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工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3:42:43

重点工业

重点工业范文篇1

一、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投资处于增长高峰期

从与人们生产生活关系的角度看,实物投资可大体划分为两类。一是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投资,二是直接提供消费品与服务的一般产业投资。前一类投资的特点是建设期需要大量的投资,建成后使用时间长,更新速度慢,达到一定的完备程度后,对其需求将急剧减少。后一类投资的特点是单个项目投资量相对较小,但项目众多,随消费结构变化而不断变化,竞争激烈,技术更新快。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程看,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建设的高潮,都出现在工业化与城镇化阶段,特别是在此阶段中期,往往达到最高峰。实际上,一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实现之日,也就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完备之时,对此类投资的客观需求,必然相应下降。目前世界上各发达国家的投资和经济都长期保持低增长,其实是他们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完成之后的必然结果。我国在发展阶段上,不同于早已完成工业与城镇化的发达国家,而是正处于这个过程的中期。因而,我国目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理应进入高潮期,在总体上表现为快速增长。只有这样,我国工业与城市化进程才能顺利进行,避免人为折腾,稳步而又快速地改善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水平。

二、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的内部重点有序转换

处于增长高峰期的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投资,并不总是整体齐头并进,而是存在内部结构,表现出增长重点有序转换。从1998年开始,主要是新世纪前10年,我国煤炭、石油、化工、钢铁、建材、电信与公路等行业的投资增速最高,但现在已过高峰期。继之而起的是水利、电力、铁路、设备制造、城市设施和房地产等行业投资,已经开始或即将进入投资增长高峰期。从国家和各地“十二五”规划所列建设项目看,水利、电力、铁路与设备制造等产业的投资建设,将在稍后的“十三五”规划期间达到基本完善,度过投资增长高潮。受其影响,“十三五”之后的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投资整体增速可能放缓,少数行业的投资或许负增长,经济增长率下降到6%以下。地铁等城市设施和居民住房投资的增长高峰,持续时间可能较长,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城镇化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不是10年8年就能够完成的。城市化必然强烈拉动城市设施和住房建设,而且居民改善住房的需求会随家庭收入提高而不断增长。即使早已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国家,住房投资仍占较大比例。例如日本在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住房投资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0%左右。

三、新兴产业投资孕育巨大的增长潜力

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后,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投资的高峰期将成为过去,除了产业调整和弥补折旧生产能力的投资之外,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将主要是以下的新兴产业投资。

(一)各类产品的创新投资。包括新兴产业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新产品的生产线建设等。

(二)新型创意产业投资。适应人们生活档次提高和消费理念变化,能够发挥消费引导作用的产业,如方便家庭旅行的房车等。

(三)高新技术服务产业投资。这类投资很可能在住房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高速增长,明显提高在总投资中的占比。

重点工业范文篇2

工业是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群众就业的重要载体。重点工业企业在工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当前十分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只有加快重点工业企业的发展,才能确保实现工业增长目标,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方法步骤、政策意见和保障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实际,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省列支持14户在兰中央、省属重点企业的基础上,再选择50户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同时,毫不放松地抓好其它企业发展。通过抓重点、带一般,推动工业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努力完成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对重点工业企业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竞争力,具有较强经济拉动效应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重点企业拟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进行梳理,提出支持名单,明确具体支持方式。加快审批进程,提高办事效率,推进项目尽快上马、尽早见效。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经委、市国资委配合。

(二)努力争取国家、省上资金支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大企业技改投资的有利时机,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应用的支持力度,积极筛选上报一批具有支撑作用、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项目,争取更多的企业、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各项专项资金计划。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经委、市国资委、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配合。

(三)扎实推进重大建设项目互保共建。按照“三优先”(同等条件下,重大建设项目业主单位优先使用省、市建筑施工企业,优先选用省、市企业生产的材料、设备,优先使用省、市劳务人员)和“三确保”(工业企业确保产品质量优良、价格优惠、服务优质)的要求,积极落实重大项目互保共建措施。有关部门每月要组织项目业主单位和有关企业进行对接,签订合同,逐项组织落实。此项工作由市重大项目办牵头,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国资委配合。

(四)稳步推行优惠电价政策。全面落实峰谷丰枯分时电价政策,积极推进重点工业企业直购电试点工作。配合省上有关部门和*电监办,落实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方案和相关交易规则,并尽快付诸实施。此项工作由市经委牵头,市物价局、*供电公司配合。

(五)切实提高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运力协调衔接工作,保证重点工业企业原材料和产品运输需求。加强与省经委、*铁路局的联系和沟通,统筹安排,建立健全铁路运输协调机制,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运输困难。此项工作由市经委牵头,市交通局配合。

(六)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上大压小。认真组织落实财政部等国家三部委关于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上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和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上大压小,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为重点工业企业腾出更多能源与环境容量,并优先办理环保审批手续。此项工作由市经委、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配合。

