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企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2:06:43

重点企业

重点企业范文篇1

一、例会组成人员

(一)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相关领导;

(二)县府办、计经委、招商局、企业发展局、统计局等县直部门及该次例会内容涉及的部门、街镇乡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

(三)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负责人。

二、例会内容

(一)通报每季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招商引资项目进展情况、投资信息;

(二)听取企业运行情况报告;

(三)听取企业对全县投资环境的评价、建议、意见;

(四)听取企业在生产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反映;

(五)相关部门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处理意见,协调解决重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

三、例会程序

(一)重点企业例会制度原则上每季度末召开一次;

(二)例会由县委、县政府领导主持;

(三)例会议题由县招商局、企业发展局在每次会议召开10日前报会议主持人审定;

(四)县招商局按审定议题通知例会组成人员参会;

(五)例会议题如需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或县委常委会议审议的,由县招商局、企业发展局按规定程序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或县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

重点企业范文篇2

为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好2012年度重点企业招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招工时间安排

2012年元月至6月。

二、招工任务

宝加鞋厂、安达汽配、飞达帽业、远东麻业、梦娜袜业、龙马制衣、富驰化工等7家规模以上企业,共需招工14940人。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县服务县内重点企业招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委统战部、县政府办、人社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另从县人社局抽调20名干部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组织协调招工工作。各镇(区)要相应成立招工专班,落实专人负责本辖区的招工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县人社局负责印制重点企业招工简章5万份,分发到各镇(管理区);县广电局负责定期在电视台播放招工信息;县城投公司负责定期在跨街电子显示屏免费播放招工信息;县政府办负责在政务信息网站常年招工信息;各镇(管理区)负责在各辖区范围内张贴招工海报20份及以上。

重点企业范文篇3

一、重点企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重点企业规模

1.重点企业数量明显增加。2012年,全区产值过亿元、15亿元、25亿元企业达200多家,20家和18家,比2011年增加100家、10家和3家。此外,预计今年全市产值过亿元、15亿元、25亿元企业分别达400家、

2.重点企业份额明显增大。2012年,全区亿元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销售收入999亿元、利润50亿元、完成投资110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60%、63%、88%和62%;其中15亿元以上企业实现产值500亿元。近年来,大部分重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建立,并且站稳了脚跟,其经营产品市场份额和生产能力均达到全市同行业的领先水平。

3.重点企业的竞争力增强。2012年,全区10家重点企业已包括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占全区70%,亿元以上企业拥有市以上高新产品100个,占全区40%,市以上品牌110个,占全市78%,即重点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加。

(二)重点企业税收

区级重点税源前10户企业交纳税收总额共50000万元,占区级国地税收入总额的60%,与去年相比下降5.1%。国税前10户企业交纳的税收总额共15000万元,占区级国税税收总额70%,与去年相比下降20%;地税前10户企业交纳税收总额共30000万元,占区级地税税收总额71%,同比增长5%。

二、重点企业发展的基本措施

一是推进招商服务引资,强调重点规模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全区划00多家企业的合力努力,共同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将各个企业建设成具有现代化性质的知名大企业。

二是推进企业重组建设,强调重点规模企业的合理发展。狠抓落实,使产业转移,不能错过企业资本扩张良好机遇,有效吸进现有资金,将技术和管理投入全区企业的改制重组,最终取得明显成效。

三是有力推进资本运作,重点规模企业转化为上市企业。实施计划过程中,加速全区优势企业市场融资的建设步伐,政府也要帮助企业实现股份改造,强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创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上市。

重点企业范文篇4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

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我市“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一高一保持两翻番”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是实施“8133”工程的重大举措。重点企业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是带动工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对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快重点企业发展,有利于培育壮大我市战略支撑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加快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效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全市工业由资源、要素驱动为主导向创新驱动为主导转变;有利于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培育大企业集团,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推进我市工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转变发展方式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方向,着力推进产品升级、技术创新、产业融合、节能减排、战略合作,培育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经济效益突出、带动能力较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引领全市产业转型升级。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末,重点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全市工业经济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带头示范作用进一步凸显。

—主营业务收入。到2015年末,30户重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30%以上。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的企业3户以上、超50亿元的企业5户以上、超20亿元的企业15户以上。

—产品结构。到2015年末,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品占重点企业工业产品的比重达到50%以上,原材料转型升级企业高加工度和精深加工产品产值比重达到65%以上。

—固定资产投入。2010年—2015年,30户重点企业规划项目60个以上,项目总投资350亿元以上,总投资超100亿元的企业1户以上、超50亿元的企业2户以上、超10亿元的企业8户以上。

—上市公司。到2015年末,新增上市公司5户以上。

—技术创新。到2015年末,30户重点企业新产品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重达到25%以上,户平均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5项以上,部分企业达到10项以上。大部分企业建立省级以上研发中心,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3%以上。

—节能减排。到2015年末,30户重点企业综合耗能指标平均下降30%以上,污染物排放量总体下降20%以上,耗能指标、资源利用率和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科学制定重点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1.重点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国家、省、市战略发展规划为依据,以调整结构、科技创新、战略重组、企业上市、节能减排、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站在长远和大局的高度,制定出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科学发展规划。

2.重点企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围绕国家和省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抢抓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郑汴新区的机遇,实施好“承接产业转移引进百个大项目活动”,结合产业集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谋划、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用大投入、大项目支撑企业大发展。

(二)切实加强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3.扶持重点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发挥政府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重点企业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具有国家或省级先进水平的研发中心,形成支撑我市产业升级的自主创新平台。

