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5:32:41

重点产业

重点产业范文篇1

一、选用适合的人才工作模式

当前我国地方推动人才发展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即城市化进程的人才工作模式、工业化进程的人才工作模式以及创新经济发展人才工作模式,不同工作模式的人才工作特征及内容都有所差异。河南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人才工作模式也相应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人才工作模式”跨入“创新经济发展进程的人才工作模式”的进程中。因此,建议河南省人才工作部门根据本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准确判断所处的人才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结合适度超前思路,采取与之匹配的人才开发和管理对策,增强人才工作的应需化水平和精细化程度,以人才工作差异化的方式实现人才引领创新、创新升级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正向循环”的区域发展之路。

二、加强基础性人才工作

1.开展产业人才统计和调研。一是建立产业人才统计和调研的常态化长效机制。构建以“职业”为主的人才统计新构架。制定人才分类目录,横向上以具体职业为分类,纵向上以人才实绩属性为分类,如国际顶尖人才、部级特优人才、河南级领军人才、省级拔尖人才等。二是在人才分类目录的基础上,建立形成需求提出、调查研究、问题剖析、对策建议、落实跟踪、成效评估的迭代人才统计和调研机制。三是抓紧对重点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开展单个产业的人才需求调研,以期全面精准把握单个产业的人才队伍情况,开展调研、摸清家底、对标查找优势和不足,实现精准施策。四是通过固化调研合作伙伴,每年开展重点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和产业紧缺人才目录的调研,通过几年调研数据的积累和成效追踪。2.实施产业人才大数据开发。加快河南产业人才大数据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完善,特别是重点产业紧缺和关键人才数据库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数据库对接河南社保系统、税务申报系统,及时获取新增人才、流失人才等信息,统计人才流动情况,对河南产业人才信息进行管理、流动记录、人才类型标记、查询统计等,实现人才信息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动态化人才管理,促进河南人才工作从“经验加感觉型”走向“数据加事实型”。3.优化产业人才政策。一是进一步优化产业人才政策,对河南重点产业的共性部分制定出台一份人才政策,并针对重点产业的产业特性再制定出台一份产业人才政策,与时俱进,迭代优化。二是探索研究对职位或岗位进行补助支持的管理办法,只对岗位进行补助支持,所聘人才包括存量人才、增量人才。聘什么人来担任支持岗位由用人单位说了算,只要符合条件即可给予支持,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三是加快开发网上人才信息申报系统,申报对象按申报程序将人才录入系统后,系统按照事先设定的申报规则在第一时间过滤出符合初审的备选人才信息,对不符合者也可将不符合的原因直接反馈给申报对象。

三、构建人才精准供需平台

1.构建人才需求动态监测机制。在河南重点产业建立人才需求监测点,制定人才需求监测点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以及监测信息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依托数据库技术和信息系统开展人才需求信息的输入、统计、分析、预测和查询检索,定期人才需求目录和指数。2.绘制人才供需分布图。绘制产业分布图、产业人才需求分布图、产业人才供给侧分布图及“豫籍”人才分布图,以便于企业在人才招募过程中提供精准招聘参考。3.培育重点产业人才储备池。根据河南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清单(目录),通过人才供给侧的战略合作机构,以政策支持的方式收储符合需求清单的人才,并根据重点产业人才的供需匹配度,向用人单位输出人才和项目。

四、进行人才精准培养

1.建立完善的产业人才培训模型及运作模式。这个模型包含下述几个步骤:确定产业的关键人才;建立关键人才的胜任素质模型和课程体系;对产业关键人才进行素质测评;依据测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素质提升;跟踪和检验培训效果。2.加强“豫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储备。依据产业人才培训模型及运作模式,对产业关键人才,由相关主管部门采取政府采购的模式,可委托专门机构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并鼓励和支持“豫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行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进修。3.加快构建合作式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与国内知名理工类院校合作,通过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等开展重点产业“高精尖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4.设立技师人才工作站。给予建站单位、技能导师经费等政策支持,以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传授技艺、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技能攻关等方面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推进河南重点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5.组建河南技能人才协会。依托协会组织开展“河南工匠”评选、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通过切磋技艺等在交流学习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

五、建立人才精准评价模式

1.改进“以实绩论英雄”的传统人才评价方式。注重把品德、能力和业绩作为人才评价的主要参考指标,建立完善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能力、业绩为依据的人才评价体系。2.丰富“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主体。着力构建以用人单位、企业、行业协会等为主体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用人单位和企业,让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和检验去引进和培养人才,政府在转变职能的同时,强化监督管理,制定奖惩规则和纠偏保障机制,同时,采用行政保障和政策兜底的纠偏机制避免人才因评价失误造成人才流失。3.构建“分层分类”的人才评价体系。针对人才具有类别性、专业性和层次性的显著特点及人才的职业特点、专业性质、层次类别等合理确定人才评价的标准和内容,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应突出市场实绩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应突出同行认可评价,技能人才应突出职业技艺评价。

六、开展人才精准服务保障工作

1.加强人才工作服务队伍建设。打造政府部门人才工作特派员和企业人才工作联络员紧密配合的“双员”人才工作机制,由1名特派员无缝对接若干名企业人才工作联络员,实施网格化管理,将人才服务全面覆盖到重点产业。2.在人才相对集聚的园区、乡镇和街道建设“人才发展基地”。发挥“人才发展基地”作用,开展宣讲创意、交换新知、探讨学术、实践创意、分享技术等创新交流活动;开展创业培训、项目路演、创投评估、项目洽谈、产品推介等创业对接活动;作为人才联络站点发挥人才家园作用,向优秀人才提供人文关怀;宣传推介人才各项优惠政策,开展人才信息寻访登记工作,并为优秀人才申办各项行政审批手续提供咨询服务等。3.加快培育人力资源服务业。出台专项鼓励扶持政策推进河南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行业建设和管理工作,引导河南人力资源服务业相关机构成立河南人力资源服务业协会,并依托协会,建立和完善行业服务标准,规范服务市场,提升服务质量。4.着力解决产业企业和外来人才最为关心的“子女就学”“住房安居”等需求问题。优化人才子女就学政策,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外来人才子女来河南省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优惠政策;通过安家补贴、购(租)房补助、人才周转房、人才公寓等形式,多渠道强化人才住房保障,同时建议对于新引进的人才,在使用住房公积金方面享受市民同等待遇。5.打造良好规范的用才用工环境。着力解决部分产业企业存在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超时用工等用工不规范行为,通过宣传指导、奖惩结合等方式,营造劳资和谐的人才发展环境。

七、精准建设人才工作品牌

1.促成人才的优化配置。通过营造人才优先发展良好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才政策在全国的知晓度,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杭州、成都、西安、武汉等人力资源聚集丰富的城市设立“豫籍”人才服务工作站,依托工作站开展政策宣传、招才揽才等。2.打造河南引才品牌。一方面在赴外揽才和参加国际性、区域性的重大人才交流活动时优先组织河南知名、有影响力的产业龙头企业组团参会,实现发挥名企群集效应,共同打造河南引才品牌;另一方面策划、举办“河南人才交流合作大会”,邀请河南人才战略合作伙伴、国内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高等院校、高职中职学校等人才供给侧单位参会,优先组织河南产业规模龙头企业的人才需求侧单位参会,通过校企合作交流、猎头与用人单位对接活动等让人才供需两侧机构充分对接、交流合作。同时,通过举办产业人才高峰论坛、行业专场人才交流会、创客路演等方式扩大河南人才工作品牌影响力。3.打造河南品牌。组织河南名企开展“河南名企名校行”“豫籍学子实践行”等活动,通过河南省情宣讲、人才政策解读等方式,提升河南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大力鼓励和支持“豫籍”学子“归巢”创新创业和名校外籍学子来河南省创新创业。