(七)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切实加强政、银、企合作,政府推动,加强重点工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对接,优先保证重点工业企业资金需求。进一步发挥*银企协会的融资平台作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继续推动优势企业并购重组,优先支持有条件的重点工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上市融资。此项工作由市经委、市政府金融办牵头,市发改委、*银行配合。

(八)优化配置矿产资源。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和整合力度,引导市内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开发向有实力的重点工业企业聚集,推进资源深度开发转化。对重点工业企业提出的资源配置需求,优先办理,尽快落实。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经委、市国资委配合。

(九)优先提供项目建设用地。对重点工业企业提出的工业用地需求,按照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原则,加快审批进度,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确保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经委、市规划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配合。

(十)充分发挥工业大企业直通车服务机制作用。着力解决好重点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对工业重点建设项目的规划、用地、环评、能评、生产许可等审批事项,要主动提前介入,实行预约上门服务指导,由单个部门、单个事项的串联办理向多部门多事项的并联办理转变。完善重点企业服务保障机制,在提高行政效能上下功夫,着力为大企业搞好服务。

(十一)不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8年度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先进市州和企业的通报》(甘政发〔2009〕40号)精神,把我市上缴省级增值税当年增量返还部分不低于50%的资金纳入工业专项资金;把发行地方债券融得的部分资金用于支持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将列入财政预算的工业扶优扶强资金、中小企业担保补助资金、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节能降耗补助资金、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用于工业的科技经费的70%,以银行贷款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用于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主要用于重点企业生产流动资金、项目建设资金、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补助、企业技术创新等。此项工作由市财政局、市经委牵头,市上相关部门配合。

三、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会议制度。市政府建立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协调会议制度。由分管市长主持,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环保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统计局、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市国资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供电公司等有关部门参加,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听取联系企业工作组汇报,分析研究重点工业企业遇到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重点工业企业到国家相关部委和省上有关部门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每半个月召开一次由市政府办公厅分管主任主持,市级相关单位参加的会议,汇总工作情况,筛选需提交分管市长协调的事项,督促落实市级协调会议确定的事项。

(二)建立政府部门联系企业制度。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国资委、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牵头,从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环保局、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成4个联系企业工作组,组长分别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国资委、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每组负责联系12-13户重点工业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全面落实工作责任。落实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牵头部门负责制。各牵头部门要按照要求,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加强监督考核,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重点工业范文篇3

二、突出重点、大力建设绿色工业体系。加快现有企业节能减排改造力度,大幅降低环境污染,实现达标排放。突出发展以白酒、竹食品、肉牛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工业。积极作为,调整发展思路,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品牌影响力;鼓励等竹类食品生产企业围绕产品质量、生产工艺、产品开发等方向进行难点攻关,积极推动、参与竹笋加工企业标准修改和地方标准制定;鼓励长顺竹业、重竹型材等竹型材生产企业积极研发、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促进竹原纤维、竹型材、竹家具等产业化发展。积极帮助九牛公司1万头肉牛屠宰和精深加工如期顺利投产达效。

三、狠抓投入,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抓重点工业项目实施。二抓竣工项目的投产达效。三是积极推进工业招商工作。顺应招商工作新常态,以企业为主,主动对接招引上下游相关的企业,以企建园,延伸产业链和做大产业规模。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确保国家鼓励“双创”的系列政策在我县落地生根,形成全民创业热潮,激发民间投资,增强经济内生活力。

四、鼓励创新,加快企业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积极鼓励企业重视创新,下大力抓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围绕酒类食品、机械制造、化工建材、新型材料等优势产业,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和改造力度,积极鼓励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提升工艺水平,加速发展上下游及关联配套企业,拓展产业链,全面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推动企业实施“互联网+”行动,积极拓展产品市场。

重点工业范文篇4

一、经济目标:

2016年全系统实现工业总产值(含施工产值)9453.45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0%;实现销售收入8075.29万元,增长7.0%,实现税金737.61万元,增长6.9%,税后利润572.45万元,增长7.0%。

二、重点工作:

(一)全面完成五马桥砖瓦厂拆迁工作。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按进度完成厂区内住户的搬迁安置和厂房的拆迁工作,确保按时交付土地。

(二)加快城镇集体企业改革步伐。重点推进省建筑有限责任公司的改制力度,充分利用五马桥砖瓦厂拆迁安置资金,解决建筑公司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和工龄补偿,全部置换职工身份,彻底化解企业遗留问题。

重点工业范文篇5

一、调研项目的基本概况

(一)项目范围

按照项目开竣工时间和实际完成投资额,调研项目分为2类,一是2009-2011年间竣工的实际累计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业项目;二是2009-2011年间新开工的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在2011年底尚未完工的项目。

(二)项目数量及行业分布

根据投资数据报送情况和实际摸底,确定了33个调研项目,其中已竣工投产项目21个,尚未竣工(含部分投产)项目12个。项目行业分布见下表:

