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水平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3:13:31

执政水平

执政水平范文篇1

一、坚持科学执政是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根本要求

坚持科学执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要坚持科学执政。在50多年执政的过程中,我们党创造了辉煌的执政成就,但是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科学执政的问题上仍不可有丝毫松懈,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我们党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体现到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

坚持科学执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科学执政,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做到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实现科学发展,把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首要任务和不懈追求;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体现到我们党执政的整个进程和各个方面。

坚持科学执政是我们党完成好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责任、党的使命,要求我们党必须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始终坚持科学执政。党只有始终以时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执政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科学执政,就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治国理政的实践。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的事业经受住任何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可靠保证。要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执政方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科学执政,就要从新的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国内外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施政纲领与大政方针。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思想观念、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的创新,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时展的要求。

牢固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执政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执政为民,是科学执政的本质要求。要紧紧抓住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根本,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党的执政活动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为我们党进一步提高科学执政水平提供了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摒弃不合时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式,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科学的执政方式

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进一步扩大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提高全党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保证党的决策正确制定并有效执行的重要途径,也是坚持科学执政的重要保证。要继续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形式,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要把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与人民民主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把制度的整体配套与具体完善结合起来,把制度创新与继承结合起来,把完善实体性制度与完善程序性规范结合起来。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做到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科学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党要加强对立法工作的领导,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清醒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任重道远。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切实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依法规范各级党委与同级人大、政府的职权范围和相互关系,推进权力的合理配置和规范运行。

四、进一步完善集体决策制度,大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是科学执政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进一步完善集体决策的制度、程序。要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结合常委分工负责制的全面推行,健全各级党委集体决策程序。科学界定党委集体决定的重大事项的范围,完善议事规则,明确规定集体审议重大事项的条件和方式。

执政水平范文篇2

一、要认真研究解决在社会变革时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全党政治统一的问题

我国正处在重大社会变革时期,各种思潮对我们党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方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西方敌对势力把和平演变的重点转向中国,对我们采取“西化”、分化战略,党内的一部分人动摇了共产主义信念,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的调整,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产生了怀疑,认为“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实质就是私有化”。也有一部分人对经济体制转型中党政分开产生了曲解,淡化党的领导,不能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出现严重的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首先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保持全党政治上的高度统一。当前,应着力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第一,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保证党的思想统一。重点解决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问题。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认识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经济体制改革是保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要方面,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历史的正确选择,但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能搞私有化。忽视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和发展,甚至否认公有制经济的合理性和生命力,片面强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十分错误的,也是极其有害的。第二,维护中央权威,保证党的政策统一。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应增强全局观念,自觉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摆在全党全国的大局中,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克服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避免利益主体多元化给党的团结统一带来冲击。当然,强调维护中央权威,决不是回到过去那种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上去,把什么权力都收上去,统得死死的,而是该下放的权力要下放,该由地方办的事还是由地方办。第三,要处理好党与国家政权以及其他非党组织的关系。党作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核心,必须对各方面的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凡属大政方针问题,必须由中央作出决定,不能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同时,我们党是政治组织,它与国家政权、经济、社会组织的职能不同,党要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通过法律程序体现为国家意志来贯彻执行。

二、要认真研究解决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如何把握市场经济规律,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成为党的执政能力的中心内容。解决好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两大关键性课题,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特别是对领导经济建设,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地方党委和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仍存在诸多不适应:一是思想认识上有偏颇。一些党委成员认为,市场经济就是按价值规律办事,一切都该由市场那只“无形的手”去起作用,可以淡化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党政职能分开后,经济工作主要是政府的事,经济搞不上去,“板子”打不到自己身上。还有的口头大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并没有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领导经济建设上去。二是有些党委成员能力素质欠缺。对究竟怎样才能把经济搞上去缺少研究,对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属性缺乏把握,不能把政治领导有效地渗透到经济活动中。三是方式方法陈旧。少数地方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没有根本转变,仍然使用相沿成习的一些老办法来指导工作,工作被动,打不开局面。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一要从执政的角度来理解经济工作,把它同实现共产主义目标,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强化领导好经济工作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更好地在经济活动中体现党的执政意识和执政本领。二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总揽经济建设全局的能力。一方面,地方党委既要全面正确理解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其精神实质,又要弄清自身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经济建设的工作方针和经济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地方党委又必须学会运用经济规律,依法加强对地方经济工作的指导。三要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加强组织协调,形成抓经济工作的合力。党组织不仅要从“领导一切”向“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转变,做到放开而不放任,促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管理经济的职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强化协调机制,把基层党组织以及人大、政协、群团组织、派等各方面力量有效地组织起来,统一步调,同心协力把经济搞上去。