八、建设中原人才发展银行,广吸全球人才

重点产业范文篇2

一、六大重点文化产业基本现状

1、演艺接影视业(动漫产业)。目前只有3家,分别是影城有限公司、县娱乐有限公司和县娱乐有限公司。影城有限公司为2014年新增企业,1-9月主营收入300万元。娱乐有限公司1-9月主营收入4200万元,县娱乐有限公司1-9月主营收入4500万元。演艺接影视业总的主营收入为9000万元。

2、传媒业。传媒业共有企业12家。基本是经营文化传媒、广告装饰的企业。2013年主营收入为39200万元,2014年1-9月主营收入为31664万元。

3、文化旅游业。文化旅游业只有1家企业。即实业有限公司,2013年主营收入为5331万元,2014年1-9月主营收入为4310万元。

4、印刷复制业。印刷复制业共有企业11家,其中县印刷有限公司为规上企业,2013年主营收入为145197万元,2014年1-9月主营收入为117282万元。印刷复制业2013年总的主营收入为221000,2014年1-9月主营收入为178512万元。

5、文化制造业。文化制造业共有9家企业,基本上是文体用品制造和铅笔制造企业。其中,规上企业1家,为省县文化用品有限分司,2013年主营收入为193770万元,2014年1-9月主营收入为149058万元。文化制造业2013年总的主营收入为260179万元,2014年1-9月主营收入为200143万元。

6、工艺美术业。工艺美术业企业共有10家,基本上是工艺品制造和经营企业。工艺美术业2013年主营收入为32289万元,2014年1-9月主营收入为24839万元。

总体来看,全县文化产业在我县第三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六大重点文化产业的总量规模仍然偏小,技术含量仍然不高,全县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还比较滞后。

二、主要问题与薄弱环节

1、文化产业发展意识还不够强。目前,在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尚处于自发探索、各自为战的状况,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进行统一协调、统一指导。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尚没有上升到一定的战略高度,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文化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平台还未形成,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全县有相当一部分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或被拆除、被破坏,或遭遗弃,或处于待保护、开发利用状态,分散在各地单个的文化旅游景点没有连成线,形成片,串成链,导致了文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2、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县的文化企业大多为个体私营企业,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小,档次低,全县文化产业总值占GDP的比例过小,大型骨干龙头文化企业缺乏,没有形成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文化产品创新能力不强,文化产品质量档次、技术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

3、文化产业人才无法满足文化产业发展形势的需要。文化产业经营、策划、管理和科技人才缺乏,远远满足不了文化产业领域高科技迅速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担任正副组长并由文广、出版、发改、财政、统计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编制文化产业长期发展规划,每年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建立健全落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各项任务的工作机制和目标责任制。

2、落实国家文化产业税收扶持政策。要加紧研究出台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扶持等各类政策,落实国家文化产业税收扶持政策。一是落实税金减免政策。对宣传文化事业单位兴办的独立核算的企业经营单位,支出纳税确有困难的,经税务部门批准,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在一定的时间内免除演出、广播电视等行业的企业所得税。二是税利返还政策,即部分或全部返回纳税人上缴的税金和利润给纳税人或上级主管部门,用于发展文化产业。三是差别税率政策,即对不同种类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实行不同的税率,“盈征亏补”。实行倾斜的金融信贷政策。实行包括低息、无息、贴息等资助性信贷优惠政策,扶持文化原创和文化生产资料、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

重点产业范文篇3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目标;任务;重点布局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据工信部数据,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将超过16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9.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15.4%。新年伊始,我国各地两会陆续召开,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出炉,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数字经济等关键词频繁出现,各项重点任务相继提出,进一步呈现出以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闵三角和以西安、成都、武汉等为龙头的中西部地区各具特色集群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

1环渤海区域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能力

北京。围绕5G、半导体、车联网、区块链等领域,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开展战略协作和联合攻关,加快底层技术和通用技术突破。围绕量子、光电等领域,推动设立科学研究基金、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超前谋划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国际前沿技术研究。紧抓价值链调整机遇,实施制造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计划。以通用芯片、特色芯片制造为基础,以装备为依托,以设计为龙头,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链创新生态。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落实产业行动方案。推进以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为重点行业场景应用。推出“AI+医疗”“AI+政务”等一批应用场景,建设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天津。深入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专项,加快建设滨海新区科大讯飞北方“声谷”项目。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北京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打造国家基础软件创新中心。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行动,做强软件、集成电路等高端产业集群,培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区块链、5G等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突破100个,力争企业上云突破6000家。实施“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示范等工程。山东。培育数字产业生态,支持浪潮集团打造中国“算谷”。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建设海尔、浪潮两个部级“双跨”平台,争创国家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布局“新基建”,2020年内新开通5G基站4万个,建设省级区块链产业园区,加速在金融科技、电子政务等领域的场景应用。实施数字经济园区建设突破行动,支持建设50个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深入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培育轨道交通、动力装备、智能家电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布局8K超高清视频产业建设。打造医养结合示范省,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全力推进企业“上云用云”。河北。聚焦信息技术产业等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推进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数字河北建设,加快布局5G基站、物联网、IPv6等新型基础设施,促进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制定实施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加快雄安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辽宁。以智能制造等为主攻方向,布局建设一批国内顶尖的研发中心和制造业中心,谋划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一批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支持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100个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试点示范项目,促进工业2.0、工业3.0、工业4.0并联融合发展。

2长三角3省1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培育思路清晰

上海。全面实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一批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功能型研发转化平台。大力培育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创新基地、嘉定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市西软件信息园、闵行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西岸智慧谷等重要产业载体。推进5G网络市域全覆盖,建成有线无线双千兆宽带城市。基本建成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资源平台,完善“城市大脑”架构。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应用,实施智慧城市场景开放计划。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推动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创新。江苏。聚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物联网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大力发展“5G+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快5G通信网络和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浙江。培育发展数字安防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强集成电路、软件业,加快推进软件名城建设。超前布局量子信息、类脑芯片、第三代半导体、下一代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加快绍兴部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谋划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力争在役工业机器人累计突破10万台。加快推进“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连接5000万台工业设备,服务10万家以上工业企业。全力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大力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培育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改造。全面实施城市大脑、电子发票、移动支付之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5G基站5万个,实现县城以上全覆盖。安徽。大力推进国家实验室争创。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计划,建成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一期工程。超前布局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等产业,加快类脑芯片、第三代半导体等产业化步伐。加快建设合肥先进计算中心、未来技术综合研究基地、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推进合肥先进光源实验研究设施等预研。加快建设合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中国声谷”入园企业超千家、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创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0个,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6000台。

