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成本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1:35

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范文篇1

[关键词]公司成本;筹资资本;投资决策;资本成本决策

1资本成本的概念及意义

1.1什么是资本成本

从投资者角度看,资本成本是资本市场投资特定的项目所要求的收益率,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也就是说如果有更具吸引力的投资选择(更高的期望收益率),投资者将转移其投资。从企业角度看,资本成本是企业为实现特定的投资机会、吸引资本市场资金必须满足的投资收益率。如果企业资本收益率低于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则难以在资本市场上吸引投资者;反之大大高于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资本成本将导向大批的投资者进行投资。

1.2资本成本的实际意义

资本成本简单地说应该是一种预期的收益率。资本成本取决于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风险,由资本使用决定。不同企业、同一企业不同投资机会和不同企业的资本成本不同,即资本成本的形成及存在是多样的。资本成本不是企业自己设定的,而是由资本市场评价,必须到资本市场上去发现。资本成本的核算必须是在一定的市场环境前提下进行的,而且其必然存在于资本市场中。资本成本隐含的价值理念体现在企业投资、融资、经营等活动的评价标准上。

(1)资本成本可以作为企业取舍投资机会的财务基准,或贴现率。只有当投资机会的预期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才应进行该项投资。资本成本起到了基础性对比数据的作用。

(2)资本成本用于企业评估内部正在经营的业务单元资本经营绩效,为业务、资产重组或继续追加资金提供决策依据。只有投资收益率高于资本成本,业务单元继续经营才有经济价值。资本成本是一种用来衡量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临界基准。

(3)资本成本可以作为企业根据预期收益风险变化,动态调整资本结构的依据。预期收益稳定的企业可以通过增加长期债务,减少高成本的股权资本来降低加权资本成本。

(4)资本成本可以作为资本市场评价企业是否为股东创造价值、资本是否保值增值的指标。资本成本作为评估企业资本经营业绩和价值创造状况的指标已受到关注。

2资本成本决策的重要意义

2.1资本成本决策与经营理念

在经营理念上,企业需要了解资本成本的实际意义,但主要应致力于正确地进行投资、经营和融资决策,不必过分关注资本成本数值。由于企业的性质不同,资本成本对一个企业经营理念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规避资本成本;一种是重视资本成本。

建立和推广资本成本理念的目的,并不在于精确计算实际上不能准确估算的资本成本数值,而在于促进企业树立为股东创造市场价值而不是账面价值的经营理念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资本成本是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外部评价指标之一,其估算应该由资本市场来完成。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未形成资本成本估算方法和数值共识时,企业不必过分关注本企业资本成本具体数值,特别是以技术创新为经营哲学的成长型公司。

由上述分析可见,资本成本对成熟型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该属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通过各种方法来相对的降低资本成本,用平稳、长远的发展来对待资本成本;而对于增长型的企业,由于企业的收益远远大于投入,所以对资本成本甚至不予考虑,但随着企业的发展都会达到一个平稳的增长过程,资本成本就会表现得越来越重要。

2.2资本成本与融资决策财务分析

按照保持与公司资产收益风险匹配、维持合理的资信和财务弹性的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管理的基本准则,借助财务顾问的专业知识,利用税法等政策环境和金融市场有效性状况,确定融资类型、设定弹性条款、选择融资时机和地点等都是融资需要考虑的因素。

从中长期角度看,资本成本评估数据来源于资本市场。因此,需要完善资本市场,包括短期、长期国债市场和公司债券市场,建立公认的资本市场收益基准。投资银行、财务咨询公司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大学商学院在推广资本成本理念和资本成本估算方法研究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逐渐推出中国股票市场资本成本估算规范和方法。资本成本的规范和方法的总结说明其在融资领域正在不断的被应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资本成本是企业筹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的资本可以从各种渠道,如银行信贷资金、企业资金等来源取得,其筹资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吸收直接投资、银行借款等。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所筹措的资本,将会形成不同的资本结构,由此产生不同的财务风险和资本成本。所以,资本成本也就成了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筹资数量的增加,资本成本将随之变化。当筹资数量增加到增资的成本大于增资的收入时,企业便不能再追加资本。因此,资本成本是限制企业筹资数额的一个重要因素。②资本成本是评价和选择投资项目的重要标准。资本成本实际上是投资者应当取得的最低报酬水平。只有当投资项目的收益高于资本成本的情况下,才值得为之筹措资本;如果投资项目的收益低于资本成本,企业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有效调整,或更换投资项目(重新考虑资本成本),或通过调整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环节,来相对的降低资本成本。③资本成本是衡量企业资金效益的临界基准。如果一定时期的综合资本成本率高于总资产报酬率,就说明企业资本的运用效益差,经营业绩不佳。

3目前资本成本决策在国内企业中的情况及其未来的展望

由于债务资本利率水平和还本付息明确,我国企业普遍能感受到债务成本的存在,但感受不到股权资本成本的压力。普遍把公开发行股票视为一种无须还本付息的廉价筹资方式。同时,资本成本,特别是股权资本成本估算模型的应用还存在大量的技术困难。例如,缺乏作为无风险基准收益率的短期国债市场,投资者投资分散,组合程度低。近年来,有些证券公司计算了β值,但未达成共识和受到广泛接受。经验判断仍然非常重要,投资者也很少采用需要估算资本成本的贴现现金流模型估算股票价值。由于资本成本决策在现实存在着难以估算的弊端,所以在目前我国对资本成本决策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低于国际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可以归结为:

(1)时间短。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现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与此同时也发展起了一批企业,但这些企业在经营上更多的是一种效仿,少有独辟蹊径的企业,所以在经营理念上也是大致相同,形成了一种中国式的企业模式,在此期间对国外的先进企业经验的学习及应用更多的是一些短时有效的经验和方法,而没能把一些国外大企业的经营理念的精髓拿回来,对于资本成本的研究则更是浅尝辄止。

资本成本范文篇2

【关键词】资本成本;财务决策;经济增加值

随着现代管理成本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现代成本管理的实践不断向前发展。资本成本作为评估企业资本经营业绩和价值创造状况的指标已受到全世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推行资本成本在我国现代成本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必将提高我国企业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的水平和经营管理的水平,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为全世界人类的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然而由于我国的企业对资本成本的研究时间比较短,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十分成熟,所以许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资本成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以至于未能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一、资本成本的概念

资本成本是企业进行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基础和依据,必须对资本成本进行重新认识,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资本成本概念,为企业的投资和筹资决策提供更加合理的标准。

资本成本的概念应理解为:资本成本是投资于某一项目或企业的机会成本,是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并且其可以用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来度量。

二、资本成本的分类

(一)个别资本成本

个别资本成本是指各种单个资本来源的成本,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和股权资本成本。

1.债务资本成本

债务资本成本是指企业通过债务形式融资所必须支付的报酬。债务资本成本可以分为长期借款资本成本和长期债券资本成本两类。长期借款资本成本是指企业通过长期借款方式融资所必须支付的代价,它主要取决于长期借款的利率和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长期债券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以发行长期债券方式融资所必须支付的代价,它主要由债券的票面利率和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决定。企业债务的利率是由市场经济状况和企业自身的状况决定的。总的债务资本成本等于长期借款资本成本和长期债券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

2.股权资本成本

股权资本成本是指股东对投入企业的资本所期望得到的报酬。股权资本融资发行费用一般比债务资本融资要高,股利也没有抵税作用,而且还会造成企业控制权的稀释,导致股票价格的下跌。另外,投资人对股权资本的回报要求通常要高于债务资本,因而企业应谨慎选择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股权资本成本又分为两类:留存收益资本成本和普通股资本成本。留存收益资本成本事实上是一种机会成本,普通股资本成本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融资所须支付的代价,这里的普通股是指企业新发行的普通股。普通股资本成本与留存收益资本成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有筹资费用而后者没有。总的股权资本成本是留存收益资本成本和新发行股票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

(二)综合资本成本

20世纪60年代初,一些学者开始认识到企业资本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企业负债比例的影响,因此不能孤立地以每一种资本的成本来看待企业资本成本问题,而应该是负债资本成本与股权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所以,企业资本成本开始被理解成是一个“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概念,并在当时的学术界广为流行。而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两种较为流行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量模型,即索罗门的“现代公式”以及莫迪格利安尼(Modgliani)和米勒(Miller)的“平均资本成本方法”。1963年索罗门在出版的《财务管理理论》中认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就是“促使企业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资本化价值与企业当前价值相等的折现率”,并用公式表示出来:

其中,WACC为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d为企业债务资本成本;Ks为企业股权资本成本;D为企业负债的价值;S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V=S+D表示企业的总价值。

1966年Modgliani和Miller在《1954—1957年公用电力行业资本成本的某些估计》一文里提出了另一种计量“平均资本成本”的方法,从他们所提出的概念看,资本成本虽然还是一个平均的概念,但不再是加权平均的含义,而是表现为股权资本成本与负债比率的关系式,其公式是:

其中,C为企业平均资本成本;K为企业股权资本成本;T为企业所得税税率;dD?筑dA为企业资产负债率。

从MM的平均资本成本公式中不难发现,公式放弃了“加权平均”的思想,认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与负债资本成本本身无关,这从理论上难以令人信服,而且它也只能求得过去的资本成本。由于MM平均资本成本模型有上述缺陷,建议采用索罗门的“现代公式”计算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即先求出个别资本成本;再以各种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为权数,运用统计上的加权平均方法算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三、资本成本在财务决策中的应用

(一)确定公司市场价值

表示公司价值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账面价值;另一种是市场价值。账面价值反映的是以往投资经营活动的结果,而市场价值反映的是人们对公司未来前景的预期。相比较而言,市场价值对当前决策更有意义,而资本成本正是估算公司市场价值的重要变量。公司股权资本的市场价值一般可根据下式计算:

其中,EBIT为企业的息税前收益;I为企业每年支付的债务利息;Ks为企业股权资本成本;T为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S为企业股权资本的市场价值。

股权资本市场价值加上债务资本市场价值就是公司的总市场价值。

(二)资本成本在企业融资决策中的应用

资本成本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融资决策。对各种不同的债务和权益融资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取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比较各自的资本成本,尽量采取资本成本小的融资方式,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企业无论何种方式筹资,在筹资的资本成本决策中一般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原则的要求。

1.对于任何方式融资组合,无论是侧重于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其混合成本都必须保证小于资本收益率,否则公司现有股东的利益就会有所损害。

2.资本成本是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外部评价指标之一,其估算是由资本市场来完成的,资本成本取决于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风险,资本成本的估算是建立在市场价值而不是企业账面价值基础上,资本成本的估算方法和数值有较大的弹性和主观性,因此不必看中资本成本精确的数量值,在实际的应用中只需对资本成本有一区间性的把握。

3.要对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成本进行比较。

4.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以提高股东的市场价值。

(三)资本成本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资本成本是评价各种投资项目是否可行的一个重要尺度。在投资决策分析中,资本成本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变量。在净现值法和盈利能力指数法中,资本成本是计算项目净现值的贴现率。

在投资决策分析中,资本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比较投资方案和进行投资决策的标准。在净现值法和盈利能力指数法中,资本成本是计算项目净现值的贴现率;在内含报酬率法中,资本成本是进行比较取舍的标准。

1.在净现值法中的应用,净现值的公式如下

其中,NPV表示项目的净现值;CFt表示第t期的项目现金净流量;n表示项目的期数;r表示项目的资本成本,也就是贴现率。

净现值反映了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当一个项目的净现值为正时就采纳,为负时就拒绝。

2.在盈利能力指数法中的应用,盈利能力指数法的公式如下

其中,PI表示项目的盈利能力指数;CIFt表示第t期的现金流入量;COFt表示第t期的现金流出量;n表示项目的期数;r表示项目的资本成本,也就是贴现率。

获利指数法能够真实地反映投资项目的盈亏程度,当获利指数大于或者等于1时就采纳,小于1时就拒绝。

3.在内含报酬率法中的应用,内含报酬率法的公式如下

若存在使得:

令IRR=r,IRR表示项目的内含报酬率;其中,NPV表示项目的净现值;CFt表示第t期的项目现金净流量;n表示项目的期数;r表示项目的资本成本,也就是贴现率。

内含报酬率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这个指标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对项目进行评估时,就是将其内含报酬率与项目的资本成本进行比较,如果计算出的内含报酬率大于或者等于企业的资本成本或者必要报酬率就采纳;反之,则拒绝。因此,可以说资本成本估算的正确与否是决定一个投资项目评估成败的关键。