二、项目呈现的投资特点

(一)项目规模大,投资完成度高

21家已竣工投产项目总投资规模65.9亿元,项目平均规模3.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4.3亿元,完成率67.2%。从单个项目看,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投资规模为57.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额37.5亿元,完成率为65.5%。亿元以上项目个数、投资规模、实际完成投资比重依次为47.6%、87.6%、85.5%。

12家未竣工项目(含部分投产)总投资规模46.9亿元,项目平均规模3.9亿元,截至2011年底,实际完成投资23.6亿元,完成率50.4%。计划投资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为10个、2个。亿元以上项目投资规模4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2.3亿元,完成率为49.5%。亿元以上项目个数、投资规模、实际完成投资比重依次为83.3%、96.3%、94.5%。从上述两类项目均能看出亿元以上大项目投资贡献率明显。

(二)项目建设进度快,投资强度大

21家已竣工项目中当年完成投资竣工的2个,跨年度完成投资竣工11个,跨2个年度完成投资竣工8个。从项目开竣工时间看和完成投资看,2010、2011两个年度大项目建设进度明显,投资强度较大,不考虑项目计划投资大小,项目年度平均投资都在亿元以上。单个项目,不考虑项目开竣工具体时间,投资周期按整年计,年均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项目7个,亿元以上项目5个,3亿元以上项目4个。

(三)大项目带动效应明显,产业优势加强

重点工业范文篇6

一是要立足于资源,发展经济。打好资源牌是我们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资源牌打得到底怎么样,资源利用得到底怎么样,大家都很清楚。资源开发利用不好的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底数不清。每次我们随省长、市长到国内外进行招商的时候,总是说“矿产资源丰富,42种矿产资源,菱镁质量居国内第一位、世界第二”等笼统性的话,概念比较模糊。当企业和我们对接的时候,对方问资源在哪,有多少产量,什么品位,我们却答不上来,导致项目不能成功对接。第二个是“占山为王”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占有资源的人,进行的是资源原始性开发利用,烧点粉,采点矿,就心满意足了。第三个是思想观念落后。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严重,有点钱就买车、买房,没有真正的把企业做大做强。

如何利用好的资源,要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是切实搞好资源勘查。从去年开始,县政府聘请了9支勘查队进行地质勘探。通过一年的工作,基本上掌握白沙河、锅铁峪等4处矿产资源的储量,这为县政府招商引资提供了条件。目前正在勘查的有后地的石灰石矿和盘石岭的石灰石矿,还有其它几个矿,我们要利用这些勘探成果去和台湾、宁波的水泥厂进行对接。只有把资源搞清楚了,才能出去招商引资。二是做好与大企业对接工作。资源查清以后主要是怎样和国内外的大企业进行对接。现在大石桥的青花集团正准备在上项目。青花集团的老板是全国人大代表,该企业在全省乃至国内外名声都很大,市场遍布全世界,计划打造耐火材料的航母、百年老店,现在决定到来投资,我们要不遗余力、全力以赴地支持。同时,像盼盼集团这样的大企业进驻也不是一件小事,老总也是全国人大代表。该集团有四大工业园区,产品有几十个系列,几百个品种。而且,目前对菱镁的需求量特别大,对氧化镁的要求是85%,所有的菱镁矿都完全可以满足这个要求。宁峰矿业进入,利用石庙子镇的原来矿址重新建设,对拉动石庙子镇的经济发展有非常好的作用。新富现在是偏岭工业园区最大的一个企业,而且在发展过程中没给县政府找什么麻烦,这样的企业更要帮助好,还有万成、蓝山矿业等。我们必须要将资源和大企业嫁接、消化,通过引进象青花、盼盼这样的域外大企业,拉动矿产品深加工业,支撑经济发展,增强财政实力。三是严厉打击非法采矿现象。要想把资源勘查好、对接好,必须要严格清理非法采矿。现在我县非法采矿到处可见,一些乡镇千疮百孔,农民包括村里无序转让山峦土地,购买者占山为王、漫天要价。如果解决不好这些问题,资源勘探进行不了,整合资源也进行不了。近期要召开一次矿业整顿大会,专门研究非法开采、非法转让问题。各个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资源整合的要求,对凡不具备深加工能力的小矿,探、采矿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包括火药使用证到期一律停下来,不办延续手续,通过国家行政法律手段来实现矿产资源的整合。

二是要立足于本地企业,支持好当地企业家。县政府非常期望域外的大企业来投资,推动经济发展。但是通过近几年东奔西跑、“南征北战”,实事求是地说,除了矿产品加工引进大企业外,其它行业没招进几个,这并不是说我们工作不到位。我们欠发达地区所做工作绝不比发达地区少,但是和发达地区比,交通条件不便利,太落后;和开放的港口城市比,地理条件不够优越。我到县里企业去调研的时候,企业家就给我提出一些问题,县委、县政府对外来的企业高看一眼,县内的企业能否享受域外企业同样的政策。这件事也的确应引起我们的深思。这些年,的发展根基还是在本地企业家身上。比如鞍轮集团,一年为财政贡献如此多的税收,还有万成集团、永安集团、蓝山矿粉等企业都为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果不把本地的企业家支持好、扶持好,这些企业也会外出发展,所以要对域外和境内的企业一视同仁,各个部门要象对待外企一样支持本地的企业发展。