3广东及福建加快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着力提升制造业能级和水平,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做强做优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加快建设湛江巴斯夫、深圳华星光电11代线等项目。积极发展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力争推动40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稳步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年内新建5G基站4.8万个,力争实现地级以上市5G网络覆盖、基本实现珠三角中心城区连续覆盖。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完善4K/8K产业生态体系。支持云浮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智能传感、移动支付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区块链产业集聚区。福建。在数字产业、先进制造等领域,培育壮大新的主导产业,打造更多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工业互联网“十百千万”工程,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深化数字福建建设,高起点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区块链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专项行动,加快5G商用步伐,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4以西安、武汉、成都等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

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陕西。依托工业互联网拓展“智能+”,加大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领域攻关。加快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应用推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20户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加快建设咸阳新型显示产业园、汉中航空智慧新城,积极培育规模优势明显、产业链整合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西安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建设数字经济示范区,推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促进信息、软件、物联网、供应链等行业加快发展,支持西安、渭南供应链创新应用试点。实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卫星应用等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四川。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建设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基地。支持成都市以建设全球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和世界软件名城为目标,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网络6大重点领域,明确第三代半导体、网络视听、5G等18个主攻方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重庆。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发展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装备产品,推动机器人放量生产和数控机床提档升级。巩固提升“芯屏器核网”(芯片、液晶面板、智能终端、核心零部件、物联网)全产业链,打造万亿级智能产业集群。建设“云联数算用”(数字重庆云平台、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智能中枢核心能力平台、智能化应用场景)要素集群,集中力量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湖北。加快国家存储器基地二期、天马G6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依托3个部级创新中心,重点突破中高端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支持武汉打造全球智能终端高地。加快培育壮大以“芯屏端网”为重点的世界级产业集群。瞄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通信和智能网联汽车等细分领域,培植一批龙头企业,集聚更多第二总部和独角兽企业。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强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型通用技术引领带动。启动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促进汽车等重点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产业生态,加快IPv6规模化改造和5G商业应用。湖南。提升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规模和水平。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鼓励传统产业拓展“智能+”,创建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车间,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在人工智能、区块链、5G与大数据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打造以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为目标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5结语

重点产业范文篇4

上周五,县委常委会讨论和通过了重点产业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和领导小组的内部分工,讨论了办公室的机构组成人员和组织机构的设置,讨论了县级领导包项的具体分工,刚才又做了一点微调,同时,还讨论了重点产业、重点工作推进办公室的组织架构,以及办公室主任副主任人选。这次会议只是通过了这样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的构成,但是,就领导小组和办公机构如何开展工作,现在有些事情还需要进一步明晰,我觉得有必要开这样一个会进行动员和部署,如果好多事情不再进一步明确,大家在实际工作中会无所适从,特别是有些分工、有些任务、有些要求,大家可能掌握的还不是太清楚。通过今天这个会议,对我们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进行全面的启动。

一、要当成两件事来抓

一是要当成一件大事。这“四大产业”是我们未来要打造的主导产业,我们确定的重点项目,是今年我县牵动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项目,这几大办公室也是为推进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而设立的,这些工作如果要抓好了,我们年初的确定目标就很容易能够实现。或者说,我们承担的这些方面工作要是抓好了,我们今年工作量的80%也就完成了。就是说今天这些领导小组、这些组织机构,所承担的这些任务,所抓的这些工作,事关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我们各位领导、同志,包括下设机构领导成员,今年各项工作的头等大事。对你们来说,没有比这些事情再重要的了。大家一定要上升到这个高度,对我们承担的职责来认识。二是要当成自己工作中份内之事,因为在座的各位都有自己的分工,无论是县级领导,还是各部门都各有分工,这是在你们分工之外又加的一项工作任务,这样一项工作任务,你们不能认为这是额外的负担,这是你应该承担的任务。过去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想法,说我干哪行,就应该管哪行,不能有这样的思想意识。就是只要是组织上交给你的任务,就是你份内的事,无论让你做什么工作,都是你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不要认为这是给我工作上的加码,是我额外的负担,应该由其他人来做,不能这样去安排,大家一定不要有这样的思想,一定要把他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只要这个任务交给你了,就是你应该做的份内之事。

二、要承担好两大项任务

一是对外、对上争取项目和资金。过去我们成立这些组织架构,大家可能认为,我无非是抓这项工作落实,至于跑钱、跑项目,那是部门的事,特别是我们这几个办公室,某一个项目争取资金,比如说,樱桃谷肉鸭这个办公室,上面没有对口单位,应该谁来跑呢?应该扶贫办来跑、畜牧局来跑、农业局来跑。但是,你也得跑。我们的工作不是项目的事就是资金的事,风电开发也是跑项目的,樱桃谷肉鸭也需要跑资金。重点项目也好,重点工作也好,我们在座的领导小组成员和办公室的负责人,不要认为我们工作任务就是抓这个工作落实,怎么去推进,还有一项任务得跑钱,跑资金,不跑资金我们好多方面的设想可能就要落空了,不要等、攀、靠,把跑钱、跑项目的事完全的推到各个部门,包括我们县级领导也是这样,两个人管一个项目,跑资金的事可能都交给政府了,我就协助你干点别的,我看跑资金、跑项目的事也得去跑。比如说,二甲沟水库,不能永新自己去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去跑,办公室主任张丽君也得去跑,也得去跑项目、跑资金。就是我们包项目也好,办公室也好,跑资金、跑项目是一大任务。二是抓组织、推进和落实。这可能是最重要的,这个大家都很理解。组织、推进、落实,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个方面,而不是简单的协调,我要强调的是这条,比如,鸭业办就是协调几个部门去开展工作,那不行,凡是鸭业产业化推进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你们去推进落实。包括鸭舍建设、养殖户落实、孵化基地落实,各个方面都要去落实。不要把你这个部门看成简单的协调单位,综合协调,给领导整理整理情况,和部门搞搞衔接,不是这样简单的事。包括我们那些包重点项目的县级领导也是这样,就是一定要抓好工作落实。

三、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这两个关系,一是你现在承担的工作和你原来单位承担工作的关系。总的要求,还是以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的推进为主。当单位工作和你这项工作发生冲突时,以这方面为主。有些同志应该和原单位脱钩来抓这项工作。这次跟大家说的很明确了,兼职的要以这个为主,目前还有职务的在这工作的,要完全与本单位脱钩来抓这项工作。第二是领导包项和重点产业领导成员之间要处理好成员之间分工的关系。常委会上我已经说了。就“四大产业”而言,领导小组组长就是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四大产业的宏观决策、组织推进由组长负责。具体项目由分管的县级领导去牵头,但是,领导还是“四大产业”的主要领导,就是该向黄主席请示,该向苏主任请示,这一点需要明确。再一点,包项领导是两位同志,两位同志以一位同志为主,这一位同志就是县领导分工的那位领导为主,就是他具体去抓这项工作。那位同志呢是参与领导、参与决策、参与组织协调,就是协助他抓落实。当两位同志在决策方面各有各的意见的时候,还是请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来共同决定,否则容易造成不团结。这一点也希望大家注意,需要两个人处理好这个关系。咱们包项领导之间、“四大产业”领导小组成员之间一定要搞好配合,分工要是不明确就容易出现矛盾,出现矛盾也可能好化解,大家都是为了公事。