(四)评价企业经营业绩

企业的整个经营业绩可以用企业全部投资的利润率来衡量,并可将其与企业全部资本的成本率相比较,如果利润率高于资本成本率,可以认为企业经营有利;反之,则认为企业经营不利,业绩不佳,需要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全部资本的利润率和降低资本成本。

(五)进行股利分配决策

资本成本是影响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在股利决策中引入资本成本,主要是因为股利对投资者的价值必须与留存收益作为一种股权融资方式所丧失的机会成本进行权衡。在具体的股利政策选择中,与发行新股相比,保留盈余不需要花费筹资费用,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筹资渠道。所以,从资本成本角度考虑,如果公司有扩大资金的需要,就应当采取低的股利政策。但是,如果企业将留存收益用于再投资所获得的收益低于股东自己进行另一项风险相似的投资的收益率(股东要求的最低报酬率或者股权资本成本),企业就不应该保留留存收益,而应将其分派给股东,采用高的股利支付政策。

股利政策包括向股东支付的现金股利占盈余的百分比、绝对股利分配趋势的稳定性、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以及股票回购。股利支付率决定了留存在公司的盈余金额,它必须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进行评价。在股利决策中引入资本成本,主要是由于股利对投资者的价值必须与留存收益作为一种权益融资方式所丧失的机会成本进行权衡。在具体的股利政策选择中,与发行新股相比,保留盈余不需要花费筹资费用,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筹资渠道。所以,从资本成本角度考虑,如果公司有扩大资金的需要,也应当采取低的股利政策。

四、经济增加值

近几年,国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财务概念,即经济增加值(EVA)。计算公式为:EVA=销售额-经营成本-资本成本。

此指标考虑的资本成本是按经济学家所说的机会成本,它的计算范围包括股权和债务。机会成本是指投资者由于持有现有公司的证券而放弃的在其它风险相当的证券上的投资所预期带来的回报。计算企业利润时,必须考虑企业的资本成本,包括权益的资本成本。按照此方法许多有账面利润的企业实际上是亏本经营的。企业必须重视资本成本,必须把权益的资本成本同债务资本成本一同考虑,以判断企业盈利是否足以弥补资本成本。

此指标是一个充分体现保值增值目标的财务考核指标,它克服了传统指标中没有全面考虑资本成本因素的缺陷,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彼德·德鲁克在1995年《哈弗商业评论》上的文章指出,“EVA的基础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熟知的、我们称之为利润的东西,也就是说企业为股东剩下的金钱,通常根本不是利润。只要一家公司的利润低于资本成本,公司就是处于亏损状态,尽管公司要缴纳所得税,好像公司真的盈利一样”,这句话道出了资本成本隐含的成本属性。

EVA考虑了带来企业利润的所有资本成本,其基本理念是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也就是说,股东必须赚取至少等于资本市场上类似风险投资回报的收益率。其实,EVA所考虑的资本成本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机会成本,这种资金的成本的计算范围包括股权和债务。正如债权人需要得到利息回报一样,股东也要求对他们的投入资本得到一个最低可以接受的回报。如果股东预期得到一个最低的回报,比如说他们的资本的10%,那么只有当企业利润率高于10%时,股东才开始赚钱。因此,EVA的基本原理就是:经济附加值等于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全部资本成本后的净值,这里的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也包括权益资本的成本。

其计算公式为: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资本总额

由此可见,EVA改变了会计报表没有全面考虑资本成本的缺陷,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明确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从而向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对资本的有效利用负责,对资本的期望收益负责,从而从微观上改善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促使管理者提高盈利水平,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结论

本文针对资本成本在现实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对资本成本在企业财务决策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在资本成本理念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资本成本的应用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通过分析论证充分说明运用资本成本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在财务管理的实践中对财务会计体系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本文全面介绍了资本成本在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分配股利时的应用,明确说明了其应用方法,并提出运用经济增加值来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的观点,以期在日后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的公司财务实务中,资本成本的运用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对各类资本成本不加区分,而笼统地以银行贷款利率作为资本成本用于各项财务决策。同时还存在中小企业的资本成本较高和资本成本的应用范围比较狭隘等问题。

目前,资本成本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企业层面,以营利组织为研究对象,而较少考虑非营利组织,这不免使资本成本的应用受到限制。虽然非营利组织的资源主要来自于捐赠和无偿的政府调拨,出资者不要求回报,但是,非营利组织却在应用着社会的资源,在非营利组织中也存在着管理效率的问题,如果能将资本成本用于考量非营利组织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水平来。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就应当考虑资本成本对决策和经营的影响。

在论文的研究中,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同时,着力培养全民的资本成本意识,特别是要强化对企业领导者全面的资本成本考核,考察其经营中的资本成本与同行业的比较、不同时期的比较。同时特别应当发展壮大我国的债券市场。目前我国企业显示出的对权益性资本的偏好是不正常的,不符合财务理论,更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应该扩大企业债务性融资,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

【参考文献】

[1]哈泽尔·约翰逊.资本成本管理与决策[M].姚广,闫鸿雁,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

[2]石新武.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l0).

[3]杨礼洪,黄国良.国外资本成本研究述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2).

[4]张敦力.论资本成本的计量及运用[J].会计研究,2006(6).

[5]孔令武.关于资本成本决策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3).

[6]朱武祥.资本成本理念及其在企业财务决策中的应用[J].投资研究,2000(1).

资本成本范文篇3

一、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资本成本会计是以现代金融市场和企业制度为依托,以企业资本成本为对象,将企业成本概念及计量引入产权领域,全面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资本成本信息的一个新的会计领域。会计主体和成本是建立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这是因为:

1会计主体是现代会计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会计主体概念发展的经济学基础。

在19世纪,所有权观念主宰着财务会计。当时,大部分企业组织都是独资或合伙形式,由其所有者直接管理,公开持股的公司十分罕见。在这种情况下单独确认和计量股权资本成本没有多大意义,相反更重要的是要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从所有者角度来看,债权人才是唯一真正的“外来者”,在满足了这些“外来者”的权益之后,剩下的就是业主的利润。因此,在金融市场不发达和企业组织形式以独资或合伙形式为主体时,重要的是如何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而不是股权资本成本。以后,随着金融市场和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后来居上。这时财务会计的基本观念发生了相应的变革,原来的所有权观念转变为主体观念,公司被认为是一个与其所有者独立的个体,甚至具有自身的“人格化”,与发达的金融市场相联系的公司通过两个渠道来筹集其所需的资本,即从债权人那里筹集债务资本和从投资者那里筹集股权资本。这时,从公司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的角度来看,是主体而不是其所有者拥有资产,是主体而不是其所有者结欠债务,无论是债权人还是股东相对于公司这个独立的“人格化”主体而言都是外来者。根据主体观念,所有原始资本都是由公司主体“外来者”提供的,无论从哪个渠道取得的资本,对于独立的“人格化”主体而言都是有代价的。根据主体观念,无论是债务资本成本还是股权资本成本都应作为成本处理,因为从公司作为独立主体而言,它们都是公司使用资本的代价。然而遗憾的是现代财务会计一方面倾向于接受主体观念,而另一方面却在会计实务中的某些领域继续采用所有权观念,股权资本成本的处理就是其中一例。

2成本是指在成本客体上耗费的全部资源的数额。

众所周知,在现行的财务会计实务中,仅仅确认债务资本成本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利息费用,而没有确认股权资本成本。安东尼教授认为利息费用不仅包括债务资本成本,而且还应包括股权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成本与债务资本成本,以及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间接费用等成本项目在性质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债权人不会为需要资本的公司提供资本,除非这样做他们可以得到回报,这个回报在会计上称为“利息”,就是公司使用债务资本的成本;而股东也不会为需要资本的公司提供资本,除非这样做他们也可以得到回报,这个回报就是公司使用股权资本的成本。根据主体观念,应用股权资本的成本与应用债务资本的成本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从形式上看股权资本成本属于隐含成本,而债务资本成本属于显现成本。

二、建立资本成本会计对现行有关方面的影响

(一)对会计的影响。

第一,对会计理论的影响。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冲淡了传统资本要素的地位冲破了现行会计理论与方法以资本为中心的局限,突出地强调公司主体权益,拓展了会计学的研究视野,沟通了会计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计学就是产权经济学。

第二,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根据主体观念,资本成本会计的确认与计量,把会计恒等式变为: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主体权益。使债权人、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权益在会计上得到充分的展示,改变了传统的会计观念。股东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及股权股利,应明确的是资本公积中只包含资本的溢价、资本外汇折算差额。因为接受捐赠的资产,从捐赠者来看,是为公司或经营者而捐赠,非投资者;资产重估增值,是经营者对资产投资、保管和使用得当而带来的,非投资者带来的,所以这两项应作为主体权益,单独设置一个“主体公积”科目来反映;股权股利是留存于公司尚未分配的股权资本成本。另外从保护股东权益出发,还应设置“经营风险准备”科目,计提了经营风险准备,就不再计提法定与任意盈余公积,但仍应计提公益金,这时的公益金不再是职工集体福利基金,而是员工离退职及遣散安置等费用的准备金。这样主体权益包括:经营风险准备、主体公积、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

股权资本成本会计的建立将使公司成本发生三大变化:

首先,利息费用将广义化为企业的资本成本,既包括债务资本成本也包括股权资本成本,利息费用不再是一项期间费用,而应将其视为一项成本核算处理;

其次,企业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中将包含占用的或生产产品所耗用的资本成本;

最后,自建固定资产的成本中将包含在建期间所占用的全部资本成本。

第三,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不管公司的盈亏,投资者都可以取得股权资本成本,所以公司的经营风险从投资者转向经营者,从而大大地降低了经营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传统会计把股权资本成本当作净收益的组成部分,从而高估了净收益,使净收益的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可能导致公司管理阶层和股东等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资本成本会计确认和计量股权资本成本,相应地减少了净收益,按照资本成本会计理论的构想,这时的净收益才是真实的利润,这个真实的利润将显示出公司扣除其使用的资本成本之后还赚了多少,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众所周知,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反映主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资本成本会计确认和计量股权资本成本,将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

首先,能够揭示有关市场风险的信息,而这方面的信息是目前净收益计量所无法揭示的;

其次,它消除了企业资本结构差异的效应,减少了传统的销售收益比率和净资产收益比率所产生的信息误导,提供有用的信息;最后,将使公司报告的净收益数额不会因为资本来源差异而受到歪曲,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当然将股权资本成本确认为成本,还将使公司自建的各项固定资产与外购或租赁的各项固定资产计价具有可比性,增强会计信息的决策功能。

(二)对公司的影响。通过资本成本会计的处理,公司的经营风险从投资者转向经营者,由于经营者要承担更多风险,必须赋予其更大的权力,所以经营者的权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重大决策权发生了位移。而董事会的权利应相应弱化,但其监管地位应得到加强,所以应该修改公司法:第一,将现有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合并设立一个监事机构,该机构处于重大经营决策的备案和监督地位,经营者应定期向监事机构报送财务报表,但其仍保留解聘或聘任经营者的权利。该机构人员由股东和债权人构成,对股东大会和债权人负责。若该监事机构未履行或不尽力履行其职责,而给股东及债权人带来损失,要承担经济及法律责任。

第二,当公司实现利润时,应按规定比例计提风险准备金,当风险准备金达到股东权益的50%时,可不再计提;当公司发生亏损时,可用风险准备金弥补亏损,补亏后的风险准备金不得低于股东权益的25%;当累计亏损额达到风险准备金时,应准予其破产。

第三,经营者加入本公司,可根据股东的要求或双方协商确定,由经营者先期注入一定的风险准备金。当监事机构发现经营者从事高风险业务时,可要求其退出该项业务,或要求其提高计提的风险准备金率。

第四,当公司破产时,以破产的财产先偿还债务,有剩余的可在股东之间偿还,如还有剩余的才可在经营者之间分配。

第五,股利发放的最终决定权属监事机构,但应充分与经营者协商,取得一致。另外以股东、债权人为代表的委托人与经营者之间是通过双向选择,不断“博弈”达到均衡,以此来确定股东的投资报酬(即股权资本成本率)和计提的风险准备金率。