三是要立足于全县工作的大局,解决干部思想认识问题。上一个大项目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大家协调一致,共同把项目扶持好、运作好。现在,有些事情往往不完全是这样,有的大企业谈好后迟迟不落地;有的乡镇领导忧柔寡断,迟迟下不了决心,听风就是雨;有的乡镇对县里整体谈的一些项目,与域外企业对接时工作不积极主动,等对方来找咱们,商定的项目两个月开不了工,实施不了;有的乡镇连续四年没有一个项目;有些乡镇领导一提上项目首先就想到麻烦,想到上访,想到问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部门从局部利益出发对上项目设障碍。我觉得这些都是目前上项目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我县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当时政府县长办公会定的所有收费一律减半征收,价格不能定的太高。但在操作过程中,有的收费单位一分钱也没有免。县政府定的事各个部门都敢顶,企业家的事就更不好办了。县督查考评办、监察局就经济适用住房收费减半政策没有落实问题要写一份调查报告,拿出处理意见。各相关部门一定要体谅企业的困难,教育好自己所属的干部,真心实意地为企业服务。

四是要立足于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和稳定的问题。上项目必然要引起矛盾。这些年,就是在矛盾中发展起来的。无论是搞工业项目、农业项目、城建项目、交通项目,还是社会公益项目,没有哪一个项目不是在矛盾中发展、走过来的,这一点我体会非常深刻。那么,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就是县乡领导干部面临的问题,也是企业家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将来《物权法》实施以后,特别是林改后,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严格依法办事。我用两件亲身经历的事来说明一下,一个是蓝山矿业项目要征几百亩地,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老百姓还是上访,等企业各种手续办完后,通过公安部门介入,问题很快就解决了。一个是垃圾场的问题,由于新批的垃圾场需要两年才能建成,所以在雅河巴家堡村临时租了一块地,可是往那倒垃圾的时候,当地老百姓不让,进行阻拦。当时警察、城管都去管,和当地老百姓对峙非常严重。老百姓提出污染问题,相关部门认为老百姓无理取闹,但对照相关法律规定一查,有些事情确实站不住脚,还有水质污染问题。最终县政府改变了原来的做法,给老百姓打水井,先解决吃水问题,然后通过协调逐步解决。所以能否化解矛盾,主要看乡镇和企业是不是依法办事,如果企业本身就存在问题,还要求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是不现实的。同时,应该看到一些企业在上项目过程中受到严重阻碍,老百姓说叫停就叫停,漫天要价,无理取闹。近期,要召开公、检、法、司四长会议,研究如何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问题。比如哨子河的案件,就是有四个老百姓在当中搅和,最后一查,收了多少钱等等细节全都清楚了。处理这类事是我们公、检、法、司义不容辞的责任。县委、县政府对凡是因为上项目引起的上访给予充分的理解。

五是要立足于服务企业的宗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企业提出的重点问题,比如土地、资金、电力、群众工作等问题,各单位都要帮助解决、安排好。本达铁矿涉及不到1亩地到现在都没有解决,我去过两次,都说马上解决,可是现在还没有解决。的政策并不宽松,不如瓦房店、庄河等地。所以要先舍后得,动迁1户企业固定拿多少,剩下得乡镇再补点。实际上并不是乡镇拿钱,而是企业拿钱,将来从税收中抵扣。我认为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收费审批上应该有个严格的确定,有的地方的做法很好,就是收费、审批一站制,统一定下来,限期三天办完,办不完的,监察局、考评办马上介入,只有制度没有跟踪督查肯定不行。关于资金问题涉及各个银行,要按照原来的承诺把资金问题解决好。鞍轮的问题是个大问题,前天帮助解决了9000万元,其它的资金也已经协商好。其它企业资金是哪个银行的,乡镇要积极协调。所有的乡镇和部门都要把企业上项目过程中涉及到的群众工作给做好。涉及到哪个部门的,特别涉及到公安部门要全力以赴支持企业。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县里现在正在搭建中小企业贷款平台,运用国家开行八项业务前移的优惠政策,利用抓三个县试点的机会把这件事解决好。

重点工业范文篇7

关键词:现代工业;生产管理;重点和难点

本文从现代工业生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入手,对现代工业生产的产品质量、生产安全、成本管控等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制约现代工业生产管理的因素,其中包含企业管理意识薄弱、制度体系不成熟以及员工素质较低等方面的影响。对提高工业生产管理效果的建议进行了完整总结,强调应该树立先进的管理意识、完善现有的制度体系、不断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通过研究和分析现代工业生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为现代工业生产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研究指导和支持。