四、要建立两种机制

一是点评机制。每两个月听一次“四大产业”推进情况的汇报、几大办公室工作情况的汇报、县级领导包项情况的汇报,然后,进行点评。哪个产业组织、哪个办公室、哪个县级领导推进的力度大,工作成效好,通过这样的方式显现出来。去年,我们成立了很多组织,但是好多组织形同虚设,没有开展工作,至少是没有潜心研究这项工作,全身心的开展工作。今天为什么要开这么会,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组织成立了,但没发挥作用。好多领导也包项。但是没研究项目的事,还是人家分管战线领导在牵头去研究,所以这回两个月听一次,大家想想两个月之后你怎样向县委、县政府交差,这两个月你到底干了多少事?这里要明确就是一种点评的机制,要执行。点评的机制参加的人员一般情况是我们四个班头,我们四个班头来听大家都推进的怎么样。二是目标考评机制。就是把这些方面的工作作为今年评价领导干部的主要指标。到年终,该奖励的奖励,不想批评谁也不想惩罚谁,不奖励不表扬,我觉得就是批评就是惩罚。今年,我们准备开一个目标管理表彰奖励大会,对去年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要给予表彰奖励。现在已经初步拿出一个方案,获得部级荣誉的奖励5万元,获得省级荣誉的奖励3万元。还有我们的重点工作抓的好的也奖励,比如说,处理魏玺信访工作组、拆迁抓的好的、招商引资成效好的也奖励。这不是嘴上会气,大概我们得拿出一百多万来奖励。明年年初我们还这么办。我们好多单位就是因为做这方面的工作出了不少钱,单位出了不少钱,甚至个人垫钱。所以,对今年我们推进“四大产业”,22项重点项目等这些方面还要奖励,如果条件好的话,奖金额度还可以再大些。

五、要提供两个保障

重点产业范文篇5

关键词:湖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湖北通过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形成了合理完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由于全省发展的不平衡,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提升和改进。

一、湖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一)粮食生产持续稳定。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多次指出,“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1]“中国人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2]“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3]在2020年9月的湖南考察中,又再一次强调“要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稳步提升粮食产能”[4]。湖北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更是产粮大省,粮食生产的好坏关系着中国的粮食安全。全省始终坚持“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突出抓好全省的粮食生产。在外部冲击严重,内部干扰不断情况下,多年来粮食产量始终保持稳定。2019年全省粮食总产量2724.98万吨,位居全国第11名,连续7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粮食种植面积4608.60千公顷,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5]。为了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全省还以47个粮食主产县(市、区)为重点,到2020年将建成3570万亩高标准农田,亩平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6]。(二)特色农产品生产多点爆发。在稳住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生产特色农产品。按照“集成化技术、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建设、多元化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小龙虾的生产,小龙虾的年均产量80万吨以上。全国有一半的小龙虾供应都来自湖北。2019年全国小龙虾总产量达208.96万吨,其中湖北产量就达92.5万吨,稳居全国第一和中部第一[7]。大力发展其他特色农产品的生产。2019年,水产品总产量469.08万吨,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086.71万吨,位居中部前列。茶叶产量35.25万吨位居全国前列;园林水果(不含果用瓜)产量661.04万吨,增长明显。生猪出栏3189.24万头;牛出栏109.52万头;羊出栏615.93万只;家禽出笼59394.01万只;禽蛋产量•64•178.75万吨,都实现了比较快的增长[5]。(三)农业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坚持以工业理念、互联网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基本构建了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了农业与产品加工、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发展农业新产业业态,促成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通过内部结构调整优化,延长产业链条等形式,对传统农业种养殖方式、村庄生活设施等进行特色化建设。目前已经探索出创意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农事体验、文化传承、特色旅游村镇、生态保护等多种新型业态,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仅在2019年全省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约1.27亿人次,综合收入达434亿元[8]。

二、湖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农业从业者的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一些农业从业者的观念还需要转变。一是对传统种植技术方法的简单坚持。在一些农村地区,还有一些农业从业者对传统的种植技术,传统的种子等有一种简单地、盲目地坚持,不愿意接受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对新技术有一种排斥心理。二是对规模化经营的不放心。认为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了就会导致自己的利益受损,对统一经营也有一些误解。(二)少数地方行政命令干预过多。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9]但是在实际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官员为了追求所谓的工作效率,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行政干预过多,有的虽然事情最后办好,也误伤了农民群众的感情,但更多情况则是事情也没办好,和农民群众的关系也弄僵了。(三)一些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之所以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就是为了及时跟上市场需求的步伐,保持与市场需求同步对接,而不是与市场需求脱节。在过去,农业生产能力低下,粮食蔬菜肉类等农产品短缺的情况下,不存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问题。因为种什么养什么都不愁销路。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新机制不断实施,新技术不断涌现,农产品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随之而来的则是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则势在必行。但是在全省一些地方,仍有少数农户,对农业产业结构转型调整反应缓慢。表现在生产出的农产品普通产品多,初级产品多,滞销的产品多,精品少,高档品少,深加工的少,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造成了农户自身的损失和社会的损失,形成了双输的局面。

三、未来湖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关注重点

(一)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当前湖北全省的农业从业者的生产经营水平还比较低。这也是由当前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因为在中国从事农业是一个被动选择,绝大多数都不是主动选择的结果,没有入职门槛,也没有职业要求。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键是要加强培训。重点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技术培训。使农业从业者熟练掌握从事某项农业活动所必须的技能和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农业从业者的头脑。二是加强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农业也不仅是种植养殖就可以了,还需要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其实就是一个农业生产者经营者与市场主动对接的过程。培训要注重实效,不要走过场,摆花架子。争取做到每家每户至少有一个明白人,真正起到带头作用。(二)完善对农业的全方位服务。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农业分散经营的特点特别突出,湖北也不例外,特别是湖北省西部地区尤其明显。一家一户的经营,抗风险能力差,特别需要得到政府等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就需要政府牵头,做好农业的全程服务工作。一是农业生产前的服务。从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到最前沿的农业技术,都要掌握,并第一时间传达给广大农业从业者。二是农业生产中的服务。从田间的播种,仔畜的繁育,到生长期的培管,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牲畜的疾病的防治,都要做到统一行动,群防群治,提高效率。三是农业生产后的服务。在农作物成熟收获时节,要主动跑市场,为农产品找销路。或者是进行深加工,为农产品进行价值提升服务。(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要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的农业经营者联系在一起,这样才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根据湖北当前的情况,可以实施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多种有效的形式。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突出绿色品牌和农产品加工转化,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对乡村集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产业化发展。通过公司、合作社等重点龙头的带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环境都是标准的公共产品。而公共产品也只有政府提供才最有效率[10]。当前在湖北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农业是最薄弱的环节,而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环境又是薄弱环节中的薄弱环节。当前,全省上下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契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城市反哺农村为突破口,完善农田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为全省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岳富荣,孟海鹰,祝大伟,李家鼎.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N].人民日报,2020-07-26(01).

[2]张晓松.感慨北大荒的沧桑巨变“了不起”[EB/OL]

[3]李继明.在乡村振兴中扛稳粮食安全重任[N].河南日报(农村版),2019-12-24(05).

[4]新华社记者.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鼓舞信心激励担当新[N].成都日报,2020-09-20(01).

[5]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湖北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6]田悦.湖北将建成3570万亩高标准农田[EB/OL].

