。就国有企业三类股东而言,个人股东的身份最为明确,投资的目的性最强;法人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能力较强,为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也有强烈的动因实施监督;而在国有企业占一半以上的国有股,虽然其终极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但由于国有股的委托关系层次太多,投资主体不明确,对国有企业的约束软化,出现了人人能管而谁都不管的”模糊治理”现象,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企业成本上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业绩较差、治理效率不佳,与国有股权比重过高呈正相关关系。

2.3国有企业筹资方式单一。对筹资方式的不同选择将影响企业的筹资成本和筹资效率,多元化筹资途径可以减少企业对某种筹资方式的依赖性,增强企业的筹资弹性。我国国有企业基本上是靠吸收国家财政资金的方式实现的,由于国有企业效益太差和资本市场规模的限制,内部留存收益和发行股票等权益筹资方式对企业融资贡献相当有限,因此,当企业过度依赖的财政拨款被取消后,企业自有资本的筹措便陷入了困境,由此陷入了高负债经营的泥潭。

三、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治理

目前,国企资本结构治理,我们应基于国有企业现实的资本结构,重视国家制度安排在企业资本结构治理中的作用,并关注企业自身治理结构对资本结构的要求和影响。我国资本结构治理是要改变目前业已形成的不合理资本结构现状,而这种扭曲的资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体制的直接产物。解铃还需系铃人,体制的遗患还应当从改革旧有体制本身来着手加以解决。

3.1国有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应遵的原则。在确定我国国有企业最优资本结构时,应当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遵循以下原则:

3.1.1不阻碍企业生存与发展原则。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赚得利润。因此,良好的资本结构不仅不应阻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还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为此,所确定的资本结构首先应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除此之外,企业在优化资本结构时,还必须注意确保企业具有足够的偿债能力。同时,还应科学地确定债务结构,合理安排债务到期日,以免因负债到期日集中而加大企业偿债压力。

3.1.2弹性原则。企业的盈利水平、经营管理状况、资产结构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其资本结构的确定。这些因素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资本结构也理应做出适当的调整。

3.2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措施

3.2.1坚持存量调整和增量注入相结合的治理方式。由于我国国企资本结构治理涉及的范围和金额都非常庞大,外部注入资本(包括国家资本)是相对有限的,期望采取此模式来解决所有存在的问题也是不现实的。相比最现实的途径莫过于内部存量资本调整模式,因为此模式投资少、见效快,国家通过债权转换为股权能迅速改变企业高负债率问题,企业国有股权的减持和出让有助于企业股权的分散化。目前,国家也通过送股和配股的方式缓解这一现象。

3.2.2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筹资结构体系。筹资权作为企业财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有完善的资本市场相配套,但我国目前单一的筹资方式难以使企业成为独立的筹资主体。为此,只有按市场要求建立严格的筹资运行机制,使融资体制由国家融资真正地转向市场融资,使融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的融资方式,才能保证企业资本结构的健康发展。但在我国目前筹资结构现状下,大力发展直接筹资有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和约束机制的完善。

3.2.3注重资本结构的制度建设与技术管理相结合的治理原则。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为进行资本结构的技术管理提供了现实可能,企业的生存靠国家政策扶持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企业资本的取得和结构的形成都将与其管理水平密不可分。

3.2.4债转股:修正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过渡性举措。从全球范围看,债转股已成为世界各国处理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化解金融风险和企业财务风险的有利手段,如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的RTC、法国的CDC、瑞典的AMC,日本的过渡银行和德国的托管银行等,都是债转股的托管部门;在新兴市场国家,曾遭受金融危机打击的墨西哥,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的韩国、泰国和菲律宾等国相继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从我国国有企业的角度看,债转股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国有企业摆脱目前的财务困境,并借债转股之机帮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这是债转股积极的一面。但是,债转股也有其另一面,企业最终还是要承担权益资本的成本,而权益资本成本高于债权资本成本。因而,债转股的实质在于使企业在成本负担上打了一个时间差,其最终出路还在于提高企业收益水平,以补偿资本成本。所以,债转股只能作为国企资本结构治理的一种过渡性的治理措施。公务员之家:

四、结语

资本结构范文篇9

1新资本结构理论

1.1成本理论

1976年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将理论引入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中。由于企业中关系的存在,必然产生股东与企业经营者、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为解决这些冲突而产生的成本为成本,包括股权的成本和债权的成本。随着债务比例的增加,股东的成本将减少,债务的成本将增加,因此,最优的资本结构就是使总成本最小。