4.支持重点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鼓励重点企业与国内外重点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技术合作联盟,开展联合技术研发,共建研发平台。对以产学研联盟形式开展的重大合作项目,优先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有关部门在专利申请、标准制定等方面优先支持。

5.鼓励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服务和指导,切实落实国家鼓励企业创新投入的政策。重点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缴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规定5年内结转抵扣。对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亿元、连续2年以上研发投入比例超过3%的重点企业,以及研发投入比例连续2年超过6%的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企业,市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助。

(三)加快推进名牌战略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6.按照市政府《关于实施名牌战略工作的意见》(汴政〔2006〕29号),引导重点企业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加强质量、标准化、计量等技术基础管理工作,提高产品的设计、工艺、质量、安全、环保水平。到2015年末,每户重点企业争取拥有一项省级以上名牌产品。

7.加快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为契机,大力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引导重点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争创省长、市长质量奖。到2015年末,重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达到100%。

(四)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多元化融资工作

8.积极鼓励支持重点企业上市。有计划、分步骤、分层次对重点企业高管人员进行资本市场运作能力培训,增强重点企业上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筛选论证一批“十二五”期间计划上市的重点企业进入上市后备企业序列,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汴政〔2010〕144号)享受各项扶持奖励政策,确保“十二五”期间新增上市企业5户以上。

9.支持重点企业通过引进民间投资、外来投资、项目合作等形式扩大融资规模;帮助重点企业利用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债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加大直接融资力度。

(五)鼓励支持重点企业实施战略重组

10.支持重点企业围绕主业发展,通过产权转让、合资合作、技术引进、重组上市等多种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和“十大产业集群”,积极推进以重点企业为主体的整合重组,支持重点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专业化协作等方式成立企业集团。支持老城(镇)区重点企业实施腾地置业,新建项目向产业聚集区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集中,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

11.支持有实力的重点企业到省外、境外投资,鼓励有条件的重点企业兼并重组国内外拥有先进技术及知名品牌的企业和研发机构;鼓励消费类产品生产企业到国外建立和完善营销网络,积极开拓境外市场,支持重点企业承揽国外工程承包项目,带动技术、劳务输出和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六)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企业

12.支持重点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开发高效节能工艺、技术和产品,向节能环保型企业转变。引导重点企业加快实施高效适用先进节能技术,使单位综合耗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鼓励重点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联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降耗关键技术,完善节能降耗标准体系,建设示范工程。

13.支持重点企业对高污染、高耗能、档次低的生产工艺和装备进行全面淘汰。鼓励重点企业加快节能减排技术集成与科技创新,采用先进清洁生产工艺,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和废弃物,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

(七)充分发挥重点企业示范带动作用

14.促进重点企业实施工业化和信息化快速融合。实现技术研发、生产经营、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市场开拓等多层次融合,进一步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规范财务、行政管理模式,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增强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提高重点企业的综合实力。

15.以重点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链接为纽带,以产业集聚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为平台,以中小企业配套产品为基础,坚持市场竞争和规划引导相结合、重点突破和全面提升相结合,加速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逐步实现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分工协作更加和谐、品牌效应更加明显、产业链接更加完整、企业集群快速发展的新格局。

(八)切实增强重点企业综合素质

16.支持重点企业引进培养人才。重点企业引进的博士生导师、教授、来汴工作的外国专家、享受省级以上特殊津贴人员、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等高层次人才,其年度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按50%返还,在户籍迁移、人事关系挂靠、子女入学、住房安置等方面给予照顾。具体优惠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引进的相关规定执行。

在各产业集聚区建设一定规模的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企业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新招聘的大学生等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帮助重点企业留住人才。

17.支持重点企业加强职工培训。支持重点企业与高校联合举办职业院校和实习基地。鼓励重点企业制定职工培训计划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职工培训、考核、使用和待遇相联系的内部激励机制,促进职工提升技能。重点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超过的部分允许在以后纳税年度予以扣除。

18.加强重点企业质量诚信评价体系建设。构建质量信用信息交流平台,推动质量信用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增强重点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信守合约、履行承诺、公平竞争的自觉性;引导重点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19.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和引导重点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和谐环境,培养积极进取、敬业奉献的企业家、技术骨干和一线职工队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保障措施

(一)优先向重点企业配置资源

20.优先保障重点企业项目建设用地。重点企业新、扩建项目所需新增用地指标,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内优先安排、重点保障。

21.加大对重点企业用电支持力度。优先保证重点企业生产用电和新建项目用电,供电公司优先为重点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具备直供条件的重点企业,供电公司直接供电,享受国家相关的电价优惠政策。积极支持重点企业采用电力双边交易模式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

22.重点企业列入全市能源和运输重点保障单位。在煤炭供应、电力调度、油品调用、天然气供应、运输计划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

(二)加大对重点企业扶持力度

23.产业政策支持。除应上报国家和省审核、备案的项目外,凡经工业主管部门批准的重点企业“十二五”规划项目,一律视同立项,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办理立项手续,企业可据此办理环评、安评、土地使用等项目前期工作手续。

对关闭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的“十五小”企业所空余出的环境指标,优先满足重点企业发展需要。在完成总量减排目标和确保环境质量达标的基础上,重点企业集中布局、分期实施的规划项目,环保部门对整体项目进行环评审批后,企业可将规划内的子项目在5年内分期建设。

24.资金(基金)支持。对重点企业规划建设项目,除中央、省应收部分和资源补偿类费用外,项目建设期间一次性发生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含城市建设配套费)一律免收,各项经营服务性收费减半收取。

市产业发展资金、技术研究与发展资金等政府引导性资金集中向重点企业倾斜。优先推荐重点企业申报国家、省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环境治理专项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工业结构调整资金、自主创新和科技专项资金等。