三、要认真研究解决在利益格局调整中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巩固和加强党的阶级基础的问题

巩固和加强执政党的阶级基础,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的一项重大政治原则。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利益格局的调整,工人阶级队伍的内部结构、素质状况,以及与其他社会阶级、阶层的关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一是工人阶级领导地位受到了一定冲击。在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中,出现了一些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外资企业中方管理者等新的社会阶层。当他们的经济基础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必然会提出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政治要求,从而对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提出挑战。二是尽管广大工人群众的生活水平在总体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在全社会的横向比较中,他们收入的平均水平和增长幅度相对较低。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当前,部分国有企业遇到暂时困难,职工群众的经济利益和主人翁地位缺乏保障;农业比较利益下降,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仍未得到较好地解决等等。这些现象,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巩固和加强党的阶级基础,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强化党的阶级基础意识。主要是澄清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是非界限,清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摒弃那种认为党在新时期应以“全体劳动者”、“社会公民”为阶级基础的错误观点;认清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摒弃“精英治国”、“能人治厂”的错误观点;摒弃那种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已经成为雇佣劳动者的错误观点,纠正只把“老板”、“大款”当作是“主人”的错误倾向。二是要保证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保证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使工人阶级充分享有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特别是在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和作出重大决策时,要充分走群众路线,注意倾听和采纳工农群众的意见,真正体现他们在经济和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三是要保证广大工人群众的实际利益。经济利益分配的着力点必须首先保证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实际利益,保证他们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执政水平范文篇3

一、坚持科学执政是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根本要求

坚持科学执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要坚持科学执政。在50多年执政的过程中,我们党创造了辉煌的执政成就,但是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科学执政的问题上仍不可有丝毫松懈,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我们党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体现到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

坚持科学执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科学执政,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做到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实现科学发展,把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首要任务和不懈追求;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体现到我们党执政的整个进程和各个方面。

坚持科学执政是我们党完成好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责任、党的使命,要求我们党必须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始终坚持科学执政。党只有始终以时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执政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科学执政,就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治国理政的实践。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的事业经受住任何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可靠保证。要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执政方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科学执政,就要从新的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国内外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施政纲领与大政方针。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思想观念、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的创新,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时展的要求。

牢固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执政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执政为民,是科学执政的本质要求。要紧紧抓住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根本,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党的执政活动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为我们党进一步提高科学执政水平提供了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摒弃不合时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式,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科学的执政方式

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进一步扩大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提高全党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保证党的决策正确制定并有效执行的重要途径,也是坚持科学执政的重要保证。要继续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形式,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要把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与人民民主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把制度的整体配套与具体完善结合起来,把制度创新与继承结合起来,把完善实体性制度与完善程序性规范结合起来。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做到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科学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党要加强对立法工作的领导,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清醒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任重道远。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切实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依法规范各级党委与同级人大、政府的职权范围和相互关系,推进权力的合理配置和规范运行。

四、进一步完善集体决策制度,大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是科学执政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进一步完善集体决策的制度、程序。要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结合常委分工负责制的全面推行,健全各级党委集体决策程序。科学界定党委集体决定的重大事项的范围,完善议事规则,明确规定集体审议重大事项的条件和方式。

执政水平范文篇4

一、坚持科学执政是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根本要求

坚持科学执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要坚持科学执政。在50多年执政的过程中,我们党创造了辉煌的执政成就,但是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科学执政的问题上仍不可有丝毫松懈,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我们党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体现到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

坚持科学执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科学执政,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做到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实现科学发展,把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首要任务和不懈追求;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体现到我们党执政的整个进程和各个方面。

坚持科学执政是我们党完成好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责任、党的使命,要求我们党必须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始终坚持科学执政。党只有始终以时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执政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科学执政,就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治国理政的实践。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的事业经受住任何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可靠保证。要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执政方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科学执政,就要从新的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国内外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施政纲领与大政方针。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思想观念、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的创新,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时展的要求。

牢固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执政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执政为民,是科学执政的本质要求。要紧紧抓住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根本,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党的执政活动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为我们党进一步提高科学执政水平提供了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摒弃不合时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式,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科学的执政方式