(三)对股市的影响。

股权资本成本的确认与计量,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使风险报酬率降低,投资者的报酬较为稳固,使股市真正成为投资者投资及转让股票的场所,而非投机的主要场所,投机应在金融期货、期权市场上,从而大大地减少了投机行为的发生,有利于股市健康平稳发展,同时也避免或降低股市的泡沫,也就避免或降低了经济中泡沫成分,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三、建立资本成本会计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构想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这两个会计分支学科,从某个侧面展示了当代会计学科的发展趋势。因为当代科学发展的总体特征,总是表现为分化与融合的辩证统一,会计学科也不例外。管理会计确认和计量一切成本包括显现成本和隐含成本。而现行的财务会计却仅仅确认和计量显现成本,对隐含成本却视而不见。两者之间缺乏统一性,既对会计学科的理论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也为它们的实际应用带来诸多不便之处。例如:在投资项目立项时,按管理会计要求对此项目进行评价,当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却由财务会计来评价和考核,由于两者的评价标准不一致,使得人们无法据以了解投资项目立项时,所要求达到的投资报酬率在以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否实现。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解决了这个无法回避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不仅统一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成本”口径,而且协调了投资项目的配置效益和使用效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两个会计分支学科。

(二)建立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构想使企业的净利润更具有经济意义。

首先,实现了对会计利润的经济学改造,使会计利润向经济利润靠拢,也拓展了会计学的视野,将会计学成本概念及其计量引入产权领域。在现行财务会计程序和方法下,净收益包括股权资本成本和真实的净收益两部分。把股权资本成本当作企业净收益的一部分,虚增了企业的净收益,从而高估了企业的经营成果。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还其本来面目,使企业的净收益真实地揭示了企业的经营成果。这样,会计学的净收益实际上就是目前经济学界流行的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和广泛使用的企业业绩考核指标,它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企业全部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从而消除了会计学与经济学对企业利润在认识上的差异。

其次,传统财务会计不确认股权资本成本,计算出的净利润包含股权资本成本,因此,净利润指标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也就缺乏其应有的经济意义。引入股权资本成本会计后,在损益表上的净利润,就是扣除股权资本成本后的净利润,将更具有经济意义。

另外,建立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构想,冲淡了传统资本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企业主体利益,更加全面地体现了会计主体观念。在资本成本会计下计算出来的净收益指标,有助于会计的焦点转向企业主体而不是基于股东进行信息披露。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本会计则突出人力资本要素的地位,它们的结合,有助于我们构建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相结合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建立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构想,通过会计学科确认与计量资本成本,提供资本成本信息,将企业与外部经济环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将收益与风险联系起来,反映企业实际已承担的风险与报酬,实质上体现了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从而将企业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在会计信息上得到反映。在有效金融市场上,资本成本代表着金融市场的一般预期收益水平,标示着企业的市场地位,从某个侧面反映了社会资源的优化与配置。另外在已实现的股权资本成本中用于再投资的可免税,用于发放股利的应补交所得税,有利于鼓励投资者再投资此外,通过在会计学科中确认与计量资本成本,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利于建立有效的资本市场并提高管理效能,使公司的价值在证券交易市场上得到合理的反映。有利于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降低成本,从而约束人(经营者)短期行为、保守行为、“消费”行为和偷懒行为的发生还有利于促进职业经理(即经营者)人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总之,建立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构想,使经营者得到更大的权力,肩负起更大的责任。资本成本会计是以理想的奖励或激励报酬为基础,它使因(管理行为或决策)与果(主体权益的创造)紧密地连在一起另一方面使经营者从被利润束缚中解放出来,敢于投资于长期才能见效的项目,而不必顾及短期效益。明确经营者的受托责任,也有利于更好地在会计上反映经营者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资本成本会计融合了经营者和股东双方的观点。

[参考文献]

资本成本范文篇4

资本成本是现代公司财务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旦理解错误或是计算错误,都将导致项目的决策错误,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造成企业资源浪费。然而现行资本成本概念的界定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混乱。从表面上看,企业在实际使用资本时是先将其转化为货币,然后进行投资或购买实物资产等。从这一意义上讲,外在形式上资本与资金可以统一表示为货币,因而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似乎也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是从深层次看,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内涵的不同

西方财务理论对资本成本内涵的描述:《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给出的:“资本成本是商业资产的投资者要求获得的预期收益率。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的经理把资本成本作为评价投资项目的贴现率或最低回报率”。“Therateofreturnafirmmustearnonitsprojectinvestmentinordertomaintainitsmarketvalueandattractneededfunds(为维持其市场价值和吸引所需要的资金而在项目投资时所必须达到的报酬率)”;或者“Thecostofcapitalistherateofreturnafirmmustearnoninvestmentinordertoleavesharepriceunchanged(资本成本是企业为了使其股票价格保持不变而必须获得的投资报酬率)”(LawrenceJ.Gitman,1991)。可见,资本成本是投资者所要求的预期报酬率,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投资项目的风险补偿。

MM定理对资本成本内涵的描述:“任何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而是取决于将其预期收益水平按照与其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折现率进行资本化”。这其中的“与其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折现率”指的就是资本成本。

然而理论界和实践中,资本成本往往被理解为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成本,即为了取得和使用资金而发生的价值耗费,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对资金成本这一概念的描述,而非资本成本,反映出理论界和实践中对二者的混淆;资金成本的概念仅是基于表面上的观察,是从资金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分析的是资金使用者的融资成本,并没有充分考虑资金投入者的回报要求。

对于资本成本含义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资本成本的实质是机会成本。根据《简明帕氏新经济学辞典》的定义,“机会成本就是对大多数有价值的、被舍弃的选择或机会的评价或估价。它是这样一种价值,为了获得选择出来的对象所体现更高的价值所做的放弃或牺牲。”在企业实践中,投资者将资金投资于某一企业或项目,就不能再投入另一个企业或项目。由于投资于此项目而丧失了投资于另一个企业或项目可获得的潜在收益,这就是投资者投资的机会成本。因此,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率不应低于其机会成本。而投资者的报酬率对企业来说,就是资本成本。可见,资本成本的实质是机会成本。例如,某公司有A、B两个项目,A项目的报酬率是11%,B项目的报酬率也是11%。该公司为如期进行项目投资,与银行达成了贷款500万元的协议,利率为8%。在这种情况下,若该公司选择了B项目,则对其进行投资收益评价时的适用资本成本应是被放弃的A项目的报酬率,即11%,这是选择B项目进行投资的机会成本。如果被选择的投资项目不能提供11%的报酬率,就必须放弃这一项目。在B项目投资收益的评价中,虽然贷款利率对企业利息费用有影响,但它对项目决策来说是非相关因素。第二个层次,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要求报酬率的高低,而这又取决于企业投资项目风险水平的高低,即资本成本归根结底是由投资风险决定的,而不是由融资活动决定的。

三、风险考虑的不同及其在计算公式中的具体体现

从二者使用的不同期限看,资本一词在这里与资本市场中的资本一词是相通的,是指为公司的资产和运营所筹集的长期(大于等于1年)资金。从资金成本定义对资金筹资费和占用费的强调可以看出,我国理论界的资金成本其实相当于西方财务理论中企业发行的短期(小于等于1年)融资工具(即货币市场工具,如大额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等)的成本,与资本成本具有不同的使用期限。

由于使用期限长,资本资产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即风险,并且其长期性又决定了资本资产的风险要大于货币资产的风险。货币资产由于期限短,其风险可以忽略,因此可以直接使用筹资费用和占用费用来对其定价。而资本资产的定价则必须考虑风险的大小。西方企业在融资决策中就主要使用风险定价的资本成本概念。相反地,我国理论界过去一直都忽视了资本定价中的风险因素,在我国理论界缺乏风险报酬意识的背景下,企业融资时侧重使用建立在筹集费和占用费基础上的资金成本概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以普通股为例,在资本成本计算中,普通股的资本成本计算方法通常包括资本资产估价模型(CAPM)、债券收益率加权风险报酬率和折现现金流量模型等方法。而资金成本的计算通常仅简单表示为用资费用与实际筹资额之间的比率,没有体现风险因素。

四、二者混淆的不良后果

(一)不利于资本的合理使用

由于企业融资的资金成本没有考虑风险因素,仅是从融资者角度出发,因此资金成本必然小于已考虑风险的资本成本。若以资金成本来代替资本成本,即用资本使用者决定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来计算属于资本提供者的企业价值,在实践中会高估项目的净现值,导致投资过度和资本浪费。我国曾经出现过的投资过热现象也与此不无关系。特(下转第16页)(上接第14页)别是在当前依然存在严重的冲突以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加大资本使用者处置所筹集资本的自由度,并且认为这一处置过程和投资者是无关的。

(二)不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

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融资成本的制约。对债务融资而言,债务资本成本与债权人所要求的收益率相关;对股权融资而言,股权融资成本与股东所期望的收益率相关。

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下,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一般都要遵循“啄食顺序理论”,即公司偏好内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偏好低风险的债权融资,发行股票则是最后的选择。这是因为公司的管理层受到股东的硬约束,经常面临分红派息的压力,股权融资成本并不低,而且由于债务的避税作用,债务成本往往低于股权融资成本。他们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一般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即留存收益);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是外部股权融资。而在我国,绝大多数非上市公司都偏好于上市募股融资,而上市公司则配股积极、增发踊跃。由于股东对经理层的约束较弱,上市公司分红派息压力较小,外部股权融资成本成为公司管理层可以控制的成本,因此国内债务融资的顺序明显排在外部股权融资之后,股权融资成为上市公司最主要的长期资金来源,其比重占绝对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资金成本的概念来解释资本成本,即资本成本被定义为企业为了取得和使用资金而发生的价值耗费(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则容易使人忽略了那些成本形式不明显的资金使用成本如权益资本的成本,导致了管理者认为权益资本成本为零而忽略了使用权益资本的效率,并在筹资方式上放弃债务筹资,一味地通过发行新股或配股等方式筹集资金以满足企业的各种资金需求,从而使企业的资本结构难以优化。

(三)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稳定

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下,市场参与者具有强烈的资本成本意识,投资者能够保护自己的投资利益。在投资者具有强烈的资本成本报酬意识的条件下,其所要求的资本成本对于公司管理者就具有了硬约束性。如果公司管理者大肆进行股权融资,而实际支付的融资成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达不到具有同等风险的公司的资本成本,就会出现原股东回报率下降的情况,股东就可以利用公司法人治理中的约束机制制约管理者的行为:或者“用手投票”,在股东大会上否决再融资提案或撤换管理层;或者“用脚投票”,在股票市场上出售公司股票造成该公司股票市值下降从而使公司容易遭到敌意收购,以此形成对公司管理者的有效约束。这样,公司的实际股权融资成本与股权资本成本将趋于一致,同时,公司的债权融资成本也将与债权资本成本趋于一致。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股权资本成本要比债权资本成本高出一个风险溢价部分,由此股权融资成本高于债权融资成本,公司融资自然应首选债权融资。然而,在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的情况下,投资者不能很好地约束公司管理者的融资决策,在这种软约束机制下,公司股权融资的实际资金成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就会小于其股权资本成本(投资者要求获得的必要收益率),甚至可以为零,从而使投资者的利益遭受损失,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

五、结论

综上所述,资本成本作为企业取舍投资机会的财务基准;作为企业根据预期收益的风险变化,动态调整资本结构的依据;作为资本市场评价企业是否为股东创造价值、资本是否保值增值的指标。资本成本应从资本的提供者即投资者的角度提出,它体现的是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对资本风险报酬的尊重,而资金成本只能反映企业单方面的融资成本。在我国财务理论界应使用资本成本的概念,即资本成本是企业投资者所要求的预期报酬率。

资本成本范文篇5

【关键词】资本成本;财务决策;经济增加值

随着现代管理成本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现代成本管理的实践不断向前发展。资本成本作为评估企业资本经营业绩和价值创造状况的指标已受到全世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推行资本成本在我国现代成本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必将提高我国企业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的水平和经营管理的水平,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为全世界人类的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然而由于我国的企业对资本成本的研究时间比较短,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十分成熟,所以许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资本成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以至于未能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一、资本成本的概念

资本成本是企业进行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基础和依据,必须对资本成本进行重新认识,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资本成本概念,为企业的投资和筹资决策提供更加合理的标准。

资本成本的概念应理解为:资本成本是投资于某一项目或企业的机会成本,是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并且其可以用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来度量。

二、资本成本的分类

(一)个别资本成本

个别资本成本是指各种单个资本来源的成本,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和股权资本成本。