[7]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2020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全文[EB/OL].

[8]胡琼瑶,郭会兵.湖北省乡村休闲游综合收入达434亿元[EB/OL].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重点产业范文篇6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进一步增强做好沿黄沿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沿黄沿线规划实施以来,我市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不断强化沿黄沿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和各级各类园区的规划指导,重点园区发展思路日益清晰,主要表现在:一是规划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目前,已经完成3个重点园区的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准入标准的编制工作,今天又讨论研究了园区管理办法。二是重点园区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力度,三大园区初具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大项目与日俱增。卓资伊东氯碱化工、欧美味精及玉米,兴和瑞盛石墨、丰镇成丰不锈钢、察哈尔园区佳辉硅化工等一批几十亿元以上的大项目相继落地。目前全市3个自治区级重点园区45项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已开复工44项,开复工率98%。其中,26项续建项目全部复工,1—10月份完成投资45.2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4.4%;19项新建项目开工18项,完成投资24.5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2%。集宁现代物流园区和综合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累计完成投资15.3亿元。三是园区产业层次不断提高。全市氟化工、石墨化工、硅化工产业向纵深发展,产业升级换代步伐加快。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落实好自治区西部盟市经济工作座谈会和沿黄沿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协调领导小组第四次工作会议精神,有效破解重点园区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今年自治区交付的任务繁重,时间紧迫,这就要求各有关旗县和部门抓住今年最后一个月的时间,积极谋划好明年的各项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全力推进沿黄沿线经济带及重点园区产业的发展。

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推动园区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推进沿黄沿线经济带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是自治区西部经济区的重要任务。要借助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所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园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充分发挥园区的规模效益。

(一)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切实解决园区产业布局分散和同质同构问题。截止目前,列入自治区级的我市3个重点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都已编制完成,并及时上报自治区等待批复。在此期间,各重点园区要严格按照自治区沿黄沿线经济带规划确定的产业布局,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抓紧开展园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严格按照规划的定位选招、实施项目,确保园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要重点摆布好产业布局,强化交流协作,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共同发展。其它10个市级重点园区要结合各地实际,尽快编制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切实避免产业趋同、同质同构。

(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切实推进产业延伸升级步伐。我市工业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层次较低,这就需要我们深层次研究和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大力优化工业项目结构,推动资源型产业延伸升级。要加快电力、能源、氟化工、硅化工、电石化工产业升级步伐,氟化工产业要向纵深精细化方向发展,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氟化工产业基地,力争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的试点工程;电石化工要大力发展PVA、PVC、PVB、氯丁橡胶等产品,不断延伸产业层次,提高产品档次;硅化工要加快开发硅晶材料和有机硅下游产品,着力打造硅化工集群。要积极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引进市场导向型产业,促进非资源型产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层次提升。

(三)合理布局入园项目,切实加快各级各类园区的节能减排步伐。要紧紧围绕规划确定的产业,合理布局园区项目。项目的选择必须符合“四优先、四不要”,即:高新技术项目优先、支柱产业项目优先、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优先,低消耗高附加值项目优先;高污染、高危行业项目坚决不要,重复建设项目坚决不要,科技含量低的项目坚决不要,投资没有达到标准规模的项目不要。就像潘主席讲的,明年3月自治区将继续举办香港招商周活动,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做好项目编制和各项准备工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力争把我市3个重点园区打造成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各地要结合前不久市政府下达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按照近期自治区节能督查组和国家节能减排检查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提高入园项目的节能减排准入门槛,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把三大园区建成节能减排的示范园区。

三、加快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进度,着力构筑园区经济新的投资增长点

一是要提前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拟对自治区沿黄沿线经济带的产业发展给予连续五年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因此,我市自治区级3个重点园区和10个市级重点园区,要按照各地产业发展规划,尽快提出明年续建、新开工项目的前期工作计划。要重点围绕资源型产业延伸加工、非资源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目标,认真策划一批重大项目,提前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和相关前期工作,适时组织上报国家、自治区备案、核准。各个重点园区的环评工作务于明年一季度完成。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我市项目信息平台与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实现了链接,各地要立足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按照优化投资结构、提升项目品位的思路,借助北京市对口帮扶的有利契机,积极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战略,以大企业的入园发展,带动一批关联的“专、优、特、精”中小企业入驻园区,确保2012年全市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不低于200个,总投资不低于200亿元。同时要依托园区建设,加快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首钢集团、江苏沙钢等大型企业集团开展合作。三是要加强项目调度。要定期不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对续建项目和已开工项目,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日竣工运营;对拟开工的重点项目,要尽快完善前期手续,落实建设条件,确保早日开工。

在积极谋划项目储备和做好前期工作的同时,要举全市之力抓好大项目建设。要按照我市三大动力以投资为主、三大产业以工业为主、抓工业以大项目为主的发展战略,重点抓好百亿元以上企业和园区的培育和发展,着力构筑园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各旗县市区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好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利用三年时间把10个市级工业园区培育成增加值达到50亿元以上的重点园区。今年我市自治区级三大园区中已有丰镇氟化工业销售收入完成百亿元以上,力争到2013年,将察右后旗建材化工园区、卓资旗下营工业园区建设成为营业收入达百亿元的园区。“十二五”时期,重点培育5户销售收入、5个营业收入达百亿元的企业和重点园区。

要全力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交通优势,继续抓好集宁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将其打造成以总部经济、能源矿产和农畜产品加工仓储为主的物流集散中心。加速推进综合物流产业园建设步伐,到2013年,争取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煤炭交易中心,实现煤炭运销量达到1亿吨以上、销售收入500亿元、税收40亿元、3万人稳定就业的煤炭物流产业目标。

四、创新思路、强化服务,着力解决园区规划实施中的瓶颈问题

从今年全市重点项目落地情况来看,入园重点项目数量少,特别是新开工项目严重不足,要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必须着力化解项目审批和土地、用水、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是全力配合上级部门抓好重大项目的审批。各旗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各地项目建设的实际出发,积极抓好与国家和自治区相关规划的有效衔接。当前,要按照自治区要求,就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大力推进丰镇2×100万千瓦、京能集宁2×35万千瓦热电、兴和华电2×100万千瓦、凉城2×66万千瓦超临界火电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争取协调自治区尽快上报国家核准批复。二是优化土地供应。自治区预下达我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十分有限,但部分企业圈占土地、围而不建现象严重,多数企业预留二期、三期项目用地,土地资源未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利用。各旗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在积极争取国家用地指标的同时,加大未利用土地的使用率,优先满足自治区级重点工业园区内的项目建设用地,禁止圈地占地;对两年以上未开工的用地项目要加大清理力度;对未利用的预留用地要收回重新分配;要加强对项目用地规模的论证,严格控制预留用地,切实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三是切实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我市属于水资源匮乏地区,要妥善处理好生产、生活用水和生态绿化用水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工业用水上,决不能谋求超采地下水来发展工业。市水利局要尽快拿出水资源论证结果,会同旗县研究出台沿黄沿线重点工业园区供水配置方案,细化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年度供水方案。要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农业用水的负增长,保证城镇、工业用水的正增长,实现我市用水总量的零增长或微增长。同时,要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用水企业进行节水改造,厉行节约用水政策。四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今年以来,中央为应对通胀压力,采取了一系列货币紧缩的政策,预计短期内不会改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的活力,采取多种方法措施,把本地的民间资本投放到项目投资中去。要积极加强银企合作,争取银信部门对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