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进一步扩大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提高全党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保证党的决策正确制定并有效执行的重要途径,也是坚持科学执政的重要保证。要继续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形式,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要把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与人民民主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把制度的整体配套与具体完善结合起来,把制度创新与继承结合起来,把完善实体性制度与完善程序性规范结合起来。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做到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科学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党要加强对立法工作的领导,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清醒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任重道远。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切实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依法规范各级党委与同级人大、政府的职权范围和相互关系,推进权力的合理配置和规范运行。

四、进一步完善集体决策制度,大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是科学执政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进一步完善集体决策的制度、程序。要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结合常委分工负责制的全面推行,健全各级党委集体决策程序。科学界定党委集体决定的重大事项的范围,完善议事规则,明确规定集体审议重大事项的条件和方式。

执政水平范文篇5

一、进一步明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把党的基层领导班子和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努力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标本兼治,分类施治,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提高基层干部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为加快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做到组织健全、班子坚强、队伍过硬、制度完善、纪律严明、活动规范、作用明显,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明显提高。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深入开展以争创“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为主要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通过2至3年努力,全市达到“五个好”目标要求的村党组织和乡镇党委,要有较大幅度提高,二分之一的县(市、区)达到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标准。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法制水平和执政水平要有新的提高。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要健全组织、理顺体制、发挥作用,多数企业党组织达到“五个好”目标;80%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实现党建工作规范化,三分之一的党组织达到“五个好”目标;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要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一居一支部”目标;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要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二、因村制宜,分类施治,坚持不懈地抓好村级组织建设

3、对集体经济基础雄厚、党组织坚强有力、村风正的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积极引导反骄破满,帮助查找不足,保持先进荣誉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有针对性地加强党的宗旨观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防止和克服脱离群众、淡化服务的倾向,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积极组织引导走出去学习经济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对照先进找差距,增强快发展、大发展的紧迫感。

4、对班子健全、基本能够完成上级任务、能办一些社会公益事业的村,坚持思想教育与组织调整并重,努力增强基层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落实激励政策和帮扶措施,强化村干部争先创优意识,激发能办事、会办事的内在活力。着眼提高村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下大力解决视野不宽、思路不清、信息不灵、决策水平低等问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强化学习培训,促进开阔眼界,创新思路,找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提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5、对“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村,立足规范职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把“两委”班子精力引导到团结一致干事业、求发展上来;要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基层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村党组织要积极支持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妇女、民兵、共青团、治保、民调等组织的作用;继续推行“一制三化”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做到村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

6、对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村,要派工作组进行“会诊”,集中力量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体财务管理混乱、账目不清的,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清财理帐”,并逐步健全相关制度;土地、宅基地、各项承包存在纠纷的,运用思想教育、行政、经济或法律手段妥善解决;村干部有经济问题,甚至违纪违法犯罪的,由纪检监察或司法部门严肃查处。

7、对宗族派性严重的村,切实做好教育管理等工作。现任与卸任干部之间、家族之间、民族之间有矛盾的村,要在弄清矛盾根源的基础上,着重对现任干部进行依法行政的教育,同时教育引导双方顾大局、讲团结,齐心协力发展经济和为群众办实事。

8、对村干部民主作风差、法制观念淡薄、独断专行的村,重点加强思想作风和法制教育,强化宗旨观念、责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工作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措施,切实解决村干部思想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对已经造成严重影响的,及时进行组织调整。

9、对基础条件差、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县(市、区)直部门包扶等措施,帮助找准经济发展路子,并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因地制宜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把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做到在服务中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没有“两室”或“两室”不健全的村,到**年底前全部得到解决。

10、对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的村,要不断完善选任机制,拓宽选人渠道。积极推行“三选一保”(选举、选派、选聘,建立保障机制)的做法,扩大村干部选拔任用视野,注重在有知识、懂科技的青年农民、复退军人、致富能手中选拔人才,在村民小组长、民主理财小组长中选拔有实践经验、有组织能力的管理型人才;对暂时村内没有合适人选的,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派热爱和熟悉农村工作、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在职人员到村任职;特别是鼓励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回村任职;支持和鼓励离岗、退休、机关分流人员、下岗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

11、对村务工作不规范的村,重点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落实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尤其是建立完善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村财乡代管以及民主评议村干部和村级组织定期报告工作等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切实解决一些地方村务不公开、公开不及时、内容不真实、程序不规范、群众不满意等问题,真正让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实施有效的民主监督。