一、现代工业生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1.产品质量问题突出。产品质量问题的出现,多数情况下都与员工的质量观念薄弱和质量意识不足有关。很多员工认为产品质量问题事不关己,每天完成固定的工作任务、相同的工作内容,会缺乏长远的工作目标。此外,部分产品最开始的设计环节存在问题也容易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最终出现。如果设计技术水平盲目调高,导致技术人员操作困难,反而容易使产品质量下降。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的质量也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如果材料和设备脱节,必然导致产品不符合规格要求,加之部分员工不规范的作业,也会严重阻碍产品质量的提升。

2.生产安全问题突出。部分企业不重视工业生产的安全问题,单一重视经济效益,减少了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很容易导致机械设备不合格作业,为企业埋下安全隐患。此外,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不到位也会导致安全生产实践水平下降。在企业的生产工作中,应当注重生产管理机构的不断完善,避免人员冗杂,以及缺乏生产经验和安全知识的员工参与生产。目前,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营竞争环境下,企业一旦片面追求资金成本的降低,就很容易引起技术革新水平降低,导致企业生产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不利于企业增加生产活力,进而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生产安全问题需要企业的不断关注和重视。

二、制约工业生产管理的因素

1.企业管理意识薄弱。一旦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薄弱,就很容易导致企业内部发展涉及到的各项事务受到影响。企业的管理者需要自觉的运用已有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知识来维护企业运行,通过合理科学同时符合企业实际的问题分析,来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发挥对实践的良好规划和指导作用,进而不断成为一种内在意识。企业管理者如果在制度存在漏洞时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很容易导致企业运营失调;如果不重视企业经营管理的安全性,很容易导致生产安全隐患增加。所以,需要企业将人才管理、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和竞争创新发展各方面充分考虑到位,形成全面科学的管理意识。

2.企业制度体系不成熟。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整体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纲要。所以需要借助生产管理规范和标准的引导力量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生产效率,维护良好的生产规律和氛围。但是,大部分的企业存在管理体系不成熟的问题,企业内部的各项经营决策没有良好的管理标准和指导,阻碍了企业的进步和健康发展。因此,应当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制定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并积极投入实践。在财务调查和统计等方面也应该关注工作的全面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管理来维护正常企业运行。3.企业员工素质较低。正是因为大部分企业的员工来源范围较广,整体的员工受教育程度较低,所以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无法保证。这些都是现代工业生产企业员工的最大特点。如果在员工培训期间的工作不到位,更加会导致员工综合素质降低。主要的员工素质低下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培训前期没有调查员工的个人意见,培训内容广泛但是没有明显的针对性,盲目依据热点设置课程,脱离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第二,没有制定较为系统的员工培训管理计划,导致培训课程不合理,进度不连贯,培训队伍建设混乱。

三、提高工业生产管理效果的建议

1.树立先进的管理意识。应当树立起先进的现代工业生产管理意识,做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协调配合。无论是管理阶层还是被管理阶层,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对于管理者而言,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个人的管理知识水平,充实自己的管理经验,革新管理意识,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还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安排管理工作内容,不断提升管理工作效率。被管理人员也不应该仅仅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被管理者也应该积极反馈意见和建议,对管理效果和管理实践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构建起可循环的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2.完善现有的制度体系。制度的完善是现代工业生产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础。应该遵循管理体系和管理知识标准要求,充分实现管理工作详细划分。对于人力资源、财务成本管控、设备维护、员工精神文化学习等多个不同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同时也应该制定完善的管理准则和管理标准,不可以局限于某一管理层面,忽视其他的管理内容之间的联系。而且,在长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研究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制度配合来达成管理部门整体统一,构建一个更加系统和完善的管理服务制度体系。

3.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现代工业生产管理团队建设的重点和重要方式就在于培训课程的开展,需要关注和重视构建良好的课程培训氛围,提升培训的员工满意程度,高标准、高要求的开展各项培训活动。应该积极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生产管理培训人员进行培训授课,提升培训指导的水平,加大对培训的整体课程内容制定和培训进度把握的关注程度,提升系统化水平,带动整体培训流程更加紧密。可以提前做好课程安排,避免出现培训混乱等问题。此外,培训方式也应该多种多样,可以积极鼓励员工进行自主学习,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工业生产管理效果应该树立先进的管理意识、完善现有的制度体系、不断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企业生产和整体运作的核心内容就是生产管理,生产管理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了物质基础,有利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做好经营决策。企业管理意识薄弱、制度体系不成熟以及员工素质较低等因素都不利于现代工业生产管理的发展。因此,应当树立先进的管理意识、完善现有的制度体系、不断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通过研究和分析现代工业生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为现代工业生产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研究指导和支持,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作者:刘薇 单位:中航工业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李永春.工业生产环境下现代手工生产的价值体现[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1,05:43-44.