1.债务资本成本

债务资本成本是指企业通过债务形式融资所必须支付的报酬。债务资本成本可以分为长期借款资本成本和长期债券资本成本两类。长期借款资本成本是指企业通过长期借款方式融资所必须支付的代价,它主要取决于长期借款的利率和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长期债券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以发行长期债券方式融资所必须支付的代价,它主要由债券的票面利率和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决定。企业债务的利率是由市场经济状况和企业自身的状况决定的。总的债务资本成本等于长期借款资本成本和长期债券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

2.股权资本成本

股权资本成本是指股东对投入企业的资本所期望得到的报酬。股权资本融资发行费用一般比债务资本融资要高,股利也没有抵税作用,而且还会造成企业控制权的稀释,导致股票价格的下跌。另外,投资人对股权资本的回报要求通常要高于债务资本,因而企业应谨慎选择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股权资本成本又分为两类:留存收益资本成本和普通股资本成本。留存收益资本成本事实上是一种机会成本,普通股资本成本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融资所须支付的代价,这里的普通股是指企业新发行的普通股。普通股资本成本与留存收益资本成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有筹资费用而后者没有。总的股权资本成本是留存收益资本成本和新发行股票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

(二)综合资本成本

20世纪60年代初,一些学者开始认识到企业资本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企业负债比例的影响,因此不能孤立地以每一种资本的成本来看待企业资本成本问题,而应该是负债资本成本与股权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所以,企业资本成本开始被理解成是一个“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概念,并在当时的学术界广为流行。而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两种较为流行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量模型,即索罗门的“现代公式”以及莫迪格利安尼(Modgliani)和米勒(Miller)的“平均资本成本方法”。1963年索罗门在出版的《财务管理理论》中认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就是“促使企业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资本化价值与企业当前价值相等的折现率”,并用公式表示出来:

其中,WACC为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d为企业债务资本成本;Ks为企业股权资本成本;D为企业负债的价值;S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V=S+D表示企业的总价值。

1966年Modgliani和Miller在《1954—1957年公用电力行业资本成本的某些估计》一文里提出了另一种计量“平均资本成本”的方法,从他们所提出的概念看,资本成本虽然还是一个平均的概念,但不再是加权平均的含义,而是表现为股权资本成本与负债比率的关系式,其公式是:

其中,C为企业平均资本成本;K为企业股权资本成本;T为企业所得税税率;dD?筑dA为企业资产负债率。

从MM的平均资本成本公式中不难发现,公式放弃了“加权平均”的思想,认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与负债资本成本本身无关,这从理论上难以令人信服,而且它也只能求得过去的资本成本。由于MM平均资本成本模型有上述缺陷,建议采用索罗门的“现代公式”计算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即先求出个别资本成本;再以各种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为权数,运用统计上的加权平均方法算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三、资本成本在财务决策中的应用

(一)确定公司市场价值

表示公司价值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账面价值;另一种是市场价值。账面价值反映的是以往投资经营活动的结果,而市场价值反映的是人们对公司未来前景的预期。相比较而言,市场价值对当前决策更有意义,而资本成本正是估算公司市场价值的重要变量。公司股权资本的市场价值一般可根据下式计算:

其中,EBIT为企业的息税前收益;I为企业每年支付的债务利息;Ks为企业股权资本成本;T为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S为企业股权资本的市场价值。股权资本市场价值加上债务资本市场价值就是公司的总市场价值。

(二)资本成本在企业融资决策中的应用

资本成本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融资决策。对各种不同的债务和权益融资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取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比较各自的资本成本,尽量采取资本成本小的融资方式,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企业无论何种方式筹资,在筹资的资本成本决策中一般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原则的要求。

1.对于任何方式融资组合,无论是侧重于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其混合成本都必须保证小于资本收益率,否则公司现有股东的利益就会有所损害。

2.资本成本是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外部评价指标之一,其估算是由资本市场来完成的,资本成本取决于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风险,资本成本的估算是建立在市场价值而不是企业账面价值基础上,资本成本的估算方法和数值有较大的弹性和主观性,因此不必看中资本成本精确的数量值,在实际的应用中只需对资本成本有一区间性的把握。

3.要对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成本进行比较。

4.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以提高股东的市场价值。

(三)资本成本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资本成本是评价各种投资项目是否可行的一个重要尺度。在投资决策分析中,资本成本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变量。在净现值法和盈利能力指数法中,资本成本是计算项目净现值的贴现率。

在投资决策分析中,资本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比较投资方案和进行投资决策的标准。在净现值法和盈利能力指数法中,资本成本是计算项目净现值的贴现率;在内含报酬率法中,资本成本是进行比较取舍的标准。

1.在净现值法中的应用,净现值的公式如下

其中,NPV表示项目的净现值;CFt表示第t期的项目现金净流量;n表示项目的期数;r表示项目的资本成本,也就是贴现率。

净现值反映了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当一个项目的净现值为正时就采纳,为负时就拒绝。

2.在盈利能力指数法中的应用,盈利能力指数法的公式如下

其中,PI表示项目的盈利能力指数;CIFt表示第t期的现金流入量;COFt表示第t期的现金流出量;n表示项目的期数;r表示项目的资本成本,也就是贴现率。

获利指数法能够真实地反映投资项目的盈亏程度,当获利指数大于或者等于1时就采纳,小于1时就拒绝

3.在内含报酬率法中的应用,内含报酬率法的公式如下

若存在使得:令IRR=r,IRR表示项目的内含报酬率;其中,NPV表示项目的净现值;CFt表示第t期的项目现金净流量;n表示项目的期数;r表示项目的资本成本,也就是贴现率。

内含报酬率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这个指标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对项目进行评估时,就是将其内含报酬率与项目的资本成本进行比较,如果计算出的内含报酬率大于或者等于企业的资本成本或者必要报酬率就采纳;反之,则拒绝。因此,可以说资本成本估算的正确与否是决定一个投资项目评估成败的关键。

(四)评价企业经营业绩

企业的整个经营业绩可以用企业全部投资的利润率来衡量,并可将其与企业全部资本的成本率相比较,如果利润率高于资本成本率,可以认为企业经营有利;反之,则认为企业经营不利,业绩不佳,需要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全部资本的利润率和降低资本成本。

(五)进行股利分配决策

资本成本是影响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在股利决策中引入资本成本,主要是因为股利对投资者的价值必须与留存收益作为一种股权融资方式所丧失的机会成本进行权衡。在具体的股利政策选择中,与发行新股相比,保留盈余不需要花费筹资费用,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筹资渠道。所以,从资本成本角度考虑,如果公司有扩大资金的需要,就应当采取低的股利政策。但是,如果企业将留存收益用于再投资所获得的收益低于股东自己进行另一项风险相似的投资的收益率(股东要求的最低报酬率或者股权资本成本),企业就不应该保留留存收益,而应将其分派给股东,采用高的股利支付政策。

股利政策包括向股东支付的现金股利占盈余的百分比、绝对股利分配趋势的稳定性、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以及股票回购。股利支付率决定了留存在公司的盈余金额,它必须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进行评价。在股利决策中引入资本成本,主要是由于股利对投资者的价值必须与留存收益作为一种权益融资方式所丧失的机会成本进行权衡。在具体的股利政策选择中,与发行新股相比,保留盈余不需要花费筹资费用,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筹资渠道。所以,从资本成本角度考虑,如果公司有扩大资金的需要,也应当采取低的股利政策。

四、经济增加值

近几年,国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财务概念,即经济增加值(EVA)。计算公式为:EVA=销售额-经营成本-资本成本。

此指标考虑的资本成本是按经济学家所说的机会成本,它的计算范围包括股权和债务。机会成本是指投资者由于持有现有公司的证券而放弃的在其它风险相当的证券上的投资所预期带来的回报。计算企业利润时,必须考虑企业的资本成本,包括权益的资本成本。按照此方法许多有账面利润的企业实际上是亏本经营的。企业必须重视资本成本,必须把权益的资本成本同债务资本成本一同考虑,以判断企业盈利是否足以弥补资本成本。

此指标是一个充分体现保值增值目标的财务考核指标,它克服了传统指标中没有全面考虑资本成本因素的缺陷,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彼德·德鲁克在1995年《哈弗商业评论》上的文章指出,“EVA的基础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熟知的、我们称之为利润的东西,也就是说企业为股东剩下的金钱,通常根本不是利润。只要一家公司的利润低于资本成本,公司就是处于亏损状态,尽管公司要缴纳所得税,好像公司真的盈利一样”,这句话道出了资本成本隐含的成本属性。

EVA考虑了带来企业利润的所有资本成本,其基本理念是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也就是说,股东必须赚取至少等于资本市场上类似风险投资回报的收益率。其实,EVA所考虑的资本成本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机会成本,这种资金的成本的计算范围包括股权和债务。正如债权人需要得到利息回报一样,股东也要求对他们的投入资本得到一个最低可以接受的回报。如果股东预期得到一个最低的回报,比如说他们的资本的10%,那么只有当企业利润率高于10%时,股东才开始赚钱。因此,EVA的基本原理就是:经济附加值等于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全部资本成本后的净值,这里的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也包括权益资本的成本。

其计算公式为: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资本总额由此可见,EVA改变了会计报表没有全面考虑资本成本的缺陷,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明确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从而向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对资本的有效利用负责,对资本的期望收益负责,从而从微观上改善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促使管理者提高盈利水平,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结论

本文针对资本成本在现实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对资本成本在企业财务决策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在资本成本理念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资本成本的应用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通过分析论证充分说明运用资本成本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在财务管理的实践中对财务会计体系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本文全面介绍了资本成本在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分配股利时的应用,明确说明了其应用方法,并提出运用经济增加值来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的观点,以期在日后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的公司财务实务中,资本成本的运用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对各类资本成本不加区分,而笼统地以银行贷款利率作为资本成本用于各项财务决策。同时还存在中小企业的资本成本较高和资本成本的应用范围比较狭隘等问题。

目前,资本成本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企业层面,以营利组织为研究对象,而较少考虑非营利组织,这不免使资本成本的应用受到限制。虽然非营利组织的资源主要来自于捐赠和无偿的政府调拨,出资者不要求回报,但是,非营利组织却在应用着社会的资源,在非营利组织中也存在着管理效率的问题,如果能将资本成本用于考量非营利组织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水平来。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就应当考虑资本成本对决策和经营的影响。

在论文的研究中,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同时,着力培养全民的资本成本意识,特别是要强化对企业领导者全面的资本成本考核,考察其经营中的资本成本与同行业的比较、不同时期的比较。同时特别应当发展壮大我国的债券市场。目前我国企业显示出的对权益性资本的偏好是不正常的,不符合财务理论,更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应该扩大企业债务性融资,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

【参考文献】

[1]哈泽尔·约翰逊.资本成本管理与决策[M].姚广,闫鸿雁,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

[2]石新武.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l0).

[3]杨礼洪,黄国良.国外资本成本研究述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2).

[4]张敦力.论资本成本的计量及运用[J].会计研究,2006(6).

[5]孔令武.关于资本成本决策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3).

[6]朱武祥.资本成本理念及其在企业财务决策中的应用[J].投资研究,2000(1).