12、对少数民族或信教群众较多的村,以增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进行正确的民族、宗教观念教育,教育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引导信教群众认清宗教信仰和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的界限,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各民族之间、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和睦共处,共谋发展。

13、对黑恶势力横行和社会治安混乱的村,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村霸、街霸,恢复和建立正常的工作、生产、生活秩序。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并且配齐配强村干部,特别是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要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和打击、盗窃等丑恶、违法行为,抵制封建迷信等落后习俗,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创造稳定、祥和的社会治安环境。

三、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切实发挥“主角”作用

14、抓好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按照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原则选配乡镇党委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准配强党委书记,并保持乡镇党委班子尤其是党委书记相对稳定,提高班子整体效能。乡镇党委书记的调整任命,实行事后报市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制度。对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自身建设问题较多的乡镇党委,由县(市、区)委派驻工作组帮助整顿提高。

1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乡镇党委其他成员也要切实负起责任。落实分片包村责任制,每名党委成员都要选择一定数量的村和农户作为联系点,坚持每月定期驻村入户工作制度。县(市、区)委要把村级组织建设作为考核乡镇党委和乡镇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注重从优秀乡镇领导干部中选拔县级领导干部。

16、不断增强乡镇的管理和协调功能,理顺条块关系。乡镇党委作为乡镇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组织动员县(市、区)直驻乡镇单位的力量,共同落实好上级党委、政府布置的工作。实行双重领导的乡镇有关机构,干部的调动、任免、奖惩必须征得乡镇党委的同意。

四、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

17、县(市、区)委在抓好自身创建工作的同时,对每一个乡镇、村,都要制定符合实际的创建工作规划。注重培养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和类型的创建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把“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18、加大考核力度。每年对县(市、区)委、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创建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考核,每两年评定表彰一次先进典型。改进考核评定办法,把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把组织考核与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结合起来,把对“三级联创”的考核与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乡镇党委书记履行“直接责任人”职责的考核结合起来。

19、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实行考核情况与责任人的任用、奖惩挂钩。把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情况,作为考核县(市、区)委、乡镇党委、村党组织书记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对经济增长幅度和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排名均靠后,存在问题解决的少、成效不明显,甚至发生恶性涉农案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不能评为先进。

五、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力加强企业党的建设

20、充分发挥国有和集体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健全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抓好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继续推行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完善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程序,积极探索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实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素质工程”,结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搞好岗位素质培训。围绕企业改制、改组和结构调整,党组织要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研究决策。改进企业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内容,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活动,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企业党务活动经费要按照有关要求得到保障。注重加强对集体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1、大力加强亏困、停产、关闭和破产四种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加强亏困停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冀组[2002]7号),及时调整党组织设置,确保“党员队伍不散、党的工作不停”。开展机关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困难企业党组织、特困职工“结对帮扶”活动,健全市、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四种企业”责任制,逐人建立台帐,列入目标考核,加强调度检查,促进责任落实。

22、着眼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按照十六大精神和党章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职责、任务,加强党组织对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引导和监督,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步伐,对生产经营状况比较稳定、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建立联合党支部等方式建立党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采取企业内部选举、上级党组织下派、业主推荐、外调等形式,选准配强党组织负责人。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党员纳入基层干部党员整体培训规划,利用县、乡党校等阵地搞好培训。

六、积极做好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

23、积极构建城市(县城)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社区党建工作办公用房、办公经费、人员编制、工资待遇以及党员活动场所“五落实”。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开展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驻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和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等活动。经过2至3年努力,城市(县城)社区党建工作要达到“五个一”的目标,即建设一个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服务群众能力强的街道社区领导班子;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符合“四化”要求的社区干部队伍;培养一支在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时代先进性要求的党员队伍;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服务、共驻共建的协调机制;创建一个管理有序、文明祥和、健康向上的新型社区。积极倡导和推行城市(县城)社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鼓励和支持社区党组织书记与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社区党组织书记可依法竞选居委会主任,具备条件的党员居委会主任,可通过选举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探索社区组织与物业管理机构有机结合的有效机制。

24、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城市(县城)社区党组织要积极把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和流动党员纳入相应的党组织,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离退休党员和下岗(失业)职工党员人数较多的社区,可以单独建立党支部;流动党员较多的社区,可单独建立党支部或服务站,通过直管、代管、协管等办法,保证流动党员正常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从社区工作和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党员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