[2]尤艳丽,闫换新.面向现代工业生产技术的物流工程实验室规划[J].商场现代化,2010,11:123.

[3]王小军.现代工业生产条件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1,21:291-292.

[4]彭乐峰.美学与工业技术结合的回顾与展望——浅谈审美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2,03:119-122.

重点工业范文篇8

工业中重点企业一般都是税源大户,是需要进行重点管理的纳税人,重点纳税人每年缴纳的税款数额在基层征管单位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目前,桥西区地税局共管理正常纳税人5117户,其中年纳税人5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123户,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共23户。2007年共入库各种税款81560万元,年纳税50万元重点税源纳税人共缴纳税款77277万元,占全局入库税款的94.7%,由此可以看出管理好重点税源纳税人对税收工作是重要性。如果重点税源户在税款入库上稍有差池,对我们的征管质量和税收收入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样加强工业中的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呢?通过认真的观察、体会和思考,笔者对如何加强重点税源管理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加强重点管理,确保工作到位

重点税源单位,必须让业务技能全面的税收管理员管理,这也符合税收管理员制度重点税源重点人员管理的要求。主要原因如下1.重点税源户管理的要求比较高,基层税源单位及其上级单位经常采集重点税源单位的各项相关数据,如果管理员的素质不够高,那么这些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各项管理的准确性,甚至可能造成管理政策不到位2.重点税源单位的经营范围大多不是单一行业,存在着多种经营项目同时并存的情况,而且经营中经常发生一些异常情况,比如发生处理固定资产的情况,或者工业企业发生的出租等情况,或者请相关人员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培训等等,这些通常都是涉税业务,此时,企业的财务人员可能会因为对税收政策的把握不准而向管理人员咨询,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回答相关业务问题,而不至于造成不好的后果和影响。

二、严格税收制度,明淅岗位职责

税收管理员制度是规范税收管理员行为的制度,是加强税源管理确保税收收入的有效措施,必须严格要求税收管理员管户与管事相结合,从纳税人的户籍管理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巡查巡管、发票管理、账簿管理、纳税评估、税源分析等进行掌握、分析、落实,且全部记载于税收管理员手册上,并要求真实、准确、全面、完整、清洁,所有的资料数据要与微机上的数据相符。要在税收管理员手册建立纳税人基本情况,对重点税源纳税人的基本情况更要根据它们的具体情况充实完善,比如,对火电发电企业要在管理员手册上记载标煤电耗和上网电价等基本生产内容。同时,建议在管理员手册上建立重点税源单位相关重点税源每月实现、入库税款的对比记录,让重点税源单位的纳税情况通过手册就能一目了然,有利于查看税源情况是实现相关情况与税款实现、入库情况的结合比对,从而更有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加强全程管理,搞好动态分析

对待重点税源纳税人,我们应该全程关注其税款的申报缴纳情况,实现管理与纳税服务的有机结合。如果可能的话,应该由税收管理员在纳税人进行纳税申报之前审核纳税人的相关纳税申报,因为税收管理人员对其税源情况和其他相关的基本情况最为了解,在纳税人申报之前审核纳税申报表,查看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履行了申报纳税义务,各项纳税申报附送的各类抵扣、列支凭证是否合法、真实、完整,纳税申报表、附送报表及项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适用的税目、税率及各项数字计算是否准确,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既能保证重点大额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又能避免纳税人一时的疏忽造成被罚后果,既服务了纳税人,同时又宣传了税法。

及时监控申报税款是否按时入库。现在申报手段多样,纳税人缴纳税款的手段也呈多样化趋势,比如现在各大型企业普遍采用的网上申报后委托银行实时扣款的方法,但是这样经常会发生税款入库不及时现象,就要求管理员实时注意其所申报的税款的情况,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了解情况,有利于保证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四、严格税源管理,提高征管水平。

税源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税收征管的质量,影响着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关系到税收调控功能的发挥。当前,应从“看得见、管得住、收得好”的税源管理要求出发,完善重点税源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要坚持分工协作的原理,把重点税源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分解,人人负责,个个努力,形成合力。按照对重点纳税人资料建档的标准进行,由税收管理员负责对重点税源纳税人综合资料和分户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纳税人档案,准确记录管户基本情况。

要狠抓对重点税源的即时监控管理。一要建立健全税源监控网络。根据纳税人的经济规模、行业特点,对年纳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的生产经营、税源等情况建立信息化监控网络,定期将企业申报信息、财务指标、产量变化等输入重点企业日常管理系统,为组织收入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决策支持。二要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分析。通过重点税源信息监控系统,密切关注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流向和税收入库状况,实现对重点税源户从纳税申报到入库的全程监督。管理人员要深入纳税人内部,详细调查,及时掌握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生产工艺流程、流水线生产情况、原材料采购情况、销售情况及物流、资金流信息,建立基础档案,运用科学的软件综合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和纳税能力,掌握经济税源变化的基本规律,全面预测税收收入变动趋势,形成一套比较完整、有利于税收计划管理的“税源档案”;牢牢把握税收收入的大头,确保收入及时入库和稳定增长。