资本成本范文篇6

【关键词】资本成本;财务决策;经济增加值

随着现代管理成本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现代成本管理的实践不断向前发展。资本成本作为评估企业资本经营业绩和价值创造状况的指标已受到全世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推行资本成本在我国现代成本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必将提高我国企业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的水平和经营管理的水平,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为全世界人类的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然而由于我国的企业对资本成本的研究时间比较短,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十分成熟,所以许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资本成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以至于未能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一、资本成本的概念

资本成本是企业进行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基础和依据,必须对资本成本进行重新认识,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资本成本概念,为企业的投资和筹资决策提供更加合理的标准。

资本成本的概念应理解为:资本成本是投资于某一项目或企业的机会成本,是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并且其可以用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来度量。

二、资本成本的分类

(一)个别资本成本

个别资本成本是指各种单个资本来源的成本,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和股权资本成本。

1.债务资本成本

债务资本成本是指企业通过债务形式融资所必须支付的报酬。债务资本成本可以分为长期借款资本成本和长期债券资本成本两类。长期借款资本成本是指企业通过长期借款方式融资所必须支付的代价,它主要取决于长期借款的利率和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长期债券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以发行长期债券方式融资所必须支付的代价,它主要由债券的票面利率和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决定。企业债务的利率是由市场经济状况和企业自身的状况决定的。总的债务资本成本等于长期借款资本成本和长期债券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

2.股权资本成本

股权资本成本是指股东对投入企业的资本所期望得到的报酬。股权资本融资发行费用一般比债务资本融资要高,股利也没有抵税作用,而且还会造成企业控制权的稀释,导致股票价格的下跌。另外,投资人对股权资本的回报要求通常要高于债务资本,因而企业应谨慎选择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股权资本成本又分为两类:留存收益资本成本和普通股资本成本。留存收益资本成本事实上是一种机会成本,普通股资本成本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融资所须支付的代价,这里的普通股是指企业新发行的普通股。普通股资本成本与留存收益资本成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有筹资费用而后者没有。总的股权资本成本是留存收益资本成本和新发行股票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

(二)综合资本成本

20世纪60年代初,一些学者开始认识到企业资本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企业负债比例的影响,因此不能孤立地以每一种资本的成本来看待企业资本成本问题,而应该是负债资本成本与股权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所以,企业资本成本开始被理解成是一个“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概念,并在当时的学术界广为流行。而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两种较为流行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量模型,即索罗门的“现代公式”以及莫迪格利安尼(Modgliani)和米勒(Miller)的“平均资本成本方法”。1963年索罗门在出版的《财务管理理论》中认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就是“促使企业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资本化价值与企业当前价值相等的折现率”,并用公式表示出来:

其中,WACC为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d为企业债务资本成本;Ks为企业股权资本成本;D为企业负债的价值;S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V=S+D表示企业的总价值。

1966年Modgliani和Miller在《1954—1957年公用电力行业资本成本的某些估计》一文里提出了另一种计量“平均资本成本”的方法,从他们所提出的概念看,资本成本虽然还是一个平均的概念,但不再是加权平均的含义,而是表现为股权资本成本与负债比率的关系式,其公式是:

其中,C为企业平均资本成本;K为企业股权资本成本;T为企业所得税税率;dD?筑dA为企业资产负债率。

从MM的平均资本成本公式中不难发现,公式放弃了“加权平均”的思想,认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与负债资本成本本身无关,这从理论上难以令人信服,而且它也只能求得过去的资本成本。由于MM平均资本成本模型有上述缺陷,建议采用索罗门的“现代公式”计算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即先求出个别资本成本;再以各种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为权数,运用统计上的加权平均方法算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三、资本成本在财务决策中的应用

(一)确定公司市场价值

表示公司价值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账面价值;另一种是市场价值。账面价值反映的是以往投资经营活动的结果,而市场价值反映的是人们对公司未来前景的预期。相比较而言,市场价值对当前决策更有意义,而资本成本正是估算公司市场价值的重要变量。公司股权资本的市场价值一般可根据下式计算:

其中,EBIT为企业的息税前收益;I为企业每年支付的债务利息;Ks为企业股权资本成本;T为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S为企业股权资本的市场价值。

股权资本市场价值加上债务资本市场价值就是公司的总市场价值。

(二)资本成本在企业融资决策中的应用

资本成本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融资决策。对各种不同的债务和权益融资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取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比较各自的资本成本,尽量采取资本成本小的融资方式,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企业无论何种方式筹资,在筹资的资本成本决策中一般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原则的要求。

1.对于任何方式融资组合,无论是侧重于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其混合成本都必须保证小于资本收益率,否则公司现有股东的利益就会有所损害。

2.资本成本是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外部评价指标之一,其估算是由资本市场来完成的,资本成本取决于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风险,资本成本的估算是建立在市场价值而不是企业账面价值基础上,资本成本的估算方法和数值有较大的弹性和主观性,因此不必看中资本成本精确的数量值,在实际的应用中只需对资本成本有一区间性的把握。

3.要对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成本进行比较。

4.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以提高股东的市场价值。

(三)资本成本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资本成本是评价各种投资项目是否可行的一个重要尺度。在投资决策分析中,资本成本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变量。在净现值法和盈利能力指数法中,资本成本是计算项目净现值的贴现率。

在投资决策分析中,资本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比较投资方案和进行投资决策的标准。在净现值法和盈利能力指数法中,资本成本是计算项目净现值的贴现率;在内含报酬率法中,资本成本是进行比较取舍的标准。

1.在净现值法中的应用,净现值的公式如下

其中,NPV表示项目的净现值;CFt表示第t期的项目现金净流量;n表示项目的期数;r表示项目的资本成本,也就是贴现率。

净现值反映了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当一个项目的净现值为正时就采纳,为负时就拒绝。

2.在盈利能力指数法中的应用,盈利能力指数法的公式如下

其中,PI表示项目的盈利能力指数;CIFt表示第t期的现金流入量;COFt表示第t期的现金流出量;n表示项目的期数;r表示项目的资本成本,也就是贴现率。

获利指数法能够真实地反映投资项目的盈亏程度,当获利指数大于或者等于1时就采纳,小于1时就拒绝。

3.在内含报酬率法中的应用,内含报酬率法的公式如下

若存在使得:

令IRR=r,IRR表示项目的内含报酬率;其中,NPV表示项目的净现值;CFt表示第t期的项目现金净流量;n表示项目的期数;r表示项目的资本成本,也就是贴现率。

内含报酬率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这个指标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对项目进行评估时,就是将其内含报酬率与项目的资本成本进行比较,如果计算出的内含报酬率大于或者等于企业的资本成本或者必要报酬率就采纳;反之,则拒绝。因此,可以说资本成本估算的正确与否是决定一个投资项目评估成败的关键。

(四)评价企业经营业绩

企业的整个经营业绩可以用企业全部投资的利润率来衡量,并可将其与企业全部资本的成本率相比较,如果利润率高于资本成本率,可以认为企业经营有利;反之,则认为企业经营不利,业绩不佳,需要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全部资本的利润率和降低资本成本。

(五)进行股利分配决策

资本成本是影响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在股利决策中引入资本成本,主要是因为股利对投资者的价值必须与留存收益作为一种股权融资方式所丧失的机会成本进行权衡。在具体的股利政策选择中,与发行新股相比,保留盈余不需要花费筹资费用,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筹资渠道。所以,从资本成本角度考虑,如果公司有扩大资金的需要,就应当采取低的股利政策。但是,如果企业将留存收益用于再投资所获得的收益低于股东自己进行另一项风险相似的投资的收益率(股东要求的最低报酬率或者股权资本成本),企业就不应该保留留存收益,而应将其分派给股东,采用高的股利支付政策。

股利政策包括向股东支付的现金股利占盈余的百分比、绝对股利分配趋势的稳定性、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以及股票回购。股利支付率决定了留存在公司的盈余金额,它必须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进行评价。在股利决策中引入资本成本,主要是由于股利对投资者的价值必须与留存收益作为一种权益融资方式所丧失的机会成本进行权衡。在具体的股利政策选择中,与发行新股相比,保留盈余不需要花费筹资费用,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筹资渠道。所以,从资本成本角度考虑,如果公司有扩大资金的需要,也应当采取低的股利政策。

四、经济增加值

近几年,国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财务概念,即经济增加值(EVA)。计算公式为:EVA=销售额-经营成本-资本成本。

此指标考虑的资本成本是按经济学家所说的机会成本,它的计算范围包括股权和债务。机会成本是指投资者由于持有现有公司的证券而放弃的在其它风险相当的证券上的投资所预期带来的回报。计算企业利润时,必须考虑企业的资本成本,包括权益的资本成本。按照此方法许多有账面利润的企业实际上是亏本经营的。企业必须重视资本成本,必须把权益的资本成本同债务资本成本一同考虑,以判断企业盈利是否足以弥补资本成本。

此指标是一个充分体现保值增值目标的财务考核指标,它克服了传统指标中没有全面考虑资本成本因素的缺陷,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彼德·德鲁克在1995年《哈弗商业评论》上的文章指出,“EVA的基础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熟知的、我们称之为利润的东西,也就是说企业为股东剩下的金钱,通常根本不是利润。只要一家公司的利润低于资本成本,公司就是处于亏损状态,尽管公司要缴纳所得税,好像公司真的盈利一样”,这句话道出了资本成本隐含的成本属性。

EVA考虑了带来企业利润的所有资本成本,其基本理念是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也就是说,股东必须赚取至少等于资本市场上类似风险投资回报的收益率。其实,EVA所考虑的资本成本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机会成本,这种资金的成本的计算范围包括股权和债务。正如债权人需要得到利息回报一样,股东也要求对他们的投入资本得到一个最低可以接受的回报。如果股东预期得到一个最低的回报,比如说他们的资本的10%,那么只有当企业利润率高于10%时,股东才开始赚钱。因此,EVA的基本原理就是:经济附加值等于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全部资本成本后的净值,这里的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也包括权益资本的成本。

其计算公式为: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资本总额

由此可见,EVA改变了会计报表没有全面考虑资本成本的缺陷,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明确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从而向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对资本的有效利用负责,对资本的期望收益负责,从而从微观上改善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促使管理者提高盈利水平,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结论

本文针对资本成本在现实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对资本成本在企业财务决策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在资本成本理念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资本成本的应用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通过分析论证充分说明运用资本成本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而且在财务管理的实践中对财务会计体系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本文全面介绍了资本成本在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分配股利时的应用,明确说明了其应用方法,并提出运用经济增加值来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的观点,以期在日后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的公司财务实务中,资本成本的运用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对各类资本成本不加区分,而笼统地以银行贷款利率作为资本成本用于各项财务决策。同时还存在中小企业的资本成本较高和资本成本的应用范围比较狭隘等问题。

目前,资本成本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企业层面,以营利组织为研究对象,而较少考虑非营利组织,这不免使资本成本的应用受到限制。虽然非营利组织的资源主要来自于捐赠和无偿的政府调拨,出资者不要求回报,但是,非营利组织却在应用着社会的资源,在非营利组织中也存在着管理效率的问题,如果能将资本成本用于考量非营利组织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水平来。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就应当考虑资本成本对决策和经营的影响。

在论文的研究中,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同时,着力培养全民的资本成本意识,特别是要强化对企业领导者全面的资本成本考核,考察其经营中的资本成本与同行业的比较、不同时期的比较。同时特别应当发展壮大我国的债券市场。目前我国企业显示出的对权益性资本的偏好是不正常的,不符合财务理论,更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应该扩大企业债务性融资,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

【参考文献】

[1]哈泽尔·约翰逊.资本成本管理与决策[M].姚广,闫鸿雁,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

[2]石新武.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l0).

[3]杨礼洪,黄国良.国外资本成本研究述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2).

[4]张敦力.论资本成本的计量及运用[J].会计研究,2006(6).

[5]孔令武.关于资本成本决策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3).

[6]朱武祥.资本成本理念及其在企业财务决策中的应用[J].投资研究,2000(1).