25、抓好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建设。市辖区成立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成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吸收辖区内影响较大、代表性较强的单位参加,负责指导协调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社区成立党建工作联席会,组织辖区单位共同开展党建活动,协商解决社区建设有关问题。今年年底前,市辖区、街道和社区,都要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组织协调机构。各县(市、区)也要尽快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组织协调机构。

26、机关和事业单位党的建设,要结合工作任务和特点,围绕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合理设置和健全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党的基层组织,逐步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围绕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内部规范化管理,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民主集中制、议事规则、、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工作制度,形成有效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认真履行党内监督职责,定期督促检查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切实加强在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做好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中学党建工作。

七、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

27、注重培养优秀人才,优化和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断改进选拔方法,拓宽选拔渠道,把那些德才兼备、公正廉洁、年富力强、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基层干部队伍中来。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或调整中,要按照“两推一选”(党员推荐、群众推举、党内选举)的方法进行,村委会干部由村民依法直接选举产生,提倡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切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培养、选拔,每个村后备干部数量,要不少于该村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

28、继续大力实施“素质工程”,切实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着眼于提高基层干部的执政水平和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基层干部政治理论、专业素质和学历教育等各种学习培训工作。每年对乡村干部专业素质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10天;用一年时间,分期分批对村委会主任进行岗位素质培训;搞好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多渠道筹措基层干部培训经费。市设立农村干部专项培训经费,每年按照每名乡、村干部15元的数额,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各县(市、区)每年也要按照一定比例筹措培训经费,并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同时,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全面提高素质,为基层组织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29、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做到“五坚持五不准”:坚持实事求是,不准虚假浮夸;坚持依法办事,不准违纪违法;坚持艰苦奋斗,不准奢侈浪费;坚持说服教育,不准强迫命令;坚持廉洁奉公,不准以权谋私。

30、坚持从严治党,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把从严治党的方针体现到党的各项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宗旨观念、遵纪守法等经常性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力度,严肃、及时地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1、按照市委提出的“八到户”要求,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把落实“八到户”要求作为基层干部转变作风的有效载体,作为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手段,作为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在拓宽领域、创新方式、加强领导、建立长效机制上取得新成效。

32、建立农村干部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待遇偏低和无保障问题。对在职村干部,按照“多劳多得、绩效挂钩”的原则,逐步实行年薪制,具体数额由县(市、区)、乡镇根据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确定,并由乡镇统一管理、发放。有条件的乡村提倡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具体承保对象、保险金分担比例等由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作出规定。对连续任职时间较长、正常离任的干部可根据任职年限和贡献给予适当补贴。对一些贫困村中干部工资、补贴不能兑现的问题,所在县、乡要积极设法解决,特别困难的地方,上级组织应给予必要帮助。

八、以保持先进性为目标,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

33、在全市党员中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发挥各级党校、党员电教网点和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采取各种形式,增强党员教育的实效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抓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坚定广大党员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努力争做“三个代表”的忠诚实践者。

34、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党员管理模式。逐步推行对党员量化管理的方式方法,抓好党员量化管理考核。加强对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个体工商户党员的管理,把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之中。疏通党员“出口”,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教育、转化和处置力度,纯洁党员队伍。

35、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坚持发展党员公推公示、预审预批、考察谈话、无记名投票表决、责任追究和长期不发展党员预警等有关制度,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切实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突出发展党员重点,有领导、有针对性地加强在青年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注重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发展党员,重点解决好农村、企业中青年党员偏少的问题。注重在新型经济实体、后进村发展党员,解决好这些领域党的力量薄弱问题。

九、切实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

36、充分发挥县(市、区)委抓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作用。健全完善县(市、区)委书记带头、常委分工抓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制。县(市、区)委书记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至少每半年主持召集一次会议,听取职能部门和乡镇党委关于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县(市、区)委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常委会,专题研究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每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联系一个后进村,每年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县(市、区)委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把基层组织建设同经济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共同谋划,全面提高。

37、高度重视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县(市、区)委组织部门要有足够的人员力量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加强县、乡组织员队伍建设,按规定落实专项编制,组织员岗位要专职专用。关心党务干部工作和生活,注意对党务干部的培养、使用。企业党务工作人员,要与企业其他工作人员同等级别同等待遇,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基层组织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38、整合力量,形成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市、县(市、区)委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作用。注意协调纪检、组织、宣传、农工、司法、民政及涉农等部门,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对包村县级干部、包村部门、下基层驻村工作队等帮扶力量要定目标、定任务、定期限,促其切实负起责任,按期保质地完成帮扶任务。县(市、区)直、乡镇直部门要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执政水平范文篇6