提高科技信息运用手段。当今,信息步伐日新月异,信息是税收征管的耳线,在目前纳税人资金流难以得到有效控管,仅靠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信息又难以确保真实性的情况下,只有把纳税人放到行业和产业链中,全方位采集其货物流和部分资金流信息,结合企业自身提供的信息,如企业基础信息和纳税申报信息、行业信息、产业链信息,以及从行业主管部门、工商、银行、技术监督、海关、统计、审计等职能部门获得的第三方信息,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将这些外部信息与企业的纳税申报信息、一窗式管理信息相比对,剥茧抽丝寻找疑点和线索,从而加强对企业纳税申报信息的监控力度,最终提高对税源管理的监控手段。

五、完善纳税评估,确保管理质量

开展纳税评估是新时期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我们要不断挖掘企业纳税评估的深度,尤其是重点税源企业,增加税收收入。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纳税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选调一批思想作风优良、业务水平过硬的干部充实纳税评估工作岗位,坚持学习经常化、制度化,对他们进行统计分析、现代化网络技术等相关科学的专业培训,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充实纳税评估工作岗位,坚持学习经常化、制度化,对他们进行统计分析、现代化网络技术等相关科学的专业培训,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纳税评估方法。在加强案头分析,认真核实重点税源纳税人申报的各类信息和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突破就帐查帐的传统做法,通过实地盘点存货、核实纳税人单位产品的能耗、物耗以及工时定额等方法,查找纳税人产、供、销和进、销、存方面存在的问题,揭示纳税人的偷、逃税行为,提高管理质量。

六、加强日常巡查,保持信息敏感性

管理人员要经常到重点企业进行走访,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有时候单凭案头资料的审核并不能真正及时发祥存在的问题,所以,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到企业内部,与财务人员多交流,实地查看相应地生产或业务,试着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存在的相关涉税问题。

重点工业范文篇9

关键词: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公司治理

一、工业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特点

工业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及管理制度,将企业与各个组织单位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形式,制定企业的管理制度、岗位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制度,对工业企业进行制度规划、制约、调整和评价,提高数据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注重战略目标的实现,运用控制评价体系,执行动态企业管理制度,降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促进工业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建设内控体系,明确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环节,严格下发授权企业内控管理的审批制度,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可行性,将短期利益与长远目标有效的结合起来,保障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信息报告的质量,保证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工业企业的经营效率,使企业运营更加科学、合法,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提升公信力。

二、工业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逐渐引入内部控制管理理论体系,在内控体系的建设上经过不断改革、摸索、总结经验,最终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我国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容相对较多,环节繁琐,在工业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工业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有效实施,关键在于管理层对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我国部分工业企业管理层内控意识比较淡薄,认为内部控制管理仅仅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的,没有意识到内控与企业生产运营之间的重要关系,认为内部控制会限制自身的管理权限,因此,管理层在内控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既不主动参与,也不积极配合,阻碍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由于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导致无法有效领导基层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无法依照规章制度进行日常工作。

(二)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

工业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结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制约、管控,形式管理现象严重,权责不明确,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行。工业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经营管理者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追求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忽略长期发展,容易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工业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无法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内控体系的建设。

(三)内部控制执行力度较低

工业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之后,应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我国部分企业忽略了内部控制执行力的重要性,不按照制度流程执行任务,对于前期制定好的预算,在实施过程中只是走过场,各部门之间没有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缺乏有效沟通,使信息传递不对称,从而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工业企业内控系统建设的进程。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制度

工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制度,对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改正,往往到最后才知道偏离了决策期初的目标,没有实现动态监管,降低了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效率。部分工业企业内部控制的绩效考评机制不完善,对于违反制度的人员不能给予正确的处罚,无法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五)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我国工业企业比较重视事后的财务分析,对于风险预测管理缺乏重视,在工业企业扩展生产规模、提升销售业绩的过程中,无法有效识别、评估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不能准确抓住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的最佳时机。风险管理受决策者主观意愿影响较大,缺乏定量分析,影响风险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增加了资金管理风险,不利于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工业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

我国工业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存在许多问题,企业应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生产运营情况不断完善内控体系,加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审计监管,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和监控管制,规范风险管理。

(一)加强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

工业企业在内控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培养,定期让管理层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与学习,由管理层起到主导、宣传作用,将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下达到全体员工,企业各个部门要积极配合财务部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共同提升内控的运行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加强工业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组织参与政府等机构举行的内控知识讲座,通过交流总结经验,汲取对企业有利的信息,完善内控体系。