1.2信号揭示理论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资本结构理论研究获得了新的发展。其显著特征是认识到了“不对称信息”在资本结构决定中的主导作用,在研究中大量引入经济学中最新的分析方法,一反以往资本结构理论只注重税收、破产等“外部因素”对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影响,试图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中的“信号”、“动机”和“激励”等概念,从企业“内部因素”来展开对资本结构问题的分析,把资本结构的权衡难题转化为制度设计问题。

信号揭示理论认为,各投资既定时,公司的筹资结构可以看作市场对内部人员的私有信息的外在化的一种反映,从而将筹资结构问题归结为公司对非对称信息的处理问题。在企业投资机会方面,经理人员与普通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通常前者总能比后者了解更多的与投资紧密相关的各种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筹资顺序及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例如:利用发行股票来筹集资本是一项极易被投资者所接受的一种筹资方式,但在不对称信息环境中,却是一种风险极高,代价很大的筹资方式。

1.3顺序偏好理论

Ross(1977)率先将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入了资本结构的研究中,Myers&Majluf(1984)基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了公司为新的项目融资时的财务决策,提出了资本结构的顺序偏好理论。

Myers&Majluf(1984)假设,经理对所要投资项目的“真实”价值之了解比任何其他人都清楚,并且假设他们是为公司现有股东的利益着想。还假定公司的现有股东是被动的,即他们不会因经理的决策而调整投资组合而使经理的决策对他们没有影响。

Myers(1998)是这样概括顺序偏好理论的:“(1)红利政策是’粘性’的;(2)相对于外部融资而言,公司偏好内部融资,但是如果需要为净现值为正的真实投资融资,公司也会寻求外部融资;(3)如果确实需要外部融资,他们会首先发行风险最低的债券,即他们会先选择债务融资,其后才会考虑股权融资。(4)当公司寻求更多的外部融资时,他们会按照顺序偏好的次序进行,从低风险债券到高风险债券,可能还包括可换股债券和其他准股票(quasi-equity)证券,最后才是股票。”

1.4控制权理论

随着20世纪80年代兼并行为的增加,资本结构的控制权理论得到了发展。阿诺和博尔顿(AghionandBolton,1992)、哈利斯和雷维吾(HarrisandRaviv,1990)、斯达尔兹(Stulz,1990)等经济学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资本结构与控制权分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企业控制权理论认为资本交易不仅会引起剩余收益的分配问题,还会引起剩余控制权的配置问题。阿诺和博尔顿(Aghion&Bolton,1992)模型在交易成本和合约的不完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与财产控制权非常相关的企业融资理论。在其模型中有三种情况:(1)如果融资方式是发行普通股(有投票权的股票),那么投资者掌握剩余控制权;(2)如果融资方式是发行优先股(无投票权的股票),那么企业家拥有剩余控制权;(3)如果融资方式是发行债券,那么在企业家能按期偿还债务的前提下,他拥有剩余控制权,否则剩余控制权就由企业家转移到投资者手中,即企业破产。在阿诺和博尔顿的理论中,剩余控制权产生了,而且不完全合约是剩余控制权的前提。

1.5产业组织理论

蒂特曼(Titman,1984)、布兰德和刘易斯(BranderandLewis,1986)、萨里格(Sarig,1988)等经济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在竞争的市场中,资本结构对企业产品策略以及对企业客户和供应商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Titman(1984)考察的是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其产出品或投入品特征之间的关系。此类研究强调负债率会影响企业与客户或供应商之间的关系。Titman(1984)认为公司破产可能会给其客户、雇员、供应商带来麻烦,如客户因此而不能获得零部件及技术支持,雇员拥有的一些技能在别的地方派不上用场等。

Brander&Lewis(1986)研究的是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上竞争战略之间的互动关系。由于股票的期权性质,负债率的上升可能会引致股东采取高风险的投资策略。Brander&Lewis(1986)假定寡头垄断者可以通过冒进的产出策略提高投资的风险。因此企业可以选择比竞争对手高的负债率水平表明在后续的竞争中它会采用更激进的产出策略。萨里格(Sarig,1988)认为,债权人承担着谈判失败的大部分费用,却只能从谈判成功中获得一小部分利润。因此债权人在一定程度上给股东保了“与供应者谈判失败”的险。债务的增加提高了这种保险的程度,因此加大了股东在与供应者的谈判中的威力。因此,债务能增加公司价值,即如果讨价还价能力或市场可选择供应者的余地越大,一个公司应该会有更多的债务。