执政能力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涵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能力建设主要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新要求提出的背景是什么?怎样理解这些新要求的深刻内涵?如何在实践中学习贯彻这些新的要求?本刊从这期起推出系列资料和文章,帮助广大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提高执政党能力方面的有关知识。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立足于我们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向全党提出的带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这对从根本上加强执政党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党的执政能力包含的主要内容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主要是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二是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五是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十七大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三、如何评价和判断党的执政能力

正确评价和判断党的执政能力,就要考察执政活动的全过程,综合分析党的执政理念是否正确,执政体制是否科学,执政方式是否完善,执政绩效是否明显。评估执政能力强弱,既要看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领导集团是否坚强有力,各级组织和党员是否奋发有为,更要看执政党能不能更快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执政能力是一个政党领导影响力的集中体现。现代政党政治的发展以及现代领导科学的发展表明,政党的领导影响力越来越体现为非权力因素,即越来越注重政党执政理念的先进、领导方式的科学、领导艺术的高超,越来越注重政党整体及其成员的素质水平、知识水准、人格魅力和道德形象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好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和怎样执政的问题。必须解决好为了人民、代表人民、造福人民这个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问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来执政,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四、当前我党执政能力面临三大挑战

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虞云耀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面对着巨大的考验和挑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现在之所以如此重要而紧迫,从根本上说,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面对着来自三个方面的严峻考验和挑战。这种考验和挑战非同寻常,是历史性的考验,是时代的挑战:

一是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对执政能力提出的挑战。第一,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状况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的任务和压力仍然很重。第二,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第三,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面临新挑战。世界上一些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恐怕也不会例外。第四,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要求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坚定不移的目标。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最终也不能成功。

二是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挑战。第一,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虽然不可阻挡,但在曲折中发展。美国正处在新一轮战略扩张的势头上,竭力谋求长期的世界霸权,推行单边主义,鼓吹“新干涉主义”,实施先发制人的战略。第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而这个进程实际上由发达国家主导,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现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受阻,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进一步发展,各种经贸摩擦增多。第三,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对市场、人才、战略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第四,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安全等方面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各种矛盾和利益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无论是合作还是斗争,在内容、方式和手段上都更加复杂多变。第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将长期存在,有时斗争会很激烈。

三是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问题。比如,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如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特别是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防止社会意识多样化对党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带来冲击;又如,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乃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如何真正得到有效遏制和解决;还比如,一些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不适应依法治国的需要,一些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不强,一些党员素质不高,一些党的基层组织缺乏战斗力的问题,如何切实得到解决;再比如,在党的制度建设方面,如何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各方面的监督,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使党具有自我纠正错误的机制和能力;等等。

五、为什么要突出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如何强化执政能力,是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要体现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也就是要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上来。我们党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自然无法回避,尤其是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形势,党要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们党是由6600多万名党员组成的。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除了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重要的是提高每个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

然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同志深切地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有的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埋头于具体而琐碎的业务工作,抓不住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工作中缺乏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有的不会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甚至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有的不注重调查研究,严重脱离群众,对实际情况和各种社会矛盾缺乏系统的把握、缺乏应有的敏锐性,工作常常处于盲目、被动和落后状态,无法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有的不懂得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不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搞强迫命令,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的不顾大局,搞地方保护主义,对中央的方针政策,执行不力……

“五个能力”,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五个能力”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方面。五个方面相互联系,又各有其极为丰富的内涵。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首要前提;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把握客观规律,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才能经受起来自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界的挑战和考验,化解前进中的矛盾和困难;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才能做到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和工作主动权。

六、为什么要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点

党中央之所以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点,说一千道一万,是因为党的执政能力强不强关系到执政党的生命。曾经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执政的共产党,还有在东欧执政的一些共产党,他们执政那么长时间,为什么一下子就丢了政权了?当然有很多的原因,恐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执政能力不行,没能解决在执政舞台上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意识形态、自身建设等重大问题,没能得到老百姓的长期拥护。这一教训我们要认真汲取。