(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工业企业应合理规范、建设组织机构,明确企业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各自权责,建立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加强独立性。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企业应为管理者提高更优的激励措施,培养全局意识,注重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分散管理权限,由多位管理者共同参与企业重大决策,降低由一人决策失败或徇私舞弊带来的损失。完善工业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由独立的审计部门定期对管理者、财务部门及相关部门进行审计,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最终为企业内控体系建设营造一个良好、有利的运行环境。

(三)加强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工业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规划、制定之后,需要严格、有效的执行每项内控工作,明确工作的执行标准,按照内控流程进行每项任务,建立专业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部门,确保内控系统的有效实施,相关部门之间要及时沟通、传递信息,明确各自的工作管理职责,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相互管制、共同进取,提高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效率,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促进工业企业内控系统的快速、合理建设。

(四)完善监督、评价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会受到市场经济、政府和企业自身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使内控执行偏离期初预测,因此,企业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监督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资金使用是否符合预算规定,定期向上级报送数据,出现问题要及时发现、分析、解决,有效实施动态监管制度,提升管理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工业企业应对内部控制监督结果开展员工绩效考核评价工作,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出现问题寻找责任人并给予惩治,对于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应嘉奖、鼓励,做到奖罚分明,激励工业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工业企业在建设内控体系的过程中,应注重财务风险管理和经营风险管理,而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管理风险、资产损失风险等。企业在进行重大项目决策时,应加强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评估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风险的影响,做好风险的事前控制工作,准确的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加强风险定量分析,减少主观意愿决策,有效的提出防范措施,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四、结语

工业企业加强内控体系的建设是顺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其系统建立需要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奋斗、参与,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有效实施动态监管和绩效考评机制,提高工业企业的运营效率,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完善内控体系的建立,促进工业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国萍 单位:浙江绿萌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肖桂林.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探究[J].会计师,2016(06).

重点工业范文篇10

泡沫经济往往与实业空心化如影随形。日本“二十年增长型衰退”、亚洲金融危机,乃至美国金融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南欧五国”等一系列危机的形成,其背后都有经济泡沫化和经济空心化的踪影。“广场协定”之后,在西方贸易壁垒和汇率升值的严厉压制下,日本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制造业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严重侵蚀了企业利润,落入了所谓的“三明治陷阱(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两头受挤压)”。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在经济转型期追求GDP高速增长的思维惯性,在发展过程中忽略了过度投资和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风险,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日本土地资产总额达2389万亿日元,比1985年末增大1.4倍,所增大的1385万亿日元相当于当时GDP的三倍。资本在高利润驱使下,大举投资日本股市和楼市,急速吹大房地产经济泡沫直至导致经济失控。

而至今仍在持续发酵的美国金融危机,正是美国经济长期空心化所埋下的恶果。当前美国的生产结构是,以金融及相关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远大于一、二产业;而在价值结构上,金融资产不断膨胀,金融衍生产品是GDP的7倍,金融、房地产服务业创造的产值占美国GDP的比例由20世纪50年代的11.4%上升到2007年的20.66%。美国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则从1990年的24%下降到2007年的11.6%。而今,无论美国如何进行货币刺激政策,实体经济仍是一蹶不振。

值得警惕的是,中国当前也面临着经济泡沫化和实业空心化的潜在风险和巨大挑战。30多年来中国长期持续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要素红利、市场化改革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的巨大贡献。然而随着这三大红利的逐步衰减,中国主要依靠低成本优势的超高速增长逐渐回归常态,“大进大出”式的循环发展模式也似乎走到了尽头。从目前看来,这三大红利的衰减并未马上反映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上,却反映在近年来中国产业资本逐步流向资产领域和虚拟经济的现实上。

尽管中国制造业占GDP的48%,几乎占总体经济规模的半壁江山,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瓶颈,一方面出现了大量过剩产能,另一方面又出现产业空心化迹象。近年来温州热钱、温州炒房团响彻全国走向世界的背后,折射的正是温州正在遭遇产业空心化的现实。

温州私营企业都是从实业起家的,市场意识全国数一数二。然而近年来,技术创新的瓶颈和产业升级压力使得大量温州实业企业纷纷外迁,经济空心化的趋势日益严重。温州乃至浙江的投资不足问题非常突出。近十年来,浙江投资率增速一直低于8.6%的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全国达57%,浙江为44.0%。2009年全国为65%,而浙江是47%。同期,温州投资率始终徘徊在31%至37%之间,比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低13.6个百分点;投资增速比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低10.6个百分点,均居于末位。

温州仅仅是个缩影,近年来,由于红利的减少、劳动力、土地和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在供求不平衡推动下逐步回补,制造业行业利润率越来越薄,不仅靠实业起家的众多民企纷纷“逃离”实体经济,一些大型国企也不甘寂寞。据8月末的一项调查,在中国营业收入最高的500家民营企业中,有221家企业有意在未来三年投资于房地产行业,比例达44%。无独有偶,9月4日,2010中国企业500强出炉,共有36家以工程建筑业、房地产业为主业的企业入围,在国资委圈定地产主业16家央企中有11家进入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