市政府设立科学技术研究扶持与奖励专项资金。对重点企业新批准的部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科研项目资助;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特等、一、二等奖的,分别奖励50万元、40万元、30万元;获得省级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5万元;获得市级科学技术奖,按照《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市政府令25号)奖励。

市政府设立名优产品专项奖励资金,鼓励重点企业争创名优产品。对获得国家名牌产品、省名牌产品、省优质产品和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的,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名牌战略工作的意见》(汴政〔2006〕29号)进行奖励。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注册地理标志商标的,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商标奖励办法的通知》(汴政〔2009〕55号)进行奖励。

市政府设立质量诚信建设专项奖励资金。获得市长质量奖的,市政府一次性奖励企业50万元;获得省质量信用AAA级的,市政府一次性奖励企业30万元;获得省质量信用AA级的,市政府一次性奖励企业10万元;获得省质量信用A级的,市政府一次性奖励企业5万元。

自2011年起,市政府从产业发展资金中设立2000万元的重点企业培育专项基金,并随经济发展逐年增加。专项基金主要用于企业家和企业高管人员培训、规划项目考察论证等。

各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市政府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各级中小企业信贷投资担保机构、银企合作洽谈会优先保障重点企业的资金需求。

(三)加强对重点企业培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25.联动推进重点企业加快发展。重点企业培育工作列入市工业领导小组例会重要议事内容,及时研究、协调、解决重点企业经济运行和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市重点企业培育办公室尽快建立完善交办、催办、督办制度,负责重点企业经济运行和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工作;重点企业年度发展情况列入所在县(区)、局委的目标管理,分包责任人、联络人,要切实为企业服务,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26.加强对重点企业日常管理。市重点企业培育办公室对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重点监测,建立完善重点企业运行监测直报体系;市统计局对重点企业(及高成长型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上交税金等主要经济指标在月份、年度统计快报中分户单列;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由市重点企业培育办公室负责汇总、整理,排出序号,根据问题的性质转交有关县(区)、局委办理,明确完成时限,经企业认可签字后方可销号。

27.坚持对重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按照市工业领导小组《关于培育和促进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汴工组〔2007〕2号)文件要求,重点企业每年进行一次动态调整。对当年主要经济指标与发展目标差距较大的企业给予黄牌警示,连续两年发展目标不达标的,退出重点企业序列,不再享受重点企业扶持政策。按照汴工办〔2008〕6号文件关于进入重点企业认定条件的规定,经筛选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可进入重点企业序列,享受各项扶持政策。

(四)进一步优化重点企业发展环境

重点企业范文篇5

再过11天,就是农历新年。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在这里召开一年一度的重点企业迎春茶话会,主要意图有三个:一是向大家拜个早年;二是搭建一个平台,进一步增进政企、银企间的相互沟通与相互理解;三是借此机会,让各位企业家相互交流交流经验,各自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刚才,企业家们的发言道出了心声,饱含深情,展现了重点企业的风采,非常感人;**同志代表区委、区政府作了很好的讲话,对过去一年来我区重点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和重点市场的工作作了充分的肯定,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我都赞同。最后,我想向大家表达四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祝贺。大家在***年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企业家们按照区里的总体工作部署,认真抓改革抓发展,企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各项经济指标都大幅度增长,成绩喜人;部门的同志本着重点企业无小事的原则,将工作重点从管理转向了服务,加大了对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工作态度明显好转,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工作业绩突出,我代表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向大家的进步表示热烈的祝贺!

第二层意思,感谢。去年,全区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GDP达**亿元,同比增长了**%,地方财政收入达**亿元,同比增长**%,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社会政治保持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重点企业老总们的辛勤努力分不开,与部门的通力合作分不开。在此,我也要代表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对大家表示真诚的感谢!

重点企业范文篇6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类经济组织形式的企业纷纷涌入,给各地经济发展带来诸多有利因素,但同时由于部分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不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低,生产现场存在大量安全隐患等诸多原因造成各类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各地安监部门也把对重点企业的监管纳入重要的工作范围,笔者就安监系统如何加强和规范对重点企业的监管工作提自己的几点意见。

一、正确选择重点监管企业

1、高危行业生产经营企业。高危行业一直以来就是安监系统重点监管对象,但是,近几年来事故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对高危行业的监管将是永恒不变的话题,重点把那些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储存或大量使用易燃易爆有毒物品以及生产过程生成有毒物品、危险性程度较高、作业条件比较差的行业确定为重点企业进行重点监管。

2、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企业。一些企业的工艺技术装备落后、陈旧、简陋、自动化水平低,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平时疏于管理,安全经费投入不足,特种设备、压力容器等不按规定定期检测,大量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超过规定的临界量,生产作业现场条件恶劣,存在安全隐患,存在重大危险源,一但发生事故将会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这类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也要纳入重点企业来进行重点监管。

3、事故多发行业。一些企业自认为所属行业不属于高危行业的范畴,从而就降低了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不闻不问,不按规定为机器设备增加防护装置,不为工作人员配备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及时治理,企业员工不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从而造成企业员工伤亡事故时有发生,这类企业也应纳入重点监管企业的范围。*市有两大产业群,一是建筑施工,素有“建筑之乡”之称,各类施工企业100多家,二是船舶修造,随着沿江大开发的开展,大大小小50多家船舶修造企业落户*。而这两个行业一直是事故多发行业,因此,*市安监局也把这两个行业的监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二、理性制定对重点企业开展规范化监管的工作思路