所谓执政能力,不同性质的党有不同的界定。从一般意义上讲,执政能力,就是执政党应该具备的执政的条件或者本领。治党、治国、治军的本领,处理内政外交的本领,解决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种问题的本领,应对复杂局面,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本领等等,都属于执政能力的范畴。我们共产党人讲的执政能力,本质上就是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能力,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策略等等,来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建设美好的幸福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直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能力。从哲学意义上说,执政能力,实际上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是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通过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能力。

对于执政能力问题,我们党历来都非常重视。早在建国前夕,就把进京执政比喻为“进京赶考”。提醒全党要努力取得执政的资格,经受住执政的考验。50多年来,我们党表现出很强的执政才能,取得了辉煌的政绩,也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但是,并不能因此就以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不存在什么问题了,不需要加强建设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对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执政的环境、执政的条件、执政的方式、方法,包括我们这个执政党本身也有很大的变化。从执政的环境、条件看,在国际上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在国内,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济成分多样化,经济利益关系相当复杂,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存在。国际、国内的复杂环境使我们执政比过去难度更大了。从执政的方式来讲,过去许多事情由党委包揽包办,现在这种方式不行了,党委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很多事并不是一个文件、一个命令下去就解决问题的。从党本身看也有很大的变化,经过新老交替,大量年轻人进入各级领导班子,这些人学识水平高、知识面比较宽,专业知识也比较丰富。但是,缺乏从政的经验,同时有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还不太熟悉等等。这都说明需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且这个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党中央提出,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点,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对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共产党执政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我们党在自身建设方面有两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一个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一个是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我们党长期面临的这两大历史性课题,都要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来解决。拒腐防变是执政党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属于执政方面要加强的一种能力。我们要把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结合起来,统一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之中。

七、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提高“五种能力”

提高“五种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核心内容。在新形势下培养提高“五种能力”,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切实加强学习。这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当今时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内改革开放波澜壮阔,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面对如此快速变化的外部世界,只有切实加强学习,才能获得新知识、开阔新视野、启发新思路,跟上时代的步伐,从容应对时代的挑战。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领导干部更应该带头学习,把学习作为增长才干、提高工作能力的基础和源泉。加强学习,首先应该加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实践证明,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学与不学大不一样、多学与少学大不一样、系统的学与零散的学大不一样、联系实际的学与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学大不一样。只有将理论学深学透,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问题,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加强学习,还要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紧跟自己专业领域知识更新的步伐,求新求深,做到学而不厌、精益求精,使自己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发展党内民主。这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发展党内民主,是我们党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新形势下从容应对各种风险、考验和挑战的必然要求。发展党内民主,就要完善党内民主的各种制度和机制,核心是要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有条件的地方与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建立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的网络通道,增强党内民主决策组织各层之间的互动,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

执政水平范文篇7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职工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怎么能强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取得怎么样的预想效果?不进则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价值观、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三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党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回顾一下,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观的科学,这个目标实现了。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3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

三、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时代要求。

我们回想一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被所有人们所接受,不是有人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早在、邓小平时代就有过论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党学习的深入,才真正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也体现了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提出,就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的观点,这科学发展的观点不仅是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执政党的一个重要任务,还要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要说或者有人准要问谁能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唯我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利益既有物质利益、也有文化利益、政治利益,它含概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最根本的各种利益的要求,这种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我们党为之奋斗和必须让他们满足的。特别从现阶段,从我们从事的各行各业的工作,不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与时俱进,怎么能满足人民对我们党的期望和要求。因此科学发展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我们党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四、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其实是注意把握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三是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各个方面之中。第五,要树立“四个观念”,也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体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

作为一名煤炭企业的党员,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从做人、做事的各个方面做起:

一是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做好人、办好事。

二是精心做事。要树立起“宣传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认认真真对待,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执政水平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进行正确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措施。这次调查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抓住加快发展第一要务,把调查研究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和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的重要环节,以与时俱进和奋发有为的精神,不断推动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调研内容。