五、加强领导、健全考评体系,着力完善沿黄沿线经济带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要进一步加强对沿黄沿线经济带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市直各有关部门和重点园区要通力协作,互相配合,尽快研究制定园区合作共建管理办法,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措施上要加大力度,落实上要不打折扣,促进沿黄沿线产业带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按照自治区沿黄沿线考核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市经信委、商务局要分别拿出园区考核管理办法,年终进行严格考核。要强化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我市考核评价体系,落实项目建设考核和奖惩机制。市沿黄沿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尽快对自治区提出的七大类20项考核指标进行自查,逐项准备考核材料,并按时限要求逐级上报。市里适时对重点园区的投资和项目建设进行跟踪监测,及时通报规划落实和项目建设进度,加强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

二是进一步理顺关系,切实强化园区管理。对今天会上讨论研究的园区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市经信委要充分吸收各地和各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尽快报市政府审定后下发。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今后工业园区重点项目的统计、调度及日常工作由市经信委管理,自治区级3个重点园区的建设情况在报市经信委的同时,要抄报市发改委。

重点产业范文篇7

为认真做好我县的产业招商工作,切实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抓好重点产业、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的工作部署,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着眼发展全局,紧盯目标抓项目,科学规划抓项目,聚焦要素抓项目,切实提高我县开放型经济工作整体水平。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五个”,实现进位赶超的战略部署,明确重点招商产业、明确招商主攻地区、明确重点招商对象、明确阶段招商目标、明确督查通报制度,积极承接国际及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努力引进一批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做大产业规模,力争用2-3年的时间,实现招商引资的新跨越和对外开放的新突破,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

二、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

根据我县的实际,结合我县产业发展的特点,全县目前确定重点抓好工业项目、农业产业、旅游开发、社会事业、市政建设、商贸物流等六个产业(方面)为重点招商领域。

三、招商主攻方向和地区及责任分工

1、工业项目招商:充分利用我县电力能源充沛的良好条件大力发展电力能源产业,重点围绕太阳能硅料、太阳能电池和组件、锂电池、非晶薄膜、LIGS薄膜上下游产品及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开展招商;围绕电解铜箔、高档电解铜板等精深铜加工等用铜延伸产业链开展招商;围绕新型墙体材料、工业陶瓷、卫生陶瓷等开展招商;围绕汽摩零部件的配套生产开展招商;依靠我县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服装鞋帽、电力元器件组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开展招商;依托我县原有的医药企业和技术工人优势,围绕生物制药、医药中间体、临床常用药等行业进行重点招商。

工业项目招商,境外主攻、等地区;国内主攻、、等地。

2、农业产业化:重点围绕粮食、水产、畜牧等农产品资源开展招商。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科学规模化的立体养殖,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实现产业化。培育一批全省一流的农业基地品牌,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境外主攻、等国家和地区;国内主攻、、、等地。

3、旅游业:重点围绕生态旅游、忠臣庙等历史名胜开发、李梅岭等重点景区和瑞洪区位优势开展招商活动。重点抓好康山大堤渔业休闲观光长廊、昌万公路休闲综合农庄建设,瑞洪旅游休闲整体开发项目建设。境外主攻、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国内主攻、、等地。

4、商贸物流业:制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等,鼓励国内外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在我县设立总部经济,重点围绕交通运输物流、大型商贸和农副产品、汽贸,家俱、建材等专业市场项目开展招商活动。主攻、、、、等商贸物流业发达地区。

5、社会事业:优化网点布局,合理配置资源。以市场经营手段吸引和聚集国内外,实施民生优先战略,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促进文卫升级和经济的深度融合,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主攻、、。

6、市政建设:高效能经营城市。坚持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来经营,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企业开发、市场经营”的理念,吸引和聚集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主攻、、、。

四、责任分工

1、工业项目招商:

2、农业产业化:

3、旅游业:组长:

4、商贸物流业:

5、社会事业:

6、市政建设:

五、组织实施和工作要求

重点产业(领域)招商,坚持县乡联动,以县直职能部门为主,“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主要采取专题推介与小分队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相结合等方式,以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产业(领域)招商引资的支持力度,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产业招商工作,把重点产业招商作为抓项目、促发展的重要举措,实行“一把手”负总责。要求各牵头单位、成员单位都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做到定期研究产业招商工作,调度招商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产业招商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2、抓紧制定各重点产业(领域)招商工作方案。各牵头单位要会同成员单位,尽快制定产业招商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求明确年度招商任务和招商项目,确定主攻对接的招商对象、招商方式和全年在境内外开展的招商活动(时间、地点、规模),落实招商人员及相关职责。重点产业招商工作方案要求2011年9月15日前报县开放办。

3、明确目标,加强考核调度工作。今年,工业上要引进8个以上固投在3000万元以上的入园工业项目,农业产业、旅游业、市政建设、社会事业要引进县外资金3亿元以上,商贸物流要求引进商贸物流税收3600万以上。

县开放办要加强考核调度工作,实行“每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年终总考核”制度,同时要求每季调度时,由县主要领导听取担任组长的县领导汇报招商进展情况。

4、聚集各方力量,实现合力招商。各单位要做好产业招商的服务工作,依法依规优先解决产业招商项目的用地、环评、融资、招工等问题;县商务局要深入了解、全面掌握我县确定的相关重点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情况,寻找企业对接并把有关信息反馈给牵头、成员单位,促进产业招商;要充分发挥省外同乡会的影响力和中介作用,引导籍企业家回干创业,带动更多的外地客商来干投资,实现以商招商,发展重点产业。

5、县财政安排产业招商工作经费,具体数额将根据各小组的招商业绩研究决定。

第二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十月五日全县领导干部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着力营造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巩固和扩大招商引资成果。经研究决定开展“招商引资百日冲刺”活动,动员各乡镇场、各产业招商小组迅速投入到“百日冲刺”活动中来,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争做贡献,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全面贯彻落实全县领导干部会议和县委郑光泉书记九月三日在全县开放型经济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精神,强化“三种意识”、突出“五个重点”、明确“五种方法”,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二、总体目标

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招商指标任务。

三、活动时间

2012年10月至12月。

四、主要措施

(一)强化招商意识,完善招商队伍建设

认真开展“招商引资百日冲刺”活动,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既是任务更是出路的意识;强化招商引资是头号工程,一把手工程的意识;强化招商引资是实现梦想,创造奇迹的意识。充分认识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将此项工作摆在全年总体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形成招商引资工作人人有责,招商引资成果人人共享的共识。

(二)创新招商方式,增强项目引进实效

突出工业、农业、社会事业、市政建设、旅游业和商贸物流等六个重点产业招商;突出新能源、新型建材、有色金属深加工等重点项目;突出、、等重点招商区域;突出成功乡友、国内500强、产业递度转移等重点客商;突出提高已落户客商的服务质量,充分发挥以商招商的巨大作用。做到一手抓内部管理,一手抓对外开放,完善园区招商平台,切实提高引资实效。