1、结合产业结构、行业特点、职业危害程度、往年事故情况等,做好调查摸底工作,确定重点企业,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检查和执法监察制度,明确行政执法依据、检查内容、检查形式以及检点等,建立健全重点企业的基础档案,分析掌握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主要生产工艺装备情况和事故特点,掌握重点企业安全检查方法和安全隐患及危险源辨识方法,以满足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日常安全监管的工作思路。

2、对重点企业的安全监管,要以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和保持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条件为目标,以日常预防性安全监督检查为主要方式,着力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安全监督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着力强化对重点企业实施规范化监管

1、制定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安全监管。安监系统应当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安全检查和业务指导,增加对重点企业安全检查的频次,并建立重点企业监管检查台帐,有针对性地确定监督检查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切忌“走过场”。对于技术性比较高的行业可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专业安全检查。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应当严肃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及时向企业反馈查出的安全问题和事故隐患,对安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要下达隐患整改指令,实施动态跟踪、闭环管理,隐患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查,没有及时整改的,要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导致发生事故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同时,安监系统要发挥综合协调的作用,定期组织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相关职能部门或有关政府(社区)对重点企业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工作,凝聚执法合力,共同推进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切实提高企业事故预防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市安监局结合*市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重点企业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研究确定了危化品生产企业78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3家、砖瓦生产企业26家、冶金企业3家、建材企业1家、船舶修造企业6家为市级安全监管的重点企业。

为切实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度,*市安监局根据上级要求对危险化品生产企业实行“红、橙、蓝”分色管理办法以及实行星级评定工作,制定了《*市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分级监管实施办法》,对全市化工生产企业实行分类、分级监管,量化监督检查频次,同时为进一步规范监督检查标准,制定了《*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实施细则》。针对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危险性大的特点,研究制定了《烟花爆竹企业操作规程》、《烟花爆竹配送管理办法》、《烟花爆竹贴花管理办法》,*市安监局每星期对3家生产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督查,对砖瓦生产企业每半个月进行一次督查,对冶金企业、建材企业、船舶修造企业的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三次。同时*市安监局对重点企业的安全监督检查档案做到“一企一档”。

2、督促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

(1)、督促企业制定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生产投入。企业法人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行业特点和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各岗位操作规程,并建立考核机制。同时,企业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保证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配备符合标准的设备、设施,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劳工防护用品,加强职业病的防治。

(2)、督促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与其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不足300人的,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企业法人要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的责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稳步推进。

(3)、督促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企业要抓好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其他重要工种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定期开展“三级教育”,加强新进厂工人特别是流动性比较大的工种和危险岗位人员的安全知识、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对相关培训情况及员工的考试成绩等要登记建档备查。同时,必须加强对协作单位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明确相关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做好资质审查和安全培训,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监管,将外来施工单位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4)、督促企业强化日常检查,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企业要进行自查,对生产现场、重要部位加大日常检查的力度,对发现的违规作业和违章指挥要加大处罚力度,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要按规定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并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对各类设备要定期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的设备及时更换。同时企业要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认真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查出的隐患能及时治理的要及时治理,不能及时处理的要限期整改,并明确专人负责,并落实整改资金。对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至有关部门。

(5)、督促企业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处置的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企业要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危害程度,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处置的应急预案和信息报送制度,成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相应的设施,并定期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通过演练,要提高企业员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提高企业对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置水平和能力,让企业员工了解、熟悉并掌握发生事故后的处置救援程序,同时提高相关协作部门应急救援的协作配合能力。

针对*市中小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簿弱,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市安监局在沿江14家船厂实行了注册安全主任试点工作,帮助试点企业建立了20多个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13个安全生产管理台帐,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所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大幅提高,近年来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今年以来,*市安监局进一步扩大面,分别在4个乡镇成立了注册安全主任中心,落实了31名注册安全主任,各类企业167家,从而有效解决了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不会管、管不好的问题。

重点企业范文篇7

同志们:

受金融危机影响和“问题奶粉”事件冲击,我县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困难,有些企业可以说是陷入了困境。如何尽快帮助这些企业走出“低谷”,实现全面振兴,是摆在县委、县政府和在座各位企业家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企业振兴工作,县委书记李雪荣同志在县委常委扩大会和其他会议上,多次进行研究和讨论,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要求,县委、县政府也专门出台了《关于振兴重点企业的意见》,就如何振兴重点企业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刚才,要武县长宣读了《中共x县委、x县人民政府关于振兴重点企业的意见》,方案很细,具体到了每一个企业,操作性很强,我完全同意。博天糖业、中小企业局、人行、国税局分别作了表态发言,信心都很足。今天会议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采取措施,全力以赴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加快发展,从而为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会儿,雪荣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振兴重点企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开展振兴重点企业活动,既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促进企业由弱变强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我县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化水平的现实需要。应该说,近年来我县的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我们切实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为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实现工业化搭建了坚实的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企业振兴工作。在这方面,要努力做到“三个充分认识”。