资本成本范文篇7

关键词:筹资资金资本成本筹资方式资本结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自身拥有的资金已不能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企业必须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及调整资本结构的需要,通过筹资渠道和资金市场,运用一定的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集企业所需的资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是要支付代价(即资本成本)的。根据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要求,企业必须降低筹资中的资本成本。具体如何来降低企业筹资中的资本成本呢?笔者从资本成本的内涵、资本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作用、降低企业筹资中的资本成本的途径这样几个方面来谈谈一些看法。

一、资本成本的内涵

资本成本是企业在市场条件下,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具体包括使用费用和筹资费用两部分。其中:使用费用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使用资金而支付的费用,如向股东支付的股利、向银行支付的贷款利息、向债券持有者支付的债券利息等;筹资费用是指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为获取资金而支付的费用,如向银行借款时需要支付的手续费、因发行股票债券而支付的发行费用等。

二、资本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作用

企业的筹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资金来源具有不同的资本成本。为了以较少的支出取得所需资金,企业必须分析各种筹资方式下资金成本的高低,并加以合理的配置。由此可见资本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资本成本是影响企业筹资总额的重要因素。

企业资金成本随着筹资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当企业筹资数量达到某一额度时,所筹资金的边际成本就有可能增加到企业难以承受的程度,而当筹资数量超过某一界限时,边际资金成本便会连续地增长。所以,企业筹资数量并不是无限量的,它受资金成本的限制。

(二)资本成本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的基本依据。

企业资金来源和途径可以多种多样。就长期借款而言,可向商业银行借款,也可向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款,可向国家政府申请贷款。企业究竟选择哪种资金渠道,主要考虑哪种资金渠道的成本低,只有选择成本低、使用期限长的资金,企业才有可能获得收益。

(三)资本成本是企业比较筹资方式的参考标准。

通常,即使是同一筹资渠道的资金,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去筹集。例如,对其他企业的资金,企业可采取吸收投资、发售股票和债券,以及使用各种商业信用等不同方式进行筹集。企业在选择筹资方式时,需考虑资金成本这一经济准则,用尽量低的资金成本,筹集到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资金数额。

(四)资本成本是确定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主要参数。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不可能只会使用某种单一的筹资方式。企业所需的全部长期资本通常是采用多种方式筹资组合构成的(即构成资本结构)。不同的资本结构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风险和成本,从而引起公司股票的价格变动。企业在规划资金的最优结构时,主要考虑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两种因素。

三、降低企业筹资中资本成本的途径

资本成本作为企业筹资决策中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的因素,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企业在筹资中要降低其资本成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一)合理安排筹资期限。

企业资金的筹集主要是为了满足投资的需要,尤其是为了满足长期投资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要本着以“投”定“筹”的原则,筹资期限要服从于投资年限,服从于资本预算,投资年限越长,筹资期限也要求越长。但是,由于投资往往是分阶段、分时期进行的,因此,企业在筹资时,可按照投资的进度来合理安排筹资期限,这样既可以减少资本成本,又可以减少资金不必要的闲置。

(二)合理选择筹资果道和方式,力求降低资本成本。

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是从何种渠道,还是以何种方式去筹措,都要发生一定的资本成本。例如,向银行贷款,就要支付借款利息和借款的手续费;发行股票和债券,除了股票和债券的发行费用外,还需支付股利和债券利息;使用合营各方投人的资本,就要向投资者支付股利。不同的资金来源,形成不同的资本成本,即使是同一资金来源,因筹资方式的不同,资本成本也会不同。因此,企业在筹资前应认真比较各种资金来源的资本成本,合理选择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力求降低资本成本。

(三)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力求降低综合资本成本

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就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从而可以给企业所有者带来财务杠杆利益,提高公司价值。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因此,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减轻偿债压力。公务员之家:

(四)提高企业信誉,积极参与信用等级评估。

资本成本范文篇8

要理解和定义资本成本,先要理解和定义好“资本”与“成本”。

按照马克思的定义,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基于经济学中“资本”与“资产”不分,我认为,会计学中“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是资本的定义。一个佐证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对资本的定义。他认为:资产是可用的经济资源;资产必须有主,才可能被善用,但清楚界定产权,从来也不意味着“自己的资产只能自己用”;资产须经交易而转手(资产转让),才能提高有主资产的利用效率;资产的自用权利一旦可以有偿放弃和让渡,资产所有者就拥有一个未来的收入来源;这时,资产就转变为资本;所以,资本是构成独立的未来收入流的资产,即可以独立提供与本人劳动无关的权利租金的资产(1)。

会计学中的“资本”一般是指“资产(资金)的来源”,按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来解释,“资本”即指“负债+所有者权益”。我认为,在公司财务理论中,资本成本中的“资本”应作会计学上的解释。

张五常(2000)认为,“成本是所放弃的价值最高的选择”。可见,经济学家是把成本定义为“机会成本”的。汪丁丁(1996)进一步认为,机会成本的两个要素是:(1)任何成本都是选择的成本;(2)任何成本都是对于某一个人的主观价值判断而言的成本。因此,成本概念是建立在人们依据主观价值标准作出选择的基础之上的。不存在选择,便不存在成本;也不存在独立于人们行为选择的“客观价值”基础上的成本。据此,在经济学家看来,沉没成本、历史成本不是成本。在公司财务理论中,经济学的成本概念应是可取的。还要注意的是,选择是面向未来的,所以成本也是未来成本,而且必须弄清楚谁将承担成本。公司财务中的筹资、投资等财务决策正是面向未来的,作为财务决策标准的“资本成本”自然要能面向未来,所以用面向未来的“机会成本”来理解“资本成本”是合理可行的。

二、资本成本的定义与计量

(一)资本成本的定义及相关问题

在公司财务中,资本成本的一般定义为:公司筹集和使用资本所付出的代价。根据上面的分析,这个“代价”应以“机会成本”作衡量,而且承担资本成本的主体是特定的公司。因此,资本成本是特定企业筹集和使用资本应承担的机会成本。

根据上述定义,资本成本由两部分构成:(1)筹资费用,指在筹资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即获取资本之前所发生的费用,如手续费、谈判费、发行费等,属于市场交易成本;(2)用资费用,指在使用资本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即获取资本之后所发生的费用。具体表现为:①以利息(利率)形式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②以发红或股利(股息)(投资报酬率)形式支付给所有者的报酬。进一步,资本成本的静态(不考虑时间价值)表现形式有:(1)绝对数,即“资本成本额=筹资费用+用资费用”;(2)相对数,即“资本成本率(k)=年平均资本成本额/筹资总额”。实务中则常用“资本成本率=年平均用资费用/(筹资总额-筹资费用)”。通常,用到“资本成本”时,即指“资本成本率”。

资本成本有四层含义:(1)个别资本成本,指单独使用一种筹资方式下的资本成本。(2)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综合资本成本或总资本成本),即对同时使用多种筹资方式的资本成本以加权平均方法的综合计量。(3)个别边际资本成本(MCC),指单独使用一种筹资方式去新筹资本的资本成本。它有三种定义方法:①数学上的定义。若y=f(x)[y:个别资本成本;x:筹资量],则MCC=dy/dx.②经济学上的定义。△x=1时的△y(因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而增加的资本成本),即为MCC.③财务管理实务上的定义。企业新筹资本的个别资本成本,即为MCC.这个定义的误差大,但实用。(4)加权平均边际资本成本,它是对同时使用多种筹资方式去新筹资本的资本成本以加权平均方法的综合计量。

在公司财务理论中,资本成本一般是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或加权平均边际资本成本,而且并不严格区分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与加权平均边际资本成本,笼统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二)资本成本概念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1、资本成本是比较筹资方式、选择追加筹资方案的依据。个别资本成本是比较各种筹资方式优劣的一个尺度(但不是选择筹资方式的唯一依据);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企业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的基本依据;个别、加权平均边际资本成本是比较选择追加筹资方案的重要依据。

2、资本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比较投资方案和追加投资决策的主要经济(财务)标准。人们通常将资本成本视为投资项目的“最低收益率”(Aminimumreturnrate),即视为投资项目的“取舍率”(Acut-offrate),还作为比较选择投资方案的主要标准。

3、资本成本作为资本化率,是运用贴现的现金流量方法进行价值评估(财务估价)的关键因素(变量)。

4、资本成本还可作为衡量整个企业的经营业绩的基准。近年来,在对公司的绩效进行财务衡量时,人们越来越喜欢用剩余利润(剩余收益)、经济增加值(EVA)或调整的经济增加值等指标。这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便成为上述指标中不可或缺的解释变量之一。

(三)资本成本的计量

要发挥好“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对公司的财务决策与绩效解释的功能,如何准确计量(也许用“预测”更恰当,因为要计量面向未来的“机会成本”可能是徒劳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便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1、所罗门的“现代公式”(2)。所罗门于1963年出版的《财务管理理论》认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就是“促使企业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资本化价值与企业当前价值相等的折现率”。据此,所罗门建立了一个被学术界称为“现代公式”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计量模型:K=[(x-kD)(1-t)/V](S/V)+[k(l-t)D/V]/(DV)

式中,x为企业预期未来净营业收入;k为债务资本成本D为债务的市场价值,S为(所有者)权益价值;V为企业价值(V=S+);t为企业所得税的边际率。

阿迪提(1973)认为,“现代公式”所隐含的下列假设以成立:①预计企业将有永续固定的盈利(为了运用永续年金值公式);②企业盈利等于预期未来净营业入。

我认为,“现代公式”还有两个致命缺陷:一是推导的问题。所罗门的推导起点是“K=x(1-t)/V”,然后将“x=(-kD)(S/V)+kD(D/V)”代人“K=x(l-t)/V”,即得“现公式”。问题是,x≠(x-kD)(S/V)+kD(D/V)。理由如下:x=xkD+kD=[(x-kD)+kD](V/V)=[(x-kD)+kD][(S+D)/V](x-kD)(S/V)+kD(D/V)+(x-kD)(D/V)+kD(S/V),而(x-k)(D/V)+kD(S/V)≠0,所以x≠(x-kD)(S/V)+kD(D/V)二是本末倒置。在财务估价中,人们本来是要利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来估计(预测)适当的折现率,以便评估企业价值。而“代公式”不过是这一过程的逆运算(有“循环论证”之嫌),试问:“企业价值”又如何确定?用折现现金流量之外的方法确定的“企业价值”代人“现代公式”,反求“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能保证与折现现金流量方法匹配(即能否保持逻辑上的一致性)?这恐怕是“现代公式”无法回答的。

2、MM的“平均资本成本方法”。MM在1966年出了另一种计量“行业平均资本成本(C)”的公式:

C=f(K,dD/dA)=K[1-T(d/dA)]

式中,K为企业权益资本成本;T为企业所得税税率;D/dA为企业负债比率。其中,K=1/,由下列模型回归而得:

(V-TD)/A=+/A++(△A/A)+U/A

式中,V为企业当前市场总价值;D为企业负债的市场价值;A为企业总资产的账面价值;△A为资产的变动量;X为企业预期息税前收益;U为随机干扰项;为常数项;为规模系数;为预期收益系;为增长系数。

笔者发,这一方法可能存在如下问题:①MM方法不是对个别企业资本成本的计量,虽然它对个别企业的财务决策有参考作用,毕竟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②难以从MM方法发展出个别企业资本成本的计量公式;③C=f(K,dD/dA),而与负债资本成本本无关,在理论上难以令人信服;④MM方法放弃了“加权平均”思想,未必可行;⑤“X(1-T)”的做法与实践(税法)不符,改“(X-I)(I-T)”才对(I表示因负债而发生的利息费用),与因变量“(V-TD)”相匹配;⑥1/是企业资产收益率,用来作为K替代,显得很牵强;⑦寻找V的替代变量(计量方法)成为成功运MM方法的关键,而对V的计量本来不易;⑧就算MM方法正确,也只能求得历史(过去)的资本成本,但这与资本成本的定义相。未来不是过去的简单的、线性的延伸,因此经验估计的结果对来的指导作用要大打折扣。

国内,沈艺峰(1999)、王宁(2002)运用MM方法检验了“股权成本高债务成本”理论的正确性。裴平(2001)用自己构建的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进行了计量,但与前两位的结论相反,少安(2001)的研究结果支持裴平的结论。他们的相互矛盾的结果难以解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MM方法存在缺陷。

3、财教科书方法。几乎在所有财务管理教科书中,多是先求出个别本成本,再以财务结构(各种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作为权数,用统计学上的加权平均方法,最后算出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笔者把这种方法叫做“财务教科书方法”。胡玉明的博士论文《资本成本会计》,就是用的这种方法。既然大量财务管理教科书财务学者采用上述方法,笔者认为必有一定道理。

纵观个资本成本的计量方法,无不是利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而求的。这说明资本成本是面向未来的机会成本,在理论上是站得住的。“财务教科书方法”还有一大优势是,它能求出个别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从而可直接用于财务决策。正如胡玉明博士所:“如果世界上存在一种简单易行且不必涉及任何主观判断就准确的计量出普通股资本成本的方法,那将是一件非常美好的情。不幸的是,至今,我们仍然没有找到这种方法(作者注:也永远也找不到)。这就要求公司必须根据其自身所面临的各种经环境,对各种计量方法的实用价值进行判断,从而,选择出在现有的情况下相对合理的计量方法。”(1997)笔者以为这种概括深“机会成本”概念的真谛。据此,可以预见,资本成本的计量方法构建与选择不能偏离“机会成本”概念,否则,都将难免犯错误。

三、对“资本成本”的分拆及可能的创新

将“资成本”理解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才有可能对其进行分拆。一种最简单的办法是“还原”,将“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还为债务成本和(所有者)权益成本。进一步,将债务成本分拆为短期借款成本、短期债券成本、长期借款成本、长期债券成本等,将权益成本分拆为普通股成本、优先股成本、留存收益成本等。在笔者看来,这种分拆没有什么理论价值,因为财务决策需要的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在此,我们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将“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分拆为“债务成本”、“市场交易成本”、“所有权成本”等成本概念(魏明海,2003),以开拓现代财务理论的创新空间。

1、债务成本。公司因债务而导致的未来现金流出一般是预定的,不存在太大的预测难题,所以债务成本的计量相对容易做到。不过,因公司一般有多种债务,所以债务成本也应是一个加权平均概念。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是,增加债务可以增加税盾(TaxShield)效应,降低成本(信号传递效应),但债务成本本身却会因此增加(债权人将要求更多的风险报酬,破产成本也会增加),那么债务成本与成本之间究竟存在一种什么样的此消彼长关系?这种关系对资本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有何影响?此外,金融市场是如何影响债务成本的?在公司重组(如债务重组)时,降低财务杠杆,随之降低债务成本,是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效率),资本市场又作什么反应?