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主要是运用激励理论和企业行为理论等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企业的融资行为、融资机制、资本结构和企业市场价值的关系进行分析。尽管各种理论分析的侧重点主要是突出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市场价值的关系分析,但是在融资合约、企业行为和资本结构选择对企业价值影响的论证上却存在较大分歧,呈现出一种多层次性的特点。企业资本结构理论还存在着一些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的方面,主要表现在:

(1)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在研究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如如何建立起防止经营者利用资本结构向市场传递不真实或错误信息的内在机制;如何通过证券设计(债券合约和股票合约)和信贷配给来解决经营者、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对财务危机成本和成本如何加以计量等。

(2)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在研究资本结构对企业战略变量选择的影响方面,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资本结构对企业战略变量选择的影响,不仅仅只是对产品价格和产品数量有影响,而且对广告费、研发费、企业规模、生产布局和产品特性等其他战略变量均有影响。反过来,这些战略变量的变化又会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深入地研究资本结构与企业战略变量的关系,有助于解决企业资本结构的行业差异,有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现财务、营销和生产相结合的一体化战略。

(3)目前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在研究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方面,忽视了权益资本结构和债务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特别是忽视了人力资本、市场资本和结构资本等知识资本对企业价值的重大影响。

3对我国的启示

尽管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还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但是如果辩证地看待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其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许多经济思想仍对我们科学研究和合理安排我国企业资本结构有着重大理论指导意义。

(1)大力而有效地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日益发展的资本市场既是企业进行融资的重要场所,也是企业进行投资和资本退出的重要场所,还为解决问题、对企业经营者实施有效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程度要受到资本市场发展水平和结构状况的影响和制约。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从多方面研究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对企业行为和企业价值的影响都是以完善或有效的资本市场为前提的。所以,在我国要合理安排企业的资本结构,就必须大力而有效地发展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各种以金融机构为中介的长期信贷市场。

(2)建立健全债务约束机制,强化债务约束。企业债务是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合理地举债不仅能够起到税盾和财务杠杆作用,提高权益资本利润率,而且还能够改善企业资本结构,强化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提高企业市场价值。目前在我国,企业信用度较低和负债过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债务软约束”。所以,要优化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就必须考虑债务约束控制这一重要的制度因素。

(3)合理安排资本结构是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方面。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中,债务与股权不应仅仅被看作是不可替代的融资工具,而且更应该看作是不可替代的治理结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治理结构效率的高低。信息不对称下的资本结构理论就是把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联系起来,分析资本结构是如何通过影响公司治理结构来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目前在我国,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本结构不合理。所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必须与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相联系。

资本结构范文篇10

关健词:资本结构公司治理MM理论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资本结构、所有制、治理机制、董事会以及经理机制等,其中,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和根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的水平和优化程度。作为资本结构主体的股东和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相互制约和依存,在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资本结构概述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需要资本,资本的来源包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两种资本形式有其各自的优势:如权益资本具有不用偿还性以及只有公司盈利才分配股息或红利、不需要支付利息等优势,而债务资本则具有利息税前支付的减税优势和杠杆效应。企业总的资本如何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分配,即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在企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就是企业的资本结构问题。

狭义的资本结构中不包括短期负债,因为从狭义方面讲,只有民期负债才一具有负债约束及税收优惠的功能,资本结构就仅仅指权益资本和长期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但广义的资本结构认为短期负债同样使企业资金来源的一部分,应当包含到资本结构当中。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短期负债的循环使用使得短期负债成为实质上的长期负债,具有了长期负债的功能,因此笔酱认为,我国的资本结构应当采用广义的概念,是指包括短期负债在内的所有资金来源的比例关系。

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阐述

20实际50年代之前,有关资本结构的理论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基本上是对事实的简单陈述和总结。直到1952年,美国财务学家Durand对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进行了总结,系统的提出了资本结构的三种理沦: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和折衷理论,其中净收益理论认为,为了降低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应当是是采用100%的负债率;净营业收益理沦认为,企业的负债增加会导致权益成本的增加,因此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总是固定,不存在最优资本结构;折衷理论认为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是存在的,受企业重重实际因素的影响,最优的负债率介于0和1之间。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采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和技术,对资本结构理论进行了深人的研究,有代表性的理论有MM理论、权衡理论和信息传递理论等。