一是要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工业经济和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而中小企业作为工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是调整县域经济结构、增加财政税收、促进社会就业的主体,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我县入统工业企业发展到了106家,虽然受奥运安保、金融危机和“问题奶粉”事件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重点企业产值大幅下降,效益严重下滑,但全县工业企业仍然实现增加值92878万元,是2003年的4.7倍,占全县GDP的2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0747万元,是2003年的7.1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金8016万元(比2007年的9933万元税收减少1917万元),是2003年的5.2倍,占全部财政收入28821万元的27.8%。从以上几组数据的对比分析中不难看出,近年来我县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也正是有了这些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撑,我县的财政收入才会大幅增长,我们才会有更多的财力去发展社会事业,去改善和保障民生,才能让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二是要充分认识我县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全县大部分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生产加工不足,产品市场受阻,企业效益普遍下滑,导致全县工业经济整体滑坡。特别是今年1—5月份,全县20家规模以上企业有8家亏损,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5项主要统计指标全部负增长,工业经济呈现低速运行的不利局面,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形势十分严峻。蔡家营铅锌矿受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影响,从去年10月份停产,今年6月份刚刚恢复生产;博天糖业由于生产原料减少、市场糖价下跌,产值和利润大幅下滑,2008榨期甜菜加工量仅是2007榨期的82.4%,今年1—5月份的销售收入仅是去年同期的76%;受“问题奶粉”事件冲击,县内4家乳品加工企业有2家停产,宏冠乳业和鹿源乳业基本上也处于半停产状态,今年1—5月份的加工量仅是正常情况下的12.3%。从调查掌握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都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由于企业资产少、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信用等级低等原因,银行普遍存在“慎贷”、“惜贷”思想,贷款评估严、期限短、数额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成了当前影响中小企业正常生产和发展的主要问题。

三是要充分认识县内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县中小企业不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方面来讲,自己和自己纵向比都有了很大发展,但横向比,企业整体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一是企业的规模较小。主要表现为传统小企业多,大中型企业、集团型企业和骨干型企业少,大多数企业都处于分散经营状态。全县106家入统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0家,仅占18.9%,难以形成集团化经营和规模化效益,在与大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五大主要指标出现了负增长,主要是因为铅锌矿、博天糖业、河北马利等重点支柱企业指标下降造成的,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县骨干企业太少这一现实。二是企业的层次不高。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仅限于简单的来料加工和“卖资源”,产业链条偏短、高端产品偏少,企业效益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投入力度不大,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主要处于借牌或贴牌阶段,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很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偏低,产品品种比较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二次创业氛围不浓。相当一部分企业负责人缺乏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思想观念保守,“小进则满、小富即安”思想严重,追求跨越式发展和谋求做大做强的意识不强。五是企业管理滞后。大部分中小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经验式管理的层面,存在“人治”经营、短期行为等问题,学习先进经营和管理知识氛围不浓,不注重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制约了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县中小企业面临的形势,切实增强振兴企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决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推动企业尽快振兴,确保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因企制宜,对症下药,切实加快重点企业振兴步伐

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能否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企业的发展。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振兴重点企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对全县企业特别是列入振兴范围的重点企业,针对实际情况,坚持一企一策、分类指导、重点扶持,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尽快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活力。重点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资金短缺是我县大部分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困难,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振兴重点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一是金融单位要主动支持。各金融单位要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充分发挥资金的主渠道作用,认真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信贷政策,创新服务模式,调整信贷结构,降低贷款门槛,切实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特别是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充分考虑其原料收购季节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加大授信力度,加快审批进度,及时足额放贷,确保不因资金短缺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考核办法,把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情况进行重点考核。在这方面,我们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就是看支持地方经济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力度。二是企业自身要积极融资。各企业要认真规范财务行为,健全财务制度,按时偿还贷款本息,提高信誉度,以实际行动争当银行优质客户,巩固与银行的互信互利关系,为自身发展争取更多的信贷支持;要切实增强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融资上多想办法、出点子,拓宽融资渠道;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结成融资联盟,不仅注重向银行融资,也要通过组建小额融资公司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吸纳民间资本,有效弥补银行融资的不足。三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扶贫、农业开发、生态建设等各项支农资金,重点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倾斜。县财政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基金,切实增强中小企业的“造血”功能。要逐年增加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资金,扩大担保规模,今年年底担保资本金总额达到3000万元,担保授信额累计达到1.5亿元,担保受益企业达到10家以上。到2013年,确保担保资本总金额达到1亿元以上。

(二)解决“规模不大”的问题。企业规模小,竞争实力就不会强,抗市场风险能力就弱。因此,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必须在壮大企业整体规模、加快企业发展上下功夫。一是要靠大联大,借船出海。要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投靠大公司、大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和扩张等形式,借助他们的品牌、资金和技术,向规模化、集团化和国际化发展,培育一批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我县农产品加工业特色优势明显,但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不明显,特别是乳品加工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较大,依靠自身力量摆脱困境需要的周期较长,更应积极走出去,主动寻求与国内外乳业巨头合作,甘当配角,借用外部力量对企业进行嫁接。各级各部门也要视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为己任,积极为中小企业“牵线搭桥”,帮助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二是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通过技术改造扩大规模。发改、财政、中小企业等相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和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政策导向,积极为企业争取上级政策性项目和资金,重点帮助博天糖业、河北马利、华澳矿业、恒泰水泥等正在谋划和实施技改项目的企业。其它有项目的企业,也要积极向有关部门申报,政府可以通过贴息的办法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同时,大家也要清楚,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小企业”的资本原始积累、持续滚动发展这一过程。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决摒弃“只有大企业或规模型企业才应该实施技术改造”的误区,对那些经营规范、管理有序、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小企业,也要给予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找准目标、找准市场,争取技术改造项目和资金。对需要技改和搬迁的企业,政府在土地和资金等各项政策上给予最大优惠,同时进一步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努力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平台。各中小企业也要增强“小企业也可以有大作为”的意识,认真学习一些企业家善于抓机遇、快发展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实施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培育更多经济发展的“台柱子”和“小巨人”。