2、市场交易成本。在新制度经济学那里,“交易成本”并不是一个十分清晰的概念。再加之学者们的注释与发挥,更使人坠入云里雾里。为此,我们尝试作一粗浅的梳理。

张五常(2000)认为:“必须把‘交易成本’定义为所有在鲁宾逊。克鲁索经济中不存在的成本。”汪丁丁(1996)提出了批评:“这个定义显然不是构建性的。因为它只能说明哪些成本不是交易成本,而不能说明哪些成本是交易成本。”

新制度学派把交易成本按照发生的时间分成两类:(1)事前费用,发生于契约签订之前,包括生产信息、交换信息,讨价还价等等的费用;(2)事后费用,发生于契约签订之后的执行契约的成本,包括监督、惩罚、奖励、怠工等等行为造成的费用(汪丁丁,1996)。于是,交易成本即指人的契约成本(尤金。法马,1990)。

在迈克尔。詹森和威廉。梅克林(1976)那里,交易成本即指成本,它包括:(1)委托人的监督支出;(2)人的保证支出;(3)剩余损失。

张五常曾经提出,“交易成本应该称为‘制度成本’,这一点科斯也完全同意。”汪丁丁同意这个观点,并给出了如下定义:制度成本是选择制度的机会成本,这个机会成本是那些没有得到实现但经由参与博弈者的影响可能实现的博弈均衡中具有最高价值的均衡价值。他还分析了这样的定义无法回避的四个困难:(1)交易成本是在一群利益不一致的人们中间组织分工所花费的机会成本。然而这群人可以通过许多种方式来组织分工并协调利益。有些方式如宗教的、权威和意识形态的、自我约束和社会道德规范的,等等,其“成本”是无法定义的。(2)交易成本往往不能从生产的“技术成本”(Transformationcost)分离出来。(3)交易成本存在的前提,是存在着不确定性。于是,当事人不可能确定他的每一个选择的机会成本是多少。(4)任何交易成本必定涉及两个以上人的行动,所以必定是博弈行为。改变交易成本就意味着博弈的人“选择”从一个均衡跳到另一个均衡。但是,这种跳跃到底是怎样实现的,就连博弈学家也还没有找到答案。他的分析表明,计量交易成本是困难的。

至于交易成本的影响因素,威廉姆森(Williamson)认为影响交易成本水平和特征的三个因素(交易维度)是: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而亨利。汉斯曼(HenryHansmann)在《企业所有权论》中则认为下列因素对交易成本产生影响:单纯的市场支配力、置后的市场支配力(锁定,Lockin)、长期合作的交易风险、信息不对称、策略性的讨价还价、客户偏好的信息传递、客户的不同偏好的妥协和协调、异化(Alienation)。谁来承担由此产生的交易成本?他回答道,企业所有人、企业客户、其他生产要素的供应方将分担这些成本,最后究竟落在谁的头上是由企业涉足的其他市场的性质来决定。无论这些成本由谁来承担,总是存在着一种动力或利益驱动推动企业以重组的方式采用一种更有效率的所有权形式,以尽可能降低这些交易成本。可见,要对象化交易成本并不容易。

将“交易成本”概念引入公司财务理论中,笔者以为至少还要解决如下问题:(1)可操作的交易成本定义及其构成;(2)交易成本与成本、契约成本之间的关系;(3)不应将交易成本等价于制度成本;(4)如何分清楚各种交易成本的承担者;(5)哪些具体的交易成本才可以进入公司财务理论视野,即将宏观意义上的“交易成本”微观化(深入公司层次);(6)公司资本成本中,哪些属于交易成本。

想搞清楚上述问题难度很大,交易成本经济学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目前,可行的选择是进行简化处理:将公司资本成本中的交易成本分为显性的交易成本和隐性的交易成本。显性的交易成本即前述“筹资费用”,即企业获取资本之前所发生的费用,如手续费、谈判费、发行费等。至于隐性的交易成本,由于计量的困难,我们暂时不作考虑,有待经济学和会计学研究的新成果来解决。但在决策时,我们必须定性地考虑诸如隐性的成本、破产成本、寻租成本等的影响。

经过简化处理后,还必须明确一点:计算债务成本和所有权成本时,就不要重复计算显性的交易成本——“筹资费用”了,必须将交易成本从原来的债务成本和所有权权益成本中分离出来,以便单独考虑。单独考虑市场交易成本的意义在于,将促使公司财务管理关注其外部市场环境,从而更加重视对理财环境的研究,以便在筹资时大大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3、所有权成本。相对于经济学而言,“所有权”概念在法律上比较明确。按照钱颖一(1989)的理解,经济学中的“所有权”有三种常见的含义:(1)对财产资本回收的权利,这是“产权学派”的定义;(2)对实物财产的控制权利,这是格罗斯曼(Grossman)和哈特(Hart)的定义;(3)资本回收和控制权利。现在,一般取第三种含义,并表述为:对企业决策的控制权和收益的索取权,而且收益权(而非控制权)是所有权的本质(李笠农,2001;殷召良,2001)。这时,企业所有权事实上被不同的要素所有者分享着。由于一些要素所有者只享有固定的控制权和收益权,企业所有权被严格定义为: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谢德仁,2001)。亨利。汉斯曼在《企业所有权论》(中译本)中写道,企业的“所有人”指分享以下两项名义权利的人:对企业的控制权和对企业利润或剩余收益的索取权。由此可见,企业所有权不是企业的所有权,而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所有权。

亨利。汉斯曼进一步提出了“所有权成本”概念:企业所有权的两项核心权能——控制权和剩余收益索取权本身都有其固有的成本,这些成本可大致分为三种:管理人员的监督成本、集体决策成本和风险承担的成本。前两种是与所有权的剩余控制权这一权能相关的,第三种则是直接与剩余收益的索取相关。具体而言:(1)管理人员的监督成本其实就是成本。它包括企业所有者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监督的成本(企业所有者为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而付出的获取有关企业运营信息的成本、所有者之间交换意见和作出决策而沟通信息的成本、敦促管理层执行决策的成本)和监督不力而导致的管理人员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2)集体决策成本是指当多个人共同分享一个企业的所有权时,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可能会不一致甚至会发生冲突,他们要作出决策就必须采用某种形式的集体选择机制(如表决)。当所有者之间出现利益上的分歧时,这种机制本身也会制造成本,即“集体决策的成本”,包括因决策无效率产生的成本和决策过程本身制造的成本。(3)所有权的第二种权能——剩余收益索取权也涉及很多成本问题,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与企业经营的重大风险相关的风险承担成本。因为这些风险通常都直接反映在企业的剩余收益中。

笔者认为,所有权成本是企业所有者获取和维护所有权而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同样用“机会成本”计量,而且由企业所有者承担。不过,这种所有权成本最终将在企业得到补偿——企业支付给所有者的报酬(除非企业失败)。因此,转换一下,可以认为,所有权成本即财务管理中的“(所有者)权益资本成本”,从而使所有权成本回归“资本成本”的逻辑体系。“(所有者)权益资本成本”可定义为企业支付给权益资本所有者的投资报酬,投资报酬又可分解为无风险报酬和风险报酬。这里,大致可以这样理解:管理人员的监督成本和集体决策成本对应“无风险报酬”,风险承担的成本则正好对应“风险报酬”。在财务理论中,“风险报酬”、“无风险报酬”均可以单独计量,只是要将“无风险报酬”分解为管理人员的监督成本和集体决策成本,并进一步分解成管理人员的监督成本和集体决策成本的具体成本项目,这个计量就困难了。

资本成本范文篇9

企业的资本成本通常可分为权益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成本和混合型资本成本(主要包括优先股、可转换证券、认股权证等)。现行的资本成本理论中,无论是债务资本成本还是权益资本成本的计量都存在很多不严谨之处,这必然会导致在应用资本成本指标进行决策时产生严重的问题,甚至误导投资者。1.债务资本成本计量中存在的问题。(1)应将流动负债的资本成本纳入债务资本成本的计量范畴。现行《财务管理》教材在介绍资本成本的计算时几乎都会有这样的特别说明:由于资本成本是为企业长期投资和筹资所用,因此在计算企业的资本成本时只考虑长期资本成本,不计算流动负债的成本。这样的描述存在很大的缺陷:①资本成本理论的服务范围被人为地缩小了。众所周知,资本成本理论在企业的长期投资和长期筹资决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中,比如是否向银行借款及借款期限的问题上,则需要将投资的期望收益率与流动负债的税前资本成本进行对比,若前者大于后者,则可以借款,反之则不能借款。即该理论也应当为短期投资和融资服务。②在企业营运资本筹集政策中,营运资本等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差,由此可以看出,有部分营运资金来自所有者权益,而股权资本的成本很高,流动负债的成本相对较低,那么二者保持多大的筹资比例比较合适,这就需要比较二者资本成本的大小,所以,也必须研究流动负债的资本成本。③不利于确定最佳资本结构。通用的《财务管理》教材在讨论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时,都仅仅考虑长期资本,没有考虑流动负债,这势必会导致重大的决策失误。(2)是否负债经营的决策标准应是税前资本成本。在现行《财务管理》教材中,债务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为:P0(1-f)=Pt+It(1-T)(1+Kb)t,即在计算债务资本成本时都扣除了所得税,是税后债务资本成本,这是为了与权益资本成本相比较,并用于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但在实际中应用税前债务资本成本作为是否进行负债投资的“取舍率”,即当投资项目的报酬率大于税前债务资本成本时,该投资项目可行;反之,则不可行。这就形成了二者分析上的不一致。比如:某项四年期借款的年利率是8%,借款手续费率为1%,所得税税率为25%,则此笔借款的资本成本率经计算为6.06%。显然,并不是当该投资项目的报酬率大于6.06%就可行了,因为借款的年利率为8%,而6.06%的收益率连利息也不能完全支付,必定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在是否利用借款进行投资的判断上应采用税前资本成本。本例中的税前资本成本是8.08%,所以,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只有当项目的投资报酬率大于8.08%时,该投资项目才是可行的。更进一步分析,用于负债投资决策的报酬率只能是息税前报酬率。因为只要息税前利润大于利息,企业就有利可图。息税前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负债形成的资产,将息税前利润率与债务的税前资本成本进行比较,就可以计算出财务杠杆收益率,即:财务杠杆收益率=息税前报酬率-债务税前资本成本。这比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意义要更广泛。2.权益资本成本应采用资本利润率。在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中,只考虑现金股利是不合理的。我国现行的股利分配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和负债股利等形式,许多高成长的上市公司为了捕捉更好的投资机会,可能连续多年只送红股而不派发现金股利,但不能说这部分股权资本没有成本。还有的公司既送红股又派息,那么在计算权益资本成本时只计算派息而不计算红股也是不合适的。所以,企业的税后利润不管是以什么形式发放出去或留在企业,都是股东权益,在计算权益资本时,应当把全部税后利润计算进来,即采用资本利润率作为权益资本的成本。另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在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K=D1P0(1-f)+g中”,g的取值不具备可操作性。相对来讲,将资本利润率作为权益资本的成本,在实践中更易操作。将投资的资本利润率与预期报酬率进行对比,前者大于后者时,该投资项目可行;反之,则不可行。从中也可以看出权益资本成本为投资决策服务的目的。3.直接将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或本金化率不符合实际。现行《财务管理》和《资产评估》教材中,许多地方直接将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或本金化率,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欠妥。正如上文所述,债务资本成本采用税前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采用资本利润率更合适,这样计算出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也就与原来不同。况且将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只考虑了筹资成本的回收与补偿,没有考虑投资的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因素,所以,折现率或本金化率采取“无风险利率+风险报酬率+通货膨胀率”来计算更贴近实际。4.权益资本成本的计量模型在应用上存在难度。(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该模型是建立在完美资本市场、投资者理性、厌恶风险和投资组合足够分散等假设基础上的。其数学形式简明,易于理解,应用最为广泛,但事实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一个公司的股东投资分散化不够,则其面临的不仅仅是系统风险,而是“独立风险”,此时企业的真正风险就不能通过β系数来衡量,运用CAPM模型会低估权益资本成本的数值。另外,在我国,无风险收益率Rf、β值和证券市场收益率Rm数值的不唯一性,也会导致计量上得出不同的结果。(2)贴现现金流量模型。该模型也有多种表达形式,在财务管理实务中,由于企业的经营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每年股利的变化不可能保持不变,也不可能恒增,有的企业甚至不发放股利,或在一定时期内不发放股利,每年发放的股利数额及发放的时间都需要预测,这就给计算带来了很大的主观性。对于有固定股利增长率的企业,股利增长率g的估计又很关键和敏感。而多阶段贴现现金流量模型的计算更复杂,选取的阶段、每阶段的时间长度都依赖于专业分析员的经验。(3)风险溢价法。该方法是根据“风险和收益相配比”的原理,在债券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定的风险溢价,即:KS=Kd+RP。该方法理解上简单,但其中的风险溢价RP是凭借经验、股票市场的历史表现以及无风险利率的变动估计出来的,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专业分析者的经验判断,其确定没有统一客观的尺度。(4)套利定价模型(APT)。该模型是由罗斯在1976年提出的,是CAPM模型的变形,模型认为资本资产的收益率受宏观经济、产业、通货膨胀等多项因素的驱动。但具体考虑哪些风险因素,哪些指标能够进入模型都没有具体一致的标准,只能凭投资者经验自行判断和选择,且每项因素都要计算相应的β值。与CAPM模型相比,APT实际应用难度更大,应用范围更有限。