调查研究工作的重点是要坚持服务区委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围绕区委十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思路和目标选题进行调查研究。一是抓住区委工作的中心点。要抓住区委工作的中心,紧贴中心搞调研,做到与区委中心工作同向,与现实发展需要对路,与领导关注问题合拍。要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企业改革、新农村建设、优化环境、社会稳定和党的建设等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要围绕区委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工作或布置的重要调研课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二是抓住制约发展的关键点。要围绕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财政拮据、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城乡群众收入水平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奶牛产业化进展缓慢、不稳定因素增多、主导产业贡献不突出、乡镇债务难以化解、干部工作作风不实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找准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对策。对带有倾向性、苗头性和关键性的问题要敏锐观察,深入了解动态,认真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真正做到“研以致用”。三是抓住人民群众的关注点。要围绕落实农村各项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棚户区改造和城市拆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善百姓生产生活环境、转变政府职能等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主动地去调查研究。要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准确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深入研究探讨党和政府应该做好哪些工作,才能真正把群众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四是抓住工作落实的突破点。要紧紧围绕促进区委重大决策和重要任务的落实开展调查研究,立足于高起点,着眼于高效率,注重掌握工作推进程度和存在问题。特别是一些涉及范围较广、处理难度较大的工作,一定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区委要求,深入分析问题实质,研究提出稳妥可行的解决办法,努力为区委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调研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调查研究既可采取分段多次调研,也可采取集中专题调研,对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认真深入研究,多渠道听取意见和建议,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不断提高调研成果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为XX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一是深入基层搞调研。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蹲点调查、走访座谈、总结典型等方式,增加感性认识,掌握第一手资料。既要到工作局面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全方位、多渠道地了解情况。要学会和人民群众交朋友,听民声、察民情、知民苦,总结群众经验,集中群众智慧,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二是依托部门搞调研。要善于把调查基层和调查机关、调查群众和调查干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有关部门掌握政策、熟悉情况的优势,定期召开主管部门负责人座谈会,畅通信息渠道,敏锐捕捉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类信息,掌握全局工作动态。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题,可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调研,了解工作情况,探讨存在问题,及时分析研究,为区委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调研资料。三是运用网络搞调研。网络调研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调查研究的有效形式。要充分利用网络方便、快捷地掌握本地区实际情况和主管部门工作进展情况,了解发达地区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搜集相关资料,并及时分析研究。对一些时效性强的调研课题,可采用传真、电话联系的方式进行问询调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组织人员到发达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四是创新方式搞调研。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力求用新眼光看待新问题,用新思维确定新思路,用新理念提出新对策。要适应新变化,运用新知识,采用新手段,不断创新调研方式,积极使用统计调查、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现代方法,提高调查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搜集、整理和加工资料;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知识以及规划与优选、预测与评价等方法,对掌握的素材进行系统研究。要把传统调研方法与现代调研手段结合起来,增强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执政水平范文篇9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职工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怎么能强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取得怎么样的预想效果?不进则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价值观、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三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党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回顾一下,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观的科学,这个目标实现了。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3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

三、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时代要求。

我们回想一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被所有人们所接受,不是有人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早在、邓小平时代就有过论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党学习的深入,才真正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也体现了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提出,就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的观点,这科学发展的观点不仅是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执政党的一个重要任务,还要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要说或者有人准要问谁能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唯我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利益既有物质利益、也有文化利益、政治利益,它含概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最根本的各种利益的要求,这种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我们党为之奋斗和必须让他们满足的。特别从现阶段,从我们从事的各行各业的工作,不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与时俱进,怎么能满足人民对我们党的期望和要求。因此科学发展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我们党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四、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其实是注意把握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三是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各个方面之中。第五,要树立“四个观念”,也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体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

作为一名煤炭企业的党员,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从做人、做事的各个方面做起:

一是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做好人、办好事。

二是精心做事。要树立起“宣传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认认真真对待,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执政水平范文篇10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也是指导煤炭企业安全转型和谐发展的科学理论,必须长期坚持。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职工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怎么能强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取得怎么样的预想效果?不进则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价值观、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三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党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回顾一下,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观的科学,这个目标实现了。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3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

三、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时代要求

我们回想一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被所有人们所接受,不是有人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早在、邓小平时代就有过论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党学习的深入,才真正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也体现了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提出,就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的观点,这科学发展的观点不仅是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执政党的一个重要任务,还要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要说或者有人准要问谁能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唯我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利益既有物质利益、也有文化利益、政治利益,它含概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最根本的各种利益的要求,这种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我们党为之奋斗和必须让他们满足的。特别从现阶段,从我们从事的各行各业的工作,不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与时俱进,怎么能满足人民对我们党的期望和要求。因此科学发展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我们党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其实是注意把握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三是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各个方面之中。第五,要树立“四个观念”,也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公务员之家: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进一步转变领导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体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

作为一名煤炭企业的党员,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从做人、做事的各个方面做起:

一是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做好人、办好事。

二是精心做事。要树立起“宣传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认认真真对待,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