重点产业范文篇8

一、目标任务

聚焦“3+4+5”产业集群,着力抓大项目、大抓项目,力争全市新引进总投资超5000万元合同项目48个以上,合同项目当年开工率达60%以上,产业集群项目占合同项目总数60%以上(详见附件1)。

二、重要活动安排

由各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制定《重点产业集群招商路径》,确定重点招商方向和潜在目标企业,明确落地园区,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招商推介和项目对接活动(详见附件2)。

三、主要招商举措

1.深化“一把手”招商。各单位“一把手”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带头走出去招商,主动对接项目,大力推动重点招商项目落地。年内力争新引进总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产业招商项目1个以上。

2.坚持部门联动招商。由各产业集群责任单位牵头,统筹资源,科学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信息共享,积极推进联动招商。每季度至少开展专题联动招商1场以上,活动方案和总结报市招商服务中心备案。

3.积极推动以商招商。加强与本地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定期会商,梳理其供应链短板和发展方向,确定重点招商方向和潜在目标企业,绘制“产业招商地图”,精准谋划一批针对性强、落地快、质量高的招商项目,开展“一对一”精准招商、以商引商。

4.持续开展回归招商。各单位要加强与异地商会、“招商专员”的联动,充分发挥招商小分队的作用,精准对接在外乡贤中的行业龙头,营造重乡贤、聚乡情的浓厚回归氛围,力争每个乡(镇)、街道引进标志性回归经济项目2个以上。

5.加大闲置资源招商。梳理市各类闲置资产和园区闲置土地厂房、僵尸企业,加大低效用地再开发力度,开展楼宇经济、平台经济、总部经济招商,实施“腾笼引凤”,提升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亩产效益。

四、工作保障

1.实现重点项目闭环管理。对重要来宾实行报备管理,建立重要来宾数据库。对重大招商项目实行“专班推进、挂图作战、清单管理”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即由产业集群分管市领导牵头组成工作推进专班,由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制定项目落地流程图,并每月组织协调会,会商项目落地情况,实行清单管理。重大问题及时提请市主要领导协调。

重点产业范文篇9

一、我县工商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情况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率领全县人民凝心聚力抓发展,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等各项战略,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和调度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项目建设规模成倍增加,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区域综合承载能力,强化全县产业发展基础,拉动全县经济即期增长和积蓄发展后劲,加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重点项目建设规模日益扩大,重要性更加突出。如“十二五”以来,我县工商产业共累计实施项目建设45个,完成投资64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20%,年均增长46.2%,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3%,保证了GDP13.1%的平均增长速度。三年来,年均工商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超过了50%,人均投资赶超到全市的平均水平。

2、摸索积累一定经验,化解了各种新问题。随着重点项目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建立起市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各项目主管部门和单位、项目单位三级组织管理体系,以及市领导挂帅推进、目标任务分解、定期调度例会、开调度单整改等成体系的调度推进机制,重点项目建设的管理得到有效加强和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管理力度进步加强。但同时,重点项目建设建设也是焦点难点问题和矛盾多发地、集中地,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及其他综合承载压力加剧,尤其是重点项目一些土地、资金等要素获取的难度也同样加大。

3、项目推进机制激发了新的活力。创新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分行业、产业组建了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领导与部门包抓责任制,每个项目各有一位县级领导同志挂帅,主要依托一个部门成立,多个相关部门参加,以这种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指挥机构,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实行大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责任制和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20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县级重点项目,对在建项目、拟新开工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协调服务,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有效地整合领导力量、工作力量,加大了推进力度。一批新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县,其中,龙源风电项目、六万吨铸铁配件项目、三十万吨过磷酸钙项目建设。1-6月份,全县工商新开工项目1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9个。完成投资15.9亿元,完成年计划49%,为近几年进度最快的一年。

4、项目建设的思路呈现新的时代特征。一是标准更加务实。紧紧围绕推进富民强县、建设幸福县这一目标,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我县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最终实现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的“双增加”,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凡国家产业政策禁止的项目、环评不过关的项目坚决不上,凡“赔钱赚吆喝”的事坚决不办。二是方式更加灵活有效。在科学进行产业规划、项目策划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新的全球产业转移、资本流动规律,积极开展双争取活动,组织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整合部门、企业、园区的资源,建立专业招商队伍,开展专业招商;选择重点地区和城市,有针对性地开展“蹲点招商”、“敲门招商”,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如,今年西洽会“双对接”活动,共对接项目6个,投资总额19亿元。三是企业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注重以商招商、以项目招商,引导鼓励支持企业通过股权转让、资产重组、购并联合、技术引进等多种方式,与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进行合资合作,既引进了新的技术、新的资金,又促进了现有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效益提高。如,三合磁铁选矿技改项目达产后,将成为我县铁原料第一大生产基地。中苑黄金采选项目、石材产业园建成投产,将成为目前西北技术领先的技术研制中心和出口基地。

5、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聚集度实现新的提升。成立的项目包抓责任制和考核体系,既是一种领导方式和推进机制,更是推进产业招商,提升产业聚集度的重要举措。坚持把上大项目与培强产业结合起来,无论是原有企业通过内部挖潜、横向联合、技术改造、战略合作等多种途径上项目,还是新引进项目,都重点围绕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的集群发展,做强做大优势产业,促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对于打造工业、商贸产业高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必将产生重大促进作用。

6、项目建设为加快富民强县进程起到新的推动作用。全县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强力推进,既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又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还增强了持续发展的后劲,有力地促进了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工商产业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策划储备不足。突出表现为部门对项目策划储备工作不重视、不主动、不细致,很少提前3-5年对中长期储备项目进行策划、筛选、论证。从“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储备情况看,虽然在全县范围内已经开展了两轮“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的提报工作,但目前汇总的策划储备重大项目只有23项、投资仅35亿元,与测算的“十二五”期间300亿元投资规模有较大差距。从争取中央和省市投资项目情况看,不少时候是我们及时了解到了国家、省市扶持政策,但由于项目策划储备工作不充分,手头没有项目或者没有成熟的项目,只能临时拼项目、找项目,往往在短时间内拿不出符合要求的项目(包括项目的规划论证、可行性研究、审批立项等具体材料),而无法获得上级资金扶持。

(二)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够。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够。部分列入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项目因在项目选址、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建设条件落实、资金筹集等方面的研究不深入,致使项目列入计划后因无法实施而取消投资计划。二是项目设计深度不够。初步设计时对项目建设条件、使用功能、整体效果等方面考虑不周全,对主要建设内容、工程量清单等测算不准确,造成工程开工后设计变更、工程量变更过多。三是项目概算编制不全面不细致。部分项目在编制投资概算时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发展中仍只考虑了工程建设费用,而土地补偿、拆迁等费用未计入投资概算。一方面是超概算问题时有发生。

(三)项目建设管理监督“多位一体”。主要表现为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责权不明晰,这点在我县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中尤为明显。在多个领域存在着项目建设、监督、管理“三位一体”的现象,这些单位既是项目建设单位,同时也是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督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教练员、运动员,项目监督管理质量受到影响。

(四)项目后期管理相对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少数项目竣工验收后移交不及时。二是少数项目竣工验收后结算不及时。三是项目投入使用后未开展后评价。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运营一段时间使用后,全面评价项目实施后的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经验与教训等,是不断总结提高政府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决定政府投资充分发挥效益的关键。目前我县各类项目都还没有开展这项工作。