(一)MM理论

经济学家Mocligliani和Miller于1958年提出了最初的MM理论,将市场均衡理论运用到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中,标志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开端。最初的MM理论是在假设泥企业所得税和个月听得税的基础日是出的,Modigliarii和Miller利用无套利机制进行沦证,得出MM第一定理:任何企业的市场价值不会受到其资本结构的影响,资本成本完全独立于企业的资本结构,这个结论与净营业收益理论具有相似性,之后的MM第二定理和第三定理分别司每股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和公司投资决策的选择点进行了论述。

之后,Modigliani和Miller放宽最初的MM理论的假设条件,将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引人到MM理论中,使得MM理论更加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相符合。单纯引人企业所得税的MM理沦认为,由于负债的税盾效应,企业采用100%的负债式融资模式时,融资的资本成本达到最低,最优的资本结构就是完全舍弃权益资本,与传统资本结构理论中的净收益理论相类似。同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考虑到MM理论中,对企业债权人的利息收人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使得债权人要求更高的投资报酬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减了债务融资的税盾效应,在明确的累进制税率制度下,可以训算出平衡的负债权益比率。

(二〕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是由经济学家Bradley和Jarrell提出的。所谓权衡,就是在负债的成本和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以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从而形成最优的资本结构。企业增加负债可以产生税盾效应,减少企业的资本成本,但负债的增加也增加了企业破产的概率,如果把这种风险进行量化,这就是负债的成本,当企业过度依赖负债进行融资时,负债的成本就会抵消掉税盾的效应,使得企业的资本成本上升,因此,就需要在负债的收益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选择做合适的负债规模,权衡出企业最优的资本结构。

权衡理论进一步发展,负债的成本扩大到成本和非负债利益损失等方面,而负债的收益不仅包括税盾效应,而且包含非负债税收利益(如折旧的税收效益),这样就使得权衡理论更加的切合实际,更好的在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中进行应用。

(三)信息传递理论

信息传递理论研究在企业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问题,该理论认为,企业价值与负债率的高低呈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学家Ross认为,在管理者持有股权以及管理者为风险厌恶者的假设下,如果企业管理者提高企业的负债率,那么他所持有的股权在企业急股权中的比例上升,那么企业管理者将面临更大的他所要规避的风险,企业管理者只有在他所管理的企业价值较大时才’会这么做,价值较小的企业管理者是不会冒着破产风险提高企业负债率的。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高负债率向投资者传递的是企业价值较大的信号,企业价值与负债率的高低呈正相关的关系。

三、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虽然已经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它仅仅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且各理论往往偏重于影响资本结构的一个因素,而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和生产经营环境是复杂的,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也是错综复杂的,因此需要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宏观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因素是指一国经济的总体发展状况和国民收入水平,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宏观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水平、资本市场状况以及通货膨胀等。如果一国经济发展良好,在经济周期中处于复苏或者繁荣阶段,企业的供求旺盛,处于较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就旺盛,会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资本结构。但当一国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时,大多数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中,为了维持生存,企业一般会尽量的减少对外负债规模,以免因为流动性短缺而破产倒闭。

资本市场是否完善,融资渠道是否顺畅,关系到企业已经确定的资本机构能否按照计划予以实现。落后的资本市场往往会使得企业被迫改变原先设讨一的资本结构,这会导致企业资本成本的增加,企业在确定最优资本结构时不得小考虑资本市场因素,客观上阻碍了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实现。

(二)中观经济因素

所谓中观经济因素,主要是指企业所处的行业因素,国内外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同一行业企业的资本结构基本一致,不同行业企业的资本结构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同一行业所处的发展周期、面临的风险、对资本的要求等各方一面较为一致,囚此,在对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选择卜往往具有一致性,偏向于相似的负债率。

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要关注行业因素,分析所处行业的风险状况、资本需求状况等,比较行业的平均负债率水平,综合企业自身因素,合理确定资本结构。

(三)微观经济因素

1、企业规模。企业规模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可以从供需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需求方面,企业规模大,对资金的需求就多,因此就更加需要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当在股票市场融资受到限制时,对负债的需求就会增大,以谋求更大的债务杠杆效应。在供给方面,较大的企业规膜表明企业承受风险能力较强,银行等债权人就更加愿意向企业提供融资,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债务资金,因此负债率较高。综上所述,企业的负债率与企业规模往往呈正相关关系。

2、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高负债率的企业需要充足的流动性作为利息和债务支付的保证,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具有较高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企业才可以保持较高的负债率。在另一方面,具有较高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企业不愿意进行股权融资的原因在于,股权融资对老股东的权益具有稀释作用,企业的不断成长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企业的融资便偏向于债务融资。因此,负债率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也呈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