(三)解决“品牌不硬”的问题。企业界流行这样一句话:“末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品牌。”一个企业能在市场上立足,并越做越大,靠的就是品牌。因此,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提高产品和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一是要强化政府推动作用。要尽快制定我县“十一五”乃至“十二五”时期品牌发展规划,设定名牌培育目标。要积极探索建立争创名牌的奖励机制,设立名牌奖励基金,在政策和资金上鼓励中小企业积极争创名牌。工商、质监、中小企业、科技等部门要筛选一批有发展潜力、能形成规模的企业产品予以重点扶持,并积极帮助企业制定品牌发展规划,落实创牌措施,做好品牌创建的各项基础工作。二是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名牌意识,勇于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名牌,敢于同中国乃至世界名牌争高低。中国名牌产品“雪景”牌绵白糖要向世界名牌迈进;省名牌产品“燕山”牌酵母要积极争创部级名牌产品;其他已经注册商标还未成为省、市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要加大争创力度。各企业要高度重视新产品的商标注册工作,目前尚无商标的中小企业应加快注册自己的商标,已有商标的企业也要扩大注册范围,增加注册类别,把自己的商标使用权纳入法律保护范围。三是要加大产品和技术创新力度。要鼓励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组建自己的科研机构和团队,建立自己的科研基地,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新产品和新工艺。要大力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直接采用国际和国内先进标准,企业自行研制的技术标准被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一定要给予大奖重奖。

(四)解决“理念不新”的问题。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实践证明,大部分破产倒闭的企业都是因为经营理念陈旧、管理水平不高造成的。所以说,要振兴重点企业,就必须转变企业家的经营理念,提高管理水平。一是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工商联、中小企业局等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经常组织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加强与先进地区优秀企业家的对接、交流与合作,加大教育和培养力度,让企业家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鼓励企业家勇于创新、锐意改革,引导他们实施二次创业。对于贡献突出的企业家,要舍得给物质待遇、给政治荣誉、给社会地位,在全社会逐步形成“支持企业家就是支持发展、保护企业家就是保护先进生产力、尊重企业家就是尊重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方式。要积极引导企业家牢固树立现代经营理念,打破小作坊、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完善决策管理、营销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专业管理体系,加大对先进理念、先进技术的投入和应用,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

(五)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做保障。就目前我县实际而言,在强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上,要坚持做到“引、育、用”并重。“引”,就是引进外来的。在重视招商引资的同时,更加重视招才引智,敞开大门,广引人才。为深入推进“人才兴县”战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三年招聘千名大学生计划”,各企业也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点,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引进具有创新潜力的科技人才、拥有核心技术的专业人才和具备创新能力的管理人才。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充分发挥毗邻京津优势,聘请“星期天工程师”进厂指导,联合攻关生产工艺难题,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育”,就是培育自己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调整专业,扩大招生数量,实行订单培养,增强职业技术学校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适应振兴重点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从企业中选拔自身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发展潜力大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学习深造。“用”,就是用好现有的。在企业中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为广大职工特别是技术人员发挥才能、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要理顺分配关系,完善激励机制,努力提高职工待遇,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切实稳定职工特别是技术和管理人员队伍。

三、凝心聚力,狠抓落实,确保振兴重点企业活动取得实效

振兴重点企业活动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振兴重点企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分解任务目标,制定具体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具体要做到“四个强化”。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振兴重点企业”活动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调度,及时掌握工作动态,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尽快解决。要切实加强对企业的领导,坚持领导干部联系企业、重点项目定期调度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加强指导、协调、督查和服务。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服务重点,落实服务责任,增强服务实效。各抽调帮扶人员要尽快深入企业,找准制约企业发展的“症结”和“瓶颈”,逐企制定操作性较强的振兴方案。各级各部门不仅要为自己所联系的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还要从全县振兴重点企业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推动重点企业振兴的强大合力。

二是强化舆论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及时宣传报道中央和省、市、县出台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鼓舞企业家的士气,增强发展的信心。要认真总结企业积极应对、科学转型、苦练内功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积极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加强对振兴重点企业活动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创造、尊重企业、帮扶企业、兴办企业”的舆论氛围。

三是强化服务支持。各职能部门特别是执法部门要以服务企业为中心,积极转变作风,特事特办、急事快办,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严格控制和减少对企业的检查、评比、收费活动。要优化服务环境,对每个企业、投资者反映的问题,都要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对效率低下、工作散漫、吃拿卡要等现象,要严查、严管、严惩。要更多地关注企业、关心企业,真心实意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做实事,更加有效地指导和帮助企业争取更多的发展资源,努力为企业摆脱困境、加快发展创造条件。

重点企业范文篇8

一、基本情况

*年我市共有市级以上重点企业(项目)116个,其中,已进行调查统计的有65个,已调查但未进行统计的有51个(主要原因是这些项目处于正在筹建或续建当中,还没有涉及人才的需求)。已进行调查统计的65个重点企业(项目)现有各类人才8,591人,涉及62个专业,其中,博士生12人,硕士生137人,本科生3,228人,大专以下5,211人;29岁以下2,350人,30岁至39岁3,716人,40岁至49岁1,983人,50岁以上53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42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3,026人,初级2,707人,未评聘1,913人;专业工作年限3年以下1,527人,4年到5年902人,6年以上4,664人,在管理岗位3,386人,科技活动岗位902人,研发岗位660人,生产岗位2,439人,销售岗位284人,其它岗位559人。从调查的情况看,重点企业(项目)的现有人才主要集中在医药、化工、食品、冶金、机械等支柱产业上,占被调查人才总量70%左右。人才的年龄大多数在30岁-39岁,占被调查人才总量30.2%,职称大部分集中在中初级,占被调查人才总量的46.7%,岗位类别主要集中在管理和生产岗位上,占47.5%。