资本成本在财务决策中的应用

1.资本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应用。在筹资决策中运用资本成本是资本成本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在筹资决策中,应计算各单项资本成本的大小并对不同的债务和权益筹资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取舍,尽量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小的筹资方式,以使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企业运用资本成本进行筹资决策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企业可对不同的股权及债务筹资方式进行组合,但必须保证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小于资本的收益率,否则公司现有股东的利益就会受损。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纯地追求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而增大企业负债,因为这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②资本成本的估算应采用市场价值而不是账面价值,并且由于资本成本的估算方法和数值具有较大的弹性和主观性,在估算时不必过分看中资本成本的精确数值,只需把握资本成本的区间范围即可。特别是针对技术创新类的成长型公司,其预期收益率往往大大超过资本成本,所以,资本成本并不是其主要考虑因素。③本着建立最佳资本结构的目的,在对债务筹资和权益筹资的成本进行比较时,注意债务及权益所占的比重,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并逐步提高股东的市场价值。2.资本成本在项目投资决策评价中的应用。(1)项目投资决策中资本成本指标的应用。在投资决策分析中,资本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是否可行、比较投资方案的优劣和进行投资决策的标准。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有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和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两种,其中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包括净现值、现值指数、获利指数和内含报酬率等;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包括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实务中,常采用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在净现值指标和获利指数指标中,资本成本被用作计算项目净现值的贴现率:当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大于零或获利指数大于零时,该项目可行;反之,该项目不可行。在应用内含报酬率作为决策的指标时,资本成本是进行比较取舍的标准。只有当投资项目的内含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时,该投资项目才是可行的。(2)项目投资决策中资本成本与企业筹资政策的关系。在企业发展实践中,企业的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是不可分的。一方面,只有当企业有了项目投资的需求后,才会根据投资方案做筹资的安排;另一方面,从企业实际运作过程来看,企业筹资的目的是投资,二者之间存在的纽带关系就是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因此,投资决策中选择的预期报酬率必须和筹资决策中的资本成本联系起来。在投资决策中选择预期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的项目,在筹资决策中选择资本成本小于预期报酬率的项目。3.资本成本在股利分配决策中的应用。股利分配政策包括股利支付率、股票股利、股票的分割与回购和股利分配趋势的稳定性等内容。之所以在股利分配决策中引入资本成本的概念,是因为留存收益也是有成本的。与发行新股相比,保留盈余不需要花费筹资费用,所以留存收益的成本要比股票的成本低一些。所以,在股利分配决策中,企业应将股利分配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率与留存收益的成本进行对比,进而决定股利支付率的大小。从资本成本的角度看,若企业有新的投资需要,则应当考虑采取较低的股利支付率政策;若企业将留存收益用于再投资所获得的收益率小于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或权益资本成本,则企业应采用较高的股利支付率。4.资本成本在经济增加值(EVA)计算中的应用。EVA绩效考核指标弥补了原来会计报表中没有股权资本信息的缺陷,因此,比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更受欢迎。EVA的计算公式为: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若EVA>0,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增加了财富;若EVA<0,则表示企业发生了价值损失,减少了财富;若EVA=0,则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所要求得到的报酬。EVA公式还可进一步分解为: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占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由于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还处于弱有效市场状态,股票的价格还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因此,利用CAPM模型计算出的股权资本成本可能会不准确。另外,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在EVA的计算过程中也很难实现对会计利润的准确调整,所以,在企业中全面推广EVA绩效考核还存在很多困难。5.资本成本是计算股东财富最大化实现指数的核心指标。股东对企业投资的目的就是获得大于资本成本的投资回报,因此资本成本就成了判断股东利益保护程度的核心因素。基于此目的,将投资者报酬率与权益资本成本相除,便可得到股东财富最大化实现指数(RI),以此作为股东利益保护程度的衡量指标。从公司理财角度看,当RI=1时,表示投资者的实际报酬率等于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实现了企业的理财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此时的财务状况、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等都达到了最佳状态,股票市场实现了均衡;当RI>1时,意味着企业向投资者转移了超过他们期望的财富,是高成长公司常见的情形。基于以上分析可得,科学地估算资本成本是保护股东利益并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根本,关键在于实际的股东报酬率一定要高于资本成本。通过对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进行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大部分样本企业的RI<1,一方面说明企业没有很好地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财务目标,另一方面又反映出大部分企业对资本成本及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容易使投资者以投机的目的进行投资,进而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

资本成本研究的未来展望

资本成本范文篇10

关于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框架,会计理论界曾出现过许多的观点,尤其以安东尼教授提出的理论构想最具代表性,因此,我在此就在安东尼教授的观点引导下做一下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框架分析:

1.关于会计要素问题。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它把会计对象用会计特有的语言加以表述。另外,它还是财务报表的组成项目,会计恒等是描述了各个要素的数量关系,按照安东米教授提出的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在资本成本会计中,会计恒等式应修改为:“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主体权益”。与此变化相适应,安东尼教授对会计要素及其相关问题也进行了讨论。①单独设置“业主权益”要素。会计要素及其设置数量的多少,主要应该取决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虽然会计要素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但是它毕竟是一个综合信息,根据安东你教授所提出的资本成本会计构想应该单独设置“业主权益”要素取代原来的“净收益”或“全面收益”要素。它在数量等与资产总额与负债和股东权益之和之间的差额。其主要来源是主体的经营活动。②对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要素的重新定义。安东你教授认为现行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无法提供解释会计主体实际发生情况的信息,同时,它对“资产”要素的定义不具有实际操作性,因此,安东尼教授在资本成本会计中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概念作了重新定义,具体表述如下:①资产是主体的资本存在形态。资产包括货币性项目、未耗用成本和各项投资。其数额未凝固在各种资本存在形态上的数额。②股东权益反映由股东提供的资本数额。它包括股东直接投入的资产以及这些资本的应计利息。

2.关于会计目标问题。会计目标是会计系统运行的必然趋势,是会计系统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表现位于其应达到的目的。它的基本目标时提供有助于人们进行有目的的控制和决策的财务信息计其他有关信息,这是一切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所共有的,并不以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变化,资本成本会计业不例外。但是,现行的财务会计实务中,仅仅确认显现成本,即债务资本成本,而没有确认隐含成本,即权益资本成本。安东尼教授认为资本成本中不仅包括债务资本成本,而且还包括权益资本成本,因此,在资本成本会计中,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有目的的控制和决策的财务信息中应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成本,既包括显现成本,又包括隐含成本。

3.关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问题。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在西方财务会计文献中早已存在。例如:美国会计学会认为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符合相关性、可验证性、公正不偏性和可定量性四项准则。资本成本会计信息在质量特征方面也符合这四项准则。①就相关性而言,确认和计量资本成本中的隐含成本,对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游泳性,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的回答是肯定的。②就可验证性而言,对于资本成本会计的权益资本成本计量来说,它是指根据相同的数据和方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专业人员进行权益资本成本的结算,应该得到基本相同的结果。对于这一点,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计算权益资本成本得到相同的数据并不难以实现,因为在高度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条件下,模型中所取得有关变量树脂相同,计算结果也会基本相同。③就公正不偏性而言,它要求会计信息的提供和传递过程中不渗入个人偏见,以免损害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既然权益资本成本计量具有可验证性,那么,不同经济利益关系的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就可以通过权益资本成本计量结果来进行验证,从而敦促会计信息系统遵循公正不偏性准则。④就可定量性而言,权益资本成本的计量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例证。

4.关于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原则问题。会计假设侍从会计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是最基础的一个层次,使整个财务会计结构的基础,是会计理论的最高层次,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具有普遍有用性。资本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分支,它只是强调在确认成本是,不仅包括债务资本成本,而且还包括权益资本成本。在会计所处环境、核算对象等方面无很大区别,因此,财务会计上的四个基本假设: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仍然适用于资本成本会计。

会计原则既是会计假设的延伸,以沟通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又是对会计实务中存在的某些共性的高度抽象。它的基本原则同样适用于资本成本会计,只是在稳健性原则的问题上,有些争议:按照资本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在确认权益资本成本时,借记“资本成本”账户,贷记“留存收益”账户。据此,有人认为这是在计量权益资本成本的同时,也就确认了权益资本收益,在收益实现前便确认的做法,违背了财务会计的稳健原则。但若从资本成本会计的角度看,事实却不尽如此,①在现行财务会计程序和方法夏,企业当期的净收益包括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两部分。若把本应属于成本的部分作为净收益,实际上是高估了当期的净收益。如果按照稳健性原则的定义,应该说,违背稳健性原则的不是资本成本会计而是现行财务会计。②随着经济环境的变革,经济流动的不断创新,旨在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稳健性原则及其相依存的实现原则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工具创新,现行财务会计的理论如会计的确认基础、会计的计量属性等将受到冲击与挑战,因此,稳健性原则仍应作为资本成本会计的一项基本原则。

5.关于安东尼教授的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构想的简略

安东尼教授提出的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主要涉及两个问题:①资本城本,尤其是权益资本成本的计量问题;②资本成本会计本身的问题,即如何将权益资本成本计列于产品成本以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对于上述两个问题,安东尼教授分别提出了设想,首先,第一个问题,他建议可以由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确定权益资本成本率;其次,第二个问题,它在题为“权益资本成本”的论文中对资本成本的核算程度提出了具体的设想,这一部分将在后面的章节中重点论述。

二、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框架的影响

第一、资本成本会计是连接财务会计与管理块的桥梁

在现行会计理论体系中,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对外”,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对内”,资本成本会计则起到了两者之间的桥梁作用,它“对内”可提供决策信息,以有效控制企业所有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益,“对外”可提供真实和相关的会计信息,不仅可让投资者更深入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还可为国家、主管部门和银行等提供制定有关政策的依据。

第二、资本成本会计协调了会计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经济学对于费用或成本的解释从来就有其高度的理论概括,而“会计学则会因客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其各项要素以不同的构成内容”。另外,经济学认为,企业所有资本的来源都是对一定资源的占用,应该是有偿的。资源的机会成本也应该是成本的一部分。资本成本会计是两权分离的产物,权益资本成本实质上代表着一种机会成本,在经济学的收益计算中,它是被扣除的部分。然而在会计学中,权益资本成本却与债务资本成本一样,都是能较为直接的取得的社会资本形式,对资本所有者与使用这而言,其经济意义是相同的。而且,在会计上,在我国的现行的现金流量表里,把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同化分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把利息支出和股利支出同化分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这更加表明,权益资本成本与债务资本成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此,在资本成本会计中,将权益资本成本作为成本项目,在收益中减除,是与经济学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