(五)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要素制约方面,一是土地制约。突出表现为土地指标严重不足,土地审批流程和审批时间过长。二是资金制约。我县项目多元化融资渠道还没有形成,项目融资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项目融资难度加大,小企业及新建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尤为突出。环境制约方面,另外,项目前期工作周期过长也是制约因素之一,一方面是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本身就相对复杂,项目建设申请办理立项审批、规划许可、土地征用、土地权属登记、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手续,涉及规划、国土、建设、发改、环保、消防等多个部门;另一方面是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衔接、协调配合不够和项目建设单位不了解手续办理常程序的主观原因,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甚至出现项目手续不全即开工建设的现象。

三、工商产业项目工作对策与建议

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座谈考察和讨论分析等,调研组同志共同认为,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针对当前日益扩大的管理规模、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等原因,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重视不够之处,应该有序梳理逐一加强和完善。从当前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的角度上看,初步提出以下三个需要突出重视及解决的重点及难点方面的问题。

1、必须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推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培植财源、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能够引进大量资金,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最终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因此,要充分认识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不断推进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的突破。一是继续强化项目带动战略。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没有项目就没有后劲,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大项目大发展,好项目快发展,没有大项目、好项目,可持续发展就要大打折扣;项目不落地,再好的规划和蓝图都是水中望月。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把推进项目建设和加快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不断扩大投资,改善民生,增强发展后劲,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切实加强项目策划储备。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充分考虑平阴发展实际,既要重点谋划和储备一批具有资源、区位等传统产业项目,又要“无中生有”,抓紧提报一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高新技术和现代新兴产业项目;要着眼于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谋划一批社会公益事业和民生项目。对条件成熟、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要聘请县内外知名专家组建工程咨询专家库,评估论证项目规划建设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提高重点项目策划的水平与质量,并协调争取进入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规划盘子,以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支持,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连续增长。建议设立重点项目策划基金,主要用于重大项目的规划论证、规划可研编制、资金争取等必须把加强组织领导和机制建设作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坚实保障。一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完善指挥部的领导体制,实现行政推动和市场主体的有机结合,是推进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有效组织手段,也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有效体制机制。要继续坚持领导小组领导、县政府主抓、指挥部推进的工作机制,并在实践中加以调整、完善和改进,实现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统一指挥、协调沟通、高效运转,确保工作的实效。二是切实明确落实责任。要进一步明确各指挥部的职能定位和工作任务,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落实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参与包保的领导同志要按照责任分工,深入项目单位进行督导,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各责任部门单位要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方位、全过程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强调度考核。及时召开各种形式的调度会,跟踪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协调解决,确保工作有序推进。把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纳入科学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衡量各级各部门工作业绩和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

3、健全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落实“县级领导包挂”责任机制,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个指挥部、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协调服务机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报告通报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严工,对未开工项目抓督查,推进项目开工,对意向项目抓跟踪,使项目尽快落实。不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一是准确把握宏观环境。有关部门要认真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对投资政策的前瞻性分析和研究,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二是创造良好微观环境。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城乡规划、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市场准入条件要求的新上项目,要简化程序,及时办理,保障项目尽快开工。三是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要着眼长远,完善规划,加快水、电、路、绿化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招商引资的优惠措施,为入园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软硬件条件和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格项目建设监控机制,对开工项目抓进度,保证如期完成。

必须把创新方式方法作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要拓宽眼界,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既注重引投资数额大的大项目,也重视引进成长性好的科技型小项目;既抓好内资项目,也抓好利用外资的项目,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一方面积极“走出去”,主动出击,上门招商;另一方面,要坚持“请进来”,邀请外地有投资意向的客商来实地考察参观,增进了解,扩大合作。要鼓励本地企业结合实际,通过内部挖潜、横向联合上项目、技术改造上项目、扩大规模上项目、装备提升上项目等多种途径,着力推进产业链的延伸发展,产业集群的集聚膨胀。要充分利用日常招商工作积累的信息资源,积极为本地企业牵线搭桥,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形成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坚持集中、集约、高效的原则,把园区建设成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的主阵地,科学规划,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承载能力,形成产业发展的集群效益。

重点产业范文篇10

(一)工作目标:全市区域内粮食企业完成粮油食品加工总量6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同比分别增长10%以上;重点扶持现有的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11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膨胀。年内龙头企业粮油加工总量、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以上;全市放心粮油食品销售量达到10万吨,“放心粮油食品销售店”发展到50家以上,早餐车达到350部;大力发展粮食订单,全市粮食企业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到25万亩,带动农民增收1000万元。

(二)工作措施

1.培植粮食龙头企业,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重点扶持现有的12个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加快膨胀发展。年内,力争已纳入第一、二批国家粮食局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重点支持的粮油产业化企业通过重新审定。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争取纳入第三批重点支持粮油产业化企业名单内。年内,全市区域内龙头企业粮油加工总量、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以上。

2.转换经营机制,做活粮食购销。进一步调整经营思路与策略,找准切入点,谋求解决和突破粮食企业与农户的衔接,凝聚粮商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一批新的经营项目和突出产业特色的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掌控粮源为抓手,改变内购外销为主的传统方式,大力开展外购外销、外购内销,培植购销新亮点,扩大增收渠道;优化结构布局,扩大粮食收购网点、储存库点以及便民连锁店的覆盖面,逐步形成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地储库、国储库为主体,以其他购销网点为辅助的合理布局网络。

3.发展厨房工程,提升服务水平。广泛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活动。进一步整合市区早餐加工供应资源。年内,“放心早餐车”力争发展到350辆以上,日上市早餐品种百余个。全市城乡便民粮油服务店(点)发展到400多个,“放心粮油食品销售店”发展到50家以上;放心粮油食品销售量达到10万吨。

4.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服务新农村建设。采取“粮食订单”方式,建立农企合作机制,增加农民收入。全市粮食企业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到25万亩,带动农民增收1000万元。

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粮食经济结构调整

(一)工作目标:2013年,全市粮食企业完成技术改造、创新项目10个,总投资1.2亿元。开发新产品8个,认定绿色食品品牌发展到7个。全市粮食企业进出口总值增长幅度不低于10%。工业制成品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比重达到75%。

(二)主要措施

1.科技创新,优化粮食产业结构。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面粉加工企业、花生出口企业、饲料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充分利用粮食系统各种资源,拉长粮食产业链条,搞好粮油精深加工。

2.深化改革,优化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调整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国有粮食企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激发企业经营活力,拓展企业发展潜能。加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改制力度,稳步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良性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3.提高质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控制,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通过引进新项目、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不断优化外贸经济结构。

4.龙头带动,优化农业种植结构。鼓励粮食企业以“订单”方式,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专用、优质、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大力推广普及一批良种农产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年内确保有机、无公害花生种植基地不少于15万亩,高淀粉地瓜订单不少于10万亩。

三、实施“三个确保”,保证粮食行业稳定

(一)工作目标: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建成市粮食质量检测中心,粮食质量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措施

1.落实“一岗双责”责任,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薄弱环节抓起,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完善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的工作机构、安全制度和责任体系,确保人员、职责和经费的落实。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格规程操作。执行重大事故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重大责任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因管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玩忽职守,疏于监管而造成事故的单位和责任人,要严肃事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