2006年65个重点企业(项目)人才需求总量为1,093人,涉及44个专业。其中,需求博士生3人,硕士生47人,本科生679人,大专以下364人;需求高级人才91人,中级261人,初级以下741人;需求管理岗位人才341人,科研活动岗位的70人,研发岗位127人,生产岗位423人,销售岗位62人,其它岗位70人。从上述人才需求情况分析,需求专业集中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工工程、企业管理、营销等几个方面,占需求总量的61%;需求的学历集中在大学本科,占需求总量的62%;需求的岗位类别主要集中在管理、生产岗位,占需求总量的69.8%。

二、存在的问题

1、高层次人才较少。从调查的情况看,65个企业(项目)中,博士学历的只有12人,占被调查人才总量0.9‰;硕士学历的127人,占被调查人才总量的1%;高级职称占7.5%。主要原因是多数企业(项目)是科技含量不高的生产型企业(项目)。

2、人才需求相对不足。从人才需求调查可以看出,65个重点企业(项目)只需求各类人才1,093人,特别是高学历、高层次人才需求不足,大部分企业(项目)都需求本科生及专科以下学历应届毕业生。

3、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不强。表现在企业难以引进、难以留住人才上。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吉林市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掌握高新技术的高层次人才群体规模过少,学术氛围不浓,学术信息交流不便,使得部分人才难以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第二,企业为高级人才提供不了更高的工资福利待遇,仅管一些企业已经尽了努力,但与经济发达地区仍无法相比,这是造成孔雀东南飞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外县(市)“留不住,引不进”人才的问题更为突出。第三,企业提供不了更多的科研经费。许多企业有科研课题而没有调研经费,至使科研课题得不到实施。如,永吉经济开发区的长城机械,想成立防爆机车研究所,走企业办科研之路,因缺少资金,只好暂时搁下。第四,对现有人才的培养、提高上下功夫不够。一提到人才,总是眼睛向外,走不出“外来化”的误区,而忽视了现有人才的培养,使他们开阔视野更新知识。第五,企业文化缺乏。一些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缺乏与企业共荣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往往造成个人的自身价值观念与企业理念的错位,企业缺少凝聚力,这也是企业难以引进、留住人才的重要原因。

三、对策与建议

1、要加大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重视人才,以人才工作带动事业发展的典型事例,宣传实施人才战略,重视人才的重要性,使全社会从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人才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

2、要建立全面、多样的培训模式。企业培训要找准位置,紧帖生产经营主题,分层次、分类别采取代培、成教、短训等多种培训形式,确保各类人才跟上企业管理和技术进步的步伐,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政府相关部门要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为企业培训搞好服务。尤其是对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利用各种条件和形式,采取集中上课、举办讲座等培训方式,不断加强我市企业家队伍建设,尤其是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增强企业尊才爱才意识,帮助他们提高企业转型做强的欲望和责任感,增强投资意识、诚信意识、弱化投机意识。

3、要落实经费保障,加大人才资本投入。市、县(市)、区都要建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管理使用。人才开发资金除用在人才引进、人才培训和项目补贴外,还要投到建立人才成果奖励机制上。对于那些在社会、经济发展上有重大科技、管理成果的给予导向性奖励,以鼓励各类人才多出成果,努力营造“创业出成果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

重点企业范文篇9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集中清理整治一批企业治安问题,依法打击处理一批严重危害企业治安稳定的违法犯罪案件,有效排查与化解一批涉校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重点建立完善一套维护企业周边治安稳定的长效机制,努力达到全场企业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责任落实、工作经常、规范有效,各类企业周边地区治安秩序、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得到明显改观,教书育人的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广大职工及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

二、组织领导

此次企业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由场综治委统一领导,并成立由场综治委主任袁先锋担任组长,场综治办主任、分管企业招商引资的纪检组长钟丁巳、派出所所长李加明担任副组长,由各分场负责人余静贝、潘金龙及场综治专干冯毅、片警白洁为成员的重点企业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钟丁巳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协调、督导检查、效果评价等工作。

三、整治时间

利用两个月时间在全场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行动,5月4日至10日为宣传发动阶段;5月11日至6月11日为集中整治阶段;6月11日至30日为检查验收阶段。

四、整治重点

1、依法严厉打击盗窃、敲诈勒索、抢劫财物、侵害职工、群众人身权利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彻底摧毁企业及周边地区存在的流氓团伙、黑恶势力。加强企业周边治安巡逻。

2、对企业及周边外来人口进行清理,加强出租房屋的服务管理。

3、通过落实防盗抢、防伤害、防交通事故等防范措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企业及周边治安秩序稳定。

4、开展企业内部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彻底消除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经常检查企业安全保卫措施落实情况等,严防火灾、危房倒塌和食物中毒等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5、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保卫工作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内保干部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严把进出关,杜绝学生未假而出和社会闲散人员进入企业,确保企业一方平安。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精心部署。各责任人要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各企业单位组织的作用,把维护重点及企业周边的治安秩序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大事来抓,把此项工作纳入当前“重点整治工作”中来。

2、突出重点,集中整治。各分场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工作重点,要做好企业及周边问题的排查,落实各项治安防患措施,采取重点部位设立治安岗亭,加强巡逻控制等方法,收集掌握影响企业周边治安秩序的情况,进行集中整治,严厉打击侵害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

重点企业范文篇10

刚才,大家就创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特别是投资环境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听了大家的发言,感到在座的重点企业负责同志对的发展是非常关心和支持的,对优化的经济发展软环境特别是投资环境也是非常关心和支持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及时予以采纳;对大家反映的问题,分析后将逐项抓好限期解决。下面,我强调几个问题:

一、要高度重视企业发展环境,真正把软环境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生命线来抓

去年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决策部署,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生命线来抓,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企业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政策环境得到优化,投资者进入的门槛明显降低;设施环境不断改善,高效便捷的投资创业体系初步形成;人文环境彰显亲和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明显增强;法制环境有了改观,“三乱”等现象进一步减少。可以说,现在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竞争力越来越强,吸引力和知名度越来越高。去年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又好又快发展的可喜成绩,是与企业发展环境的创新优化分不开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受理投诉举报、企业“双评”以及企业发展环境暗访等情况看,干扰和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还大量存在。主要表现在:在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方面,有的部门单位习惯于坐等办公,按部就班,照“章”办事,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措施不到位;有些单位办事效率低下,行政审批层次多、环节多、流程慢、周期长,迫使企业到外地办理业务,导致税源外流;有的部门政务信息透明度、共享度不高,甚至搞信息垄断,造成信息不对称;还有的机关工作人员衙门作风严重,服务质量差,甚至个别地方“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仍然存在。在执法和收费方面,有些执收执罚部门凭借手中的权力乱执法、乱作为,逢查必罚,张口要钱;有的执法人员作风粗暴,刁难企业和群众,“吃拿卡要”,侵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有的单位违规收费、强行摊派、强制入会、强行培训,“三乱”问题还时有发生。在市政公共服务方面,有的公用事业单位管理不到位,监督不力,造成企业恶意竞争,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个别地方存在对乘坐公交车、道路照明、网络及有线电视使用服务等不到位的问题,影响了投资者的生产和生活,等等。目前我市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水平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与市委、市政府创新优化发展环境的标准相比,与企业的愿望和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对企业发展环境的现状一定要有正确的估价,对存在的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今年确定的“一个目标”、“六项投入”、“三化发展”、“三大保障”的任务目标,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靠一流的发展环境作保障。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企业发展环境对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极端重要性,高度重视企业发展环境,强化“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的观念,进一步增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把软环境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生命线来抓。

二、要进一步加大创新优化力度,努力营造一流的企业发展环境

营造良好的企业外部发展环境,是对企业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支持。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创新优化力度,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设施环境、人文环境、法治环境,不断提高环境竞争力。

(一)要强化对投资创业的服务。各级各部门尤其是与会的市直经济管理、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以投资人为本,以创业者为本,以项目为本,加快打造高效便捷的投资创业服务体系,为每一个投资者和自然人提供公平、顺畅、有效的服务。要强化对行政审批收费事项的监督检查,对所有审批收费事项全部纳入监督范围,全面取消自由裁量权。要深入实施挂牌保护制度,进一步扩大对重点企业、重点建设项目挂牌保护的范围,通过定期走访、热线联系等密切与投资者的关系,及时了解和帮助解决他们在创业、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要充分发挥“行风在线”、“政风行风网络监督直通车”的作用,在第一时间受理企业和群众的投诉举报,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及时改进工作,解决问题。要大力推进政府、企业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二)切实加强对行政效能的监督检查。特别对经济管理、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等直接与群众打交道部门的服务质量情况,要开展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以及行政审批层次环节多、效率低下等问题。要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和暗访等形式,对行政审批、投资创业服务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及时查处窗口人员工作作风和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在办公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打扑克、搓麻将等人员,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

(三)突出抓好企业发展环境问题暗访。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企业发展环境问题暗访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主动走出去,深入不同类型企业,与企业主要负责人面对面交谈,详细了解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干扰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具体人和事,征求企业对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投资审批提速30%目标情况列为企业暗访的内容。对暗访发现的问题,逐个分解落实到责任部门、单位,责成搞好问题排查、制定针对性强并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抓好问题限期整改。同时,组织对整改意见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确保问题限期解决。通过开展企业暗访调查活动,全力营造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畅通政府与投资者的联系渠道,积极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促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提升。

(四)严肃查处“三乱”案件。近年来,“三乱”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在一些地方和个别单位仍然存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查处“三乱”案件作为优化发展软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三乱”案件的查处,搞好警示教育,引导各级各部门举一反三,引以为戒,有效遏制“三乱”行为的发生,为投资创业者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存在“三乱”问题的部门、单位和人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并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认真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对经查实的“三乱”案件的投诉人,要按有关政策规定兑现奖励,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要建立通报和曝光制度,凡对查处“三乱”案件工作不力、经督办催办久拖不决的地方和部门,要在全市通报批评;对典型的“三乱”案件,要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

(五)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力度。认真落实“两标准、一办法”(《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创新优化标准》、《市经济发展软环境惩治处理标准》和《市重点企业、重点建设项目挂牌保护实施办法》),确保市委市政府创新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各项决策措施落到实处。尽快建成启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各窗口单位行政审批行为的在线监控。完善企业“双评”制度,从企业数据库更新、“三乱”案件责任追究、“双评”结果使用等方面,进一步修订完善企业“双评”活动实施意见,精心组织企业“双评”活动,确保评议结果更加客观、公正。积极推行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承诺,从领导干部到机关工作人员都要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一系列规定要求,自觉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促进派。

三、企业要在创新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近年来,在潍企业负责同志在搞好企业经营发展的同时,主动建言献策,积极参与监督,为创新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的软环境建设,为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要积极宣传投资政策和投资环境。从企业的角度宣传投资政策和投资环境,对创新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外商投资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潍投资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宣传近年来出台的招商引资、促进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等经济政策,积极宣传创新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政策措施,使投资者和企业加深对投资政策和投资环境的了解,更好地参与和支持的经济发展。同时,使更多的外商坚定在潍投资兴业的信心。

二要主动就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建言献策。企业负责同志不仅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对各地优化发展环境的新招数了解的多,而且对我市的投资环境有切身的感受。要主动建言献策,多出注意、多提意见建议,积极协助市委、市政府完善创新优化发展环境的措施,促进我市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